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真幸福。
他感覺自己在這個世上出生以來,一直在進行同一場對決。
現在,這場對決對春海而言,正是無上的幸福。
驀然回首已是四十有五,對決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他覺得自己一直在苦等一個一決勝負的機會,結果卻好像比自己的想像還更早走到這一步。這確實是一條漫長的路,但他甚至沒有停下來思考過。或許就因為這樣,他有一種這場仗好像昨天才剛開始的感覺。
「春、春海大人……終、終於到了這一天……日、日本的改曆之儀終於要公布結果了。」泰福說道。他因為不安和緊張不斷地顫抖,很可憐的模樣,聲音也流露出明顯的恐懼。
泰福來自奉天皇之命統御陰陽師的土御門家,理應是這場儀式中表現得最威風的人。
「春、春海大人的曆法才是日本的至寶明顯的天、天皇一定明白的。」
泰福的語氣像是滿心冀望能聽到春海也同意他的話一般。
有那麼一瞬間,春海很想告訴眼前這位年輕人,能下的棋他都下了;也想告訴他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
「必至。」但春海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回應道。
畢竟,對二十九歲的泰福而言,這已經足夠。若再多說什麼,只會讓他更混亂。最後,泰福好不容易壓抑住心底的畏怯,收起緊張的神情,眼神堅定地看向前方。
同樣在等待天皇敕令的公家們不時窺視並排而坐的春海與泰福兩人。
尤其是賀茂家一行人,一邊滿心期待地坐著,一邊用憤怒且嘲諷的表情對他們冷眼蔑視。
然而春海只把這些人當成棋盤上的棋子,暗自預測接下來的發展。
春海一邊在心中選定之後要下的棋子,一邊思考稍早的幸福感從何而來。
改曆之儀。
今天是貞享元年三月三日。天皇終於要宣布廢除出現明顯謬誤的現行曆法,以新訂的曆法做為新時代之曆。
一共有三個曆法被選為新曆的候補:
大統曆
授時曆
大和曆
天皇究竟會採用何者,全國都熱切關注著此次的裁決,絕無誇張。
將軍綱吉和大老堀田正俊一起在江戶等待改曆敕令的結果。
除了公家層積極介入改曆之儀之外,各藩的武家中也有人給予春海強力的支援,連社會上的算術家、神道家、佛教勢力、儒學者、陰陽師等也全都在關注這場「三曆對決」。
然而,最熱衷這場對決的莫過於天下百姓。他們對此事關注的程度之高,遠遠超出幕閣的預期。頒曆售出的數量不斷增長,甚至出現以曆法為題材的美人畫,作家們據說也都在準備以曆法為主題的新作。
春海覺得自己此刻已經可以用明晰的眼神看穿人們的心願。
「曆」是一個約定,可以說是太平之世裡的無形之約。
明日我們仍活著。
明日這個世間尚存。
曆是天地間為政者與百姓共同認定,並且默默遵循的一個約定。
因此,這個國家的人們之所以會喜歡曆,或許就是因為沒有別的事物更能比可以喜歡曆的自己讓人安心。戰國之世,任何約定都會遭到踐踏,人們已經受夠這樣的世道,所以才會對曆的關注如此爆炸性地增長吧,春海心想。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臨。並排的人們聽到傳旨者到來,泰福嚥下一口口水,現場起了一陣小騷動。待騷動漸漸平息,春海突然聽見從遠處傳來的聲響—
喀啷、鏗隆。
夢幻般的音色輕快地迴響著。
啊,原來是這樣,對決是從那時候開始,此刻的幸福感是從那兒來的。
自聽到那個聲響至今已經流逝多少歲月了呢?春海在心中暗自數著。
二十二年。
傳旨者宣布結果之前,眾人間氣氛緊張,但春海臉上卻不自覺地浮現笑容。
二十二年,自始至終。
自始至終他都在做這件事。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這道聲音一直為他而響。
不久之後,傳旨者向眾人宣布天皇的決定。春海則閉上雙眼,豎耳聆聽揭開他人生序章的這道夢幻音色—
喀啷、鏗隆。
第一章 一瞥即答
這天,春海在登城執行公務之前先去了別的地方。
為此他費了不少苦心。
天色未亮,還不到卯時就起床,春海冷得縮著脖子,好不容易才把不習慣的雙刀佩戴好。腰上多了刀的重量,他提著燈籠搖搖晃晃地走出府邸。
江戶城大多數的城門是隨著明六時的鐘聲開啟,鳴鐘的時間則以太陽的高度為準。
理所當然地,鐘聲在冬天的間隔會比夏天短上許多。即使同樣從明六時到朝五時或者從卯時到辰時,冬天和夏天會有將近一.五倍的時間差。
江戶是一個門禁森嚴的城市,即便是眾人敬畏的春日局也無法在門禁時間後通行。嚴格遵守時間是常識,絕對不能遲到,因為在江戶城裡工作的第一要務就是防備敵人;不過這只是表面上好聽的說法。事實是,即使已經進入國泰民安的時代,這個城市仍保留著濃厚的戰時習俗,沒有什麼事比趕不上時間更粗心大意。
春海加緊腳步。
雖然被雙刀的重量弄得暈頭轉向,他仍舊是城門一開就接連穿過馬場先門和鍛冶橋門,再快步走過大名小路,朝江戶城的反方向走去。
穿過兩旁滿是榻榻米店的小徑,走過京橋,終於在銀座前面找到一大早就出來載客的轎子。
轎夫們正打著哈欠準備開始忙碌的一天。
看到佩刀的年輕人喘著氣來到眼前,轎夫們嚇了一大跳,以為發生什麼大事,神情一陣緊張。
「您要去哪兒?」
「我要去澀谷。」
春海順一順呼吸後急忙說道。接著吹熄燈籠的燭火,急著想坐進轎子。
結果喀啷地一聲,雙刀撞上轎子兩側,被彈了回來。
「啊,真是的!」
焦急的春海笨拙地取下腰上的雙刀。
轎夫們紛紛露出狐疑的表情。仔細一看,春海沒有束髮,也就是說他不是武士;但卻佩刀,而且打扮優雅, 想必是來自某個大名府邸的人。轎夫們沒辦法一眼判斷出這位「來歷不明」的年輕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您要去澀谷的哪兒呢?」
其中一名轎夫好心地詢問眼前這位奇妙的客人。他聽說澀谷附近天黑後常有盜賊出沒。
「宮益的金王八幡神社。」
春海兩手抱著雙刀,打橫,斜放,拚命嘗試該如何帶著雙刀坐進轎子。
「請幫我趕一下路,我想在朝五時半前回來。」
聽到春海的目的地,轎夫們先前的緊張感頓時徹底消失。「什麼嘛!」他們聳肩低聲說道。
春海的聲音帶著些許的京都腔。也就是說,這個來歷不明的年輕人,從京都來到江戶,覺得這裡有趣,想去名勝景點觀光。如先前所述,在城裡任職的人受到門禁的限制,如果想出遠門,就必須像他這樣一大早出發。轎夫們這麼解讀春海,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解讀的方法了。
然而,基本上大名是禁止家臣們遊覽江戶的。但最近留守居役常以政談為名,在料亭裡聚會,或者不斷在各名勝景點出沒,這項規定便漸漸被人置之腦後。轎夫們也明白這一點,就乾脆兼任起觀光導遊,藉此賺一點小錢。
「宮益的八幡那兒啊,這個季節沒什麼好看,連櫻花樹的葉子都枯了呢!」
其中一個轎夫半是出自親切,半是出自「我們才是熟知江戶的導遊」的自負給春海建議,另一個轎夫也頻頻跟著點頭。
「這附近就有許多靈驗的知名神社了。」
「我不是要看櫻花,我是要去找繪馬。」
回話的同時,春海終於成功帶著刀子一起鑽進轎子,他露出鬆一口氣的微笑。
「繪馬?」沒想到他出乎意料的回答讓兩位轎夫異口同聲地反問。
「嗯,我已經去過很多靈驗的地方了。供奉過上妝用的白粉、鹽,也供奉過番茶。麻煩你們趕一下路,我時間有點趕。」
「繪馬,是喔……」
轎夫們一邊不可思議地喃喃念著,一邊扛起轎子。
春海剛才所說的白粉是用來供奉附近京橋八丁堀的化粧地藏。據說在地藏菩薩身上塗白粉,病痛就能痊癒。鹽則是用來供奉江戶北邊寺廟裡一尊從頭到腳都是鹽的地藏菩薩。據說只要在祂的腳上塗鹽,就能治好雞眼,而番茶則是用來供奉向島弘福寺的「除咳爺婆」石像,據說拜過之後就再也不會感冒,非常靈驗。
看來這人已經去過江戶不少地方,大概是聽誰說宮益那兒有什麼吧!以觀光為目標的人常會為了一些當地居民眼中無聊的東西感到興奮。雖然不知道他想看什麼,但想必是些愚蠢至極的東西。轎夫們一邊用這個理由說服自己,一邊抬著這個來路不明的年輕人。
正如轎夫所言,金王八幡宮有櫻花樹。
這棵名樹「金王櫻」據說是源賴朝所種,為了緬懷武將金王丸而取名,神社裡也有金王丸的木雕像。
可是櫻花樹到了十月只剩下樹枝,木雕像也只有特定的時間才能參拜。
對轎夫們而言,實在是個「一點都不有趣」的地方。
不過,春海跟這個神社並非完全沒有關係。事實上,他來自與清和源氏有淵緣的山氏一族,而這裡就有相關的景點。為了讓德川家光順利當上第三代將軍,春日局曾來這裡參拜祈福。願望成真後,她建了社殿和門來還願。這件事牽起神社和將軍家之間的關連,故此處禁止歌舞音樂與喧鬧。這一點對轎夫們而言更是無趣到了極點。
但無論如何,春海根本就沒有看這些名勝一眼。他一抵達神社入口,就抱著雙刀衝上通往境內的階梯。正要往上衝去時,他忽然想起道路中央是給神明走的。
「唉呀,糟了。」
就在他往旁邊閃開的瞬間,手上抱著的雙刀猛地撞上鳥居。
「鏗—」一道尖銳的聲響嚇了轎夫們一大跳。
「居然敢用刀鞘去撞鳥居,根本是在冒犯神明啊!」
轎夫們害怕會有報應,趕快雙手合十拜一拜。
春海也急忙朝鳥居的柱子迅速賠了三次失禮,馬上又快步衝上階梯。
抵達神社境內,他倏地在正中央停下,左右張望,找到奉納所之後又立刻往那兒飛奔過去。
「哦……」
春海像個孩子似的亮起雙眼,注視著眼前的東西—
滿滿的繪馬。
大概有從春海膝蓋到頭頂這麼高。
他緊盯著這一大片繪馬串。
圓形、三角形、菱形、各種多邊形,每個圖形裡都畫了好幾個內切圓和切線。
邊的長度、圓的面積、立方的體積,方陣、圓陣,複雜的加減乘除、開平方。
各種難題、算式解答,以及奉納者的名字和願望全部寫在一起,每個繪馬都被填得滿滿的。
除了個人名義的之外,也有以私塾名義奉納的繪馬。
還有只寫了題目,卻沒有寫上算式和解答的繪馬。
更有詳細地寫下算式中所運用到的理論的繪馬。
其實春海正是從同住在一個府邸裡的人們那兒聽說這些繪馬,為了看它們一眼才來這裡的。
「居然有這麼多……」
受到眼前景象強烈的震撼,春海口中不禁流洩出嘆息般的感動低吟。
此時春海眼裡看見的不是一個個獨立的繪馬;在他眼裡,群聚的繪馬串就如盛開的櫻花一般,在陽光下綻放著光芒。
他幾乎是無意識地把抱在手上的雙刀放到繪馬串下方,將其一一推開。
他一邊伸出手,一邊看向其中一塊繪馬,下一塊,再下一塊。最後他摸過那些繪馬,就像把手伸進清流裡享受清澈的流水一般。
每一個繪馬都洋溢著書寫者心中那股出色且動人的緊張感。被春海碰過的繪馬互相碰撞,發出喀啷、鏗隆的聲音。他甚至覺得這些聲響裡滿載了每位書寫者令人欽佩的精神。
「江戶真是太棒了。」
感動與喜悅化做笑聲,隨著他的低語從口中流洩而出。
立誓鑽研,祈求在神明的加護下提升技藝,或者感謝神明讓自己成長。每個人為了不同的目的將許多寫上算式的繪馬獻給神明。
這就是世間所謂的「算額奉納」。
真幸福。
他感覺自己在這個世上出生以來,一直在進行同一場對決。
現在,這場對決對春海而言,正是無上的幸福。
驀然回首已是四十有五,對決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他覺得自己一直在苦等一個一決勝負的機會,結果卻好像比自己的想像還更早走到這一步。這確實是一條漫長的路,但他甚至沒有停下來思考過。或許就因為這樣,他有一種這場仗好像昨天才剛開始的感覺。
「春、春海大人……終、終於到了這一天……日、日本的改曆之儀終於要公布結果了。」泰福說道。他因為不安和緊張不斷地顫抖,很可憐的模樣,聲音也流露出明顯的恐懼。
泰福來自奉天皇之命統御陰陽師的土御門家,理應是這場儀式中表現得最威風的人。
「春、春海大人的曆法才是日本的至寶明顯的天、天皇一定明白的。」
泰福的語氣像是滿心冀望能聽到春海也同意他的話一般。
有那麼一瞬間,春海很想告訴眼前這位年輕人,能下的棋他都下了;也想告訴他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
「必至。」但春海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回應道。
畢竟,對二十九歲的泰福而言,這已經足夠。若再多說什麼,只會讓他更混亂。最後,泰福好不容易壓抑住心底的畏怯,收起緊張的神情,眼神堅定地看向前方。
同樣在等待天皇敕令的公家們不時窺視並排而坐的春海與泰福兩人。
尤其是賀茂家一行人,一邊滿心期待地坐著,一邊用憤怒且嘲諷的表情對他們冷眼蔑視。
然而春海只把這些人當成棋盤上的棋子,暗自預測接下來的發展。
春海一邊在心中選定之後要下的棋子,一邊思考稍早的幸福感從何而來。
改曆之儀。
今天是貞享元年三月三日。天皇終於要宣布廢除出現明顯謬誤的現行曆法,以新訂的曆法做為新時代之曆。
一共有三個曆法被選為新曆的候補:
大統曆
授時曆
大和曆
天皇究竟會採用何者,全國都熱切關注著此次的裁決,絕無誇張。
將軍綱吉和大老堀田正俊一起在江戶等待改曆敕令的結果。
除了公家層積極介入改曆之儀之外,各藩的武家中也有人給予春海強力的支援,連社會上的算術家、神道家、佛教勢力、儒學者、陰陽師等也全都在關注這場「三曆對決」。
然而,最熱衷這場對決的莫過於天下百姓。他們對此事關注的程度之高,遠遠超出幕閣的預期。頒曆售出的數量不斷增長,甚至出現以曆法為題材的美人畫,作家們據說也都在準備以曆法為主題的新作。
春海覺得自己此刻已經可以用明晰的眼神看穿人們的心願。
「曆」是一個約定,可以說是太平之世裡的無形之約。
明日我們仍活著。
明日這個世間尚存。
曆是天地間為政者與百姓共同認定,並且默默遵循的一個約定。
因此,這個國家的人們之所以會喜歡曆,或許就是因為沒有別的事物更能比可以喜歡曆的自己讓人安心。戰國之世,任何約定都會遭到踐踏,人們已經受夠這樣的世道,所以才會對曆的關注如此爆炸性地增長吧,春海心想。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臨。並排的人們聽到傳旨者到來,泰福嚥下一口口水,現場起了一陣小騷動。待騷動漸漸平息,春海突然聽見從遠處傳來的聲響—
喀啷、鏗隆。
夢幻般的音色輕快地迴響著。
啊,原來是這樣,對決是從那時候開始,此刻的幸福感是從那兒來的。
自聽到那個聲響至今已經流逝多少歲月了呢?春海在心中暗自數著。
二十二年。
傳旨者宣布結果之前,眾人間氣氛緊張,但春海臉上卻不自覺地浮現笑容。
二十二年,自始至終。
自始至終他都在做這件事。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這道聲音一直為他而響。
不久之後,傳旨者向眾人宣布天皇的決定。春海則閉上雙眼,豎耳聆聽揭開他人生序章的這道夢幻音色—
喀啷、鏗隆。
第一章 一瞥即答
這天,春海在登城執行公務之前先去了別的地方。
為此他費了不少苦心。
天色未亮,還不到卯時就起床,春海冷得縮著脖子,好不容易才把不習慣的雙刀佩戴好。腰上多了刀的重量,他提著燈籠搖搖晃晃地走出府邸。
江戶城大多數的城門是隨著明六時的鐘聲開啟,鳴鐘的時間則以太陽的高度為準。
理所當然地,鐘聲在冬天的間隔會比夏天短上許多。即使同樣從明六時到朝五時或者從卯時到辰時,冬天和夏天會有將近一.五倍的時間差。
江戶是一個門禁森嚴的城市,即便是眾人敬畏的春日局也無法在門禁時間後通行。嚴格遵守時間是常識,絕對不能遲到,因為在江戶城裡工作的第一要務就是防備敵人;不過這只是表面上好聽的說法。事實是,即使已經進入國泰民安的時代,這個城市仍保留著濃厚的戰時習俗,沒有什麼事比趕不上時間更粗心大意。
春海加緊腳步。
雖然被雙刀的重量弄得暈頭轉向,他仍舊是城門一開就接連穿過馬場先門和鍛冶橋門,再快步走過大名小路,朝江戶城的反方向走去。
穿過兩旁滿是榻榻米店的小徑,走過京橋,終於在銀座前面找到一大早就出來載客的轎子。
轎夫們正打著哈欠準備開始忙碌的一天。
看到佩刀的年輕人喘著氣來到眼前,轎夫們嚇了一大跳,以為發生什麼大事,神情一陣緊張。
「您要去哪兒?」
「我要去澀谷。」
春海順一順呼吸後急忙說道。接著吹熄燈籠的燭火,急著想坐進轎子。
結果喀啷地一聲,雙刀撞上轎子兩側,被彈了回來。
「啊,真是的!」
焦急的春海笨拙地取下腰上的雙刀。
轎夫們紛紛露出狐疑的表情。仔細一看,春海沒有束髮,也就是說他不是武士;但卻佩刀,而且打扮優雅, 想必是來自某個大名府邸的人。轎夫們沒辦法一眼判斷出這位「來歷不明」的年輕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您要去澀谷的哪兒呢?」
其中一名轎夫好心地詢問眼前這位奇妙的客人。他聽說澀谷附近天黑後常有盜賊出沒。
「宮益的金王八幡神社。」
春海兩手抱著雙刀,打橫,斜放,拚命嘗試該如何帶著雙刀坐進轎子。
「請幫我趕一下路,我想在朝五時半前回來。」
聽到春海的目的地,轎夫們先前的緊張感頓時徹底消失。「什麼嘛!」他們聳肩低聲說道。
春海的聲音帶著些許的京都腔。也就是說,這個來歷不明的年輕人,從京都來到江戶,覺得這裡有趣,想去名勝景點觀光。如先前所述,在城裡任職的人受到門禁的限制,如果想出遠門,就必須像他這樣一大早出發。轎夫們這麼解讀春海,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解讀的方法了。
然而,基本上大名是禁止家臣們遊覽江戶的。但最近留守居役常以政談為名,在料亭裡聚會,或者不斷在各名勝景點出沒,這項規定便漸漸被人置之腦後。轎夫們也明白這一點,就乾脆兼任起觀光導遊,藉此賺一點小錢。
「宮益的八幡那兒啊,這個季節沒什麼好看,連櫻花樹的葉子都枯了呢!」
其中一個轎夫半是出自親切,半是出自「我們才是熟知江戶的導遊」的自負給春海建議,另一個轎夫也頻頻跟著點頭。
「這附近就有許多靈驗的知名神社了。」
「我不是要看櫻花,我是要去找繪馬。」
回話的同時,春海終於成功帶著刀子一起鑽進轎子,他露出鬆一口氣的微笑。
「繪馬?」沒想到他出乎意料的回答讓兩位轎夫異口同聲地反問。
「嗯,我已經去過很多靈驗的地方了。供奉過上妝用的白粉、鹽,也供奉過番茶。麻煩你們趕一下路,我時間有點趕。」
「繪馬,是喔……」
轎夫們一邊不可思議地喃喃念著,一邊扛起轎子。
春海剛才所說的白粉是用來供奉附近京橋八丁堀的化粧地藏。據說在地藏菩薩身上塗白粉,病痛就能痊癒。鹽則是用來供奉江戶北邊寺廟裡一尊從頭到腳都是鹽的地藏菩薩。據說只要在祂的腳上塗鹽,就能治好雞眼,而番茶則是用來供奉向島弘福寺的「除咳爺婆」石像,據說拜過之後就再也不會感冒,非常靈驗。
看來這人已經去過江戶不少地方,大概是聽誰說宮益那兒有什麼吧!以觀光為目標的人常會為了一些當地居民眼中無聊的東西感到興奮。雖然不知道他想看什麼,但想必是些愚蠢至極的東西。轎夫們一邊用這個理由說服自己,一邊抬著這個來路不明的年輕人。
正如轎夫所言,金王八幡宮有櫻花樹。
這棵名樹「金王櫻」據說是源賴朝所種,為了緬懷武將金王丸而取名,神社裡也有金王丸的木雕像。
可是櫻花樹到了十月只剩下樹枝,木雕像也只有特定的時間才能參拜。
對轎夫們而言,實在是個「一點都不有趣」的地方。
不過,春海跟這個神社並非完全沒有關係。事實上,他來自與清和源氏有淵緣的山氏一族,而這裡就有相關的景點。為了讓德川家光順利當上第三代將軍,春日局曾來這裡參拜祈福。願望成真後,她建了社殿和門來還願。這件事牽起神社和將軍家之間的關連,故此處禁止歌舞音樂與喧鬧。這一點對轎夫們而言更是無趣到了極點。
但無論如何,春海根本就沒有看這些名勝一眼。他一抵達神社入口,就抱著雙刀衝上通往境內的階梯。正要往上衝去時,他忽然想起道路中央是給神明走的。
「唉呀,糟了。」
就在他往旁邊閃開的瞬間,手上抱著的雙刀猛地撞上鳥居。
「鏗—」一道尖銳的聲響嚇了轎夫們一大跳。
「居然敢用刀鞘去撞鳥居,根本是在冒犯神明啊!」
轎夫們害怕會有報應,趕快雙手合十拜一拜。
春海也急忙朝鳥居的柱子迅速賠了三次失禮,馬上又快步衝上階梯。
抵達神社境內,他倏地在正中央停下,左右張望,找到奉納所之後又立刻往那兒飛奔過去。
「哦……」
春海像個孩子似的亮起雙眼,注視著眼前的東西—
滿滿的繪馬。
大概有從春海膝蓋到頭頂這麼高。
他緊盯著這一大片繪馬串。
圓形、三角形、菱形、各種多邊形,每個圖形裡都畫了好幾個內切圓和切線。
邊的長度、圓的面積、立方的體積,方陣、圓陣,複雜的加減乘除、開平方。
各種難題、算式解答,以及奉納者的名字和願望全部寫在一起,每個繪馬都被填得滿滿的。
除了個人名義的之外,也有以私塾名義奉納的繪馬。
還有只寫了題目,卻沒有寫上算式和解答的繪馬。
更有詳細地寫下算式中所運用到的理論的繪馬。
其實春海正是從同住在一個府邸裡的人們那兒聽說這些繪馬,為了看它們一眼才來這裡的。
「居然有這麼多……」
受到眼前景象強烈的震撼,春海口中不禁流洩出嘆息般的感動低吟。
此時春海眼裡看見的不是一個個獨立的繪馬;在他眼裡,群聚的繪馬串就如盛開的櫻花一般,在陽光下綻放著光芒。
他幾乎是無意識地把抱在手上的雙刀放到繪馬串下方,將其一一推開。
他一邊伸出手,一邊看向其中一塊繪馬,下一塊,再下一塊。最後他摸過那些繪馬,就像把手伸進清流裡享受清澈的流水一般。
每一個繪馬都洋溢著書寫者心中那股出色且動人的緊張感。被春海碰過的繪馬互相碰撞,發出喀啷、鏗隆的聲音。他甚至覺得這些聲響裡滿載了每位書寫者令人欽佩的精神。
「江戶真是太棒了。」
感動與喜悅化做笑聲,隨著他的低語從口中流洩而出。
立誓鑽研,祈求在神明的加護下提升技藝,或者感謝神明讓自己成長。每個人為了不同的目的將許多寫上算式的繪馬獻給神明。
這就是世間所謂的「算額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