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今年的初霜比往年出現得早。
芝離宮恩賜庭園內的碎石路和枯草上,也結了薄薄的霜柱。偶爾傳來鳥囀的清晨,聽到「叭、叭」的強韌弓箭聲。
庭園的水池附近有一座弓道場,這個建於戰前的弓道場歷經多年,已經有點老舊。兩個男人穿著白色練弓服和黑色裙褲,褪下左上半身的衣服,露出單側手臂,正在練弓。其中一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另一個人正是天羽賢治。
賢治把箭放在弓弦上,斜斜地舉起拉高,朝向十五間(二十八公尺)前方的箭靶用力射了出去。由於他還沒有掌握力量的平衡,戴著鹿皮護手套的右手微微發抖,他瞄準後射出的箭落在靶心偏左的位置。箭靶貼在舊榻榻米上,箭射進箭靶時,傳來刺進榻榻米的沉悶聲音。
射箭時所站立的地方周圍鋪著竹蓆,但光著腳的腳趾頭仍凍得發麻。對已經習慣住在有暖氣空間的賢治來說,露出的肩膀也很冷。
他不認識站在他右側,穿著黑色和服襪的老人。只是剛好在道場上遇到,賢治向他欠身打招呼後,彼此就沒有交談,各自專心練弓。
賢治拔下自己射進舊榻榻米的箭,和老人全都正中靶心的箭,再度走回射箭時所站立的地方。老人的箭離開了弓弦,正中三個黑色同心圓的中心。從箭離開弓弦的那一剎那,老人的視線、姿勢都文風不動,靜靜地面對標靶。這個動作叫殘心,是射法的最後步驟。老人的臉上刻著可以震懾旁人的威嚴。
賢治的腦海中浮現出在鹿兒島加治木中學求學時代,曾經教他弓道的老範士的身影。
賢治向這位曾經是元島津藩日置流範士的老師學會了洗心、練心等弓道的真諦。他在校外的「健兒舍」學習的示現流劍道,是只注重進攻、擊倒對方的劍法,弓道的對象是靜止不動的標靶,是最能夠反映內心狀態的武道。
弓很有分量,賢治把因為使用多年,已經變成麥芽糖色的弓拿在左手,兩腳踏開呈六十度,與標靶保持一直線,把重心放在足弓處。脊椎、脖頸挺直,調整呼吸,上箭後,將在左斜下張開的弓緩緩舉起,高舉過頭。凝視標靶的同時,一手托弓,另一手拉弦。或許是因為終於找回了當年的感覺,他可以清楚看到十五間外的標靶,渾身充滿力道,沒有絲毫的顫抖。身、心和弓成為一體,射箭的時機已經成熟。這一刻要和自我作戰,只要內心稍有紊亂,就會反映在下一步放手射箭的動作上。把弓拉滿後,隨著一聲清脆的弦聲,箭好像被標靶吸過去般命中靶心。賢治維持原來的動作凝視靶心數秒,按標準動作把弓放下,臉轉向正面,右腳靜靜地向左腳靠攏。
「剛才的弦聲真悅耳。」
旁邊的老人第一次開口說道。
「對,終於……」
賢治對剛才那一箭也很滿意。
「是日置流薩摩派吧?」
「您說得對。」
「嗯,無論是踏足、構身、上箭、舉起、拉開、集中還是分離,所有的動作都可圈可點,你練了很久吧?」
「從中學一直練到大學前兩年,之後就完全沒練了,所以很難找回當時的感覺。」
「只要再練十發,就無懈可擊了,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地道的弓箭了。我先失陪了。」
老人說著,穿回褪下的袖子,昂首挺胸地離去。
賢治再度面對標靶,跪坐在竹蓆上,等心情平靜後,撐起腳尖,挺直身體。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身體保持靜止不動,然後,把箭放在弓上。
賢治是在造訪東鄉被告的副辯護人,也是同鄉的學長島木文彌的臨時住所時,在法律相關書籍中,看到被稱為近代弓道鼻祖的阿波研造範士的著作,以及曾經向阿波範士拜師學藝的德國人所寫的《弓與禪》,才再度重拾弓道。當他想到要練弓時,就一刻也等不及了,立刻靠島木的關係,張羅了弓、箭、弦和護手套,島木還送了他練弓服和褲裙,並介紹他到離市中心不遠的芝離宮恩賜庭園弓道場練弓。
樹林裡不時傳來鳥囀和拍翅的聲音,霜柱也開始融化。
也許是因為想要擺脫督導官工作的沉重壓力,找回平常心,才會突然那麼想要練弓。
剛才只有賢治一個人的道場內,陸續出現了好幾位同好。賢治離開了道場,直奔島木位在四谷的家。
他開著吉普車經過虎之門和赤?,來到四谷島木的住家時,島木剛好煮完一鍋粥。
「你來得正好,早晨練完弓,再喝點粥不是很棒嗎?」
平時住在這裡的助理和學生們剛好都出門了,島木親自把南部地方出產的優質鐵鍋端上桌子,打開鍋蓋,冰冷的房間內頓時彌漫著熱氣。
「真不好意思,那我就不客氣了。」
賢治穿著練弓服坐在桌前,雙手接過島木為他盛的粥。
他五點起床趕去道場,盡情地練了弓,所以,雖然粥裡加了小麥,但熱粥喝下去通體舒暢,紫萁和蜂斗菜等野菜也很美味可口。
「你就穿這身衣服開吉普車來這裡嗎?」
島木停下筷子,這才發現賢治還穿著練弓服。
「對,虎之門和赤?那一帶還沒有什麼人,不過,我把身分證和軍服包在包裹裡帶著,以免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憲兵臨檢。」
賢治自己動手盛第二碗粥時回答,島木笑了起來。
「把美軍的軍服和身分證放在包裹裡,開吉普車來這裡,很像是你會做的事。話說回來,看到你穿著練弓服坐在這裡的樣子,會忍不住想起在加治木的那段時光。」
「島木學長,我還記得你以前告訴過我射禮?的事。」
「嗯,我是看到你在冬天道場時剛柔並存的性格,驚訝不已,才開始注意到你。」
「你提到這件事,更讓我對今天的事感到慚愧。我今天在道場時,一時逞強,像以前一樣光著腳站在道場上,結果腳趾頭都凍僵了。」
賢治想起在加治木中學時代在天氣寒冷下練習弓道時的情景。當時天色還沒亮,就開始在弓道場點燈,光著腳站在凍結的地面練弓。雖然有人央求,希望可以穿草鞋,但老範士斥責說,克服寒冷也是一種修行,不讓他們穿鞋。因此,冬天期間,腳上不光是長凍瘡,更會嚴重皸裂,一踩在地上,就會滲出血。在下雪或是落霜的早晨,地上總會看到一點點的血跡。即使如此,仍然沒有人退訓。每天寒訓一結束,他們就去山上找據說有助於改善皸裂的烏瓜,把鮮紅熟透的烏瓜搗爛後,塗在傷口上。
「今年冬天,老家可能也會很冷。搞不好正月時,壁龕內會用雪松裝飾。」
島木回想起老家,輕聲嘀咕了一句。雖然加治木屬於南國,但氣候並不宜人,從朝鮮半島吹來的季風寒冷刺骨,也時常會下雪。當地人都會在正月時,把一株筆直的松枝插在大花瓶裡,放在壁龕內作為裝飾。如果在新年前下雪,就會用棉花鋪在松葉上,當作松雪觀賞。
玄關的門打開了,響起一個宏亮的聲音。
「島木在嗎?」
「喔,我在這裡,進來吧。」
島木輕鬆地應一聲,走廊的地板響起吱吱咯咯的踩踏聲,一個和島木年紀相仿的男人走了進來。仙風道骨的他戴了一頂貝雷帽,一派瀟灑。
「我們正在喝粥,要不要來一點?」
島木問那個男人,他脫下貝雷帽說:
「我吃過了,給我一杯熱茶就好。」
來者似乎和島木很熟,說話直截了當。賢治用手邊的茶杯倒了茶放到他面前,他才轉頭看著賢治。
「喔,這是新來的助理嗎?」
「不,他是美軍中尉。」
聽到島木的介紹,男人露出驚訝的表情,打量著身穿褲裙的賢治。島木介紹他們相互認識。
這個叫米松的男人曾經是海軍上校,開戰之前,是駐華盛頓日本大使館海軍武官的輔佐官。在開戰同時,和野村大使、來栖特使一起遭到美國扣押,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搭戰時交換船回到日本。島木簡單地介紹了賢治,米松好奇地說:
「原來你在東京審判中當語言督導官。我雖然去旁聽過幾次,但完全沒有注意到你們這些第二代日裔。我想到了,有時候會聽到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訂正翻譯的錯誤,會不會就是你?」
「我也不清楚。其實,雖說我是語言督導官,但也未必能夠發現每一個誤譯,也很擔心能不能夠百分之百用貼切的詞彙正確表達意思。前幾天,通譯官把『某上將浪得虛名』的『虛名』直譯成empty name,我不假思索地按了督導官按鈕,卻一時想不起該怎麼恰如其分地意譯,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有道理。對了,島木──」
米松似乎有什麼要事找島木商量,向島木使了一個眼色。
「喔,不必擔心天羽,他是我老鄉,也是我學弟,比普通的日本人更具日本精神,是真正值得信賴的人。」
米松聽到島木的保證,點了點頭。
「布萊肯尼律師對證人白齡譚的反詰問很精采,但我希望可以更強調美國事先知道日本的最後通牒這一點。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在?田上將的個人辯護階段徹底追究,所以,海軍的很多朋友積極奔走,蒐集資料。但日美談判的主角還是開戰時的外務大臣東鄉大臣,所以,我希望你把這份資料交給東鄉的律師布萊肯尼,我相信一定會派上用場。」
「謝謝,布萊肯尼也去找了美國的戰爭委員會和珍珠港調查委員會,積極地蒐集資料,但一直苦於找不到日本方面的資料,始終沒有太大的斬穫,所以,我相信他一定很高興。」
島木接過厚厚的資料向他道謝。
「不好意思……」
默默聽著他們交談的賢治開了口。
「我知道美國監測了日本的電報,但有一件事令我匪夷所思,日本為什麼沒有事先通知美方要開戰?日本的訓令電報延誤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賢治虛心坦誠地請教了他始終不解的問題。
「連你這樣的第二代日裔會有這種想法,實在令人遺憾。日本始終無法決定到底要和還是要戰,十一月二十六日,接到美國方面要求日軍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全面撤兵的赫爾備忘錄,日本被逼上必須一戰的絕路。我們海軍也和軍令部聯絡後,為了以防萬一,銷毀了日本駐華盛頓大使館武官室內的密碼機。」
米松舔了舔嘴唇說道。
「怎麼銷毀那個密碼機?那時候,我們已經從柏林撤退到薩爾茲堡,但在銷毀密碼機時,耗費了一番工夫。」
「我們灑上鋁熱劑的粉末溶解的。當時,已經透過管道,在紐約找到鋁熱劑的粉末,但得知需要大量粉末才能溶解,擔心引起懷疑。於是,立刻請日本方面寄到美國,在大使館後院的樹林裡銷毀。雖然有人說,夜晚比較不會引人注意,但有朝霧的時候,煙霧最不容易被發現,沒想到最後還是冒出大量煙霧,大家都嚇死了。」
米松回想起當時的情景。
「不過,誰都想不到,號稱花一百年也無法破解的『九七式印字機』密碼機,最後還是遭到破解了。」
島木遺憾地嘆道。美國在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年)察覺到日本海軍開發的新式密碼機,並得知外交密碼也使用相同的系統,於是,就把破解的任務交給解讀密碼的天才威廉.福利德曼。福利德曼也因為苦於無法破解,一度陷入嚴重的神經衰弱,但在一九四○年十一月,終於研發出和「九七式印字機」同型的密碼機,在外交上發揮了猶如雷達的威力。日本外交的這個最高機密稱為「紫密碼」,為了保護機密,以及作業上的方便,使用了「魔術」這個秘密代號,在日美外交上充分發揮了威力。
「接到赫爾備忘錄後,日方提出的對美備忘錄,或者說是最後通牒是什麼時候送到駐華盛頓的日本大使館?根據前一陣子的法庭審理,日本外務省電信課的工作人員說,因為給美國的這份通知內容太長了,所以分成十四份,前十三份經由中央郵局,在日本時間十二月七日凌晨一點五十分發送完畢,所以,應該在華盛頓時間六日晚上六、七點時,就已經接收到前十三份通知的密碼發報內容。」
賢治對這個問題感到不解。米松回答說:
「根據我當時的所見所聞,再結合之後所聽到的消息,所謂的偷襲內幕其實是這樣的。首先,華盛頓時間十二月六日下午兩點,先收到了一份導引書,其內容是,一、要傳送對美備忘錄。二、這份備忘錄很長,分成十四篇,無法一次發送,但情勢極其緊張,電文為最高機密。三、向美國遞交本備忘錄的時間會在稍晚通知,但接到電報訓令後,要做好萬全的相關準備工作,隨時可以交到美方手中。既然日方已經事先發出這份電報,照理說,駐美大使館內應該啟動緊急機制,但問題是大使館的人並沒有這麼做。也就是說,十二月六日星期六的傍晚,華盛頓的大使館收到了備忘錄的前十三份,電信員用密碼機解讀到晚上十一點,但他並沒有謄寫,而且丟在那裡。其他人傍晚就下班了,除了值班的電信官以外,所有人統統都走光了。聽說那天晚上,大家都去歡送調去巴拿馬的寺崎一等書記官。」
「既然已經收到了導引書,怎麼還會舉辦什麼歡送會──?」
島木一臉錯愕地說,米松目不轉睛地看著他說:
「沒錯,第二天十二月七日星期天,我上午九點前到大使館二樓的海軍武官室上班。因為在當時的非常狀態下,隨時發生狀況,但已經快九點了,大使館入口的階梯前堆了一堆星期天當天的報紙,還有牛奶瓶,信箱裡塞滿了應該是前一天大家下班後才送來的電報,連蓋子都蓋不起來了。大使館在麻州大道上,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情況,我立刻把電報拿了出來,裡面有日本政府分成十四份發報的對美備忘錄第十四份,和下午一點的訓令通知。我一開始以為大使館門口的凌亂樣子是為了欺敵,但其實是大使館的人已經養成了週六、週日休息的美式習慣。這些人一點都沒有警覺心。我很生氣,把手上的電報分別送到大使館、陸軍和海軍武官室,但找不到值班的人,大家都還沒有來上班。事後我才知道,值班的電信官去做彌撒了,總之,他們的處理方式令我驚訝得張口結舌。」
米松回想起當時的憤怒,仍然忍不住氣紅了臉。
「大使館工作人員幾點才進大使館?」
島木問。
「十點左右,他們才陸續現身。因為前一天晚上歡送會宿醉的關係,每個人都睡眼惺忪。備忘錄要在下午一點交到國務卿赫爾的手上,大使館內亂成一團,但只有負責庶務的一等書記官奧村才會打字。通信員把解讀出來的備忘錄內容整理成文章,開始打字,但畢竟不夠熟練,有很多地方都打錯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難道沒有安排一個專門的打字員,以防這種情況發生嗎?」
「問題就在這裡。雖然這麼說,對你這位前外交官有點失禮,但我真的很懷疑大使館那些人的腦袋裡在想什麼,他們似乎認定不可能在星期天交付最後通牒,但既然已經收到了導引書,也接到了要做好萬全準備,隨時遞交給美國的訓令電報,即使上面規定,機密文件不能交給打字員處理,也可以隨機應變,安排一位熟練的打字員,並且在開戰之前限制他的行動,以防洩漏機密。」
「沒錯,但在那種情況下,野村大使仍然不得不要求和國務卿赫爾會面,內心應該很痛苦吧。」
「上午十一點,前面十三份還沒有打完字,大使按照來自東京的訓令指示,要求下午一點和國務卿赫爾見面,但十二點半時,所有文件仍然沒有打完字,只能硬著頭皮再度致電要求延後到下午一點四十五分。車子已經發動引擎,停在大門口等候,只等打字完成。最後,一點四十五分才離開大使館,兩點零五分到達國務院。我在二樓的海軍武官室看到野村大使的車子全速衝了出去,整個心都揪在一起……」
賢治聽了,用力鎖緊雙眉。
「這和美國方面的應對完全有著天壤之別,美國的『魔術』已經在十二月六日下午九點,解讀了日本最後通牒密碼文件的前十三份,七日上午九點半,已經解讀出第十四份的內容和遞交給美國的時間。在七日下午一點二十分,開始攻擊珍珠港,那個時候,日本大使館還在打字,這絕不是『漫不經心』這幾個字能夠解釋的。」
賢治怒不可遏地說。由於最後通牒的延誤,導致住在美國的十一萬七千名日僑承受了莫大的辛酸──。
「你說得對,海牙公約規定,在開戰前一定要通知對方。由於並沒有規定要提前幾小時、幾分鐘,說得極端一點,即使在通知後一分鐘展開攻擊也無所謂。但日本卻在攻擊開始後一個小時才通知美方,所以,奇襲珍珠港才會永遠被抹上無警告偷襲的污名。」
米松咬牙切齒地說,島木和賢治都沉默不語。
芝離宮恩賜庭園內的碎石路和枯草上,也結了薄薄的霜柱。偶爾傳來鳥囀的清晨,聽到「叭、叭」的強韌弓箭聲。
庭園的水池附近有一座弓道場,這個建於戰前的弓道場歷經多年,已經有點老舊。兩個男人穿著白色練弓服和黑色裙褲,褪下左上半身的衣服,露出單側手臂,正在練弓。其中一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另一個人正是天羽賢治。
賢治把箭放在弓弦上,斜斜地舉起拉高,朝向十五間(二十八公尺)前方的箭靶用力射了出去。由於他還沒有掌握力量的平衡,戴著鹿皮護手套的右手微微發抖,他瞄準後射出的箭落在靶心偏左的位置。箭靶貼在舊榻榻米上,箭射進箭靶時,傳來刺進榻榻米的沉悶聲音。
射箭時所站立的地方周圍鋪著竹蓆,但光著腳的腳趾頭仍凍得發麻。對已經習慣住在有暖氣空間的賢治來說,露出的肩膀也很冷。
他不認識站在他右側,穿著黑色和服襪的老人。只是剛好在道場上遇到,賢治向他欠身打招呼後,彼此就沒有交談,各自專心練弓。
賢治拔下自己射進舊榻榻米的箭,和老人全都正中靶心的箭,再度走回射箭時所站立的地方。老人的箭離開了弓弦,正中三個黑色同心圓的中心。從箭離開弓弦的那一剎那,老人的視線、姿勢都文風不動,靜靜地面對標靶。這個動作叫殘心,是射法的最後步驟。老人的臉上刻著可以震懾旁人的威嚴。
賢治的腦海中浮現出在鹿兒島加治木中學求學時代,曾經教他弓道的老範士的身影。
賢治向這位曾經是元島津藩日置流範士的老師學會了洗心、練心等弓道的真諦。他在校外的「健兒舍」學習的示現流劍道,是只注重進攻、擊倒對方的劍法,弓道的對象是靜止不動的標靶,是最能夠反映內心狀態的武道。
弓很有分量,賢治把因為使用多年,已經變成麥芽糖色的弓拿在左手,兩腳踏開呈六十度,與標靶保持一直線,把重心放在足弓處。脊椎、脖頸挺直,調整呼吸,上箭後,將在左斜下張開的弓緩緩舉起,高舉過頭。凝視標靶的同時,一手托弓,另一手拉弦。或許是因為終於找回了當年的感覺,他可以清楚看到十五間外的標靶,渾身充滿力道,沒有絲毫的顫抖。身、心和弓成為一體,射箭的時機已經成熟。這一刻要和自我作戰,只要內心稍有紊亂,就會反映在下一步放手射箭的動作上。把弓拉滿後,隨著一聲清脆的弦聲,箭好像被標靶吸過去般命中靶心。賢治維持原來的動作凝視靶心數秒,按標準動作把弓放下,臉轉向正面,右腳靜靜地向左腳靠攏。
「剛才的弦聲真悅耳。」
旁邊的老人第一次開口說道。
「對,終於……」
賢治對剛才那一箭也很滿意。
「是日置流薩摩派吧?」
「您說得對。」
「嗯,無論是踏足、構身、上箭、舉起、拉開、集中還是分離,所有的動作都可圈可點,你練了很久吧?」
「從中學一直練到大學前兩年,之後就完全沒練了,所以很難找回當時的感覺。」
「只要再練十發,就無懈可擊了,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地道的弓箭了。我先失陪了。」
老人說著,穿回褪下的袖子,昂首挺胸地離去。
賢治再度面對標靶,跪坐在竹蓆上,等心情平靜後,撐起腳尖,挺直身體。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身體保持靜止不動,然後,把箭放在弓上。
賢治是在造訪東鄉被告的副辯護人,也是同鄉的學長島木文彌的臨時住所時,在法律相關書籍中,看到被稱為近代弓道鼻祖的阿波研造範士的著作,以及曾經向阿波範士拜師學藝的德國人所寫的《弓與禪》,才再度重拾弓道。當他想到要練弓時,就一刻也等不及了,立刻靠島木的關係,張羅了弓、箭、弦和護手套,島木還送了他練弓服和褲裙,並介紹他到離市中心不遠的芝離宮恩賜庭園弓道場練弓。
樹林裡不時傳來鳥囀和拍翅的聲音,霜柱也開始融化。
也許是因為想要擺脫督導官工作的沉重壓力,找回平常心,才會突然那麼想要練弓。
剛才只有賢治一個人的道場內,陸續出現了好幾位同好。賢治離開了道場,直奔島木位在四谷的家。
他開著吉普車經過虎之門和赤?,來到四谷島木的住家時,島木剛好煮完一鍋粥。
「你來得正好,早晨練完弓,再喝點粥不是很棒嗎?」
平時住在這裡的助理和學生們剛好都出門了,島木親自把南部地方出產的優質鐵鍋端上桌子,打開鍋蓋,冰冷的房間內頓時彌漫著熱氣。
「真不好意思,那我就不客氣了。」
賢治穿著練弓服坐在桌前,雙手接過島木為他盛的粥。
他五點起床趕去道場,盡情地練了弓,所以,雖然粥裡加了小麥,但熱粥喝下去通體舒暢,紫萁和蜂斗菜等野菜也很美味可口。
「你就穿這身衣服開吉普車來這裡嗎?」
島木停下筷子,這才發現賢治還穿著練弓服。
「對,虎之門和赤?那一帶還沒有什麼人,不過,我把身分證和軍服包在包裹裡帶著,以免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憲兵臨檢。」
賢治自己動手盛第二碗粥時回答,島木笑了起來。
「把美軍的軍服和身分證放在包裹裡,開吉普車來這裡,很像是你會做的事。話說回來,看到你穿著練弓服坐在這裡的樣子,會忍不住想起在加治木的那段時光。」
「島木學長,我還記得你以前告訴過我射禮?的事。」
「嗯,我是看到你在冬天道場時剛柔並存的性格,驚訝不已,才開始注意到你。」
「你提到這件事,更讓我對今天的事感到慚愧。我今天在道場時,一時逞強,像以前一樣光著腳站在道場上,結果腳趾頭都凍僵了。」
賢治想起在加治木中學時代在天氣寒冷下練習弓道時的情景。當時天色還沒亮,就開始在弓道場點燈,光著腳站在凍結的地面練弓。雖然有人央求,希望可以穿草鞋,但老範士斥責說,克服寒冷也是一種修行,不讓他們穿鞋。因此,冬天期間,腳上不光是長凍瘡,更會嚴重皸裂,一踩在地上,就會滲出血。在下雪或是落霜的早晨,地上總會看到一點點的血跡。即使如此,仍然沒有人退訓。每天寒訓一結束,他們就去山上找據說有助於改善皸裂的烏瓜,把鮮紅熟透的烏瓜搗爛後,塗在傷口上。
「今年冬天,老家可能也會很冷。搞不好正月時,壁龕內會用雪松裝飾。」
島木回想起老家,輕聲嘀咕了一句。雖然加治木屬於南國,但氣候並不宜人,從朝鮮半島吹來的季風寒冷刺骨,也時常會下雪。當地人都會在正月時,把一株筆直的松枝插在大花瓶裡,放在壁龕內作為裝飾。如果在新年前下雪,就會用棉花鋪在松葉上,當作松雪觀賞。
玄關的門打開了,響起一個宏亮的聲音。
「島木在嗎?」
「喔,我在這裡,進來吧。」
島木輕鬆地應一聲,走廊的地板響起吱吱咯咯的踩踏聲,一個和島木年紀相仿的男人走了進來。仙風道骨的他戴了一頂貝雷帽,一派瀟灑。
「我們正在喝粥,要不要來一點?」
島木問那個男人,他脫下貝雷帽說:
「我吃過了,給我一杯熱茶就好。」
來者似乎和島木很熟,說話直截了當。賢治用手邊的茶杯倒了茶放到他面前,他才轉頭看著賢治。
「喔,這是新來的助理嗎?」
「不,他是美軍中尉。」
聽到島木的介紹,男人露出驚訝的表情,打量著身穿褲裙的賢治。島木介紹他們相互認識。
這個叫米松的男人曾經是海軍上校,開戰之前,是駐華盛頓日本大使館海軍武官的輔佐官。在開戰同時,和野村大使、來栖特使一起遭到美國扣押,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搭戰時交換船回到日本。島木簡單地介紹了賢治,米松好奇地說:
「原來你在東京審判中當語言督導官。我雖然去旁聽過幾次,但完全沒有注意到你們這些第二代日裔。我想到了,有時候會聽到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訂正翻譯的錯誤,會不會就是你?」
「我也不清楚。其實,雖說我是語言督導官,但也未必能夠發現每一個誤譯,也很擔心能不能夠百分之百用貼切的詞彙正確表達意思。前幾天,通譯官把『某上將浪得虛名』的『虛名』直譯成empty name,我不假思索地按了督導官按鈕,卻一時想不起該怎麼恰如其分地意譯,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有道理。對了,島木──」
米松似乎有什麼要事找島木商量,向島木使了一個眼色。
「喔,不必擔心天羽,他是我老鄉,也是我學弟,比普通的日本人更具日本精神,是真正值得信賴的人。」
米松聽到島木的保證,點了點頭。
「布萊肯尼律師對證人白齡譚的反詰問很精采,但我希望可以更強調美國事先知道日本的最後通牒這一點。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在?田上將的個人辯護階段徹底追究,所以,海軍的很多朋友積極奔走,蒐集資料。但日美談判的主角還是開戰時的外務大臣東鄉大臣,所以,我希望你把這份資料交給東鄉的律師布萊肯尼,我相信一定會派上用場。」
「謝謝,布萊肯尼也去找了美國的戰爭委員會和珍珠港調查委員會,積極地蒐集資料,但一直苦於找不到日本方面的資料,始終沒有太大的斬穫,所以,我相信他一定很高興。」
島木接過厚厚的資料向他道謝。
「不好意思……」
默默聽著他們交談的賢治開了口。
「我知道美國監測了日本的電報,但有一件事令我匪夷所思,日本為什麼沒有事先通知美方要開戰?日本的訓令電報延誤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賢治虛心坦誠地請教了他始終不解的問題。
「連你這樣的第二代日裔會有這種想法,實在令人遺憾。日本始終無法決定到底要和還是要戰,十一月二十六日,接到美國方面要求日軍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全面撤兵的赫爾備忘錄,日本被逼上必須一戰的絕路。我們海軍也和軍令部聯絡後,為了以防萬一,銷毀了日本駐華盛頓大使館武官室內的密碼機。」
米松舔了舔嘴唇說道。
「怎麼銷毀那個密碼機?那時候,我們已經從柏林撤退到薩爾茲堡,但在銷毀密碼機時,耗費了一番工夫。」
「我們灑上鋁熱劑的粉末溶解的。當時,已經透過管道,在紐約找到鋁熱劑的粉末,但得知需要大量粉末才能溶解,擔心引起懷疑。於是,立刻請日本方面寄到美國,在大使館後院的樹林裡銷毀。雖然有人說,夜晚比較不會引人注意,但有朝霧的時候,煙霧最不容易被發現,沒想到最後還是冒出大量煙霧,大家都嚇死了。」
米松回想起當時的情景。
「不過,誰都想不到,號稱花一百年也無法破解的『九七式印字機』密碼機,最後還是遭到破解了。」
島木遺憾地嘆道。美國在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年)察覺到日本海軍開發的新式密碼機,並得知外交密碼也使用相同的系統,於是,就把破解的任務交給解讀密碼的天才威廉.福利德曼。福利德曼也因為苦於無法破解,一度陷入嚴重的神經衰弱,但在一九四○年十一月,終於研發出和「九七式印字機」同型的密碼機,在外交上發揮了猶如雷達的威力。日本外交的這個最高機密稱為「紫密碼」,為了保護機密,以及作業上的方便,使用了「魔術」這個秘密代號,在日美外交上充分發揮了威力。
「接到赫爾備忘錄後,日方提出的對美備忘錄,或者說是最後通牒是什麼時候送到駐華盛頓的日本大使館?根據前一陣子的法庭審理,日本外務省電信課的工作人員說,因為給美國的這份通知內容太長了,所以分成十四份,前十三份經由中央郵局,在日本時間十二月七日凌晨一點五十分發送完畢,所以,應該在華盛頓時間六日晚上六、七點時,就已經接收到前十三份通知的密碼發報內容。」
賢治對這個問題感到不解。米松回答說:
「根據我當時的所見所聞,再結合之後所聽到的消息,所謂的偷襲內幕其實是這樣的。首先,華盛頓時間十二月六日下午兩點,先收到了一份導引書,其內容是,一、要傳送對美備忘錄。二、這份備忘錄很長,分成十四篇,無法一次發送,但情勢極其緊張,電文為最高機密。三、向美國遞交本備忘錄的時間會在稍晚通知,但接到電報訓令後,要做好萬全的相關準備工作,隨時可以交到美方手中。既然日方已經事先發出這份電報,照理說,駐美大使館內應該啟動緊急機制,但問題是大使館的人並沒有這麼做。也就是說,十二月六日星期六的傍晚,華盛頓的大使館收到了備忘錄的前十三份,電信員用密碼機解讀到晚上十一點,但他並沒有謄寫,而且丟在那裡。其他人傍晚就下班了,除了值班的電信官以外,所有人統統都走光了。聽說那天晚上,大家都去歡送調去巴拿馬的寺崎一等書記官。」
「既然已經收到了導引書,怎麼還會舉辦什麼歡送會──?」
島木一臉錯愕地說,米松目不轉睛地看著他說:
「沒錯,第二天十二月七日星期天,我上午九點前到大使館二樓的海軍武官室上班。因為在當時的非常狀態下,隨時發生狀況,但已經快九點了,大使館入口的階梯前堆了一堆星期天當天的報紙,還有牛奶瓶,信箱裡塞滿了應該是前一天大家下班後才送來的電報,連蓋子都蓋不起來了。大使館在麻州大道上,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情況,我立刻把電報拿了出來,裡面有日本政府分成十四份發報的對美備忘錄第十四份,和下午一點的訓令通知。我一開始以為大使館門口的凌亂樣子是為了欺敵,但其實是大使館的人已經養成了週六、週日休息的美式習慣。這些人一點都沒有警覺心。我很生氣,把手上的電報分別送到大使館、陸軍和海軍武官室,但找不到值班的人,大家都還沒有來上班。事後我才知道,值班的電信官去做彌撒了,總之,他們的處理方式令我驚訝得張口結舌。」
米松回想起當時的憤怒,仍然忍不住氣紅了臉。
「大使館工作人員幾點才進大使館?」
島木問。
「十點左右,他們才陸續現身。因為前一天晚上歡送會宿醉的關係,每個人都睡眼惺忪。備忘錄要在下午一點交到國務卿赫爾的手上,大使館內亂成一團,但只有負責庶務的一等書記官奧村才會打字。通信員把解讀出來的備忘錄內容整理成文章,開始打字,但畢竟不夠熟練,有很多地方都打錯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難道沒有安排一個專門的打字員,以防這種情況發生嗎?」
「問題就在這裡。雖然這麼說,對你這位前外交官有點失禮,但我真的很懷疑大使館那些人的腦袋裡在想什麼,他們似乎認定不可能在星期天交付最後通牒,但既然已經收到了導引書,也接到了要做好萬全準備,隨時遞交給美國的訓令電報,即使上面規定,機密文件不能交給打字員處理,也可以隨機應變,安排一位熟練的打字員,並且在開戰之前限制他的行動,以防洩漏機密。」
「沒錯,但在那種情況下,野村大使仍然不得不要求和國務卿赫爾會面,內心應該很痛苦吧。」
「上午十一點,前面十三份還沒有打完字,大使按照來自東京的訓令指示,要求下午一點和國務卿赫爾見面,但十二點半時,所有文件仍然沒有打完字,只能硬著頭皮再度致電要求延後到下午一點四十五分。車子已經發動引擎,停在大門口等候,只等打字完成。最後,一點四十五分才離開大使館,兩點零五分到達國務院。我在二樓的海軍武官室看到野村大使的車子全速衝了出去,整個心都揪在一起……」
賢治聽了,用力鎖緊雙眉。
「這和美國方面的應對完全有著天壤之別,美國的『魔術』已經在十二月六日下午九點,解讀了日本最後通牒密碼文件的前十三份,七日上午九點半,已經解讀出第十四份的內容和遞交給美國的時間。在七日下午一點二十分,開始攻擊珍珠港,那個時候,日本大使館還在打字,這絕不是『漫不經心』這幾個字能夠解釋的。」
賢治怒不可遏地說。由於最後通牒的延誤,導致住在美國的十一萬七千名日僑承受了莫大的辛酸──。
「你說得對,海牙公約規定,在開戰前一定要通知對方。由於並沒有規定要提前幾小時、幾分鐘,說得極端一點,即使在通知後一分鐘展開攻擊也無所謂。但日本卻在攻擊開始後一個小時才通知美方,所以,奇襲珍珠港才會永遠被抹上無警告偷襲的污名。」
米松咬牙切齒地說,島木和賢治都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