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試讀】
部分內容
第一回 四夷遙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帖
………………………
九成宮畢竟建造已久,多處宮室顯得簡陋,如今又遭數年風雨侵蝕,更為不堪。李世民初入九成宮的時候,對群臣說道:「朕不耐熱,因而來此避暑。這裡宮室雖然破舊,一樣能住,不求精妙。」此後,將作監覺得這裡實在不成樣子,年年奏請另起新殿。到了今年,李世民也許覺得財力許可,遂准其請。閻立德此時為將作大匠,當即繪出圖樣,並前赴天臺山親自督造,三月間即將闊大新殿造成,殿內光線明亮,寬敞潔淨。李世民臨行之時,令人將自己所收藏的墨寶悉數運來,意欲與群臣共同鑒賞。
李世民愛好書法,在搜求古人遺墨上,可謂不遺餘力。還在他為秦王的時候,征戰之時即讓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代他搜尋古人遺墨帖,若得知了一點訊息,即窮追不捨,一定要找到持帖之人,採取各種辦法將此帖收購到手。後來遭到李淵冷落的時候,府中學士盡散,廣求古代大家遺墨,似乎成了他唯一的樂趣。當然,他最大的心力還是謀求太子之位,不能像求帖那樣可以無遮攔罷了。
前代書法之人,李世民最看重的是鍾繇、王羲之,其所求得的墨蹟之中,以此兩人的最多。這其中,他高度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將其推舉到書聖的地位,自稱「心慕手追,此人而已」。這些年,經過他以重金大加搜購王羲之故帖,已得其真跡凡一百五十卷,基本上將王羲之所留故帖囊括宮中。
卻說李世民入九成宮之後,即令人將攜來之墨帖張於新殿之中,供其朝夕觀摩。隨來的臣子中,像虞世南、歐陽詢已是名動天下的書法大家,褚遂良從虞世南學藝,近來其名氣直追兩人。
他們得知皇上攜來了許多墨寶,豔羨之極,變著法兒想在殿中停留,以觀摩字帖。李世民明白他們的心意,爽朗一笑對三人說:「朕攜來這些故帖,又刻意讓你們跟從,正有一起探討之意。你們今後入此殿,不用稟報,隨來隨觀,好好飽飽眼福。」三人大喜,急忙謝恩。
這三人愛書法成癖。歐陽詢年輕之時,初學王羲之楷書,曾見到王獻之指歸圖一本,遂以三百縑購之而歸,賞玩數月,竟然欣喜而夜不能寐。一次,他因公務出行,路遇晉人索靖所書之古碑立於道旁,遂下馬觀之,良久上馬而去。待馬行了數步,歐陽詢又拉轉馬頭到碑前,再下馬觀之。他或站立碑前靜觀,或近碑前細察,不覺間歐陽詢迷戀此碑竟至癡迷,睏乏之時則將布毯鋪於地上,坐而仰觀。到了夜裡,他竟然宿在碑旁,如此三日之後方才離去。其癡迷書法如此,時人稱之為「書癡」。那虞世南自幼師從智永和尚,深得王羲之書法精髓,又汲取北碑之長,致力於融南北書風於一爐,其勤於苦練書法,不亞於歐陽詢,其晚眠布被中,還常以手畫肚,練字不止。褚遂良師從虞世南,也秉承其勤練不輟之良行。三人同樣愛故帖如命。眼下李世民以皇帝之身,多年來以重金收購故帖真跡,可謂當今天下集大成者。現在受恩遇來此避暑,又有故帖滿殿,三人自然恨不得日日流連殿中,以飽眼福。
這日,李世民邀群臣出外狩獵,這三人自然推辭,說自己喜靜不喜動,就留在殿中與故帖相伴好了。李世民知道三人的心意已被這些故帖拴住,遂一笑釋然,不作強求。午時以後,李世民狩獵歸來,其收穫頗豐,心意舒坦,回宮後先用清水洗浴一番,然後信步踱至新殿中,就見那三人各處一角觀看故帖,殿內顯得很寂靜。
李世民的腳步聲驚動了這三人,他們急忙斂衣向他下拜。李世民微笑道:「平身吧。歐陽卿、虞卿,你們兩人埋頭於故帖堆裡,浸潤學究之氣,也就罷了。可遂良還很年輕,他若隨你們亦步亦趨,也變得老氣橫秋起來,朕就要怪你們了。」
三人皆知李世民是在開玩笑,那歐陽詢是滑稽多智的性子,遂接口道:「陛下之臣子各有其長,臣之長處,也就是這學究氣尚能誇口。臣想這長處不可失,身後須有人來繼承,只好讓遂良
勉為其難了。」
部分內容
第一回 四夷遙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帖
………………………
九成宮畢竟建造已久,多處宮室顯得簡陋,如今又遭數年風雨侵蝕,更為不堪。李世民初入九成宮的時候,對群臣說道:「朕不耐熱,因而來此避暑。這裡宮室雖然破舊,一樣能住,不求精妙。」此後,將作監覺得這裡實在不成樣子,年年奏請另起新殿。到了今年,李世民也許覺得財力許可,遂准其請。閻立德此時為將作大匠,當即繪出圖樣,並前赴天臺山親自督造,三月間即將闊大新殿造成,殿內光線明亮,寬敞潔淨。李世民臨行之時,令人將自己所收藏的墨寶悉數運來,意欲與群臣共同鑒賞。
李世民愛好書法,在搜求古人遺墨上,可謂不遺餘力。還在他為秦王的時候,征戰之時即讓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代他搜尋古人遺墨帖,若得知了一點訊息,即窮追不捨,一定要找到持帖之人,採取各種辦法將此帖收購到手。後來遭到李淵冷落的時候,府中學士盡散,廣求古代大家遺墨,似乎成了他唯一的樂趣。當然,他最大的心力還是謀求太子之位,不能像求帖那樣可以無遮攔罷了。
前代書法之人,李世民最看重的是鍾繇、王羲之,其所求得的墨蹟之中,以此兩人的最多。這其中,他高度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將其推舉到書聖的地位,自稱「心慕手追,此人而已」。這些年,經過他以重金大加搜購王羲之故帖,已得其真跡凡一百五十卷,基本上將王羲之所留故帖囊括宮中。
卻說李世民入九成宮之後,即令人將攜來之墨帖張於新殿之中,供其朝夕觀摩。隨來的臣子中,像虞世南、歐陽詢已是名動天下的書法大家,褚遂良從虞世南學藝,近來其名氣直追兩人。
他們得知皇上攜來了許多墨寶,豔羨之極,變著法兒想在殿中停留,以觀摩字帖。李世民明白他們的心意,爽朗一笑對三人說:「朕攜來這些故帖,又刻意讓你們跟從,正有一起探討之意。你們今後入此殿,不用稟報,隨來隨觀,好好飽飽眼福。」三人大喜,急忙謝恩。
這三人愛書法成癖。歐陽詢年輕之時,初學王羲之楷書,曾見到王獻之指歸圖一本,遂以三百縑購之而歸,賞玩數月,竟然欣喜而夜不能寐。一次,他因公務出行,路遇晉人索靖所書之古碑立於道旁,遂下馬觀之,良久上馬而去。待馬行了數步,歐陽詢又拉轉馬頭到碑前,再下馬觀之。他或站立碑前靜觀,或近碑前細察,不覺間歐陽詢迷戀此碑竟至癡迷,睏乏之時則將布毯鋪於地上,坐而仰觀。到了夜裡,他竟然宿在碑旁,如此三日之後方才離去。其癡迷書法如此,時人稱之為「書癡」。那虞世南自幼師從智永和尚,深得王羲之書法精髓,又汲取北碑之長,致力於融南北書風於一爐,其勤於苦練書法,不亞於歐陽詢,其晚眠布被中,還常以手畫肚,練字不止。褚遂良師從虞世南,也秉承其勤練不輟之良行。三人同樣愛故帖如命。眼下李世民以皇帝之身,多年來以重金收購故帖真跡,可謂當今天下集大成者。現在受恩遇來此避暑,又有故帖滿殿,三人自然恨不得日日流連殿中,以飽眼福。
這日,李世民邀群臣出外狩獵,這三人自然推辭,說自己喜靜不喜動,就留在殿中與故帖相伴好了。李世民知道三人的心意已被這些故帖拴住,遂一笑釋然,不作強求。午時以後,李世民狩獵歸來,其收穫頗豐,心意舒坦,回宮後先用清水洗浴一番,然後信步踱至新殿中,就見那三人各處一角觀看故帖,殿內顯得很寂靜。
李世民的腳步聲驚動了這三人,他們急忙斂衣向他下拜。李世民微笑道:「平身吧。歐陽卿、虞卿,你們兩人埋頭於故帖堆裡,浸潤學究之氣,也就罷了。可遂良還很年輕,他若隨你們亦步亦趨,也變得老氣橫秋起來,朕就要怪你們了。」
三人皆知李世民是在開玩笑,那歐陽詢是滑稽多智的性子,遂接口道:「陛下之臣子各有其長,臣之長處,也就是這學究氣尚能誇口。臣想這長處不可失,身後須有人來繼承,只好讓遂良
勉為其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