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剛過,初冬的勁風已帶著刺人的寒氣。
清晨時分,隋朝首都大興城東南方啟夏門外,出現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他的身材甚高,衣著雖有些陳舊,卻不失整齊乾淨;面目俊朗,濃眉大眼,英氣逼人,眼中好似藏著兩團燃燒著的火焰,眉目間卻透出一股難言的沉鬱。少年頭上包了一塊青色頭巾,似有意似無意地遮住了大半張臉,背上揹著一個長長的黑布包袱,看不出裡面裝了什麼。
少年獨自穿過城門,低著頭,彷彿不願讓人看見他的臉面。進城之後,他便默然立在道旁陰暗之處,神態中帶著幾分孤僻神祕,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不多時,城外官道之上隱隱傳來哭泣叫囂之聲,但見好大一群人從遠處向著啟夏門而來,及至數十丈外,才看出是一群官兵押解著數百名囚犯,直往城門走來。囚犯中男女老少都有,個個衣衫襤褸,形容勞頓,滿面恐懼。
官兵們一邊狠狠鞭打囚犯,一邊高聲呼喝:快走!快走!」一行人穿過啟夏門,往城北行去。
城中百姓見官兵氣燄囂張,趕緊讓在一旁,彼此交頭接耳道:「是押解叛賊!」「秋後處決,果然不假!」
一個老年人嘆息道:「都怪那造孽的叛賊楊玄感!這些囚犯想來都是被他連累的。」
旁邊的百姓聽見「楊玄感」三個字,都靜了下來。眾大興城居民自然早已聽聞這場驚天動地的叛變,一個外地人不知情,問道:「楊玄感是什麼人?」
那老年人聽他這麼問,露出驚訝之色,壓低了聲音,說道:「楊玄感是往年權勢熏天的尚書令楊素之子。楊素死後,楊玄感生怕皇帝滅他楊家,便趁著皇帝親率軍隊遠征高麗時,在黎陽起兵叛變。」
那外地人聽見「起兵叛變」,並不十分驚訝,說道:「在東方起兵叛變的人可多了。但像楊玄感這樣一個權貴之子帶頭叛變,倒屬稀奇。」
老年人更加壓低了聲音,嘆道:「可不是?皇帝這幾年來雷厲風行,一會兒建東都,一會兒挖運河,一會兒又打高麗,人民死傷慘重,疲於奔命,叛變自然多了。楊玄感位高權重,登高一呼,響應者過萬,一時風起雲湧,儼然有推翻大隋、爭奪天下之勢。然而這場叛變來得快,去得也快。皇帝得訊之後,立即從遼東派遣大軍回頭收拾叛軍,數月之間,楊玄感兵敗如山倒,落得個自殺身亡的下場。」
那外地人聽了,嘆了口氣,說道:「這也是命哪!」
眾人眼望著被押解入城的囚犯,都不再言語。
一片寂靜中,一個中年人打破沉寂,開口問那老年人道:「這群人看來都是些平民百姓,莫非是被楊玄感抓去充軍,才淪為叛賊的?」
那老年人搖頭道:「不,你看這些都是老弱婦孺,哪裡當得了兵!我聽人說,楊玄感攻打東都洛陽時,曾經開倉放糧給百姓領取。事敗之後,皇帝下令,凡是從楊玄感手中領過米的,一律抓起來活埋。這些想必便是那些領過米的百姓了。」
中年人驚道:「只是領過米也要殺?這也未免太殘忍了些!」
老年人搖頭道:「不只這些人,連洛陽城中那些曾跟楊玄感一起喝過酒、吟過詩的文人雅士,也全被處死抄家。你快別多說啦,要是被無端牽連進去,可有多不值!」
那中年人嘿了一聲,不敢再說。
神祕少年站在暗處,耳中聽著其他人的談論,雙眼直視前方,凝視著一個個經過身前的罪犯臉面。
不多時,數百名囚犯都已走過,最後押陣的是一群衣著華麗的官兵。一眾官兵簇擁之中,一個身穿金色袍服、魁偉高大的將軍,跨著一匹剽悍肥美的胡馬,昂首傲視地馳入城門。
路邊那老年人指點著,對身旁諸人道:「這就是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了。皇帝眼前第一紅人,擊敗叛軍、逼楊玄感自盡的就是他,受命查辦叛賊、捉拿逃匿同黨的也正是他!」
眾人聽了,望向那金袍將軍的眼神中不禁滿是敬畏。但見宇文述身形高大雄偉,膚色黝黑,目如銅鈴,鬍鬚蜷曲,顯然是個鮮卑人。
少年向那金袍將軍宇文述瞪去,眼中如要冒出火來,右手抓緊了背上的黑色包袱。
待那群囚犯和官兵走過之後,城中不少民眾紛紛隨在隊伍之後,跟去刑場瞧熱鬧,少年也混雜在人群之中,往北而去。
人群沿著朱雀街東第二街往北,過了親仁里後往右行去,便來到城東的都會市。大興城除了正北方兩大塊地規劃為大宮和皇城之外,其餘的布局方方正正,整個城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里」,里中是高官貴宦或百姓的住宅,來往的行人很少,也沒有商舖;人多而有商舖的地方,唯有城中的東西兩個市集。大興城東的市集叫做「都會市」,城西的市集叫做「利人市」。
少年聽路人說囚犯行刑是在午後,便信步走入城東的都會市中,打算觀察地形,並且找個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等候。
都會市有東西南北四條街,分隔成井字形;街旁店舖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有衣行、鞋舖、綾羅行、染坊、鐵舖、銅坊、車行、蠟燭舖、藥行、紙坊、書店等,還有煎餅糕糰舖、小吃店和大酒樓等各色食肆。
市集中人潮洶湧,男女老少摩肩接踵,販夫走卒吆喝叫賣,好不熱鬧,人群中還夾雜著不少碧眼蜷鬚的胡人,以及身穿軍裝的士兵。
少年無心觀看市集中的商舖貨物,只留心觀察方位,試圖尋找一個能夠望見刑場的高處。正觀望時,忽見一群士兵向著他迎面走來。少年心頭一緊,趕緊轉過身,面向一間包子舖,拉下頭上的青布遮住臉面,半低著頭,假裝要買包子。
直到那群士兵走遠了,他才鬆口氣,見那包子小販抬頭望著自己,忙從懷中掏出一枚五銖錢,買了兩個包子,揣入懷中,匆匆走開。
才走出三四步,忽聽身後那包子小販高聲罵道:「討死的,小乞兒還想吃包子?快給我滾遠點!」
少年聽見,胸中陡然升起一股怒火,心想:「我明明付了錢,憑什麼叫我小乞兒?」
他回過身,正待開口爭辯,卻見那賣包子的小販並非對自己發話,而是向著站在攤位前的另一個孩子大吼。
那孩子身形瘦小,衣衫破爛,頭髮蓬亂,一張臉甚是骯髒,果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乞兒。但見他一雙大眼睛黑白分明,瞧上去約莫只有七八歲左右年紀。(待續)那小乞兒被賣包子的小販吆喝怒罵,竟然半點不顯害怕退縮,反而挺胸抬頭,睜大眼直瞪著那小販,高聲道:「沒錢就沒錢,有什麼了不起了?我叫你一個包子也賣不出去!呸,呸,呸!」作勢向那籠包子猛吐口水。
小販見他如此糟蹋自己的包子,怒不可遏,高罵一聲粗話,舉起?麵棍子,當頭便往那小乞兒打去,怒喝道:「我打死你這小賊!我打死你這小賊!」
小乞兒抱著頭,一邊閃躲,一邊大叫:「打死人啦!殺人啦!救命啊!來人啊!」
少年不暇思索,大步上前,右手急出,抓住了小販正要打下的?麵棍。他手勁甚強,一抓住那棍子,小販的棍子便停在半空中,再也打不下去了。
小販見這少年出手迴護小乞兒,又驚又惱,正要破口大罵,少年卻已指著蒸籠邊上的包子,開口說道:「這四個包子,我全買了!」說著便掏出兩枚五銖錢,遞給那小販。
小販聽他願意買去那幾個被吐了口水的包子,這才消了氣,悻悻地收下錢,還不忘狠狠地瞪了一眼那縮在一旁的小乞兒。
少年取過四個包子,走到小乞兒身前,將包子全數交給他。
小乞兒似乎受寵若驚,驚疑不定地接過包子,還來不及道謝,少年已轉身走去,沒入人群之中。
小乞兒手中捧著熱騰騰的包子,呆了半晌,才舉步追上,叫道:「喂!喂!你是誰呀?為什麼要送我包子?多謝你送我包子啊,喂,你叫什麼名字啊?」
然而那少年腳下甚快,轉眼便已消失在人潮擁擠的市集中。
小乞兒找不到人,只好停下腳步,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低聲道:「好吃!」一邊咬著包子,一邊又喃喃說道:「有錢真好!」
將近午時,少年已悄悄地來到都會市角落一間寺院的寶塔上。這寺院鄰近都會市,香火鼎盛,人來人往,十分熱鬧;然而寺中這座寶塔正值維修,四周以木板圍住,是以塔上並無人跡。少年見這座塔位置絕佳,便偷偷進入寺院,趁人不注意時,翻過木板,爬上了寶塔,隱身在窗櫺之後。他解開背上的黑色包袱,取出一把深黑色的弓。
這是少年家傳的寶弓,以韌度極佳的柘木製成。包袱中並有數條弓弦,一個箭袋,袋中插著數十枝羽箭,枝枝箭身漆黑,箭尾鑲著白色的雉羽,箭頭以精鐵鑄成,爍爍然閃著青光。
少年熟練地將弓弦綁在弓的兩端,調了調鬆緊,直到弦緊剛剛好了,才將箭袋揹在肩上,左手持弓,右手從箭袋中抽出一枝箭,搭在弓上,從窗櫺望出,正好可以看到刑場。
不多時,太陽升到天中,午時到了。但聽一聲長長號角,數十名官兵手持槍矛,將那幾百名從城外押解來的囚犯趕到刑場上,跟隨而來的人潮在刑場周圍繞了一圈,駐足觀看。
少年放眼望去,見官兵在刑場前方豎立起數十塊木板,張貼懸賞告示,每張告示上都畫有逃匿叛賊的肖像和名字。
少年凝目看向那幾塊告示板,但見一個軍官押著三名衣著華麗的囚犯走上前,比對著懸賞告示,伸手撕下了三張,上面寫的人名分別是「楊民行」、「李子雄」和「鄭儼」。
另有十多張告示尚未被撕下,其中一張寫著「韓世諤」,肖像畫的是個倜儻驍勇的男子;另一張寫著「李密」,畫的是個額銳角方、雙目明澈的書生。
軍官手拿三張告示,高聲宣布道:「逆賊楊民行、李子雄、鄭儼,依附首惡楊玄感,造反叛逆,今逮捕歸案,御令梟首示眾!洛陽暴民大膽偷盜皇糧,暗助首惡楊玄感,罪無可恕,全數活埋!」此言一出,頓時哀鴻遍野,數百名死囚在刑場上嘶聲哭號涕泣,場面淒慘悲涼,令人不忍卒睹。
少年見那寫著「韓世諤」的懸賞告示並未被撕下,噓了一口長氣,放下弓箭,坐倒下來。他聽見外面哭號之聲四起,不忍觀看行刑,便想收起弓箭,離開寶塔。
不料就在這時,場中傳出一個孩子稚嫩響亮的哭聲,少年忍不住回頭往窗外望了一眼,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衝入刑場,抱著一名婦女不放,哭叫道:「娘,娘!」
一個士兵大步上前,罵道:「滾開!」一刀就往那孩子斬下。那婦人手腳被繩索綁縛,無法阻止士兵或推開兒子,尖叫一聲,往前一衝,用自己的身子去擋住孩子,士兵這刀便斬在婦人的身上,登時鮮血四濺,婦人俯身倒在血泊之中。
那孩子撲在母親身上,驚叫哭號不止。士兵伸手捉起那孩子,大刀又舉起,便要往那孩子身上斬落。
便在此時,士兵手中的刀忽然飛了出去,但見他臉上神色驚恐莫名,只哀叫得一聲:「我的手!」便撲倒在地。只見他手掌上多了一枝白羽黑箭,正中手心,對穿而過,鮮血飆了一身。
周圍士兵見夥伴被冷箭射傷,都大叫起來,四下張望。一個士兵眼尖,叫道:「寶塔!箭是從寶塔射出來的!」(待續)士兵群情激動,叫喊道:「定是叛賊黨羽,快去捉住了!」數十名士兵手持武器,往刑場邊上的寶塔奔來。
發箭阻止士兵行暴的,正是那躲在寶塔上的少年。他原本以為父親遭擒,冒險闖入大興城,潛入刑場,打算出手相救;如今發現父親並未被捕,自當儘早離去,好脫離險境。
但他眼睜睜地看著官兵即將殘殺無辜幼子,心中怒火如燒,再也忍耐不住,便不顧後果,搭箭彎弓,瞄準那士兵,一箭射出,正中那士兵之手,令他大刀脫手飛出,使刑場登時一片混亂。
少年知道自己不應出手,卻一時義憤填膺,無法自制,這箭射出後,便暴露了自己的方位。他知道情勢不妙,立即收起弓箭,揹上包袱,衝下寶塔,躍過木板,鑽入上香的人群,往寺後逃去。
少年腳下甚是敏捷,在官兵來到之前,便已奔出寺廟後門,進入市集之中。
他快步走去,混入人群,盼能躲過官兵的追捕。不料迎面便見五六個士兵向著他走來,個個身著軍裝,腰佩大刀。
少年心中一凜,正待閃到一旁避開,卻已不及,其中一個士兵留意到他,快步上前,張開雙臂擋在他身前,喝道:「小子!鬼鬼祟祟地在大街上閒晃什麼?你住在哪一里?」
這幾個士兵並非從刑場追來的士兵,但少年怎敢跟任何士兵打交道,立即轉身,拔步便跑,卻被另一名士兵大步繞過攔阻,擋住了去路。
少年不得不停下腳步,抬起頭望向一眾官兵,冷冷地道:「我是來京城尋親戚的。你們有什麼事?」
那群士兵聽說他不是城中居民,如同蒼蠅見血一般,一齊圍了上來。一個體型高大、面目猙獰的士兵來到少年面前,向他上下打量,粗聲道:「這小子長得倒是挺結實的,不如拉去挖運河吧!」
一個身材矮小的禿頭士兵走上前來,嬉皮笑臉地道:「我說衛三哥,大運河已挖完了十之八九,如今皇帝下詔第三度出征高麗,兵力還遠遠不足呢!拉這小子去充軍,最好不過!」那姓衛的高大士兵點頭道:「宋九這主意不錯!」
少年聽他們這麼說,知道他們攔住自己,並非因為見到自己在刑場發箭,而是想拉自己去充軍,勉強鎮定下來,說道:「你們不能捉我!我表伯不會放過你們的!」
姓衛的高大士兵名叫衛三,他側過頭,凝視著那少年,質問道:「什麼表伯?他姓什麼,叫什麼,住在哪兒?」
少年正待開口回答,那禿頭宋九卻連忙阻止道:「慢著,慢著!你別說,我們不想知道!瞧他身形這麼高大,該有十六歲了,正是徵兵的年齡。管他有什麼親戚,將他抓回軍營充數便是,還多問個什麼?」說著不由分說,上前便拽住了少年的手臂。
少年見他們蠻不講理,怒火中燒,用力甩脫了禿頭宋九的掌握,退後兩步,怒道:「我只有十二歲,你們不能拉我去充軍!我表伯名叫李靖,身任長安功曹,你們不可亂來!」
禿頭宋九搖頭道:「李靖?沒聽說過。抓住了這小子再說!」
另外三四個士兵早已圍了上來,七手八腳地扭住了少年,不由分說,便將他往軍營去。少年箭術雖精,拳腳功夫並不擅長,加上對方人多勢眾,又都是身強力壯的成年男子,少年被他們聯手捉住,雖奮力掙扎,卻始終無法掙脫,心中又急又怒。
這些士兵平日在京城中如狼似虎,橫行霸道,不時在街頭硬抓百姓去挖運河、建宮殿、征遼東,行為肆無忌憚,因此市集中的小販和居民們眼見士兵動手扭抓那少年,都側目而視,沒人敢出言質疑或出頭阻止,只裝做沒有看見,都遠遠避開了去。
少年被一眾士兵強行拖去,心中焦急,知道自己身負弓箭,方才在刑場射箭之事很快便會被發現,口中只得不停高聲怒罵,手腳持續奮力掙扎,好不容易摔脫了一個士兵的掌握,又被其他人拽了回來。
禿頭宋九走上前,一腳狠狠地踢上少年的小腹,罵道:「賊小子竟敢反抗!你再逃,瞧我打斷你的腿!」這一腳踢得甚重,少年抱著小腹跌倒在地,痛得縮成一團。
禿頭宋九揪著他的衣襟,硬將他拉了起來,喝道:「乖乖跟我們走!」忽然低頭仔細望了望少年的臉,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對夥伴們道:「嘿!大夥兒瞧,這小子的樣貌倒是挺眼熟的。是了,左衛大將軍宇文大人前幾日不是發布令旨,要咱們加緊捉拿參與楊玄感叛亂的同謀麼?這小子有點像……有點像懸賞圖的其中一人哪!」
高個子衛三也走近前來,說道:「宋九,你說這小孩兒在懸賞圖中?我只記得見到一個小孩兒,是叛賊韓世諤的兒子,好像是叫韓峰的。」
禿頭宋九甚是興奮,搓著手道:「一定是他,一定是他!韓世諤乃是開國功臣韓擒虎的兒子,出名的貴宦子弟。楊玄感叛亂,他也跟起鬨,幫著楊玄感攻城掠地。事敗後,韓世諤被擒押去見皇帝,我聽說他途中竟用酒灌倒守衛,趁機逃脫了。官兵去抄他韓家時,他兒子韓峰已得到訊息,早一步溜走了。快,那張懸賞圖在哪兒?趕緊拿出來看看,比對比對!肯定是他,絕對錯不了!」
其他的士兵聽了,都大為興奮,紛紛在懷中掏找懸賞圖畫來比對,口中說道:「要能捉住韓家小賊韓峰,那賞金可多啦,足夠大家分了!」「快看看,說不定就是這小子!」
少年聽在耳中,臉色大變,大叫一聲,一個手肘猛然往旁撞去。禿頭宋九正蹲在他身旁,這一肘剛好撞在宋九的鼻子上。宋九只覺鼻梁劇痛,慘叫一聲,連忙伸手去摸鼻子,發現摸到一手鼻血,登時又驚又怒。
少年趁他放鬆手,趕緊跳起身往外闖去。禿頭宋九咒罵一聲,叫道:「別讓小賊跑了!」
這時高個子士兵衛三大步追上,伸出大手扯住了少年的衣袖,少年一甩之下未能掙脫,禿頭宋九已奔上前來,伸手揪住了少年的衣領,將他硬拉回來,一拳打在他的臉上,將少年打得仰天跌倒在地。
禿頭宋九一手捂著鼻子,一腳踩著少年的胸口,俯下身,一張染血的醜臉直對著少年,獰笑說道:「小子,你果然便是韓峰!你的身價可著實不低哪!今日算我們兄弟走運,撞上了你這隻肥羊!」
那少年怒目望向禿頭宋九,咬牙切齒,卻不言語。(待續)這少年果然便是韓峰。他當時離家之後,便在洛陽左近沉潛躲藏。不久前他聽聞消息,得知左衛大將軍宇文述捉到了一批逃逸藏匿的叛賊,正解往京城行刑。他生怕父親也在其中,於是孤身跋涉了八百多里的路,從洛陽來到京城大興城,冒險潛入城中,盼能解救父親。然而情勢變化出乎意料,父親並未被捕,他卻冒險在刑場發箭,又在市集被這群官兵撞見捉住,認出他是遭受通緝的韓家子弟,這條小命恐是注定要葬送在此地的了。
便在此時,忽聽一群人高聲呼喊:「左衛大將軍回駕!左衛大將軍回駕!閒人迴避!」
禿頭宋九最擅長諂媚鑽營,聽說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將至,心中大喜,暗想:「天助我也!這可是我在大將軍面前立功討賞的大好機會!」連忙探頭去看,果見在一群衣著光鮮華麗的侍衛簇擁之下,一位金袍將軍縱馬而來。
禿頭宋九對夥伴吩咐道:「看緊這小子,別讓他跑了!」自己趕忙衝到隊伍之前,對著領頭的侍衛叫道:「虎牙軍營宋九,有要事向宇文大將軍稟報!」
那領頭侍衛看禿頭宋九容貌猥瑣,鼻子還在流血,又聽他不過是一名小兵,更不想理會,只狠狠地瞪他一眼,舉起鞭子,喝道:「快閃開了!左衛大將軍哪有功夫聽你廢話!」
禿頭宋九不肯放棄,伸手抓住那侍衛的馬韁,叫道:「請將軍代我稟報宇文大將軍,我們抓到了一個懸賞逆賊,請大將軍垂鑒!」
那侍衛聽了,知道大將軍近來一心捉拿叛賊,事關緊要,連忙奔過去稟報。
不多時,但聽一陣驚呼混亂,金袍將軍宇文述橫衝直撞地縱馬近前,市場上的一眾百姓小販趕緊逃竄躲避,卻已有十多人被他的胡馬撞倒踢翻。
宇文述好快便縱馬來到眼前,在禿頭宋九面前勒馬而止,喝問道:「人在哪裡?」
禿頭宋九連忙往倒在地上的韓峰一指,說道:「叛賊在此!」
少年韓峰抬起頭,向左衛大將軍宇文述望去,眼中滿是藏不住的怒火。他清楚記得,有一回父親和一群好友夥伴在家中聚會,席間拍案大罵道:「宇文述這廝,真正不是人!」
父親的一個朋友嘆息道:「若是令尊韓老將軍還在世,又怎會讓宇文述這等卑鄙無能之徒來率領大軍!」
後來韓峰問父親宇文述是誰,父親道:「宇文述是個鮮卑胡人,乃是皇帝眼前的第一紅人。皇帝親征高麗,派宇文述率領三十萬大軍進擊。宇文述根本不懂得領軍,竟然逼迫士兵每人背負一百斤的兵甲糧草,並下令捨棄者斬。士兵長途跋涉,根本無法負擔過重的糧草,只能偷偷挖坑掩埋。抵達遼東後,軍隊糧草不足,不得不倉促撤退,撤退時受到高麗追擊,竟然導致三十萬軍隊全軍覆沒!」
韓峰年紀雖小,聽聞三十萬士兵全數陣亡,也不禁驚恐問道:「他犯下這麼大的錯,皇帝有沒有處罰他?」
韓世諤搖頭道:「皇帝對他百般寵信,得報後雖憤怒,卻並沒有懲罰宇文述,只將他除名為民,不久後又恢復他的官職,還讓他再度領軍出征高麗!」言下氣憤惱恨不已。
韓峰當然不會忘記,也就是在這時,父親得知楊玄感起兵叛變,便立即投效襄助。皇帝命令宇文述率領大軍回頭討伐楊玄感,宇文述攻打敵國失利,平定內亂卻頗有能耐,一舉擊潰了楊玄感的軍隊,逼迫楊玄感自殺,俘虜了楊玄感的兄弟,大受楊廣褒賞。
韓峰想著父親所述關於宇文述的種種惡行,這卻是他第一次正面親眼見到這聞名已久的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宇文述高大壯碩,身形迫人,神態又凌人高傲,低頭望向韓峰,眼光如電般在他臉上掃過。
但韓峰滿腔怒火在心,狠狠回望,絲毫不肯示弱。
領頭侍衛在一旁問禿頭宋九道:「這小子是什麼叛賊?」
禿頭宋九忙道:「他是叛賊韓世諤的兒子,名叫韓峰。」
侍衛問道:「是他自己招的?」
禿頭宋九道:「不,他沒招,但我們瞧他長得很像畫像上的人。」
侍衛皺起眉頭,低聲道:「你沒驗明叛賊,就請了大將軍過來?你是有幾個腦袋好丟的?」
禿頭宋九手心捏了把冷汗,正不知該如何是好,但聽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在馬上冷冷地道:「韓家白羽黑箭,好大的名聲!剛才躲在刑場外射箭的,想必就是你這小娃子了。」
韓峰站直身子,怒目望向宇文述,傲然道:「不錯!我方才未及瞄準你的咽喉,不然如今你早已屍橫就地!」
宇文述仰天大笑,說道:「小小雛兒,當真不知道天高地厚!憑你那一箭,又能阻止什麼,改變什麼?刑場上該斬首的都斬首了,該活埋的也盡數活埋了。你那一箭,不過暴露了你的身分,送掉自己一條小命,卻連一個叛賊的命也救不了!」
韓峰雙拳緊握,想起適才刑場上那幾百名無辜的百姓都已慘遭殺戮,心中暴怒如焚,
直想衝上前,將這金袍大將軍揪下馬來,狠狠揍他一頓。
宇文述悠然望著韓峰咬牙切齒的神情,滿面揶揄之色,嘿嘿一笑,又道:「韓家老頭韓擒虎,號稱什麼開國功臣,根本是沽名釣譽!他兒子韓世諤更是嬌生慣養,繡花枕頭一個。韓家一門武藝低微,膽小怯懦,全都是我宇文述的手下敗將,何足道哉!」
韓峰忍不住怒喝道:「你胡說!我爺爺爹爹怎會輸給你這種卑鄙小人!」
宇文述低頭望著他,面色不改,冷笑道:「既然如此,你老子韓世諤為何如蛇鼠般到處躲藏?為何不出來跟我面對面,一決高下?哼!不管他躲藏在何處,我遲早會把他給揪出來!」
韓峰怒道:「你是捉不到我爹爹的!」
宇文述撇嘴笑道:「你這小鬼,口氣倒大!你韓家當年不可一世,趾高氣揚,我老早便看你們不順眼了。等著吧,我定會搜出你老子,徹底摧毀你韓家一門!」轉頭對身邊那領頭侍衛道:「受懸賞的是他老子,這小子一文不值。隨便派個人將他押去刑場,跟那些賤民一起活埋了便是!」說完馬鞭在空中一揮,掉轉馬頭,快馳而去。
領頭侍衛對宋九道:「沒聽見大將軍吩咐麼?快將人押去刑場!」說完便趕緊跟隨著大將軍去了。(待續)禿頭宋九一心想找機會向大將軍宇文述自報姓名,藉以邀功,沒想到大將軍只過來跟叛賊說了幾句話,便自離去,不但沒誇獎自己,更說這小子「一文不值」,連懸賞金都不給。他不禁又是洩氣,又是懊惱,只得訕訕地走回,對夥伴們吼道:「還不快押了小子去刑場?」
眾士兵七口八舌地問道:「大將軍怎麼說?」「有賞金麼?」「賞金有多少?」
禿頭宋九抹去鼻下的鮮血,惡狠狠地道:「誰知道!我才不稀罕什麼賞金哩!這小子剛才竟敢打我,先揍他一頓出氣再說!」
其他士兵聽說賞金並無著落,都大為失望,兩個士兵伸手將韓峰拉起,牢牢捉住他的雙手,準備讓宋九好好打他一頓出氣。
韓峰眼見宋九握緊拳頭,凶巴巴地向自己走來,正打算奮力掙扎,做垂死一搏。忽聽不遠處傳來一陣騷動,驚呼聲此起彼落:「偷大餅!小乞兒偷了我的大餅!來人啊!快抓住他!」「偷葡萄!那乞兒偷了我一串葡萄!」「賊小子偷了我一籠糕啊!」
便在此時,但見一個身形瘦小的乞兒從人叢中竄出,懷中抱著大餅、葡萄、蒸籠等物,一溜煙似地從眾士兵之間鑽了過去;接著叫罵聲響起,四五個被偷了物事的小販氣急敗壞地奔過,向那小乞兒追去。
混亂之中,那小乞兒忽然回過身,手中高高揚著兩三件物事,叫道:「眾位軍官大哥,多謝啦!」
禿頭宋九和衛三舉目望去,只見那小乞兒手中拿著的,竟然正是自己的錢袋!這些士兵愛錢如命,怎能容人偷走自己的錢袋?頓時又驚又急,怒發如狂,破口大罵,再也顧不得韓峰,奔上前便去追那小乞兒。
其餘士兵見兩個領頭奔開了,也紛紛轉身去看究竟發生了何事。
韓峰趁他們分神疏忽、鬆手放開自己之際,立即一個翻身,滾入了一旁賣瓜果的攤子底下。他一滾入攤子下,便手腳並用,快速爬出數丈,從另一邊探出頭來,見沒有人留意他已逃走,便趕緊鑽了出來,彎著腰奔入人叢。
他百忙中回頭一望,聽高處傳來一陣清脆的笑聲,只見剛才那偷了各樣吃食和錢袋的小乞兒站在一排攤販的遮棚上,抓起一塊大餅咬了一口,揮舞著衛三和宋九的錢袋,引逗著遮棚下的小販和士兵。
士兵和小販眼見這膽大妄為的小賊站在遮棚上耀武揚威,都指著他破口大罵起來,禿頭宋九更準備爬上遮棚去捉他。
那小乞兒毫不害怕,從錢袋中掏出一把銅錢,一揮手,將銅錢往人叢中撒去。路人見到有錢從天上撒下,趕緊衝上前去伸手亂抓,滿地摸撿,哪裡去管究竟是誰的錢。
宋九和衛三齊聲大叫:「那是我的錢,不准拿!不准拿!快還給我!」地面頓時一團混亂。
小乞兒居高臨下,望著人群哈哈大笑,趁著底下眾人鬧哄哄、亂糟糟之際,沿著遮棚往北方奔去,一躍而下,消失不見了。這時韓峰早已看清,那孩子正是自己剛才在包子攤處見過的小乞兒!
韓峰心中甚奇:「我方才不是送了他四個包子麼?他為什麼還要偷大餅、葡萄和蒸糕?」隨即靈光一閃,明白過來:「他是故意引開那些士兵,好讓我有機會逃脫。」心中大為感激,暗暗擔心那小乞兒陷入危難,卻見他身手敏捷,早跑得影子都沒了,才略略放心。
韓峰鎮定下來,躲在人叢中觀望形勢。方才捉住他的士兵在一陣混亂之後,紛紛回到原處,這才發現人已逃走,又驚又怒,一邊喊罵,一邊分頭在市集中搜尋。他們卻沒有料到他會從攤子之下爬過,離他們已有數十丈之遙,只在左近喝問尋找,卻哪裡找得到人?
韓峰知道自己若再被他們捉住,可不會再有如此好運能夠逃脫,當下彎腰低頭,快步向人多處行去,穿過幾條街道,來到一處偏僻的里內。他回頭張望,那群士兵已然被他甩脫,未曾追趕上來,這才鬆了一口氣。
韓峰眼見這大興城中處處有士兵巡邏,想必很多人見過自己的懸賞畫像,絕不可多待,趕緊分辨方向,往南快奔而去。來到啟夏門時,他心想不應露出慌張神態,引人留意,便故意放慢腳步,假做悠閒從容地出城而去。離開城門半里外,他才放足狂奔,往南直奔出了五六里,方敢停下喘息。
韓峰坐倒在黃土地上,抬頭望著遠處雄偉高大的大興城,一顆心仍怦怦地跳個不止。他雖逃過了一劫,未曾被那群虎狼般的士兵送去刑場,心中卻只有更加失落,更加不安。
他孤身跋涉來到京城,一心探尋父親下落,所幸父親並未被捕,但仍舊下落不明;加上自己也受到通緝,更被助紂為虐的皇帝爪牙宇文述當面逮到,險些送掉一條小命。如今他孤身一人,無家可歸,身上的錢財也將用盡,卻該何去何從?
韓峰吸了一口長氣,轉過頭,放目望向四方,心想:「天地茫茫,難道便沒有我韓峰能夠棲身之處?」
他的目光茫然落在南方一道高聳的山脈之上,心中忽然一動,想起了一段他在路上聽見的歌謠:
不從軍,不挖河!
大興南,終南阿;
寶光寺,收孤兒。
不吃苦,不挨餓!
他曾多次聽見年幼的難民互相傳唱這段歌謠,當時他並沒放在心上,但此時那歌謠的字字句句,對他似乎都有了新的含意,新的希望。
他暗自思索:「我在路上遇見了那麼多逃難的孩子,每個都抱著希望,想逃去終南
山,投靠寶光寺。這寶光寺究竟是什麼樣的所在,當真能收容無家可歸的孤兒,保護他們不被拉去挖運河、征遼東麼?甚至能保護我一個受到通緝的叛逆之子麼?」
韓峰向那座山脈望了許久,心想:「我橫直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不如就聽信那歌謠,去終南山上找找那傳說中的寶光寺吧!」他心意已決,當下站起身,舉步便往南方走去。(待續)
清晨時分,隋朝首都大興城東南方啟夏門外,出現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他的身材甚高,衣著雖有些陳舊,卻不失整齊乾淨;面目俊朗,濃眉大眼,英氣逼人,眼中好似藏著兩團燃燒著的火焰,眉目間卻透出一股難言的沉鬱。少年頭上包了一塊青色頭巾,似有意似無意地遮住了大半張臉,背上揹著一個長長的黑布包袱,看不出裡面裝了什麼。
少年獨自穿過城門,低著頭,彷彿不願讓人看見他的臉面。進城之後,他便默然立在道旁陰暗之處,神態中帶著幾分孤僻神祕,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不多時,城外官道之上隱隱傳來哭泣叫囂之聲,但見好大一群人從遠處向著啟夏門而來,及至數十丈外,才看出是一群官兵押解著數百名囚犯,直往城門走來。囚犯中男女老少都有,個個衣衫襤褸,形容勞頓,滿面恐懼。
官兵們一邊狠狠鞭打囚犯,一邊高聲呼喝:快走!快走!」一行人穿過啟夏門,往城北行去。
城中百姓見官兵氣燄囂張,趕緊讓在一旁,彼此交頭接耳道:「是押解叛賊!」「秋後處決,果然不假!」
一個老年人嘆息道:「都怪那造孽的叛賊楊玄感!這些囚犯想來都是被他連累的。」
旁邊的百姓聽見「楊玄感」三個字,都靜了下來。眾大興城居民自然早已聽聞這場驚天動地的叛變,一個外地人不知情,問道:「楊玄感是什麼人?」
那老年人聽他這麼問,露出驚訝之色,壓低了聲音,說道:「楊玄感是往年權勢熏天的尚書令楊素之子。楊素死後,楊玄感生怕皇帝滅他楊家,便趁著皇帝親率軍隊遠征高麗時,在黎陽起兵叛變。」
那外地人聽見「起兵叛變」,並不十分驚訝,說道:「在東方起兵叛變的人可多了。但像楊玄感這樣一個權貴之子帶頭叛變,倒屬稀奇。」
老年人更加壓低了聲音,嘆道:「可不是?皇帝這幾年來雷厲風行,一會兒建東都,一會兒挖運河,一會兒又打高麗,人民死傷慘重,疲於奔命,叛變自然多了。楊玄感位高權重,登高一呼,響應者過萬,一時風起雲湧,儼然有推翻大隋、爭奪天下之勢。然而這場叛變來得快,去得也快。皇帝得訊之後,立即從遼東派遣大軍回頭收拾叛軍,數月之間,楊玄感兵敗如山倒,落得個自殺身亡的下場。」
那外地人聽了,嘆了口氣,說道:「這也是命哪!」
眾人眼望著被押解入城的囚犯,都不再言語。
一片寂靜中,一個中年人打破沉寂,開口問那老年人道:「這群人看來都是些平民百姓,莫非是被楊玄感抓去充軍,才淪為叛賊的?」
那老年人搖頭道:「不,你看這些都是老弱婦孺,哪裡當得了兵!我聽人說,楊玄感攻打東都洛陽時,曾經開倉放糧給百姓領取。事敗之後,皇帝下令,凡是從楊玄感手中領過米的,一律抓起來活埋。這些想必便是那些領過米的百姓了。」
中年人驚道:「只是領過米也要殺?這也未免太殘忍了些!」
老年人搖頭道:「不只這些人,連洛陽城中那些曾跟楊玄感一起喝過酒、吟過詩的文人雅士,也全被處死抄家。你快別多說啦,要是被無端牽連進去,可有多不值!」
那中年人嘿了一聲,不敢再說。
神祕少年站在暗處,耳中聽著其他人的談論,雙眼直視前方,凝視著一個個經過身前的罪犯臉面。
不多時,數百名囚犯都已走過,最後押陣的是一群衣著華麗的官兵。一眾官兵簇擁之中,一個身穿金色袍服、魁偉高大的將軍,跨著一匹剽悍肥美的胡馬,昂首傲視地馳入城門。
路邊那老年人指點著,對身旁諸人道:「這就是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了。皇帝眼前第一紅人,擊敗叛軍、逼楊玄感自盡的就是他,受命查辦叛賊、捉拿逃匿同黨的也正是他!」
眾人聽了,望向那金袍將軍的眼神中不禁滿是敬畏。但見宇文述身形高大雄偉,膚色黝黑,目如銅鈴,鬍鬚蜷曲,顯然是個鮮卑人。
少年向那金袍將軍宇文述瞪去,眼中如要冒出火來,右手抓緊了背上的黑色包袱。
待那群囚犯和官兵走過之後,城中不少民眾紛紛隨在隊伍之後,跟去刑場瞧熱鬧,少年也混雜在人群之中,往北而去。
人群沿著朱雀街東第二街往北,過了親仁里後往右行去,便來到城東的都會市。大興城除了正北方兩大塊地規劃為大宮和皇城之外,其餘的布局方方正正,整個城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里」,里中是高官貴宦或百姓的住宅,來往的行人很少,也沒有商舖;人多而有商舖的地方,唯有城中的東西兩個市集。大興城東的市集叫做「都會市」,城西的市集叫做「利人市」。
少年聽路人說囚犯行刑是在午後,便信步走入城東的都會市中,打算觀察地形,並且找個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等候。
都會市有東西南北四條街,分隔成井字形;街旁店舖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有衣行、鞋舖、綾羅行、染坊、鐵舖、銅坊、車行、蠟燭舖、藥行、紙坊、書店等,還有煎餅糕糰舖、小吃店和大酒樓等各色食肆。
市集中人潮洶湧,男女老少摩肩接踵,販夫走卒吆喝叫賣,好不熱鬧,人群中還夾雜著不少碧眼蜷鬚的胡人,以及身穿軍裝的士兵。
少年無心觀看市集中的商舖貨物,只留心觀察方位,試圖尋找一個能夠望見刑場的高處。正觀望時,忽見一群士兵向著他迎面走來。少年心頭一緊,趕緊轉過身,面向一間包子舖,拉下頭上的青布遮住臉面,半低著頭,假裝要買包子。
直到那群士兵走遠了,他才鬆口氣,見那包子小販抬頭望著自己,忙從懷中掏出一枚五銖錢,買了兩個包子,揣入懷中,匆匆走開。
才走出三四步,忽聽身後那包子小販高聲罵道:「討死的,小乞兒還想吃包子?快給我滾遠點!」
少年聽見,胸中陡然升起一股怒火,心想:「我明明付了錢,憑什麼叫我小乞兒?」
他回過身,正待開口爭辯,卻見那賣包子的小販並非對自己發話,而是向著站在攤位前的另一個孩子大吼。
那孩子身形瘦小,衣衫破爛,頭髮蓬亂,一張臉甚是骯髒,果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乞兒。但見他一雙大眼睛黑白分明,瞧上去約莫只有七八歲左右年紀。(待續)那小乞兒被賣包子的小販吆喝怒罵,竟然半點不顯害怕退縮,反而挺胸抬頭,睜大眼直瞪著那小販,高聲道:「沒錢就沒錢,有什麼了不起了?我叫你一個包子也賣不出去!呸,呸,呸!」作勢向那籠包子猛吐口水。
小販見他如此糟蹋自己的包子,怒不可遏,高罵一聲粗話,舉起?麵棍子,當頭便往那小乞兒打去,怒喝道:「我打死你這小賊!我打死你這小賊!」
小乞兒抱著頭,一邊閃躲,一邊大叫:「打死人啦!殺人啦!救命啊!來人啊!」
少年不暇思索,大步上前,右手急出,抓住了小販正要打下的?麵棍。他手勁甚強,一抓住那棍子,小販的棍子便停在半空中,再也打不下去了。
小販見這少年出手迴護小乞兒,又驚又惱,正要破口大罵,少年卻已指著蒸籠邊上的包子,開口說道:「這四個包子,我全買了!」說著便掏出兩枚五銖錢,遞給那小販。
小販聽他願意買去那幾個被吐了口水的包子,這才消了氣,悻悻地收下錢,還不忘狠狠地瞪了一眼那縮在一旁的小乞兒。
少年取過四個包子,走到小乞兒身前,將包子全數交給他。
小乞兒似乎受寵若驚,驚疑不定地接過包子,還來不及道謝,少年已轉身走去,沒入人群之中。
小乞兒手中捧著熱騰騰的包子,呆了半晌,才舉步追上,叫道:「喂!喂!你是誰呀?為什麼要送我包子?多謝你送我包子啊,喂,你叫什麼名字啊?」
然而那少年腳下甚快,轉眼便已消失在人潮擁擠的市集中。
小乞兒找不到人,只好停下腳步,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低聲道:「好吃!」一邊咬著包子,一邊又喃喃說道:「有錢真好!」
將近午時,少年已悄悄地來到都會市角落一間寺院的寶塔上。這寺院鄰近都會市,香火鼎盛,人來人往,十分熱鬧;然而寺中這座寶塔正值維修,四周以木板圍住,是以塔上並無人跡。少年見這座塔位置絕佳,便偷偷進入寺院,趁人不注意時,翻過木板,爬上了寶塔,隱身在窗櫺之後。他解開背上的黑色包袱,取出一把深黑色的弓。
這是少年家傳的寶弓,以韌度極佳的柘木製成。包袱中並有數條弓弦,一個箭袋,袋中插著數十枝羽箭,枝枝箭身漆黑,箭尾鑲著白色的雉羽,箭頭以精鐵鑄成,爍爍然閃著青光。
少年熟練地將弓弦綁在弓的兩端,調了調鬆緊,直到弦緊剛剛好了,才將箭袋揹在肩上,左手持弓,右手從箭袋中抽出一枝箭,搭在弓上,從窗櫺望出,正好可以看到刑場。
不多時,太陽升到天中,午時到了。但聽一聲長長號角,數十名官兵手持槍矛,將那幾百名從城外押解來的囚犯趕到刑場上,跟隨而來的人潮在刑場周圍繞了一圈,駐足觀看。
少年放眼望去,見官兵在刑場前方豎立起數十塊木板,張貼懸賞告示,每張告示上都畫有逃匿叛賊的肖像和名字。
少年凝目看向那幾塊告示板,但見一個軍官押著三名衣著華麗的囚犯走上前,比對著懸賞告示,伸手撕下了三張,上面寫的人名分別是「楊民行」、「李子雄」和「鄭儼」。
另有十多張告示尚未被撕下,其中一張寫著「韓世諤」,肖像畫的是個倜儻驍勇的男子;另一張寫著「李密」,畫的是個額銳角方、雙目明澈的書生。
軍官手拿三張告示,高聲宣布道:「逆賊楊民行、李子雄、鄭儼,依附首惡楊玄感,造反叛逆,今逮捕歸案,御令梟首示眾!洛陽暴民大膽偷盜皇糧,暗助首惡楊玄感,罪無可恕,全數活埋!」此言一出,頓時哀鴻遍野,數百名死囚在刑場上嘶聲哭號涕泣,場面淒慘悲涼,令人不忍卒睹。
少年見那寫著「韓世諤」的懸賞告示並未被撕下,噓了一口長氣,放下弓箭,坐倒下來。他聽見外面哭號之聲四起,不忍觀看行刑,便想收起弓箭,離開寶塔。
不料就在這時,場中傳出一個孩子稚嫩響亮的哭聲,少年忍不住回頭往窗外望了一眼,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衝入刑場,抱著一名婦女不放,哭叫道:「娘,娘!」
一個士兵大步上前,罵道:「滾開!」一刀就往那孩子斬下。那婦人手腳被繩索綁縛,無法阻止士兵或推開兒子,尖叫一聲,往前一衝,用自己的身子去擋住孩子,士兵這刀便斬在婦人的身上,登時鮮血四濺,婦人俯身倒在血泊之中。
那孩子撲在母親身上,驚叫哭號不止。士兵伸手捉起那孩子,大刀又舉起,便要往那孩子身上斬落。
便在此時,士兵手中的刀忽然飛了出去,但見他臉上神色驚恐莫名,只哀叫得一聲:「我的手!」便撲倒在地。只見他手掌上多了一枝白羽黑箭,正中手心,對穿而過,鮮血飆了一身。
周圍士兵見夥伴被冷箭射傷,都大叫起來,四下張望。一個士兵眼尖,叫道:「寶塔!箭是從寶塔射出來的!」(待續)士兵群情激動,叫喊道:「定是叛賊黨羽,快去捉住了!」數十名士兵手持武器,往刑場邊上的寶塔奔來。
發箭阻止士兵行暴的,正是那躲在寶塔上的少年。他原本以為父親遭擒,冒險闖入大興城,潛入刑場,打算出手相救;如今發現父親並未被捕,自當儘早離去,好脫離險境。
但他眼睜睜地看著官兵即將殘殺無辜幼子,心中怒火如燒,再也忍耐不住,便不顧後果,搭箭彎弓,瞄準那士兵,一箭射出,正中那士兵之手,令他大刀脫手飛出,使刑場登時一片混亂。
少年知道自己不應出手,卻一時義憤填膺,無法自制,這箭射出後,便暴露了自己的方位。他知道情勢不妙,立即收起弓箭,揹上包袱,衝下寶塔,躍過木板,鑽入上香的人群,往寺後逃去。
少年腳下甚是敏捷,在官兵來到之前,便已奔出寺廟後門,進入市集之中。
他快步走去,混入人群,盼能躲過官兵的追捕。不料迎面便見五六個士兵向著他走來,個個身著軍裝,腰佩大刀。
少年心中一凜,正待閃到一旁避開,卻已不及,其中一個士兵留意到他,快步上前,張開雙臂擋在他身前,喝道:「小子!鬼鬼祟祟地在大街上閒晃什麼?你住在哪一里?」
這幾個士兵並非從刑場追來的士兵,但少年怎敢跟任何士兵打交道,立即轉身,拔步便跑,卻被另一名士兵大步繞過攔阻,擋住了去路。
少年不得不停下腳步,抬起頭望向一眾官兵,冷冷地道:「我是來京城尋親戚的。你們有什麼事?」
那群士兵聽說他不是城中居民,如同蒼蠅見血一般,一齊圍了上來。一個體型高大、面目猙獰的士兵來到少年面前,向他上下打量,粗聲道:「這小子長得倒是挺結實的,不如拉去挖運河吧!」
一個身材矮小的禿頭士兵走上前來,嬉皮笑臉地道:「我說衛三哥,大運河已挖完了十之八九,如今皇帝下詔第三度出征高麗,兵力還遠遠不足呢!拉這小子去充軍,最好不過!」那姓衛的高大士兵點頭道:「宋九這主意不錯!」
少年聽他們這麼說,知道他們攔住自己,並非因為見到自己在刑場發箭,而是想拉自己去充軍,勉強鎮定下來,說道:「你們不能捉我!我表伯不會放過你們的!」
姓衛的高大士兵名叫衛三,他側過頭,凝視著那少年,質問道:「什麼表伯?他姓什麼,叫什麼,住在哪兒?」
少年正待開口回答,那禿頭宋九卻連忙阻止道:「慢著,慢著!你別說,我們不想知道!瞧他身形這麼高大,該有十六歲了,正是徵兵的年齡。管他有什麼親戚,將他抓回軍營充數便是,還多問個什麼?」說著不由分說,上前便拽住了少年的手臂。
少年見他們蠻不講理,怒火中燒,用力甩脫了禿頭宋九的掌握,退後兩步,怒道:「我只有十二歲,你們不能拉我去充軍!我表伯名叫李靖,身任長安功曹,你們不可亂來!」
禿頭宋九搖頭道:「李靖?沒聽說過。抓住了這小子再說!」
另外三四個士兵早已圍了上來,七手八腳地扭住了少年,不由分說,便將他往軍營去。少年箭術雖精,拳腳功夫並不擅長,加上對方人多勢眾,又都是身強力壯的成年男子,少年被他們聯手捉住,雖奮力掙扎,卻始終無法掙脫,心中又急又怒。
這些士兵平日在京城中如狼似虎,橫行霸道,不時在街頭硬抓百姓去挖運河、建宮殿、征遼東,行為肆無忌憚,因此市集中的小販和居民們眼見士兵動手扭抓那少年,都側目而視,沒人敢出言質疑或出頭阻止,只裝做沒有看見,都遠遠避開了去。
少年被一眾士兵強行拖去,心中焦急,知道自己身負弓箭,方才在刑場射箭之事很快便會被發現,口中只得不停高聲怒罵,手腳持續奮力掙扎,好不容易摔脫了一個士兵的掌握,又被其他人拽了回來。
禿頭宋九走上前,一腳狠狠地踢上少年的小腹,罵道:「賊小子竟敢反抗!你再逃,瞧我打斷你的腿!」這一腳踢得甚重,少年抱著小腹跌倒在地,痛得縮成一團。
禿頭宋九揪著他的衣襟,硬將他拉了起來,喝道:「乖乖跟我們走!」忽然低頭仔細望了望少年的臉,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對夥伴們道:「嘿!大夥兒瞧,這小子的樣貌倒是挺眼熟的。是了,左衛大將軍宇文大人前幾日不是發布令旨,要咱們加緊捉拿參與楊玄感叛亂的同謀麼?這小子有點像……有點像懸賞圖的其中一人哪!」
高個子衛三也走近前來,說道:「宋九,你說這小孩兒在懸賞圖中?我只記得見到一個小孩兒,是叛賊韓世諤的兒子,好像是叫韓峰的。」
禿頭宋九甚是興奮,搓著手道:「一定是他,一定是他!韓世諤乃是開國功臣韓擒虎的兒子,出名的貴宦子弟。楊玄感叛亂,他也跟起鬨,幫著楊玄感攻城掠地。事敗後,韓世諤被擒押去見皇帝,我聽說他途中竟用酒灌倒守衛,趁機逃脫了。官兵去抄他韓家時,他兒子韓峰已得到訊息,早一步溜走了。快,那張懸賞圖在哪兒?趕緊拿出來看看,比對比對!肯定是他,絕對錯不了!」
其他的士兵聽了,都大為興奮,紛紛在懷中掏找懸賞圖畫來比對,口中說道:「要能捉住韓家小賊韓峰,那賞金可多啦,足夠大家分了!」「快看看,說不定就是這小子!」
少年聽在耳中,臉色大變,大叫一聲,一個手肘猛然往旁撞去。禿頭宋九正蹲在他身旁,這一肘剛好撞在宋九的鼻子上。宋九只覺鼻梁劇痛,慘叫一聲,連忙伸手去摸鼻子,發現摸到一手鼻血,登時又驚又怒。
少年趁他放鬆手,趕緊跳起身往外闖去。禿頭宋九咒罵一聲,叫道:「別讓小賊跑了!」
這時高個子士兵衛三大步追上,伸出大手扯住了少年的衣袖,少年一甩之下未能掙脫,禿頭宋九已奔上前來,伸手揪住了少年的衣領,將他硬拉回來,一拳打在他的臉上,將少年打得仰天跌倒在地。
禿頭宋九一手捂著鼻子,一腳踩著少年的胸口,俯下身,一張染血的醜臉直對著少年,獰笑說道:「小子,你果然便是韓峰!你的身價可著實不低哪!今日算我們兄弟走運,撞上了你這隻肥羊!」
那少年怒目望向禿頭宋九,咬牙切齒,卻不言語。(待續)這少年果然便是韓峰。他當時離家之後,便在洛陽左近沉潛躲藏。不久前他聽聞消息,得知左衛大將軍宇文述捉到了一批逃逸藏匿的叛賊,正解往京城行刑。他生怕父親也在其中,於是孤身跋涉了八百多里的路,從洛陽來到京城大興城,冒險潛入城中,盼能解救父親。然而情勢變化出乎意料,父親並未被捕,他卻冒險在刑場發箭,又在市集被這群官兵撞見捉住,認出他是遭受通緝的韓家子弟,這條小命恐是注定要葬送在此地的了。
便在此時,忽聽一群人高聲呼喊:「左衛大將軍回駕!左衛大將軍回駕!閒人迴避!」
禿頭宋九最擅長諂媚鑽營,聽說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將至,心中大喜,暗想:「天助我也!這可是我在大將軍面前立功討賞的大好機會!」連忙探頭去看,果見在一群衣著光鮮華麗的侍衛簇擁之下,一位金袍將軍縱馬而來。
禿頭宋九對夥伴吩咐道:「看緊這小子,別讓他跑了!」自己趕忙衝到隊伍之前,對著領頭的侍衛叫道:「虎牙軍營宋九,有要事向宇文大將軍稟報!」
那領頭侍衛看禿頭宋九容貌猥瑣,鼻子還在流血,又聽他不過是一名小兵,更不想理會,只狠狠地瞪他一眼,舉起鞭子,喝道:「快閃開了!左衛大將軍哪有功夫聽你廢話!」
禿頭宋九不肯放棄,伸手抓住那侍衛的馬韁,叫道:「請將軍代我稟報宇文大將軍,我們抓到了一個懸賞逆賊,請大將軍垂鑒!」
那侍衛聽了,知道大將軍近來一心捉拿叛賊,事關緊要,連忙奔過去稟報。
不多時,但聽一陣驚呼混亂,金袍將軍宇文述橫衝直撞地縱馬近前,市場上的一眾百姓小販趕緊逃竄躲避,卻已有十多人被他的胡馬撞倒踢翻。
宇文述好快便縱馬來到眼前,在禿頭宋九面前勒馬而止,喝問道:「人在哪裡?」
禿頭宋九連忙往倒在地上的韓峰一指,說道:「叛賊在此!」
少年韓峰抬起頭,向左衛大將軍宇文述望去,眼中滿是藏不住的怒火。他清楚記得,有一回父親和一群好友夥伴在家中聚會,席間拍案大罵道:「宇文述這廝,真正不是人!」
父親的一個朋友嘆息道:「若是令尊韓老將軍還在世,又怎會讓宇文述這等卑鄙無能之徒來率領大軍!」
後來韓峰問父親宇文述是誰,父親道:「宇文述是個鮮卑胡人,乃是皇帝眼前的第一紅人。皇帝親征高麗,派宇文述率領三十萬大軍進擊。宇文述根本不懂得領軍,竟然逼迫士兵每人背負一百斤的兵甲糧草,並下令捨棄者斬。士兵長途跋涉,根本無法負擔過重的糧草,只能偷偷挖坑掩埋。抵達遼東後,軍隊糧草不足,不得不倉促撤退,撤退時受到高麗追擊,竟然導致三十萬軍隊全軍覆沒!」
韓峰年紀雖小,聽聞三十萬士兵全數陣亡,也不禁驚恐問道:「他犯下這麼大的錯,皇帝有沒有處罰他?」
韓世諤搖頭道:「皇帝對他百般寵信,得報後雖憤怒,卻並沒有懲罰宇文述,只將他除名為民,不久後又恢復他的官職,還讓他再度領軍出征高麗!」言下氣憤惱恨不已。
韓峰當然不會忘記,也就是在這時,父親得知楊玄感起兵叛變,便立即投效襄助。皇帝命令宇文述率領大軍回頭討伐楊玄感,宇文述攻打敵國失利,平定內亂卻頗有能耐,一舉擊潰了楊玄感的軍隊,逼迫楊玄感自殺,俘虜了楊玄感的兄弟,大受楊廣褒賞。
韓峰想著父親所述關於宇文述的種種惡行,這卻是他第一次正面親眼見到這聞名已久的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宇文述高大壯碩,身形迫人,神態又凌人高傲,低頭望向韓峰,眼光如電般在他臉上掃過。
但韓峰滿腔怒火在心,狠狠回望,絲毫不肯示弱。
領頭侍衛在一旁問禿頭宋九道:「這小子是什麼叛賊?」
禿頭宋九忙道:「他是叛賊韓世諤的兒子,名叫韓峰。」
侍衛問道:「是他自己招的?」
禿頭宋九道:「不,他沒招,但我們瞧他長得很像畫像上的人。」
侍衛皺起眉頭,低聲道:「你沒驗明叛賊,就請了大將軍過來?你是有幾個腦袋好丟的?」
禿頭宋九手心捏了把冷汗,正不知該如何是好,但聽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在馬上冷冷地道:「韓家白羽黑箭,好大的名聲!剛才躲在刑場外射箭的,想必就是你這小娃子了。」
韓峰站直身子,怒目望向宇文述,傲然道:「不錯!我方才未及瞄準你的咽喉,不然如今你早已屍橫就地!」
宇文述仰天大笑,說道:「小小雛兒,當真不知道天高地厚!憑你那一箭,又能阻止什麼,改變什麼?刑場上該斬首的都斬首了,該活埋的也盡數活埋了。你那一箭,不過暴露了你的身分,送掉自己一條小命,卻連一個叛賊的命也救不了!」
韓峰雙拳緊握,想起適才刑場上那幾百名無辜的百姓都已慘遭殺戮,心中暴怒如焚,
直想衝上前,將這金袍大將軍揪下馬來,狠狠揍他一頓。
宇文述悠然望著韓峰咬牙切齒的神情,滿面揶揄之色,嘿嘿一笑,又道:「韓家老頭韓擒虎,號稱什麼開國功臣,根本是沽名釣譽!他兒子韓世諤更是嬌生慣養,繡花枕頭一個。韓家一門武藝低微,膽小怯懦,全都是我宇文述的手下敗將,何足道哉!」
韓峰忍不住怒喝道:「你胡說!我爺爺爹爹怎會輸給你這種卑鄙小人!」
宇文述低頭望著他,面色不改,冷笑道:「既然如此,你老子韓世諤為何如蛇鼠般到處躲藏?為何不出來跟我面對面,一決高下?哼!不管他躲藏在何處,我遲早會把他給揪出來!」
韓峰怒道:「你是捉不到我爹爹的!」
宇文述撇嘴笑道:「你這小鬼,口氣倒大!你韓家當年不可一世,趾高氣揚,我老早便看你們不順眼了。等著吧,我定會搜出你老子,徹底摧毀你韓家一門!」轉頭對身邊那領頭侍衛道:「受懸賞的是他老子,這小子一文不值。隨便派個人將他押去刑場,跟那些賤民一起活埋了便是!」說完馬鞭在空中一揮,掉轉馬頭,快馳而去。
領頭侍衛對宋九道:「沒聽見大將軍吩咐麼?快將人押去刑場!」說完便趕緊跟隨著大將軍去了。(待續)禿頭宋九一心想找機會向大將軍宇文述自報姓名,藉以邀功,沒想到大將軍只過來跟叛賊說了幾句話,便自離去,不但沒誇獎自己,更說這小子「一文不值」,連懸賞金都不給。他不禁又是洩氣,又是懊惱,只得訕訕地走回,對夥伴們吼道:「還不快押了小子去刑場?」
眾士兵七口八舌地問道:「大將軍怎麼說?」「有賞金麼?」「賞金有多少?」
禿頭宋九抹去鼻下的鮮血,惡狠狠地道:「誰知道!我才不稀罕什麼賞金哩!這小子剛才竟敢打我,先揍他一頓出氣再說!」
其他士兵聽說賞金並無著落,都大為失望,兩個士兵伸手將韓峰拉起,牢牢捉住他的雙手,準備讓宋九好好打他一頓出氣。
韓峰眼見宋九握緊拳頭,凶巴巴地向自己走來,正打算奮力掙扎,做垂死一搏。忽聽不遠處傳來一陣騷動,驚呼聲此起彼落:「偷大餅!小乞兒偷了我的大餅!來人啊!快抓住他!」「偷葡萄!那乞兒偷了我一串葡萄!」「賊小子偷了我一籠糕啊!」
便在此時,但見一個身形瘦小的乞兒從人叢中竄出,懷中抱著大餅、葡萄、蒸籠等物,一溜煙似地從眾士兵之間鑽了過去;接著叫罵聲響起,四五個被偷了物事的小販氣急敗壞地奔過,向那小乞兒追去。
混亂之中,那小乞兒忽然回過身,手中高高揚著兩三件物事,叫道:「眾位軍官大哥,多謝啦!」
禿頭宋九和衛三舉目望去,只見那小乞兒手中拿著的,竟然正是自己的錢袋!這些士兵愛錢如命,怎能容人偷走自己的錢袋?頓時又驚又急,怒發如狂,破口大罵,再也顧不得韓峰,奔上前便去追那小乞兒。
其餘士兵見兩個領頭奔開了,也紛紛轉身去看究竟發生了何事。
韓峰趁他們分神疏忽、鬆手放開自己之際,立即一個翻身,滾入了一旁賣瓜果的攤子底下。他一滾入攤子下,便手腳並用,快速爬出數丈,從另一邊探出頭來,見沒有人留意他已逃走,便趕緊鑽了出來,彎著腰奔入人叢。
他百忙中回頭一望,聽高處傳來一陣清脆的笑聲,只見剛才那偷了各樣吃食和錢袋的小乞兒站在一排攤販的遮棚上,抓起一塊大餅咬了一口,揮舞著衛三和宋九的錢袋,引逗著遮棚下的小販和士兵。
士兵和小販眼見這膽大妄為的小賊站在遮棚上耀武揚威,都指著他破口大罵起來,禿頭宋九更準備爬上遮棚去捉他。
那小乞兒毫不害怕,從錢袋中掏出一把銅錢,一揮手,將銅錢往人叢中撒去。路人見到有錢從天上撒下,趕緊衝上前去伸手亂抓,滿地摸撿,哪裡去管究竟是誰的錢。
宋九和衛三齊聲大叫:「那是我的錢,不准拿!不准拿!快還給我!」地面頓時一團混亂。
小乞兒居高臨下,望著人群哈哈大笑,趁著底下眾人鬧哄哄、亂糟糟之際,沿著遮棚往北方奔去,一躍而下,消失不見了。這時韓峰早已看清,那孩子正是自己剛才在包子攤處見過的小乞兒!
韓峰心中甚奇:「我方才不是送了他四個包子麼?他為什麼還要偷大餅、葡萄和蒸糕?」隨即靈光一閃,明白過來:「他是故意引開那些士兵,好讓我有機會逃脫。」心中大為感激,暗暗擔心那小乞兒陷入危難,卻見他身手敏捷,早跑得影子都沒了,才略略放心。
韓峰鎮定下來,躲在人叢中觀望形勢。方才捉住他的士兵在一陣混亂之後,紛紛回到原處,這才發現人已逃走,又驚又怒,一邊喊罵,一邊分頭在市集中搜尋。他們卻沒有料到他會從攤子之下爬過,離他們已有數十丈之遙,只在左近喝問尋找,卻哪裡找得到人?
韓峰知道自己若再被他們捉住,可不會再有如此好運能夠逃脫,當下彎腰低頭,快步向人多處行去,穿過幾條街道,來到一處偏僻的里內。他回頭張望,那群士兵已然被他甩脫,未曾追趕上來,這才鬆了一口氣。
韓峰眼見這大興城中處處有士兵巡邏,想必很多人見過自己的懸賞畫像,絕不可多待,趕緊分辨方向,往南快奔而去。來到啟夏門時,他心想不應露出慌張神態,引人留意,便故意放慢腳步,假做悠閒從容地出城而去。離開城門半里外,他才放足狂奔,往南直奔出了五六里,方敢停下喘息。
韓峰坐倒在黃土地上,抬頭望著遠處雄偉高大的大興城,一顆心仍怦怦地跳個不止。他雖逃過了一劫,未曾被那群虎狼般的士兵送去刑場,心中卻只有更加失落,更加不安。
他孤身跋涉來到京城,一心探尋父親下落,所幸父親並未被捕,但仍舊下落不明;加上自己也受到通緝,更被助紂為虐的皇帝爪牙宇文述當面逮到,險些送掉一條小命。如今他孤身一人,無家可歸,身上的錢財也將用盡,卻該何去何從?
韓峰吸了一口長氣,轉過頭,放目望向四方,心想:「天地茫茫,難道便沒有我韓峰能夠棲身之處?」
他的目光茫然落在南方一道高聳的山脈之上,心中忽然一動,想起了一段他在路上聽見的歌謠:
不從軍,不挖河!
大興南,終南阿;
寶光寺,收孤兒。
不吃苦,不挨餓!
他曾多次聽見年幼的難民互相傳唱這段歌謠,當時他並沒放在心上,但此時那歌謠的字字句句,對他似乎都有了新的含意,新的希望。
他暗自思索:「我在路上遇見了那麼多逃難的孩子,每個都抱著希望,想逃去終南
山,投靠寶光寺。這寶光寺究竟是什麼樣的所在,當真能收容無家可歸的孤兒,保護他們不被拉去挖運河、征遼東麼?甚至能保護我一個受到通緝的叛逆之子麼?」
韓峰向那座山脈望了許久,心想:「我橫直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不如就聽信那歌謠,去終南山上找找那傳說中的寶光寺吧!」他心意已決,當下站起身,舉步便往南方走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