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縱橫今古說武俠

95特價74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荒原到苗圃──「武俠研究」的新視域

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侯德建.歷史的傷口

武俠現象

「現象」的形成,必然是有意義的,無論我們對此一「現象」認同與否,都必須承認:已形成的「現象」,絕不會因個人主觀的好惡而消失。矇上眼睛,捂住耳朵,甚或公開否認其存在意義及價值,都無法改變此一「現象」。

「武俠現象」在中國存在已久,從歷史縱線而觀,上從先秦伊始,下迄當代社會,所謂「俠」的蹤影,不僅未曾斷絕過,同時更在各個時代以其蛻轉的形貌,發揮深切而顯著的影響;唐代以來,俠客文學肇興,歷宋、元、明、清到民國,體有代變,而精神則一脈相承;民初而下,「武俠」穎秀,興盛蓬勃,更極於一時。在這不絕如縷的發展脈絡中,「武俠」援引、吸收了中國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並結合民間武術、雜學,在文學作品的渲染下,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而別具一格的特殊文化。此一文化,透過種種的管道,由上迄下,在整個中國社會引發出不同的效應。如果我們將中國的儒、釋、道三家思想,視為中國文化的「大傳統」,毫無疑問地,「武俠文化」就是一支隨機孕化的「小傳統」。「這是在前述兩種傳統(案:指「道統」與「治統」)的影響之下,廣大的中國人民長期累積下來的心理習慣與行為模式。它們通常都不是浮在意識層面上的某種自覺的主張,必須要經過研究者的詮釋,才能彰顯出來」。當然,這些「詮釋」的正確與否,可能尚待驗證,但是其深入影響及於中國社會,則是無可置疑的。

總體而論,「武俠」是個「文化現象」,面對曾經廣泛流播、影響深切的此一文化傳統,我們可以自何種層面加以掌握,並進一步分析、詮釋、研究?在此,筆者以為可自:(1)武俠的文化層面;(2)武俠的社會層面;(3)武俠的文學層面三個角度入手,這三個層面交互影響,牽枝連脈,形成一個相對獨立而龐大的範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