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煩的理由
星期六上午六點鐘,讀國三的「敬仁」因為一夜沒有睡好,早早的爬下床來,打算一個人到小客廳去坐坐。
客廳裡,父親早就坐在他坐慣了的沙發椅上,靜靜的欣賞落地窗外,種在園裡的一叢觀音竹。
「爸!敬仁也坐了下來。
「星期六上午不是你睡大覺的時間嗎?今天怎麼起得這麼早?」父親好奇的問。
「心裡好煩,睡不著!」敬仁說。
「心煩?到院子裡去做做早操。」
「沒有用的。」
「去洗個澡。」
「也沒有用。」
「都沒有用?那好,先找出心煩的原因!好好想想。」父親安慰敬仁,拍拍他的肩膀。
天色很晴朗,園中桑樹上的幾隻麻雀叫得很歡喜。沉默的敬仁慢慢解開緊鎖的眉頭,對父親說:「爸,我懂了!」
父親點點頭。敬仁也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間,點亮了書桌上的檯燈,拿出紙筆。他已經找到心煩的原因,動手開列他在星期六、星期日這兩天裡,必須做完的一大堆家庭作業。
老師規定,在這兩天裡,他必須去歷史博物館參觀「馬諦斯畫展」,寫一篇報告。還有一篇作文——〈春天的啟示〉,也要在這兩天裡完成。數學課本的「練習七」、「練習八」,一共二十幾道習題,星期一要交,所以也必須在這兩天裡完成。地理科正在研究淡水河水系,作業是畫一幅新北市的地圖,然後在上面畫出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位置,還要加上重要的地名。參觀、寫報告、一篇作文、二十幾道數學練習題,再加上畫一幅地圖,五項作業堆積在一起,就是他心煩的原因。
奇怪的是,只不過是找出心煩的原因,敬仁一下子就覺得心裡舒暢多了,人也變得清醒冷靜多了,不再一味的煩躁不安。
他拿著那一份作業清單,細細的思考。他把一天的時間區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段。那麼,星期六、星期日這兩天,他就有了六個工作時段。他作了這樣的安排:
星期六早飯後,他開始畫地圖。這是他拿手的作業,可以用水彩和硬筆去畫,而且很快就可以完成。星期六下午去參觀「馬諦斯畫展」,盡量寫筆記和搜集資料,晚上寫報告。星期日上午寫好〈春天的啟示〉,整個下午用來做數學習題。他還剩下星期日晚上的一個時段,他就微笑填上「彈吉他」和「看電視電影臺的一場電影」。報紙已經送來了,父親正在客廳裡讀報。
「爸,什麼時候吃早飯?」
「你媽媽已經在準備了。看你的樣子,好像不心煩啦?」
「不心煩。我已經有周密的計畫!」
智慧便利貼
計畫
單純的一件小事,例如洗臉刷牙,穿衣穿襪,是用不著什麼計畫的。但是,事情如果是複雜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那麼,在動手去做之前,就要先有一番計畫。
所謂複雜的事情,是指事情的內容。比如說,學校要辦一次運動會,並不是說辦就辦,只靠發出通知,告訴全校學生說,下星期一要開運動會,事情就這樣辦成了。
開一次運動會,最先應該考慮的是「時間」,包括在哪一天舉行最合適,早上幾點鐘開始,下午幾點鐘結束,所有的賽程是不是進行得完。如果必須在雨季中舉行,甚至要考慮到雨來了應該怎麼辦。
其次就是「場地」,包括田徑賽所需要的跑道、跳高跳遠的賽場、球類比賽的球場,夠不夠用,能不能用,要怎麼去用。
再來就是「人」的問題,包括應該有多少工作人員,怎麼分工,由誰來擔任。把這些事情都一一想過,確定下來,就是「計畫」。事先有計畫,事情才能做得圓滿成功。
「計畫」也可以拿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那就是在事情多的時候,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有哪些事情要做,時間應該怎麼安排。有了精確的安排,就不會手忙腳亂,心煩氣躁了。
星期六上午六點鐘,讀國三的「敬仁」因為一夜沒有睡好,早早的爬下床來,打算一個人到小客廳去坐坐。
客廳裡,父親早就坐在他坐慣了的沙發椅上,靜靜的欣賞落地窗外,種在園裡的一叢觀音竹。
「爸!敬仁也坐了下來。
「星期六上午不是你睡大覺的時間嗎?今天怎麼起得這麼早?」父親好奇的問。
「心裡好煩,睡不著!」敬仁說。
「心煩?到院子裡去做做早操。」
「沒有用的。」
「去洗個澡。」
「也沒有用。」
「都沒有用?那好,先找出心煩的原因!好好想想。」父親安慰敬仁,拍拍他的肩膀。
天色很晴朗,園中桑樹上的幾隻麻雀叫得很歡喜。沉默的敬仁慢慢解開緊鎖的眉頭,對父親說:「爸,我懂了!」
父親點點頭。敬仁也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間,點亮了書桌上的檯燈,拿出紙筆。他已經找到心煩的原因,動手開列他在星期六、星期日這兩天裡,必須做完的一大堆家庭作業。
老師規定,在這兩天裡,他必須去歷史博物館參觀「馬諦斯畫展」,寫一篇報告。還有一篇作文——〈春天的啟示〉,也要在這兩天裡完成。數學課本的「練習七」、「練習八」,一共二十幾道習題,星期一要交,所以也必須在這兩天裡完成。地理科正在研究淡水河水系,作業是畫一幅新北市的地圖,然後在上面畫出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位置,還要加上重要的地名。參觀、寫報告、一篇作文、二十幾道數學練習題,再加上畫一幅地圖,五項作業堆積在一起,就是他心煩的原因。
奇怪的是,只不過是找出心煩的原因,敬仁一下子就覺得心裡舒暢多了,人也變得清醒冷靜多了,不再一味的煩躁不安。
他拿著那一份作業清單,細細的思考。他把一天的時間區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段。那麼,星期六、星期日這兩天,他就有了六個工作時段。他作了這樣的安排:
星期六早飯後,他開始畫地圖。這是他拿手的作業,可以用水彩和硬筆去畫,而且很快就可以完成。星期六下午去參觀「馬諦斯畫展」,盡量寫筆記和搜集資料,晚上寫報告。星期日上午寫好〈春天的啟示〉,整個下午用來做數學習題。他還剩下星期日晚上的一個時段,他就微笑填上「彈吉他」和「看電視電影臺的一場電影」。報紙已經送來了,父親正在客廳裡讀報。
「爸,什麼時候吃早飯?」
「你媽媽已經在準備了。看你的樣子,好像不心煩啦?」
「不心煩。我已經有周密的計畫!」
智慧便利貼
計畫
單純的一件小事,例如洗臉刷牙,穿衣穿襪,是用不著什麼計畫的。但是,事情如果是複雜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那麼,在動手去做之前,就要先有一番計畫。
所謂複雜的事情,是指事情的內容。比如說,學校要辦一次運動會,並不是說辦就辦,只靠發出通知,告訴全校學生說,下星期一要開運動會,事情就這樣辦成了。
開一次運動會,最先應該考慮的是「時間」,包括在哪一天舉行最合適,早上幾點鐘開始,下午幾點鐘結束,所有的賽程是不是進行得完。如果必須在雨季中舉行,甚至要考慮到雨來了應該怎麼辦。
其次就是「場地」,包括田徑賽所需要的跑道、跳高跳遠的賽場、球類比賽的球場,夠不夠用,能不能用,要怎麼去用。
再來就是「人」的問題,包括應該有多少工作人員,怎麼分工,由誰來擔任。把這些事情都一一想過,確定下來,就是「計畫」。事先有計畫,事情才能做得圓滿成功。
「計畫」也可以拿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那就是在事情多的時候,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有哪些事情要做,時間應該怎麼安排。有了精確的安排,就不會手忙腳亂,心煩氣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