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台灣「省展」國畫難產
省展作品審查的那天,原先經蔡繼琨圈點的委員全都到齊,這證明外力還沒有插手到評審團來,這才令郭雪湖等鬆了一口氣,郭雪湖亦將送來家裡的那幅畫,帶到會場和其他作品一道評審。
戰前台灣畫家作品要與日本人比,現在雖然不與外省人比,但也要作給外省人看,心情與當年出品第一回台展時同樣緊張。
場內只見張呂淵帶兩三名員工忙著把郵寄過來的作品拆開分類,另一邊送來會場交件的部分,早已分好,靠牆放置在地上,且已經編了號碼,以目前登記的號碼預計應已超出三百件。一場戰亂過後,大家都擔心參與的欲望不如從前踴躍,短期間內趕出來的作品加上欠乏作畫材料,一直有徵收不到理想作品的疑慮。
台陽展採取公募制已近十年,皆由會員擔任評審,且每回都調整評選方法。省展是公辦的展覽,人力較台陽展要充足,所以有人建議學帝展的作法,評審團坐成一排由員工把畫作一幅幅抬到前面來,評完之後再抬走,如此讓評審員可以靜下心面對每件作品,且在評審過程中有權威感,所以這建議提出後,幾乎是全體舉手贊成。
依照慣例以西洋畫件數最多,共收進一八五件,其次是國畫一○二件,初設的雕塑僅二十五件。分成三組各自分配一個空間,進行評審,一個上午時間,西洋畫和雕塑於中午休息之前已陸續評出名次,只有國畫部才剛剛要開始,而且一而再地產生爭議。
以國畫部評審員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陳敬輝和林之助等的為人處事向來友善無私,對繪畫的看法也相當接近,多年來不見誰與誰之間有過不悅的事,未料在評審會上產生的問題一個早上都無法協調。
首先他們發現太多摹仿傳統古畫的作品,在台展時代一直被日本來的評審員打為落選,不再出現於台展會場,十幾年後又有人拿出這種畫,想不到政權一轉移,美術界也跟著變天。起先直覺地認為此類作品應該落選,這時林玉山突然想到什麼,問了大家一句,語氣仍然那麼輕鬆:「我們不要忘了是國畫的評審,外界對中國美術的認知若認為落選的畫才是中國畫,說我們作了錯誤或叛逆的事,有可能會帶來麻煩噢!」
「但這是台灣省展,是本省的地方性展覽,在上海選出來的國畫也許是那種畫,今天在台灣以地方本位的觀點選的則是這種畫,如此作法也會招來麻煩嗎!放心吧!」林之助安慰他。
「本來有了西洋畫,就應該有東洋畫相應,怎麼跑出國畫來!如果一定要說是中國畫,就不可用西洋畫,而要說外國畫,當初是怎麼定的,雪湖君應該最知道。」陳敬輝說。
「開會的時候條文上就已經寫好了,好像是從過去在南京辦過的全國美展移用過來,一時之間也沒有異議,就這樣通過了。」
「那麼全國美展中入選的國畫是什麼樣的畫,是不是要先了解一下!」陳進建議說。
「我不放心的是展出之後,人家反而認為我們選的畫不該列為國畫,說我們不了解中國畫。」林之助也開始有了疑慮。
「不要管那麼多,現在就按照自己的看法去選,認為好的就入選,不好就落選,傳統水墨裡頭應該也有很多好畫。」
「我還是建議,今天的國畫評審要稍微調整一下,針對國畫兩個字多費點心去思考,至少我是已經這樣在作……」林玉山說。
「我也是,所以剛才那幾幅山水畫能入選,與我投的贊成票有關,我是在調整評審角度,既然叫中國畫那就要中國化。不過,我個人還是繼續畫自己的畫,現在市面上不是很多物品是台灣製的嗎?我的畫早就認為是台灣製,這就夠了,不管它是美國畫還是中國畫。」林之助說話和平時一般輕鬆有趣。
接著搬出來的是一幅直軸,三分之一滿滿地以行草寫著詩句,留下三分之二空間才在角落裡畫一隻小綿羊,使得大家都停下來,久久不敢作評斷。
「玉山君,你看這件……」郭雪湖想聽取林玉山的意見。
「請把畫移到這邊來,讓委員近一點看清楚那隻小羊。」林玉山所以有此要求,因為那小羊實在太小了。
「畫得不錯,問題是這些字,我們評的是國畫不是書法。」陳敬輝說。
「那麼我們只評畫,不去評書法,向來的國畫也都題了字,我們也只評畫不評字,雖然寫的字多了一點,我們就評這隻羊,認為好就讓它通過。」
郭雪湖這麼說,自己先在紙上打圓圈,表示通過了。
這時兩名職員從裡面抬出一幅配了框的大畫,畫的是台灣農村生活,主題是村婦在替她的初生嬰兒餵乳。
「這才是我期待的佳作!」陳敬輝用日語發出了他的讚嘆。
「若希望省展回到台展時代的水準,就只有靠這種程度的作品。」陳進也作了回應。
「陳慧坤進步了,的確進步了,其他的台展資深畫家相信也進步了,新的省展就得靠他們啦,拜託拜託!」林之助說。他一眼便看出畫的作者是陳慧坤。
「前天遇到肇嘉先生,他很關心省展,展出來的作品如果不理想,被外省人當笑話,就太沒有面子。他們的畫雖然不怎樣,話倒很會說,在報上寫文章永遠是他們說的才是。」郭雪湖說,雖臉上掛笑容,仍看得出心裡的無奈。
「如果被逼到不得已,那時省展只好關起門來辦,我們辦我們的,他們辦他們的。」陳敬輝說。
接著被抬過來的幾幅都令評審團同聲讚賞,李秋禾、黃靜山、黃鷗波、黃水文……。
「玉山仙,這幾個人都是嘉義畫家,你指導過的!」有人這麼問。
「不可以說指導,只能說我們一起研究……」林玉山向來就謙遜,回話時連頭都不敢抬起來。
「這回省展得靠嘉義畫家撐住場面,特別要感謝玉山君的用心。」陳進豎起大拇指說,她直到現在還沒有說過一句台灣話。
突然間陳敬輝有感而發:「我總覺得省展作品比起府展時期尺寸小很多,你們也有這種感覺吧!」
「我剛才就和雪湖在討論,原來你也如此想。」
「沒關係,戰爭才結束,經濟狀況尚未復原,等明年如果還這樣,評審團在評審感言中就得特別提出來,省展代表的是台灣美術的實力,絲毫不可鬆懈……」
這時抬出來的終於是幅大畫,的確比其他作品大很多。
「這幅大畫等於在告訴我們,畫要好不可只求大,我的話你們聽到了沒有?」陳進笑笑地說。
「這幅畫的作者不管是誰,他敢畫這麼大的畫,至少也應該得到獎勵才對!」郭雪湖帶著笑聲說話。
「可是,就憑此而入選,這麼大的畫程度卻平平,展出來目標太明顯,不知道諸位意見如何?」
「問題在於太占空間,等於占了兩幅畫……」林之助說。
「我認識作者,如果大家認為該落選,我會去鼓勵他,要他明年再努力,不要洩氣。」陳敬輝接著說出作者是淡水中學畢業不久的校友,但也不希望因此拖垮省展程度。
接連抬過來的三幅畫的都是火雞,作者分別是范天送,薛萬棟和林金生,過去府展的六年當中均展現過身手,所以名字並不陌生,只是畫風已有了很大改變,尤其在府展第一回就獲特選的薛萬棟,所畫的這幅火雞和當年特選作品《遊戲》比起來形同兩個人的手筆。
「你們有沒有看出這三個人除了題材畫的是火雞,還有個共同點就是想從日本畫的風格轉變成中國畫,勉強要在短期間內改變畫風,一時又辦不到。針對這種作品我們應該怎麼評斷,對作者知道愈多就愈難論其優劣。」林玉山說。
「我還是要說,這是因國畫所帶出來的問題,過去參加的是東洋畫,現在改成國畫,於是就開始思考什麼畫叫國畫,所以就畫出這樣的畫來。」陳敬輝說。
「聽說陳慧坤也努力在學習傳統的水墨山水,經常去請教一位叫黃君璧的國畫家,還好這回送來的是寫實性高的鄉土風格。」郭雪湖說。
「對台灣美術而言,這難道不是一種危機!換個人來統治,把府展改成省展,把東洋畫改成國畫,畫出來的火雞也不一樣了,是母雞的問題,還是蛋的問題,你們說說看!」林之助拋出新的論點,卻一副嘻皮笑臉的樣子。
「看來范天送的火雞健康一些,三者選一的話我就選他的,哈哈!」雖然是一句笑話,卻也產生影響力,最後助他拿到了佳作。
突然從背後傳來聲音:「怎麼樣,你們有什麼發現,找出哪些新人沒有!」
原來西畫組的楊三郎、李石樵、廖繼春等,評審已告結束,不見國畫組的人出來,就自動推門走進去,看到五個人排排坐,只評不到三分之二,勢必還有一段時間才結束。
「國畫組的國畫兩個字把你們都考倒了吧!」從後面跟過來的李梅樹大聲說,有幾分是在嘲弄裡面的人,卻惹火了屋裡的評審團:
「你再說就把你們都轟出去!」聽出說話的人已表示不歡迎,一個個知趣走出大門。
於是屋裡又安靜下來,剛才聽到說「新的發現」,西洋畫部或許有,但在國畫裡則不敢有所期待,即使這樣,依然在心裡盼望著奇蹟。
「到底有沒有必要轉型,只為了國畫這個名稱!莫非要我們先把大和魂趕走才接受中華魂。」陳敬輝喃喃自語,像對自己又像在對大家說:「當年滿清在中原建立帝國,不知有沒有要求住在中原的漢人也跟他們畫滿族的畫,照歷史所寫,他們反而認真學習中原文化,因為他們能看出中原文化的優點。今天來台灣的外省人就沒有這種眼光和度量,這就是所謂漢民族的傲慢。」他從頭到尾用台語說,只「傲慢」兩個字特別用了日語,或許有特別用意,其他人只靜靜地聽他一人說話。
許久才終於有人回應:「滿族向來是游牧民族,生活沒有固定場所,文化不能生根,所以想到中原來,他們看上中原的土壤、氣候和物產,當然更看上中原文化,進了中原之後什麼都想要,就乾脆把自己改變成中原人,我說來台的外省人沒有幾個認真讀中國歷史,所以來了台灣就像征服者一般傲慢。」他也學陳敬輝用日語加重「傲慢」的語氣,郭雪湖的聲量大,連門外的人也都聽得到。
現在已不再討論評畫的事情,把評審交給手中的一支筆去畫圓圈。
「來統治台灣的人不管是誰,都想以自己的模樣改造台灣人,非讓台灣人變得和他們一樣不可,過去叫作皇民化,現在或許叫祖國化,可是祖國的土地太大,說的話也到處不同,更何況其他。給一百年時間,相信連自己也統一不了,何況台灣,你們說的傲慢,我同意。」
「傲慢的人必食後果,外省人到台灣來什麼也沒得到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因傲慢所招來的後果,大家就等著看吧!」
當所有的畫評審完畢時,已經較西洋畫部遲了近一個小時,張呂淵將入選數目作了報告;國畫部出品總數一○二件,入選三十三件,約三件入選一件,與過去相比之下入選率算是相當高,這樣看來將來若有更多人的參與,到了五件入選一件的程度,在質的方面一定更提升。西洋畫部從一八五件中選出五十四件;雕塑部二十五件入選十三件,在競賽中淘汰的作品三個部門加起來超出兩百多件。在挑選優秀的入選作品之餘,也同時從落選作品看出台灣美術的未來,令評審團很大信心,不出幾年很快就看得見新一代台灣美術的實力。
張呂淵走到郭雪湖身旁在耳邊輕聲問:「中午李翼中主任本來是要請諸位委員到昇平樓吃飯的,臨時有要事,只好改期,向大家表示歉意。由於改變得突然,我打電話到高賀亭叫雜錦麵,聽三郎說有幾位委員特別愛吃這裡的麵,沒有先問一聲大家意見,真不好意思。」
「李翼中?是誰呀!」聽到這個全然不相干的名字,郭雪湖以為自己聽錯了。
「是國民黨部主任,他突然前來關心,我也嚇了一跳。」張呂淵回答。
這時門又打開,有人大聲催促說麵已送到,在樓上會客廳裡。
國畫評審員到齊時,西畫組的李梅樹、顏水龍已經開動,麵條吸進嘴裡發出的聲音,聽來特別感到肚子餓。
「你說李翼中這個人,到底為什麼要請我們吃飯?」又有人對李翼中感到好奇。
「不知道,只是吃一頓飯,管他是誰?沒什麼稀奇。」郭雪湖回答。
「噢,這人不簡單,他和陳儀是平起平坐的。」說話的是嘉義上來的陳澄波,台灣光復他第一個跑去領表填報入黨,現在他是這群人裡唯一的黨員。由於長年住嘉義的關係,對李翼中知道的也僅此而已,等有人再問時他什麼也答不出來。
「消息靈通的內行人來了!只有他是最清楚的。」陳清汾遠遠看到蔡繼琨上樓,就大聲喊起來,果然蔡繼琨喘吁吁地快步登上樓梯,向大家招呼。
「來,一起吃麵!七根菜。」郭雪湖等站起來表示歡迎。
「我剛到過高賀亭,才進門就聽老板在接電話,說中山堂的省展評審團叫了十六碗雜錦麵,我就說再加一碗也送來這裡。」
便坐下拿起筷子陪大家吃起來,才吃一口想起進門時清汾好像說「內行人」什麼,就問:「誰說我是內行人,我是七根菜,對什麼都外行的人才對。」
「他們在問為什麼李翼中要請客吃飯,我也只接到通知,完全不知內情。」張呂淵說。
「關於這點,我也只能猜測,是不是黨要來接管省展,不然那天的籌備會怎麼來了那麼多生面孔,又少了那麼多熟面孔,當中必有文章,我問過些人,竟然沒人知道內情,只好亂猜,多少會被我猜中幾分。」
「知道才講,不知道不要講。」李梅樹警告說:「雖然是太平,時局還是不穩定,說話最好小心,吃麵,吃麵。」
於是又靜了下來,大家只顧埋頭吃麵,聽到的只有麵條吸入嘴裡的響聲。
「台灣的麵味素放得較多,是所以好吃的原因,據說味素也是一種營養品。」蔡繼琨受不了沉悶,又想講話:「是前天我參加台灣文化協進會成立大會,有位作官的大人物說的,還說台灣文化就是味素文化,又營養又好吃。」
「這話給古井兄聽到,他可要罵人,因他強調山水亭從來不放味素,作菜全憑本事才叫作料理。」陳清汾說:「但他說漢藥一定要用甘草,就像文化運動一定要有他這種人一樣,這話我倒十分同意。」
「終於被你說中了,李翼中就是漢藥裡的甘草,非有不可,但又不重要,他請吃飯,想吃就吃,不吃也無妨。」李梅樹說。
省展作品審查的那天,原先經蔡繼琨圈點的委員全都到齊,這證明外力還沒有插手到評審團來,這才令郭雪湖等鬆了一口氣,郭雪湖亦將送來家裡的那幅畫,帶到會場和其他作品一道評審。
戰前台灣畫家作品要與日本人比,現在雖然不與外省人比,但也要作給外省人看,心情與當年出品第一回台展時同樣緊張。
場內只見張呂淵帶兩三名員工忙著把郵寄過來的作品拆開分類,另一邊送來會場交件的部分,早已分好,靠牆放置在地上,且已經編了號碼,以目前登記的號碼預計應已超出三百件。一場戰亂過後,大家都擔心參與的欲望不如從前踴躍,短期間內趕出來的作品加上欠乏作畫材料,一直有徵收不到理想作品的疑慮。
台陽展採取公募制已近十年,皆由會員擔任評審,且每回都調整評選方法。省展是公辦的展覽,人力較台陽展要充足,所以有人建議學帝展的作法,評審團坐成一排由員工把畫作一幅幅抬到前面來,評完之後再抬走,如此讓評審員可以靜下心面對每件作品,且在評審過程中有權威感,所以這建議提出後,幾乎是全體舉手贊成。
依照慣例以西洋畫件數最多,共收進一八五件,其次是國畫一○二件,初設的雕塑僅二十五件。分成三組各自分配一個空間,進行評審,一個上午時間,西洋畫和雕塑於中午休息之前已陸續評出名次,只有國畫部才剛剛要開始,而且一而再地產生爭議。
以國畫部評審員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陳敬輝和林之助等的為人處事向來友善無私,對繪畫的看法也相當接近,多年來不見誰與誰之間有過不悅的事,未料在評審會上產生的問題一個早上都無法協調。
首先他們發現太多摹仿傳統古畫的作品,在台展時代一直被日本來的評審員打為落選,不再出現於台展會場,十幾年後又有人拿出這種畫,想不到政權一轉移,美術界也跟著變天。起先直覺地認為此類作品應該落選,這時林玉山突然想到什麼,問了大家一句,語氣仍然那麼輕鬆:「我們不要忘了是國畫的評審,外界對中國美術的認知若認為落選的畫才是中國畫,說我們作了錯誤或叛逆的事,有可能會帶來麻煩噢!」
「但這是台灣省展,是本省的地方性展覽,在上海選出來的國畫也許是那種畫,今天在台灣以地方本位的觀點選的則是這種畫,如此作法也會招來麻煩嗎!放心吧!」林之助安慰他。
「本來有了西洋畫,就應該有東洋畫相應,怎麼跑出國畫來!如果一定要說是中國畫,就不可用西洋畫,而要說外國畫,當初是怎麼定的,雪湖君應該最知道。」陳敬輝說。
「開會的時候條文上就已經寫好了,好像是從過去在南京辦過的全國美展移用過來,一時之間也沒有異議,就這樣通過了。」
「那麼全國美展中入選的國畫是什麼樣的畫,是不是要先了解一下!」陳進建議說。
「我不放心的是展出之後,人家反而認為我們選的畫不該列為國畫,說我們不了解中國畫。」林之助也開始有了疑慮。
「不要管那麼多,現在就按照自己的看法去選,認為好的就入選,不好就落選,傳統水墨裡頭應該也有很多好畫。」
「我還是建議,今天的國畫評審要稍微調整一下,針對國畫兩個字多費點心去思考,至少我是已經這樣在作……」林玉山說。
「我也是,所以剛才那幾幅山水畫能入選,與我投的贊成票有關,我是在調整評審角度,既然叫中國畫那就要中國化。不過,我個人還是繼續畫自己的畫,現在市面上不是很多物品是台灣製的嗎?我的畫早就認為是台灣製,這就夠了,不管它是美國畫還是中國畫。」林之助說話和平時一般輕鬆有趣。
接著搬出來的是一幅直軸,三分之一滿滿地以行草寫著詩句,留下三分之二空間才在角落裡畫一隻小綿羊,使得大家都停下來,久久不敢作評斷。
「玉山君,你看這件……」郭雪湖想聽取林玉山的意見。
「請把畫移到這邊來,讓委員近一點看清楚那隻小羊。」林玉山所以有此要求,因為那小羊實在太小了。
「畫得不錯,問題是這些字,我們評的是國畫不是書法。」陳敬輝說。
「那麼我們只評畫,不去評書法,向來的國畫也都題了字,我們也只評畫不評字,雖然寫的字多了一點,我們就評這隻羊,認為好就讓它通過。」
郭雪湖這麼說,自己先在紙上打圓圈,表示通過了。
這時兩名職員從裡面抬出一幅配了框的大畫,畫的是台灣農村生活,主題是村婦在替她的初生嬰兒餵乳。
「這才是我期待的佳作!」陳敬輝用日語發出了他的讚嘆。
「若希望省展回到台展時代的水準,就只有靠這種程度的作品。」陳進也作了回應。
「陳慧坤進步了,的確進步了,其他的台展資深畫家相信也進步了,新的省展就得靠他們啦,拜託拜託!」林之助說。他一眼便看出畫的作者是陳慧坤。
「前天遇到肇嘉先生,他很關心省展,展出來的作品如果不理想,被外省人當笑話,就太沒有面子。他們的畫雖然不怎樣,話倒很會說,在報上寫文章永遠是他們說的才是。」郭雪湖說,雖臉上掛笑容,仍看得出心裡的無奈。
「如果被逼到不得已,那時省展只好關起門來辦,我們辦我們的,他們辦他們的。」陳敬輝說。
接著被抬過來的幾幅都令評審團同聲讚賞,李秋禾、黃靜山、黃鷗波、黃水文……。
「玉山仙,這幾個人都是嘉義畫家,你指導過的!」有人這麼問。
「不可以說指導,只能說我們一起研究……」林玉山向來就謙遜,回話時連頭都不敢抬起來。
「這回省展得靠嘉義畫家撐住場面,特別要感謝玉山君的用心。」陳進豎起大拇指說,她直到現在還沒有說過一句台灣話。
突然間陳敬輝有感而發:「我總覺得省展作品比起府展時期尺寸小很多,你們也有這種感覺吧!」
「我剛才就和雪湖在討論,原來你也如此想。」
「沒關係,戰爭才結束,經濟狀況尚未復原,等明年如果還這樣,評審團在評審感言中就得特別提出來,省展代表的是台灣美術的實力,絲毫不可鬆懈……」
這時抬出來的終於是幅大畫,的確比其他作品大很多。
「這幅大畫等於在告訴我們,畫要好不可只求大,我的話你們聽到了沒有?」陳進笑笑地說。
「這幅畫的作者不管是誰,他敢畫這麼大的畫,至少也應該得到獎勵才對!」郭雪湖帶著笑聲說話。
「可是,就憑此而入選,這麼大的畫程度卻平平,展出來目標太明顯,不知道諸位意見如何?」
「問題在於太占空間,等於占了兩幅畫……」林之助說。
「我認識作者,如果大家認為該落選,我會去鼓勵他,要他明年再努力,不要洩氣。」陳敬輝接著說出作者是淡水中學畢業不久的校友,但也不希望因此拖垮省展程度。
接連抬過來的三幅畫的都是火雞,作者分別是范天送,薛萬棟和林金生,過去府展的六年當中均展現過身手,所以名字並不陌生,只是畫風已有了很大改變,尤其在府展第一回就獲特選的薛萬棟,所畫的這幅火雞和當年特選作品《遊戲》比起來形同兩個人的手筆。
「你們有沒有看出這三個人除了題材畫的是火雞,還有個共同點就是想從日本畫的風格轉變成中國畫,勉強要在短期間內改變畫風,一時又辦不到。針對這種作品我們應該怎麼評斷,對作者知道愈多就愈難論其優劣。」林玉山說。
「我還是要說,這是因國畫所帶出來的問題,過去參加的是東洋畫,現在改成國畫,於是就開始思考什麼畫叫國畫,所以就畫出這樣的畫來。」陳敬輝說。
「聽說陳慧坤也努力在學習傳統的水墨山水,經常去請教一位叫黃君璧的國畫家,還好這回送來的是寫實性高的鄉土風格。」郭雪湖說。
「對台灣美術而言,這難道不是一種危機!換個人來統治,把府展改成省展,把東洋畫改成國畫,畫出來的火雞也不一樣了,是母雞的問題,還是蛋的問題,你們說說看!」林之助拋出新的論點,卻一副嘻皮笑臉的樣子。
「看來范天送的火雞健康一些,三者選一的話我就選他的,哈哈!」雖然是一句笑話,卻也產生影響力,最後助他拿到了佳作。
突然從背後傳來聲音:「怎麼樣,你們有什麼發現,找出哪些新人沒有!」
原來西畫組的楊三郎、李石樵、廖繼春等,評審已告結束,不見國畫組的人出來,就自動推門走進去,看到五個人排排坐,只評不到三分之二,勢必還有一段時間才結束。
「國畫組的國畫兩個字把你們都考倒了吧!」從後面跟過來的李梅樹大聲說,有幾分是在嘲弄裡面的人,卻惹火了屋裡的評審團:
「你再說就把你們都轟出去!」聽出說話的人已表示不歡迎,一個個知趣走出大門。
於是屋裡又安靜下來,剛才聽到說「新的發現」,西洋畫部或許有,但在國畫裡則不敢有所期待,即使這樣,依然在心裡盼望著奇蹟。
「到底有沒有必要轉型,只為了國畫這個名稱!莫非要我們先把大和魂趕走才接受中華魂。」陳敬輝喃喃自語,像對自己又像在對大家說:「當年滿清在中原建立帝國,不知有沒有要求住在中原的漢人也跟他們畫滿族的畫,照歷史所寫,他們反而認真學習中原文化,因為他們能看出中原文化的優點。今天來台灣的外省人就沒有這種眼光和度量,這就是所謂漢民族的傲慢。」他從頭到尾用台語說,只「傲慢」兩個字特別用了日語,或許有特別用意,其他人只靜靜地聽他一人說話。
許久才終於有人回應:「滿族向來是游牧民族,生活沒有固定場所,文化不能生根,所以想到中原來,他們看上中原的土壤、氣候和物產,當然更看上中原文化,進了中原之後什麼都想要,就乾脆把自己改變成中原人,我說來台的外省人沒有幾個認真讀中國歷史,所以來了台灣就像征服者一般傲慢。」他也學陳敬輝用日語加重「傲慢」的語氣,郭雪湖的聲量大,連門外的人也都聽得到。
現在已不再討論評畫的事情,把評審交給手中的一支筆去畫圓圈。
「來統治台灣的人不管是誰,都想以自己的模樣改造台灣人,非讓台灣人變得和他們一樣不可,過去叫作皇民化,現在或許叫祖國化,可是祖國的土地太大,說的話也到處不同,更何況其他。給一百年時間,相信連自己也統一不了,何況台灣,你們說的傲慢,我同意。」
「傲慢的人必食後果,外省人到台灣來什麼也沒得到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因傲慢所招來的後果,大家就等著看吧!」
當所有的畫評審完畢時,已經較西洋畫部遲了近一個小時,張呂淵將入選數目作了報告;國畫部出品總數一○二件,入選三十三件,約三件入選一件,與過去相比之下入選率算是相當高,這樣看來將來若有更多人的參與,到了五件入選一件的程度,在質的方面一定更提升。西洋畫部從一八五件中選出五十四件;雕塑部二十五件入選十三件,在競賽中淘汰的作品三個部門加起來超出兩百多件。在挑選優秀的入選作品之餘,也同時從落選作品看出台灣美術的未來,令評審團很大信心,不出幾年很快就看得見新一代台灣美術的實力。
張呂淵走到郭雪湖身旁在耳邊輕聲問:「中午李翼中主任本來是要請諸位委員到昇平樓吃飯的,臨時有要事,只好改期,向大家表示歉意。由於改變得突然,我打電話到高賀亭叫雜錦麵,聽三郎說有幾位委員特別愛吃這裡的麵,沒有先問一聲大家意見,真不好意思。」
「李翼中?是誰呀!」聽到這個全然不相干的名字,郭雪湖以為自己聽錯了。
「是國民黨部主任,他突然前來關心,我也嚇了一跳。」張呂淵回答。
這時門又打開,有人大聲催促說麵已送到,在樓上會客廳裡。
國畫評審員到齊時,西畫組的李梅樹、顏水龍已經開動,麵條吸進嘴裡發出的聲音,聽來特別感到肚子餓。
「你說李翼中這個人,到底為什麼要請我們吃飯?」又有人對李翼中感到好奇。
「不知道,只是吃一頓飯,管他是誰?沒什麼稀奇。」郭雪湖回答。
「噢,這人不簡單,他和陳儀是平起平坐的。」說話的是嘉義上來的陳澄波,台灣光復他第一個跑去領表填報入黨,現在他是這群人裡唯一的黨員。由於長年住嘉義的關係,對李翼中知道的也僅此而已,等有人再問時他什麼也答不出來。
「消息靈通的內行人來了!只有他是最清楚的。」陳清汾遠遠看到蔡繼琨上樓,就大聲喊起來,果然蔡繼琨喘吁吁地快步登上樓梯,向大家招呼。
「來,一起吃麵!七根菜。」郭雪湖等站起來表示歡迎。
「我剛到過高賀亭,才進門就聽老板在接電話,說中山堂的省展評審團叫了十六碗雜錦麵,我就說再加一碗也送來這裡。」
便坐下拿起筷子陪大家吃起來,才吃一口想起進門時清汾好像說「內行人」什麼,就問:「誰說我是內行人,我是七根菜,對什麼都外行的人才對。」
「他們在問為什麼李翼中要請客吃飯,我也只接到通知,完全不知內情。」張呂淵說。
「關於這點,我也只能猜測,是不是黨要來接管省展,不然那天的籌備會怎麼來了那麼多生面孔,又少了那麼多熟面孔,當中必有文章,我問過些人,竟然沒人知道內情,只好亂猜,多少會被我猜中幾分。」
「知道才講,不知道不要講。」李梅樹警告說:「雖然是太平,時局還是不穩定,說話最好小心,吃麵,吃麵。」
於是又靜了下來,大家只顧埋頭吃麵,聽到的只有麵條吸入嘴裡的響聲。
「台灣的麵味素放得較多,是所以好吃的原因,據說味素也是一種營養品。」蔡繼琨受不了沉悶,又想講話:「是前天我參加台灣文化協進會成立大會,有位作官的大人物說的,還說台灣文化就是味素文化,又營養又好吃。」
「這話給古井兄聽到,他可要罵人,因他強調山水亭從來不放味素,作菜全憑本事才叫作料理。」陳清汾說:「但他說漢藥一定要用甘草,就像文化運動一定要有他這種人一樣,這話我倒十分同意。」
「終於被你說中了,李翼中就是漢藥裡的甘草,非有不可,但又不重要,他請吃飯,想吃就吃,不吃也無妨。」李梅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