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彈】快:「學霸筆記術與記憶法」幫你快速抓重點,記得牢且用得出來
■1、利用「超強筆記術」,抓住所有考點
在第一彈,我跟大家談談筆記與記憶,提出「一本五種筆記術」,以及許多超強的記憶奇招,讓你想忘記都難!
從書本中學到的內容是一種比較基本的資料或資訊,必須經過自己消化和整理,才能成為有系統的知識,而最有效的整理方式就是做筆記。
還記得小時候,我的筆記是搶手貨,班上同學都覺得看我的筆記比看課本有用,他們說考試重點都在裡面。其實沒那麼神,我只是不想看那麼多字,利用化繁為簡的功夫,把課本重點加以簡單化、圖表化而已。
我小時候想偷懶而不讀課本的小舉動,後來竟成為讀書利器,尤其我從化學轉讀教育,從理科殿堂跨入文科領域,這個舉動對我的學習發揮不少效用。。
◎筆記要省時好記,不能為做而做
寫筆記不單只是抄課文、抄黑板,或者記下老師說的話而已。寫筆記的目的是有系統地整理學習內容,讓考試重點浮現在腦海,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地學習。因此,做筆記是有方法的,要清楚明白、省時好記,不能為做而做。
不一定每科都要做筆記,可以針對自己較弱的科目、不熟悉或容易忘記的部分,或是內容比較複雜的單元即可。做一次筆記需要花不少時間,但有助於快速且清楚地複習。
舉例來說,在國一生物學到動植物細胞的構造時,發現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許多相同處,也有一些相異處。因此,可以將它們圖形化,讓共同處與相異處更明顯易懂。
如圖1-1,左邊是動物細胞,右邊是植物細胞,兩者都有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粒線體、細胞膜,不同的是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和細胞壁。圖1-2則是關於動植物細胞的段考題,各位可以發現,考題重點在筆記中幾乎完全顯現。
【第2彈】狠:「考前整合搶分術」教你狠賺分數,效率提高30%
■1、頂尖學生必知的「生活規劃法」
各位是否聽過五月天的歌曲《離開地球表面》,其中一段歌詞唱得很好:「丟掉電視、丟掉電腦,丟掉嘮叨,再丟煩惱……我就能越跳越高,越跳越高,把『敵人』甩掉!」這簡直就是參加任何考試的最佳心情寫照。唯有堅定的信念、清醒的頭腦,加上不斷努力,才能成就學霸之路。
以下我將告訴大家如何準備考試,包括心理建設、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培養自信、心態堅定等,以及在考場上的答題與解題技巧,當然最重要的還有積極搶分策略。
◎考試心理建設強,自我信念必然高
面對大型考試,克服焦慮與心理調適很重要。尤其升高中的教育會考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如果你已經做好考試準備,下一步就是建立強而有力的心理建設,你需要讓自己做到以下幾點。
1. 保持平常心與自信心:藉由處在類似會考的環境與時間,讓自己習慣狀況,以便用平常心對待考試。而且,按照平時正常作息時間,保持自身體力。此外,鎖定合適的目標,以樹立強大的自信心。
2. 避免緊張與焦慮:多找朋友或同學談心說笑、參加文藝或團康活動來調劑身心,或者借助意念調節情緒,使自己心平氣和。這些可以有效避免緊張的情況發生。
3. 正向自我暗示: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一定做得到」,這不是盲目樂觀,而是積極正向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帶來自信、樂觀、勇敢。
4. 放慢生活步調:考前有沒有盡力準備、準備的方式與方向對不對,到考前其實已經很難改變。這時候,不如放慢步調,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深呼吸、泡澡、運動、聊天、和家人一起出外走走等,比較可以保持好心情。
■2、「主題式考古題整理法」,幫你預見未來
教育會考的計分方式是標準參照,個人的得分高低並非與其他人比較得來,而是依據絕對標準。也就是說,答對的題數與獲得的級分數是在考前就已設定。各科的評量結果分為3級:精熟、基礎、待加強。
因此,調整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距離會考越近,越不宜練習許多新題目,更不能專挑難的做。這時候,應該挑選做過的題目,尤其是歷屆試題,以模擬會考的方式,做單元與冊別的縱橫整合,並且徹底弄清楚這些試題是連結哪些課本概念。做考古題很重要,但也要用對方法。
◎考古題可以鑑往知來
做考古題能溫故知新,了解未來的出題方向。如果把近5年的考題全部做過一遍,會發現考題的大方向似乎沒有改變,只是小細節或應用層面有些變化。
1. 考古題幫助掌握學習重點:做考古題的過程會不斷遇見重點概念,這些概念都是國中三年各科的學習重心。會考各考科考題必須兼顧普遍性且難易度適中,然而考科的基本知識與重點就是那些,只要多做便會發現,同樣的考題經常重複出現。
所謂考試重點,就是每年不斷出現的考題焦點,從考古題的實作與分析,很快可以整理出不同年度相同主題的考試方向,方便讀書時特別注意。
2.考題焦點約占60%:根據我的經驗,每一考科經常出現的考題焦點約占學習內容的60%。這些反覆出現的重點,只有從實作與分析考古題,才能完全掌握,更是考生必須優先熟悉的內容。
◎考古題的80/20法則
根據80/20法則,80%的考題出在20%的重點上,而這20%的重點全部藏在考古題當中。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準備考試不是拿起書就讀,像無頭蒼蠅一樣,連續啃了幾本書,都不知道考試重點在哪裡,平白花費不少時間。出題老師會參考過去的考題趨勢,經過考量才下筆命題。因此,準備考試時,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多做幾遍考古題。
1. 網站下載會考歷屆試題:想蒐集過去的會考考古題,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心測中心」)的「國中教育會考」網站去找最快(註:進入該網站後,點選上方的「歷屆試題」)。目前可以按照年度搜尋,從民國90年到108年的所有考科試題與解答都非常齊全。另外,考生用關鍵字搜尋「會考考古題」或「會考歷屆試題」,應該會有不少收穫。
不過,坊間提供的網站當做參考就好,因為這些網站的解答當中,有很多並非專業老師所寫,錯誤率很高。相較之下,心測中心是全國教育會考試務中心建置的,「國中教育會考」網站提供的試題答案正確率最高。
2 .勤練單元分類的歷屆試題:前文所說的蒐集考古題,僅是會考歷屆各考科的整份試題。如果考生對考科較不熟悉或是完全沒有學過,必須備妥依照章節整理的歷屆試題。
坊間許多出版社已出版不少這樣的題庫書,其優點是幾乎都有詳解。不過你一定要記得,不能完全依賴解答,因為盡信書不如無書。當然,如果你要自己整理,那是更好。根據我的經驗,想在會考各科都拿A級以上,練習依單元分類的歷屆試題是最有效的。
◎考古題整理技巧
市面上販售的分類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已經將歷屆試題按照不同章節屬性做好歸類。然而,每一章節的內容多寡不同,導致重要程度也有差異,而且章節後的題庫分屬不同重點主題。
1.建立「主題式考古題」筆記:以章節分類的考古題概念仍然太繁雜,因此要做更詳細的歸類與整理。必須按照主題,將不同年度的相同主題考點整理在一起,再彙整成考題筆記,這個方法稱為「主題式考古題整理法」。
選擇題重視的是判斷選項的對錯,你要設法一眼看穿每個選項的對錯原因,讓它們無所遁形。例如以下題目:
【範例2-1】野外露營或攀登高山時,鎂塊常是求生必備的物品之一。將鎂塊削成碎片,在潮濕環境或強風吹襲中,仍然能引燃柴火,是一種較不受環境限制的野外生火方式。關於將鎂塊「削成碎片」的動作,主要是考慮下列何種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108年教育會考自然科第1題)
(A)溫度 (B)催化劑 (C)物質本質 (D)接觸面積
答:D(詳解請見別冊的範例解析2-1)
這題要考量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ABCD這4個選項都是影響因子,而削成碎片的動作溫度不變,沒有加催化劑,鎂塊的物質本質沒變,唯有細塊的表面積變大。
也就是說,每個選項的背後都是一種學習,都可能是其他類似題的答案,寫一題等於學4題,有助於徹底求懂。
光是108年會考,自然科有關反應速率就有2題,除了上述這題之外,還有以下與生物有關的概念題。
【範例2-2】小帆想知道某一植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葉片行光合作用時速率的快慢,應依據下列哪一資料進行推測最為合理?(108年教育會考自然科第5題)
(A)單位時間內產生氧氣的量 (B)單位時間內消耗葉綠素的量
(C)單位時間內消耗葡萄糖的量 (D)單位時間內產生二氧化碳的量。
答:A(詳解請見別冊的範例解析2-2)
此外,在其他年度中,與反應速率這個概念有關的歷屆試題如下,你可以當做建立主題式考古題筆記的參考。
2.考古題課本現形記:用上述方法將考古題整理成考題筆記之後,考生必須翻開課本,找到這個主題的內容,並以「考題關鍵字畫底線」的方式,將考點完全標示於書本上。如果遇到書本沒有的內容,要隨時在旁邊寫下補充。
■1、利用「超強筆記術」,抓住所有考點
在第一彈,我跟大家談談筆記與記憶,提出「一本五種筆記術」,以及許多超強的記憶奇招,讓你想忘記都難!
從書本中學到的內容是一種比較基本的資料或資訊,必須經過自己消化和整理,才能成為有系統的知識,而最有效的整理方式就是做筆記。
還記得小時候,我的筆記是搶手貨,班上同學都覺得看我的筆記比看課本有用,他們說考試重點都在裡面。其實沒那麼神,我只是不想看那麼多字,利用化繁為簡的功夫,把課本重點加以簡單化、圖表化而已。
我小時候想偷懶而不讀課本的小舉動,後來竟成為讀書利器,尤其我從化學轉讀教育,從理科殿堂跨入文科領域,這個舉動對我的學習發揮不少效用。。
◎筆記要省時好記,不能為做而做
寫筆記不單只是抄課文、抄黑板,或者記下老師說的話而已。寫筆記的目的是有系統地整理學習內容,讓考試重點浮現在腦海,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地學習。因此,做筆記是有方法的,要清楚明白、省時好記,不能為做而做。
不一定每科都要做筆記,可以針對自己較弱的科目、不熟悉或容易忘記的部分,或是內容比較複雜的單元即可。做一次筆記需要花不少時間,但有助於快速且清楚地複習。
舉例來說,在國一生物學到動植物細胞的構造時,發現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許多相同處,也有一些相異處。因此,可以將它們圖形化,讓共同處與相異處更明顯易懂。
如圖1-1,左邊是動物細胞,右邊是植物細胞,兩者都有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粒線體、細胞膜,不同的是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和細胞壁。圖1-2則是關於動植物細胞的段考題,各位可以發現,考題重點在筆記中幾乎完全顯現。
【第2彈】狠:「考前整合搶分術」教你狠賺分數,效率提高30%
■1、頂尖學生必知的「生活規劃法」
各位是否聽過五月天的歌曲《離開地球表面》,其中一段歌詞唱得很好:「丟掉電視、丟掉電腦,丟掉嘮叨,再丟煩惱……我就能越跳越高,越跳越高,把『敵人』甩掉!」這簡直就是參加任何考試的最佳心情寫照。唯有堅定的信念、清醒的頭腦,加上不斷努力,才能成就學霸之路。
以下我將告訴大家如何準備考試,包括心理建設、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培養自信、心態堅定等,以及在考場上的答題與解題技巧,當然最重要的還有積極搶分策略。
◎考試心理建設強,自我信念必然高
面對大型考試,克服焦慮與心理調適很重要。尤其升高中的教育會考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如果你已經做好考試準備,下一步就是建立強而有力的心理建設,你需要讓自己做到以下幾點。
1. 保持平常心與自信心:藉由處在類似會考的環境與時間,讓自己習慣狀況,以便用平常心對待考試。而且,按照平時正常作息時間,保持自身體力。此外,鎖定合適的目標,以樹立強大的自信心。
2. 避免緊張與焦慮:多找朋友或同學談心說笑、參加文藝或團康活動來調劑身心,或者借助意念調節情緒,使自己心平氣和。這些可以有效避免緊張的情況發生。
3. 正向自我暗示: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一定做得到」,這不是盲目樂觀,而是積極正向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帶來自信、樂觀、勇敢。
4. 放慢生活步調:考前有沒有盡力準備、準備的方式與方向對不對,到考前其實已經很難改變。這時候,不如放慢步調,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深呼吸、泡澡、運動、聊天、和家人一起出外走走等,比較可以保持好心情。
■2、「主題式考古題整理法」,幫你預見未來
教育會考的計分方式是標準參照,個人的得分高低並非與其他人比較得來,而是依據絕對標準。也就是說,答對的題數與獲得的級分數是在考前就已設定。各科的評量結果分為3級:精熟、基礎、待加強。
因此,調整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距離會考越近,越不宜練習許多新題目,更不能專挑難的做。這時候,應該挑選做過的題目,尤其是歷屆試題,以模擬會考的方式,做單元與冊別的縱橫整合,並且徹底弄清楚這些試題是連結哪些課本概念。做考古題很重要,但也要用對方法。
◎考古題可以鑑往知來
做考古題能溫故知新,了解未來的出題方向。如果把近5年的考題全部做過一遍,會發現考題的大方向似乎沒有改變,只是小細節或應用層面有些變化。
1. 考古題幫助掌握學習重點:做考古題的過程會不斷遇見重點概念,這些概念都是國中三年各科的學習重心。會考各考科考題必須兼顧普遍性且難易度適中,然而考科的基本知識與重點就是那些,只要多做便會發現,同樣的考題經常重複出現。
所謂考試重點,就是每年不斷出現的考題焦點,從考古題的實作與分析,很快可以整理出不同年度相同主題的考試方向,方便讀書時特別注意。
2.考題焦點約占60%:根據我的經驗,每一考科經常出現的考題焦點約占學習內容的60%。這些反覆出現的重點,只有從實作與分析考古題,才能完全掌握,更是考生必須優先熟悉的內容。
◎考古題的80/20法則
根據80/20法則,80%的考題出在20%的重點上,而這20%的重點全部藏在考古題當中。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準備考試不是拿起書就讀,像無頭蒼蠅一樣,連續啃了幾本書,都不知道考試重點在哪裡,平白花費不少時間。出題老師會參考過去的考題趨勢,經過考量才下筆命題。因此,準備考試時,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多做幾遍考古題。
1. 網站下載會考歷屆試題:想蒐集過去的會考考古題,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心測中心」)的「國中教育會考」網站去找最快(註:進入該網站後,點選上方的「歷屆試題」)。目前可以按照年度搜尋,從民國90年到108年的所有考科試題與解答都非常齊全。另外,考生用關鍵字搜尋「會考考古題」或「會考歷屆試題」,應該會有不少收穫。
不過,坊間提供的網站當做參考就好,因為這些網站的解答當中,有很多並非專業老師所寫,錯誤率很高。相較之下,心測中心是全國教育會考試務中心建置的,「國中教育會考」網站提供的試題答案正確率最高。
2 .勤練單元分類的歷屆試題:前文所說的蒐集考古題,僅是會考歷屆各考科的整份試題。如果考生對考科較不熟悉或是完全沒有學過,必須備妥依照章節整理的歷屆試題。
坊間許多出版社已出版不少這樣的題庫書,其優點是幾乎都有詳解。不過你一定要記得,不能完全依賴解答,因為盡信書不如無書。當然,如果你要自己整理,那是更好。根據我的經驗,想在會考各科都拿A級以上,練習依單元分類的歷屆試題是最有效的。
◎考古題整理技巧
市面上販售的分類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已經將歷屆試題按照不同章節屬性做好歸類。然而,每一章節的內容多寡不同,導致重要程度也有差異,而且章節後的題庫分屬不同重點主題。
1.建立「主題式考古題」筆記:以章節分類的考古題概念仍然太繁雜,因此要做更詳細的歸類與整理。必須按照主題,將不同年度的相同主題考點整理在一起,再彙整成考題筆記,這個方法稱為「主題式考古題整理法」。
選擇題重視的是判斷選項的對錯,你要設法一眼看穿每個選項的對錯原因,讓它們無所遁形。例如以下題目:
【範例2-1】野外露營或攀登高山時,鎂塊常是求生必備的物品之一。將鎂塊削成碎片,在潮濕環境或強風吹襲中,仍然能引燃柴火,是一種較不受環境限制的野外生火方式。關於將鎂塊「削成碎片」的動作,主要是考慮下列何種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108年教育會考自然科第1題)
(A)溫度 (B)催化劑 (C)物質本質 (D)接觸面積
答:D(詳解請見別冊的範例解析2-1)
這題要考量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ABCD這4個選項都是影響因子,而削成碎片的動作溫度不變,沒有加催化劑,鎂塊的物質本質沒變,唯有細塊的表面積變大。
也就是說,每個選項的背後都是一種學習,都可能是其他類似題的答案,寫一題等於學4題,有助於徹底求懂。
光是108年會考,自然科有關反應速率就有2題,除了上述這題之外,還有以下與生物有關的概念題。
【範例2-2】小帆想知道某一植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葉片行光合作用時速率的快慢,應依據下列哪一資料進行推測最為合理?(108年教育會考自然科第5題)
(A)單位時間內產生氧氣的量 (B)單位時間內消耗葉綠素的量
(C)單位時間內消耗葡萄糖的量 (D)單位時間內產生二氧化碳的量。
答:A(詳解請見別冊的範例解析2-2)
此外,在其他年度中,與反應速率這個概念有關的歷屆試題如下,你可以當做建立主題式考古題筆記的參考。
2.考古題課本現形記:用上述方法將考古題整理成考題筆記之後,考生必須翻開課本,找到這個主題的內容,並以「考題關鍵字畫底線」的方式,將考點完全標示於書本上。如果遇到書本沒有的內容,要隨時在旁邊寫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