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
屁給,擦擦
如果你認為到了泰國最實用的話是「三碗豬腳」或「叩苯咖」,你恐怕要重新思考囉!在這裡要教大家兩句:「屁給」,尊稱人為大哥,喊誰都可以;「擦擦」,是慢一點的意思。特別是在泰國工作,有時候是兩台車並行,所以我們常常要說:「屁給,擦擦!擦擦!擦擦!!」,隨時提醒他要等一下未跟上的隨行車輛。然而泰國這個國人出國旅遊排名第二的國家,被各大媒體或遊人介紹到再熟悉也不過,事實上,泰國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類似的外表下,層層疊疊,有著不一樣的風情。
曾經在泰國自由行的你,是否有注意過大城小鎮的街道出乎意料的乾淨(我承認,曼谷不能真的算在內)?而且街頭竟然沒有垃圾桶?雖然一直到現在去泰國,家人還是會叮嚀我要注意飲食,小心腸胃,因為到泰國,十去九拉。但是這次幾乎吃遍泰國街頭小吃的我,依然活跳跳,「咁那螳幾架(好像蟲一隻)」(台語)。原來是因為這幾年泰國政府為了維護觀光品質,大力推動市容清潔。即便我們在路邊吃湯吃麵吃甜點,吃完的餐具一律可以交給頭家回收。坐曼谷捷運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當地人絕對排隊,遇到老弱婦孺一定爭著讓位?如果不坐,他還會拜託你坐下。其實泰國人非常有禮貌,而且善良得可愛。泰國是我目前遊歷東南亞國家中,對待遊客最友善的國家之一,是一個充滿微笑的國家。
陶瓷島上的獨特風情
陶瓷島(Ko Kert)其實是曼谷地區昭皮耶河(Chao Phraya River)上的一個沙洲小島,這可是當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兩世紀前逃難來到這個小島上的蒙族人,將製陶的傳統發展成為維生的技術,陶瓷島因此得名。家家戶戶以陶製造各種商品,前院買賣,後院製陶。傍晚遊河時,看見人家後院橘紅橘紅的陶壺與夕陽相映特別顯眼。陶瓷島上有賣許多在市區不容易見到的傳統小吃,例如:彩色餃子,炸花和茉莉冰塊飯,還有麵線雞肉炸跟惟妙惟肖的捏麵糖果;而且小販們都超級熱情好客,歡迎試吃,比起一河之隔的曼谷市區店家更加可愛。另外,泰式冰奶茶「茶胭」或冰咖啡「咖啡胭」都可以選擇裝在手製特色陶壺裡,你可以挑一個加蓋的,喝完帶回家做紀念,這樣一共是二十五泰銖。
在島上拍攝的時候,遇見一群熱鬧如臺灣廟會的隊伍引起周邊所有人的注意,我們也佇足探究竟。前有開道樂隊,叮叮噹噹,手拿著繽紛花台花圈以及包裝精美禮品素果的男女老少隨著節奏擺動,嘻嘻笑笑;樂隊之後有三兩名身穿黃色制服的男子領著隊伍,其後是一位全身穿著白色服裝的男子走在家人仗著綴有流蘇的錦繡鮮黃布傘下,哎呀!不會運氣這麼好遇見人家迎親辦喜事吧?做外景最重要的就是機動性跟好奇心,不管我們走到哪,相機攝影機永遠stand by,就是為了隨時可能撞見的驚喜。那就撞一個吧!跟著隊伍來到樹下的一座小神壇停下,男男女女放下手上的物品,穿黃衣的男子們趨前準備儀式,白衣男子跪在壇前;其中一名黃衣男子開始念經祈福,大家也雙手合十,感覺好莊嚴。還在他什麼時候要起身去迎娶新娘呢,竟然看見念經祈福的黃衣男子伸手,一撮撮,一撮撮的把白衣男子的頭髮全部拔光!!老天爺啊!這是在拍恐怖片嗎?感覺超痛的!不到幾分鐘,頭髮已經拔光,眉毛也被剃光,白衣男子不但面不改色,不吭一聲,頭皮居然很神奇地沒有流一滴血(是的,我有靠近看仔細)?泰國華僑朋友一邊喝著「茶胭」一邊若無其事地說:「喔喔,他要出家啦!」
出家?出家要搞得這麼盛大?
當然要盛大,泰國信奉小乘佛教,出家對於泰國男性而言是大事,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就像臺灣的男生要當兵一樣(不過快不用了)。小男孩被送到寺廟做沙彌或是滿二十歲時像服「義務役」做比丘,研讀佛典,學習儉樸、知足的美德,養成自律的生活習慣,以奠定未來作人處世的人格基礎。雖然在較窮苦的鄉下,父母將孩子送到寺廟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溫飽的生活,有人教書識字,但大半的泰國人都認為「出家」是一種「榮耀」,不只是我們想像投身宗教的犧牲奉獻。短可數週數月,長可達數十年或一輩子,完全取決個人,可以隨時還俗,也能結婚生子,之後再出家一心潛佛也沒問題。不過我們遇見的白衣男子看起來心意很堅定,應該是做了長足的考量並得到親友的祝福,所以才連家中坐輪椅的長輩都一同出席觀禮。
不過在此要特別提醒大家,旅遊泰國常有入境隨俗學當地人清早起床見證僧人化緣,或許你也興起買些飯菜甜品乃至一般生活用品皆可供奉,但請千萬不要拘泥於素菜,因為小乘佛教的關係,泰國僧人凡是信眾供養,葷素皆食。化緣時,有些僧人身邊會有一助理,為一般百姓自願職,幫忙接收供品,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修行期間嚴格守戒,女性信眾絕對不可以輕易接近,即便是觸碰僧衣,也能教苦修來的道行毀於一旦,提醒各位務必切記啊!
清邁
清邁(Chiang Mai)是座十足的山城,位於泰國北部,群山環抱,氣候宜人,說話有個特別的尾音「嬌」,其他地方說「三碗豬腳」,他們說「三碗豬嬌」,泰國人說東北古腔滿有氣質的。少了城市的喧鬧,多了質樸溫和的氣質,也吸引許多泰國當地藝術家或工藝家長期居留;治安良好,觀光業發達,因為城市腹地不大,往來的旅客常會租借機車,即便是搭嘟嘟車也不用擔心被繞路或像曼谷的司機亂喊價,十分誠實。
清邁分為新舊城區,日日都有夜市,尤其是週末的天堂市集以及週日市集還有遠道自深山前來的少數民族販賣手作藝品,令人愛不釋手。當地美食也不少,如果愛嚐鮮可以試試用「草」做的泰北香腸,裡面滿是豬肉加上新鮮香草與香料,用火炭烤,當地人中餐最愛這品泰北香腸加一團糯米飯,一餐三十泰銖就可以吃得很飽。在超商裡還有一種我的最愛「酸肉」,是泰國東北特有的平民小食。拿切得細碎的豬皮、豬耳朵加上朝天椒、檸檬汁、鹽巴和醋,利用醋的酸殺菌熟化豬肉再經過發酵,不管是熱炒或是拆封現吃都很合宜,連在臺灣也吃得到!Taiwan,Thailand,兩個在名字上常常叫外國朋友傻傻分不清楚的兩國家,在吃的這件事上,倒是相當親近便利。
清邁更是座古城。十三世紀時,蘭納泰(Lenna Thai)王朝興盛於此,至今清邁市區依舊保有當時的護城河,河裡可見裸著上身的孩子跳水玩樂;古城門「塔佩門」(Tha Phae Gate)雖有殘破卻仍堅守,日間城牆邊有旅人駐足沈思,夜間偶有三兩當地居民圍坐談天,享受晚風陣陣;哪怕物換星移,有些畫面從不曾改變。城區內有古老寺廟共一百餘座,當時的神聖可以想見,二訪清邁,我總是要去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走一走。柴迪隆寺又名大佛塔寺,十四世紀時由七世皇Saen Muang Ma承續其父親的遺願,當時國力強盛,成就柴迪隆寺為最高的建築物,據推算當時可能有九十公尺高,但因一五四五年的一場大地震造成嚴重損害,目前只剩下約六十公尺高。
幸好,這幾年泰國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日本政府大力贊助下,致力修復佛寺,我們才能有幸見證一個時代的偉大。它的鬼斧神工讓我想起埃及的吉薩金字塔,雖然是由無數單薄紅磚層層疊疊而起的聖殿,那說的是一份不容質疑的自信與驕傲。站在印度混錫蘭式的佛塔前,我仰望著殘缺的塔頂,忍不住想有多少祈禱與敬畏在合十的指間呈送上天;拒馬與鐵鏈代替已經乾涸的護塔河以及長相可怖的五頭蛇神(Naga)的功用,不讓人任意褻瀆神聖;我看見長梯盡頭的塔裡坐著面目慈祥的佛,目光下視,微揚的嘴角允諾的是平安,是心裡的依偎,是在戰亂或盛世裡唯一的不變。美中不足的是,現代工法無法重現數百年前的精湛工藝,即便執行修復的單位是Fine Art Department (相當於我們的文化局)邀請專門工匠施作,當我再見到聖殿腰間環繞的白象時,用水泥補丁的臉實在不大好看(原本的白象是由磚塊和泥灰塑型而成)。
在柴迪隆寺裡有參天的古木三株,三百年來一直守護著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樹的品種是土茯苓(Dipterocarpus Alatus),翅果龍腦香,是東南亞雨林中常見的一種常綠喬木,高可達數十公尺,巨大的根部像是遠古翼龍的翅膀,又像太空船的尾翼,好像隨時可以起飛。據說中國也有它的親戚,叫做望天樹,不但瀕臨絕種更是佛教聖樹,也因此,不管是前人種下或是後人植栽,這些聖樹在清邁市區皆有編號,管理保護,並綁上與袈裟同色的布條告示人民務必尊敬外,如果隨意破壞這些聖樹將會得到一萬泰銖的罰款。(註:也有一說古木是橡膠樹。)
在六十公尺見方的園區裡其實還有許多供奉其他神祉的建築物如city pillars 城市守護神(土地公?),高僧的塔塚,最顯眼的還有一尊大型的臥佛。泰國人禮佛是這樣的,星期一到星期日有各司其職的佛,首先,你必須先知道自己出生的那一天是星期幾,找到相對應的那尊佛就是你的守護神,然後向祂說出你的祈願。例如我是星期二出生的,星期二的守護神是臥佛,每逢我的生日或有機會到寺廟參拜時,除了主神,找臥佛就對了!唯獨星期三出生的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究竟是上午生還是下午生,因為守護神不一樣啊,千萬不要弄錯囉!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
“Fear has its use but cowardice has none.”( 恐懼有其作用,但懦弱沒有。) by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印度聖雄甘地)
當受邀到各級學校演講時,我特別喜歡分享與動物之間的故事,雖然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必須與馬、驢、象、駱駝,甚至是鴕鳥、鱷魚、海豹這些動物近身互動。但是,竟也發現人類為了利用動物賺取金錢或提供娛樂,訓練的過程大多是非常不人道的。而這些行為,我在大象的身上感觸到的尤其深。
你知道大象其實是非常類似人類且具有靈性的動物嗎?例如亞洲象,牠們的平均壽命是五十到七十歲,喜歡群居,一個象群可達數十至上百頭;象群由母象當家,一頭母象要懷孕二十二個月才能生下小象,而小象不只是象媽媽的寶貝,也是整個家族的寶貝,因此,我們能夠看見野生的象群在遷徙時幼象總是被包圍在中間,就算半路停下來,也絕對不會落單。牠們非常聰明,智力可以發展到人類七歲的程度。不僅如此,多半的時候個性溫馴,但其實愛恨分明,記憶力超好,事件發生就算過了幾年都能記得清清楚楚,如果挑釁牠們,牠們一定會報復或自我防衛。那長長的鼻子不是只有媽媽說那樣才好看,除了像人類的手一樣靈巧,敏銳的嗅覺還能聞得出站在牠面前的是不是好人。
亞洲象之於早期東南亞或南亞諸國,從最早的聖獸到後來因為伐木業興盛,利用大象駝重搬運,牠們是非常重要的。但過度砍伐的結果破壞野生大象的居住地,迫使象群遷徙甚至誤入村莊破壞農地,這樣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伐木業蕭條後,專事搬運或勞動的大象淪為人類娛樂的工具。第一次坐上大象是在柬埔寨的巴肯山拍攝吳哥窟的日落。一頭大象配一名象伕,在顛峗搖晃的路程中大象常常會不專心地停下腳步攀食路邊的樹葉,象伕便會拿起末端有著尖錐的棍子鉤拉象耳或猛力的敲擊大象的頭頂。第一次見到實在覺得很驚駭,哪怕大象的皮再厚,你說牠一點感覺也沒有嗎?
當然不!因為疼痛,大象不得不放開已經抓牢的食物繼續向前,雖然坐在背上的我們試著告訴象伕其實不差這一點時間,就讓牠吃吧,象伕不知是故意裝聽不懂還是真不懂的依然猛力敲擊,最後還回頭給我們一個「勝利」的詭異微笑。後來才知道,其實這些雇主會故意餓象群,所以在柬埔寨登上巴肯山的路上、或是泰國許多「私營」的大象學校,甚至是南亞諸國遊走街頭的象伕都能夠見到行動攤販背著打小包的花生、香蕉、甘蔗等,一份一美金的賣給觀光客體驗餵食秀。就連小象也不放過呢,一次在清萊某知名大象學校入口處看見柵欄裡圈著一頭母象與牠的小孩,牠們的腳上個別綁上厚重沈甸的鐵鏈。母象一看見遊客就急急上前討食物,好奇的小象除了跟著母親的腳步一邊四處觀看,也一邊靠近母親的乳房想吃奶,但只想討食的母親卻頻頻踢開接近的小象,這時,母性完全不存在,天賦的本能可能因為肚子餓就抹滅了嗎?到底要怎麼扭曲一個心靈才能叫牠做出違背天性的事?
這幾年臺灣許多動物保護團體不斷提倡「以領養代替購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方式呼籲社會大眾正視寵物或動物生命問題。在「看大象表演」依舊是東南亞旅行團主力行程的狀況下,我有一個更好的行程提供給大家作參考。一樣可以近身與象群互動,一樣可以餵食牠們,甚至可以跟牠們睡在一起,但是不會造成牠們的壓力而我們還可以學習更多。
從前從前,在清邁山中的村落有一個女孩叫做妮卡(大家都叫她Lek,小的意思,本名是Sangduen Chailert),不知為何,從小她就覺得自己和大象能夠心靈互通。一次她看見一頭大象因為不肯上工而遭到虐打,她希望人們能手下留情,但人們卻對她丟下一句話:「有本事妳就拿錢來贖牠,不然就不要管我們做什麼!」但是自己家人都吃不飽了,哪來的錢贖這頭大象呢?也因此Lek下定決心,有一天,她要為這些受難的大象們建立一個沒有恐懼、沒有迫害的家園。她努力工作、尋求資源,雖然我不知道她最終有沒有籌備足夠的錢救到那頭象,但她的心願終於在一九九五年實現了。在距離清邁市區六十公里的地方,她和夥伴們合力買下一塊地成立大象自然公園(Elephant Nature Park)。將他們這些年來救出的大象安置在這片她稱之為「大象天堂」的地方,依著山,傍著河流,沒有圍籬,沒有鐵鏈,年老的得以安享晚年,年少的得以組織家庭。
當Lek為我們介紹環境時,她說到園區裡有一頭年歲頗高的母象,年輕時就是在山上專門拖運木材的。有一年,她懷了小象,好不容易生下來後不僅被隔離而且馬上上工;一心掛念新生的孩子而無心工作,再加上產後憂鬱,一天她耍脾氣破壞雇主的工具並打傷了不少工人,雇主一氣之下命令工人拿著工具圍毆,最後刺瞎了牠的一隻眼睛。自此,雇主挾著牠的孩子,每天放在牠面前看得到卻摸不到。也只能屈服了吧?見不得孩子依舊,做苦工依舊,內心的牽掛與憤怒依舊,又到了再也按捺不住的那天,毆打不用說,殘暴的人在牠的面前將牠的孩子殺死,發了狂的牠在反抗中失去了另外一隻眼睛。即使全盲,也躲避不了被奴役的命運,直到聽見牠悲慘身世的Lek在多年奔走後終於籌足了錢把她救出來。故事聽在耳裡,眼淚含在眶裡,看見Lek指了指她的左前方,兩頭大象一前一後的走了過來。Lek說走在後面的就是故事的女主角,Jokia,牠的鼻子牽著前面那頭母象是Jokia最好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想走向前去靠近牠卻被Lek擋下,她說,明眼的母象不僅僅是Jokia的朋友,牠的眼睛,更是牠的守護者,每天每天,只要Jokia到哪,牠就到哪。如果有人要接近Jokia,牠絕對會搶先一步擺出防禦的姿態並且觀察接近的人,就是為了不要讓Jokia再受到傷害;想要接近Jokia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得到明眼的母象的認同,牠伸出長長的鼻子嗅過我們每個人,又熱切地和Lek磨蹭後確定我們不是壞人,依然帶著敵意謹慎地邊瞅邊走過我們眼前。
Jokia循著Lek的味道向我們走來,只差十公尺遠,一頭原本在一邊玩耍的小象靠近,教Jokia停下腳步伸長鼻子,環繞著撫摸著那不屬於牠的孩子,好久好久都無法放開。Lek說,牠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那死去的孩子,於是遇見別的幼象牠總是這樣捨不得離開,用撫摸的慰藉,彌補不能保護孩子的遺憾。
二○一○年我們去拜訪的時候,正巧遇見一車車的「觀光客」從大卡車上下來,有七、八十歲的長者也有帶著幼兒的年輕父母,接待的外國工作人員用簡單英文招呼大家放下行李,並很快地開始說明大家在這裡的目的。來到Elephant Nature Park並不是來玩的,而是花錢來作志工,「服侍」大象們。你可以選擇兩天一夜,或是為期數週甚至長達一年的行程,園區提供乾淨素雅的臥室,公用浴室,一天三餐,而所收取的費用絕大多數使用在維護園區、購買糧食、補充藥品上,帳目公開透明可以隨時查詢;志工的工作包含全部,諸如打掃環境(是的,包含清理排泄物)、餵食,還要幫大象們洗澡。雖然每天一定會累慘,但是可以在清晨起床開窗的那一刻,就看見大象在窗外殷殷切切地看著你,期待與你一起開始每個美好的一天。我們跟著準志工們參觀環境,正巧遇見一群相約帶孩子來參與的臺灣父母們,訪問之下才曉得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其中一組資深的爸媽更是驕傲的說他們的兒子從小就害怕動物,從初次見到龐然大物的大象時狂哭尖叫逃跑,現在已經很自然的主動跳下水裡幫大象洗澡。更不用說清理排泄物這樣的事了,不但毫無怨言,回臺灣後變得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也會幫忙家務,親子關係更融洽,也難怪這樣顯著的改變吸引其他父母親跟他們年年揪團一起來。父母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行動,孩子學習如何尊重生命與付出的快樂,這一切已經不是可以用金錢的價值來作衡量的。
每一次,當我在演講台上懇請大家的時候,只要說到這故事總是無可避免地流淚,就像現在一邊哭一邊打鍵盤寫這故事給你們看一樣。關於生命,我們可以用更寬宏的角度去看待,不只是捐款呼口號、參加公益活動、領養或轉發訊息就足夠,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再卑微渺小的生命也視為與我們平等;對於生命的尊重,應該從小教育起,在行動中學習。再回頭看看,想想甘地說的話,如果失去生命的恐懼能教我們更珍愛萬物,甚至起而捍衛,我們便不會教懦弱所征服。
謝謝你。
屁給,擦擦
如果你認為到了泰國最實用的話是「三碗豬腳」或「叩苯咖」,你恐怕要重新思考囉!在這裡要教大家兩句:「屁給」,尊稱人為大哥,喊誰都可以;「擦擦」,是慢一點的意思。特別是在泰國工作,有時候是兩台車並行,所以我們常常要說:「屁給,擦擦!擦擦!擦擦!!」,隨時提醒他要等一下未跟上的隨行車輛。然而泰國這個國人出國旅遊排名第二的國家,被各大媒體或遊人介紹到再熟悉也不過,事實上,泰國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類似的外表下,層層疊疊,有著不一樣的風情。
曾經在泰國自由行的你,是否有注意過大城小鎮的街道出乎意料的乾淨(我承認,曼谷不能真的算在內)?而且街頭竟然沒有垃圾桶?雖然一直到現在去泰國,家人還是會叮嚀我要注意飲食,小心腸胃,因為到泰國,十去九拉。但是這次幾乎吃遍泰國街頭小吃的我,依然活跳跳,「咁那螳幾架(好像蟲一隻)」(台語)。原來是因為這幾年泰國政府為了維護觀光品質,大力推動市容清潔。即便我們在路邊吃湯吃麵吃甜點,吃完的餐具一律可以交給頭家回收。坐曼谷捷運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當地人絕對排隊,遇到老弱婦孺一定爭著讓位?如果不坐,他還會拜託你坐下。其實泰國人非常有禮貌,而且善良得可愛。泰國是我目前遊歷東南亞國家中,對待遊客最友善的國家之一,是一個充滿微笑的國家。
陶瓷島上的獨特風情
陶瓷島(Ko Kert)其實是曼谷地區昭皮耶河(Chao Phraya River)上的一個沙洲小島,這可是當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兩世紀前逃難來到這個小島上的蒙族人,將製陶的傳統發展成為維生的技術,陶瓷島因此得名。家家戶戶以陶製造各種商品,前院買賣,後院製陶。傍晚遊河時,看見人家後院橘紅橘紅的陶壺與夕陽相映特別顯眼。陶瓷島上有賣許多在市區不容易見到的傳統小吃,例如:彩色餃子,炸花和茉莉冰塊飯,還有麵線雞肉炸跟惟妙惟肖的捏麵糖果;而且小販們都超級熱情好客,歡迎試吃,比起一河之隔的曼谷市區店家更加可愛。另外,泰式冰奶茶「茶胭」或冰咖啡「咖啡胭」都可以選擇裝在手製特色陶壺裡,你可以挑一個加蓋的,喝完帶回家做紀念,這樣一共是二十五泰銖。
在島上拍攝的時候,遇見一群熱鬧如臺灣廟會的隊伍引起周邊所有人的注意,我們也佇足探究竟。前有開道樂隊,叮叮噹噹,手拿著繽紛花台花圈以及包裝精美禮品素果的男女老少隨著節奏擺動,嘻嘻笑笑;樂隊之後有三兩名身穿黃色制服的男子領著隊伍,其後是一位全身穿著白色服裝的男子走在家人仗著綴有流蘇的錦繡鮮黃布傘下,哎呀!不會運氣這麼好遇見人家迎親辦喜事吧?做外景最重要的就是機動性跟好奇心,不管我們走到哪,相機攝影機永遠stand by,就是為了隨時可能撞見的驚喜。那就撞一個吧!跟著隊伍來到樹下的一座小神壇停下,男男女女放下手上的物品,穿黃衣的男子們趨前準備儀式,白衣男子跪在壇前;其中一名黃衣男子開始念經祈福,大家也雙手合十,感覺好莊嚴。還在他什麼時候要起身去迎娶新娘呢,竟然看見念經祈福的黃衣男子伸手,一撮撮,一撮撮的把白衣男子的頭髮全部拔光!!老天爺啊!這是在拍恐怖片嗎?感覺超痛的!不到幾分鐘,頭髮已經拔光,眉毛也被剃光,白衣男子不但面不改色,不吭一聲,頭皮居然很神奇地沒有流一滴血(是的,我有靠近看仔細)?泰國華僑朋友一邊喝著「茶胭」一邊若無其事地說:「喔喔,他要出家啦!」
出家?出家要搞得這麼盛大?
當然要盛大,泰國信奉小乘佛教,出家對於泰國男性而言是大事,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就像臺灣的男生要當兵一樣(不過快不用了)。小男孩被送到寺廟做沙彌或是滿二十歲時像服「義務役」做比丘,研讀佛典,學習儉樸、知足的美德,養成自律的生活習慣,以奠定未來作人處世的人格基礎。雖然在較窮苦的鄉下,父母將孩子送到寺廟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溫飽的生活,有人教書識字,但大半的泰國人都認為「出家」是一種「榮耀」,不只是我們想像投身宗教的犧牲奉獻。短可數週數月,長可達數十年或一輩子,完全取決個人,可以隨時還俗,也能結婚生子,之後再出家一心潛佛也沒問題。不過我們遇見的白衣男子看起來心意很堅定,應該是做了長足的考量並得到親友的祝福,所以才連家中坐輪椅的長輩都一同出席觀禮。
不過在此要特別提醒大家,旅遊泰國常有入境隨俗學當地人清早起床見證僧人化緣,或許你也興起買些飯菜甜品乃至一般生活用品皆可供奉,但請千萬不要拘泥於素菜,因為小乘佛教的關係,泰國僧人凡是信眾供養,葷素皆食。化緣時,有些僧人身邊會有一助理,為一般百姓自願職,幫忙接收供品,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修行期間嚴格守戒,女性信眾絕對不可以輕易接近,即便是觸碰僧衣,也能教苦修來的道行毀於一旦,提醒各位務必切記啊!
清邁
清邁(Chiang Mai)是座十足的山城,位於泰國北部,群山環抱,氣候宜人,說話有個特別的尾音「嬌」,其他地方說「三碗豬腳」,他們說「三碗豬嬌」,泰國人說東北古腔滿有氣質的。少了城市的喧鬧,多了質樸溫和的氣質,也吸引許多泰國當地藝術家或工藝家長期居留;治安良好,觀光業發達,因為城市腹地不大,往來的旅客常會租借機車,即便是搭嘟嘟車也不用擔心被繞路或像曼谷的司機亂喊價,十分誠實。
清邁分為新舊城區,日日都有夜市,尤其是週末的天堂市集以及週日市集還有遠道自深山前來的少數民族販賣手作藝品,令人愛不釋手。當地美食也不少,如果愛嚐鮮可以試試用「草」做的泰北香腸,裡面滿是豬肉加上新鮮香草與香料,用火炭烤,當地人中餐最愛這品泰北香腸加一團糯米飯,一餐三十泰銖就可以吃得很飽。在超商裡還有一種我的最愛「酸肉」,是泰國東北特有的平民小食。拿切得細碎的豬皮、豬耳朵加上朝天椒、檸檬汁、鹽巴和醋,利用醋的酸殺菌熟化豬肉再經過發酵,不管是熱炒或是拆封現吃都很合宜,連在臺灣也吃得到!Taiwan,Thailand,兩個在名字上常常叫外國朋友傻傻分不清楚的兩國家,在吃的這件事上,倒是相當親近便利。
清邁更是座古城。十三世紀時,蘭納泰(Lenna Thai)王朝興盛於此,至今清邁市區依舊保有當時的護城河,河裡可見裸著上身的孩子跳水玩樂;古城門「塔佩門」(Tha Phae Gate)雖有殘破卻仍堅守,日間城牆邊有旅人駐足沈思,夜間偶有三兩當地居民圍坐談天,享受晚風陣陣;哪怕物換星移,有些畫面從不曾改變。城區內有古老寺廟共一百餘座,當時的神聖可以想見,二訪清邁,我總是要去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走一走。柴迪隆寺又名大佛塔寺,十四世紀時由七世皇Saen Muang Ma承續其父親的遺願,當時國力強盛,成就柴迪隆寺為最高的建築物,據推算當時可能有九十公尺高,但因一五四五年的一場大地震造成嚴重損害,目前只剩下約六十公尺高。
幸好,這幾年泰國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日本政府大力贊助下,致力修復佛寺,我們才能有幸見證一個時代的偉大。它的鬼斧神工讓我想起埃及的吉薩金字塔,雖然是由無數單薄紅磚層層疊疊而起的聖殿,那說的是一份不容質疑的自信與驕傲。站在印度混錫蘭式的佛塔前,我仰望著殘缺的塔頂,忍不住想有多少祈禱與敬畏在合十的指間呈送上天;拒馬與鐵鏈代替已經乾涸的護塔河以及長相可怖的五頭蛇神(Naga)的功用,不讓人任意褻瀆神聖;我看見長梯盡頭的塔裡坐著面目慈祥的佛,目光下視,微揚的嘴角允諾的是平安,是心裡的依偎,是在戰亂或盛世裡唯一的不變。美中不足的是,現代工法無法重現數百年前的精湛工藝,即便執行修復的單位是Fine Art Department (相當於我們的文化局)邀請專門工匠施作,當我再見到聖殿腰間環繞的白象時,用水泥補丁的臉實在不大好看(原本的白象是由磚塊和泥灰塑型而成)。
在柴迪隆寺裡有參天的古木三株,三百年來一直守護著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樹的品種是土茯苓(Dipterocarpus Alatus),翅果龍腦香,是東南亞雨林中常見的一種常綠喬木,高可達數十公尺,巨大的根部像是遠古翼龍的翅膀,又像太空船的尾翼,好像隨時可以起飛。據說中國也有它的親戚,叫做望天樹,不但瀕臨絕種更是佛教聖樹,也因此,不管是前人種下或是後人植栽,這些聖樹在清邁市區皆有編號,管理保護,並綁上與袈裟同色的布條告示人民務必尊敬外,如果隨意破壞這些聖樹將會得到一萬泰銖的罰款。(註:也有一說古木是橡膠樹。)
在六十公尺見方的園區裡其實還有許多供奉其他神祉的建築物如city pillars 城市守護神(土地公?),高僧的塔塚,最顯眼的還有一尊大型的臥佛。泰國人禮佛是這樣的,星期一到星期日有各司其職的佛,首先,你必須先知道自己出生的那一天是星期幾,找到相對應的那尊佛就是你的守護神,然後向祂說出你的祈願。例如我是星期二出生的,星期二的守護神是臥佛,每逢我的生日或有機會到寺廟參拜時,除了主神,找臥佛就對了!唯獨星期三出生的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究竟是上午生還是下午生,因為守護神不一樣啊,千萬不要弄錯囉!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
“Fear has its use but cowardice has none.”( 恐懼有其作用,但懦弱沒有。) by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印度聖雄甘地)
當受邀到各級學校演講時,我特別喜歡分享與動物之間的故事,雖然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必須與馬、驢、象、駱駝,甚至是鴕鳥、鱷魚、海豹這些動物近身互動。但是,竟也發現人類為了利用動物賺取金錢或提供娛樂,訓練的過程大多是非常不人道的。而這些行為,我在大象的身上感觸到的尤其深。
你知道大象其實是非常類似人類且具有靈性的動物嗎?例如亞洲象,牠們的平均壽命是五十到七十歲,喜歡群居,一個象群可達數十至上百頭;象群由母象當家,一頭母象要懷孕二十二個月才能生下小象,而小象不只是象媽媽的寶貝,也是整個家族的寶貝,因此,我們能夠看見野生的象群在遷徙時幼象總是被包圍在中間,就算半路停下來,也絕對不會落單。牠們非常聰明,智力可以發展到人類七歲的程度。不僅如此,多半的時候個性溫馴,但其實愛恨分明,記憶力超好,事件發生就算過了幾年都能記得清清楚楚,如果挑釁牠們,牠們一定會報復或自我防衛。那長長的鼻子不是只有媽媽說那樣才好看,除了像人類的手一樣靈巧,敏銳的嗅覺還能聞得出站在牠面前的是不是好人。
亞洲象之於早期東南亞或南亞諸國,從最早的聖獸到後來因為伐木業興盛,利用大象駝重搬運,牠們是非常重要的。但過度砍伐的結果破壞野生大象的居住地,迫使象群遷徙甚至誤入村莊破壞農地,這樣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伐木業蕭條後,專事搬運或勞動的大象淪為人類娛樂的工具。第一次坐上大象是在柬埔寨的巴肯山拍攝吳哥窟的日落。一頭大象配一名象伕,在顛峗搖晃的路程中大象常常會不專心地停下腳步攀食路邊的樹葉,象伕便會拿起末端有著尖錐的棍子鉤拉象耳或猛力的敲擊大象的頭頂。第一次見到實在覺得很驚駭,哪怕大象的皮再厚,你說牠一點感覺也沒有嗎?
當然不!因為疼痛,大象不得不放開已經抓牢的食物繼續向前,雖然坐在背上的我們試著告訴象伕其實不差這一點時間,就讓牠吃吧,象伕不知是故意裝聽不懂還是真不懂的依然猛力敲擊,最後還回頭給我們一個「勝利」的詭異微笑。後來才知道,其實這些雇主會故意餓象群,所以在柬埔寨登上巴肯山的路上、或是泰國許多「私營」的大象學校,甚至是南亞諸國遊走街頭的象伕都能夠見到行動攤販背著打小包的花生、香蕉、甘蔗等,一份一美金的賣給觀光客體驗餵食秀。就連小象也不放過呢,一次在清萊某知名大象學校入口處看見柵欄裡圈著一頭母象與牠的小孩,牠們的腳上個別綁上厚重沈甸的鐵鏈。母象一看見遊客就急急上前討食物,好奇的小象除了跟著母親的腳步一邊四處觀看,也一邊靠近母親的乳房想吃奶,但只想討食的母親卻頻頻踢開接近的小象,這時,母性完全不存在,天賦的本能可能因為肚子餓就抹滅了嗎?到底要怎麼扭曲一個心靈才能叫牠做出違背天性的事?
這幾年臺灣許多動物保護團體不斷提倡「以領養代替購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方式呼籲社會大眾正視寵物或動物生命問題。在「看大象表演」依舊是東南亞旅行團主力行程的狀況下,我有一個更好的行程提供給大家作參考。一樣可以近身與象群互動,一樣可以餵食牠們,甚至可以跟牠們睡在一起,但是不會造成牠們的壓力而我們還可以學習更多。
從前從前,在清邁山中的村落有一個女孩叫做妮卡(大家都叫她Lek,小的意思,本名是Sangduen Chailert),不知為何,從小她就覺得自己和大象能夠心靈互通。一次她看見一頭大象因為不肯上工而遭到虐打,她希望人們能手下留情,但人們卻對她丟下一句話:「有本事妳就拿錢來贖牠,不然就不要管我們做什麼!」但是自己家人都吃不飽了,哪來的錢贖這頭大象呢?也因此Lek下定決心,有一天,她要為這些受難的大象們建立一個沒有恐懼、沒有迫害的家園。她努力工作、尋求資源,雖然我不知道她最終有沒有籌備足夠的錢救到那頭象,但她的心願終於在一九九五年實現了。在距離清邁市區六十公里的地方,她和夥伴們合力買下一塊地成立大象自然公園(Elephant Nature Park)。將他們這些年來救出的大象安置在這片她稱之為「大象天堂」的地方,依著山,傍著河流,沒有圍籬,沒有鐵鏈,年老的得以安享晚年,年少的得以組織家庭。
當Lek為我們介紹環境時,她說到園區裡有一頭年歲頗高的母象,年輕時就是在山上專門拖運木材的。有一年,她懷了小象,好不容易生下來後不僅被隔離而且馬上上工;一心掛念新生的孩子而無心工作,再加上產後憂鬱,一天她耍脾氣破壞雇主的工具並打傷了不少工人,雇主一氣之下命令工人拿著工具圍毆,最後刺瞎了牠的一隻眼睛。自此,雇主挾著牠的孩子,每天放在牠面前看得到卻摸不到。也只能屈服了吧?見不得孩子依舊,做苦工依舊,內心的牽掛與憤怒依舊,又到了再也按捺不住的那天,毆打不用說,殘暴的人在牠的面前將牠的孩子殺死,發了狂的牠在反抗中失去了另外一隻眼睛。即使全盲,也躲避不了被奴役的命運,直到聽見牠悲慘身世的Lek在多年奔走後終於籌足了錢把她救出來。故事聽在耳裡,眼淚含在眶裡,看見Lek指了指她的左前方,兩頭大象一前一後的走了過來。Lek說走在後面的就是故事的女主角,Jokia,牠的鼻子牽著前面那頭母象是Jokia最好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想走向前去靠近牠卻被Lek擋下,她說,明眼的母象不僅僅是Jokia的朋友,牠的眼睛,更是牠的守護者,每天每天,只要Jokia到哪,牠就到哪。如果有人要接近Jokia,牠絕對會搶先一步擺出防禦的姿態並且觀察接近的人,就是為了不要讓Jokia再受到傷害;想要接近Jokia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得到明眼的母象的認同,牠伸出長長的鼻子嗅過我們每個人,又熱切地和Lek磨蹭後確定我們不是壞人,依然帶著敵意謹慎地邊瞅邊走過我們眼前。
Jokia循著Lek的味道向我們走來,只差十公尺遠,一頭原本在一邊玩耍的小象靠近,教Jokia停下腳步伸長鼻子,環繞著撫摸著那不屬於牠的孩子,好久好久都無法放開。Lek說,牠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那死去的孩子,於是遇見別的幼象牠總是這樣捨不得離開,用撫摸的慰藉,彌補不能保護孩子的遺憾。
二○一○年我們去拜訪的時候,正巧遇見一車車的「觀光客」從大卡車上下來,有七、八十歲的長者也有帶著幼兒的年輕父母,接待的外國工作人員用簡單英文招呼大家放下行李,並很快地開始說明大家在這裡的目的。來到Elephant Nature Park並不是來玩的,而是花錢來作志工,「服侍」大象們。你可以選擇兩天一夜,或是為期數週甚至長達一年的行程,園區提供乾淨素雅的臥室,公用浴室,一天三餐,而所收取的費用絕大多數使用在維護園區、購買糧食、補充藥品上,帳目公開透明可以隨時查詢;志工的工作包含全部,諸如打掃環境(是的,包含清理排泄物)、餵食,還要幫大象們洗澡。雖然每天一定會累慘,但是可以在清晨起床開窗的那一刻,就看見大象在窗外殷殷切切地看著你,期待與你一起開始每個美好的一天。我們跟著準志工們參觀環境,正巧遇見一群相約帶孩子來參與的臺灣父母們,訪問之下才曉得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其中一組資深的爸媽更是驕傲的說他們的兒子從小就害怕動物,從初次見到龐然大物的大象時狂哭尖叫逃跑,現在已經很自然的主動跳下水裡幫大象洗澡。更不用說清理排泄物這樣的事了,不但毫無怨言,回臺灣後變得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也會幫忙家務,親子關係更融洽,也難怪這樣顯著的改變吸引其他父母親跟他們年年揪團一起來。父母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行動,孩子學習如何尊重生命與付出的快樂,這一切已經不是可以用金錢的價值來作衡量的。
每一次,當我在演講台上懇請大家的時候,只要說到這故事總是無可避免地流淚,就像現在一邊哭一邊打鍵盤寫這故事給你們看一樣。關於生命,我們可以用更寬宏的角度去看待,不只是捐款呼口號、參加公益活動、領養或轉發訊息就足夠,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再卑微渺小的生命也視為與我們平等;對於生命的尊重,應該從小教育起,在行動中學習。再回頭看看,想想甘地說的話,如果失去生命的恐懼能教我們更珍愛萬物,甚至起而捍衛,我們便不會教懦弱所征服。
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