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現在,在做什麼呢?──百分之百的平凡
長久以來,我都認為自己的想法差不多是一般標準。這完全不是囂張認為「我就是宇宙的中心」,只是我覺得自己「非常平凡」。
非常平凡地成長,非常平凡地戀愛,非常平凡地閱讀,有非常平凡的感想,過著非常平凡的生活。
而且,我也深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過著非常平凡的每一天。每個人都在差不多的日子中,思索著差不多的事情。
說來我一向不喜歡展現個性。日本人的民族性就是缺乏個性,或是個性太鮮明的話會被要求低調,跟別人一樣才安心,在群體中標新立異容易遭受批評,於是所有人打扮得一樣,時不時要東張西望,留意自己的生活得跟其他人差不多。這樣的提醒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時有所聞,另外,我自己的小小腦袋也想得很多。最後得出結論。我最討厭有個性,還是跟大家一樣最踏實。非常符合日本民族性,非常消極的結論。
好比制服。制服,多麼令人安心!我從小穿制服長大,進了大學突然再也沒有制服,讓我不知所措。先別說不知道該穿什麼才好,就連要買什麼也沒頭緒,甚至我曾因此想過乾脆退學算了。
時至今日(三十六歲了),我仍心想要是有制服就好了。如果有類似「不滿三十歲」、「不滿三十五歲」這樣依照年齡來區分也無妨,總之好想穿制服。這麼一來,就不必每天煩惱要穿什麼了。
這當然是比較誇張的想法,不過,我的想法是,個性實在不需要培養、發展,或是特別重視、強調,總之它就在那兒了,剩下就是自己該如何跟個性協調、磨合。
因此,我最喜歡平凡、平均值、跟大家一樣。多年來,若要問我什麼是最有個性,我會回答平凡最有個性。
面對二選一的狀況時,一個選項是極其平凡,另一個選項是非常罕見,我百分之百會投平凡一票,無論另一個選項多罕見、多吸引人。我就過著這種沒什麼不好的日子。跟大家都差不多的生活,談著差不多的戀愛,度過差不多的假日。多年來人生的目標就是當個平均值正中央的人。我的工作主要是寫小說,此外常接些撰寫愛情散文或是新書介紹的案子。其實這也是因為我自認是在平凡平均值中的人,才有辦法辦得到。畢竟我對於戀愛的種種並非熟悉到能信手拈來,大書特書,談戀愛的成功率還有效率都不怎麼高;閱讀方面也稱不上有什麼特殊的自信,況且我閱讀的領域非常另類(倒不是個人喜好,純粹是機遇的問題)。不過,正因為覺得自己的行為、自己的感受,百分之百都極其平凡,才能夠寫出這些內容。
然而,這實在太諷刺了。因為在我撰寫收錄於本書中的愛情散文時,才發現「咦?不太對呀!」
這些內容是由《PERSON》這本雜誌在兩年之中連載的文章集結而成。當初的主題訂為愛情,每次寫完都會跟責編(女性)或是剛好讀過文章的熟人、朋友、工作夥伴等聊起來。好比算計著退一步或是進一步……還是在這種狀況下的戀情會怎麼發展……不對不對,男人啊都是這樣……總之,聊開之後每個人都暴露了過去的各段情史。
從這些對話中,我彷彿發現自己的過去、經驗,以及培養出的愛情觀、男性觀,還有自己整理思緒的方式,根本不是我過去相信的「極度平凡」,簡直是非常極端。而極端的方式又不是那種帥氣的類型(宛如戀愛傳奇,或是宛如戀愛高手),完全是走窩囊、悲慘的極端路線。
當然,回過頭來,包括我的責編在內,跟我聊過的眾人就「平凡」了嗎?也沒這回事。怎麼好像大家都有很罕見、轟轟烈烈的戀愛經驗。於是,我發現我又再次無可救藥地衝撞上面前的「個體」。
其實,從過去我心中就一直有個謎。凡是在戀愛時接受我的建議而且執行的朋友,毫無例外都沒有好結局。我喜歡愛情,也熱衷聊這類話題,因此如果有人找我商量,我會非常認真為對方解答,「如果是我就會這麼做。」而我也真心相信會成功。然而,從來沒有半個朋友照做之後成功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不禁納悶,但謎底終於也揭曉了。因為一個「個體」無論對另一個「個體」說了什麼,問題本身都在於「個體」,好的建議也派不上用場。啊啊,這「個體」真討厭。
既然這樣,不如全都反過來。因為每個人都有特殊的戀愛怪癖,使得這才是平凡。偏激扭曲的愛情,才是這世界上的平凡。如果有人在平均年齡跟一般人談戀愛,以平均次數接吻、肢體接觸,那麼,這種人才真的非常特別。這種現象一定不僅於談戀愛,套用在任何狀況下都一樣吧。好比旅行的方式,閱讀的方式,日常生活的方式。甚至吐司的吃法、晾衣服的規則,洗澡的習慣……一切大小細節最好都走稀有的極端,因為這樣才叫「平凡」呀。
每次我外出旅行,淨碰上一些怪事。想必大家是用截然不同的方式過生活。好比只為了騙我十塊錢卻花了一整天死纏爛打的那個人?好比明明要搭其他巴士卻陪我等車等了好幾個小時的那個人?我就會碰上這種事情。我去過女人會站著小便的村落,也到過男人穿裙子的國家。見過表達肯定時搖頭,否定時點頭的人。有的地方小學生抽菸是日常情景,也有吃一頓午飯得花三個小時的人。在長途巴士上有人隨身帶著整套寢具,有的國家法律規定出家僧人可以免費搭乘客機頭等艙。所有人都好奇怪。怪得不得了,經常讓我感到混亂,甚至產生誤解或爭執。旅程之中,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因為陷入這種「怪象」而大哭驚慌。
無論是「推己以及人也」,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都是在學習中成長,盡可能做到這樣。然而,這麼一來就跟我提供談戀愛的建議一樣,我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呢?雖然我不想在初次見面就被對方親吻,但一定有人喜歡的吧?啤酒喝了半杯,有人幫我加滿我會很開心,不過應該有人心想有完沒完啊。哎唷,好煩哪。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樣該有多輕鬆!世界上大概就沒有革命沒有進步也沒有發展,但保證能和平度日。
現在,面對朋友來找我商量談戀愛的煩惱,我再也不給建議了。別人做了讓我開心的事,我不會照做;不喜歡別人對我做的事,我倒也不怕對別人做。我再也不「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以往我習慣的事情一切作罷,相對地,我只想這麼問。
現在,在做什麼?在幹嘛?在做些什麼事?
吃早餐、吃午飯、聽到有趣的事笑到翻過去、氣得不住跳腳、睏得不得了躺下小睡一下、難過到掉眼淚……就像這樣,就算再怎麼與眾不同,每個人一定也會做一些「平凡」的事。
這本書收錄的文章,除了我那些莫名其妙的戀愛,閱讀後莫名其妙的感想,都是極度平凡的日常。希望在閱讀時,也能讓讀者想到自己極度平凡的每一天。契合度 Affinity
講到談戀愛,大家很自然會提到「契合度」,但「契合度」究竟是什麼呢?最近我開始思索。二十幾歲時講的「契合度」其實非常單純,只要在一起感覺開心的,就是契合度高的對象;在一起覺得彆扭,就是合不來。正因為如此,才會產生「真實自我」的想法。所謂「真實自我」,就是希望對方喜歡自己原有的面貌,以這樣的人當作理想對象。試探在自己毫無修飾之下是否仍有很高的契合度。不過,在討論契合度之前,究竟「真實自我」又是什麼呢?三十歲之後我突然有這樣的疑問。
假設這個女生叫做良子好了。是我的一名女性朋友,從事跟我差不多的自由業。
大約兩年前,良子跟新任男友展開同居生活。每次我到她家玩,總忍不住思索,良子真的變了。在良子的面前,日間是再清楚不過的白天,晚上就是純粹為了睡眠而在的闇夜。她一大早做早餐,送了男友出門上班,晚上等男友下班一起吃晚飯。有時候到良子家玩,會看到她親手做的菜擺滿小餐桌,甚至比放在地上的酒還多。接近午夜十二點,兩人雖然都沒開口趕我,家中卻升起解散的氣氛,我不敵這股嚴肅的壓力,只好獨自默默打道回府。勉強像是自言自語說著,嗯嗯,菜倒是做得不錯嘛。
說起過去的良子,那可是頹廢虛無派的代表。日夜顛倒,跟男友講沒幾句話就吵起來,吃的全是垃圾食物,要是手邊剛好沒零食,把啤酒當飯她也不以為意。有時候她男友真的看不下去,還會做飯給我們這幾個廢話講不停的人吃。也因為這樣,他們倆老是有吵不完的架。
我原先以為,良子的轉變是因為年紀的關係。就像人家說的「趨於安定、穩重」,良子在三十歲之後跟她喜歡的人一起生活,也變得安定、穩重。直到最近,她和男友分手了。
等不及同居的房子租約期滿,兩人就各自搬家,我問良子為何這麼急,她說真的累慘了。坦白說,她對於自己能過這種規律生活也大感意外,更驚人的是這樣的生活還讓她感到非常踏實。但是,但是,同時卻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她窺探著我的表情。「有種說不出的疲勞。」很開心,但也好疲憊。從前那般荒唐的生活真討厭,但比起來還算好的。自己究竟想怎樣呢?他是會要求女方做家事的人嗎?我問。那倒不會,她說。其實他不會要求那麼多,但怎麼說呢,感覺跟他在一起就不知不覺這麼做,似乎一定得規規矩矩才行。
啊啊啊。一個人搬到新住處之後,良子躺在簇新的榻榻米上像小孩子一樣嘆氣。我真的好愛他好愛他哦。而且兩個人真的處得很好呀。明明處得很好卻還是行不通。敞開的窗外是一片宛如布料的藍天,良子卻背對著那片藍天喃喃自語,我發現,讓她無法忍受的似乎不是男友,而是跟他在一起的自己。同時,我在內心深處忍不住質疑,所謂契合究竟為何?
只有在跟那個人相處時,才會突顯出自己的某個部分。幼稚、謹慎、任性、溫順等等。有時候,甚至冒出自己從來沒發現的另一面,大感意外。窩囊、冷靜、善妒……。麻煩的是,就算全部都有正向的反應,也不保證萬事順利;相反地,有時候看起來淨是負面,關係卻能維持得長長久久。大家都知道,把酸性清潔劑跟鹼性清潔劑混在一起,一定會產生毒素,但自己跟邂逅的人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卻無從預料,也不知道產生的結果將對自己誘發什麼樣的作用。
我心想,真實原有的自我,對上跟某個人在一起的反應,是多麼微不足道啊。無論跟某個人共享過多少時間,我們隨時隨地──好比在深夜的垃圾收集場、車站月台上、銀行的長長隊伍中──都無奈得面對自己一個人。既然這樣,不如徹底解放因心儀對象而出現的那個陌生的自己,還比較好。
於是我這麼想,契合度這玩意兒根本不存在。自己過去秉持的經驗、價值觀、速度、優先順位,這些種種跟名為「他人」的異物衝撞之下,會出現微妙的反應。這反應讓人喜歡或不喜歡,就決定了這段戀情未來的方向。而反應中無法預測的部分,想必是談戀愛的趣味所在。
錯覺 Illusion
「你喜歡我的什麼地方?」我曾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如果問男友或先生時,對方怎麼回答會比較開心。也就是說,被別人稱讚內在會比較開心,還是外表。
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女性朋友的回答都是,當然是喜歡被稱讚外表呀。喜歡妳的臉蛋,喜歡妳的腿,雙眼超迷人,肩膀的線條美得不得了……似乎很希望對方這樣一直講下去。其中甚至還有個朋友提到,現任男友說她屁股長得好看,讓她打從心底感動。這已超越了我驚訝的境界,簡直不可思議。我呢,絕對是百分之百的內在派。希望別人說我心地善良、個性溫柔。但這輩子從來沒有男人誇讚過我的內在。手很漂亮,頭型很美,最後還講到背影好看。這世界上有哪個女人被說背影好看會覺得開心的啊?
我向那些崇尚外表派的人提出反駁。臉蛋會變老,腿說不定哪天會變胖,當胖了之後原先的大眼睛會變小,屁股日漸下垂。總之,外表很容易出現變化,對方因為這些地方而喜歡妳,值得高興嗎?然而,外表派似乎有她們自己的理念,認為內在派更沒意義。
我啊,友人麻里子激動地說。以前有一任男朋友說過,他喜歡我的玻璃心。欸,妳覺得我是那麼敏感纖細的女人嗎?──不覺得。我沒惡意,但我這個朋友根本是擁有鋼鐵級堅強心智的女人。話說回來,被說有顆玻璃心不是很令人心動嗎?
結果,我找不到外表派或內在派之間的交集,於是我轉往理論上經常被問到「喜歡我哪裡?」的男方。欸,照理說是要稱讚內在吧?你聽到人家誇獎你的內在美比較開心吧?在我逼問之下,男性友人一號卻提出跟女生們不太相同的見解。
我跟妳說,男女在一起都會吵架吧?吵起來會大罵什麼蠢女人之類的,但面對一個像瘋婆子似的女人,會特別想到「不過這女人有一顆善良的心耶」這件事嗎?不會吧。卻很可能嘴上大罵蠢女人,同時面對面時心想,「但我就是愛她那雙眼睛呀!」或是「這女人雖然神神經經,但只有那雙腿還真不是蓋的。」通常想想就能釋懷,這樣不就能避免最糟糕的結果發生嗎?
但這樣我就進一步想問了,萬一外表變了,難道吵完架就無法釋懷了嗎?好比過去有一雙美腿的女人,如今卻不復見,在爭執的當下想到這件事,難保不會更火大吧?
我像寫研究論文一樣,針對這個主題拚命追根究柢,然而,有件事讓我無法忽略。其實「你喜歡我哪一點?」這個問題的答案,根本全是騙人的。說什麼屁股的形狀超美,但絕不可能只因為這樣就激發出「喜歡」的情緒。在屁股上方還有她的身體,她的臉蛋,裡頭還有充滿矛盾的內在,從這整體中感受到某個無法理解的因素,才一點一點構成「喜歡」。如果把自己當作主詞來想想,就再清楚不過。
即使發現這個道理,我仍舊忍不住想問對方,喜歡我的哪一點。「喜歡」,這股情緒是正面、肯定的。我希望隨時了解獲得肯定的原因。由於肯定是堅定不動搖的,我忍不住想要知道證據。
這雙手、這雙腿,雙眼跟屁股,無論再怎麼美麗,或是自己覺得討厭,其他人喜歡或不喜歡,總有一天會改變,抵擋不了,一天天消失。另一方面,如同麻里子所說,人的內在有太多不同面向,就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結果兩者其實都是錯覺。
我們現在這副外表,擁有的內涵,都是一剎那,而對於某個人無可自拔喜愛的情緒,則比一剎那更短暫。「你喜歡我哪一點?」這個問題恐怕會讓我們覺得一切不再是剎那,反倒更接近永恆。一個問句,或許就是這麼蠢,卻又如此惹人愛憐的關鍵句。
面對這個問題時,一臉正經回答說這沒辦法三言兩語講完啦,這種男人我真的愛不下去。我也不奢求,但至少被誇讚背影還令人開心一點。
永遠流轉的幸福瞬間
《阿根廷婆婆》(吉本芭娜娜著,rockin’on)(中文版為時報出版)
《生日故事集》(村上春樹編譯,中央公論新社)
前一陣子才剛覺得夏天也快到尾聲了呢,沒想到回過神來已經是年底。哇呀!驚魂未定下新年又過了,都要二月啦。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想必今年也在發牢騷之中眨眼過完。
才在大過年的就想到今年年底,忍不住嘆氣的我,讓人覺得很可憐嗎?但《阿根廷婆婆》這本書傳授了延後時間流逝的祕技。
這本書名風格特殊的小說,從主角光子母親過世之後講起。光子身為石匠的父親,在妻子死後搬到小鎮外圍的一棟廢棄建築,大家稱那棟建築物是「阿根廷大樓」。光子來到這棟破舊又另類的大樓尋找父親,見到了爸爸的新女友,阿根廷婆婆。
在飛逝而過的時間中,我們戀愛、工作、成家,全都在一眨眼中度過,一直活到最後的一瞬間,然後死亡。在這本書中時間也以飛快的速度流過,唯有跟其他人共享的幸福剎那,看起來會像是湯匙前端蜂蜜滴落的慢動作。緩慢的程度甚至令人有種錯覺,以為這就是永遠。
附註一點,除了精彩的插圖跟照片,內文還附上英文對照,以這個價格來說真的不貴,大力推薦。《生日故事集》收錄了十位外國作家,加上譯者針對生日這個主題的短篇作品。無論是老人、嬰兒,個性彆扭或天生殘暴,每個人都很平等地擁有生日這一天特別的日子。就像實際上人們過著形形色色的生日,這本書裡頭也有十一個不一樣的生日。
有非常精彩值得驕傲的一天,也有悲慘到極點甚至像是遭到詛咒的一天。看到為了唯一的蛋糕絕不退讓的老婆婆不禁苦笑,偏偏選在生日當天犯下愚蠢罪行的年輕人教人啞口無言。
仔細想想,那些飛逝而過的時間就從生日開端。我們因為某個原因來到這世界,無論主動或被動,時間就這樣流逝,然後每一年會有這麼一天過生日,彷彿要讓我們確認時間經過的速度,還帶著只屬於當事人的小故事。
這兩本都是十年後、二十年後,隨著年齡增長之後推薦重讀的小說。每次閱讀一定會看到不同的故事。故事背後的意義及色彩,會隨著讀者的改變產生有趣的呼應吧。
新年伊始,祝大家有精彩的一年。也祝你今年的生日是美好的一天。
現在,在做什麼呢?──百分之百的平凡
長久以來,我都認為自己的想法差不多是一般標準。這完全不是囂張認為「我就是宇宙的中心」,只是我覺得自己「非常平凡」。
非常平凡地成長,非常平凡地戀愛,非常平凡地閱讀,有非常平凡的感想,過著非常平凡的生活。
而且,我也深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過著非常平凡的每一天。每個人都在差不多的日子中,思索著差不多的事情。
說來我一向不喜歡展現個性。日本人的民族性就是缺乏個性,或是個性太鮮明的話會被要求低調,跟別人一樣才安心,在群體中標新立異容易遭受批評,於是所有人打扮得一樣,時不時要東張西望,留意自己的生活得跟其他人差不多。這樣的提醒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時有所聞,另外,我自己的小小腦袋也想得很多。最後得出結論。我最討厭有個性,還是跟大家一樣最踏實。非常符合日本民族性,非常消極的結論。
好比制服。制服,多麼令人安心!我從小穿制服長大,進了大學突然再也沒有制服,讓我不知所措。先別說不知道該穿什麼才好,就連要買什麼也沒頭緒,甚至我曾因此想過乾脆退學算了。
時至今日(三十六歲了),我仍心想要是有制服就好了。如果有類似「不滿三十歲」、「不滿三十五歲」這樣依照年齡來區分也無妨,總之好想穿制服。這麼一來,就不必每天煩惱要穿什麼了。
這當然是比較誇張的想法,不過,我的想法是,個性實在不需要培養、發展,或是特別重視、強調,總之它就在那兒了,剩下就是自己該如何跟個性協調、磨合。
因此,我最喜歡平凡、平均值、跟大家一樣。多年來,若要問我什麼是最有個性,我會回答平凡最有個性。
面對二選一的狀況時,一個選項是極其平凡,另一個選項是非常罕見,我百分之百會投平凡一票,無論另一個選項多罕見、多吸引人。我就過著這種沒什麼不好的日子。跟大家都差不多的生活,談著差不多的戀愛,度過差不多的假日。多年來人生的目標就是當個平均值正中央的人。我的工作主要是寫小說,此外常接些撰寫愛情散文或是新書介紹的案子。其實這也是因為我自認是在平凡平均值中的人,才有辦法辦得到。畢竟我對於戀愛的種種並非熟悉到能信手拈來,大書特書,談戀愛的成功率還有效率都不怎麼高;閱讀方面也稱不上有什麼特殊的自信,況且我閱讀的領域非常另類(倒不是個人喜好,純粹是機遇的問題)。不過,正因為覺得自己的行為、自己的感受,百分之百都極其平凡,才能夠寫出這些內容。
然而,這實在太諷刺了。因為在我撰寫收錄於本書中的愛情散文時,才發現「咦?不太對呀!」
這些內容是由《PERSON》這本雜誌在兩年之中連載的文章集結而成。當初的主題訂為愛情,每次寫完都會跟責編(女性)或是剛好讀過文章的熟人、朋友、工作夥伴等聊起來。好比算計著退一步或是進一步……還是在這種狀況下的戀情會怎麼發展……不對不對,男人啊都是這樣……總之,聊開之後每個人都暴露了過去的各段情史。
從這些對話中,我彷彿發現自己的過去、經驗,以及培養出的愛情觀、男性觀,還有自己整理思緒的方式,根本不是我過去相信的「極度平凡」,簡直是非常極端。而極端的方式又不是那種帥氣的類型(宛如戀愛傳奇,或是宛如戀愛高手),完全是走窩囊、悲慘的極端路線。
當然,回過頭來,包括我的責編在內,跟我聊過的眾人就「平凡」了嗎?也沒這回事。怎麼好像大家都有很罕見、轟轟烈烈的戀愛經驗。於是,我發現我又再次無可救藥地衝撞上面前的「個體」。
其實,從過去我心中就一直有個謎。凡是在戀愛時接受我的建議而且執行的朋友,毫無例外都沒有好結局。我喜歡愛情,也熱衷聊這類話題,因此如果有人找我商量,我會非常認真為對方解答,「如果是我就會這麼做。」而我也真心相信會成功。然而,從來沒有半個朋友照做之後成功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不禁納悶,但謎底終於也揭曉了。因為一個「個體」無論對另一個「個體」說了什麼,問題本身都在於「個體」,好的建議也派不上用場。啊啊,這「個體」真討厭。
既然這樣,不如全都反過來。因為每個人都有特殊的戀愛怪癖,使得這才是平凡。偏激扭曲的愛情,才是這世界上的平凡。如果有人在平均年齡跟一般人談戀愛,以平均次數接吻、肢體接觸,那麼,這種人才真的非常特別。這種現象一定不僅於談戀愛,套用在任何狀況下都一樣吧。好比旅行的方式,閱讀的方式,日常生活的方式。甚至吐司的吃法、晾衣服的規則,洗澡的習慣……一切大小細節最好都走稀有的極端,因為這樣才叫「平凡」呀。
每次我外出旅行,淨碰上一些怪事。想必大家是用截然不同的方式過生活。好比只為了騙我十塊錢卻花了一整天死纏爛打的那個人?好比明明要搭其他巴士卻陪我等車等了好幾個小時的那個人?我就會碰上這種事情。我去過女人會站著小便的村落,也到過男人穿裙子的國家。見過表達肯定時搖頭,否定時點頭的人。有的地方小學生抽菸是日常情景,也有吃一頓午飯得花三個小時的人。在長途巴士上有人隨身帶著整套寢具,有的國家法律規定出家僧人可以免費搭乘客機頭等艙。所有人都好奇怪。怪得不得了,經常讓我感到混亂,甚至產生誤解或爭執。旅程之中,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因為陷入這種「怪象」而大哭驚慌。
無論是「推己以及人也」,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都是在學習中成長,盡可能做到這樣。然而,這麼一來就跟我提供談戀愛的建議一樣,我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呢?雖然我不想在初次見面就被對方親吻,但一定有人喜歡的吧?啤酒喝了半杯,有人幫我加滿我會很開心,不過應該有人心想有完沒完啊。哎唷,好煩哪。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樣該有多輕鬆!世界上大概就沒有革命沒有進步也沒有發展,但保證能和平度日。
現在,面對朋友來找我商量談戀愛的煩惱,我再也不給建議了。別人做了讓我開心的事,我不會照做;不喜歡別人對我做的事,我倒也不怕對別人做。我再也不「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以往我習慣的事情一切作罷,相對地,我只想這麼問。
現在,在做什麼?在幹嘛?在做些什麼事?
吃早餐、吃午飯、聽到有趣的事笑到翻過去、氣得不住跳腳、睏得不得了躺下小睡一下、難過到掉眼淚……就像這樣,就算再怎麼與眾不同,每個人一定也會做一些「平凡」的事。
這本書收錄的文章,除了我那些莫名其妙的戀愛,閱讀後莫名其妙的感想,都是極度平凡的日常。希望在閱讀時,也能讓讀者想到自己極度平凡的每一天。契合度 Affinity
講到談戀愛,大家很自然會提到「契合度」,但「契合度」究竟是什麼呢?最近我開始思索。二十幾歲時講的「契合度」其實非常單純,只要在一起感覺開心的,就是契合度高的對象;在一起覺得彆扭,就是合不來。正因為如此,才會產生「真實自我」的想法。所謂「真實自我」,就是希望對方喜歡自己原有的面貌,以這樣的人當作理想對象。試探在自己毫無修飾之下是否仍有很高的契合度。不過,在討論契合度之前,究竟「真實自我」又是什麼呢?三十歲之後我突然有這樣的疑問。
假設這個女生叫做良子好了。是我的一名女性朋友,從事跟我差不多的自由業。
大約兩年前,良子跟新任男友展開同居生活。每次我到她家玩,總忍不住思索,良子真的變了。在良子的面前,日間是再清楚不過的白天,晚上就是純粹為了睡眠而在的闇夜。她一大早做早餐,送了男友出門上班,晚上等男友下班一起吃晚飯。有時候到良子家玩,會看到她親手做的菜擺滿小餐桌,甚至比放在地上的酒還多。接近午夜十二點,兩人雖然都沒開口趕我,家中卻升起解散的氣氛,我不敵這股嚴肅的壓力,只好獨自默默打道回府。勉強像是自言自語說著,嗯嗯,菜倒是做得不錯嘛。
說起過去的良子,那可是頹廢虛無派的代表。日夜顛倒,跟男友講沒幾句話就吵起來,吃的全是垃圾食物,要是手邊剛好沒零食,把啤酒當飯她也不以為意。有時候她男友真的看不下去,還會做飯給我們這幾個廢話講不停的人吃。也因為這樣,他們倆老是有吵不完的架。
我原先以為,良子的轉變是因為年紀的關係。就像人家說的「趨於安定、穩重」,良子在三十歲之後跟她喜歡的人一起生活,也變得安定、穩重。直到最近,她和男友分手了。
等不及同居的房子租約期滿,兩人就各自搬家,我問良子為何這麼急,她說真的累慘了。坦白說,她對於自己能過這種規律生活也大感意外,更驚人的是這樣的生活還讓她感到非常踏實。但是,但是,同時卻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她窺探著我的表情。「有種說不出的疲勞。」很開心,但也好疲憊。從前那般荒唐的生活真討厭,但比起來還算好的。自己究竟想怎樣呢?他是會要求女方做家事的人嗎?我問。那倒不會,她說。其實他不會要求那麼多,但怎麼說呢,感覺跟他在一起就不知不覺這麼做,似乎一定得規規矩矩才行。
啊啊啊。一個人搬到新住處之後,良子躺在簇新的榻榻米上像小孩子一樣嘆氣。我真的好愛他好愛他哦。而且兩個人真的處得很好呀。明明處得很好卻還是行不通。敞開的窗外是一片宛如布料的藍天,良子卻背對著那片藍天喃喃自語,我發現,讓她無法忍受的似乎不是男友,而是跟他在一起的自己。同時,我在內心深處忍不住質疑,所謂契合究竟為何?
只有在跟那個人相處時,才會突顯出自己的某個部分。幼稚、謹慎、任性、溫順等等。有時候,甚至冒出自己從來沒發現的另一面,大感意外。窩囊、冷靜、善妒……。麻煩的是,就算全部都有正向的反應,也不保證萬事順利;相反地,有時候看起來淨是負面,關係卻能維持得長長久久。大家都知道,把酸性清潔劑跟鹼性清潔劑混在一起,一定會產生毒素,但自己跟邂逅的人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卻無從預料,也不知道產生的結果將對自己誘發什麼樣的作用。
我心想,真實原有的自我,對上跟某個人在一起的反應,是多麼微不足道啊。無論跟某個人共享過多少時間,我們隨時隨地──好比在深夜的垃圾收集場、車站月台上、銀行的長長隊伍中──都無奈得面對自己一個人。既然這樣,不如徹底解放因心儀對象而出現的那個陌生的自己,還比較好。
於是我這麼想,契合度這玩意兒根本不存在。自己過去秉持的經驗、價值觀、速度、優先順位,這些種種跟名為「他人」的異物衝撞之下,會出現微妙的反應。這反應讓人喜歡或不喜歡,就決定了這段戀情未來的方向。而反應中無法預測的部分,想必是談戀愛的趣味所在。
錯覺 Illusion
「你喜歡我的什麼地方?」我曾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如果問男友或先生時,對方怎麼回答會比較開心。也就是說,被別人稱讚內在會比較開心,還是外表。
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女性朋友的回答都是,當然是喜歡被稱讚外表呀。喜歡妳的臉蛋,喜歡妳的腿,雙眼超迷人,肩膀的線條美得不得了……似乎很希望對方這樣一直講下去。其中甚至還有個朋友提到,現任男友說她屁股長得好看,讓她打從心底感動。這已超越了我驚訝的境界,簡直不可思議。我呢,絕對是百分之百的內在派。希望別人說我心地善良、個性溫柔。但這輩子從來沒有男人誇讚過我的內在。手很漂亮,頭型很美,最後還講到背影好看。這世界上有哪個女人被說背影好看會覺得開心的啊?
我向那些崇尚外表派的人提出反駁。臉蛋會變老,腿說不定哪天會變胖,當胖了之後原先的大眼睛會變小,屁股日漸下垂。總之,外表很容易出現變化,對方因為這些地方而喜歡妳,值得高興嗎?然而,外表派似乎有她們自己的理念,認為內在派更沒意義。
我啊,友人麻里子激動地說。以前有一任男朋友說過,他喜歡我的玻璃心。欸,妳覺得我是那麼敏感纖細的女人嗎?──不覺得。我沒惡意,但我這個朋友根本是擁有鋼鐵級堅強心智的女人。話說回來,被說有顆玻璃心不是很令人心動嗎?
結果,我找不到外表派或內在派之間的交集,於是我轉往理論上經常被問到「喜歡我哪裡?」的男方。欸,照理說是要稱讚內在吧?你聽到人家誇獎你的內在美比較開心吧?在我逼問之下,男性友人一號卻提出跟女生們不太相同的見解。
我跟妳說,男女在一起都會吵架吧?吵起來會大罵什麼蠢女人之類的,但面對一個像瘋婆子似的女人,會特別想到「不過這女人有一顆善良的心耶」這件事嗎?不會吧。卻很可能嘴上大罵蠢女人,同時面對面時心想,「但我就是愛她那雙眼睛呀!」或是「這女人雖然神神經經,但只有那雙腿還真不是蓋的。」通常想想就能釋懷,這樣不就能避免最糟糕的結果發生嗎?
但這樣我就進一步想問了,萬一外表變了,難道吵完架就無法釋懷了嗎?好比過去有一雙美腿的女人,如今卻不復見,在爭執的當下想到這件事,難保不會更火大吧?
我像寫研究論文一樣,針對這個主題拚命追根究柢,然而,有件事讓我無法忽略。其實「你喜歡我哪一點?」這個問題的答案,根本全是騙人的。說什麼屁股的形狀超美,但絕不可能只因為這樣就激發出「喜歡」的情緒。在屁股上方還有她的身體,她的臉蛋,裡頭還有充滿矛盾的內在,從這整體中感受到某個無法理解的因素,才一點一點構成「喜歡」。如果把自己當作主詞來想想,就再清楚不過。
即使發現這個道理,我仍舊忍不住想問對方,喜歡我的哪一點。「喜歡」,這股情緒是正面、肯定的。我希望隨時了解獲得肯定的原因。由於肯定是堅定不動搖的,我忍不住想要知道證據。
這雙手、這雙腿,雙眼跟屁股,無論再怎麼美麗,或是自己覺得討厭,其他人喜歡或不喜歡,總有一天會改變,抵擋不了,一天天消失。另一方面,如同麻里子所說,人的內在有太多不同面向,就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結果兩者其實都是錯覺。
我們現在這副外表,擁有的內涵,都是一剎那,而對於某個人無可自拔喜愛的情緒,則比一剎那更短暫。「你喜歡我哪一點?」這個問題恐怕會讓我們覺得一切不再是剎那,反倒更接近永恆。一個問句,或許就是這麼蠢,卻又如此惹人愛憐的關鍵句。
面對這個問題時,一臉正經回答說這沒辦法三言兩語講完啦,這種男人我真的愛不下去。我也不奢求,但至少被誇讚背影還令人開心一點。
永遠流轉的幸福瞬間
《阿根廷婆婆》(吉本芭娜娜著,rockin’on)(中文版為時報出版)
《生日故事集》(村上春樹編譯,中央公論新社)
前一陣子才剛覺得夏天也快到尾聲了呢,沒想到回過神來已經是年底。哇呀!驚魂未定下新年又過了,都要二月啦。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想必今年也在發牢騷之中眨眼過完。
才在大過年的就想到今年年底,忍不住嘆氣的我,讓人覺得很可憐嗎?但《阿根廷婆婆》這本書傳授了延後時間流逝的祕技。
這本書名風格特殊的小說,從主角光子母親過世之後講起。光子身為石匠的父親,在妻子死後搬到小鎮外圍的一棟廢棄建築,大家稱那棟建築物是「阿根廷大樓」。光子來到這棟破舊又另類的大樓尋找父親,見到了爸爸的新女友,阿根廷婆婆。
在飛逝而過的時間中,我們戀愛、工作、成家,全都在一眨眼中度過,一直活到最後的一瞬間,然後死亡。在這本書中時間也以飛快的速度流過,唯有跟其他人共享的幸福剎那,看起來會像是湯匙前端蜂蜜滴落的慢動作。緩慢的程度甚至令人有種錯覺,以為這就是永遠。
附註一點,除了精彩的插圖跟照片,內文還附上英文對照,以這個價格來說真的不貴,大力推薦。《生日故事集》收錄了十位外國作家,加上譯者針對生日這個主題的短篇作品。無論是老人、嬰兒,個性彆扭或天生殘暴,每個人都很平等地擁有生日這一天特別的日子。就像實際上人們過著形形色色的生日,這本書裡頭也有十一個不一樣的生日。
有非常精彩值得驕傲的一天,也有悲慘到極點甚至像是遭到詛咒的一天。看到為了唯一的蛋糕絕不退讓的老婆婆不禁苦笑,偏偏選在生日當天犯下愚蠢罪行的年輕人教人啞口無言。
仔細想想,那些飛逝而過的時間就從生日開端。我們因為某個原因來到這世界,無論主動或被動,時間就這樣流逝,然後每一年會有這麼一天過生日,彷彿要讓我們確認時間經過的速度,還帶著只屬於當事人的小故事。
這兩本都是十年後、二十年後,隨著年齡增長之後推薦重讀的小說。每次閱讀一定會看到不同的故事。故事背後的意義及色彩,會隨著讀者的改變產生有趣的呼應吧。
新年伊始,祝大家有精彩的一年。也祝你今年的生日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