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散步前後
有時散步的時候,我會想去沒看過的街道,甚至順便住在那裡,例如走進胡同裡,或寄宿在兩層樓的平房中。如果寄宿地點的老闆娘很美麗,我還會幻想「如果我和老闆娘在一起的話⋯⋯」,彷彿自己就是在玄關為盆栽澆水的老闆。所謂幻想,就是在時間裡迷路。
而蒸發者,就是從現實不小心踏進幻想的迷宮的人們。
我在東京的街道散步時,會放任自身在發呆的蒸發誘惑中,這就是散步的快樂。散步成為旅行,進而蒸發,能夠隱匿身影的場所就在邁向未知的散步裡,就像也曾發生過失蹤的父親,實際上正寄宿在隔壁第五戶的西服店的事情。
這類的事情,和我一起在東京旅行的專太郎和小廣應該也曾經歷過。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會蒸發,所以要三個人互相看緊對方。
在東京散步前,我們三人做了如下五點規定:
○1不照旅遊書的順序走。○2餐廳、飲料店一概不預約。○3不裝腔作勢進行文學散步、歷史散步。○4不寫不喜歡的店。○5目的地全憑當天心情。
這些是任性散步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要普通地散步。觀察當日上午的天氣,思考目的地,然後決定碰面的地點。也由於不事先預約,所以也常發生都走到店裡了,卻因為客滿而被店家拒絕的事情。
至於文學散步有許多書籍資料,即使一隻手拿著書,也不一定能找到想看的石碑或墓地。我們的散步不是文學碑文巡禮、也不是史蹟巡禮,而是尋找東京的風格,瀏覽其風格,並記錄下來。
所以我們會很詳細地記下餐廳的價格,我們去的店都是便宜、好吃、又有良心的店,即使是散步途中順便落腳的店家,也不用擔心被坑。造訪店家而不事先預約,是為了如實傳達店家的服務態度或價格。隨機進入、吃喜歡的食物、全部都用現金支付,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如今有許多店家知道要被採訪,就會趕緊降低價格(甚至是免費招待),而受到招待的人則寫些討好店家的新聞稿,使得文章都變得十分不真實。
東京是溫柔的城市。
雖然有怪異的一面,但深入體察時,卻有踏實的風俗人情。東京的人情非常乾爽,且有冷漠的合理性,抒情不黏糊,有著冷淡的溫暖。這種人情根據地區的不同有微妙的差異,吹的風與溫度也有差異,我想寫出個別的微妙差異有何不同。
這散步手札連載在《Dacapo》雜誌上,但在連載後的第三個月,我們三人走在日比谷公園,被路人問說「是《Dacapo》吧」時,仍嚇了一跳,如果是電視節目被認出來就算了,但我們的散步,一看就會覺得是「失業者在找工作」,從白天開始就在公園裡閒逛,感覺無所事事。
後來透過讀者回函,我知道有讀者重走了一遍我們散步的路線,非常感激,我們達成了小巷導覽的任務,越來越有書寫的動力。
而且作家朋友、店家老闆、餐廳老闆或醫生,都有詢問我在散步路線中去的店的詳細地圖,也有朋友拿著影印下來的文章,邊看邊走,從連載時起就有這種迴響很不常見,許多人和我說「趕快出書吧」。
在東京散步時,我注意到老年人很多,白天無論去哪裡,年長的人都很顯眼,已是退隱之身,仍元氣滿滿、津津有味地遊覽著東京,雖然他們可能只是太閒,但此時我突然發現一件事情。
江戶的餘溫,仍微微存在著。
雖然在東京,江戶的風情已經幾乎要沒有了,但有許多悠閒的老人這點,不就是從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傳統嗎。放蕩到底的人、熱心於做生意的人、忠實誠懇的人、嗜好是存錢的人⋯⋯老年人有各種風采,無論哪種都是倔強又固執的。主導城市的就是這些年長者,我明白了驕傲自滿的老人不只存在在財政界。
這是好事,他們經驗豐富所以驕傲自滿是理所當然的,看起來很囉唆的爺爺奶奶,是城市的瑰寶,主導城市是當然的,我也想要快點變老,成為個性執拗的老人。
東京的慶典與市集很多。
且格外地盛大。像是入谷的牽牛花祭,人就多到無法行走的地步,這裡也有江戶的餘韻,熙熙攘攘、吵吵鬧鬧、急急忙忙,不知不覺間慶典就結束了。東京有舉辦市集與慶典的能量,但也有結束的隔天早晨,虛脫感無法消解的兩面性。
我一年到頭都在旅行,在東京旅行的一年半裡,幾乎沒有出國,我著迷於東京這座城市的魅力,東京旅行就是回溯時光的探險。
遇見的風景,是記憶裡的從前。即使是剛蓋好的近代建築,在完成的瞬間,就成為了過去,風景是朝向過去腐朽的,讓日子不斷流逝的時間很美好,這是時間遊覽之旅。
——以上這些是一九九〇年,在我四十八歲時寫的。現在開始是那之後的事情。
我討厭裝腔作勢的高級店,也不太去最近很有人氣的異國料理店。東京的新店一間接一間地開,用巴黎或紐約式的時髦裝潢吸引顧客,嘗試去光顧的話,只會讓人失望。老闆擺架子的店很讓人討厭。
所以就進入巷弄裡,走進天花板很低、被燻成黑褐色的店家。在人行道的背面,有真正的東京。如果去名勝、古跡,在裡面亂繞時,總會有意外的發現,這就是散步的妙趣。即使是從自己的住處到最近車站的路途上,也總會有沒發現過的、美妙的小巷子。
就是因為有這些性情乖僻的散步者的支持,所以這本書才得以出版。
陪我散步的朋友是專太郎和小廣。專太郎是作畫時的筆名,他的本名是坂崎重盛。坂崎是出版社的社長,現在也是東京導覽書的第一人,有許多東京相關著作;小廣則是當時《Dacapo》雜誌的副主編,之後成為《鴿子呦!》的名主編而名滿天下。
當時這本書賣得很好,卻沒有硬要變成文庫本,主要是因為店家與東西的物價不斷地改變。寫上價格,對散步的人很有幫助,但價格也變成仇人,隨著時間流逝,這本書就變成過時的實用書,所以我一邊接受這本書是現在東京導覽書的先驅,但也一邊讓它的任務落幕。
但經過十四年的歲月後,這本書成為經典,反而出現了有趣的另一面。這本書說明了十餘年的歲月中,東京的盛衰榮枯。即使是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也有幾個記憶中的名店身影消失了。現在,這本書中有的名店,又更少了。
所以,二○○四年的現在,這些店到底變得如何,有再次調查的必要。我註記了消失的店家,價格也改成現在的價格。餐廳平均漲了百分之二○,也有的店厚顏無恥地漲了百分之五○的價格,這我會記錄在各章中。關於「現在變得如何」的再次調查,受到編輯部的檀將治與其助理石山千繪的幫忙,價格變動也是了解東京這個城市的線索。
東京每天都有新的變化,但基盤卻不動如山,即使舊建築被破壞,但住在那裡的人們仍充滿桀驁不馴的精神。便宜、愛護廣大庶民的居酒屋或食堂,也仍充滿朝氣地營業著。
月島的酒館岸田屋的客人仍絡繹不絕。湯島天神的紳助(シンスケ),確立了它做為東京最棒的名居酒屋的風格。淺草的小餐廳佐久間(さくま),燉牛筋的味道濃郁。吉祥寺的伊勢屋(いせや),雖然和我同年的老闆過世了,但烤雞肉串的的盛況,讓煙霧仍然包圍著井之頭公園一帶。
築地市場內的食堂小豐(豊ちゃん),數年前就被電視節目介紹,客人排了三百公尺,讓老顧客感到很不耐煩,現在又回到原本穩定的樣子。日本橋泰明軒(たいめいけん)的特產是一碗五○日元的甜菜湯,現在仍是五〇日元。日比谷公園內的松本樓的咖哩飯,仍持續刺激著散步中的紳士淑女們的食慾,讓肚子咕嚕作響。
若去淡路町的蕎麥麵店松屋(まつや),會不斷聊到老闆小高與池波正太郎的往事。在新宿黃金街停止營業的小路(こう路),又再度營業,老闆娘桃子變得更加豔麗。在神田的Beer hall・Luncheon,現在我在買二手書回去的路上仍然會順道過去。用室町蕎麥麵店砂場的鹹蛤蜊,配上菊正宗的酒,然後一口氣喝光,是讓人無法忍受的美味。這些店家都還很有活力。
寫在這本書的老店,我幾乎現在都還會一直造訪。店是由人組成的,頑固、有人情味、單純的好人、珍惜初次造訪的客人的店家,是東京的力量。
神田須田町・淡路町
時序進入十一月,像是催促著我吃火鍋。想吃江戶火鍋。
居酒屋的火鍋料理,放入大量的白菜、蒟蒻、茼蒿、蔥、豆腐、香菇、魚等,是學生料理,沒有將食材整齊鋪好的美感。
我一直猶豫要吃伊勢源的鮟鱇魚鍋好,還是牡丹的雞肉火鍋,最後我選擇了牡丹,並且也在其他神田須田一丁目的老店中,品嚐江戶的味道。
伊勢源於天保元年(一八三〇年)創業,牡丹則是於明治三十年創業,兩間都以老字號為豪。
神田須田町、淡路町一帶,有一群倖免於戰爭災害的老店,全是祖先代代都在這片土地上做生意的老店,販賣著江戶之子的味道與心意,開闢神田料理味道的新道路。
只要進入這區,就會不知道該進入哪間店才好,因為每間店都擠滿了人。
我的計畫是,晚餐吃牡丹的雞肉鍋,午餐則吃兩間店。
走進的第一間店是松榮亭,是明治四十年開幕的洋食店,我知道這間店是十六年前的事,是池波正太郎告訴我的。
比起須田町、淡路町,池波更喜歡舊地名連雀町。長慶年間,有專門製造商人行李背帶的人住在這裡,因此得名叫做連雀町。
根據昭和五十年的池波筆記,一份嫩煎豬排、一串炸物、一份炸什錦、一份咖哩、一份絞肉咖哩、一份蛋包飯,還有四瓶酒(三人吃得很飽),共是三六四〇日元。因為太便宜了,讓池波很驚訝。
平成二年的價格則為,知名洋食炸什錦七五〇日元、炸肉餅五〇〇日元、蛋包飯五八〇日元、馬鈴薯沙拉四六〇日元,我也嚇了一跳。在二十二種不同的餐點裡,最貴的是炸蝦,九〇〇日元。
松榮亭的西式炸什錦有以下的由來(轉引池波的話)。
松榮亭第一代老闆堀口岩吉,與明治中期從德國被東京帝國大學招聘來的Von Koeber有一段往事。堀口曾是麴町的知名餐廳寶亭的廚師,但後來成為Koeber的私人廚師。有一天,夏目漱石與幸田延子(露伴的親妹妹)來Koeber家拜訪,於是堀口被要求「做點稀奇的東西吧」,他就用手邊現有的食材做成了炸什錦,因為獲得許多好評,之後就變成松榮亭的料理。
這是用麵粉裹住絞肉和蛋,然後撒上鹽去炸的料理,麵粉炸到酥脆後會有肉桂的香氣,這是明治的浪漫。由於分量很多,我們三個人合吃一份,味道是復古的西洋味。
松榮亭裡人很多,店外還有排隊的客人,午餐時段為十一點到兩點半,店內重新裝潢後雖然桌椅增加了,仍無法容納全部的客人。
因為有兩人的空位,我和小廣先進去,喝著啤酒,等隔壁的座位(專太郎的)空下來。座位旁邊就是吧檯,所以我們把炸肉餅「呲呲」的聲音當作下酒菜。
在松榮亭,啤酒加四道菜是三五六〇日元,我們還留了點肚子,為了等下去蕎麥麵店松屋吃飯,松屋也是池波的愛店。
松屋於明治初期開業,關東大地震後由小高政吉繼承。
附近有非常有名的藪蕎麥麵店,但我和松屋比較投緣,而且神田藪蕎麥是超級名店,全日本的人都會來吃,但松屋只有東京當地人會來或是住在下町的人會來。
池波曾說:「超級名店附近隱藏著一間好店。」
松屋就是一個例子。松屋的玉子燒和烤雞肉串非常厲害,當然蕎麥麵也是一絕,但當我們興奮地走向松屋時,門前卻掛著「今日臨時休業」的木牌。
所以我們還是去了藪蕎麥,店裡客滿,不過能在候位室裡等待,前面有全家一起來的、年輕男女、外國人,再來才是輪到我們。
中庭的竹葉隨風搖曳,店前有樹叢,中庭的葦簾也一樣隨風舞動,東京的雅致讓身體放鬆了下來,想要進店裡喝酒。
在藪蕎麥,沒有烤雞肉串或玉子燒,取而代之的是烤鴨(烤合鴨和蔥),我們把菜單上有的一個個都點了,烤鰻魚、天婦羅、烤海苔、蕎麥麵壽司、魚板,還有酒。
櫃檯的女性會拉長音唱出菜單:「三盒麵、三位——」
像唱歌一樣重複菜單,是這間店的特色表演,聲音澄澈,像是宮中歌會始的儀式一樣。來吃飯的客人都很悠閒地喝著酒。
池波很喜歡這一帶的老店,應該是因為這裡老店所擁有的風格,還有這些老店的厲害和瀟灑,無論哪間店的老闆,都像《劍客生涯》中的主角老劍客,雖然安靜謙卑,卻緩緩地釋放出透明的殺氣。
喜歡池波小說的粉絲,只要在這一帶散步,無論進入哪間店裡,都會不住感嘆:「啊,莫非我身在小說場景中?」並突然感覺到梅安或鬼平的小說氣氛。
我們吃完蕎麥麵(六〇〇日元),走出店裡,前往咖啡店蕭邦。說到蕭邦的咖啡,就是香氣濃郁、充滿懷舊的滋味。啜飲一口,腦中就像變成咖啡的黃昏時刻,寬敞的大椅子與彩繪玻璃充滿蕭邦風格,在蕭邦咖啡店的大樓裡,也有蕭邦美容院。
以炸饅頭聞名的竹村也是池波喜歡的店。竹村雖然是賣紅豆湯的,但也有在池波的時代小說中出現:「下級官吏帶著面若桃花的女孩進入小和室,一面吸著她的紅唇,一面玩弄她的乳房」。
店面的裝潢古老雅致,很符合時代小說的背景,專太郎一邊說著:「酒後的栗子紅豆湯⋯⋯」一邊望向店內,但店裡是客滿的。明明是甜點店,男客人卻非常多。
洋食→蕎麥麵→咖啡,其實我們已經很飽了,於是去了附近的交通博物館,成人門票是二六〇日元。
我上次來交通博物館是三十年前,高中時我帶了兩個弟弟來,在火車弁慶號前拍照的照片現在都還在家裡。
弁慶號在博物館外。
館內有二○五型通勤電車的模擬機(可以體驗開電車)還有全景軌道模型,即使是大人也會為此著迷,可以開模擬電車真的很不錯,結果我們三人不小心就分開了。電影館中正在播放「最後的蒸汽火車C57」(八分鐘)、「回憶的標津線」(四十五分鐘)。
一樓是鐵路、二樓是船和汽車、三樓則是航空相關,對喜歡交通工具的少年來說,這裡就是夢想的博物館。
剛才不知去向的專太郎,拿著銀色新幹線的紙鎮走了過來。
我問他:「在哪裡買的?」原來入口有小商店,裡面販賣著北斗星號的車牌、銀色徽章,專太郎找到這個真是天才,他是買東西達人。
走廊上有一對帶小孩來的家長,父親正被母親斥責著。
「就是因為你不在,所以明明輪到小新了,他卻沒有辦法上去開車!」
老爸在重要時刻卻不知道跑去了哪裡的樣子,母親有點歇斯底里。
小廣同情地說:「不管去了哪裡,父親都會被罵啊。」
離開博物館,在走到神田舊書市集的途中,我在神保町流了鼻血,好像是因為在短時間內吃了太多東西,精力太過旺盛的緣故。於是我走進咖啡店Sabouru,點了冰咖啡,用咖啡的冰塊冰著鼻子。
看到手帕上的血跡,咖啡店的美少女服務生對我說:「我幫您洗一下吧?」
我感激地「咦?」了一聲,因為太受寵若驚,鼻血也跟著止住了。在現在這個時代,竟然還有這樣純真的女孩,而我也因為白天喝了酒,處在半醉半醒之中。
小廣和專太郎在我休息的時候去逛舊書店,止住鼻血的我後來也去逛了一間,買了歌川國芳的浮世繪(八萬日元)和一些其他的作品。骸骨賞雪圖。
因為我太癡迷於翻找浮世繪了,其他人吃驚地在外頭等我。為了表示歉意,我各買了一張一萬日元的井上安治版畫送給他們。
我抱著浮世繪回到須田町,進入牡丹。
牡丹就像是泉鏡花小說中會出現的老店。
連房間的天花板都充滿火鍋的味道。
走到鋪有竹席的小房間,裡面已經有三位客人在吃火鍋,有兩張紅色的小桌子,房間裡的火盆中放著備長炭,鐵鍋置於其上,醬油湯頭裡煮著雞肉。
除了雞肉外,配料只有蔥和蒟蒻絲,是國產雞的壽喜燒。浸潤在醬油裡的蔥和日本酒很搭,酒滲入胃的深處。
讓人昏昏欲睡的味道流過喉嚨,在神田老店的昏暗中,全部的東西都太美麗了,反而讓人坐立難安了起來。神魂顛倒的時光。
想要做點什麼壞事,令人心癢的夜晚開始了。
有時散步的時候,我會想去沒看過的街道,甚至順便住在那裡,例如走進胡同裡,或寄宿在兩層樓的平房中。如果寄宿地點的老闆娘很美麗,我還會幻想「如果我和老闆娘在一起的話⋯⋯」,彷彿自己就是在玄關為盆栽澆水的老闆。所謂幻想,就是在時間裡迷路。
而蒸發者,就是從現實不小心踏進幻想的迷宮的人們。
我在東京的街道散步時,會放任自身在發呆的蒸發誘惑中,這就是散步的快樂。散步成為旅行,進而蒸發,能夠隱匿身影的場所就在邁向未知的散步裡,就像也曾發生過失蹤的父親,實際上正寄宿在隔壁第五戶的西服店的事情。
這類的事情,和我一起在東京旅行的專太郎和小廣應該也曾經歷過。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會蒸發,所以要三個人互相看緊對方。
在東京散步前,我們三人做了如下五點規定:
○1不照旅遊書的順序走。○2餐廳、飲料店一概不預約。○3不裝腔作勢進行文學散步、歷史散步。○4不寫不喜歡的店。○5目的地全憑當天心情。
這些是任性散步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要普通地散步。觀察當日上午的天氣,思考目的地,然後決定碰面的地點。也由於不事先預約,所以也常發生都走到店裡了,卻因為客滿而被店家拒絕的事情。
至於文學散步有許多書籍資料,即使一隻手拿著書,也不一定能找到想看的石碑或墓地。我們的散步不是文學碑文巡禮、也不是史蹟巡禮,而是尋找東京的風格,瀏覽其風格,並記錄下來。
所以我們會很詳細地記下餐廳的價格,我們去的店都是便宜、好吃、又有良心的店,即使是散步途中順便落腳的店家,也不用擔心被坑。造訪店家而不事先預約,是為了如實傳達店家的服務態度或價格。隨機進入、吃喜歡的食物、全部都用現金支付,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如今有許多店家知道要被採訪,就會趕緊降低價格(甚至是免費招待),而受到招待的人則寫些討好店家的新聞稿,使得文章都變得十分不真實。
東京是溫柔的城市。
雖然有怪異的一面,但深入體察時,卻有踏實的風俗人情。東京的人情非常乾爽,且有冷漠的合理性,抒情不黏糊,有著冷淡的溫暖。這種人情根據地區的不同有微妙的差異,吹的風與溫度也有差異,我想寫出個別的微妙差異有何不同。
這散步手札連載在《Dacapo》雜誌上,但在連載後的第三個月,我們三人走在日比谷公園,被路人問說「是《Dacapo》吧」時,仍嚇了一跳,如果是電視節目被認出來就算了,但我們的散步,一看就會覺得是「失業者在找工作」,從白天開始就在公園裡閒逛,感覺無所事事。
後來透過讀者回函,我知道有讀者重走了一遍我們散步的路線,非常感激,我們達成了小巷導覽的任務,越來越有書寫的動力。
而且作家朋友、店家老闆、餐廳老闆或醫生,都有詢問我在散步路線中去的店的詳細地圖,也有朋友拿著影印下來的文章,邊看邊走,從連載時起就有這種迴響很不常見,許多人和我說「趕快出書吧」。
在東京散步時,我注意到老年人很多,白天無論去哪裡,年長的人都很顯眼,已是退隱之身,仍元氣滿滿、津津有味地遊覽著東京,雖然他們可能只是太閒,但此時我突然發現一件事情。
江戶的餘溫,仍微微存在著。
雖然在東京,江戶的風情已經幾乎要沒有了,但有許多悠閒的老人這點,不就是從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傳統嗎。放蕩到底的人、熱心於做生意的人、忠實誠懇的人、嗜好是存錢的人⋯⋯老年人有各種風采,無論哪種都是倔強又固執的。主導城市的就是這些年長者,我明白了驕傲自滿的老人不只存在在財政界。
這是好事,他們經驗豐富所以驕傲自滿是理所當然的,看起來很囉唆的爺爺奶奶,是城市的瑰寶,主導城市是當然的,我也想要快點變老,成為個性執拗的老人。
東京的慶典與市集很多。
且格外地盛大。像是入谷的牽牛花祭,人就多到無法行走的地步,這裡也有江戶的餘韻,熙熙攘攘、吵吵鬧鬧、急急忙忙,不知不覺間慶典就結束了。東京有舉辦市集與慶典的能量,但也有結束的隔天早晨,虛脫感無法消解的兩面性。
我一年到頭都在旅行,在東京旅行的一年半裡,幾乎沒有出國,我著迷於東京這座城市的魅力,東京旅行就是回溯時光的探險。
遇見的風景,是記憶裡的從前。即使是剛蓋好的近代建築,在完成的瞬間,就成為了過去,風景是朝向過去腐朽的,讓日子不斷流逝的時間很美好,這是時間遊覽之旅。
——以上這些是一九九〇年,在我四十八歲時寫的。現在開始是那之後的事情。
我討厭裝腔作勢的高級店,也不太去最近很有人氣的異國料理店。東京的新店一間接一間地開,用巴黎或紐約式的時髦裝潢吸引顧客,嘗試去光顧的話,只會讓人失望。老闆擺架子的店很讓人討厭。
所以就進入巷弄裡,走進天花板很低、被燻成黑褐色的店家。在人行道的背面,有真正的東京。如果去名勝、古跡,在裡面亂繞時,總會有意外的發現,這就是散步的妙趣。即使是從自己的住處到最近車站的路途上,也總會有沒發現過的、美妙的小巷子。
就是因為有這些性情乖僻的散步者的支持,所以這本書才得以出版。
陪我散步的朋友是專太郎和小廣。專太郎是作畫時的筆名,他的本名是坂崎重盛。坂崎是出版社的社長,現在也是東京導覽書的第一人,有許多東京相關著作;小廣則是當時《Dacapo》雜誌的副主編,之後成為《鴿子呦!》的名主編而名滿天下。
當時這本書賣得很好,卻沒有硬要變成文庫本,主要是因為店家與東西的物價不斷地改變。寫上價格,對散步的人很有幫助,但價格也變成仇人,隨著時間流逝,這本書就變成過時的實用書,所以我一邊接受這本書是現在東京導覽書的先驅,但也一邊讓它的任務落幕。
但經過十四年的歲月後,這本書成為經典,反而出現了有趣的另一面。這本書說明了十餘年的歲月中,東京的盛衰榮枯。即使是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也有幾個記憶中的名店身影消失了。現在,這本書中有的名店,又更少了。
所以,二○○四年的現在,這些店到底變得如何,有再次調查的必要。我註記了消失的店家,價格也改成現在的價格。餐廳平均漲了百分之二○,也有的店厚顏無恥地漲了百分之五○的價格,這我會記錄在各章中。關於「現在變得如何」的再次調查,受到編輯部的檀將治與其助理石山千繪的幫忙,價格變動也是了解東京這個城市的線索。
東京每天都有新的變化,但基盤卻不動如山,即使舊建築被破壞,但住在那裡的人們仍充滿桀驁不馴的精神。便宜、愛護廣大庶民的居酒屋或食堂,也仍充滿朝氣地營業著。
月島的酒館岸田屋的客人仍絡繹不絕。湯島天神的紳助(シンスケ),確立了它做為東京最棒的名居酒屋的風格。淺草的小餐廳佐久間(さくま),燉牛筋的味道濃郁。吉祥寺的伊勢屋(いせや),雖然和我同年的老闆過世了,但烤雞肉串的的盛況,讓煙霧仍然包圍著井之頭公園一帶。
築地市場內的食堂小豐(豊ちゃん),數年前就被電視節目介紹,客人排了三百公尺,讓老顧客感到很不耐煩,現在又回到原本穩定的樣子。日本橋泰明軒(たいめいけん)的特產是一碗五○日元的甜菜湯,現在仍是五〇日元。日比谷公園內的松本樓的咖哩飯,仍持續刺激著散步中的紳士淑女們的食慾,讓肚子咕嚕作響。
若去淡路町的蕎麥麵店松屋(まつや),會不斷聊到老闆小高與池波正太郎的往事。在新宿黃金街停止營業的小路(こう路),又再度營業,老闆娘桃子變得更加豔麗。在神田的Beer hall・Luncheon,現在我在買二手書回去的路上仍然會順道過去。用室町蕎麥麵店砂場的鹹蛤蜊,配上菊正宗的酒,然後一口氣喝光,是讓人無法忍受的美味。這些店家都還很有活力。
寫在這本書的老店,我幾乎現在都還會一直造訪。店是由人組成的,頑固、有人情味、單純的好人、珍惜初次造訪的客人的店家,是東京的力量。
神田須田町・淡路町
時序進入十一月,像是催促著我吃火鍋。想吃江戶火鍋。
居酒屋的火鍋料理,放入大量的白菜、蒟蒻、茼蒿、蔥、豆腐、香菇、魚等,是學生料理,沒有將食材整齊鋪好的美感。
我一直猶豫要吃伊勢源的鮟鱇魚鍋好,還是牡丹的雞肉火鍋,最後我選擇了牡丹,並且也在其他神田須田一丁目的老店中,品嚐江戶的味道。
伊勢源於天保元年(一八三〇年)創業,牡丹則是於明治三十年創業,兩間都以老字號為豪。
神田須田町、淡路町一帶,有一群倖免於戰爭災害的老店,全是祖先代代都在這片土地上做生意的老店,販賣著江戶之子的味道與心意,開闢神田料理味道的新道路。
只要進入這區,就會不知道該進入哪間店才好,因為每間店都擠滿了人。
我的計畫是,晚餐吃牡丹的雞肉鍋,午餐則吃兩間店。
走進的第一間店是松榮亭,是明治四十年開幕的洋食店,我知道這間店是十六年前的事,是池波正太郎告訴我的。
比起須田町、淡路町,池波更喜歡舊地名連雀町。長慶年間,有專門製造商人行李背帶的人住在這裡,因此得名叫做連雀町。
根據昭和五十年的池波筆記,一份嫩煎豬排、一串炸物、一份炸什錦、一份咖哩、一份絞肉咖哩、一份蛋包飯,還有四瓶酒(三人吃得很飽),共是三六四〇日元。因為太便宜了,讓池波很驚訝。
平成二年的價格則為,知名洋食炸什錦七五〇日元、炸肉餅五〇〇日元、蛋包飯五八〇日元、馬鈴薯沙拉四六〇日元,我也嚇了一跳。在二十二種不同的餐點裡,最貴的是炸蝦,九〇〇日元。
松榮亭的西式炸什錦有以下的由來(轉引池波的話)。
松榮亭第一代老闆堀口岩吉,與明治中期從德國被東京帝國大學招聘來的Von Koeber有一段往事。堀口曾是麴町的知名餐廳寶亭的廚師,但後來成為Koeber的私人廚師。有一天,夏目漱石與幸田延子(露伴的親妹妹)來Koeber家拜訪,於是堀口被要求「做點稀奇的東西吧」,他就用手邊現有的食材做成了炸什錦,因為獲得許多好評,之後就變成松榮亭的料理。
這是用麵粉裹住絞肉和蛋,然後撒上鹽去炸的料理,麵粉炸到酥脆後會有肉桂的香氣,這是明治的浪漫。由於分量很多,我們三個人合吃一份,味道是復古的西洋味。
松榮亭裡人很多,店外還有排隊的客人,午餐時段為十一點到兩點半,店內重新裝潢後雖然桌椅增加了,仍無法容納全部的客人。
因為有兩人的空位,我和小廣先進去,喝著啤酒,等隔壁的座位(專太郎的)空下來。座位旁邊就是吧檯,所以我們把炸肉餅「呲呲」的聲音當作下酒菜。
在松榮亭,啤酒加四道菜是三五六〇日元,我們還留了點肚子,為了等下去蕎麥麵店松屋吃飯,松屋也是池波的愛店。
松屋於明治初期開業,關東大地震後由小高政吉繼承。
附近有非常有名的藪蕎麥麵店,但我和松屋比較投緣,而且神田藪蕎麥是超級名店,全日本的人都會來吃,但松屋只有東京當地人會來或是住在下町的人會來。
池波曾說:「超級名店附近隱藏著一間好店。」
松屋就是一個例子。松屋的玉子燒和烤雞肉串非常厲害,當然蕎麥麵也是一絕,但當我們興奮地走向松屋時,門前卻掛著「今日臨時休業」的木牌。
所以我們還是去了藪蕎麥,店裡客滿,不過能在候位室裡等待,前面有全家一起來的、年輕男女、外國人,再來才是輪到我們。
中庭的竹葉隨風搖曳,店前有樹叢,中庭的葦簾也一樣隨風舞動,東京的雅致讓身體放鬆了下來,想要進店裡喝酒。
在藪蕎麥,沒有烤雞肉串或玉子燒,取而代之的是烤鴨(烤合鴨和蔥),我們把菜單上有的一個個都點了,烤鰻魚、天婦羅、烤海苔、蕎麥麵壽司、魚板,還有酒。
櫃檯的女性會拉長音唱出菜單:「三盒麵、三位——」
像唱歌一樣重複菜單,是這間店的特色表演,聲音澄澈,像是宮中歌會始的儀式一樣。來吃飯的客人都很悠閒地喝著酒。
池波很喜歡這一帶的老店,應該是因為這裡老店所擁有的風格,還有這些老店的厲害和瀟灑,無論哪間店的老闆,都像《劍客生涯》中的主角老劍客,雖然安靜謙卑,卻緩緩地釋放出透明的殺氣。
喜歡池波小說的粉絲,只要在這一帶散步,無論進入哪間店裡,都會不住感嘆:「啊,莫非我身在小說場景中?」並突然感覺到梅安或鬼平的小說氣氛。
我們吃完蕎麥麵(六〇〇日元),走出店裡,前往咖啡店蕭邦。說到蕭邦的咖啡,就是香氣濃郁、充滿懷舊的滋味。啜飲一口,腦中就像變成咖啡的黃昏時刻,寬敞的大椅子與彩繪玻璃充滿蕭邦風格,在蕭邦咖啡店的大樓裡,也有蕭邦美容院。
以炸饅頭聞名的竹村也是池波喜歡的店。竹村雖然是賣紅豆湯的,但也有在池波的時代小說中出現:「下級官吏帶著面若桃花的女孩進入小和室,一面吸著她的紅唇,一面玩弄她的乳房」。
店面的裝潢古老雅致,很符合時代小說的背景,專太郎一邊說著:「酒後的栗子紅豆湯⋯⋯」一邊望向店內,但店裡是客滿的。明明是甜點店,男客人卻非常多。
洋食→蕎麥麵→咖啡,其實我們已經很飽了,於是去了附近的交通博物館,成人門票是二六〇日元。
我上次來交通博物館是三十年前,高中時我帶了兩個弟弟來,在火車弁慶號前拍照的照片現在都還在家裡。
弁慶號在博物館外。
館內有二○五型通勤電車的模擬機(可以體驗開電車)還有全景軌道模型,即使是大人也會為此著迷,可以開模擬電車真的很不錯,結果我們三人不小心就分開了。電影館中正在播放「最後的蒸汽火車C57」(八分鐘)、「回憶的標津線」(四十五分鐘)。
一樓是鐵路、二樓是船和汽車、三樓則是航空相關,對喜歡交通工具的少年來說,這裡就是夢想的博物館。
剛才不知去向的專太郎,拿著銀色新幹線的紙鎮走了過來。
我問他:「在哪裡買的?」原來入口有小商店,裡面販賣著北斗星號的車牌、銀色徽章,專太郎找到這個真是天才,他是買東西達人。
走廊上有一對帶小孩來的家長,父親正被母親斥責著。
「就是因為你不在,所以明明輪到小新了,他卻沒有辦法上去開車!」
老爸在重要時刻卻不知道跑去了哪裡的樣子,母親有點歇斯底里。
小廣同情地說:「不管去了哪裡,父親都會被罵啊。」
離開博物館,在走到神田舊書市集的途中,我在神保町流了鼻血,好像是因為在短時間內吃了太多東西,精力太過旺盛的緣故。於是我走進咖啡店Sabouru,點了冰咖啡,用咖啡的冰塊冰著鼻子。
看到手帕上的血跡,咖啡店的美少女服務生對我說:「我幫您洗一下吧?」
我感激地「咦?」了一聲,因為太受寵若驚,鼻血也跟著止住了。在現在這個時代,竟然還有這樣純真的女孩,而我也因為白天喝了酒,處在半醉半醒之中。
小廣和專太郎在我休息的時候去逛舊書店,止住鼻血的我後來也去逛了一間,買了歌川國芳的浮世繪(八萬日元)和一些其他的作品。骸骨賞雪圖。
因為我太癡迷於翻找浮世繪了,其他人吃驚地在外頭等我。為了表示歉意,我各買了一張一萬日元的井上安治版畫送給他們。
我抱著浮世繪回到須田町,進入牡丹。
牡丹就像是泉鏡花小說中會出現的老店。
連房間的天花板都充滿火鍋的味道。
走到鋪有竹席的小房間,裡面已經有三位客人在吃火鍋,有兩張紅色的小桌子,房間裡的火盆中放著備長炭,鐵鍋置於其上,醬油湯頭裡煮著雞肉。
除了雞肉外,配料只有蔥和蒟蒻絲,是國產雞的壽喜燒。浸潤在醬油裡的蔥和日本酒很搭,酒滲入胃的深處。
讓人昏昏欲睡的味道流過喉嚨,在神田老店的昏暗中,全部的東西都太美麗了,反而讓人坐立難安了起來。神魂顛倒的時光。
想要做點什麼壞事,令人心癢的夜晚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