「錢惟亮!你還敢跑!」
聽起來是年輕人追打時的笑罵聲,隨後一道身影陡然衝了過來,差點與寧毅撞在一起。那是一名穿書生袍的男子,與寧毅年紀相仿,大概二十出頭,他正被什麼人追趕著,回頭看了一眼,快步跑了,隨後又是一人衝出來,也是年紀相仿的男子,愕然一下,拱了拱手,然後繼續追,只是他跑步過程中回頭看了幾眼,也不知是在看寧毅還是看小嬋,差點摔了一跤,方才看著路追了過去。
「是二房的兩位公子……讓寧公子見笑了,來,這邊請。」
老人過了轉角,寧毅舉步正要繼續前進,卻見到旁邊的草地上有著一樣紅色的東西。他撿起來看了看,是一個紅色的珊瑚筆架,大概是方才那兩個年輕人掉的,還好掉在草地上沒有摔壞。這時兩人已經跑遠,寧毅追上老人,將筆架拿了出來,說了撿到的過程。老管家看著珊瑚筆架,臉上有些哭笑不得的樣子,卻沒有伸手接過。
「呵,惟亮與惟清兩位公子……寧公子,這筆架並不是二房兩位公子的,而是老爺最心喜之物,前幾日便不見了,想不到被寧公子撿到……不如待會寧公子親手交還給老爺吧。」
寧毅皺了皺眉:「這不妥吧?」若是旁人,自會覺得這是與錢希文拉關係,加印象分的好機會,但在寧毅這裡,如果事情扯上什麼錢家內賊之類的,他一個外人,自然不好也不想跟這種事情搭上。
「無妨無妨。」
老管家倒是笑得誠懇,不片刻到了錢希文居住的院落之外,小嬋被安排到外面僕人等候的房間裡,引寧毅進房。名叫錢希文的老者已經等在房間裡了,錢老鬚髮半百,梳理整齊,一身灰袍整潔樸素,雖然沒有補丁,但也能夠看出洗滌過許多次了。他大概已經看完了秦嗣源的書信,正在翻著寧毅帶來的幾本書,待寧毅進來,和藹地招呼他坐下。
「當初京城一別,我與秦公也有八年未見了……秦公身體還好吧?」
大概通了姓名,錢希文問起寧毅有關秦嗣源的事情,大概將寧毅當成秦嗣源的晚輩了,又問起不少秦嗣源家中之事,例如秦紹和秦紹謙兩兄弟,偶爾感慨幾句。寧毅將知道的事情一一回答,不一會兒,錢希文轉了轉話鋒:「今年夏初,北地兵鋒再啟,金遼開戰,對於此事,立恒離開江寧時,可曾聽秦公說起過什麼?」
「秦公上京了,此時或許已到京城。」
「哦……」錢希文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看了寧毅一眼。他方才的話問得極有技巧,原本大概以為寧毅是秦嗣源晚輩,對這些敏感之事知道的不會太多,但寧毅自然能聽出他話中所指,回答得也相當乾脆。這時候秦嗣源復起的消息還未公布,寧毅的回答代表他至少已經清楚八年前的內幕。
錢希文想了想秦嗣源的事情,又問起寧毅本身的情況,家境如何,有沒有成親,學問怎樣等等等等。錢老博覽群書,寧毅在江寧寫的幾首詞他也讀過,到得此時,倒也不說寧毅的詞作如何,只是問寧毅平素愛看什麼書,如何做學問。寧毅回答喜歡看傳奇故事市井傳說,至於做學問,則是以與秦老康老開玩笑時聽過的論調回答一番,中庸平平,不表現自己,也不至於得罪人。
寧毅這時大概猜到了秦老信中的內容,老人家知道自己性格,絕不會在信函中大肆渲染某某年輕人如何如何,想來是與這位錢老敘了舊,結尾處提上一兩句「小友來杭代為照拂一二」這樣。秦老一直希望他能……上進些?錢老自然也將他當成了前來投奔學習的後輩,方才有了這樣的態度。
一般人若聽了寧毅那些詩詞名頭,少不得虛詞誇獎幾句,錢老不以虛詞敷衍,其實是已經接下了照拂責任的態度,當成了自家弟子,也就得嚴格要求,不能亂誇一氣了。錢老修養也好,聽到寧毅喜歡讀志怪小說之類的閒書,倒也並未表示出什麼不爽,隨後寧毅回答得平平無奇,他也只是皺眉細思,隨後從一旁書架拿了幾本書下來。
「似立恒這等年紀,朝氣活潑,愛看些志怪小文,倒無不妥;看立恒文字,也不是小節拘泥之人……不過,看書擇書,有些訣竅道理,老夫覺得,有些書,看一本是一本,若能從小節中見大道,得些領悟,看一本便似看了兩本三本,呵呵……立恒既有興趣,不妨將這幾本傳奇故事拿回去看看,老夫也是看過的,故事精奇,文字也好,若覺得有趣,這邊還有兩本書,我已做了注解,不妨與之佐讀。」
寧毅接過那幾本書看看,一邊是幾本時下盛行的鬼怪小說,其中一本他買過看過,另外兩本可以拿著「佐讀」的,一本是《左傳》,一本是《春秋》,《春秋》後有「補遺」、「考」三字,都是些爛大街的書,想來重點該是在注解上。
接過幾本書,寧毅道了謝,心中苦笑起來。錢老人是不錯的,方才一番談話,他對對方也有幾分好感——其實以秦老的識人眼光,既然將他介紹過來,對方便肯定不是什麼不靠譜的人。只是,若寧毅真是專注學問渴望有所精進或者熱衷科場功名的學子,這時候或許就該納頭拜師;偏偏他不是,這些事情又不好說出來,也只能辜負對方一番好意了——想來秦嗣源應該知道他此時心態,寫信時多半有些不懷好意,他只能心中笑罵幾句。
老人家人不錯,但如果往後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大家的來往估計也就是這一次了。心中做好了定位,又與對方聊了幾句,寧毅便起身告辭,轉身要走時,記起一件事,轉身將珊瑚筆架拿出來,交還給錢老。
以寧毅心境,若他真是有求於人,為了避免觸及錢氏家醜,筆架是絕不會當面交的;既然沒這樣的心思,也就無所謂了——只是他交還時,才發現事情可能跟他想的不同。
錢希文皺著眉頭,有些啼笑皆非,目光望向寧毅:「進來時撿到的?」不知道為什麼,他似乎不信,只是倒也沒有什麼惡意。
「嗯,方才進來時在草地上撿到的。」
「呵呵……也是巧了……」錢希文想想,隨後搖頭笑了出來,「也罷也罷,正是緣分,錢愈!你來!」他喊了一聲,錢愈就是方才那老管家,這時候應聲進來。
「立恒撿到了這珊瑚筆架。」錢希文笑道:「照那懸文上寫的,去拿十千錢來。」
十千錢便是十貫,對寧毅來說不多,對一般人家來說卻不少。寧毅有幾分錯愕,錢愈走出門,錢希文則拿著珊瑚筆架擦了擦,笑道:「我最喜歡這筆架,只是它常常丟,我只好出了懸賞,能找回來的賞十千錢,立恒既然找到,賞格自然得兌現才是。」
「……常常丟?」
「呵呵,不知道怎麼的,便不見了。」
「每次都能找回來?」
「這不是找回來了?」
「……」
寧毅一時間有些無言,不一會兒,錢愈領了家丁拿了錢過來,十貫錢,並非銀票,拿繩子串了,再用個大盒子裝著捧過來。寧毅看了看,臉色有些抽搐。一文錢大概三克上下,一千錢超過三公斤,十千錢就是近四十公斤的重量,家丁身材壯碩,兩隻手捧著,放在地上砰的一下,錢管家則目光閃爍,大概準備置身事外。錢希文眨眨眼睛,有些尷尬,摸著鬍子,但直到最後也沒有開口說換成銀票,就這樣把十貫錢給了寧毅。寧毅實在搞不懂這是在幹嘛,不過覺得有趣,也不用家丁幫忙,伸手便將箱子捧了起來,笑著告辭出門。小嬋在門外看見他們出來,連忙過去想要接過寧毅懷中的箱子。
寧毅笑道:「別忙,很重。」
小嬋自是想著盡丫鬟的責任,笑道:「小嬋做慣事情的,力氣很大……唉呀!」
寧毅作勢將箱子放了一放,小嬋整個人差點抱著箱子倒在地上,還好寧毅立刻將箱子接住,笑得不行。
聽說箱子裡是十貫錢時,小嬋臉都氣圓了,覺得錢家欺負人,氣鼓鼓地瞪著老管家。老管家也有幾分尷尬,快到門廳時,才低聲說起事情的緣由。
原來錢家雖然是望族世家,錢希文持家卻極嚴,務求簡樸,家中子弟月錢甚少,而且不到時候,月錢絕不會提前發放。有一次,家中一名子弟遇上些事情,急需要錢,便將錢希文最喜歡的珊瑚筆架拿了去,錢希文了解之後,在家中貼出榜文:誰能幫忙找回來便賞錢十千,後來那名子弟還來筆架,錢老果然兌現承諾,賞錢十千。這件事過後,珊瑚筆架一年之中便要丟上七八回了,每次錢希文也仍舊貼出榜文,過得一兩日便有人拿來交還,皆是「好不容易找到的」,錢希文也總是給錢,只是……
「老爺說,十千錢,若換成銀票,只是小小的一張,大家既然想要賞錢,以銅錢作賞總顯得多些,於是家中少爺們每次都得辛苦地搬回去……」
老管家說起這事,笑得有趣,寧毅與小嬋也才明白過來,次次丟,次次找回來,次次還丟,錢希文哪裡會不明究竟?不過是裝糊塗,給一個法外施恩的機會,誰拿回來的便是誰拿走的,這些人每次都會暴露身分,自然也不敢亂來,總得在真正要花錢的時候才敢去拿筆架,十貫銅錢,大抵是對這些孩子的一番調侃罷了。
所以寧毅拿出筆架時,錢老的表情才會那般古怪——筆架只可能被家裡孩子拿走了,哪裡真的會掉了讓人撿到?
聽起來是年輕人追打時的笑罵聲,隨後一道身影陡然衝了過來,差點與寧毅撞在一起。那是一名穿書生袍的男子,與寧毅年紀相仿,大概二十出頭,他正被什麼人追趕著,回頭看了一眼,快步跑了,隨後又是一人衝出來,也是年紀相仿的男子,愕然一下,拱了拱手,然後繼續追,只是他跑步過程中回頭看了幾眼,也不知是在看寧毅還是看小嬋,差點摔了一跤,方才看著路追了過去。
「是二房的兩位公子……讓寧公子見笑了,來,這邊請。」
老人過了轉角,寧毅舉步正要繼續前進,卻見到旁邊的草地上有著一樣紅色的東西。他撿起來看了看,是一個紅色的珊瑚筆架,大概是方才那兩個年輕人掉的,還好掉在草地上沒有摔壞。這時兩人已經跑遠,寧毅追上老人,將筆架拿了出來,說了撿到的過程。老管家看著珊瑚筆架,臉上有些哭笑不得的樣子,卻沒有伸手接過。
「呵,惟亮與惟清兩位公子……寧公子,這筆架並不是二房兩位公子的,而是老爺最心喜之物,前幾日便不見了,想不到被寧公子撿到……不如待會寧公子親手交還給老爺吧。」
寧毅皺了皺眉:「這不妥吧?」若是旁人,自會覺得這是與錢希文拉關係,加印象分的好機會,但在寧毅這裡,如果事情扯上什麼錢家內賊之類的,他一個外人,自然不好也不想跟這種事情搭上。
「無妨無妨。」
老管家倒是笑得誠懇,不片刻到了錢希文居住的院落之外,小嬋被安排到外面僕人等候的房間裡,引寧毅進房。名叫錢希文的老者已經等在房間裡了,錢老鬚髮半百,梳理整齊,一身灰袍整潔樸素,雖然沒有補丁,但也能夠看出洗滌過許多次了。他大概已經看完了秦嗣源的書信,正在翻著寧毅帶來的幾本書,待寧毅進來,和藹地招呼他坐下。
「當初京城一別,我與秦公也有八年未見了……秦公身體還好吧?」
大概通了姓名,錢希文問起寧毅有關秦嗣源的事情,大概將寧毅當成秦嗣源的晚輩了,又問起不少秦嗣源家中之事,例如秦紹和秦紹謙兩兄弟,偶爾感慨幾句。寧毅將知道的事情一一回答,不一會兒,錢希文轉了轉話鋒:「今年夏初,北地兵鋒再啟,金遼開戰,對於此事,立恒離開江寧時,可曾聽秦公說起過什麼?」
「秦公上京了,此時或許已到京城。」
「哦……」錢希文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看了寧毅一眼。他方才的話問得極有技巧,原本大概以為寧毅是秦嗣源晚輩,對這些敏感之事知道的不會太多,但寧毅自然能聽出他話中所指,回答得也相當乾脆。這時候秦嗣源復起的消息還未公布,寧毅的回答代表他至少已經清楚八年前的內幕。
錢希文想了想秦嗣源的事情,又問起寧毅本身的情況,家境如何,有沒有成親,學問怎樣等等等等。錢老博覽群書,寧毅在江寧寫的幾首詞他也讀過,到得此時,倒也不說寧毅的詞作如何,只是問寧毅平素愛看什麼書,如何做學問。寧毅回答喜歡看傳奇故事市井傳說,至於做學問,則是以與秦老康老開玩笑時聽過的論調回答一番,中庸平平,不表現自己,也不至於得罪人。
寧毅這時大概猜到了秦老信中的內容,老人家知道自己性格,絕不會在信函中大肆渲染某某年輕人如何如何,想來是與這位錢老敘了舊,結尾處提上一兩句「小友來杭代為照拂一二」這樣。秦老一直希望他能……上進些?錢老自然也將他當成了前來投奔學習的後輩,方才有了這樣的態度。
一般人若聽了寧毅那些詩詞名頭,少不得虛詞誇獎幾句,錢老不以虛詞敷衍,其實是已經接下了照拂責任的態度,當成了自家弟子,也就得嚴格要求,不能亂誇一氣了。錢老修養也好,聽到寧毅喜歡讀志怪小說之類的閒書,倒也並未表示出什麼不爽,隨後寧毅回答得平平無奇,他也只是皺眉細思,隨後從一旁書架拿了幾本書下來。
「似立恒這等年紀,朝氣活潑,愛看些志怪小文,倒無不妥;看立恒文字,也不是小節拘泥之人……不過,看書擇書,有些訣竅道理,老夫覺得,有些書,看一本是一本,若能從小節中見大道,得些領悟,看一本便似看了兩本三本,呵呵……立恒既有興趣,不妨將這幾本傳奇故事拿回去看看,老夫也是看過的,故事精奇,文字也好,若覺得有趣,這邊還有兩本書,我已做了注解,不妨與之佐讀。」
寧毅接過那幾本書看看,一邊是幾本時下盛行的鬼怪小說,其中一本他買過看過,另外兩本可以拿著「佐讀」的,一本是《左傳》,一本是《春秋》,《春秋》後有「補遺」、「考」三字,都是些爛大街的書,想來重點該是在注解上。
接過幾本書,寧毅道了謝,心中苦笑起來。錢老人是不錯的,方才一番談話,他對對方也有幾分好感——其實以秦老的識人眼光,既然將他介紹過來,對方便肯定不是什麼不靠譜的人。只是,若寧毅真是專注學問渴望有所精進或者熱衷科場功名的學子,這時候或許就該納頭拜師;偏偏他不是,這些事情又不好說出來,也只能辜負對方一番好意了——想來秦嗣源應該知道他此時心態,寫信時多半有些不懷好意,他只能心中笑罵幾句。
老人家人不錯,但如果往後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大家的來往估計也就是這一次了。心中做好了定位,又與對方聊了幾句,寧毅便起身告辭,轉身要走時,記起一件事,轉身將珊瑚筆架拿出來,交還給錢老。
以寧毅心境,若他真是有求於人,為了避免觸及錢氏家醜,筆架是絕不會當面交的;既然沒這樣的心思,也就無所謂了——只是他交還時,才發現事情可能跟他想的不同。
錢希文皺著眉頭,有些啼笑皆非,目光望向寧毅:「進來時撿到的?」不知道為什麼,他似乎不信,只是倒也沒有什麼惡意。
「嗯,方才進來時在草地上撿到的。」
「呵呵……也是巧了……」錢希文想想,隨後搖頭笑了出來,「也罷也罷,正是緣分,錢愈!你來!」他喊了一聲,錢愈就是方才那老管家,這時候應聲進來。
「立恒撿到了這珊瑚筆架。」錢希文笑道:「照那懸文上寫的,去拿十千錢來。」
十千錢便是十貫,對寧毅來說不多,對一般人家來說卻不少。寧毅有幾分錯愕,錢愈走出門,錢希文則拿著珊瑚筆架擦了擦,笑道:「我最喜歡這筆架,只是它常常丟,我只好出了懸賞,能找回來的賞十千錢,立恒既然找到,賞格自然得兌現才是。」
「……常常丟?」
「呵呵,不知道怎麼的,便不見了。」
「每次都能找回來?」
「這不是找回來了?」
「……」
寧毅一時間有些無言,不一會兒,錢愈領了家丁拿了錢過來,十貫錢,並非銀票,拿繩子串了,再用個大盒子裝著捧過來。寧毅看了看,臉色有些抽搐。一文錢大概三克上下,一千錢超過三公斤,十千錢就是近四十公斤的重量,家丁身材壯碩,兩隻手捧著,放在地上砰的一下,錢管家則目光閃爍,大概準備置身事外。錢希文眨眨眼睛,有些尷尬,摸著鬍子,但直到最後也沒有開口說換成銀票,就這樣把十貫錢給了寧毅。寧毅實在搞不懂這是在幹嘛,不過覺得有趣,也不用家丁幫忙,伸手便將箱子捧了起來,笑著告辭出門。小嬋在門外看見他們出來,連忙過去想要接過寧毅懷中的箱子。
寧毅笑道:「別忙,很重。」
小嬋自是想著盡丫鬟的責任,笑道:「小嬋做慣事情的,力氣很大……唉呀!」
寧毅作勢將箱子放了一放,小嬋整個人差點抱著箱子倒在地上,還好寧毅立刻將箱子接住,笑得不行。
聽說箱子裡是十貫錢時,小嬋臉都氣圓了,覺得錢家欺負人,氣鼓鼓地瞪著老管家。老管家也有幾分尷尬,快到門廳時,才低聲說起事情的緣由。
原來錢家雖然是望族世家,錢希文持家卻極嚴,務求簡樸,家中子弟月錢甚少,而且不到時候,月錢絕不會提前發放。有一次,家中一名子弟遇上些事情,急需要錢,便將錢希文最喜歡的珊瑚筆架拿了去,錢希文了解之後,在家中貼出榜文:誰能幫忙找回來便賞錢十千,後來那名子弟還來筆架,錢老果然兌現承諾,賞錢十千。這件事過後,珊瑚筆架一年之中便要丟上七八回了,每次錢希文也仍舊貼出榜文,過得一兩日便有人拿來交還,皆是「好不容易找到的」,錢希文也總是給錢,只是……
「老爺說,十千錢,若換成銀票,只是小小的一張,大家既然想要賞錢,以銅錢作賞總顯得多些,於是家中少爺們每次都得辛苦地搬回去……」
老管家說起這事,笑得有趣,寧毅與小嬋也才明白過來,次次丟,次次找回來,次次還丟,錢希文哪裡會不明究竟?不過是裝糊塗,給一個法外施恩的機會,誰拿回來的便是誰拿走的,這些人每次都會暴露身分,自然也不敢亂來,總得在真正要花錢的時候才敢去拿筆架,十貫銅錢,大抵是對這些孩子的一番調侃罷了。
所以寧毅拿出筆架時,錢老的表情才會那般古怪——筆架只可能被家裡孩子拿走了,哪裡真的會掉了讓人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