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
太熱了,他感覺到左後背一陣逐漸升溫的熱意,像氣泡蘇打水那樣粼粼冒泡消破般被熱日齧噬的搔癢感,匆忙起身時碰倒了一些東西,書桌上雜亂無章,一疊紙散了出去,早已過期的發票還黏在手臂上,靠著牆的電腦螢幕電源燈轉為休眠的橘紅。
起身闔上百葉窗片,再坐回椅子上,電風扇轉著,整個窗台因為上面半透明遮光罩而圍滯著烘烘熱氣。
昨晚就這樣趴著睡著了,迷迷糊糊還只是半醒,即便是清晨的陽光也這麼熱烈啊,這個夏天熱得讓人疲憊,蒸騰的氣浪中漫漫是灼燒的焦燙,不僅是被日曬,那從舒涼冷氣房中撞上濃稠攪和不開的戶外熱沼,空氣裡的溫熱如燃餘的灰燼淋繞著身旁,只等勉身走動再帶起一道稀微的氣流;還有氣味也是,盈盈糾纏著彷彿所有的味道都起了毛邊,總搔得嗅味感到難受自溺,進而浸滲到身體裡,再從每一個毛細孔冉冉蒸散。令人不耐卻又顯得意識消沉,融化與汗流的夏日,躲藏與陰影,消極抵抗的夏日。
眼睛還無法完全張開,太過乾而痠澀,一手還撐揉著睡沉的額頭,邊輕著另手摸戴起眼鏡,看著眼前桌上因為趴睡而被兩手臂推出的空間,陽光從百葉窗片的間隙透印而出,浮游成一列明暗粗細的光影條碼,才看到原本被雜物堆埋的桌面上,殘餘一些泥土跟枯葉細枝。
他看了看一旁窗台光蔭下的幾盆小草樹,大都因缺水或烈曬而枯萎,有些則是哪段時間異常殷勤地澆了太多水被淹溺,之後再留意到枝葉變得薄爛褐黃,才發現根芽已經被泡爛了。他摸不清哪一棵嗜水、哪一盆又偏好乾土,總就一貫的憑藉感覺予以暴飲暴食(還有暴曬),隨手就是猛灌,直到過多的水從盆底汩汩流出,或就是連著幾日頹廢而懶懶看著盆土乾灰甚至硬裂。而那些癟乾的殘葉瘦枝像是經過細琢慢製的雕塑,成了一道道深褐的骨影。
全部也只剩下兩三盆始終維持著盎然綠葉,但也就這樣了,也沒見再長大,他想能這樣活下來已經是很不簡單了,更多的他也做不了,換大盆就會占更多空間,不換盆就等到根節盤桓茁壯占了更多盆裡空間,同時也和著水排擠流失掉原本就極少的土壤,直剩那些喪失供養與保水功能徒留裝飾存在黏附根莖上的稀疏甚或多處鏤空的旱薄土層,而枯萎都是從最底下的葉叢開始,然後逐枝、逐葉往上蔓延,又像著染上色,直到最後整棵植物被染成一種死寂無聲的焦褐。也許一開始就不應該帶回來,就沒這些困擾了,他每每伴視著這幅衰敗的景致時油然而生的倦悔,卻又每次在外頭看到新的盆栽(他以為自己已經很克制了),腦袋裡轉了幾圈,一幅新世界的樣貌開展了出來,就彷彿洗心革面似又再重新下了一次決心,此次又是信心滿滿,一定可以好好的把那窗台上的盆栽整頓一番。
而現在看著那窗台心裡又是一陣沮喪,他發現手臂上也沾黏了一些褐色的碎土泥灰,兩手相互拍撥幾下,那被汗黏膩在皮膚上的土粒怎也撥不開,只是越來越小、越來越散,終也沾混得兩手掌都是黑細泥土。
儘管已經盡量小心,但兩手挪動間手肘還是碰掉了幾支躺在桌沿的筆,被揭醒的早晨是遲鈍地,連幾支筆掉砸在地板弄出的聲響都沉悶地那麼不起勁。起身走向浴室,幾步的距離迷糊間又踢倒了幾樣東西。而放開的水龍頭嘩啦啦水聲沖不進腦門,他只管洗手洗臉刷牙漱口,再坐回椅子上,拿起窗台上的灑水瓶向著盆栽灑點水,水珠收容了一點日光,才覺得這個早晨新了些。
他按下因電腦休眠而閃跳燈光的電源鍵,螢幕隨即亮眼醒來,桌面還停留在昨夜睡著前Email新郵件的頁面:
你跟我提過卻又每次語焉不詳的那篇文章,我找遍了可能存放的地方都找不到,依稀印象是有的。你提到裡頭有懸崖、海邊、很多很多的白紙(一疊或分散的?漫天紛飛?)。我後來努力地想了一下,隱隱浮現,似乎還有破舊的木屋,被丟棄不遠草叢裡的生鏽鑰匙,門被鎖著,是不讓誰進屋?還是囚困著誰?哦,也許還有來回不安的腳步聲、沉重地支頤在桌腳搖晃的破木桌上—好吧,也許這是另外一篇了。這樣想來一時間也不太確定,如果真有過那一篇,僅剩下這些殘餘(仍來不及被遺忘)的字詞,那些撕裂的景致,終也拼湊不出究竟當時寫了什麼吧。
其實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被提到的字詞,似乎都像是我會覺得親近且常用的(也許根本就是熟爛的)關鍵字,有時候也常感到沮喪,彷彿寫來寫去好像也都那些東西,繞著繞著總有套重複的基底,像走爛的迷宮卻只好閉著眼睛或倒著走什麼的,盡量想些新的走法,或是那些不斷地延伸開展,盡頭之後還有盡頭的公路……倒也不是侷限,更像是……只記得鬧騰了一晚刪刪改改,原來也沒寄出,現在卻想不起究竟要說什麼,而收件者空白。再看了一遍,移動著滑鼠時又推落了幾頁塗鴉的紙頁飄在腳邊,他還是對於自己的叨叨絮絮感到厭煩,心一橫,就刪了。
世界早就被靜悄悄換掉了
原本以為是漂浮的冰層隨波漂動摩擦撞擊,卻又像被龐然巨物吞嚥擠塞在喉嚨或胃肚裡的呼嚕聲,偶爾,非常少數幾次,像齒縫穿嘯而出的會拉出高頻音律的氣哨聲。
從來沒有人說夜裡很安靜,他說即使更早以前—好吧,不要說太早以前的事,說了你們應該也不懂,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了。但還是有些是一樣的,或者你也可以說是重疊著,就好像夜越晚越吵鬧,又比如說你有看過那種夜晚嗎?只靠著稀薄月光,卻可以在黑夜裡泛浮著銀晃晃的白芒,有點像霧,而眼前看到的不是亮光折射的視覺感,而是事物本身顯現的清晰可見……那時你真會覺得什麼都是活的。啊!他搔搔頭,似乎只有自己過於投入,這樣說別人好像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說什麼,想到這裡,他也不曉得要怎麼說才好,好像要說也說不完,而且竟然被自己打斷也覺得意興闌珊。
已經被說過太多次了,太囉唆了、說話不清不楚、兜那麼多圈到底是要繞去哪裡?他早就應該要學會適可而止,卻又每一次都還是不甘心。其實他也明白是自己的問題,或者說,他早已經習慣於責怪自己,每次都被困陷在某一種無法脫困、卻又是自己一頭撞上的情境中。本來應該一切順遂的,只要他自己可以控制好那沒來由的情緒。問題是,他太在意失去了,所以即便曾花了那麼大的耐心謹慎應對,往往在事情發展到可能出現無法預期的變化時,他便著急的用一種豁出去的決心想要去理解不可知的部分,或者也就是想得回讓自己安心的,對現狀的掌握。也因此魯莽地打破那些曾小心翼翼維持的方式、默契、表面張力,以為至少盡力一拚了、嘗試了才不會後悔;事實上,隨之而來的,可能是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的決絕。對此,他有一種自以為是悲劇英雄的壯烈自覺。再安慰著自己—有時候就是不得不大膽地賭一把,即便可能迎來的是犧牲,但不能因此而懼怕,與此相比,更不能接受的是什麼都沒做就被磨滅。很怪,他在意失去,但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以一種更靠近失去的可能性進行著,並且在每一個選擇的當下,都以為做好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但所謂公平也只存在每個人自己的價值裡。基本上,也只是盡可能坦坦蕩蕩(或就是可憐兮兮)的等待著,期盼著那即將而來的,與自己預想中的相同,至少,不要相差太多才好。
他想起從別處抄寫在筆記本裡的一段,他說:讓我再念一小段就好—
像是在調整呼吸節奏,前進試探摸索所有可移動侵據的空間,慢慢的撐脹再重合疊影吞滅。我們正在夢著,也被夢著,然後經由那道對接的通道重新轉換再生。而無數的魂靈從那夢的裂口飄然而至,無從察覺的氛圍變化,下一層樓梯、一開門一彈指一眨眼,一回神夢已淹漫到了腳邊。世界早就被靜悄悄換掉了。而大多數的人還眼巴巴望著天空中暗黑陷邃的破口,四周風雲滾動光雷悶響……
大概是這樣,他念完覺得好像哪邊怪怪的,好像有些地方抄錯了,不過還好,他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隨伊認字
她坐在佛堂前,表情和緩,笑著舒開了原本糾聚的眉眼,寶貝似地從櫃子裡拿出一包紅色塑膠袋,接著就好像小孩炫耀自己的藏寶箱似,一股腦地從塑膠袋裡掏出許多東西。
沙沙作響,她一樣一樣遞給我看,邊跟我介紹,「這是我皈依的證書」「那個上師還幫我取了一個法號,他們說這個名字很好」「還有這個(她拿出一張紅色的紙,上頭列印著臨終時家人應該如何如何的流程,例如在她走了之後,親人子女等可以不要號哭,並且一起禱念阿彌陀佛,還有其他種種相關的事項,SOP嵌入?),我還要把這個拿給其他人看,希望都可以照著上面的做,他們說這樣比較好(她說:『咖賀、咖擔筍啦』)。」
看起來好簡單的儀式,簡潔的告別,她說得好認真,微微笑地,一字一句慢慢說著,彷彿從小到大,每每在天冷時交代著要多添件衣服那樣簡單當然。
她很坦然,笑笑的說著她的,嗯 & &如果哪天,她不在的以後,好像她是別人,正與我聊著一位共同的朋友。「哎,這也沒什麼啦,這樣就好 & &」她的笑容往下掉了一些。她說師父還有教她寫字,眼光得意的向我要了筆,她接過手後一直挪動手指,像是要找一個最舒適的姿勢,但試了幾次之後,還是遷就著(也許是新手對於不純熟技藝的羞赧?同時也怕注視著她的我久等?)用了一個極彆扭的姿勢握著筆。然後抬頭看了我一眼,彷彿在跟我說著要開始了—低頭開始很認真的寫著自己的名字跟師父取的法號,一筆一畫的刻寫,每個字都歪七扭八(不會有人叫她擦掉重寫),她的筆握得太用力,用力到微微發抖。她從小就不懂得寫字,直到了白髮蒼蒼的歲數,才真正認得自己的名字,整張撕下來的舊日曆紙背面,有她的名字和她的法號,她各寫完一遍就把筆放下,手還有點抖,不好意思笑著說現在還不太習慣,不順手,寫得難看。
我發現這種日曆紙還是跟小時候一樣,薄得前後相透,正面的年、月和日,還有星期幾都只是反了過來,而那個被撕掉的日子仍然清清楚楚的躺在扭曲的筆畫裡。
彷彿黑暗裡什麼都可以期待
他一開始來到這城時什麼都不懂,連捷運也不懂得搭,即使有想過要理解,也都因陌生帶來的困惑不安而拒絕。對於那複雜的(相對於他來說)網絡,在闇黑的地底穿梭,沒有盡頭也不知去向,眼見的過道都是漆黑而不能望,也不能走近,只能搭上那一節節光亮顯得虛假幻夢的腔殼才能在過道裡移動,像是被蒙著頭(不需要知道怎麼走,只要知道即將到達目的地即可,即便睡著或是一時不留神,明亮的車廂仍會適時傳來廣播聲,多種語言輪番放送,某某站到了,請準備下車),只要記得下車就好。
他當時除了無法信任這樣的模式外,主要還是覺得一種發自身體的不自在。
一直到後來,有一次他隨著父親在另一座城市的捷運施工,當時那裡的捷運剛處於建設的起步,好像因為這樣的移動模式已經被驗證、實行過了,所以似乎可以很快速的複製一個既有的模式,整件事情對某些人來說乍看之下好像變簡單了(不包括他),進而產生一種樂觀的期望。
他走在父親身旁,兩人穿行在那地底下巨大的黑暗洞穴中,緩步前進,四周黑暗如潮浪在流動著,而走近看兩旁新造的水泥壁還留著一些塊狀的板模壓痕,水泥的濕涼氣味瀰漫四周。這洞穴太大,像是他曾見過的整座山挖空如同巨人山神棲身的聳闊空間,可以同時停放好幾台戰鬥機、運輸機的隱祕停機坪,深邃得連腳步的回音一濺出去就溜失了。他與父親兩人一路巡走,只有父親手上拿著一支平時總隨身帶著手掌大的手電筒,漫散開的光在茫茫黑暗中也不敢走遠。兩人像是閒晃一般,慢慢而隨意的走著,找尋沿途壁面漏水的地方,不時靠近伸手摸摸牆面,乾落的沙粉或是濕涼的薄水覆沒,手指一抹,像已然明瞭於心。路途上偶爾經過幾處鷹架,遠遠地走近路途上看像是模糊幽影,有一些鷹架上吊著一盞小燈泡,上頭有一兩個人或站或蹲對著牆面安靜地工作著,見我們走過也不出聲,頂多就是點頭揮手。而那燈泡光雖然微弱倒也因僅有而張狂,背光中暗滅,臉是看不清了,遠遠走來再走過遠遠,像是夜裡海面上一盞盞稀薄微亮的海上停船。
他父親邊走邊張望著,看到幾處較大面積需要施工的地方才停下腳步,趨向前去,揮著手電筒照望幾下,然後把手電筒交給他,讓他照著脖子以下的身體處,然後低頭從包裡拿出筆記本畫上幾筆,再取回手電筒,繼續走。他心裡想著,究竟父親是如何在這樣前後漆黑失距的彷彿無盡長廊中,去標記那些途中壁面漏水的正確位置?而整個巨大隧道太遠也太暗了,半空中的微風輕輕迴流,對流來去都像是同一陣風。而光線只能從洞穴上方的通氣孔或是幾個間斷的空隙迫散進來,如果碰巧底下有一攤積水,則映照折射的反光就會落在鄰近的斑駁牆上,偶爾若光照強些,連同最遠邊的牆上都可以看到稀微的浮晃水光。
他從一開始的心不在焉,到後來專注在沿途黑暗中遇到的狀況和難得藉弱光偷覷如越過濃霧趨近而清明的景致,四周不斷有水聲磨蹭著,其實應該是不間斷的水滴聲,但也許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像是從那看不透的遠處過來的汩汩細流。也許再多走一段就快可以壓到腳了吧他想,彷彿黑暗裡什麼都可以期待。
太熱了,他感覺到左後背一陣逐漸升溫的熱意,像氣泡蘇打水那樣粼粼冒泡消破般被熱日齧噬的搔癢感,匆忙起身時碰倒了一些東西,書桌上雜亂無章,一疊紙散了出去,早已過期的發票還黏在手臂上,靠著牆的電腦螢幕電源燈轉為休眠的橘紅。
起身闔上百葉窗片,再坐回椅子上,電風扇轉著,整個窗台因為上面半透明遮光罩而圍滯著烘烘熱氣。
昨晚就這樣趴著睡著了,迷迷糊糊還只是半醒,即便是清晨的陽光也這麼熱烈啊,這個夏天熱得讓人疲憊,蒸騰的氣浪中漫漫是灼燒的焦燙,不僅是被日曬,那從舒涼冷氣房中撞上濃稠攪和不開的戶外熱沼,空氣裡的溫熱如燃餘的灰燼淋繞著身旁,只等勉身走動再帶起一道稀微的氣流;還有氣味也是,盈盈糾纏著彷彿所有的味道都起了毛邊,總搔得嗅味感到難受自溺,進而浸滲到身體裡,再從每一個毛細孔冉冉蒸散。令人不耐卻又顯得意識消沉,融化與汗流的夏日,躲藏與陰影,消極抵抗的夏日。
眼睛還無法完全張開,太過乾而痠澀,一手還撐揉著睡沉的額頭,邊輕著另手摸戴起眼鏡,看著眼前桌上因為趴睡而被兩手臂推出的空間,陽光從百葉窗片的間隙透印而出,浮游成一列明暗粗細的光影條碼,才看到原本被雜物堆埋的桌面上,殘餘一些泥土跟枯葉細枝。
他看了看一旁窗台光蔭下的幾盆小草樹,大都因缺水或烈曬而枯萎,有些則是哪段時間異常殷勤地澆了太多水被淹溺,之後再留意到枝葉變得薄爛褐黃,才發現根芽已經被泡爛了。他摸不清哪一棵嗜水、哪一盆又偏好乾土,總就一貫的憑藉感覺予以暴飲暴食(還有暴曬),隨手就是猛灌,直到過多的水從盆底汩汩流出,或就是連著幾日頹廢而懶懶看著盆土乾灰甚至硬裂。而那些癟乾的殘葉瘦枝像是經過細琢慢製的雕塑,成了一道道深褐的骨影。
全部也只剩下兩三盆始終維持著盎然綠葉,但也就這樣了,也沒見再長大,他想能這樣活下來已經是很不簡單了,更多的他也做不了,換大盆就會占更多空間,不換盆就等到根節盤桓茁壯占了更多盆裡空間,同時也和著水排擠流失掉原本就極少的土壤,直剩那些喪失供養與保水功能徒留裝飾存在黏附根莖上的稀疏甚或多處鏤空的旱薄土層,而枯萎都是從最底下的葉叢開始,然後逐枝、逐葉往上蔓延,又像著染上色,直到最後整棵植物被染成一種死寂無聲的焦褐。也許一開始就不應該帶回來,就沒這些困擾了,他每每伴視著這幅衰敗的景致時油然而生的倦悔,卻又每次在外頭看到新的盆栽(他以為自己已經很克制了),腦袋裡轉了幾圈,一幅新世界的樣貌開展了出來,就彷彿洗心革面似又再重新下了一次決心,此次又是信心滿滿,一定可以好好的把那窗台上的盆栽整頓一番。
而現在看著那窗台心裡又是一陣沮喪,他發現手臂上也沾黏了一些褐色的碎土泥灰,兩手相互拍撥幾下,那被汗黏膩在皮膚上的土粒怎也撥不開,只是越來越小、越來越散,終也沾混得兩手掌都是黑細泥土。
儘管已經盡量小心,但兩手挪動間手肘還是碰掉了幾支躺在桌沿的筆,被揭醒的早晨是遲鈍地,連幾支筆掉砸在地板弄出的聲響都沉悶地那麼不起勁。起身走向浴室,幾步的距離迷糊間又踢倒了幾樣東西。而放開的水龍頭嘩啦啦水聲沖不進腦門,他只管洗手洗臉刷牙漱口,再坐回椅子上,拿起窗台上的灑水瓶向著盆栽灑點水,水珠收容了一點日光,才覺得這個早晨新了些。
他按下因電腦休眠而閃跳燈光的電源鍵,螢幕隨即亮眼醒來,桌面還停留在昨夜睡著前Email新郵件的頁面:
你跟我提過卻又每次語焉不詳的那篇文章,我找遍了可能存放的地方都找不到,依稀印象是有的。你提到裡頭有懸崖、海邊、很多很多的白紙(一疊或分散的?漫天紛飛?)。我後來努力地想了一下,隱隱浮現,似乎還有破舊的木屋,被丟棄不遠草叢裡的生鏽鑰匙,門被鎖著,是不讓誰進屋?還是囚困著誰?哦,也許還有來回不安的腳步聲、沉重地支頤在桌腳搖晃的破木桌上—好吧,也許這是另外一篇了。這樣想來一時間也不太確定,如果真有過那一篇,僅剩下這些殘餘(仍來不及被遺忘)的字詞,那些撕裂的景致,終也拼湊不出究竟當時寫了什麼吧。
其實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被提到的字詞,似乎都像是我會覺得親近且常用的(也許根本就是熟爛的)關鍵字,有時候也常感到沮喪,彷彿寫來寫去好像也都那些東西,繞著繞著總有套重複的基底,像走爛的迷宮卻只好閉著眼睛或倒著走什麼的,盡量想些新的走法,或是那些不斷地延伸開展,盡頭之後還有盡頭的公路……倒也不是侷限,更像是……只記得鬧騰了一晚刪刪改改,原來也沒寄出,現在卻想不起究竟要說什麼,而收件者空白。再看了一遍,移動著滑鼠時又推落了幾頁塗鴉的紙頁飄在腳邊,他還是對於自己的叨叨絮絮感到厭煩,心一橫,就刪了。
世界早就被靜悄悄換掉了
原本以為是漂浮的冰層隨波漂動摩擦撞擊,卻又像被龐然巨物吞嚥擠塞在喉嚨或胃肚裡的呼嚕聲,偶爾,非常少數幾次,像齒縫穿嘯而出的會拉出高頻音律的氣哨聲。
從來沒有人說夜裡很安靜,他說即使更早以前—好吧,不要說太早以前的事,說了你們應該也不懂,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了。但還是有些是一樣的,或者你也可以說是重疊著,就好像夜越晚越吵鬧,又比如說你有看過那種夜晚嗎?只靠著稀薄月光,卻可以在黑夜裡泛浮著銀晃晃的白芒,有點像霧,而眼前看到的不是亮光折射的視覺感,而是事物本身顯現的清晰可見……那時你真會覺得什麼都是活的。啊!他搔搔頭,似乎只有自己過於投入,這樣說別人好像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說什麼,想到這裡,他也不曉得要怎麼說才好,好像要說也說不完,而且竟然被自己打斷也覺得意興闌珊。
已經被說過太多次了,太囉唆了、說話不清不楚、兜那麼多圈到底是要繞去哪裡?他早就應該要學會適可而止,卻又每一次都還是不甘心。其實他也明白是自己的問題,或者說,他早已經習慣於責怪自己,每次都被困陷在某一種無法脫困、卻又是自己一頭撞上的情境中。本來應該一切順遂的,只要他自己可以控制好那沒來由的情緒。問題是,他太在意失去了,所以即便曾花了那麼大的耐心謹慎應對,往往在事情發展到可能出現無法預期的變化時,他便著急的用一種豁出去的決心想要去理解不可知的部分,或者也就是想得回讓自己安心的,對現狀的掌握。也因此魯莽地打破那些曾小心翼翼維持的方式、默契、表面張力,以為至少盡力一拚了、嘗試了才不會後悔;事實上,隨之而來的,可能是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的決絕。對此,他有一種自以為是悲劇英雄的壯烈自覺。再安慰著自己—有時候就是不得不大膽地賭一把,即便可能迎來的是犧牲,但不能因此而懼怕,與此相比,更不能接受的是什麼都沒做就被磨滅。很怪,他在意失去,但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以一種更靠近失去的可能性進行著,並且在每一個選擇的當下,都以為做好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但所謂公平也只存在每個人自己的價值裡。基本上,也只是盡可能坦坦蕩蕩(或就是可憐兮兮)的等待著,期盼著那即將而來的,與自己預想中的相同,至少,不要相差太多才好。
他想起從別處抄寫在筆記本裡的一段,他說:讓我再念一小段就好—
像是在調整呼吸節奏,前進試探摸索所有可移動侵據的空間,慢慢的撐脹再重合疊影吞滅。我們正在夢著,也被夢著,然後經由那道對接的通道重新轉換再生。而無數的魂靈從那夢的裂口飄然而至,無從察覺的氛圍變化,下一層樓梯、一開門一彈指一眨眼,一回神夢已淹漫到了腳邊。世界早就被靜悄悄換掉了。而大多數的人還眼巴巴望著天空中暗黑陷邃的破口,四周風雲滾動光雷悶響……
大概是這樣,他念完覺得好像哪邊怪怪的,好像有些地方抄錯了,不過還好,他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隨伊認字
她坐在佛堂前,表情和緩,笑著舒開了原本糾聚的眉眼,寶貝似地從櫃子裡拿出一包紅色塑膠袋,接著就好像小孩炫耀自己的藏寶箱似,一股腦地從塑膠袋裡掏出許多東西。
沙沙作響,她一樣一樣遞給我看,邊跟我介紹,「這是我皈依的證書」「那個上師還幫我取了一個法號,他們說這個名字很好」「還有這個(她拿出一張紅色的紙,上頭列印著臨終時家人應該如何如何的流程,例如在她走了之後,親人子女等可以不要號哭,並且一起禱念阿彌陀佛,還有其他種種相關的事項,SOP嵌入?),我還要把這個拿給其他人看,希望都可以照著上面的做,他們說這樣比較好(她說:『咖賀、咖擔筍啦』)。」
看起來好簡單的儀式,簡潔的告別,她說得好認真,微微笑地,一字一句慢慢說著,彷彿從小到大,每每在天冷時交代著要多添件衣服那樣簡單當然。
她很坦然,笑笑的說著她的,嗯 & &如果哪天,她不在的以後,好像她是別人,正與我聊著一位共同的朋友。「哎,這也沒什麼啦,這樣就好 & &」她的笑容往下掉了一些。她說師父還有教她寫字,眼光得意的向我要了筆,她接過手後一直挪動手指,像是要找一個最舒適的姿勢,但試了幾次之後,還是遷就著(也許是新手對於不純熟技藝的羞赧?同時也怕注視著她的我久等?)用了一個極彆扭的姿勢握著筆。然後抬頭看了我一眼,彷彿在跟我說著要開始了—低頭開始很認真的寫著自己的名字跟師父取的法號,一筆一畫的刻寫,每個字都歪七扭八(不會有人叫她擦掉重寫),她的筆握得太用力,用力到微微發抖。她從小就不懂得寫字,直到了白髮蒼蒼的歲數,才真正認得自己的名字,整張撕下來的舊日曆紙背面,有她的名字和她的法號,她各寫完一遍就把筆放下,手還有點抖,不好意思笑著說現在還不太習慣,不順手,寫得難看。
我發現這種日曆紙還是跟小時候一樣,薄得前後相透,正面的年、月和日,還有星期幾都只是反了過來,而那個被撕掉的日子仍然清清楚楚的躺在扭曲的筆畫裡。
彷彿黑暗裡什麼都可以期待
他一開始來到這城時什麼都不懂,連捷運也不懂得搭,即使有想過要理解,也都因陌生帶來的困惑不安而拒絕。對於那複雜的(相對於他來說)網絡,在闇黑的地底穿梭,沒有盡頭也不知去向,眼見的過道都是漆黑而不能望,也不能走近,只能搭上那一節節光亮顯得虛假幻夢的腔殼才能在過道裡移動,像是被蒙著頭(不需要知道怎麼走,只要知道即將到達目的地即可,即便睡著或是一時不留神,明亮的車廂仍會適時傳來廣播聲,多種語言輪番放送,某某站到了,請準備下車),只要記得下車就好。
他當時除了無法信任這樣的模式外,主要還是覺得一種發自身體的不自在。
一直到後來,有一次他隨著父親在另一座城市的捷運施工,當時那裡的捷運剛處於建設的起步,好像因為這樣的移動模式已經被驗證、實行過了,所以似乎可以很快速的複製一個既有的模式,整件事情對某些人來說乍看之下好像變簡單了(不包括他),進而產生一種樂觀的期望。
他走在父親身旁,兩人穿行在那地底下巨大的黑暗洞穴中,緩步前進,四周黑暗如潮浪在流動著,而走近看兩旁新造的水泥壁還留著一些塊狀的板模壓痕,水泥的濕涼氣味瀰漫四周。這洞穴太大,像是他曾見過的整座山挖空如同巨人山神棲身的聳闊空間,可以同時停放好幾台戰鬥機、運輸機的隱祕停機坪,深邃得連腳步的回音一濺出去就溜失了。他與父親兩人一路巡走,只有父親手上拿著一支平時總隨身帶著手掌大的手電筒,漫散開的光在茫茫黑暗中也不敢走遠。兩人像是閒晃一般,慢慢而隨意的走著,找尋沿途壁面漏水的地方,不時靠近伸手摸摸牆面,乾落的沙粉或是濕涼的薄水覆沒,手指一抹,像已然明瞭於心。路途上偶爾經過幾處鷹架,遠遠地走近路途上看像是模糊幽影,有一些鷹架上吊著一盞小燈泡,上頭有一兩個人或站或蹲對著牆面安靜地工作著,見我們走過也不出聲,頂多就是點頭揮手。而那燈泡光雖然微弱倒也因僅有而張狂,背光中暗滅,臉是看不清了,遠遠走來再走過遠遠,像是夜裡海面上一盞盞稀薄微亮的海上停船。
他父親邊走邊張望著,看到幾處較大面積需要施工的地方才停下腳步,趨向前去,揮著手電筒照望幾下,然後把手電筒交給他,讓他照著脖子以下的身體處,然後低頭從包裡拿出筆記本畫上幾筆,再取回手電筒,繼續走。他心裡想著,究竟父親是如何在這樣前後漆黑失距的彷彿無盡長廊中,去標記那些途中壁面漏水的正確位置?而整個巨大隧道太遠也太暗了,半空中的微風輕輕迴流,對流來去都像是同一陣風。而光線只能從洞穴上方的通氣孔或是幾個間斷的空隙迫散進來,如果碰巧底下有一攤積水,則映照折射的反光就會落在鄰近的斑駁牆上,偶爾若光照強些,連同最遠邊的牆上都可以看到稀微的浮晃水光。
他從一開始的心不在焉,到後來專注在沿途黑暗中遇到的狀況和難得藉弱光偷覷如越過濃霧趨近而清明的景致,四周不斷有水聲磨蹭著,其實應該是不間斷的水滴聲,但也許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像是從那看不透的遠處過來的汩汩細流。也許再多走一段就快可以壓到腳了吧他想,彷彿黑暗裡什麼都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