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湘西王

9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風起雲湧

祕密加入同盟會的湖南籍軍官陳渠珍和林修梅,也在這支進藏的隊伍中。部隊從成都一路西行,經過大相嶺、瀘定橋,到達了入藏必經的邊塞小城打箭爐。

大清宣統元年,七月。

秋天的成都平原,正值一年中最酷熱的時節,炎炎烈日下,一支人數約兩千人的軍隊,正沿著成都至雅安、打箭爐(註1)的官道匆匆西行。

這是一支進藏的大清新軍,官兵們身穿單薄的灰色軍裝,由於天氣太熱,他們都把大圓軍帽取下來掛在背包上。雖然這些人都已經剃去了象徵滿族標誌的長辮 (註2),但還是熱得汗流滿面。長長的隊伍中,除了背負背包、荷槍實彈的官兵外,還有數百輛馬拉的車輛,上面滿載著糧食、冬裝、彈藥和各種軍需品。

兩千人的隊伍和數百輛馬車過後,路上捲起的塵埃,形成一股灰色的長龍,久久難以散去。

這支清廷新軍,奉了朝廷之令,正日夜兼程地趕往西藏。他們之所以如此行色匆匆,是因為大清的邊疆西藏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大清乾隆二十一年(西元一七五七年),英國遠征軍在普拉西戰役中擊敗了莫臥兒王國最後一支大軍,確立了英國在印度次大陸的殖民統治後,便開始派人進入西藏。然而,由於大清帝國那時還十分強大,英國人根本無法染指西藏。直到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中英鴉片戰爭後,英國才真正開始了對西藏的進犯。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英印軍隊攻入原西藏所屬的哲孟雄(註3),在隆吐,藏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攻,不幸失敗,哲孟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中英西藏戰爭。戰爭的失敗,尤其是清政府在戰爭前後和戰爭中的軟弱表現,極大地刺激了西藏當時的當權者――十三世達賴喇嘛和西藏噶廈(註4),在這種情況下,一直對西藏懷有野心的沙皇俄國乘機接近西藏。

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祕密派遣使臣,攜帶自己的親筆信前往俄國。次年七月,沙皇在首都莫斯科接見了十三世達賴喇嘛的特使。沙俄和西藏親近的消息在英國引起了軒然大波,英屬印度政府和英內閣對俄國這個舉動大為震驚,因為俄國與英帝國在與印度毗鄰的西藏地區爭奪勢力範圍,對印度將產生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決定派遣使團和軍隊向西藏進軍,第二次中英西藏戰爭爆發。光緒二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十二月,一千多名英印軍隊在近萬名後勤人員支持下,悍然入侵西藏。

十三世達賴喇嘛不顧清廷要其與英印軍談判的命令,決定集中全藏軍隊和民兵抵抗英印軍。經過多次激戰後,英印軍於次年八月攻至拉薩城下,十三世達賴喇嘛經青海、甘肅輾轉到了大清的屬地外蒙古。英國原想趁機割裂西藏,後因清廷的堅決反對和顧慮軍事上的失敗,加上俄、美等列強不滿其獨吞西藏,便與西藏地方政府簽約後退兵。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從外蒙到達北京,得到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接見。

其間,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宣統皇帝繼位。十三世達賴喇嘛趁時局混亂之機,於當年十一月自北京啟程返回西藏。在他離藏之後,清廷為了穩定和控制西藏政局,先後派遣張蔭棠、聯豫等入藏辦理善後事務。

當時,身為「川滇邊務大臣」的趙爾豐,在康區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已有數年之久。康區幾百年來都是由當地原民族的首領土司實行統治,「改土歸流」就是要將當地的土司制改為流官制,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這個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也剝奪了土司的權力,因而受到各地土司的激烈反抗。趙爾豐在康區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後,將康區改稱川邊。拉薩東面的工布江達以東的地區,包括昌都地區,大部分都歸川邊管轄。十三世達賴喇嘛唯恐趙爾豐會繼續向西藏其他地區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於是調集藏兵,企圖用武力阻止其由川邊向西藏滲透。

面對當時的複雜局面,駐藏大臣聯豫奏請清廷從四川調兵,入藏駐防,以達到震懾西藏的作用。

清廷考慮再三,同意了聯豫的奏請,命令川邊大臣趙爾豐越過金沙江,向昌都挺進,與新軍會師,然後兩軍迅速推進到工布江達一線,逼近拉薩,於是才有了這支清軍的入藏之行。

在這支隊伍中間,兩位年輕的軍官並肩在馬上騎行。左邊一位軍官年約二十多歲,清瘦的臉龐上,兩隻大眼睛透露出一股剛毅的神色,嘴唇上長出了一小撮細細的黑鬍鬚,一看上去就知道是有意蓄留的,配上一身合身的灰色軍裝,倒使得此人看起來有一種少年老成的樣子。

此人名叫陳渠珍,任援藏清軍一標三營督隊官(註5),雖然官銜不高,卻在這支清軍中有相當的人脈和影響。陳渠珍出生於湘西古城鎮竿城(今鳳凰縣城),從小在讀書方面就有天分,深得老師喜愛。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六年),二十四歲的陳渠珍從湖南武備學堂畢業,被分配在清新軍第四十九標任隊官(註6)。

期間,陳渠珍曾被派往通向西藏的要道―百丈驛駐防,因而對西藏的風土民情有相當的瞭解。陳渠珍為人耿直,膽大心細,在部隊中頗受推崇,加上他和當時許多熱血青年一樣,祕密地加入了反清救國的同盟會,所以在思想激進的青年官兵中聲望亦高。

不久,清廷準備組織軍隊進藏。陳渠珍見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便向上司鍾穎遞上一份進藏的計畫書。

鍾穎對這份計畫書大加讚賞,馬上委任他為援藏軍一標三營督隊官,和自己一起進藏。

陳渠珍將新婚的妻子送回老家湘西,隨後踏上了入藏的行程。

這支入藏隊伍中,還有一位與陳渠珍並行的年輕軍人,是他的同鄉密友,也是他的上司、三營的管帶(註7)林修梅。

林修梅比陳渠珍大兩歲,於光緒六年出生在湖南的一戶書香世家,從小跟著叔父一起讀書,長大後在縣城道水書院中,接受了維新思想和進步思潮。

林修梅曾參加州試,高中第一名,轟動鄉里。但他覺得以文救國沒有希望,便毅然投筆從戎,選擇了習武救國這條路。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六年),林修梅公費留學日本,進入陸軍士官學校,結識孫文、黃興等人,從此祕密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於反清救國的行動中。林修梅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回到四川新軍任職,與陳渠珍成了好朋友。

此次入藏,兩人同在一個營,一個是管帶、一個是督隊官,還是同鄉兼同盟會的戰友,關係自不必說了。

「修梅,在想些什麼?」陳渠珍見好友長時間都沒說話,這樣問道。

林修梅抬起頭來,淡淡一笑:「沒什麼 ,只是在思考進藏後的一些事情。」

「你是不是擔心入藏後的軍力?聽說十三世達賴喇嘛已祕密調遣上萬藏軍,在我軍前往拉薩的途中進行攔阻。」

聽陳渠珍這一說,林修梅搖了搖頭:「不,我軍槍械先進,士兵也經歷過多次戰鬥,而藏軍據說只有六個代本(註8),其他都是臨時召集的民兵,武器落後,缺乏訓練,戰鬥力遠在我軍之下。況且,除了我們之外,趙爾豐大人的邊軍也在向西藏進軍,應該不成問題。我更擔心的是西藏的地形、氣候。這可比藏軍的威脅要可怕得多。」陳渠珍點頭稱是:「我也這麼認為。」

林修梅分析道:「我軍中,絕大多數人沒有到過西藏,對藏軍情況不甚瞭解。但從光緒二十九年英印藏民的關係等,才是我軍能否立足西藏的關鍵。」軍侵藏的情況來看,藏軍的戰鬥力不強。在我看來,西藏的地理環境、入藏的後勤補給、與當地頭領以及藏民的關係等,才是我軍能否立足西藏的關鍵。」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