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賈府
京城中最大、最繁盛的家族姓賈。這一族分為兩支,大房寧國府在街東,最年長的賈敬一心想當神仙,成天忙著煉丹求道,啥事不管,讓他兒子賈珍平白承襲了官位,又只知吃喝玩樂,把家攪得亂七八糟;二房榮國府在街西,現在由賈母史太君當家。這兩府的宅子連起來就占了大半條街。
賈母史太君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分別叫賈赦、賈政和賈敏。
賈敏已出嫁,賈赦有一個兒子叫賈璉,賈敬則生了三個兒子;只不過大兒子賈珠,娶妻生子沒多久就過世了;二兒子出生落地時,嘴裡含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玉,大家視他為奇寶,替他取名為「寶玉」;小兒子賈環則是偏房趙姨娘所生,性情頑劣,很不得人緣。
寶玉不只聰明又淘氣,個性也十分奇特,週歲時,政老爺想試試他的志向,弄來許多物品、器皿讓他抓,誰知他伸手就拿了胭脂釵環來把玩,其餘的一概不取不看。到了七八歲,還是不喜男子,專愛女孩,常說:「女孩是水做的,男子是泥做的,我見了女孩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髒濁。」
也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認為他將來一定是個「酒色之徒」,所以很不喜歡他;不過,他的祖母卻拿他像命一樣疼。
平時寶玉和姐妹們一塊兒讀書玩耍,十分自在、愉快,這日聽說又有個表妹要來,更是興奮。
這表妹是賈敏的女兒。賈敏日前去世,留下一個不滿十歲的女孩──林黛玉,賈母心疼外孫女小小年紀就沒母親,便派人去接他來榮府同住。
黛玉原是不肯,經他父親林如海苦心勸說,才勉強答應。
林如海在揚州當官,妻子去世後並無再娶的打算。心想,女兒身子本來就瘦弱,家中又無姐妹相扶持,不如讓她投靠外婆去,也好有個照應;於是託家庭教師雨村陪同黛玉一同進京。
……
……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本地有戶姓王人家,祖上曾當過小官,與王夫人的父輩──也就是鳳姐的祖輩──連了親,認做叔姪。這事當時只有王夫人的大哥──鳳姐的父親──知道,其餘族人都不知;王夫人更不知道有這房遠親了。這王家後來家業蕭條,搬到城外鄉村居住,現在由王狗兒當家。狗兒娶了劉氏,生了一個兒子叫板兒,一個女兒叫青兒。白天,狗兒到田裡工作,劉氏又得一手攬起家務事,兩個孩子無人管照,只好接劉氏的寡母來一起過活。
這年秋末冬初,天氣漸漸涼,狗兒因沒錢準備過冬的衣物,在家喝悶酒、發脾氣。劉姥姥看不過去,勸他:「你做事顧前不顧後,有錢就拚命花,沒錢就亂生氣,這算什麼男子漢大丈夫!不如想想法子。當日你家和金陵榮府賈二老爺的夫人家連過宗,這王夫人為人和善、不擺架子,我曾見過她一次,的確是個好人,你乾脆找她幫忙去。」
狗兒一聽,心動了,笑著說:「這二姑太太又不認識我,我去了也是白去。你不是認識在榮府做事那周瑞的妻子嗎?不如你先帶板兒去走一遭,試試風頭再說。」
劉姥姥道:「也好,我這老人家就先去碰碰運氣。」
隔天大早,劉姥姥起身梳洗清潔,帶著板兒進城到寧榮街來。
榮府大門前停了許多轎馬,劉姥姥撣撣衣服,交代板兒幾句話,叫他蹲在牆角邊等。見幾個挺胸凸肚的胖子坐在大門上,比手畫腳、說東談西,她便磨磨蹭蹭上前問:「大爺們,我找太太房裡做事的周大郎,勞煩哪位大爺去替我請她出來。」
那些人聽了,都不理她,半天,有個年紀較大的才說:「你自己從這邊繞到後街門上找她。」
劉姥姥帶著板兒繞到後門,問了在那兒廝鬧的一些孩子,才找到周瑞住的地方。周瑞的妻子聽了劉姥姥的來意,笑說:「你要找太太,可如今太太不大管事,都是璉二奶奶當家。這璉二奶奶就是太太的姪女,小名叫鳳哥,有客來,都是這位鳳姑娘接待。今兒寧可不見太太,也要見鳳姑娘一面,才不枉走一遭。」
劉姥姥說:「這位鳳姑娘,今年不過才二十歲,就有這等本事當家,可是難得的。」
周瑞的妻子說:「嗨!我的姥姥,這鳳姑娘年紀雖小,做事卻比誰都能幹。待會兒你見了就知道……唯有一件事,待下人未免太嚴了。」
經過一番安排,周瑞的妻子帶她到堂屋見鳳姐。劉姥姥見門外銅鉤上懸著大紅軟簾,南窗下是炕,炕上鋪了條紅毯,鳳姐光鮮豔麗的端坐在炕上,手裡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裡的灰。劉姥姥彎腰拜了幾拜。鳳姐忙說:「快別多禮了。你坐。」
劉姥姥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兒躲在她背後,怎麼哄都不肯出來。鳳姐叫人去抓了些果子給板兒,又問過幾句閒話,劉姥姥才說:「我今日帶你姪兒來,不為別的,只因她爹娘在家裡連吃的也沒有。」說著,又推板兒道:「你爺在家裡怎麼教你的?別只顧吃果子!」
鳳姐看了,心裡已明白幾分,就問:「姥姥不知用了早飯沒有?」
劉姥姥忙說:「一早就往這裡趕,哪有吃飯的工夫。」
鳳姐立刻命人拿飯來。用過餐,劉姥姥拉了板兒,咂咂嘴道謝。
鳳姐笑道:「親戚本就應該互相照應,只是家中事多,太太又上了年紀,難免有想不到的時候。我接著管事後,和這些親戚更不認識了,才會如此生疏。你頭一次向我開口,怎麼好教你空手回去?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還沒動呢,你若不嫌少,就先拿去用。」
劉姥姥只當這回來,吃頓飯就沒其他指望了,聽見要給她二十兩銀子,喜得眉開眼笑、千恩萬謝。
她拿了錢,跟隨周瑞的妻子走到外面,兩人聊了一會兒,才帶著板兒從進門出去。
京城中最大、最繁盛的家族姓賈。這一族分為兩支,大房寧國府在街東,最年長的賈敬一心想當神仙,成天忙著煉丹求道,啥事不管,讓他兒子賈珍平白承襲了官位,又只知吃喝玩樂,把家攪得亂七八糟;二房榮國府在街西,現在由賈母史太君當家。這兩府的宅子連起來就占了大半條街。
賈母史太君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分別叫賈赦、賈政和賈敏。
賈敏已出嫁,賈赦有一個兒子叫賈璉,賈敬則生了三個兒子;只不過大兒子賈珠,娶妻生子沒多久就過世了;二兒子出生落地時,嘴裡含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玉,大家視他為奇寶,替他取名為「寶玉」;小兒子賈環則是偏房趙姨娘所生,性情頑劣,很不得人緣。
寶玉不只聰明又淘氣,個性也十分奇特,週歲時,政老爺想試試他的志向,弄來許多物品、器皿讓他抓,誰知他伸手就拿了胭脂釵環來把玩,其餘的一概不取不看。到了七八歲,還是不喜男子,專愛女孩,常說:「女孩是水做的,男子是泥做的,我見了女孩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髒濁。」
也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認為他將來一定是個「酒色之徒」,所以很不喜歡他;不過,他的祖母卻拿他像命一樣疼。
平時寶玉和姐妹們一塊兒讀書玩耍,十分自在、愉快,這日聽說又有個表妹要來,更是興奮。
這表妹是賈敏的女兒。賈敏日前去世,留下一個不滿十歲的女孩──林黛玉,賈母心疼外孫女小小年紀就沒母親,便派人去接他來榮府同住。
黛玉原是不肯,經他父親林如海苦心勸說,才勉強答應。
林如海在揚州當官,妻子去世後並無再娶的打算。心想,女兒身子本來就瘦弱,家中又無姐妹相扶持,不如讓她投靠外婆去,也好有個照應;於是託家庭教師雨村陪同黛玉一同進京。
……
……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本地有戶姓王人家,祖上曾當過小官,與王夫人的父輩──也就是鳳姐的祖輩──連了親,認做叔姪。這事當時只有王夫人的大哥──鳳姐的父親──知道,其餘族人都不知;王夫人更不知道有這房遠親了。這王家後來家業蕭條,搬到城外鄉村居住,現在由王狗兒當家。狗兒娶了劉氏,生了一個兒子叫板兒,一個女兒叫青兒。白天,狗兒到田裡工作,劉氏又得一手攬起家務事,兩個孩子無人管照,只好接劉氏的寡母來一起過活。
這年秋末冬初,天氣漸漸涼,狗兒因沒錢準備過冬的衣物,在家喝悶酒、發脾氣。劉姥姥看不過去,勸他:「你做事顧前不顧後,有錢就拚命花,沒錢就亂生氣,這算什麼男子漢大丈夫!不如想想法子。當日你家和金陵榮府賈二老爺的夫人家連過宗,這王夫人為人和善、不擺架子,我曾見過她一次,的確是個好人,你乾脆找她幫忙去。」
狗兒一聽,心動了,笑著說:「這二姑太太又不認識我,我去了也是白去。你不是認識在榮府做事那周瑞的妻子嗎?不如你先帶板兒去走一遭,試試風頭再說。」
劉姥姥道:「也好,我這老人家就先去碰碰運氣。」
隔天大早,劉姥姥起身梳洗清潔,帶著板兒進城到寧榮街來。
榮府大門前停了許多轎馬,劉姥姥撣撣衣服,交代板兒幾句話,叫他蹲在牆角邊等。見幾個挺胸凸肚的胖子坐在大門上,比手畫腳、說東談西,她便磨磨蹭蹭上前問:「大爺們,我找太太房裡做事的周大郎,勞煩哪位大爺去替我請她出來。」
那些人聽了,都不理她,半天,有個年紀較大的才說:「你自己從這邊繞到後街門上找她。」
劉姥姥帶著板兒繞到後門,問了在那兒廝鬧的一些孩子,才找到周瑞住的地方。周瑞的妻子聽了劉姥姥的來意,笑說:「你要找太太,可如今太太不大管事,都是璉二奶奶當家。這璉二奶奶就是太太的姪女,小名叫鳳哥,有客來,都是這位鳳姑娘接待。今兒寧可不見太太,也要見鳳姑娘一面,才不枉走一遭。」
劉姥姥說:「這位鳳姑娘,今年不過才二十歲,就有這等本事當家,可是難得的。」
周瑞的妻子說:「嗨!我的姥姥,這鳳姑娘年紀雖小,做事卻比誰都能幹。待會兒你見了就知道……唯有一件事,待下人未免太嚴了。」
經過一番安排,周瑞的妻子帶她到堂屋見鳳姐。劉姥姥見門外銅鉤上懸著大紅軟簾,南窗下是炕,炕上鋪了條紅毯,鳳姐光鮮豔麗的端坐在炕上,手裡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裡的灰。劉姥姥彎腰拜了幾拜。鳳姐忙說:「快別多禮了。你坐。」
劉姥姥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兒躲在她背後,怎麼哄都不肯出來。鳳姐叫人去抓了些果子給板兒,又問過幾句閒話,劉姥姥才說:「我今日帶你姪兒來,不為別的,只因她爹娘在家裡連吃的也沒有。」說著,又推板兒道:「你爺在家裡怎麼教你的?別只顧吃果子!」
鳳姐看了,心裡已明白幾分,就問:「姥姥不知用了早飯沒有?」
劉姥姥忙說:「一早就往這裡趕,哪有吃飯的工夫。」
鳳姐立刻命人拿飯來。用過餐,劉姥姥拉了板兒,咂咂嘴道謝。
鳳姐笑道:「親戚本就應該互相照應,只是家中事多,太太又上了年紀,難免有想不到的時候。我接著管事後,和這些親戚更不認識了,才會如此生疏。你頭一次向我開口,怎麼好教你空手回去?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還沒動呢,你若不嫌少,就先拿去用。」
劉姥姥只當這回來,吃頓飯就沒其他指望了,聽見要給她二十兩銀子,喜得眉開眼笑、千恩萬謝。
她拿了錢,跟隨周瑞的妻子走到外面,兩人聊了一會兒,才帶著板兒從進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