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無懼的小不點科幻愛好者現身

大家好,有些人還要加句「初次見面」。

我叫池澤春菜。

平時是靠動畫配音、唱歌或上上電視謀生,不過自己其實還是個科幻愛好者。但是,我真的只是單純喜歡科幻,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談論的深度內涵,也沒有能夠公開闊論的知識,所以就是過著躲在暗處偷讀科幻作品的日子。

沒想到有一天,勘稱科幻重鎮、大本營、萬魔殿的《SF科幻誌》※1,居然會來向我邀稿(早川書房那邊好像傳來一陣聲音說「騙鬼啊,明明是妳去強佔人家的篇幅」……啊~啊~我沒聽~見)。

而且負責繪製插圖的還是coco老師※2。對了,在《今天的早川小姐》※3的廣播劇CD中,我是擔任早川小姐的配音,個人非常推薦這部作品。

就如大標題所言,我希望能夠藉此傳遞美妙的科幻情事,並且還會介紹一點點某個科幻愛好者在宇宙角落勉強度日、毫無美妙可言的日常生活。

起初,我是在父親的書櫃上邂逅了科幻。父親是名文字工作者,對小時候就已閱讀成痴的我來說,他的書庫是絕佳的閱讀來源。儘管那些書幾乎都是寫給大人看的,內容基本上非常艱澀,但裡頭充滿了文字,所以我就像著了魔似地一直翻閱。

話雖如此,但要一個小學生抱著福永武彥全集※4去學校,實在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因此,我的手自然而然地伸向了文庫本(註釋1)區。

我雪崩式地閱讀了霍根※5、克拉克※6、艾西莫夫※7、伊根※8、狄克※9、阿爾迪斯※10、海萊因※11、貝斯特※12、麥考菲利※13、貝爾※14、吉布森※15、拉克※16的作品,等我回過神時,發現自己在這段期間已經變成一個十足,而且是無可救藥的科幻愛好者了。

仔細回想了一下,對養成一個科幻宅來說,父親書庫裡的藏書可真是全方位,內容容易閱讀,題材又應有盡有耶。

但是我為什麼會選上科幻?

為什麼非科幻不可?

科幻可寫成SF,S指的是science,科學。

但是,只有這層涵義是不夠的。如果當中沒有滿溢出浪漫,就稱不上是SF。

對我來說,幻想著「如果是這樣就好了」、「如果是這樣就太有趣了」,然後再附加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釋,這才是SF。只是,這個合理解釋的部分,往往多是以科學來解釋。

然而,我認為這裡的科學並非是目的,頂多是種手段。

換言之,世界上最會幻想的作家刻畫出的文學、內容包含了希望與可能性的文學,才是所謂的SF。

因此,SF在我心中指的是「S:美妙的,F:想像」。(註釋2)

正因為科幻裡滿滿都是具有這般可能性的世界,所以我小時候才會著迷到那種地步吧。

即使現在早已長大,知道世界不如自己想像得璀璨,但科幻仍舊深深吸引我。反倒是變成大人後,更加覺得科幻作品中描繪的世界有多麼可愛。

科幻是種藉由人類想像力和文字料想推測,模擬未來的裝置;在科幻這個範疇內,接下來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全都算是預料中的事。

不管是U化※17、大陸子彈列車※18、大流行疾病※19、超級電腦※20、沙漠化,還是無能政客引發的社會不安、日趨嚴重的年輕人不再XXX、虛擬偶像※21,科幻作品全都先一步寫了出來。至於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還有相關的解決辦法,別擔心,請交給科幻處理。

我是真心認為,小學若能有科幻課就好了。這也是為了培養出,面對任何問題都能靈活應對的科幻式思考,以及能以正向展望處理問題的優秀成年人。

科幻是屬於未來的文學。

所以我肯定會讀上一輩子的科幻作品。

我是名無懼的小不點科幻愛好者,會在世上某個角落吶喊對於科幻的悸動,希望各位讀者今後也能繼續關心我的點點滴滴。

註釋1:日本圖書出版的一種型式,以輕便、平價、小開本為訴求。

註釋2:日文美妙一詞ステキな開頭發音為SU;F則源自於fact與fiction的合成語──faction。

20.都市與都市與科幻

我在〈流放至樂園夏威夷〉那篇曾寫到,我遭遇「尿布恐攻」,不知是誰把尿布沖進飛機的廁所,害我被迫留在夏威夷。我帶去看的書,數量是精密計算,沒想到居然多滯留了兩天!我浸泡在按摩浴缸裡,聽著椰子樹葉的摩擦聲和海浪聲,邊喝著熱帶水果飲,邊深刻體會夏威夷這塊土地和科幻有多麼不搭嘎。

但是,相反地。

世上也有與科幻十分契合的城市。

在我心目中,由臺北奪下最佳科幻都市大獎。

幾天前我去了第二十多次的臺灣,當時我深深地這麼認為。

用淺顯易懂的話語來說,應該就是「散發混雜的氛圍」、「充斥混沌的能量」、「新舊事物交融」這類的吧。

當地確實如此,譬如最先進的MRT※2,穿梭在感覺建成於百年之前的極老舊建築物之間;宛若仙人的老爺爺,悠然滑動著iPhone;猶如荒廢屋舍的店家前,用CD光碟組成的巴比倫塔就像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我喝著放有各種內臟肉、根本已經看不出是哪個部位的綜合麻油湯※3,邊快速轉臺看著世界各地的電視節目,身體內咕嘟咕嘟地湧出「這座城市本身就是科幻!」的感受。

根本用不著搬出巴奇加盧和吉布森的作品來當例子,亞洲和科幻本來就相當契合。

譬如曼谷搭上奈米科技※4。

臺灣配上Android※5。

孟買配上超高層建築。

新加配搭上電子世界※6。

巴庫配上光學迷彩。

啊啊,這樣的搭配實在迷人。

難得說到這個話題,我就憑藉個人武斷與偏見胡亂想像,試著媒合(笑)了世上國家和科幻。

北歐的降雪受控於精密的天候操控器,擁有機械身軀的麋鹿,在那樣的雪地中闊步前行。

嗯,很有畫面。

為了保護瀕臨絕種的物種,在非洲興建了超巨大的生物圈※7,並且命名為諾亞方舟。

嗯,濃濃的科幻味。

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的那些島嶼就不需多言了,曾經孕育出以上田早夕里老師為首,眾多名家的海洋科幻傑作。

中南美洲一帶則有古代外星人的遺跡,或是某天突然冒出的單一巨岩※8,上演《穿越時空的巨石碑》※8般的情節。

提到倫敦,當然就是蒸氣引擎,維多利亞時代+科幻也是個令人垂涎的組合。

但是……我單純是缺乏想像力和不夠用功,所以覺得美國的大都會區意外地難以想像。

加拿大也很匹配。由於眾多國籍的移民和睦地居住於此,因此感覺能建立起外星人移居地,就像日本鎖國時期對西洋的唯一貿易窗口「出島」。規模世界第一大的商場西愛德蒙頓購物中心(West Edmonton Mall),那裡完全就像宇宙移居地「Side6」※10(購物中心內有湖泊和海盜船喔。情況緊急時,根本就能起飛前往外太空啊)。也有人工雪、人工亞伯達牛※11之類的。

奧勒岡、猶他州、內布拉斯加州或懷俄明州或許有太空船出沒,說不定甚至有整個城鎮其實都是外星人。

紐約啊……唔唔唔。《超世紀諜殺案》※12、《銀翼殺手》※13、《鬼使神差》※14、《我是傳奇》※15、《尤比克》※16、《鋼穴》※17……這座城市雖然在非常多作品中出現過,但是我對城市本身並沒有太深的印象。也就是說,華盛頓也好,舊金山也好,只要是大城市都好,就算不是以紐約為舞台好像也沒差。真不知道是難以活用城市本身特色寫成故事,還是城市本身就沒有特色……

科幻是種對未知事物的興奮與砰然,或許因為如此,所以才容易連結到異國情調。當然也可能有科幻作品格局小到像是我家庭院,描寫半徑一百公尺以內的故事。但是,若是要擴大故事格局,讓情節精彩亮眼,這時果然會想添加異國情調(最濃厚的異國情調,應該就會是異星球情調了)。

我~好想去~未知的城市~旅~行~喔。可是,如果可以,有一天我~更想去~未知的星球~旅~行~喔。
●美妙用語集

1.無懼的小不點科幻愛好者現身

1 《SF科幻誌》SFマガジン,創刊於一九九五年,日本唯一的科幻專門雜誌,對日本科幻界的發展有莫大的貢獻。二○一五年二月號起改為雙月刊時,有眾多讀者大嘆可惜。

2 coco 二○○七年將發表於部落格的漫畫《今天的早川小姐》集結成冊出版後出道。休假日時,會大量閱讀書籍,或大量拍攝昆蟲的照片。

3 《今天的早川小姐》 今日の早川さん,主角群為科幻愛好者的早川量子(池澤春菜)、驚悚作品狂的帆掛舟(淺野真澄)、好讀純文學的岩波文子(大原清)、輕小說粉的富士見延流(廣橋涼)和喜歡珍稀書籍的國生寬子(澤城美雪)。這本全彩漫畫赤裸地描繪五名嗜書女子,感覺很宅又有點可悲的生態,因而大獲好評。目前已出版三集,二○一○年發行廣播劇CD,上述括號內人名即為負責該角色的聲優。配音陣容相當豪華啊。

4 《福永武彥全集》 第一卷裝在硬盒中,高兩百五十七公釐,寬一百八十四公釐,厚四十二公釐,重七百八十七公克。

5 詹姆士‧霍根 James Patrick Hogan,一九四一年生,二○一○年卒,出身英國的科幻作家。以一名硬科幻的作家而言,他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高於海外(榮獲星雲賞三次),也曾以嘉賓身分,參與第二十五屆日本科幻大會。代表作有《星辰的繼承者》、《創世紀機械》(The Genesis Machine)等。

6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一九一七年生,二○○八年卒,出身英國的科幻作家。他擁有爵士封號,是位代表科幻界、名聲響噹噹的超級大人物,與以撒‧艾西莫夫及R‧A‧海萊因並稱三巨頭(big three)。他的文風以富含科學知識的硬科幻為基底,著有《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等眾多代表作。

7 以撒‧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一九二○年生,一九九二年卒,美國科幻作家。擁有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富含理論的風格為行文特色,曾提出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除科幻題材外,還寫有推理、非小說類科學作品等,是聞名遐邇的多產作家(著作超過三百本)。代表作有《鋼穴》、《基地》(Foundation)等。

8 格雷格‧伊根 Greg Egan,一九六一年生的澳洲科幻作家。以硬派文風聞名,喜好運用最尖端的科學理論。不愛公開露面一事也相當著名。代表作有《宇宙消失》(Quarantine)、《大流散》(Diaspora)等。

9 菲利普‧狄克 Philip Kindred Dick,一九二八年生,一九八二年卒,美國科幻作家。寫有為數眾多的短篇和長篇作品,前者猶如創意故事的範本,後者雖然偶有叨絮繁雜的情節,卻充滿宛若迷宮的魅力,至今仍擁有一票死忠書迷。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眾多也是一大特徵(雖然都是在他死後才改編)。他在創作時雖然常寫被妻子折騰的主角,不過本人倒是個結過五次婚、離過五次婚的超級現充(註:日本網路用語,指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寫有《銀翼殺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火星的時空穿越》(Martian Time-Slip)、《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等眾多代表作。

10 布萊恩‧阿爾迪斯 Brian Wilson Aldiss,一九二五年生,英國的科幻作家與評論家。六○年代科幻新浪潮(new wave)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地球的悠長午後》、《孩童消逝的行星》(Greybeard)。此外,彙整科幻史的非小說類作品《十億年的科幻饗宴》(Billion Year Spree)和《一兆年的科幻饗宴》(Trillion Year Spree)也相當著名。

11 R‧A‧海萊因 Robert Anson Heinlein,一九○七年生,一九八八年卒,美國科幻作家。與艾西莫夫及克拉克並稱科幻界三巨頭。行文兼具鷹派和自由主義者的風格,因此在左派右派雙方中都有擁護者和貶斥者,從某個角度來看,是個極富美國作家風格的人。

本以為他應該都寫些豪邁的冒險類科幻作品,或充滿社會批判的假定未來史類科幻作品,沒想到還寫有大膽觸及宗教與性的科幻作品,題材廣泛也是他的一大特徵。代表作有《宇宙戰士》(Starship Troopers)、《怒月》(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等。順帶一提,日本科幻愛好者十分推崇的《通往夏天之門》(The Door into Summer)一書,在美國本土並沒有那麼受歡迎。

12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Alfred Bester,一九一三年生,一九八七年卒,美國科幻作家。擅長阿爾迪斯提倡的「寬屏巴洛克」(Wide-screen Baroque)科幻風格,為一種絢爛華麗的文風,橫跨時間與空間,充滿大場面的情節與伏筆,他也是此類文風的著名作家。科幻作品數量之所以不多,可能是因為他還從事過廣播劇及電視劇的編劇、一般雜誌的編輯和負責漫畫情節等的漫畫劇作家等許多其他工作。代表作有《被毀滅的人》(The Demolished Man)、《虎啊!虎啊!》。此外,日本曾彙編出版其短篇作品集《祈願星辰,得願星辰》(願い星、叶い星)。

13 安妮‧麥考菲利 Anne Inez McCaffrey,一九二六年生,二○一一年卒,生於美國的愛爾蘭作家。她筆下的主角多為擁有堅強意志的女性,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熱門系列作,其中以「神龍紀元:飛龍騎士」(Dragonriders of Pern)系列與「歌唱船」(The Ship Who Sang)系列最為出名。特別是《神龍紀元:飛龍騎士》一書,更讓她成為首位獲得雨果獎和星雲獎的女作家。

14 葛瑞格‧貝爾 Greg Bear,一九五一年生,美國的科幻作家。也是同為科幻作家的波爾‧安德森(Poul William Anderson)的女婿。以描繪奈米技術失控的《血腥樂章》(Blood Music),和火星獨立運動的《火星動盪》(Moving Mars)為首,寫有許多納入最新科學知識,描繪世界情勢變化,格局龐大的作品,此為他的一大特徵。

15 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ord Gibson,一九四八年生,出生美國,現居加拿大的科幻作家。為八○年代賽博龐克科幻運動的核心人物,更是「電子世界(Cyberspace)」一詞的創造者。擅長描繪科技發展下,文明及人類本身產生的變化,著有《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差分機》(The Difference Engine)等作,前者為電子世界三部曲的首部曲,後者則是與同為賽博龐克科幻風格的代表作家布魯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合著,內容為改變歷史的科幻作品。

16 魯迪‧拉克 Rudy Rucker,一九四六年生,美國科幻作家、數學家。作品中雖會運用大量的高難度數學或物理學理論,但又會藉由詼諧的故事發展,讓讀者感到目瞪口呆,此種應該稱為幽默硬科幻的文風即為他的作品特徵。此外,他也以專家身分撰寫了許多科學解說書籍。代表作有起於《軟體》(Software)一書的軟體四部曲、《時空統御者》(Master of Space and Time)。

17 U化 U字是ubiquitous的縮寫,此英文單字意為「遍布四處」。此字若是用在科技相關領域時,指的是在使用者料想不到的機器中,也有內建電腦的情況,在日本也可稱這種情況為「電腦無所不在」。「U化社會」指的是一種概念,意為社會環境在人眼不可及的狀態下,已被電腦全面控制。

18 大陸子彈列車 奔馳於海面上,串接各大陸的超高速列車。是種令人懷舊的創意概念。也曾出現在電視動畫《勇者特急隊》(勇者特急マイトガイン)等作品中。

19 大流行疾病 死亡率高、危險性強的傳染病廣泛流行,導致疫情擴大至全球之際,會使用此字表示這種情況。現今,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警戒、可能爆發大流行的疾病有炭疽病、禽流感、登革熱、流感等十九種。

20 超級電腦 說到從前科幻作品中出現的超級電腦,都是像座小山般的巨大物體,並且還會企圖背叛人類,征服世界,而現今的超級電腦,則是設計成超高速運算機,用來進行科學技術相關的龐大演算。

21 虛擬偶像 以電腦製作的偶像,是種不具實體的虛構存在。virtual idol是日本創的英語詞彙。一九八五年的動畫《無限地帶23》(メガゾーン23)中登場的時祭伊芙一角,大概是虛擬偶像的濫觴。說到現在最有名的線上虛擬偶像,當然非「把你給MIKUMIKU喔」的初音未來莫屬。
20.都市與都市與科幻

1 第二十多次的臺灣 在這之後每年也都不停地造訪臺灣好幾次,結果訪臺次數好像已經近五十次了……。

2 MRT 正式名稱為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Taipei Rapid Transit System)。穿梭於臺北市區的地下鐵和地上鐵的總稱。非常方便。

3 綜合麻油湯 以草藥用生薑、米酒、麻油、雞肉煮成的湯品。能暖身、營養豐富,被視為產後調養時不可或缺的餐點。綜合意為湯品裡放入了雞的各種部位。

4 奈米科技 製造、運用極小尺寸(奈米等級)機器的技術。目前還未普及。

5 Android 意指與人類極為相似的人造人。最近,則是用來指稱谷歌智慧型手機用的作業系統。

6 電子世界 或稱電腦空間,英文為cyberspace。是個透過電腦製作,以檔案組構出的虛擬空間。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