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1
渭水黃河的交會處,河床寬闊,支流無數,灘多而水急。偶爾雖遇有深淵,但大部分均是淺灘,人馬皆可涉水而過。
曹操與部下在北方平野布陣安營,與西涼軍對峙。近來由於西涼軍時而晨戰夜襲,令曹操不勝其擾,故常焦急地催促道:「曹仁,快點!」希望他所負責的營寨建築,能夠早日完工。
曹仁依照指示,欲在黃河沿岸建造三處臨時城寨,故於黃河河面搭起浮橋,命兩萬人搬運木頭石材,日夜趕工。
馬超得知此事,說道:「讓他們繼續建造下去,不必理會。」
但是當工事完成了八、九成時,馬超突然下令攻擊,「各路開始火攻。」
於是西涼軍挾帶焰硝、枯柴、油彈等物渡河,將其投入城寨之中,又傾油於河面加以點燃,浮橋與船筏立即燃燒起來。
還有一種不知為何所製,如桃子大小的火球,無論足踏、水潑,皆不易弄熄,但它落地後若「啵」的一聲裂開,就會散放出濃濃的油煙,並且迅速燃燒起來。
敵人的這種武器使曹操惱怒至極,謀士荀攸說道:「不妨利用渭水堤岸,堆築土牆,便可以形成一座蜿蜒數里的堅固城池。」
「妙啊!建造土城便不怕敵人火攻了!」
於是再度驅使三萬人掘地挖土,堆築土牆,形成無數堤防,並且建築高台;就好像螞蟻築窩般的,約一個月方才築畢。
像埃及金字塔般的城堡即將完成,西涼軍遠遠眺望,然而他們也是束手無策。
這段時期,河水一天少過一天,雨量也不見增加。
某夜豪雨驟降,下了一整晚的雨,翌晨忽聽哨兵大叫:「海嘯哪!」「洪水淹過來了!」
曹操與眾將立刻把人馬遣散到高處,往下一看,挾帶黃泥的河水一股又一股自上游湧來,有如萬馬奔騰,發出隆隆低吼。
原來西涼軍見曹軍堆建土城,早在半個月之前於上游造堰,積貯河水,以供今日大水淹城之用。
曹軍當初在建城之際,所用建材均為就地採掘的河岸鬆軟沙石,故而土城不到一個上午便已崩毀。
時序已進入九月,北地早寒,已開始降雪。兩軍在數日大雪綿密、大地一片朦朧的情況下暫時休兵。
曹操與幕將商議道:「西涼胡夷久居此地,能抵嚴寒,又有潼關可守,而我軍卻只能在這野地忍受風雪嚴寒,終究得想個法子應付才成。」
正當此時,一名老者飄然來訪,說道:「老朽隱居終南山中,道號夢梅居士。」
曹操見此人容貌不凡,當下恭謹問道:「不知有何貴事?」
夢梅居士道:「丞相自今夏於北岸築城,累遭敵軍破壞,為何不設法建築不畏火攻又不懼水淹的城寨呢?」
夢梅居士又說:「不久北風將起,貴軍可以先在河岸築一土城,而後用水澆淋,一夜之間即可凍硬,直到春天來臨也不致融化,而且軍士可入內禦寒防守,再也不必擔心火攻水淹。」
授策之後,老翁隨即飄然離去。
2
一日,北風大作,曹操依照夢梅居士所授計策,於午後調集三、四萬軍士,等到天黑便下令道:「天明前重築一座土城。」
數萬名軍士聞令,一起掘地堆土,因有上次築城的經驗,接近天明時已大致完工。
曹操又命:「取水澆城。」
眾軍士於是又紛紛以縑袋、皮囊汲取河水,一一往土門、土樓、土牆、土壘、土屋、土窗澆去,不久河水凝凍,土城果然變得十分堅實。
彼岸西涼軍隊於天亮時見到敵寨一夜築成,無不驚訝,紛道:「看哪,敵人城寨已經建好了!」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好像就是昨兒個晚上。」
「這不是普通的土城,外表結有厚冰,看來相當堅實。」
馬超、韓遂也出帳眺望,俱感奇異。
馬超說道:「曹操又在玩什麼把戲?哼!看我率人去衝破此城。」接著便集結大軍,鼓聲大作地渡河而來。
至於曹操這一方面早已等待在那兒。
「北夷小子來了嗎?」
馬超見對方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咬牙道:「可惡!」
說完挺槍一躍,要向曹操刺去,突然感到一道鋒利的眼光從旁射來,轉頭一看,倏見一名朱面虎髯的威武大將,手提鋼刀,勒馬而立。心中一凜,疑道:「難道綽號虎癡的大將便是此人?」
於是說道:「世人皆知,咱們西涼男兒個個都是言出必行、鐵錚錚的好漢。曹賊,你也是當今世上成名的英雄,可敢在此跟我較量一下武藝?」
曹操冷笑一聲,道:「哼!殺雞焉用牛刀,有虎癡許褚在側,何需我親自動手。」
他話剛說完,適才那名威武將軍已然躍出,聲如獸吼,「譙郡許褚在此,想較量武藝就儘管來吧!」
馬超想起韓遂的話,不禁心生畏懼,只說了聲:「後會有期!」立刻勒馬而回。
兩軍將士看到這種情形,俱皆悚然戰慄,心裡均想:「連馬超都害怕三分,許褚那名大將不知該有多麼厲害!」
曹操退回冰城之後,便當著眾將不住口地誇獎許褚,「今日虎侯的表現,大家都看見了吧!真是我的好助手!」
許褚則一本正經地高聲說道:「明日我要生擒馬超。」
當日便下戰書,向馬超挑戰,「明日若不出馬迎戰,必為天下恥笑也。」
馬超接書大怒,返書答曰:「明日一定出陣相會。」
翌日天剛亮,便由龐德、馬岱、韓遂隨同,軍容盛大地往前推進。
這時,便見許褚躍馬過來招呼,馬超立刻勇敢地上前與之交戰。
交戰百餘回合,因胯下馬疲,各自退返陣中,換馬再戰。
3
兩人實力相當,勢均力敵,於是金鐵交鳴,火花四濺,轉眼間又戰了一百回合。
「哇!」
兩軍將士在旁觀戰,看到驚險處,皆禁不住手捏冷汗,但看到兩將你來我往,攻守自如時,又不禁在內心喝采,「當今以許褚之勇,唯馬超能當之;而馬超之勇,也唯有許褚能敵。」
再戰一會兒,許褚大叫:「且慢!太熱了,汗水直流,害得我看都看不清楚,待會兒再打。」說完便退了回去。
大家不禁納悶,「他究竟要幹什麼?」
不久,許褚去而復返,只見他身上所穿之鎧甲戰袍已盡數脫去,打著赤膊,提著鋼刀,出現在場子中央,叫道:「馬超,咱們再來過!」
馬超這時也已擦乾汗水,換了一支新槍,喘足了氣。
霎時飛沙走石,二雄快如閃電般地互相奔近,展開第三度決戰。
只聽威震八荒的許褚一聲暴喝,便策馬逼近對方,同時提刀凌空砍下。
由於馬超也是剽悍非常,眨眼之間,槍尖便像打旋似的朝這頭刺過來,簡直像是一隻口吐火焰的惡獸。結果,大刀鏗地擊中槍柄。馬超推開了這一刀,即迅速向旁退開,但許褚第二刀又跟著擊到,馬超大喊:「好!」隨即身子迅速閃躲,槍頭跟著刺往對方心窩。
「哼!」
許褚一咬牙,將刀子丟在一旁,一把抓住對方刺來的槍頭,用力挾在腋下。
於是,一個欲奪,一個欲掙,兩人打得直使天地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動容。他們使盡力氣,半分不肯相讓,恐有任何閃失,槍被對方奪下,自己便會死於槍下。
忽然槍身「喀達」一聲斷為兩半,兩人坐騎均抬起前蹄昂嘶。兩名勇將略微一怔,又各執半節槍柄,繼續在馬上激鬥。
曹操擔心許褚出事會影響軍心,故而連叫:「退鉦!敲退鉦!」
然而,龐德、馬岱卻趁勢衝向曹軍,施以猛烈的攻擊。
夏侯淵、曹洪等將立刻上前應戰,但哪抵得住西涼軍的猛烈攻勢,於是迅速潰亂敗逃。亂軍中,許褚手臂上連中兩箭。
曹操立刻命令:「大家退守冰城!」
就這樣人馬蜂擁入城,關上城門。冰城城堅壁厚,此刻終於派上用場。
這一日,馬超收兵之後,仍兀自嘖嘖稱奇道:「在我所遭遇的對手當中,從未有人像許褚這般勇猛,真乃虎癡也。」
至於在曹軍方面,因為一時也無良策對付西涼軍,除了早先已命徐晃、朱靈率領四千騎往河西結營,曹操自己也準備渡河攻擊敵人正面。
一日,曹操正在城上眺望,突見馬超率領數百騎直驅城寨,攻擊幾處防哨之後便縱蹄而去,來去如飛。
曹操不禁嘆道:「馬超此敵確實非比尋常,只要他活在世上一日,曹某便一日不得安寧。」
夏侯淵聽到後說:「我方人馬眾多,還怕制服不了一個小小馬超?丞相,你請放心,屬下誓死替你討滅此人。」
該夜即不顧曹操反對,自領千餘名部下出城去了。
4
果不出所料,過沒多久前方來報,說夏侯淵一軍受到攻擊,如今已陷入苦戰。曹操聞報,親自領軍救援。
敵軍見他前來,均叫:「曹操終於出來了!」士氣反而更見提升。
馬超也立刻上前擊殺,口中並且高喊:「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有種別逃!」
曹操眼看不敵,再度逃回冰城。雖然面臨苦戰,他仍不忘傳令徐晃、朱靈的軍隊暗中渡過渭水。
「曹賊出來!你打不過就躲進城裡,丟不丟人!」馬超逼近城下,破口大罵。
這時,後軍韓遂傳來急告,「後方有異,速歸!」
拂曉時分,馬超全軍收兵回返陣地,聽取完整的情報,「前一天夜裡,敵人兵馬已經渡過渭水,於西涼軍營後方結營築陣。」
韓遂雙手汗溼,駭然言道:「倘若曹軍兩方齊攻,我軍休矣!」
韓遂改變方針,向馬超建議,眼前不如暫時把潼關等地歸還,以乞得和平。冬日暫且休戰,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來臨,再行擬計,重返戰場與曹操決戰。
韓遂在觀察戰機方面確實獨具慧眼,因此楊秋、侯選等將皆附和其說,向馬超諫言:「聽韓將軍的話不會有錯。」
數日後,楊秋執書函來到曹操陣中,為說歸還土地,以此講和之事。
曹操心想正好順水推舟。他先命使者回去,召來謀士賈詡與之商議此事。
賈詡言道:「這分明是敵人詐降,然而當面拒絕也不好,不妨先答應下來再說。」
「你可有其他想法?」
「馬超之所以如此頑強,乃因韓遂善計多謀;而若無馬超之勇,韓遂的計謀亦難奏奇功。故為今之計,只有引得二人互相猜忌,才有辦法將之一網打盡。」
次日,馬超接到曹操派人送來同意講和的回函,雖然如此,他仍然懷疑了好幾日。
「在這兩、三天中,曹軍假意架橋,作為返都通道,但徐晃與朱靈的軍隊卻仍然留在原地不動,此事恐有蹊蹺。」
韓遂道:「戰場上本來就是虛虛實實,不足為怪,只要我軍不掉以輕心就行了。」
遂命一軍正面向敵,一軍防備西邊,督促全神戒備。
聞知敵方加強警戒,曹操與賈詡相顧一笑。
「正是要你們這麼做哩!」
這一日雙方會面,曹操盛裝赴會,部將衛士左擁右護,先聲奪人。
一些從未瞻仰過曹操面貌的西涼士兵皆來觀看,指指點點,他們都沒有見過此等豪壯的軍容,因此都七嘴八舌地說:「這是幹什麼?」「他就是曹操嗎?」
只見曹操錦袍金冠,騎著一匹駿馬,身子向左右一晃一晃的。
「看什麼看!你們拿我這堂堂漢朝丞相當怪物看嗎?仔細瞧清楚了,我同常人一般,並無多長兩個眼睛,或多出一張嘴兒,只是比一般人多了些智謀而已。」
雖為戲言,西涼軍亦為之震懾,大家都噤口不語。
※※※
敵中置敵
1
那日,曹操的使者突然造訪韓遂。
「奇怪?什麼事呢?」
那名使者交給他一封書信,說為丞相親筆,請韓遂過目。但看信上是這麼寫的:
君與吾本非仇敵,吾視君父為叔,與君亦交誼頗深,談兵論史,誓為天下貢獻心力。無奈今日與君為敵,當年誓願眼下難成,唯與君舊日之誼未敢一日相忘。幸今和議既成,由於近日將返,臨行前盼舊友前來一敘,勿卻!
「他居然還記得我這個舊友。」
韓遂懷念舊情,翌日便不帶一兵,不著一甲,私下拜訪曹操。
到了曹營,曹操特地走出營帳,親熱地拉著他的手說:「多年不見,韓兄神采依舊,不減當年。」
兩人並不進帳,就在帳外敘話。曹操說道:「我與你父親共同舉為孝廉,少時蒙其照料甚多,而後你來到京城,入太學,同登仕途。光陰荏苒,不知不覺間,又過了這麼多年。敢問韓兄今年幾歲了?」
「今年我都四十了。」
曹操喟嘆道:「記得當年在府城裡,我倆都還是青春少年,常在一起高談闊論,或是白馬金鞍,結伴同遊,沒想到一晃眼我們都已年屆不惑,不再年輕了!」
「丞相也鬢髮添霜了。」
「哈哈哈!只等太平之日來臨,再敘舊誼。今日用書面邀請你前來,倒是失禮得很,而且諸將在帳內還等著我開會,所以只能跟你聊到這兒,有話咱們他日再敘。」
「既然如此,改日再會吧!」
韓遂也就狀甚愉快地回去了。
看到這種情形的人趕緊跑回去告訴馬超。
馬超表面上仍佯裝無事,第二天藉口商討軍事,把韓遂傳來問道:「我聽人說,您昨日到敵營與曹操密談?」
「密談?」
韓遂一聽,瞪大了眼,忙搖手道:「我們不過是在大太陽底下站著講話,不曾有過什麼密談,軍情方面更是壓根兒也沒談過。」
「難道曹操什麼也沒對你說嗎?」
「有,都是少年時代一起在京城裡的往事。」
「沒想到你們關係這樣親密。」
馬超眼中露出嫌忌的目光,韓遂自認沒做任何虧心事,便笑笑離開了。
當天夜裡,曹操傳賈詡來見,問道:「昨兒個白天的事你可都看見了?」
「看見了,當真有趣得緊。」
「不知西涼兵是否也看見了?」
「據臣猜想,事情這會兒應該已經傳進馬超耳裡。只是要讓馬超徹底起疑,這樣子還不夠,必須再想辦法。」
「那要怎麼辦才好?」
「請丞相再修一書給韓遂。」
「沒事寫信給他,不是有些奇怪?」
「寫信的目的並非要以文句打動對方,而是迷惑對方。文句應盡量寫得語意含混,並且在關鍵處塗抹刪改,令人乍看之下如墜五里雲霧,摸不著頭腦,卻又認定此信非比尋常,目的就達到了。」
曹操叫苦道:「寫這麼一封信,得花不少心力呀!」
「較之兵馬軍力上的損力,這又算得了什麼呢?當韓遂收到這信必定滿腹狐疑,倘若他拿信去請教馬超,這麼一來,我們的計策豈非成功了一半?」
(摘自《三國英雄傳(柒):望蜀之卷》)
										1
渭水黃河的交會處,河床寬闊,支流無數,灘多而水急。偶爾雖遇有深淵,但大部分均是淺灘,人馬皆可涉水而過。
曹操與部下在北方平野布陣安營,與西涼軍對峙。近來由於西涼軍時而晨戰夜襲,令曹操不勝其擾,故常焦急地催促道:「曹仁,快點!」希望他所負責的營寨建築,能夠早日完工。
曹仁依照指示,欲在黃河沿岸建造三處臨時城寨,故於黃河河面搭起浮橋,命兩萬人搬運木頭石材,日夜趕工。
馬超得知此事,說道:「讓他們繼續建造下去,不必理會。」
但是當工事完成了八、九成時,馬超突然下令攻擊,「各路開始火攻。」
於是西涼軍挾帶焰硝、枯柴、油彈等物渡河,將其投入城寨之中,又傾油於河面加以點燃,浮橋與船筏立即燃燒起來。
還有一種不知為何所製,如桃子大小的火球,無論足踏、水潑,皆不易弄熄,但它落地後若「啵」的一聲裂開,就會散放出濃濃的油煙,並且迅速燃燒起來。
敵人的這種武器使曹操惱怒至極,謀士荀攸說道:「不妨利用渭水堤岸,堆築土牆,便可以形成一座蜿蜒數里的堅固城池。」
「妙啊!建造土城便不怕敵人火攻了!」
於是再度驅使三萬人掘地挖土,堆築土牆,形成無數堤防,並且建築高台;就好像螞蟻築窩般的,約一個月方才築畢。
像埃及金字塔般的城堡即將完成,西涼軍遠遠眺望,然而他們也是束手無策。
這段時期,河水一天少過一天,雨量也不見增加。
某夜豪雨驟降,下了一整晚的雨,翌晨忽聽哨兵大叫:「海嘯哪!」「洪水淹過來了!」
曹操與眾將立刻把人馬遣散到高處,往下一看,挾帶黃泥的河水一股又一股自上游湧來,有如萬馬奔騰,發出隆隆低吼。
原來西涼軍見曹軍堆建土城,早在半個月之前於上游造堰,積貯河水,以供今日大水淹城之用。
曹軍當初在建城之際,所用建材均為就地採掘的河岸鬆軟沙石,故而土城不到一個上午便已崩毀。
時序已進入九月,北地早寒,已開始降雪。兩軍在數日大雪綿密、大地一片朦朧的情況下暫時休兵。
曹操與幕將商議道:「西涼胡夷久居此地,能抵嚴寒,又有潼關可守,而我軍卻只能在這野地忍受風雪嚴寒,終究得想個法子應付才成。」
正當此時,一名老者飄然來訪,說道:「老朽隱居終南山中,道號夢梅居士。」
曹操見此人容貌不凡,當下恭謹問道:「不知有何貴事?」
夢梅居士道:「丞相自今夏於北岸築城,累遭敵軍破壞,為何不設法建築不畏火攻又不懼水淹的城寨呢?」
夢梅居士又說:「不久北風將起,貴軍可以先在河岸築一土城,而後用水澆淋,一夜之間即可凍硬,直到春天來臨也不致融化,而且軍士可入內禦寒防守,再也不必擔心火攻水淹。」
授策之後,老翁隨即飄然離去。
2
一日,北風大作,曹操依照夢梅居士所授計策,於午後調集三、四萬軍士,等到天黑便下令道:「天明前重築一座土城。」
數萬名軍士聞令,一起掘地堆土,因有上次築城的經驗,接近天明時已大致完工。
曹操又命:「取水澆城。」
眾軍士於是又紛紛以縑袋、皮囊汲取河水,一一往土門、土樓、土牆、土壘、土屋、土窗澆去,不久河水凝凍,土城果然變得十分堅實。
彼岸西涼軍隊於天亮時見到敵寨一夜築成,無不驚訝,紛道:「看哪,敵人城寨已經建好了!」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好像就是昨兒個晚上。」
「這不是普通的土城,外表結有厚冰,看來相當堅實。」
馬超、韓遂也出帳眺望,俱感奇異。
馬超說道:「曹操又在玩什麼把戲?哼!看我率人去衝破此城。」接著便集結大軍,鼓聲大作地渡河而來。
至於曹操這一方面早已等待在那兒。
「北夷小子來了嗎?」
馬超見對方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咬牙道:「可惡!」
說完挺槍一躍,要向曹操刺去,突然感到一道鋒利的眼光從旁射來,轉頭一看,倏見一名朱面虎髯的威武大將,手提鋼刀,勒馬而立。心中一凜,疑道:「難道綽號虎癡的大將便是此人?」
於是說道:「世人皆知,咱們西涼男兒個個都是言出必行、鐵錚錚的好漢。曹賊,你也是當今世上成名的英雄,可敢在此跟我較量一下武藝?」
曹操冷笑一聲,道:「哼!殺雞焉用牛刀,有虎癡許褚在側,何需我親自動手。」
他話剛說完,適才那名威武將軍已然躍出,聲如獸吼,「譙郡許褚在此,想較量武藝就儘管來吧!」
馬超想起韓遂的話,不禁心生畏懼,只說了聲:「後會有期!」立刻勒馬而回。
兩軍將士看到這種情形,俱皆悚然戰慄,心裡均想:「連馬超都害怕三分,許褚那名大將不知該有多麼厲害!」
曹操退回冰城之後,便當著眾將不住口地誇獎許褚,「今日虎侯的表現,大家都看見了吧!真是我的好助手!」
許褚則一本正經地高聲說道:「明日我要生擒馬超。」
當日便下戰書,向馬超挑戰,「明日若不出馬迎戰,必為天下恥笑也。」
馬超接書大怒,返書答曰:「明日一定出陣相會。」
翌日天剛亮,便由龐德、馬岱、韓遂隨同,軍容盛大地往前推進。
這時,便見許褚躍馬過來招呼,馬超立刻勇敢地上前與之交戰。
交戰百餘回合,因胯下馬疲,各自退返陣中,換馬再戰。
3
兩人實力相當,勢均力敵,於是金鐵交鳴,火花四濺,轉眼間又戰了一百回合。
「哇!」
兩軍將士在旁觀戰,看到驚險處,皆禁不住手捏冷汗,但看到兩將你來我往,攻守自如時,又不禁在內心喝采,「當今以許褚之勇,唯馬超能當之;而馬超之勇,也唯有許褚能敵。」
再戰一會兒,許褚大叫:「且慢!太熱了,汗水直流,害得我看都看不清楚,待會兒再打。」說完便退了回去。
大家不禁納悶,「他究竟要幹什麼?」
不久,許褚去而復返,只見他身上所穿之鎧甲戰袍已盡數脫去,打著赤膊,提著鋼刀,出現在場子中央,叫道:「馬超,咱們再來過!」
馬超這時也已擦乾汗水,換了一支新槍,喘足了氣。
霎時飛沙走石,二雄快如閃電般地互相奔近,展開第三度決戰。
只聽威震八荒的許褚一聲暴喝,便策馬逼近對方,同時提刀凌空砍下。
由於馬超也是剽悍非常,眨眼之間,槍尖便像打旋似的朝這頭刺過來,簡直像是一隻口吐火焰的惡獸。結果,大刀鏗地擊中槍柄。馬超推開了這一刀,即迅速向旁退開,但許褚第二刀又跟著擊到,馬超大喊:「好!」隨即身子迅速閃躲,槍頭跟著刺往對方心窩。
「哼!」
許褚一咬牙,將刀子丟在一旁,一把抓住對方刺來的槍頭,用力挾在腋下。
於是,一個欲奪,一個欲掙,兩人打得直使天地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動容。他們使盡力氣,半分不肯相讓,恐有任何閃失,槍被對方奪下,自己便會死於槍下。
忽然槍身「喀達」一聲斷為兩半,兩人坐騎均抬起前蹄昂嘶。兩名勇將略微一怔,又各執半節槍柄,繼續在馬上激鬥。
曹操擔心許褚出事會影響軍心,故而連叫:「退鉦!敲退鉦!」
然而,龐德、馬岱卻趁勢衝向曹軍,施以猛烈的攻擊。
夏侯淵、曹洪等將立刻上前應戰,但哪抵得住西涼軍的猛烈攻勢,於是迅速潰亂敗逃。亂軍中,許褚手臂上連中兩箭。
曹操立刻命令:「大家退守冰城!」
就這樣人馬蜂擁入城,關上城門。冰城城堅壁厚,此刻終於派上用場。
這一日,馬超收兵之後,仍兀自嘖嘖稱奇道:「在我所遭遇的對手當中,從未有人像許褚這般勇猛,真乃虎癡也。」
至於在曹軍方面,因為一時也無良策對付西涼軍,除了早先已命徐晃、朱靈率領四千騎往河西結營,曹操自己也準備渡河攻擊敵人正面。
一日,曹操正在城上眺望,突見馬超率領數百騎直驅城寨,攻擊幾處防哨之後便縱蹄而去,來去如飛。
曹操不禁嘆道:「馬超此敵確實非比尋常,只要他活在世上一日,曹某便一日不得安寧。」
夏侯淵聽到後說:「我方人馬眾多,還怕制服不了一個小小馬超?丞相,你請放心,屬下誓死替你討滅此人。」
該夜即不顧曹操反對,自領千餘名部下出城去了。
4
果不出所料,過沒多久前方來報,說夏侯淵一軍受到攻擊,如今已陷入苦戰。曹操聞報,親自領軍救援。
敵軍見他前來,均叫:「曹操終於出來了!」士氣反而更見提升。
馬超也立刻上前擊殺,口中並且高喊:「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有種別逃!」
曹操眼看不敵,再度逃回冰城。雖然面臨苦戰,他仍不忘傳令徐晃、朱靈的軍隊暗中渡過渭水。
「曹賊出來!你打不過就躲進城裡,丟不丟人!」馬超逼近城下,破口大罵。
這時,後軍韓遂傳來急告,「後方有異,速歸!」
拂曉時分,馬超全軍收兵回返陣地,聽取完整的情報,「前一天夜裡,敵人兵馬已經渡過渭水,於西涼軍營後方結營築陣。」
韓遂雙手汗溼,駭然言道:「倘若曹軍兩方齊攻,我軍休矣!」
韓遂改變方針,向馬超建議,眼前不如暫時把潼關等地歸還,以乞得和平。冬日暫且休戰,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來臨,再行擬計,重返戰場與曹操決戰。
韓遂在觀察戰機方面確實獨具慧眼,因此楊秋、侯選等將皆附和其說,向馬超諫言:「聽韓將軍的話不會有錯。」
數日後,楊秋執書函來到曹操陣中,為說歸還土地,以此講和之事。
曹操心想正好順水推舟。他先命使者回去,召來謀士賈詡與之商議此事。
賈詡言道:「這分明是敵人詐降,然而當面拒絕也不好,不妨先答應下來再說。」
「你可有其他想法?」
「馬超之所以如此頑強,乃因韓遂善計多謀;而若無馬超之勇,韓遂的計謀亦難奏奇功。故為今之計,只有引得二人互相猜忌,才有辦法將之一網打盡。」
次日,馬超接到曹操派人送來同意講和的回函,雖然如此,他仍然懷疑了好幾日。
「在這兩、三天中,曹軍假意架橋,作為返都通道,但徐晃與朱靈的軍隊卻仍然留在原地不動,此事恐有蹊蹺。」
韓遂道:「戰場上本來就是虛虛實實,不足為怪,只要我軍不掉以輕心就行了。」
遂命一軍正面向敵,一軍防備西邊,督促全神戒備。
聞知敵方加強警戒,曹操與賈詡相顧一笑。
「正是要你們這麼做哩!」
這一日雙方會面,曹操盛裝赴會,部將衛士左擁右護,先聲奪人。
一些從未瞻仰過曹操面貌的西涼士兵皆來觀看,指指點點,他們都沒有見過此等豪壯的軍容,因此都七嘴八舌地說:「這是幹什麼?」「他就是曹操嗎?」
只見曹操錦袍金冠,騎著一匹駿馬,身子向左右一晃一晃的。
「看什麼看!你們拿我這堂堂漢朝丞相當怪物看嗎?仔細瞧清楚了,我同常人一般,並無多長兩個眼睛,或多出一張嘴兒,只是比一般人多了些智謀而已。」
雖為戲言,西涼軍亦為之震懾,大家都噤口不語。
※※※
敵中置敵
1
那日,曹操的使者突然造訪韓遂。
「奇怪?什麼事呢?」
那名使者交給他一封書信,說為丞相親筆,請韓遂過目。但看信上是這麼寫的:
君與吾本非仇敵,吾視君父為叔,與君亦交誼頗深,談兵論史,誓為天下貢獻心力。無奈今日與君為敵,當年誓願眼下難成,唯與君舊日之誼未敢一日相忘。幸今和議既成,由於近日將返,臨行前盼舊友前來一敘,勿卻!
「他居然還記得我這個舊友。」
韓遂懷念舊情,翌日便不帶一兵,不著一甲,私下拜訪曹操。
到了曹營,曹操特地走出營帳,親熱地拉著他的手說:「多年不見,韓兄神采依舊,不減當年。」
兩人並不進帳,就在帳外敘話。曹操說道:「我與你父親共同舉為孝廉,少時蒙其照料甚多,而後你來到京城,入太學,同登仕途。光陰荏苒,不知不覺間,又過了這麼多年。敢問韓兄今年幾歲了?」
「今年我都四十了。」
曹操喟嘆道:「記得當年在府城裡,我倆都還是青春少年,常在一起高談闊論,或是白馬金鞍,結伴同遊,沒想到一晃眼我們都已年屆不惑,不再年輕了!」
「丞相也鬢髮添霜了。」
「哈哈哈!只等太平之日來臨,再敘舊誼。今日用書面邀請你前來,倒是失禮得很,而且諸將在帳內還等著我開會,所以只能跟你聊到這兒,有話咱們他日再敘。」
「既然如此,改日再會吧!」
韓遂也就狀甚愉快地回去了。
看到這種情形的人趕緊跑回去告訴馬超。
馬超表面上仍佯裝無事,第二天藉口商討軍事,把韓遂傳來問道:「我聽人說,您昨日到敵營與曹操密談?」
「密談?」
韓遂一聽,瞪大了眼,忙搖手道:「我們不過是在大太陽底下站著講話,不曾有過什麼密談,軍情方面更是壓根兒也沒談過。」
「難道曹操什麼也沒對你說嗎?」
「有,都是少年時代一起在京城裡的往事。」
「沒想到你們關係這樣親密。」
馬超眼中露出嫌忌的目光,韓遂自認沒做任何虧心事,便笑笑離開了。
當天夜裡,曹操傳賈詡來見,問道:「昨兒個白天的事你可都看見了?」
「看見了,當真有趣得緊。」
「不知西涼兵是否也看見了?」
「據臣猜想,事情這會兒應該已經傳進馬超耳裡。只是要讓馬超徹底起疑,這樣子還不夠,必須再想辦法。」
「那要怎麼辦才好?」
「請丞相再修一書給韓遂。」
「沒事寫信給他,不是有些奇怪?」
「寫信的目的並非要以文句打動對方,而是迷惑對方。文句應盡量寫得語意含混,並且在關鍵處塗抹刪改,令人乍看之下如墜五里雲霧,摸不著頭腦,卻又認定此信非比尋常,目的就達到了。」
曹操叫苦道:「寫這麼一封信,得花不少心力呀!」
「較之兵馬軍力上的損力,這又算得了什麼呢?當韓遂收到這信必定滿腹狐疑,倘若他拿信去請教馬超,這麼一來,我們的計策豈非成功了一半?」
(摘自《三國英雄傳(柒):望蜀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