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昔日的餐桌——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味蕾物語
(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廖秀娟)
本書中精選六位作家──北大路魯山人、太宰治、正岡子規、岡本加乃子、堀辰雄、織田作之助──的作品,透過描寫食物來展現生命的無奈卑微、或以暴食與嘔吐的無盡循環來證明生命的存在、或以抽象與夢境來幻化食欲、或是如〈壽司(鮨)〉一般碎解食物來展示母愛;亦或是兩碗紅豆湯來呈現蝶子無可救藥的癡愛執迷。藉由這些作品的集結,將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們的貪、嗔、癡化作食物中的色、香、味,搭配魯山人的精湛擺盤,在此華麗上桌!
太宰治:啤酒之心
在現代的日本,啤酒可說是最能代表日本餐桌的酒精飲料。「總之,先來杯啤酒吧!」由這句話即可明瞭,啤酒已經完全融入了日本社會,成為庶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這也容易讓人忘了啤酒曾經是象徵時髦風潮的舶來品。一八五三年隨著美軍黑船來襲,日本被迫開國、開港,橫濱、神戶、函館等地因開港的緣故,西方飲食逐步引進,由黑麥釀造的啤酒也隨之進入日本,悄悄地滲入了文學作品之中。
一提到啤酒,最有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夏目漱石於一九○五年所發表的〈我是貓〉,故事中貓的主人中學教師珍野苦沙彌,因為學生多多良三平君湊巧帶了四瓶啤酒來訪,一夥人痛快暢飲,眾人離去後貓就舔著眾人喝剩的殘酒……,雖然貓以溺斃收場,但是貓喝完啤酒後飄然忘我的快活感,倒也讓愛酒人士心有戚戚焉。但是時間進入了戰爭時期,這喝酒快活飄然感的描寫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為了一解酒癮而陷入的窘境與無奈。二戰爆發後食物進口途徑中斷,物質大量缺乏,為了使有限的食物能夠公平的分配,開始了配給制度,主食的稻米以及調味料如味噌、醬油、砂糖、酒都受到嚴格的控管,因此以稻米為釀酒原料的日本酒,以及由大麥釀造的啤酒等酒類產量大減,黑市形成黑酒開始在市面上流竄。
太宰治的作品經常可以看到有關於酒的描寫,不論是戰前的〈十二月八日〉、〈佳日〉、〈作家手札〉,或是戰後發表的〈維榮之妻〉、〈斜陽〉、〈人間失格〉等,不勝枚舉,但是以酒為題的作品則僅有三篇,分別為〈厭酒〉、〈禁酒之心〉、〈酒的追憶〉,本書中收錄了其中兩篇。〈禁酒之心〉是以戲謔的口吻,來嘲弄愛酒人在這物質不足的年代中,如何卑微乞求涓滴美酒的身影。而戰後發表的〈酒的追憶〉,則是描寫與舞台演員丸山定夫的交流,與他來訪時一同飲酒的回憶,文中的高潮應是太宰接受丸山的邀請,兩人一同前往秋田飲酒店開懷暢飲秋田美酒,當天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一日,適逢東京大轟炸的隔日,或許是大轟炸後的末世之感,秋田飲酒店將店裏的美酒無限供應,讓這群平時為求涓滴之飲卑躬屈膝的酒客,可以在末日臨來之時享有短暫的幸福。
正岡子規:病榻上的食欲
談到了末世之感,就令人想起正岡子規。眾所周知正岡子規是將夏目漱石帶入俳句世界之人,可說是開啟日後明治大文豪漱石寫作之路的貴人,這可以由他將「漱石」這個筆名讓與夏目漱石一事中看出。正岡子規有數個筆名,例如「四國猿」、「野球」、「漱石」,但在二十歳後則以「子規」為主。「子規」一詞在日文中即是杜鵑之意,杜鵑因為啼鳴之聲淒苦萬分,再加上啼鳴之時,喉嚨赤紅如血,宛若咳血而鳴,因此時常被當作是結核的隱喻。例如德田盧花描寫妻子因結核病而死的家庭悲劇作品《不如歸》,標音即以杜鵑(ほととぎす)來標示。在當時的日本,結核病是占死亡第一名的國民病,被視為是不治之症,也是無藥可醫的死病。子規在二十一歳時咳血,被診斷出罹患脊椎結核,結核桿菌逐步侵蝕他的脊椎,吞噬骨頭周邊的組織,最終不良於行,過著臥床養病的生活,他從二十九歳到三十五歳臨終,總共臥床七年,然而他在預知自己生命有限之際,不改樂觀幽默,反而將所有對生命的熱情,投注在文學的創作與驚人的食欲上。他的私人日記《仰臥漫錄》詳細記載了他臥病時的飲食情況:
明治三四年九月二日 雨 蒸暑
朝粥四碗、蝦虎魚佃煮、梅干(浸漬砂糖)
晝粥四碗、鰹魚生魚片一人份、南瓜一盤、佃煮
晚奈良茶飯四碗、鰹魚節(煮過,雖有些生) 、茄子一盤
最近飲食過多飯後總是反覆嘔吐
二時過牛乳一盒(摻有可可亞)
煎餅菓子麵包十個左右
午飯後梨子兩個
晚飯後梨子一個
服藥中晚飯後各三顆
水藥、健胃藥。
今日傍晚因為過食再次腹痛難耐
昔日的餐桌——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味蕾物語
(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廖秀娟)
本書中精選六位作家──北大路魯山人、太宰治、正岡子規、岡本加乃子、堀辰雄、織田作之助──的作品,透過描寫食物來展現生命的無奈卑微、或以暴食與嘔吐的無盡循環來證明生命的存在、或以抽象與夢境來幻化食欲、或是如〈壽司(鮨)〉一般碎解食物來展示母愛;亦或是兩碗紅豆湯來呈現蝶子無可救藥的癡愛執迷。藉由這些作品的集結,將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們的貪、嗔、癡化作食物中的色、香、味,搭配魯山人的精湛擺盤,在此華麗上桌!
太宰治:啤酒之心
在現代的日本,啤酒可說是最能代表日本餐桌的酒精飲料。「總之,先來杯啤酒吧!」由這句話即可明瞭,啤酒已經完全融入了日本社會,成為庶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這也容易讓人忘了啤酒曾經是象徵時髦風潮的舶來品。一八五三年隨著美軍黑船來襲,日本被迫開國、開港,橫濱、神戶、函館等地因開港的緣故,西方飲食逐步引進,由黑麥釀造的啤酒也隨之進入日本,悄悄地滲入了文學作品之中。
一提到啤酒,最有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夏目漱石於一九○五年所發表的〈我是貓〉,故事中貓的主人中學教師珍野苦沙彌,因為學生多多良三平君湊巧帶了四瓶啤酒來訪,一夥人痛快暢飲,眾人離去後貓就舔著眾人喝剩的殘酒……,雖然貓以溺斃收場,但是貓喝完啤酒後飄然忘我的快活感,倒也讓愛酒人士心有戚戚焉。但是時間進入了戰爭時期,這喝酒快活飄然感的描寫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為了一解酒癮而陷入的窘境與無奈。二戰爆發後食物進口途徑中斷,物質大量缺乏,為了使有限的食物能夠公平的分配,開始了配給制度,主食的稻米以及調味料如味噌、醬油、砂糖、酒都受到嚴格的控管,因此以稻米為釀酒原料的日本酒,以及由大麥釀造的啤酒等酒類產量大減,黑市形成黑酒開始在市面上流竄。
太宰治的作品經常可以看到有關於酒的描寫,不論是戰前的〈十二月八日〉、〈佳日〉、〈作家手札〉,或是戰後發表的〈維榮之妻〉、〈斜陽〉、〈人間失格〉等,不勝枚舉,但是以酒為題的作品則僅有三篇,分別為〈厭酒〉、〈禁酒之心〉、〈酒的追憶〉,本書中收錄了其中兩篇。〈禁酒之心〉是以戲謔的口吻,來嘲弄愛酒人在這物質不足的年代中,如何卑微乞求涓滴美酒的身影。而戰後發表的〈酒的追憶〉,則是描寫與舞台演員丸山定夫的交流,與他來訪時一同飲酒的回憶,文中的高潮應是太宰接受丸山的邀請,兩人一同前往秋田飲酒店開懷暢飲秋田美酒,當天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一日,適逢東京大轟炸的隔日,或許是大轟炸後的末世之感,秋田飲酒店將店裏的美酒無限供應,讓這群平時為求涓滴之飲卑躬屈膝的酒客,可以在末日臨來之時享有短暫的幸福。
正岡子規:病榻上的食欲
談到了末世之感,就令人想起正岡子規。眾所周知正岡子規是將夏目漱石帶入俳句世界之人,可說是開啟日後明治大文豪漱石寫作之路的貴人,這可以由他將「漱石」這個筆名讓與夏目漱石一事中看出。正岡子規有數個筆名,例如「四國猿」、「野球」、「漱石」,但在二十歳後則以「子規」為主。「子規」一詞在日文中即是杜鵑之意,杜鵑因為啼鳴之聲淒苦萬分,再加上啼鳴之時,喉嚨赤紅如血,宛若咳血而鳴,因此時常被當作是結核的隱喻。例如德田盧花描寫妻子因結核病而死的家庭悲劇作品《不如歸》,標音即以杜鵑(ほととぎす)來標示。在當時的日本,結核病是占死亡第一名的國民病,被視為是不治之症,也是無藥可醫的死病。子規在二十一歳時咳血,被診斷出罹患脊椎結核,結核桿菌逐步侵蝕他的脊椎,吞噬骨頭周邊的組織,最終不良於行,過著臥床養病的生活,他從二十九歳到三十五歳臨終,總共臥床七年,然而他在預知自己生命有限之際,不改樂觀幽默,反而將所有對生命的熱情,投注在文學的創作與驚人的食欲上。他的私人日記《仰臥漫錄》詳細記載了他臥病時的飲食情況:
明治三四年九月二日 雨 蒸暑
朝粥四碗、蝦虎魚佃煮、梅干(浸漬砂糖)
晝粥四碗、鰹魚生魚片一人份、南瓜一盤、佃煮
晚奈良茶飯四碗、鰹魚節(煮過,雖有些生) 、茄子一盤
最近飲食過多飯後總是反覆嘔吐
二時過牛乳一盒(摻有可可亞)
煎餅菓子麵包十個左右
午飯後梨子兩個
晚飯後梨子一個
服藥中晚飯後各三顆
水藥、健胃藥。
今日傍晚因為過食再次腹痛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