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赤壁
劉備把軍隊駐紮在樊口(在湖北省鄂城西北),等待東吳的消息。聽說周瑜的戰船到了,劉備馬上派使者去見周瑜。周瑜向使者道謝,讓他向劉備轉達自己的意思。他說:「我本應該去拜見劉豫州,可是重任在身,不能輕易離開。如果劉豫州能夠勞駕來一趟,那就太好了。」
劉備聽了使者的報告,馬上坐小船去見周瑜。
劉備詢問:「都督這次帶了多少兵馬來?」周瑜伸出手指比畫著說:「三萬。」劉備皺了皺眉頭說:「可惜少了一點。」周瑜哈哈大笑,很有把握的說:「這就足夠了。用兵不在多,要靠計謀。您看著我怎麼打敗曹操吧!」劉備和周瑜安排了一些合作抗曹的事後,劉備就告辭回去。
周瑜繼續進兵,把戰船開到了赤壁(在湖北省嘉魚縣東北)。恰好曹操的大軍也到了赤壁,兩軍就在大江的南北遙遙相對。
這時候,曹操的士兵因為初到南方,不服水土,有不少人因此生病了。曹操只想趕快打敗對手,就派出一支水軍過江試探了一下,一交戰就被打敗了。他只好讓軍隊沿北岸紮營,戰船也一字擺開,嚴密防守著,準備和東吳的水軍決戰。
北方的士兵不習慣坐船,江面上又時常刮大風,更叫人受不了。將士們十有八九都暈船,動不動就吐,有的連飯也吃不下,更別說在船上打仗了。曹操急得要謀士趕緊想辦法。有人就獻計說:「把船三、五艘或十來艘連在一起,用鐵鎖鏈拴住,上面釘上木板,合成一隻大方船,就好像陸地一樣。這樣一來,就算颳再大的風浪也不怕。船一穩定,將士們就不暈船了。」曹操覺著這個主意不錯,就下令連夜打造鐵鏈,砍伐樹木鋸成木板。沒過幾天,將士們按照曹操的命令,把戰船一艘一艘連在一起。
這個辦法確實解決了曹軍暈船的問題。曹操正得意時,東吳的人卻已經找出破綻了。老將黃蓋悄悄找到周瑜說:「現在兵力敵眾我寡,再繼續僵持下去,對我們就不利了。我看曹操把船都鎖在一起,一艘連著一艘,頭尾相接。如果用火攻,曹軍就跑不掉了。」周瑜高興的說:「您和我想的一樣。但是要用火攻,還有一些事情還得先商量,千萬不能走了風聲。」這一天,有人從江南捎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打開信一看,原來是黃蓋寫的。信上說:「我黃蓋受孫氏厚恩,一向忠心耿耿。但是現在也不能不認清形勢。以東吳的兵馬和您對抗,誰強誰弱,相差多遠,將士們心裡都很清楚。只有周瑜、魯肅兩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硬要逞能,又愚蠢,又可笑。我真的沒辦法和他們說理。我想投靠您,歸順朝廷。等交鋒的時候,我願意做為前部,為您效勞。」
曹操把這封信看了又看,忽然笑了起來,他盯著送信的人說:「真是這樣嗎?你們是想來個假投降,是不是?」送信的人沉住氣說:「黃將軍因為反對周瑜,受了毒打。他一心想要歸順丞相,請您不要多疑,錯失了機會。」曹操想了想說:「如果他真心投降,朝廷一定會重加封賞。你回去對黃蓋說,有消息馬上向我報告。」
曹操還不放心,又派人過江探聽。派去的人回來說,黃蓋真的和周瑜鬧翻了。他勸周瑜投降,周瑜不但不聽,還把他打得皮開肉綻,正在營裡養傷呢!東吳的將士議論紛紛,都怪周瑜做得太過分了。曹操聽了報告,才認定黃蓋是真投降。可是他萬萬料想不到,周瑜、黃蓋早就定下苦肉計,安排好了欺騙他。
黃蓋按照周瑜的命令,準備了十艘大船。船上裝滿乾草、蘆葦,灌上膏油,外面再蓋上布,並在船頭插上旗子。冬至這一天,江上忽然颳起陣陣東南風。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說今天晚上,他要帶著糧船到曹營投降。
黃昏的時候,風愈颳愈大。黃蓋讓士兵們在每艘大船後面拉上幾艘小船,要士兵們躲在小船裡。一切都準備好了,他下令出發。船一艘接著一艘離了岸。到了江心,船上拉起風帆,順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軍營。
曹軍的將士們聽說黃蓋來降,都站在大船上,朝著南邊眺望。有人看見黃蓋的船駛過來了,大家都很興奮。忽然有人高叫了一聲:「船來得這麼快,裝的可別不是糧食吧?」這一句話提醒了曹操。他急忙下令說:「快讓來船停住,不准它再靠近。弓箭手趕快準備!」
但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曹軍根本來不及準備。東吳的船一下子就衝了過來,曹軍的各艘船上同時起了火。火焰沖天,猛烈的燒著,只見火乘風勢,風助火威,愈燒愈旺。由於曹軍的船都有鏈鎖連接著,一處起火,立刻燒到其他的船上,不一會兒,曹軍成了一片火海,船隻被燒得劈啪響,連鐵鏈都被燒斷了。這時候,火船後面那些小船上的東吳將士,一起跳上大船,不停的射出火箭。結果,不但水寨的船被燒毀,連岸上的營寨也起了火。曹營將士根本顧得迎戰,只能胡亂逃命,曹兵有的被燒死,有的被踩死、淹死,狀況十分淒慘。
曹操後悔不該把戰船鎖上,更不該輕信黃蓋的詐降。但是為時已晚,只好由幾員大將保護著,拚命往北逃。
黃蓋帶著東吳的將士往前追趕,不料被亂箭射中了肩膀,掉落到大江裡。幸虧韓當的水軍從後面趕上來,救起了黃蓋。韓當命人替黃蓋換了衣服,送回東吳大營醫治。這時候,周瑜親自帶著大軍,從南岸前來接應。他下令往北追趕,希望能一舉消滅曹操。
曹操和剩餘的將士逃到了華容道。大部分的將士沒有馬騎,只好跟著步行。華容道是條彎彎曲曲的小道,布滿大大小小的泥坑,偏偏這時候又颳起風下起雨來,人和馬都陷在泥坑裡摔倒了。曹操命令士兵在附近找了一些乾草墊在路上,人馬才能走過去。一行人跟著曹操逃到江陵,才算鬆了一口氣。
曹操這幾年幾乎戰無不克,怎麼也沒想到這次會打敗仗,還敗得這麼慘。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報這個仇。第二天,他留下曹仁守江陵,樂進守襄陽,自己帶著兵馬回許都。可是等他回到許都後,周瑜已經打敗了曹仁,攻下了江陵。劉備也占了好幾座城。長江兩岸一帶差不多全被孫權、劉備兩家占領了。曹操眼看著孫權和劉備的勢力愈來愈大,朝廷內部又有人議論起來,說曹操遲早會篡位當皇帝。這些流言蜚語,曹操可受不了。
(本文摘自《快樂讀經典──三國故事》)
暗度陳倉
韓信當了大將,馬上調配將士,編排隊伍,操練兵馬,宣布軍法,沒多久,就訓練成一支很整齊的軍隊。過去勉勉強強聽從他指揮的將士們,這時都高高興興聽他指揮了。韓信就跟漢王、蕭何先商議好,然後把東征的計畫告訴了夏侯嬰、曹參、周勃、樊噲等幾個人,囑咐他們保密,分頭進行。西元前二○六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大軍靜悄悄的離開南鄭,叫丞相蕭何留在那裡收稅徵糧,供應軍餉。韓信下令樊噲、周勃他們帶領一萬人馬去修棧道,限他們三個月完工。樊噲、周勃他們督促一萬士兵修棧道。棧道不修好,大軍就過不去。可是燒毀的棧道接連有三百多里,高低不平,地勢險惡,有的地方必須架橋,有的地方還得開山。一萬人馬修了十幾天,只不過修了短短的一段,限期又緊,口糧又少,士兵們抱怨連連,樊噲管不住小兵,自己也發火了。他說:「這麽大的工程,就是用十萬壯丁,修一整年,也無法完工啊!」士兵們聽到監工的也這麽說,大家也都埋怨,修起棧道就更沒有力氣了。
過了幾天,上級又派來了三五個工頭,還押來了一千名民夫。他們傳達漢王的命令,說樊噲、周勃口出怨言,要撤職處分,就把他們調回去了。新的工頭果然比樊噲他們積極,天天督促士兵、民工運木料,送糧草,吵吵鬧鬧,鬧得雞飛狗跳。棧道沒修多少,漢王要興兵東征的警報,卻早已到了關中。
章邯聽到消息,一面派探子打聽修棧道的情況,一面調兵遣將作攔截漢軍的準備。他聽了探子們的報告,才知道漢軍的大將原來是鑽褲襠的淮陰人韓信,漢王的將士們都不服氣;修棧道的士兵和民夫天天有逃走的,別說三個月,就是一年兩年也修不到這邊來。棧道不修通,就算漢軍長了翅膀也飛不到關中來。漢王雖叫嚷著要「東征」,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把行軍大事當作玩笑。可是章邯究竟是個有經驗的將軍,沒事也當有事看待,他仍派兵馬到西邊去守住棧道的東口,以防萬一,還天天派人去打聽漢軍的動靜。
有一天,突然來了個急報說:「漢王大軍已經過了棧道,奪去了陳倉,向這邊打過來了!」章邯還有點半信半疑,棧道明明還沒修好,漢軍怎麽能打過來呢?他哪裡知道當初韓信投奔漢王,根本沒走棧道,他聽了老樵夫的指點,是經過陳倉,走小路到南鄭的。這次韓信用了一個計謀,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章邯只知道派兵守住棧道那一帶,可是韓信的軍隊卻不走那條道路,暗地裡度過陳倉,大軍已經來到眼前了。
章邯親自帶領軍隊趕到陳倉去抵抗漢軍,可是他哪裡擋得住歸心似箭的漢軍呢?章邯打了敗仗,死傷了不少兵馬,急忙逃回,向司馬欣、董翳討救兵。這兩個人只怕漢軍進來,自顧尚且不暇,哪裡敢發兵去救。韓信早已偵察了地形,定下了攻城的計畫,他先派樊噲、周勃、灌嬰去進攻咸陽,等到這邊韓信引水灌城,章邯兵敗自殺,那邊樊噲他們也已經進了咸陽了。三秦的首領章邯一死,咸陽被漢軍占領,司馬欣和董翳更加孤立了。秦人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就有好感,一見漢軍到來,大多不願意抵抗。董翳、司馬欣打了幾場敗仗,都先後投降了。
不到三個月,三秦變成了漢王的地盤。這可把霸王氣得火冒三丈,頭頂冒煙。齊王田榮、代王陳餘的叛變已經夠讓他忙了,還有彭越仗著田榮的勢力,不斷的擾亂梁地(河南開封一帶),威脅他的後方。項羽認爲陳餘、彭越跟他作對,全是由於田榮在背後給他們撐腰,只要消滅田榮,東邊和北邊就可以安定下來。可是漢王劉邦奪去了三秦,也不能不去征伐。這樣,他又要向西去攻打劉邦,又得向東去攻打田榮,卻不能同時進攻兩頭。正在左右爲難的時候,張良給他一封信,勸他去征伐田榮。
張良不是幫著韓王成嗎?怎麽會替漢王說話呢?原來霸王因爲韓王成從來沒出過力,把他降了一級,改封爲侯。韓王成大發牢騷,霸王說他不識好歹,把他殺了。張良哭得死去活來,一定要替韓王成報仇。他就逃到漢王那邊,替他出了個主意,寫信給霸王說:「漢王只想收復三秦,在關中做王,只要能依照懷王的前約,他就心滿意足了。倒是齊、梁、趙、代等地方不及時平定,田榮必定來打西楚。到了那時候,天下就很難收拾了。」
霸王和范增明知道這是張良替劉邦出的緩兵之計,可是平定了齊、梁、趙、代後,單單一個關中地區,再回頭去收拾也不太難;可是如果現在先去對付劉邦,那麽往後齊、梁、趙、代就更沒法收拾了。倒不如將計就計,賣個人情,就決定先去進攻齊王田榮。
霸王通知魏王豹、殷王司馬卬(ㄤˊ)等小心防備漢兵,又叫九江王英布發兵一同去征伐齊王田榮。英布存心自己獨霸一方,推說有病不能到遠處去,派了個將軍帶著幾千兵馬去敷衍霸王。霸王就另外給英布一道密令,囑咐他暗殺義帝。霸王曾經請義帝搬到長沙去,義帝不願意,經過幾次催促,他還慢吞吞的在路上拖延著。英布派遣一班心腹士兵扮作強盜,追上義帝的船,在江面上把他殺了。英布派人回報霸王,霸王去了一件心事,就專心去打齊、梁。
(本文摘自《快樂讀經典──西漢故事》)
劉備把軍隊駐紮在樊口(在湖北省鄂城西北),等待東吳的消息。聽說周瑜的戰船到了,劉備馬上派使者去見周瑜。周瑜向使者道謝,讓他向劉備轉達自己的意思。他說:「我本應該去拜見劉豫州,可是重任在身,不能輕易離開。如果劉豫州能夠勞駕來一趟,那就太好了。」
劉備聽了使者的報告,馬上坐小船去見周瑜。
劉備詢問:「都督這次帶了多少兵馬來?」周瑜伸出手指比畫著說:「三萬。」劉備皺了皺眉頭說:「可惜少了一點。」周瑜哈哈大笑,很有把握的說:「這就足夠了。用兵不在多,要靠計謀。您看著我怎麼打敗曹操吧!」劉備和周瑜安排了一些合作抗曹的事後,劉備就告辭回去。
周瑜繼續進兵,把戰船開到了赤壁(在湖北省嘉魚縣東北)。恰好曹操的大軍也到了赤壁,兩軍就在大江的南北遙遙相對。
這時候,曹操的士兵因為初到南方,不服水土,有不少人因此生病了。曹操只想趕快打敗對手,就派出一支水軍過江試探了一下,一交戰就被打敗了。他只好讓軍隊沿北岸紮營,戰船也一字擺開,嚴密防守著,準備和東吳的水軍決戰。
北方的士兵不習慣坐船,江面上又時常刮大風,更叫人受不了。將士們十有八九都暈船,動不動就吐,有的連飯也吃不下,更別說在船上打仗了。曹操急得要謀士趕緊想辦法。有人就獻計說:「把船三、五艘或十來艘連在一起,用鐵鎖鏈拴住,上面釘上木板,合成一隻大方船,就好像陸地一樣。這樣一來,就算颳再大的風浪也不怕。船一穩定,將士們就不暈船了。」曹操覺著這個主意不錯,就下令連夜打造鐵鏈,砍伐樹木鋸成木板。沒過幾天,將士們按照曹操的命令,把戰船一艘一艘連在一起。
這個辦法確實解決了曹軍暈船的問題。曹操正得意時,東吳的人卻已經找出破綻了。老將黃蓋悄悄找到周瑜說:「現在兵力敵眾我寡,再繼續僵持下去,對我們就不利了。我看曹操把船都鎖在一起,一艘連著一艘,頭尾相接。如果用火攻,曹軍就跑不掉了。」周瑜高興的說:「您和我想的一樣。但是要用火攻,還有一些事情還得先商量,千萬不能走了風聲。」這一天,有人從江南捎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打開信一看,原來是黃蓋寫的。信上說:「我黃蓋受孫氏厚恩,一向忠心耿耿。但是現在也不能不認清形勢。以東吳的兵馬和您對抗,誰強誰弱,相差多遠,將士們心裡都很清楚。只有周瑜、魯肅兩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硬要逞能,又愚蠢,又可笑。我真的沒辦法和他們說理。我想投靠您,歸順朝廷。等交鋒的時候,我願意做為前部,為您效勞。」
曹操把這封信看了又看,忽然笑了起來,他盯著送信的人說:「真是這樣嗎?你們是想來個假投降,是不是?」送信的人沉住氣說:「黃將軍因為反對周瑜,受了毒打。他一心想要歸順丞相,請您不要多疑,錯失了機會。」曹操想了想說:「如果他真心投降,朝廷一定會重加封賞。你回去對黃蓋說,有消息馬上向我報告。」
曹操還不放心,又派人過江探聽。派去的人回來說,黃蓋真的和周瑜鬧翻了。他勸周瑜投降,周瑜不但不聽,還把他打得皮開肉綻,正在營裡養傷呢!東吳的將士議論紛紛,都怪周瑜做得太過分了。曹操聽了報告,才認定黃蓋是真投降。可是他萬萬料想不到,周瑜、黃蓋早就定下苦肉計,安排好了欺騙他。
黃蓋按照周瑜的命令,準備了十艘大船。船上裝滿乾草、蘆葦,灌上膏油,外面再蓋上布,並在船頭插上旗子。冬至這一天,江上忽然颳起陣陣東南風。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說今天晚上,他要帶著糧船到曹營投降。
黃昏的時候,風愈颳愈大。黃蓋讓士兵們在每艘大船後面拉上幾艘小船,要士兵們躲在小船裡。一切都準備好了,他下令出發。船一艘接著一艘離了岸。到了江心,船上拉起風帆,順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軍營。
曹軍的將士們聽說黃蓋來降,都站在大船上,朝著南邊眺望。有人看見黃蓋的船駛過來了,大家都很興奮。忽然有人高叫了一聲:「船來得這麼快,裝的可別不是糧食吧?」這一句話提醒了曹操。他急忙下令說:「快讓來船停住,不准它再靠近。弓箭手趕快準備!」
但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曹軍根本來不及準備。東吳的船一下子就衝了過來,曹軍的各艘船上同時起了火。火焰沖天,猛烈的燒著,只見火乘風勢,風助火威,愈燒愈旺。由於曹軍的船都有鏈鎖連接著,一處起火,立刻燒到其他的船上,不一會兒,曹軍成了一片火海,船隻被燒得劈啪響,連鐵鏈都被燒斷了。這時候,火船後面那些小船上的東吳將士,一起跳上大船,不停的射出火箭。結果,不但水寨的船被燒毀,連岸上的營寨也起了火。曹營將士根本顧得迎戰,只能胡亂逃命,曹兵有的被燒死,有的被踩死、淹死,狀況十分淒慘。
曹操後悔不該把戰船鎖上,更不該輕信黃蓋的詐降。但是為時已晚,只好由幾員大將保護著,拚命往北逃。
黃蓋帶著東吳的將士往前追趕,不料被亂箭射中了肩膀,掉落到大江裡。幸虧韓當的水軍從後面趕上來,救起了黃蓋。韓當命人替黃蓋換了衣服,送回東吳大營醫治。這時候,周瑜親自帶著大軍,從南岸前來接應。他下令往北追趕,希望能一舉消滅曹操。
曹操和剩餘的將士逃到了華容道。大部分的將士沒有馬騎,只好跟著步行。華容道是條彎彎曲曲的小道,布滿大大小小的泥坑,偏偏這時候又颳起風下起雨來,人和馬都陷在泥坑裡摔倒了。曹操命令士兵在附近找了一些乾草墊在路上,人馬才能走過去。一行人跟著曹操逃到江陵,才算鬆了一口氣。
曹操這幾年幾乎戰無不克,怎麼也沒想到這次會打敗仗,還敗得這麼慘。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報這個仇。第二天,他留下曹仁守江陵,樂進守襄陽,自己帶著兵馬回許都。可是等他回到許都後,周瑜已經打敗了曹仁,攻下了江陵。劉備也占了好幾座城。長江兩岸一帶差不多全被孫權、劉備兩家占領了。曹操眼看著孫權和劉備的勢力愈來愈大,朝廷內部又有人議論起來,說曹操遲早會篡位當皇帝。這些流言蜚語,曹操可受不了。
(本文摘自《快樂讀經典──三國故事》)
暗度陳倉
韓信當了大將,馬上調配將士,編排隊伍,操練兵馬,宣布軍法,沒多久,就訓練成一支很整齊的軍隊。過去勉勉強強聽從他指揮的將士們,這時都高高興興聽他指揮了。韓信就跟漢王、蕭何先商議好,然後把東征的計畫告訴了夏侯嬰、曹參、周勃、樊噲等幾個人,囑咐他們保密,分頭進行。西元前二○六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大軍靜悄悄的離開南鄭,叫丞相蕭何留在那裡收稅徵糧,供應軍餉。韓信下令樊噲、周勃他們帶領一萬人馬去修棧道,限他們三個月完工。樊噲、周勃他們督促一萬士兵修棧道。棧道不修好,大軍就過不去。可是燒毀的棧道接連有三百多里,高低不平,地勢險惡,有的地方必須架橋,有的地方還得開山。一萬人馬修了十幾天,只不過修了短短的一段,限期又緊,口糧又少,士兵們抱怨連連,樊噲管不住小兵,自己也發火了。他說:「這麽大的工程,就是用十萬壯丁,修一整年,也無法完工啊!」士兵們聽到監工的也這麽說,大家也都埋怨,修起棧道就更沒有力氣了。
過了幾天,上級又派來了三五個工頭,還押來了一千名民夫。他們傳達漢王的命令,說樊噲、周勃口出怨言,要撤職處分,就把他們調回去了。新的工頭果然比樊噲他們積極,天天督促士兵、民工運木料,送糧草,吵吵鬧鬧,鬧得雞飛狗跳。棧道沒修多少,漢王要興兵東征的警報,卻早已到了關中。
章邯聽到消息,一面派探子打聽修棧道的情況,一面調兵遣將作攔截漢軍的準備。他聽了探子們的報告,才知道漢軍的大將原來是鑽褲襠的淮陰人韓信,漢王的將士們都不服氣;修棧道的士兵和民夫天天有逃走的,別說三個月,就是一年兩年也修不到這邊來。棧道不修通,就算漢軍長了翅膀也飛不到關中來。漢王雖叫嚷著要「東征」,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把行軍大事當作玩笑。可是章邯究竟是個有經驗的將軍,沒事也當有事看待,他仍派兵馬到西邊去守住棧道的東口,以防萬一,還天天派人去打聽漢軍的動靜。
有一天,突然來了個急報說:「漢王大軍已經過了棧道,奪去了陳倉,向這邊打過來了!」章邯還有點半信半疑,棧道明明還沒修好,漢軍怎麽能打過來呢?他哪裡知道當初韓信投奔漢王,根本沒走棧道,他聽了老樵夫的指點,是經過陳倉,走小路到南鄭的。這次韓信用了一個計謀,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章邯只知道派兵守住棧道那一帶,可是韓信的軍隊卻不走那條道路,暗地裡度過陳倉,大軍已經來到眼前了。
章邯親自帶領軍隊趕到陳倉去抵抗漢軍,可是他哪裡擋得住歸心似箭的漢軍呢?章邯打了敗仗,死傷了不少兵馬,急忙逃回,向司馬欣、董翳討救兵。這兩個人只怕漢軍進來,自顧尚且不暇,哪裡敢發兵去救。韓信早已偵察了地形,定下了攻城的計畫,他先派樊噲、周勃、灌嬰去進攻咸陽,等到這邊韓信引水灌城,章邯兵敗自殺,那邊樊噲他們也已經進了咸陽了。三秦的首領章邯一死,咸陽被漢軍占領,司馬欣和董翳更加孤立了。秦人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就有好感,一見漢軍到來,大多不願意抵抗。董翳、司馬欣打了幾場敗仗,都先後投降了。
不到三個月,三秦變成了漢王的地盤。這可把霸王氣得火冒三丈,頭頂冒煙。齊王田榮、代王陳餘的叛變已經夠讓他忙了,還有彭越仗著田榮的勢力,不斷的擾亂梁地(河南開封一帶),威脅他的後方。項羽認爲陳餘、彭越跟他作對,全是由於田榮在背後給他們撐腰,只要消滅田榮,東邊和北邊就可以安定下來。可是漢王劉邦奪去了三秦,也不能不去征伐。這樣,他又要向西去攻打劉邦,又得向東去攻打田榮,卻不能同時進攻兩頭。正在左右爲難的時候,張良給他一封信,勸他去征伐田榮。
張良不是幫著韓王成嗎?怎麽會替漢王說話呢?原來霸王因爲韓王成從來沒出過力,把他降了一級,改封爲侯。韓王成大發牢騷,霸王說他不識好歹,把他殺了。張良哭得死去活來,一定要替韓王成報仇。他就逃到漢王那邊,替他出了個主意,寫信給霸王說:「漢王只想收復三秦,在關中做王,只要能依照懷王的前約,他就心滿意足了。倒是齊、梁、趙、代等地方不及時平定,田榮必定來打西楚。到了那時候,天下就很難收拾了。」
霸王和范增明知道這是張良替劉邦出的緩兵之計,可是平定了齊、梁、趙、代後,單單一個關中地區,再回頭去收拾也不太難;可是如果現在先去對付劉邦,那麽往後齊、梁、趙、代就更沒法收拾了。倒不如將計就計,賣個人情,就決定先去進攻齊王田榮。
霸王通知魏王豹、殷王司馬卬(ㄤˊ)等小心防備漢兵,又叫九江王英布發兵一同去征伐齊王田榮。英布存心自己獨霸一方,推說有病不能到遠處去,派了個將軍帶著幾千兵馬去敷衍霸王。霸王就另外給英布一道密令,囑咐他暗殺義帝。霸王曾經請義帝搬到長沙去,義帝不願意,經過幾次催促,他還慢吞吞的在路上拖延著。英布派遣一班心腹士兵扮作強盜,追上義帝的船,在江面上把他殺了。英布派人回報霸王,霸王去了一件心事,就專心去打齊、梁。
(本文摘自《快樂讀經典──西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