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歌謠與諺語:宋代百姓的智慧與心聲

  宋代民間歌謠主要保存在《宋史》、《宋季三朝政要》、《宣和遺事》、《宋名臣言行錄》、《東都史略》等史籍和一些筆記之中,其中時政歌謠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時政歌謠最鮮明的主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醜惡現象的辛辣諷刺與深刻批判,一是對正義力量的維護和讚頌。

  對邪惡現象的指斥表現出民間百姓清醒的認知,包含著他們對黑暗勢力的憎恨、輕蔑。如《宋史.李稷傳》中記李稷「擢鹽鐵判官……遂為陝西轉運使,制置解鹽。秦民作舍道傍者,創使納侵街錢,一路擾怨。與李察皆以苛暴著稱,時人語曰:寧逢黑殺,莫逢稷察」。《宋史.崔鶠傳》中載:「徽宗初立,以日食求言,鶠上書曰:……今宰相章惇狙詐凶險,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賊。貴極宰相,人所具瞻,以名呼之,又指為賊,豈非以其孤負主恩,玩竊國柄,忠臣痛憤,義士不服,故賊而名之,指其實而號之以賊邪!京師語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孫』,謂惇與御史中丞安惇也。」(《東都事略.崔鶠傳》亦載此)《宋史.蘇紳傳》載:「紳與梁適同在兩禁,人以為險詖。故語曰:草頭木腳,陷人倒卓。」《宋史.秦檜傳》記述秦檜陰險殘忍,報復忠正之臣,貶至「地惡瘴深」的安遠縣,諺語稱「龍南安遠,一去不轉」,言被貶者必死。《宋季三朝政要》卷一載:「理宗紹定三年,上飲宴過度,史彌遠臥病中,時人譏之曰:陰陽眠燮理,天地醉經綸。」《輿地紀勝》卷三十二「江南西路」載,「宣和末,金敵入寇」,贛州李大有「守虔州」,他進行「召募,不旬日得五千人,鼓行而前」,於是「淮甸歌云」:「天下奸臣皆守室,虔州太守獨勤王。」賣官鬻爵,橫徵暴斂,是社會黑暗的集中表現。《曲洧舊聞》卷十載:「王將明當國時,公然受賄賂,賣官鬻爵,至有定價。故當時為之語曰:三千索,直祕閣;五百貫,擢通判。」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載:「方臘破錢唐時,朔日,太守客次有服金帶者數十人,皆朱勔家奴也。」朱勔是著名奸臣,敗壞朝政。所以「時諺」曰:「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朱家壞。」《老學庵筆記》卷二載:「崇寧間,初興學校,州郡建學,聚學糧,日不暇給。士人入辟雍皆給券,一日不可緩,緩則謂之害學政,議罰不少貸。已而置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所費尤大,朝廷課以為殿最,往往竭州郡之力,僅能枝梧。諺曰:不養健兒,卻養乞兒;不管活人,只管死屍。」《老學庵筆記》卷六載:「及大駕幸臨安,喪亂之後,士大夫亡失告身批書者多。又軍賞百倍平時,賄賂公行,冒濫相乘,餉軍日滋,賦斂愈繁,而刑獄亦眾,故吏、戶、刑三曹吏胥,人人富饒,他曹寂寞彌甚,吏輩為之語曰:吏勳封考,三婆兩嫂;戶度金倉,細酒肥羊;禮祠主膳,淡吃齏麵;兵職駕庫,咬薑呷醋;刑都比門,人肉餛飩;工屯虞水,生身餓鬼。」《雞肋編》中「建炎後俚語,有見當時之事者」載有「仕途捷徑無過賊,上將奇謀只是招」、「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趕著行在發酒醋」(《張氏可書》卷一載:紹興間,盜賊充斥,凡招致必以厚爵;又,行朝士子多鬻酒醋為生)等歌謠。社會黑暗腐朽之至,宋代出現的這種狀況,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故《四朝聞見錄》戊集所載歌謠大聲疾呼:「滿潮(朝)都是賊!」

  的確,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因為他為了他人更好地活著;有的人活著,卻被人詛咒,詛咒他不如死了,因為他活著,別人就無法好過!歷史上被人詛咒的壞東西,常常是有權有勢的傢伙,其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下場一般都沒有好的。在民間傳說故事中,這些壞東西被神仙所報應;在現實生活中,其無一例外受到人民唾棄。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世世代代如此。宋代的民間歌謠批判現實,代表著時代的良心,是歷史的又一次重複證明。或者說,如果這些歷史的垃圾、民族的罪人、社會的敗類沒有被鞭撻,民間文藝就已經不存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