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京城劉家,滿朝皆知,乃欽定皇商,專為宮中採買,在珍寶業獨占鰲頭,內省特許採礦權。
家主劉瑋,天生一雙好眼,握得一枝好筆,下筆有神,書畫大家,鑑真辨假從不出錯,深受皇上喜愛。
然,劉瑋性喜漁色,妻妾成群,生有五個女兒,後收養一子。
如今,老爺老矣病矣,大女、二女已出嫁,三女、四女新長成,養子狼子,野心勃勃,偏逢妻妾妖嬈,於是各為其主,各耍曖昧,明爭暗鬥,一潭深水越攪越渾,難以消停。
這季悶夏的某一深夜。
這是劉老爺下不了床的第二個年頭,劉公子出遠門辦事,劉府群龍無首之際,發生了一件大事。
劉家四小姐,從拘禁的地屋裡不見了!
雖然劉府五千金,有四位刁蠻任性得赫赫有名,這位四小姐平時卻悄聲無息,境遇可憐。這不,劉公子要將她嫁給宮裡的大太監為妾,怕她抵觸反抗,臨行前就她鎖進了黑暗的地屋之中,長達兩個月之久。
只是整個劉府的人都想不到,一直懦弱受欺,說話不敢大聲,連走路也怕惹人嫌的四小姐,在公子即將返回,婚事迫在眉睫的節骨眼上,居然逃了!
地屋只有一扇小窗,七八歲的孩童大概能鑽,但大人是絕對鑽不出去的。
而劉府武師個個身手了得,即便守了兩個月,有些懈怠,但當晚在地屋內外值夜的也有四個人。
更遑論,劉府如同一個富裕的小國,各位主子的地界分明,門無數,鎖無數,層層進進,高牆棘簷,戒備森嚴,巡邏日夜不停。
四小姐縱然可以瘦到鑽出窗去,可以僥倖從看守們眼皮底下溜開,可是那道道門、層層牆,還有一撥撥巡邏武師,應該插翅都難飛。然而,她卻飛了,且沒有一雙眼瞧見。人們就連她何時不見的,都無法推斷出來。
四小姐本是個安靜的姑娘,不受囂扈的父親兄長和姐妹們待見,自然也不受僕人們高看。被關的這段時日,刁婢們偷懶,隔三岔五才送一回飯,準備的食物都跟乾糧似的,能存十天半個月。唯一可依據的就是,看守人昨晚曾隔鐵門瞧見她側躺在木床上,發現她不見的這晚,床上卻空了。
雖然可能遲了一日,劉府的人卻再不敢懈怠半分,由三小姐主持大局,抬出父親、兄長的名號,請動京中城官朝官。各城門嚴密盯緊,設關卡,如通緝令般發放畫像,加重賞金,甚至調度大鎮小縣捕差,兵鎮還提供人力,對出城的所有要道展開橫掃搜索,擴至方圓百里。
劉家勢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這麼大陣仗,很快有了消息,有人在距城南三十里的山道上見到劉四小姐。
那一帶人煙稀少,只有一座香火不盛的尼姑庵,劉三小姐當即認定那裡是四妹最有可能的藏身處,親自率人快馬趕去。
然而,劉三小姐撲了個空。
庵中姑子七八人,無一人見過劉四小姐。劉家人也搜不出半點四小姐來過的痕跡,氣得劉三小姐直甩鞭子,打人找晦氣。
他們卻不知,一駕驢車剛從尼姑庵離開,自南繞西,渡過大河,恰恰出了劉家的包圍圈。車上,載的正是劉四小姐。
老實說,劉四小姐自己都不大明白,怎麼就能輕信這位車主的話,莫名答應隨其離開,還居然睡了一路,直到讓人喚醒。她娘說過庵主是真善人,可她從不曾見過庵主,更不認識眼前這一位。
「小夏,快到了。」車主是位中年婦人,自言夫家姓趙,娘家姓常,因庵主與她交情甚篤,每半年會去庵中住幾日,這才遇上藏身的劉四小姐。
常氏容貌端莊美麗,氣質素雅,聲音輕柔,「從這裡坐船就可南下,不過妳一個姑娘家,真要自己去麼?」
常氏的聲音,像她娘親。劉四小姐,不,現在是夏姑娘了,慢騰騰坐直,「多謝夫人相助之恩,有機會,我一定會報答您的。」
信得一時,信不了一世,不管是答應保密的庵主,還是眼前這位帶她逃出困境的夫人,她的防心都不能放下。
「妳要是能等上一年半載,我們就可以一道走了。」常氏語氣微憾,卻實在好心,「這麼吧,我讓老管家去打聽一下船期,妳趁這幾日準備些行李,總不能臨到用時再買,那可要花費不少。小夏,別怪我說實話,我瞧妳不是能大手大腳的境況。」
確實不是。
從前逃跑過一回,讓劉徹言捉住,所以至今,稍微值錢些的首飾都不讓她戴,貴重物品皆不可經她手帶進帶出,由丫鬟代勞搬運。她屋裡的東西全列在清單上,少一樣就要追查到底。
而她為了鑽地窗,就只穿一件綢衣,脫身之後,找出費盡心機積攢的小包裹,立即出府,頭都不敢回。小包裡沒有銀兩,只有娘親的遺物,一些名品顏料筆硯,都是捨不得送進當鋪的東西。
她被困京城附近,也是囊中羞澀的緣故,不能馬上遠走高飛。
「夫人,我——」
「娘,妳回來了!」車簾一掀,一雙朗星目,笑起兩排白牙,半塊身板就能撐滿車門,見車裡除了娘親,還有一個髒兮兮的姑娘,「咦?從哪兒撿來的小老鼠?」 「你別造次,這位是夏蘇姑娘,要在咱家暫住幾日,快收起頑性兒,別嚇壞了人。」常氏推開年輕人,搭著他的猿臂下車去,回身對傻在車裡的劉四小姐道:「小夏莫怕,這是我兒趙青河,成日習武,才練出這副嚇人身板,其實沒多少心眼,直來直去的性子。」
趙青河一直舉著胳膊,見夏蘇不動,撇撇嘴,「我娘把我說成傻大個兒,我卻看妳更傻些,要不要下車——」
夏蘇雙足落地,沒有借他的胳膊,冷冷挑起眉,一言不發,走去跟在常氏身旁。那一刻,她全然預料不到,和這家子的緣份,遠不止幾日,而是剛剛開始。
兩年後——
【第一片】雨夜故人
上夜,雨愁綿。
一頂小轎,不急不緩,穿過焦黃的梧桐林子,繞過小半邊湖,停在泊船橋畔不遠處。
湖邊一艘兩層大畫舫,明燈輝美,笑聲低高,令寒雨再無蕭索之意。
有人推窗,一口乾盡杯中酒,伸手接雨,忽然大聲道:「有了,點圈畫水推去岸,半枝荷花一朵蓬。」絲毫沒自覺根本是爛詩兩句。
大雨大風,柳枝亂搖,空曠蕭瑟,片刻就全身颼涼發毛的大晚上,偏偏這等人還有興致遊湖吟詩,真他娘,吃飽了撐的。前頭的轎夫想著,卻不敢埋怨半個字,因全憑一身力氣吃飯,這樣的天氣裡還能有活兒接,也算老天眷顧。
他躬腰讓身,抬抬兜帽,走到轎窗邊上,壓低了聲,「夏姑娘,雨恁大,要不要咱們直接上泊橋?」
半晌沒人應他。
他耐著性子,「夏姑娘,到地方了。」
咚!
轎子板震了震,發出一聲悶哼。
然後,傳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轎夫紋絲不動。夏姑娘嗜睡,從街頭到街尾這段路都能打個盹,更別說三刻鐘的路了。聽這動靜,大概這一路上還做了好幾個夢,不然不會撞重了頭,摸索這麼半天。
片刻後,蔥白的一根纖纖手指勾起簾子,一雙揉紅了的眼珠子向外頭轉來轉去,也不說話,就那麼一下睜大了眼、一下又瞇小了眼,反覆調節視線。
唉——轎夫真心無奈。
給這位姑娘抬了三個月的轎子,老地方更是來來去去,她還是防他好似防賊一樣,每回一定要看清落轎的地點後才會下轎。他若真是人口販子,偷偷抬到青樓裡去,她再怎麼仔細,難道還能逃得了?
轎夫肚裡咕嚕,仍不吭聲。得罪誰,也不能得罪銀主,而且天地良心,他切切實實是個好人。
窗簾放下了,門簾裡露出一隻繡鞋。
白襪黑鞋。
雖小巧,看得出是天足。
呱!啪!咚!
一隻青蛙,不知是否讓畫舫那邊的動靜嚇著,在殘荷上跳兩下,躍進水裡。僅此而已。
鞋,卻瞬間不見了。
轎夫好笑,「夏姑娘不用防著,附近無人,只是青蛙嚷雨。」
過了一小會兒,白襪黑鞋又露了出來,緊跟著一個細巧的女子探身出轎。她彎身立直,撐起油傘,肘裡掛個藍花布包,也不急著走,小心看過周圍,再望向畫舫,竟往轎門裡又退了半步。
轎杆上掛著一盞老油燈,燈色蠟黃劣質,僅照得出她巴掌大的半張臉。細眉圓眼,鼻子俏翹卻不挺,下彎的嘴角顯得呆板,姿色很似一般,倒是皮膚有幾分潤美也細膩。
「夏姑娘,地上到處積著水塘子,您這鞋不好踩,還是咱送您到船邊。」轎夫實在忍不住了,冷瑟瑟的細密綿雨,風還大,這麼磨蹭下去,豈不是要等到天亮?
女子心道,她也想啊。
但是,不行。
交易不能見光,買主和賣主見面,閒雜人等越少越好。
連傘帶著布包一起往懷裡攏緊,女子開口說話了,那聲音細細柔柔,比相貌出眾些,好似能直撥心弦,「我自己去,煩請阿大稍等。」
話音落,人已經在一丈多外。
轎夫有點傻眼,原來烏龜也是可以挺利索的嘛!
他不見,烏龜還能咬牙切齒。
布鞋沒踩足三步就濕到腳底心。風斜吹勁,傘必須護著貨,以至於馬面裙邊和半邊琵琶袖很快就被淋得濕答答的,寒意直襲身上。但她也顧不上,只想那位主顧實在夠難伺候,對東西挑剔愛壓價不說,交貨的地點和時間更是隨他心意。
難伺候,卻還要伺候,皆因那位再怎麼壓價,總比別家給得多。她沒得選,接下來兩個月的買米買菜錢,全等這一筆交易。
女子足尖點上舢板,無聲飄行丈半,才想起要弄出動靜,立刻重踩下去。立刻有人跑來船櫞喝問,她已經立回舢板前,還不忘轉頭看看柳樹下的轎子。
今夜有風有雨,轎夫應該沒看到她露的這一手。
「小女子姓夏,來給吳老闆送貨。」看清燈下那人,女子鬆口氣,「興哥兒在啊。」
她聽舫上那麼吵,就怕還得應付不相識的人。
「夏姑娘可來了,小的等您半天啦!」興哥兒的影子被舫燈拉得長長的,待他跑下舢板,卻是瘦矮個子,十六、七歲的年紀。
他穿著雨蓑,肩上扛著一柄極大的油傘,五官普通,唯黑白分明的眼珠子透出幾分老道,「大黑的天,怎麼也沒挑盞燈?您請上船,小的給您照路。」
女子一愣,上去?
「不必了,興哥兒拿了貨去,我在這裡等就是。」 「二爺關照,這樣糟糕的天氣還勞夏姑娘跑一趟,一定要請您坐坐,喝杯熱茶。再說,您知道二爺的習慣,越是貴的東西,看得越仔細。今晚又不同往日,咱的買家也在。二爺從您這兒買,在裡頭就直接賣了,自然半點馬虎不得。萬一出什麼岔子,也好就近找您,貨畢竟是您的。」興哥兒歪頭往她身後看了看,「您不必擔心轎夫,我請他上來喝好酒,保證不跟您抱怨一個字。」說罷就招手喚人。
女子想他年紀雖不大,卻真能幹。
「夏姑娘?」小子耐心十足。
又分明是怕她做工不精。女子暗自嘆口氣,心裡念了三遍沒得選,微微一笑,「那就叨擾了。」
「不叨擾、不叨擾,是夏姑娘幫了小的一回。」興哥兒領著她,從東面走道進了一間小屋。
桌上有酒有菜,還生著旺火的爐子,而一路過來只聞笑聲,不見人影,也是主人的精明。女子在門口伸頸探頭,看清了小屋沒別人,才跟進來,慢吞吞解開包袱。藍花布鋪桌,露出一只長條錦盒。
興哥兒一直安靜瞧著她小心防備的模樣,也不說話,直到接過錦盒,才道:「夏姑娘隨意些,小的已吩咐過,無人敢亂闖。等您身上乾透,吃好喝好,小的就回來了。」
女子點頭,看興哥兒關上門。這位小哥做得如此周到,無需自己多嘴一句,好是挺好。只是跟這些聰明的人打交道,她實在被動到心累,要不是看在銀子的份上……
腦中不禁浮出那張棱角分明的莽夫臉,今夜竟想起他兩回。
都怪這鬼天氣。
同他生活了兩年,不曾覺得他有一處好,如今人已死了三個多月,她居然才發現他的好處。也是,如果每個月還能從他手裡搶下幾兩銀子的家用,她就不必被人差遣得像狗一樣。
看著一桌子好菜,女子不動筷子,坐得很端正。就算面對不陌生的人、不陌生的地,也不能全然放開膽子,更何況她和吳老闆之間才交易過兩回,今日是第三回。
知人知面不知心。
「我的爺欸,您別亂打主意,吳老闆多精明……」不滿的年輕聲音陡然響起。
女子立刻坐直身子,眼睛瞪得像兔子般圓,驚嚇的同時,想要去插門栓,但到底離得太遠,眼睜睜看門被打開。
門外站著一個人,外加胳膊下圈著一顆腦袋。
人,很高。高她一個頭的艙門,他卻需要彎腰。
人,很魁。兩個她能並排過的艙門,他一個就撐得滿滿當當。
人,很棱——她指的是長相。臉的輪廓像是被斧頭劈出來的,有棱有角,一看就是又臭又硬、不知拐彎的脾氣。硬棱的臉型,五官也顯硬,冷刀的狹眼,絕崖的鼻梁,抿起嘴來削薄無情。
這個人、這張臉,對女子而言,熟到不能再熟。
初見他時,她曾莫名心安過,覺得靠山滿穩的。誰知道,他是空長著英雄臉的石頭腦袋,蠢狗熊,恬不知恥的厚皮賴子,因為他的蠢,拖累了一家子人。
但是……
可是……
鬼呀!
「喔?有人?」那人嘴角微揚,衝胳膊下的腦袋瓜一樂,再抬頭道,「這位姑娘,對——」不住……話還沒說完,呃……人呢?
對牆的窗子上驚現一個大洞,半扇破木架歪晃著,哐啷墜了地,風雨即時穿堂,灌得暖屋濕冷,爐火奄奄一息。
屋裡,已無人。
男子眨眨眼,嘴張半天才納悶道:「我這是見鬼了?大驢,剛才咱面前有個丫頭僵站著吧?」
胳膊下的腦袋沒好氣,卻夾帶一絲明顯的得意,「我的祖宗爺,不是您見鬼,是她見鬼。別看蘇娘膽小如鼠,可聰明得緊,這會兒轉不過彎,等會兒就想明白了。她既然都瞧見您了,咱不用再鬼鬼祟祟,四處混吃混喝,可以回家了吧?」
叫大驢的人,泰伯當初留他運棺,原本兩個月前就該到家,不過,雖然延了這些時日,好歹運回活生生的爺,自覺不會挨訓了。
「蘇娘?蘇娘……」男子嘴裡咀嚼這兩個字,一拍頭,想起大驢平常哈拉,「是我娘在庵裡撿來的丫頭。」
大驢腦袋向上轉,翻白眼,「不止,夫人認她當了乾女兒,夫人臨終前,您還被迫認她為義妹,發誓若有惡待,這輩子就討不著媳婦。」
男子眉毛一聳,聽聽這是什麼誓言?除了討媳婦,好像他就沒別的志氣。只是大驢有一點沒說錯,既然被家裡丫頭看到,他恐怕不能繼續裝死了。
「那丫頭會功夫?」他已不是大驢嘴裡頭腦簡單的武夫了,一雙眼精光四射。
「怎麼可能?頂多就是跑起來快。您不知道,她膽子跟針尖那麼……」
男子卻突然回身,將大驢擠到後面,目中精光散盡,悍武抱拳,大剌剌問:「二爺,怎麼連您都驚動了?」
船邊,三四個小廝打著兩柄大傘擋風擋雨,只為一位年輕公子。
公子顏如玉,氣質似風流,目光似斯儒,周身似貴似傲,淡定慵閒,就是沒有半點銅臭味。
京城劉家,滿朝皆知,乃欽定皇商,專為宮中採買,在珍寶業獨占鰲頭,內省特許採礦權。
家主劉瑋,天生一雙好眼,握得一枝好筆,下筆有神,書畫大家,鑑真辨假從不出錯,深受皇上喜愛。
然,劉瑋性喜漁色,妻妾成群,生有五個女兒,後收養一子。
如今,老爺老矣病矣,大女、二女已出嫁,三女、四女新長成,養子狼子,野心勃勃,偏逢妻妾妖嬈,於是各為其主,各耍曖昧,明爭暗鬥,一潭深水越攪越渾,難以消停。
這季悶夏的某一深夜。
這是劉老爺下不了床的第二個年頭,劉公子出遠門辦事,劉府群龍無首之際,發生了一件大事。
劉家四小姐,從拘禁的地屋裡不見了!
雖然劉府五千金,有四位刁蠻任性得赫赫有名,這位四小姐平時卻悄聲無息,境遇可憐。這不,劉公子要將她嫁給宮裡的大太監為妾,怕她抵觸反抗,臨行前就她鎖進了黑暗的地屋之中,長達兩個月之久。
只是整個劉府的人都想不到,一直懦弱受欺,說話不敢大聲,連走路也怕惹人嫌的四小姐,在公子即將返回,婚事迫在眉睫的節骨眼上,居然逃了!
地屋只有一扇小窗,七八歲的孩童大概能鑽,但大人是絕對鑽不出去的。
而劉府武師個個身手了得,即便守了兩個月,有些懈怠,但當晚在地屋內外值夜的也有四個人。
更遑論,劉府如同一個富裕的小國,各位主子的地界分明,門無數,鎖無數,層層進進,高牆棘簷,戒備森嚴,巡邏日夜不停。
四小姐縱然可以瘦到鑽出窗去,可以僥倖從看守們眼皮底下溜開,可是那道道門、層層牆,還有一撥撥巡邏武師,應該插翅都難飛。然而,她卻飛了,且沒有一雙眼瞧見。人們就連她何時不見的,都無法推斷出來。
四小姐本是個安靜的姑娘,不受囂扈的父親兄長和姐妹們待見,自然也不受僕人們高看。被關的這段時日,刁婢們偷懶,隔三岔五才送一回飯,準備的食物都跟乾糧似的,能存十天半個月。唯一可依據的就是,看守人昨晚曾隔鐵門瞧見她側躺在木床上,發現她不見的這晚,床上卻空了。
雖然可能遲了一日,劉府的人卻再不敢懈怠半分,由三小姐主持大局,抬出父親、兄長的名號,請動京中城官朝官。各城門嚴密盯緊,設關卡,如通緝令般發放畫像,加重賞金,甚至調度大鎮小縣捕差,兵鎮還提供人力,對出城的所有要道展開橫掃搜索,擴至方圓百里。
劉家勢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這麼大陣仗,很快有了消息,有人在距城南三十里的山道上見到劉四小姐。
那一帶人煙稀少,只有一座香火不盛的尼姑庵,劉三小姐當即認定那裡是四妹最有可能的藏身處,親自率人快馬趕去。
然而,劉三小姐撲了個空。
庵中姑子七八人,無一人見過劉四小姐。劉家人也搜不出半點四小姐來過的痕跡,氣得劉三小姐直甩鞭子,打人找晦氣。
他們卻不知,一駕驢車剛從尼姑庵離開,自南繞西,渡過大河,恰恰出了劉家的包圍圈。車上,載的正是劉四小姐。
老實說,劉四小姐自己都不大明白,怎麼就能輕信這位車主的話,莫名答應隨其離開,還居然睡了一路,直到讓人喚醒。她娘說過庵主是真善人,可她從不曾見過庵主,更不認識眼前這一位。
「小夏,快到了。」車主是位中年婦人,自言夫家姓趙,娘家姓常,因庵主與她交情甚篤,每半年會去庵中住幾日,這才遇上藏身的劉四小姐。
常氏容貌端莊美麗,氣質素雅,聲音輕柔,「從這裡坐船就可南下,不過妳一個姑娘家,真要自己去麼?」
常氏的聲音,像她娘親。劉四小姐,不,現在是夏姑娘了,慢騰騰坐直,「多謝夫人相助之恩,有機會,我一定會報答您的。」
信得一時,信不了一世,不管是答應保密的庵主,還是眼前這位帶她逃出困境的夫人,她的防心都不能放下。
「妳要是能等上一年半載,我們就可以一道走了。」常氏語氣微憾,卻實在好心,「這麼吧,我讓老管家去打聽一下船期,妳趁這幾日準備些行李,總不能臨到用時再買,那可要花費不少。小夏,別怪我說實話,我瞧妳不是能大手大腳的境況。」
確實不是。
從前逃跑過一回,讓劉徹言捉住,所以至今,稍微值錢些的首飾都不讓她戴,貴重物品皆不可經她手帶進帶出,由丫鬟代勞搬運。她屋裡的東西全列在清單上,少一樣就要追查到底。
而她為了鑽地窗,就只穿一件綢衣,脫身之後,找出費盡心機積攢的小包裹,立即出府,頭都不敢回。小包裡沒有銀兩,只有娘親的遺物,一些名品顏料筆硯,都是捨不得送進當鋪的東西。
她被困京城附近,也是囊中羞澀的緣故,不能馬上遠走高飛。
「夫人,我——」
「娘,妳回來了!」車簾一掀,一雙朗星目,笑起兩排白牙,半塊身板就能撐滿車門,見車裡除了娘親,還有一個髒兮兮的姑娘,「咦?從哪兒撿來的小老鼠?」 「你別造次,這位是夏蘇姑娘,要在咱家暫住幾日,快收起頑性兒,別嚇壞了人。」常氏推開年輕人,搭著他的猿臂下車去,回身對傻在車裡的劉四小姐道:「小夏莫怕,這是我兒趙青河,成日習武,才練出這副嚇人身板,其實沒多少心眼,直來直去的性子。」
趙青河一直舉著胳膊,見夏蘇不動,撇撇嘴,「我娘把我說成傻大個兒,我卻看妳更傻些,要不要下車——」
夏蘇雙足落地,沒有借他的胳膊,冷冷挑起眉,一言不發,走去跟在常氏身旁。那一刻,她全然預料不到,和這家子的緣份,遠不止幾日,而是剛剛開始。
兩年後——
【第一片】雨夜故人
上夜,雨愁綿。
一頂小轎,不急不緩,穿過焦黃的梧桐林子,繞過小半邊湖,停在泊船橋畔不遠處。
湖邊一艘兩層大畫舫,明燈輝美,笑聲低高,令寒雨再無蕭索之意。
有人推窗,一口乾盡杯中酒,伸手接雨,忽然大聲道:「有了,點圈畫水推去岸,半枝荷花一朵蓬。」絲毫沒自覺根本是爛詩兩句。
大雨大風,柳枝亂搖,空曠蕭瑟,片刻就全身颼涼發毛的大晚上,偏偏這等人還有興致遊湖吟詩,真他娘,吃飽了撐的。前頭的轎夫想著,卻不敢埋怨半個字,因全憑一身力氣吃飯,這樣的天氣裡還能有活兒接,也算老天眷顧。
他躬腰讓身,抬抬兜帽,走到轎窗邊上,壓低了聲,「夏姑娘,雨恁大,要不要咱們直接上泊橋?」
半晌沒人應他。
他耐著性子,「夏姑娘,到地方了。」
咚!
轎子板震了震,發出一聲悶哼。
然後,傳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轎夫紋絲不動。夏姑娘嗜睡,從街頭到街尾這段路都能打個盹,更別說三刻鐘的路了。聽這動靜,大概這一路上還做了好幾個夢,不然不會撞重了頭,摸索這麼半天。
片刻後,蔥白的一根纖纖手指勾起簾子,一雙揉紅了的眼珠子向外頭轉來轉去,也不說話,就那麼一下睜大了眼、一下又瞇小了眼,反覆調節視線。
唉——轎夫真心無奈。
給這位姑娘抬了三個月的轎子,老地方更是來來去去,她還是防他好似防賊一樣,每回一定要看清落轎的地點後才會下轎。他若真是人口販子,偷偷抬到青樓裡去,她再怎麼仔細,難道還能逃得了?
轎夫肚裡咕嚕,仍不吭聲。得罪誰,也不能得罪銀主,而且天地良心,他切切實實是個好人。
窗簾放下了,門簾裡露出一隻繡鞋。
白襪黑鞋。
雖小巧,看得出是天足。
呱!啪!咚!
一隻青蛙,不知是否讓畫舫那邊的動靜嚇著,在殘荷上跳兩下,躍進水裡。僅此而已。
鞋,卻瞬間不見了。
轎夫好笑,「夏姑娘不用防著,附近無人,只是青蛙嚷雨。」
過了一小會兒,白襪黑鞋又露了出來,緊跟著一個細巧的女子探身出轎。她彎身立直,撐起油傘,肘裡掛個藍花布包,也不急著走,小心看過周圍,再望向畫舫,竟往轎門裡又退了半步。
轎杆上掛著一盞老油燈,燈色蠟黃劣質,僅照得出她巴掌大的半張臉。細眉圓眼,鼻子俏翹卻不挺,下彎的嘴角顯得呆板,姿色很似一般,倒是皮膚有幾分潤美也細膩。
「夏姑娘,地上到處積著水塘子,您這鞋不好踩,還是咱送您到船邊。」轎夫實在忍不住了,冷瑟瑟的細密綿雨,風還大,這麼磨蹭下去,豈不是要等到天亮?
女子心道,她也想啊。
但是,不行。
交易不能見光,買主和賣主見面,閒雜人等越少越好。
連傘帶著布包一起往懷裡攏緊,女子開口說話了,那聲音細細柔柔,比相貌出眾些,好似能直撥心弦,「我自己去,煩請阿大稍等。」
話音落,人已經在一丈多外。
轎夫有點傻眼,原來烏龜也是可以挺利索的嘛!
他不見,烏龜還能咬牙切齒。
布鞋沒踩足三步就濕到腳底心。風斜吹勁,傘必須護著貨,以至於馬面裙邊和半邊琵琶袖很快就被淋得濕答答的,寒意直襲身上。但她也顧不上,只想那位主顧實在夠難伺候,對東西挑剔愛壓價不說,交貨的地點和時間更是隨他心意。
難伺候,卻還要伺候,皆因那位再怎麼壓價,總比別家給得多。她沒得選,接下來兩個月的買米買菜錢,全等這一筆交易。
女子足尖點上舢板,無聲飄行丈半,才想起要弄出動靜,立刻重踩下去。立刻有人跑來船櫞喝問,她已經立回舢板前,還不忘轉頭看看柳樹下的轎子。
今夜有風有雨,轎夫應該沒看到她露的這一手。
「小女子姓夏,來給吳老闆送貨。」看清燈下那人,女子鬆口氣,「興哥兒在啊。」
她聽舫上那麼吵,就怕還得應付不相識的人。
「夏姑娘可來了,小的等您半天啦!」興哥兒的影子被舫燈拉得長長的,待他跑下舢板,卻是瘦矮個子,十六、七歲的年紀。
他穿著雨蓑,肩上扛著一柄極大的油傘,五官普通,唯黑白分明的眼珠子透出幾分老道,「大黑的天,怎麼也沒挑盞燈?您請上船,小的給您照路。」
女子一愣,上去?
「不必了,興哥兒拿了貨去,我在這裡等就是。」 「二爺關照,這樣糟糕的天氣還勞夏姑娘跑一趟,一定要請您坐坐,喝杯熱茶。再說,您知道二爺的習慣,越是貴的東西,看得越仔細。今晚又不同往日,咱的買家也在。二爺從您這兒買,在裡頭就直接賣了,自然半點馬虎不得。萬一出什麼岔子,也好就近找您,貨畢竟是您的。」興哥兒歪頭往她身後看了看,「您不必擔心轎夫,我請他上來喝好酒,保證不跟您抱怨一個字。」說罷就招手喚人。
女子想他年紀雖不大,卻真能幹。
「夏姑娘?」小子耐心十足。
又分明是怕她做工不精。女子暗自嘆口氣,心裡念了三遍沒得選,微微一笑,「那就叨擾了。」
「不叨擾、不叨擾,是夏姑娘幫了小的一回。」興哥兒領著她,從東面走道進了一間小屋。
桌上有酒有菜,還生著旺火的爐子,而一路過來只聞笑聲,不見人影,也是主人的精明。女子在門口伸頸探頭,看清了小屋沒別人,才跟進來,慢吞吞解開包袱。藍花布鋪桌,露出一只長條錦盒。
興哥兒一直安靜瞧著她小心防備的模樣,也不說話,直到接過錦盒,才道:「夏姑娘隨意些,小的已吩咐過,無人敢亂闖。等您身上乾透,吃好喝好,小的就回來了。」
女子點頭,看興哥兒關上門。這位小哥做得如此周到,無需自己多嘴一句,好是挺好。只是跟這些聰明的人打交道,她實在被動到心累,要不是看在銀子的份上……
腦中不禁浮出那張棱角分明的莽夫臉,今夜竟想起他兩回。
都怪這鬼天氣。
同他生活了兩年,不曾覺得他有一處好,如今人已死了三個多月,她居然才發現他的好處。也是,如果每個月還能從他手裡搶下幾兩銀子的家用,她就不必被人差遣得像狗一樣。
看著一桌子好菜,女子不動筷子,坐得很端正。就算面對不陌生的人、不陌生的地,也不能全然放開膽子,更何況她和吳老闆之間才交易過兩回,今日是第三回。
知人知面不知心。
「我的爺欸,您別亂打主意,吳老闆多精明……」不滿的年輕聲音陡然響起。
女子立刻坐直身子,眼睛瞪得像兔子般圓,驚嚇的同時,想要去插門栓,但到底離得太遠,眼睜睜看門被打開。
門外站著一個人,外加胳膊下圈著一顆腦袋。
人,很高。高她一個頭的艙門,他卻需要彎腰。
人,很魁。兩個她能並排過的艙門,他一個就撐得滿滿當當。
人,很棱——她指的是長相。臉的輪廓像是被斧頭劈出來的,有棱有角,一看就是又臭又硬、不知拐彎的脾氣。硬棱的臉型,五官也顯硬,冷刀的狹眼,絕崖的鼻梁,抿起嘴來削薄無情。
這個人、這張臉,對女子而言,熟到不能再熟。
初見他時,她曾莫名心安過,覺得靠山滿穩的。誰知道,他是空長著英雄臉的石頭腦袋,蠢狗熊,恬不知恥的厚皮賴子,因為他的蠢,拖累了一家子人。
但是……
可是……
鬼呀!
「喔?有人?」那人嘴角微揚,衝胳膊下的腦袋瓜一樂,再抬頭道,「這位姑娘,對——」不住……話還沒說完,呃……人呢?
對牆的窗子上驚現一個大洞,半扇破木架歪晃著,哐啷墜了地,風雨即時穿堂,灌得暖屋濕冷,爐火奄奄一息。
屋裡,已無人。
男子眨眨眼,嘴張半天才納悶道:「我這是見鬼了?大驢,剛才咱面前有個丫頭僵站著吧?」
胳膊下的腦袋沒好氣,卻夾帶一絲明顯的得意,「我的祖宗爺,不是您見鬼,是她見鬼。別看蘇娘膽小如鼠,可聰明得緊,這會兒轉不過彎,等會兒就想明白了。她既然都瞧見您了,咱不用再鬼鬼祟祟,四處混吃混喝,可以回家了吧?」
叫大驢的人,泰伯當初留他運棺,原本兩個月前就該到家,不過,雖然延了這些時日,好歹運回活生生的爺,自覺不會挨訓了。
「蘇娘?蘇娘……」男子嘴裡咀嚼這兩個字,一拍頭,想起大驢平常哈拉,「是我娘在庵裡撿來的丫頭。」
大驢腦袋向上轉,翻白眼,「不止,夫人認她當了乾女兒,夫人臨終前,您還被迫認她為義妹,發誓若有惡待,這輩子就討不著媳婦。」
男子眉毛一聳,聽聽這是什麼誓言?除了討媳婦,好像他就沒別的志氣。只是大驢有一點沒說錯,既然被家裡丫頭看到,他恐怕不能繼續裝死了。
「那丫頭會功夫?」他已不是大驢嘴裡頭腦簡單的武夫了,一雙眼精光四射。
「怎麼可能?頂多就是跑起來快。您不知道,她膽子跟針尖那麼……」
男子卻突然回身,將大驢擠到後面,目中精光散盡,悍武抱拳,大剌剌問:「二爺,怎麼連您都驚動了?」
船邊,三四個小廝打著兩柄大傘擋風擋雨,只為一位年輕公子。
公子顏如玉,氣質似風流,目光似斯儒,周身似貴似傲,淡定慵閒,就是沒有半點銅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