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增訂新版]

79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節錄)
母親是鯡魚的孩子?


媽媽是鯡魚子鯡魚子,烤起來不好吃

這是母親經常哼唱的歌。
我問她,這首歌有什麼意義嗎?
結果母親笑著回答:「媽媽小時候又瘦又乾,所以被朋友這樣嘲笑呀!」

母親的名字是一青和枝。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上有四姐二兄,依序是姐姐、哥哥、姐姐、姐姐、姐姐、哥哥,是一青家的五女。在戰時物資缺乏的貧困環境中,母親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外婆,因為沒有奶水,只好拿芋頭和米飯來煮汁餵養母親。可是,外婆在生下母親後半年就因為結核病而魂歸西方,之後就由幾個姐姐輪流照顧母親。

當時在前往疏散地長野縣的列車上,背著母親的阿姨日後回想起來,就像講口頭禪一樣告訴我:「我不斷摩搓著和枝冰冷的小手和小腳,一直擔心她會不會死掉了呢。」

戰後回到東京,發現文京區老家一帶已經被燒成了一片枯野,一家子只好重新在北區尋找落腳處,重新出發。母親的父親在東京都的交通局擔任機械師,支撐著一家的生計,但是考慮到還有七個小孩要照顧,遂於母親三歲時再婚。

「新媽媽」是一個從來沒有生過小孩,在戰爭中失去丈夫的女性。除了身為老么的母親,其他孩子都已經到了懂事的年齡,所以始終無法和這個女人親近,家中瀰漫著抗拒父親再婚的氣氛。但是,唯有母親不斷吸吮著分泌不出母奶的繼母的乳房。

小時候,母親的手腳都像棍子一樣細瘦,肚子則凸了出來,皮膚黝黑,體格就像牛蒡一樣。儘管如此,唸小學時,她卻頂著剪短的髮型,和一群男孩子到河邊玩、一起爬樹,簡直像個男孩子一樣。

翻開母親小學時的聯絡簿,發現她的國語、算術、理科等每一科目都有很好的表現,尤其擅長畫圖,美術成績出類拔萃。

升上中學後,她的畫作得到了高度的評價,甚至獲得了文化祭展覽獎。另一方面,她也開始對外語產生興趣,便進入英語社,積極學習英語。中學三年級時,她當時的級任導師在聯絡簿上寫著「開始凸顯出尖銳的個性,容易遭人誤解」。

是因為本身具有藝術家氣質使然嗎?母親具有強烈的正義感,想到什麼就毫不客氣霹靂啪啦說出來,這種性格是否也和身為老么而被默許的特權有關?無論如何,母親並沒有被看似不幸的幼年時期牽絆住腳步,她快速成長著,甚至升上了高中。畢業後,她到人壽保險公司上班,但是二十歲時就毅然決然離職了。

她離職時,同事們送給她的集體紀念文箋上除了有人寫著「妳走了,我會覺得很孤單」,還有「可別再嚷著忘了手提包或一萬圓紙鈔放到哪裡去了」、「小心不要跌倒受傷了」等內容,可見母親一定是個相當冒失的人吧。

母親似乎很喜歡她的父親,而她的父親是個沉默寡言,卻又很懂得體貼他人的人。可是外公在我出生後馬上就過世了,所以我對他完全沒有記憶。

父親和母親的邂逅是相當戲劇化的。

母親離開公司後不久,便在開始打工的配膳工作會場上遇到了前來接待客戶的父親。對母親一見鍾情的父親這樣對母親說:「能借我看一下妳那個戒指嗎?」

父親竟然對一個初次見面的人提出這種要求,他的感性超乎我能理解的範圍。但是,母親只淡淡回了他一句。

「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很重要的戒指,所以不能借你。」
父親仍然緊咬不放。
「我一定會還妳的,拜託了。」

結果,母親開出了日後一定要還戒指的條件,答應了父親的請求。我也無法理解,母親為什麼會答應父親如此莫名其妙的要求。

據說,事實上此時母親已經有了說好要共度終身的對象。總之,父親的企圖算是成功了。後來,父親以「弄丟」借來的戒指為由邀請母親一起吃飯,送了另一個戒指給母親當作賠禮。於是,兩人就此展開交往,邁向異國婚姻之路。

一九二八年出生的父親和一九四四年出生的母親相差有十六歲之多。當時三十六歲的父親毛髮稀疏,呈現「地中海」狀態。體型雖然不胖,但是身高也不到一百七十公分。說得客氣點,外表應該算是很普通,但是他一定是有某些地方吸引了一向喜歡年長者的母親。

身為臺灣人的父親在日本統治的時代於臺灣出生,接受日本教育長大,從小就到日本留學,之後的人生幾乎都在日本度過。父親在日語的說、寫方面都十分道地,一點都不會讓人懷疑他是外國人。

所以,母親也才能和他相處融洽。唯一一件讓母親感到疑惑的事情是,父親平日白天時都待在家裡看書或喝酒,根本都沒有在工作。

母親雖然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父親也沒有做什麼說明,所以她大概也只能推測父親的家境一定是還不錯。在母親二十四歲那年,父親第一次招待母親到臺灣旅遊。

之後不久,母親便和父親結婚,開始了在臺灣的生活,並生下了我們姐妹。接下來就是成為母親的一青和枝透過料理所留給我的故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