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號小怪獸 土撥鼠
有「誠信」才是好厝邊
OS:好厝邊就是要互相提醒。
網路上曾經流傳「土撥鼠大喊」的影片與迷因圖,影片中發出「啊――」的主角,正是現在登場的「黃腹土撥鼠」。
這段被廣為流傳的影片,其實是黃腹土撥鼠正向同伴發出警告聲,只不過此段影片被人重新配音過,才成為讓人莞爾的吶喊聲。牠們真正的警告聲聽起來像口哨聲,讓在外覓食的同伴,一聽到這個聲音就能趕緊躲回地道裡,保障自己的「鼠」身安全。
聰明破解假消息
黃腹土撥鼠居住在北美洲海拔兩千公尺的山上,與其他土撥鼠相同,挖地道而居,一生中有八成時間都待在地下,在地下的時間更有六成都在冬眠。
生活周遭有郊狼、金鵰、美洲獾、美洲貂,甚至還有美洲黑熊虎視眈眈著,因此黃腹土撥鼠一家子會彼此守望相助,一旦發現天敵,就會高聲呼叫,警告周遭同伴趕緊躲進地穴裡。連處境相同的美洲鼠兔、金貝地松鼠,也會偷聽黃腹土撥鼠的叫聲,當作天敵來襲的警報。
不過黃腹土撥鼠的叫聲並不能傳達很細緻的意思,可能代表老鷹襲來;也可能只是某隻大驚小怪的黃腹土撥鼠看到一隻鹿經過而已;又或者,較無經驗的土撥鼠可能發出「假警報」。由於每次躲進地穴都會占用寶貴的覓食時間,因此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有天敵來襲」就無比重要。
科學家發現,黃腹土撥鼠不僅能判斷聲音是由哪一隻同伴發出的,還能按照這個同伴過去的「信用」,來決定如何看待這次的警報。
如果警報是由可信度高的同伴發出,大家會馬上躲入地洞,確認危險過去後也會很快恢復覓食;但如果警報是由信用紀錄不良的同伴發出,牠們會花點時間,自行評估周遭是不是真的有天敵來襲,並且延長躲藏時間。
換言之,當消息越可疑,黃腹土撥鼠就會越謹慎看待,雖然會占用覓食的時間,但稍有差池便是生死之別呀!
「鼠」緣不好靠自己
科學家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在土撥鼠家族中,社會地位越低的土撥鼠,越勤於發出警報。因此推測,黃腹土撥鼠可能透過這樣身先士卒的方式,提升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又或者,由於社會地位低的土撥鼠「鼠」際關係較差,沒有人會為牠把風,因此只好自己幫自己把風;也可能是對著天敵吶喊:「我已經發現你了,偷襲不會成功的,你死心吧!」藉此讓天敵知難而退。
祕密大公開
學名:Marmota flaviventris
分類:齧齒目松鼠科。
產地:北美洲山區草原。
主食:草本植物、昆蟲、鳥蛋。
特殊技能:一生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冬眠呢!
內文2 30號小怪獸 短尾矮袋鼠
遇到「危險」笑咪咪
OS:留得青山在,孩子還能生!
看孩子平安健康長大,是父母的願望。當孩子遇到危險,父母總是在第一時間跳出來保護小孩。不過,生活在澳洲西南方森林裡的短尾矮袋鼠,卻不是這樣!別看牠們外表溫馴,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一副天真無害的模樣,還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動物」。其實,當牠們遇到危機時的處理方式,會讓人大吃一驚呢!
無時無刻面帶笑容
短尾矮袋鼠看起來總是在微笑,也因為牠被拍到許多看起來像在開心笑著的照片,加上一身灰褐色的毛、短短小小的手腳,可愛的模樣馬上擄獲大家的心,也稱牠為「微笑袋鼠」。
牠和常見的大袋鼠一樣,屬於有袋類動物,寶寶剛出生時還不到人類一根手指的大小,需要馬上爬進媽媽的育兒袋中,在那裡吸吮奶水長大。等到六個月大時,寶寶就能出來自由活動,不過還是需要把頭探進媽媽的育兒袋裡,再喝兩個月的母奶,才能真正展開獨立生活。
看起來短尾矮袋鼠媽媽有在照顧寶寶,一年也可以生一到兩胎,照理說「鼠口」應該有不錯的成長,不過科學家卻很納悶,為什麼數量一直上不去呢?原來關鍵就在短尾矮袋鼠媽媽身上。
大難臨頭微笑解決
科學家透過陷阱捕捉,發現短尾矮袋鼠媽媽就如同大多數野生動物般,察覺有敵人接近時,會緊張的想要逃跑。但就在這個時候,短尾矮袋鼠媽媽會鬆開育兒袋的肌肉,在一陣掙扎、試圖逃跑的慌亂之間,育兒袋中體型比較大的寶寶就會掉出來。
摔在地上的寶寶自然開始哭鬧,發出大聲的哈氣聲。科學家推測,這個現象會將獵食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地上的短尾矮袋鼠寶寶,此時媽媽就能乘機逃之夭夭,寶寶只能自求多福啦!
雖然看起來有些殘忍,不過在大自然的現實下,對短尾矮袋鼠媽媽來說,還是「留得青山在,孩子還能生」,或許這也是不得不妥協的原因吧!
祕密大公開
學名:Setonix brachyurus
分類:雙門齒目袋鼠科
產地:澳洲西南方的森林裡
主食:樹葉和草
特殊技能:微笑逃跑,媽媽的生命就交給寶寶啦!
有「誠信」才是好厝邊
OS:好厝邊就是要互相提醒。
網路上曾經流傳「土撥鼠大喊」的影片與迷因圖,影片中發出「啊――」的主角,正是現在登場的「黃腹土撥鼠」。
這段被廣為流傳的影片,其實是黃腹土撥鼠正向同伴發出警告聲,只不過此段影片被人重新配音過,才成為讓人莞爾的吶喊聲。牠們真正的警告聲聽起來像口哨聲,讓在外覓食的同伴,一聽到這個聲音就能趕緊躲回地道裡,保障自己的「鼠」身安全。
聰明破解假消息
黃腹土撥鼠居住在北美洲海拔兩千公尺的山上,與其他土撥鼠相同,挖地道而居,一生中有八成時間都待在地下,在地下的時間更有六成都在冬眠。
生活周遭有郊狼、金鵰、美洲獾、美洲貂,甚至還有美洲黑熊虎視眈眈著,因此黃腹土撥鼠一家子會彼此守望相助,一旦發現天敵,就會高聲呼叫,警告周遭同伴趕緊躲進地穴裡。連處境相同的美洲鼠兔、金貝地松鼠,也會偷聽黃腹土撥鼠的叫聲,當作天敵來襲的警報。
不過黃腹土撥鼠的叫聲並不能傳達很細緻的意思,可能代表老鷹襲來;也可能只是某隻大驚小怪的黃腹土撥鼠看到一隻鹿經過而已;又或者,較無經驗的土撥鼠可能發出「假警報」。由於每次躲進地穴都會占用寶貴的覓食時間,因此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有天敵來襲」就無比重要。
科學家發現,黃腹土撥鼠不僅能判斷聲音是由哪一隻同伴發出的,還能按照這個同伴過去的「信用」,來決定如何看待這次的警報。
如果警報是由可信度高的同伴發出,大家會馬上躲入地洞,確認危險過去後也會很快恢復覓食;但如果警報是由信用紀錄不良的同伴發出,牠們會花點時間,自行評估周遭是不是真的有天敵來襲,並且延長躲藏時間。
換言之,當消息越可疑,黃腹土撥鼠就會越謹慎看待,雖然會占用覓食的時間,但稍有差池便是生死之別呀!
「鼠」緣不好靠自己
科學家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在土撥鼠家族中,社會地位越低的土撥鼠,越勤於發出警報。因此推測,黃腹土撥鼠可能透過這樣身先士卒的方式,提升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又或者,由於社會地位低的土撥鼠「鼠」際關係較差,沒有人會為牠把風,因此只好自己幫自己把風;也可能是對著天敵吶喊:「我已經發現你了,偷襲不會成功的,你死心吧!」藉此讓天敵知難而退。
祕密大公開
學名:Marmota flaviventris
分類:齧齒目松鼠科。
產地:北美洲山區草原。
主食:草本植物、昆蟲、鳥蛋。
特殊技能:一生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冬眠呢!
內文2 30號小怪獸 短尾矮袋鼠
遇到「危險」笑咪咪
OS:留得青山在,孩子還能生!
看孩子平安健康長大,是父母的願望。當孩子遇到危險,父母總是在第一時間跳出來保護小孩。不過,生活在澳洲西南方森林裡的短尾矮袋鼠,卻不是這樣!別看牠們外表溫馴,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一副天真無害的模樣,還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動物」。其實,當牠們遇到危機時的處理方式,會讓人大吃一驚呢!
無時無刻面帶笑容
短尾矮袋鼠看起來總是在微笑,也因為牠被拍到許多看起來像在開心笑著的照片,加上一身灰褐色的毛、短短小小的手腳,可愛的模樣馬上擄獲大家的心,也稱牠為「微笑袋鼠」。
牠和常見的大袋鼠一樣,屬於有袋類動物,寶寶剛出生時還不到人類一根手指的大小,需要馬上爬進媽媽的育兒袋中,在那裡吸吮奶水長大。等到六個月大時,寶寶就能出來自由活動,不過還是需要把頭探進媽媽的育兒袋裡,再喝兩個月的母奶,才能真正展開獨立生活。
看起來短尾矮袋鼠媽媽有在照顧寶寶,一年也可以生一到兩胎,照理說「鼠口」應該有不錯的成長,不過科學家卻很納悶,為什麼數量一直上不去呢?原來關鍵就在短尾矮袋鼠媽媽身上。
大難臨頭微笑解決
科學家透過陷阱捕捉,發現短尾矮袋鼠媽媽就如同大多數野生動物般,察覺有敵人接近時,會緊張的想要逃跑。但就在這個時候,短尾矮袋鼠媽媽會鬆開育兒袋的肌肉,在一陣掙扎、試圖逃跑的慌亂之間,育兒袋中體型比較大的寶寶就會掉出來。
摔在地上的寶寶自然開始哭鬧,發出大聲的哈氣聲。科學家推測,這個現象會將獵食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地上的短尾矮袋鼠寶寶,此時媽媽就能乘機逃之夭夭,寶寶只能自求多福啦!
雖然看起來有些殘忍,不過在大自然的現實下,對短尾矮袋鼠媽媽來說,還是「留得青山在,孩子還能生」,或許這也是不得不妥協的原因吧!
祕密大公開
學名:Setonix brachyurus
分類:雙門齒目袋鼠科
產地:澳洲西南方的森林裡
主食:樹葉和草
特殊技能:微笑逃跑,媽媽的生命就交給寶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