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就像是雨國的國王,富有卻無能,盛年而早衰。
獵物、愛鷹,以及到我欄下餓死的人民,任何東西,都無法安慰這個國王。」
波特萊爾 《巴黎的憂鬱》
在法國南部一個叫做奧德利弗的村子,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築物,叫做「修法爾的宮殿」,這是由一個名叫菲爾帝南‧修法爾的貧窮郵差所建造的。從西元一九二二年起,總共耗費了三十四年的時間,由他一人獨力完成這座夢寐以求的宮殿。
宮殿給人的感覺像是阿拉伯廟宇的一角,又像是印度神殿,在中世紀歐洲城門般的入口旁,還有一間瑞士風的牧羊人小屋。儘管這座宮殿的風格非常不一致,但每個人孩提時所夢想的城堡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只不過在長大之後,大人們往往會考量到設計、經費,還有世俗的眼光,最後就只能住在東京那個擾攘的鴿籠內。
修法爾沒有唸過書,在他所留下的手稿上,他興奮地訴說自己是如何受到神明的啟示,才得以建造出如此獨特的神殿,雖然,整篇文章錯字連篇。
據他所說,這是從他在送信的時候,在路邊撿到一個形狀奇特的石頭,並將它放入口袋後才開始的。當時修法爾已經四十三歲了。過沒多久,他的肩上除了裝著郵件的背包外,還會扛著一個專門裝石頭的大籃子,到最後他就變成推著手推車送信了。因為這個怪異的郵差生活在淳樸的鄉下地方,所以不難想像他會遭到人們何種異樣的眼光。
修法爾用他蒐集而來的石頭和水泥,打好了宮殿的地基。而長二十六公尺、寬十四公尺、高十二公尺的宮殿主體,前後花了三年才完成。接著,牆上開始出現了鶴、豹、鴕鳥、大象和鱷魚等水泥雕像,直到整面牆上全部覆蓋著雕像。然後他開始建造瀑布,又做了三個龐大的巨人像。
當修法爾七十六歲時,宮殿終於落成了。他將功成身退的手推車放在宮殿內最好的位置,自己則在入口的附近建造了一間小屋。從郵局退休後,他就住在那間小屋內,眺望著宮殿過日子,似乎從來沒想過要住在宮殿裡面。
我從照片上所看到的修法爾的宮殿,感覺就像蒟蒻一樣軟綿綿的,比吳哥窟還要細緻的各種水泥雕像及裝飾,包覆了整座宮殿;因為看不清整體的形狀和牆壁,使得整座建築物感覺非常不對稱,看起來歪歪扭扭的。對這種工程不感興趣的人們,可能只會覺得修法爾耗費後半輩子所建造的作品,是一個沒用的古董或是大批廢鐵堆。
和奧德利弗村的人一鼻孔出氣,把修法爾當成瘋子是很簡單的事,不過,這座宮殿所呈現出的創意,與西班牙天才建築家安東尼奧.高第 的設計可說是一脈相承。如今,這座「修法爾的宮殿」已成為貧窮的奧德利弗村裡唯一的觀光資源。
說到建築奇才,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巴伐利亞的瘋狂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Ⅱ)。他資助音樂家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的事舉世皆知,而他這一生最感興趣的事,除了崇拜華格納之外,就只有建造城堡了。
路德維希二世最早完成的代表作就是林德霍夫宮(Linderhof Palace),後人一致認為這座建築模仿了法國路易王朝的文化。不過,在推開後山的旋轉石門、走進隧道之後,就會發現這裡和那些隨處可見的廉價仿冒建築有很大的差別。
在那裡,有一個雄偉的人造鐘乳石洞和寬闊漆黑的湖面,湖面上浮著大型的貝殼狀輕舟,水邊的桌子是用仿珊瑚的枝幹製作的,牆壁則飾以精緻的幻想畫。見到這樣的擺設,應該沒有人的想像力不會被激發吧。
據說,當路德維希二世所愛的華格納逝世後,他便從早到晚關在這個幽暗的地底下,一邊獨自思念著華格納,一邊在仿珊瑚的桌上用餐。
在歐美,像這樣的建築物或是有機關裝置的屋子其實不在少數,然而放眼日本,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屋子並不多見。
像忍者居住的那種房子,算是少數的機關屋,不過,終究還是實用性居高。
其中較為人所知的,就是關東大地震後,在東京深川蓋起的、一間叫「二笑亭」奇怪屋子。有報導記載,這棟建築物的梯子直抵天花板上,門板上的節孔則嵌入玻璃成了窺視孔,玄關的窗戶是五角形的。
或許除此以外,日本真的有像「修法爾的宮殿」這樣的屋子,不過在下孤陋寡聞,並不是很清楚,所知道的,只有另外一間位於北海道、人稱「斜屋」的房子而已。
在日本的最北邊的北海道,宗谷海峽外、可以俯瞰鄂霍次克海的高地上,建著一座當地人稱之為「斜屋」的造型奇特的建築物。
斜屋的建築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擁有伊莉莎白王朝的那種柱子突出於白牆上的三層樓西洋館;另一個東邊相鄰的,是模仿比薩斜塔的圓塔。
不同於比薩斜塔的是,這個圓塔的外牆嵌滿了玻璃,還將鋁箔真空地鍍在玻璃上,也就是貼上所謂的鏡面薄膜。因此,當天氣晴朗時,四周的景色就會映照在圓塔上。
高地外有一個小丘,站在丘上俯瞰圓柱狀的巨大玻璃時──或許應該說是鏡子,玻璃塔和西洋館便會呈現出如夢似幻的景觀。
放眼望去,周圍沒有任何人家,風吹拂著一大片枯黃的草地,感覺十分地荒涼。要到人煙聚集的村落,還得從屋子側邊出去、走下高地,再走個十分鐘左右才行。
夕陽西下時分,在寒風中的荒涼草原上,正是這座塔被夕陽照耀著,散發出金色光芒的時刻。背後遼闊的北海無限延伸。
北國冰冷的海水,不知為何如此地湛藍,讓人覺得如果跑下小丘,將手浸泡在海水裡的話,手指也會染上藍墨水般的顏色。在我的前方,那個發出金色光芒的巨大圓柱,看起來就像是宗教建築物一般,比面前放了一尊神像都還要令人感到莊嚴。
在西洋館前方,有個散佈著雕像的鋪石廣場,還可以看見小水池和石階。塔的下方則有一個呈扇形、「近似」花壇的區域。為什麼說「近似」呢?因為這個花壇荒廢已久,沒有人照料,所以雜草叢生。
西洋館和圓塔現在都是空置的,賣了很久也乏人問津。比起地段太過偏僻的理由,這間屋子曾經發生過命案才是滯銷的主要原因。
因為這件兇殺案包含了不可思議的要素,所以就連業餘愛好者也會感到非常震驚。為了這些人,我現在得開始說這個「斜屋犯罪」的案子了。
事實上,除了這個案子,我還未曾聽說有哪個案子裡,曾經出現過這麼齊全的詭異道具。當然,案發現場就是在這冷清高地上的斜屋之中。
與其說這座西洋館和圓塔是「修法爾的宮殿」,反而更接近路德維希二世的城堡。因為建造這座屋子的人,就像現代的國王一樣,是個集金錢與權勢於一身的富豪。
不過,濱氏柴油機公司的會長濱本幸三郎,並不像修法爾或是路德維希二世那樣,有異於常人的精神狀態,他不過是個道地的玩家罷了。只是因為財力雄厚,所以他的熱中方式比一般人更誇張了點。
當然,那些名流首富常見的無聊、憂鬱之類的小毛病,也有可能讓他變得寡言煩惱的。不論在東方或是西方,當一個人的錢多到數不清時,多少都會讓這個人的精神變得有些異常。
西洋館或圓塔的構造,並不會令人感到十分驚奇。雖然裡面有一些會讓人迷路的機關,但只要解說過一次之後,應該就不會再迷路了。屋內沒有會旋轉的牆壁、地下洞窟,也沒有會掉下來的天花板。這棟建築物最讓人感興趣地方,就如同當地人對它的稱呼,就是它從一開始就是歪著建造的,所以,那座玻璃塔其實真的是一座「斜塔」。
關於西洋館,讀者只要想像將火柴盒可以點火的那一面朝下,用手指壓住,稍微讓它傾斜就可以了。傾斜的角度只有五、六度,從外面幾乎看不出來。但是一走進屋內,就會令人感到驚惶失措。
西洋館是南北坐向,由北往南傾斜,北邊、西南的窗戶和普通房屋的窗戶沒有兩樣,但是東邊、西邊的牆壁就有問題了。因為這兩面牆的窗戶和窗框與地板是成正常的角度,當眼睛一旦習慣了房子的情形後,就會覺得掉落在地板上的水煮蛋是往上坡滾動。如果沒有在這間屋子待上一會兒,是無法瞭解這種感覺的。在這間屋子裡待太久的話,頭腦就會變得有點奇怪。
如果說,斜屋的主人濱本幸三郎是個以見到自己邀來這幢怪異房子作客的人驚惶失措為樂的幼稚人物,應該就可以充分解釋這個事件為何發生在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舞台了吧。只不過,這種幼稚也未免太花錢了。
在他快要七十歲的時候,他的妻子過世了,他帶著畢生心力建立的名聲,隱居在這日本的最北邊。
這個喜歡聽古典音樂、看推理小說,同時也熱愛研究西洋機關玩具和機器娃娃的玩家所蒐集的,是幾乎相當於一家中小企業資本額的收藏品。而這些收藏品被保管在本館中有「天狗的房間」之稱、牆壁上掛滿了天狗面具的三號房裡。
這裡坐著一個幸三郎稱之為「葛雷姆」或是「傑克」的真人大小人偶,根據以前歐洲的傳說,每到暴風雨的夜晚,這個人偶就會動起來。事實上,要說這個人偶才是發生在北方的西洋館中這一連串不可思議命案的主角,也不為過。
濱本幸三郎雖然興趣古怪,但也絕非怪人。每當到了宅邸周圍景致宜人的季節,他就喜歡邀請客人來這間屋子高談闊論一番。這麼做可能只是為了尋找同好,但他的心願始終沒有達成。至於理由為何,我想在故事揭幕之後,讀者們便可以從中瞭解。
事件是發生在西元一九八三年的耶誕節。
那個年代的斜屋,不,應該說是「流冰館」,是由住在裡面的管家早川康平和千賀子夫婦負責打掃維護的。庭院裡種植的植物、鋪著石頭的廣場,他們都打理得一塵不染,只是上頭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
溫和柔軟、一望無際的銀白色,看不出一絲暴風雪襲擊過的痕跡,枯草色的大地完全覆蓋在其下。在這片宛如白色法蘭絨床單的銀白色上,即使搜尋到世界的盡頭,人造的建築物應該就只有這一棟斜屋而已了。
太陽西沉後,在顏色轉為陰暗的鄂霍次克海上,像荷葉似的流冰,一天一天地從海平面逼上前來,期望能夠被大海吞沒;染上陰鬱顏色的天空中,則可以聽見寒風忽高忽低、如同呻吟般不絕於耳的聲響。
不久,流冰館內的燈亮起了,雪也開始慢慢飄落下來,這樣的景色,任誰看了都會感到有些憂鬱。
「我就像是雨國的國王,富有卻無能,盛年而早衰。
獵物、愛鷹,以及到我欄下餓死的人民,任何東西,都無法安慰這個國王。」
波特萊爾 《巴黎的憂鬱》
在法國南部一個叫做奧德利弗的村子,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築物,叫做「修法爾的宮殿」,這是由一個名叫菲爾帝南‧修法爾的貧窮郵差所建造的。從西元一九二二年起,總共耗費了三十四年的時間,由他一人獨力完成這座夢寐以求的宮殿。
宮殿給人的感覺像是阿拉伯廟宇的一角,又像是印度神殿,在中世紀歐洲城門般的入口旁,還有一間瑞士風的牧羊人小屋。儘管這座宮殿的風格非常不一致,但每個人孩提時所夢想的城堡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只不過在長大之後,大人們往往會考量到設計、經費,還有世俗的眼光,最後就只能住在東京那個擾攘的鴿籠內。
修法爾沒有唸過書,在他所留下的手稿上,他興奮地訴說自己是如何受到神明的啟示,才得以建造出如此獨特的神殿,雖然,整篇文章錯字連篇。
據他所說,這是從他在送信的時候,在路邊撿到一個形狀奇特的石頭,並將它放入口袋後才開始的。當時修法爾已經四十三歲了。過沒多久,他的肩上除了裝著郵件的背包外,還會扛著一個專門裝石頭的大籃子,到最後他就變成推著手推車送信了。因為這個怪異的郵差生活在淳樸的鄉下地方,所以不難想像他會遭到人們何種異樣的眼光。
修法爾用他蒐集而來的石頭和水泥,打好了宮殿的地基。而長二十六公尺、寬十四公尺、高十二公尺的宮殿主體,前後花了三年才完成。接著,牆上開始出現了鶴、豹、鴕鳥、大象和鱷魚等水泥雕像,直到整面牆上全部覆蓋著雕像。然後他開始建造瀑布,又做了三個龐大的巨人像。
當修法爾七十六歲時,宮殿終於落成了。他將功成身退的手推車放在宮殿內最好的位置,自己則在入口的附近建造了一間小屋。從郵局退休後,他就住在那間小屋內,眺望著宮殿過日子,似乎從來沒想過要住在宮殿裡面。
我從照片上所看到的修法爾的宮殿,感覺就像蒟蒻一樣軟綿綿的,比吳哥窟還要細緻的各種水泥雕像及裝飾,包覆了整座宮殿;因為看不清整體的形狀和牆壁,使得整座建築物感覺非常不對稱,看起來歪歪扭扭的。對這種工程不感興趣的人們,可能只會覺得修法爾耗費後半輩子所建造的作品,是一個沒用的古董或是大批廢鐵堆。
和奧德利弗村的人一鼻孔出氣,把修法爾當成瘋子是很簡單的事,不過,這座宮殿所呈現出的創意,與西班牙天才建築家安東尼奧.高第 的設計可說是一脈相承。如今,這座「修法爾的宮殿」已成為貧窮的奧德利弗村裡唯一的觀光資源。
說到建築奇才,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巴伐利亞的瘋狂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Ⅱ)。他資助音樂家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的事舉世皆知,而他這一生最感興趣的事,除了崇拜華格納之外,就只有建造城堡了。
路德維希二世最早完成的代表作就是林德霍夫宮(Linderhof Palace),後人一致認為這座建築模仿了法國路易王朝的文化。不過,在推開後山的旋轉石門、走進隧道之後,就會發現這裡和那些隨處可見的廉價仿冒建築有很大的差別。
在那裡,有一個雄偉的人造鐘乳石洞和寬闊漆黑的湖面,湖面上浮著大型的貝殼狀輕舟,水邊的桌子是用仿珊瑚的枝幹製作的,牆壁則飾以精緻的幻想畫。見到這樣的擺設,應該沒有人的想像力不會被激發吧。
據說,當路德維希二世所愛的華格納逝世後,他便從早到晚關在這個幽暗的地底下,一邊獨自思念著華格納,一邊在仿珊瑚的桌上用餐。
在歐美,像這樣的建築物或是有機關裝置的屋子其實不在少數,然而放眼日本,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屋子並不多見。
像忍者居住的那種房子,算是少數的機關屋,不過,終究還是實用性居高。
其中較為人所知的,就是關東大地震後,在東京深川蓋起的、一間叫「二笑亭」奇怪屋子。有報導記載,這棟建築物的梯子直抵天花板上,門板上的節孔則嵌入玻璃成了窺視孔,玄關的窗戶是五角形的。
或許除此以外,日本真的有像「修法爾的宮殿」這樣的屋子,不過在下孤陋寡聞,並不是很清楚,所知道的,只有另外一間位於北海道、人稱「斜屋」的房子而已。
在日本的最北邊的北海道,宗谷海峽外、可以俯瞰鄂霍次克海的高地上,建著一座當地人稱之為「斜屋」的造型奇特的建築物。
斜屋的建築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擁有伊莉莎白王朝的那種柱子突出於白牆上的三層樓西洋館;另一個東邊相鄰的,是模仿比薩斜塔的圓塔。
不同於比薩斜塔的是,這個圓塔的外牆嵌滿了玻璃,還將鋁箔真空地鍍在玻璃上,也就是貼上所謂的鏡面薄膜。因此,當天氣晴朗時,四周的景色就會映照在圓塔上。
高地外有一個小丘,站在丘上俯瞰圓柱狀的巨大玻璃時──或許應該說是鏡子,玻璃塔和西洋館便會呈現出如夢似幻的景觀。
放眼望去,周圍沒有任何人家,風吹拂著一大片枯黃的草地,感覺十分地荒涼。要到人煙聚集的村落,還得從屋子側邊出去、走下高地,再走個十分鐘左右才行。
夕陽西下時分,在寒風中的荒涼草原上,正是這座塔被夕陽照耀著,散發出金色光芒的時刻。背後遼闊的北海無限延伸。
北國冰冷的海水,不知為何如此地湛藍,讓人覺得如果跑下小丘,將手浸泡在海水裡的話,手指也會染上藍墨水般的顏色。在我的前方,那個發出金色光芒的巨大圓柱,看起來就像是宗教建築物一般,比面前放了一尊神像都還要令人感到莊嚴。
在西洋館前方,有個散佈著雕像的鋪石廣場,還可以看見小水池和石階。塔的下方則有一個呈扇形、「近似」花壇的區域。為什麼說「近似」呢?因為這個花壇荒廢已久,沒有人照料,所以雜草叢生。
西洋館和圓塔現在都是空置的,賣了很久也乏人問津。比起地段太過偏僻的理由,這間屋子曾經發生過命案才是滯銷的主要原因。
因為這件兇殺案包含了不可思議的要素,所以就連業餘愛好者也會感到非常震驚。為了這些人,我現在得開始說這個「斜屋犯罪」的案子了。
事實上,除了這個案子,我還未曾聽說有哪個案子裡,曾經出現過這麼齊全的詭異道具。當然,案發現場就是在這冷清高地上的斜屋之中。
與其說這座西洋館和圓塔是「修法爾的宮殿」,反而更接近路德維希二世的城堡。因為建造這座屋子的人,就像現代的國王一樣,是個集金錢與權勢於一身的富豪。
不過,濱氏柴油機公司的會長濱本幸三郎,並不像修法爾或是路德維希二世那樣,有異於常人的精神狀態,他不過是個道地的玩家罷了。只是因為財力雄厚,所以他的熱中方式比一般人更誇張了點。
當然,那些名流首富常見的無聊、憂鬱之類的小毛病,也有可能讓他變得寡言煩惱的。不論在東方或是西方,當一個人的錢多到數不清時,多少都會讓這個人的精神變得有些異常。
西洋館或圓塔的構造,並不會令人感到十分驚奇。雖然裡面有一些會讓人迷路的機關,但只要解說過一次之後,應該就不會再迷路了。屋內沒有會旋轉的牆壁、地下洞窟,也沒有會掉下來的天花板。這棟建築物最讓人感興趣地方,就如同當地人對它的稱呼,就是它從一開始就是歪著建造的,所以,那座玻璃塔其實真的是一座「斜塔」。
關於西洋館,讀者只要想像將火柴盒可以點火的那一面朝下,用手指壓住,稍微讓它傾斜就可以了。傾斜的角度只有五、六度,從外面幾乎看不出來。但是一走進屋內,就會令人感到驚惶失措。
西洋館是南北坐向,由北往南傾斜,北邊、西南的窗戶和普通房屋的窗戶沒有兩樣,但是東邊、西邊的牆壁就有問題了。因為這兩面牆的窗戶和窗框與地板是成正常的角度,當眼睛一旦習慣了房子的情形後,就會覺得掉落在地板上的水煮蛋是往上坡滾動。如果沒有在這間屋子待上一會兒,是無法瞭解這種感覺的。在這間屋子裡待太久的話,頭腦就會變得有點奇怪。
如果說,斜屋的主人濱本幸三郎是個以見到自己邀來這幢怪異房子作客的人驚惶失措為樂的幼稚人物,應該就可以充分解釋這個事件為何發生在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舞台了吧。只不過,這種幼稚也未免太花錢了。
在他快要七十歲的時候,他的妻子過世了,他帶著畢生心力建立的名聲,隱居在這日本的最北邊。
這個喜歡聽古典音樂、看推理小說,同時也熱愛研究西洋機關玩具和機器娃娃的玩家所蒐集的,是幾乎相當於一家中小企業資本額的收藏品。而這些收藏品被保管在本館中有「天狗的房間」之稱、牆壁上掛滿了天狗面具的三號房裡。
這裡坐著一個幸三郎稱之為「葛雷姆」或是「傑克」的真人大小人偶,根據以前歐洲的傳說,每到暴風雨的夜晚,這個人偶就會動起來。事實上,要說這個人偶才是發生在北方的西洋館中這一連串不可思議命案的主角,也不為過。
濱本幸三郎雖然興趣古怪,但也絕非怪人。每當到了宅邸周圍景致宜人的季節,他就喜歡邀請客人來這間屋子高談闊論一番。這麼做可能只是為了尋找同好,但他的心願始終沒有達成。至於理由為何,我想在故事揭幕之後,讀者們便可以從中瞭解。
事件是發生在西元一九八三年的耶誕節。
那個年代的斜屋,不,應該說是「流冰館」,是由住在裡面的管家早川康平和千賀子夫婦負責打掃維護的。庭院裡種植的植物、鋪著石頭的廣場,他們都打理得一塵不染,只是上頭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
溫和柔軟、一望無際的銀白色,看不出一絲暴風雪襲擊過的痕跡,枯草色的大地完全覆蓋在其下。在這片宛如白色法蘭絨床單的銀白色上,即使搜尋到世界的盡頭,人造的建築物應該就只有這一棟斜屋而已了。
太陽西沉後,在顏色轉為陰暗的鄂霍次克海上,像荷葉似的流冰,一天一天地從海平面逼上前來,期望能夠被大海吞沒;染上陰鬱顏色的天空中,則可以聽見寒風忽高忽低、如同呻吟般不絕於耳的聲響。
不久,流冰館內的燈亮起了,雪也開始慢慢飄落下來,這樣的景色,任誰看了都會感到有些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