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譯者導讀

唯美主義者的童話藝術

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曾說:「每個父親都有責任,要寫童話故事給自己的孩子。」身為兩個小男孩的父親,王爾德在小兒子出生後兩年出版了第一部童話集《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 1888),並在幾年後出版了《石榴屋》(The House of Pomegranates, 1891),他一生總共只撰寫九篇童話故事。

王爾德在文學史上是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他寫詩、劇本、小說,也創作童話,具有相當高的文學性與藝術價值,一直以來都受到廣大的討論。一般討論王爾德的作品時,大多聚焦在他眾多的戲劇作品,例如充滿慧黠字句的喜劇《不可兒戲》(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1895)和被官方禁演的悲劇《莎樂美》(Salomé, 1894)等,以及他畢生創作的唯一一部小說,引起眾多爭議的《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890)。

儘管如此,王爾德的童話創作也不容忽視,他的童話作品既不是蒐集自民間傳說,也不是改編自傳統童話,每一篇都是獨立創作而成,非常具有個人風格,而他的藝術價值和文學觀也體現在作品中,值得好好閱讀、品味。

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

一八五四年,王爾德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他出生時的名字是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家中除了他之外還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哥哥威利(Willie Wilde, 1852-1899)和妹妹艾索拉(Isola Francesca Emily Wilde, 1857-1867),不過妹妹在十歲時就早夭了。

王爾德家庭在愛爾蘭是著名的知識份子,他的父親是眼科和耳科醫師威廉‧王爾德(William Wilde, 1815-1876),除此之外,他也是個成功的作家,曾經書寫有關考古學和愛爾蘭民間傳說的書籍。王爾德的母親則是當時的知名詩人珍‧王爾德(Jane Wilde, 1820-1896),曾以筆名「史波蘭薩」(Speranza)發表許多作品,她寫詩、寫評論,也和丈夫一起研究愛爾蘭民間傳說,她的作品裡流露了對愛爾蘭獨立運動和女權運動的支持。

正因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王爾德從小耳濡目染,每周六,他的母親會在家裡舉辦「沙龍」,邀請名人來進行對話、討論,這時,王爾德與哥哥便會坐在一旁聆聽。王爾德九歲以前在家自學,在家庭教師的帶領下,他學會了德文、法文,進入波多拉皇家學校(Portora Royal School)後,更是激起了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進而學習古希臘文。王爾德在學時成績優異,因此先後獲頒獎學金,進入都柏林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 Oxford)就讀。

文學創作的啟蒙與發展

王爾德的文學天分在大學時期就鋒芒顯露,不但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的詩作〈拉溫納〉(Ravenna)也得到牛津大學的紐迪蓋特獎(Newdigate Prize)。他機智的說話風格,以及對美學的獨到看法,也讓他在校園內出盡鋒頭。他在牛津大學念書時,受到文學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和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 1839-1894)的教導,影響了他的文學理念。

從大學畢業之後,王爾德搬到了倫敦,大力宣揚「唯美主義」(Aestheticism)的重要理念──「為藝術而藝術」(L’art pour l’art),相信藝術本身的價值,並認為作品的藝術性大於社會功能,和教育、道德勸說沒有任何關係,創作應該純粹為藝術而存在,不該存有其他目的性。他很快就在倫敦建立了自己的名聲,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成為著名的作家和書評。

王爾德不僅以文字作品受到眾人的青睞,他也是個非常健談的演講者,而他這項特質也幫助他推廣自己的藝術理念,一八八二年,他到美國和加拿大巡迴演講,為期將近一年,受到廣大的迴響。和他同一時代的愛爾蘭詩人葉慈(W. B. Yeats, 1865-1939)在聽過他的演講之後表示,王爾德說的一字一句都非常完美,好像是花了一整個晚上努力寫出來的講稿,但是事實上,這些字句都是自然而然產生,並沒有事先準備過的。

除此之外,王爾德的打扮也相當引人注目,他就像一八三〇年代興起被稱作「丹迪」(Dandy)的人們,他們雖然出生於中產階級,卻喜歡模仿貴族階級的穿著打扮與生活型態。王爾德時常穿著如貴族般色彩鮮艷的衣服,和維多利亞時代晚期一般中產階級喜歡穿著的深黑色西裝顯現出極大的對比。王爾德也曾說過:「一個人要不是成為藝術品,就是要把藝術品穿在身上。」

一八八四年,王爾德與康絲坦斯‧羅伊德(Constance Lloyd, 1859-1898)結婚,生了兩個兒子希瑞爾(Cyril Wilde, 1885-1915)和維維安(Vyvyan Wilde, 1886-1967)。為了支撐家庭生計,他開始在《女人世界》(Woman’s World)擔任編輯。一八八八年到一八九五年間,王爾德創作、出版了許多的作品,他畢生最知名的作品幾乎都是在這期間發表,其中包括了童話集、小說、劇本、短篇故事、評論。

傳統童話的影響與再創造

十九世紀民族主義興起,童話與民間傳說也隨之復甦,從德國格林兄弟(Jacob Grimm, 1785-1863 and Welhelm Grimm, 1786-1859)採集的民間童話、丹麥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改編創作的童話故事便可一探究竟。王爾德的年代正逢愛爾蘭獨立運動,許多人也開始研究、蒐集民間傳說。王爾德的父母親也都對此有所貢獻,他們蒐集的故事描述了傳統習俗和信仰;在研究方面,他的父親專注於研究民間傳說是如何反映出愛爾蘭傳統文化,他的母親則重視其中的故事性,強調精神層面與想像力。

然而,王爾德對此則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認為民間故事比較原始,是較低層次的藝術作品,因為民間故事並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他較推崇有作者意識的名家作品。不過,當他自己在撰寫童話集時,民間故事也發揮了其作用,對他而言,民間故事對高度藝術創作的發展有所啟迪,他也讚許這些故事中源源不絕的想像力。

王爾德不但有愛爾蘭民間傳說的背景,他的作品中也顯現出其他童話作家的影子。他的作品受到「藝術童話」(Kunstmärchen)影響,以傳統童話的文類為基底,在故事中體現自己的想法。另外,在他的故事裡也不時能看到安徒生童話中的角色,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小美人魚。然而,這些角色在王爾德童話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涵發展。

相較於充滿著勇氣與希望的傳統童話,王爾德的童話較為寫實、殘酷,他的故事裡沒有公主與王子的快樂結局,也沒有傳統童話中透過故事「社會化」或「文明化」的成長冒險。王爾德顛覆了童話傳統,在故事裡描述了不少常見的惡行惡狀,揭露了社會上人們的自私與對事物的麻木不仁,但卻不對這些行為做出任何批判,只是赤裸裸地將問題攤在讀者面前。在故事中,有些角色擁有自省的能力,有的卻依然執迷不悟,但無論如何,「死亡」似乎是這些人物的共同結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