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彌生辭別寺院,在雨中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心胸有些煩悶。

對方說很可惜、想要,她覺得開心。但打算燒掉的娃娃屋繼續留存下來,讓她難以釋然。

一開始送去寺院的是娃娃。雖然有許多娃娃屋愛好家,但聽說在日本,娃娃屋裡不太會放娃娃。但是對彌生來說,娃娃屋就是娃娃的家。彌生連娃娃都是親手做的。她為這些娃娃準備房間。房間多半是木盒子,在裡面擺上家具,精心布置。她很少做房屋形式的娃娃屋。最大的理由是,實在太占空間了。兩個房間會變成三個房間,然後從二樓擴建成三樓。現在彌生正在做一棟屋子,但它就像座小山,鎮坐在狹小的公寓住處裡。

……第一個做的娃娃是母親。

母親一定很勤奮,廚藝高明。彌生為她做了廚房。媽媽對自己的廚藝引以為傲,因此有許多廚具。鍋子、平底鍋、蛋糕模、刮刀、勺子。餐具一定也很多。──她邊想邊增添細節。果醬和餅乾一定也是親手做的。她做了果醬瓶,做了陳列果醬瓶的層架。做著做著,疑問冒了出來:母親是在為誰做菜呢?她做了一個男孩加進去。是個活潑調皮的小男生。然後做了妹妹。妹妹個性內向文靜,總是抱著熊布偶,不管是入睡還是出門,都要帶著她的熊寶寶。

做布偶的時候,彌生想到,小男生一定會把妹妹的熊寶寶藏起來,有時候還會搶過來亂丟。在小布偶身上做出破綻或脫線處,把原本編得一絲不苟的妹妹的頭髮弄亂一些。是被小男生扯辮子的痕跡。小男孩的惡作劇讓母親生氣,但她還是優先準備今天的晚飯。因為父親突然說要招待朋友來家裡吃飯。

──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她為了打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而準備了娃娃,做著做著,卻會因為一些細微的想法,讓景色開始扭曲。她只是想做個頑皮的小男孩,不知不覺卻變成了一個欺負妹妹的小暴君,母親成了轉身背對霸凌的兒子和被霸凌的女兒、封閉心靈的女人。不見蹤影的父親,應該是比兒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大暴君。他不顧家庭,對家中氣氛也漠不關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若是有人吵到他,就會露骨地不耐煩,甚至對妻兒拳打腳踢吧。

在花時間下工夫的過程中,娃娃屋漸漸扭曲、腐化了──彌生這麼感覺。然後彌生自己終於再也無法忍受,把娃娃屋送去寺院。

以前她會拆開丟掉。但只有娃娃,她實在沒辦法當成垃圾丟掉。所以她把臉或衣物重做,但一度蒙上暗影的娃娃,再怎麼想方設法,都無法恢復剛開始做時的溫暖氣質。只有丟掉一途,但因為陰影太濃了,扔進垃圾袋讓她內心不安。所以才會立下決心,送到附近的寺院。幸好她找到願意供養娃娃的住持,從此以後,只要娃娃屋蒙上陰影,她就送去寺院。

對彌生而言,那個娃娃屋是腐化的家。然而智章卻說想要,讓她不知如何以對。她甚至質疑:把那種東西送人,真的可以嗎?

──智章師父會不會覺得討厭?

彌生覺得很討厭。即使看著那娃娃屋,也只會激起不安,一點都無法感到安詳。明明是自己做的東西,卻總覺得邪惡不祥,不想留在身邊。

彌生懷著種種思緒,回到住處。住處有大小十個以上的娃娃屋在等她。放在桌上的大房子,以及堆在旁邊的木盒子。每個木盒子都是一個房間,各別住著娃娃。

她現在最喜歡的娃娃屋,是一個稍大的木盒子。木盒有立方體和更寬一些的大木盒,她喜歡的是大的那個。盒子裡區隔開來,分成建築物和庭院。庭院的牆壁貼滿磚頭,布滿爬牆虎。建築物是溫室──應該說是橘園。面對小庭院,有一排大窗戶,室內陳列著大大小小各種盆栽。有安樂椅和藤椅,父親坐在藤椅上看書,結果睡著了,母親在旁邊的安樂椅刺繡。小孩子在父母腳邊玩耍。這間娃娃屋還沒有蒙上陰影。現在她熱衷於以各種小植物點綴它。

這是一幅被綠意和繁花覆蓋、寧靜明亮的景色。心滿意足的父母、天真無邪的孩子。彌生總是追求這樣的溫暖,而製作娃娃屋。

……然而。

堆疊的木盒子裡,有些已經開始腐化了。裝飾著聖誕樹的房間已經快不行了。開始製作以後,已經超過一年了吧。最初應該是要打造寧靜虔誠的聖誕夜,然而每次一時興起,增添修改,就有某處不斷地扭曲。她為了拂去陰影而修改,然而愈是修改,就愈遠離當初設想的美麗情景。

坐在暖爐前的老人,和圍繞著老人的孩子們。在冬夜講故事的爺爺,和膝下成群的孫子──明明應該是這樣的情景,現在看起來卻完全是害怕地等著被嚴厲老人斥責的孩子們。

或者只有自己這麼感覺?

扭曲的應該是彌生自己吧。彌生在一個冰冷的家庭中長大。她在彼此憎恨的大人中無所適從,因為嚮往溫暖的家人,開始耽溺於娃娃遊戲,不知不覺間,開始做起娃娃屋。但彌生沒有經驗過溫暖的家庭。愈是修改,離夢想就愈遠,朝自己熟悉的景色靠攏。

……她覺得,一定就是這樣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