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城部落回憶錄── 熱情是改變的動力
五年光陰、三十多位志工、八十場活動、兩千五百人社群,上萬張照片、數十段故事,是一種喜悅,也是一種付出的滿足。從來沒有想過,正式踏入職場後,還能夠像學生時代玩社團、做公益,更沒有想過,在現代人忙碌工作的同時,還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願意捨棄自己的休假,爲了理念,走入人群。
沒有認真想過,只憑著一股熱血,從無到有。
還記得第一次聚會,五個部落客,在新竹的一間飲料店,自己帶了投影機,各自邀請兩位朋友,開始了第一次的「分享會」,那時候的我們,很青澀,很有勇氣。
一位夥伴說:「工作之餘,可以跟興趣相同的朋友交流,是一種幸福!」也有人說:「如果在充滿工程師氣味的新竹,也有一些軟性活動,應該會讓更多人喜歡這裡。」
「那就這樣吧!我們從風城起家,部落客聚會,就叫『瘋城部落』!取風的諧音,因為我們要一起做一件瘋狂的事情。」於是,WIND正式啟動,W001計劃開始展開。
從第一場到第十二場,我們邀請了十二位講者,輪流分享不同國家的旅行經驗,有蒙古、瑞典、德國、土耳其、科威特、伊朗、英國、阿根廷,還有台灣本土的馬祖。在新竹不同的咖啡廳、下午茶店內,留下許多歡笑的聲音。
一年過後,社群人數成長到三百人。
有一天,在一個市集的攤位上,認識了一個爲理想默默付出的朋友。身為苗栗茶農的後代,曾獲得農村十大傑出青年,為了健康及更好的環境,在頭份山區種植有機茶,當下喝完覺得神清氣爽,口齒留香,便對茶葉的製作過程感到相當好奇。於是,我厚著臉皮,問許大哥說,有沒有機會參觀茶園,並且做一些紀錄呢?
許大哥相當爽朗,告訴我說:「來吧!來採茶,我順便介紹幾壺好茶給你!」
第一次和外面單位合作的小旅行,從苗栗開始。精緻的行程,吸引不少同事好友參與,消息一公告後,招募十人,立即額滿。懷著出遊的心情,兩台車便輕鬆地出發了,許大哥和大嫂親切地招呼,用心地指導,都讓我們這群後生小輩敬佩不已,尤其是製茶的精神、揉茶的魅力,更是難以忘懷,最後我們一同品嚐當天親手完成的茶葉,那份感動,一直深深埋藏在所有團員們的心中。當天精采的故事,都被我們的鏡頭和文字記錄下來,原來,走入人群,收穫遠比紙上談兵想像的多。
旅行、旅行,年輕人身上留著血液就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冒險。這次經驗,給了我一些刺激,也讓我重新思考「聚會」的意義。
那一年,瘋城部落剛滿一歲,我回到交大校園內,看著大四那年寫下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曾年輕、都有夢想,身為新時代的交大人,更應有勇氣追逐自己的夢想,用更謙卑的心學習知識,用更寬廣的視野來面對未來的一切。」
當時心想,也許,我們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就像大學社團般,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讓我們在忙碌的職場生活中,得到一些互相支持、鼓舞的激勵。然而,工作過後,大學社團型態,還是一個組織繼續維持下去的動力嗎?在每個人有限的時間裡,要抽出許多空檔辦活動,甚至參與集會,似乎越來越困難,但往好處想,出社會的年輕人比學生擁有更多經驗和能力,也更能夠為自己規畫時間,如果可以集合眾人之力,是不是也能夠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呢?
另一方面,相信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存有一顆夢想的種子,但也許因為時間、環境或生活因素,慢慢淡化,最後甚至忘了它。很多堅持夢想到最後的人,例如導演李安先生,都是經過不斷地失敗,才能夠獲得令人矚目的榮耀,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讓年輕人分享、學習、並且圓夢的舞台,讓更多朋友分享自己經驗,並且帶領大家親身體驗,是不是在腦力激盪中,夢想的種子也能慢慢萌芽成長呢?
從第二十六場開始,我們的講師陣容越來越強大,請來的名人包括《雲林有大家》作者陳柏詮、Whatsthenumber創辦人沈育德、歌手羅晴、畫家黃柏勳、時間軸科技創辦人葉建漢。小旅行活動也越來越多元,關渡寫生、頤禾園有機農場收割、竹東寫春聯、集賢庇護工廠志工之旅,甚至還安排了法藍瓷企業參訪,和陳總裁合照聊文創。
原先一個月一場活動變成一個月兩場,社群人數從六百人衝到一千五百人,廣播節目、媒體開始報導並關注這群網路上自發的部落客以及各式各樣的旅行活動。而某些理念相同的企業也慢慢變成合作夥伴,例如:環宇電台、今週刊、巷弄APP等都給予瘋城部落不少協助,讓我們這群志工朋友感到相當窩心。很多時候,在對外接觸講者時,常常會害怕自己沒有名氣、沒有經費,可能沒辦法請來如此優秀的人,但往往講者聽到瘋城部落的理念,並且看到這群下班後還在堅持理想的七年級生,二話不說便接受邀請。而對外恰談參訪或小旅行時,合作單位都因為看到熱血的年輕人而給予大力協助,並且豎起大拇指說:「真不簡單,忙碌工作之餘還能關懷社會。」
這些鼓勵和支持,轉化成瘋城團隊努力的動力,活動組員積極思考下一場旅行規劃,行銷人員設計海報文宣,包裝成更專業的企劃,如果志工沒有時間參與,也紛紛群策群力,提供自己的資源,為這個社群注入更多創意元素。
TVBS蘇宗怡主播問我:「爲什麼要辦瘋城部落?」
「我們要透過體驗的方式,實際帶大家出來走動,並且和當地人互動,因為只有設身處地了解你我生存的這塊土地、所蘊含的獨有文化,才能對自己家鄉有更深刻認識。」
最後主播用一句話貫穿整場活動紀錄「集合所有人的想法,大家一起完成」,這句話是瘋城部落的精神,也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典範。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渺小,但一群人合在一起就很偉大,一個人也許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但一群人就可能實現共同的目標。
走過五年,看著社群漸漸茁壯,自己也跟著成長不少。每一次的付出,是心靈的沉澱,也是謙卑的學習,而旅行中的點點滴滴,不僅豐富了視野,也增廣了見聞。當工作和生活取得一種平衡,自然又有更多動力面對任何挑戰,因此即使犧牲了一點個人休息時間,也是值得。
生命的巨輪不斷前進,你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工作會累,但夢想不累,期待有一天,當瘋城的種子漸漸長成大樹時,各位的夢想也都跟著一起實現!
五年光陰、三十多位志工、八十場活動、兩千五百人社群,上萬張照片、數十段故事,是一種喜悅,也是一種付出的滿足。從來沒有想過,正式踏入職場後,還能夠像學生時代玩社團、做公益,更沒有想過,在現代人忙碌工作的同時,還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願意捨棄自己的休假,爲了理念,走入人群。
沒有認真想過,只憑著一股熱血,從無到有。
還記得第一次聚會,五個部落客,在新竹的一間飲料店,自己帶了投影機,各自邀請兩位朋友,開始了第一次的「分享會」,那時候的我們,很青澀,很有勇氣。
一位夥伴說:「工作之餘,可以跟興趣相同的朋友交流,是一種幸福!」也有人說:「如果在充滿工程師氣味的新竹,也有一些軟性活動,應該會讓更多人喜歡這裡。」
「那就這樣吧!我們從風城起家,部落客聚會,就叫『瘋城部落』!取風的諧音,因為我們要一起做一件瘋狂的事情。」於是,WIND正式啟動,W001計劃開始展開。
從第一場到第十二場,我們邀請了十二位講者,輪流分享不同國家的旅行經驗,有蒙古、瑞典、德國、土耳其、科威特、伊朗、英國、阿根廷,還有台灣本土的馬祖。在新竹不同的咖啡廳、下午茶店內,留下許多歡笑的聲音。
一年過後,社群人數成長到三百人。
有一天,在一個市集的攤位上,認識了一個爲理想默默付出的朋友。身為苗栗茶農的後代,曾獲得農村十大傑出青年,為了健康及更好的環境,在頭份山區種植有機茶,當下喝完覺得神清氣爽,口齒留香,便對茶葉的製作過程感到相當好奇。於是,我厚著臉皮,問許大哥說,有沒有機會參觀茶園,並且做一些紀錄呢?
許大哥相當爽朗,告訴我說:「來吧!來採茶,我順便介紹幾壺好茶給你!」
第一次和外面單位合作的小旅行,從苗栗開始。精緻的行程,吸引不少同事好友參與,消息一公告後,招募十人,立即額滿。懷著出遊的心情,兩台車便輕鬆地出發了,許大哥和大嫂親切地招呼,用心地指導,都讓我們這群後生小輩敬佩不已,尤其是製茶的精神、揉茶的魅力,更是難以忘懷,最後我們一同品嚐當天親手完成的茶葉,那份感動,一直深深埋藏在所有團員們的心中。當天精采的故事,都被我們的鏡頭和文字記錄下來,原來,走入人群,收穫遠比紙上談兵想像的多。
旅行、旅行,年輕人身上留著血液就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冒險。這次經驗,給了我一些刺激,也讓我重新思考「聚會」的意義。
那一年,瘋城部落剛滿一歲,我回到交大校園內,看著大四那年寫下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曾年輕、都有夢想,身為新時代的交大人,更應有勇氣追逐自己的夢想,用更謙卑的心學習知識,用更寬廣的視野來面對未來的一切。」
當時心想,也許,我們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就像大學社團般,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讓我們在忙碌的職場生活中,得到一些互相支持、鼓舞的激勵。然而,工作過後,大學社團型態,還是一個組織繼續維持下去的動力嗎?在每個人有限的時間裡,要抽出許多空檔辦活動,甚至參與集會,似乎越來越困難,但往好處想,出社會的年輕人比學生擁有更多經驗和能力,也更能夠為自己規畫時間,如果可以集合眾人之力,是不是也能夠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呢?
另一方面,相信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存有一顆夢想的種子,但也許因為時間、環境或生活因素,慢慢淡化,最後甚至忘了它。很多堅持夢想到最後的人,例如導演李安先生,都是經過不斷地失敗,才能夠獲得令人矚目的榮耀,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讓年輕人分享、學習、並且圓夢的舞台,讓更多朋友分享自己經驗,並且帶領大家親身體驗,是不是在腦力激盪中,夢想的種子也能慢慢萌芽成長呢?
從第二十六場開始,我們的講師陣容越來越強大,請來的名人包括《雲林有大家》作者陳柏詮、Whatsthenumber創辦人沈育德、歌手羅晴、畫家黃柏勳、時間軸科技創辦人葉建漢。小旅行活動也越來越多元,關渡寫生、頤禾園有機農場收割、竹東寫春聯、集賢庇護工廠志工之旅,甚至還安排了法藍瓷企業參訪,和陳總裁合照聊文創。
原先一個月一場活動變成一個月兩場,社群人數從六百人衝到一千五百人,廣播節目、媒體開始報導並關注這群網路上自發的部落客以及各式各樣的旅行活動。而某些理念相同的企業也慢慢變成合作夥伴,例如:環宇電台、今週刊、巷弄APP等都給予瘋城部落不少協助,讓我們這群志工朋友感到相當窩心。很多時候,在對外接觸講者時,常常會害怕自己沒有名氣、沒有經費,可能沒辦法請來如此優秀的人,但往往講者聽到瘋城部落的理念,並且看到這群下班後還在堅持理想的七年級生,二話不說便接受邀請。而對外恰談參訪或小旅行時,合作單位都因為看到熱血的年輕人而給予大力協助,並且豎起大拇指說:「真不簡單,忙碌工作之餘還能關懷社會。」
這些鼓勵和支持,轉化成瘋城團隊努力的動力,活動組員積極思考下一場旅行規劃,行銷人員設計海報文宣,包裝成更專業的企劃,如果志工沒有時間參與,也紛紛群策群力,提供自己的資源,為這個社群注入更多創意元素。
TVBS蘇宗怡主播問我:「爲什麼要辦瘋城部落?」
「我們要透過體驗的方式,實際帶大家出來走動,並且和當地人互動,因為只有設身處地了解你我生存的這塊土地、所蘊含的獨有文化,才能對自己家鄉有更深刻認識。」
最後主播用一句話貫穿整場活動紀錄「集合所有人的想法,大家一起完成」,這句話是瘋城部落的精神,也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典範。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渺小,但一群人合在一起就很偉大,一個人也許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但一群人就可能實現共同的目標。
走過五年,看著社群漸漸茁壯,自己也跟著成長不少。每一次的付出,是心靈的沉澱,也是謙卑的學習,而旅行中的點點滴滴,不僅豐富了視野,也增廣了見聞。當工作和生活取得一種平衡,自然又有更多動力面對任何挑戰,因此即使犧牲了一點個人休息時間,也是值得。
生命的巨輪不斷前進,你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工作會累,但夢想不累,期待有一天,當瘋城的種子漸漸長成大樹時,各位的夢想也都跟著一起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