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 三月三十日
春天,春天,春天,春天。
放眼望去,都是春天。
所有的嫩葉都在為自己的誕生發出可愛的歡呼聲。
新綠真的太美了。
如果只有體會過東京的冬天,就不可能瞭解這種引頸期盼春天的感覺。這麼一想,感慨就很深。
前幾天,我走進一家書店,買了一本書。
那是我的第一本德文書。
看到封面時,我就很想把它帶回家。
這本書逐一介紹了世界各地的八十種樹,無論裝幀還是內頁的插畫,都讓我愛不釋手。
我發現德國有很多介紹大自然的書,而且製作都很精美。
雖然我沒有自信能夠完全看懂,但既然是自己喜歡的書,邊翻字典邊看也不會以為苦。
我打算每天瞭解一種樹。
今天是晴朗的星期六。
大家都從昨天開始就很興奮。
今天早上,我煮了豌豆飯。
因為昨天去市場時,市場有看起來很好吃的豌豆,就忍不住買回家了。
春天當然要吃豌豆飯。
因為是週末,所以就奢侈一點,烤了魚來吃。
上個星期去魚店買了鮭魚回家後,就用酒糟味噌醃起來放。
這裡的鮭魚很新鮮,讓人百吃不厭,但每個星期去買太累了,所以我一次買很多,然後用酒糟和味噌醃製。
這裡沒有烤魚架,所以我灑上麵粉後,再用平底鍋煎。
配蛋花味噌湯。
全都是我愛吃的食物。
我每次做各式拌飯時,都會把麻油淋在剛煮好的飯上(一旦淋了油,就算白飯冷掉,米粒仍然很飽滿),但企鵝不太喜歡,所以他在的時候,我就盡量不加。
今天可以盡情地淋麻油。
然後再用鹽調味。
太好吃了。
真是美好的早餐。
剩下的豌豆飯做成飯糰,很期待晚餐又可以再吃。
鮭魚也捨不得一次就吃完,稍微留下了一些,加在飯糰裡。
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家裡會有魚腥味。
因為這棟老公寓沒有排氣風扇,所以接下來的兩、三天,家裡都會有魚腥味。
鄰居可能會覺得我家魚腥味很重。
不知道有沒有因此造成鄰居的困擾,這是我唯一擔心的事。
今天要和幾個女生聚會。
天氣很好,所以今年第一次穿上麻料旳洋裝。
雖然我們原本約好在咖啡店喝咖啡,但一邊欣賞新綠,一邊喝點葡萄酒似乎也不錯。
因為現在是春天嘛。
終於捱過了冬天,可以稍微寵愛一下自己作為犒賞。
今天一口氣完成了好幾件之前沒有進度的事。
回覆了之前一直沒回的電子郵件,也處理了之前一直覺得很麻煩,懶得處理的事務工作。
不只身體需要排毒,身邊的環境也要排毒。
不需要的東西就果斷捨棄,要帶著輕鬆的心情享受春天。
德國從明天開始進入夏令時間。
今天不寫了。 八月十五日
提洛爾的最後一天,是在Bayrischzell悠閒一下耍耍廢。
這裡已經不算是提洛爾,而是德國的巴伐利亞洲,我很喜歡這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城鎮。
小城鎮周圍都是山,如果有意願,也可以挑戰登山或是健行。
車站旁的飯店很可愛,也很舒服。
我認真考慮以後都要訂這家飯店。
陽台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房間內的沙發和書桌都很舒服。
我很喜歡這種完全沒有奢華感,但充滿品味的家具、擺設都得到良好呵護的感覺。
各個房間的陽台都相通,打開窗戶時,住在隔壁房間的小孩有時候會突然探頭張望。
夜裡,大家坐在各自房間的長椅上,一起看星星。
天氣預報說,那天的氣溫超過三十度。
聽說上午有人在附近的廣場舉辦婚禮,於是我悄悄去湊熱鬧。
大家都穿著民族服飾正裝出席。
新郎和新娘坐著古董賓士車抵達廣場。
所有人都笑容可掬,身上穿的民族服飾也很好看。
之後,又走路去看瀑布。
這裡的水太乾淨了。
我不時在岸邊把腳伸進水中,感受著涼意,慢慢散著步。
最後看到了很壯觀的瀑布。
當地的小孩都跳進瀑布下的水潭戲水。
午餐在飯店的露天啤酒廣場喝了啤酒配薯條。
下午,我把腳泡在水裡,享受著閱讀。
我正在看《朵貝.楊笙短篇集》。
不經意地抬起頭,聳立的高山山頂映入眼簾,水面反射著陽光,閃著粼粼波光。
潺潺水聲療癒了我的心,真是一個想要打一百分滿分的夏季假日。
我把桃子放在冰冷的水中,有魚從桃子旁游了過去。
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今天不寫了。」
這句話完全是我此刻心情的寫照。
偶爾有這種完全不動筆的日子也不錯。
小鎮上有教堂,還有幾家咖啡店和餐廳、銀行的自動提款機,以及十二點就打烊的麵包店、賣新鮮肉類的肉店,也有從古董到家電,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的雜貨店。
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傍晚後,我散步前往位在山那頭的Bio Hotel。
雖然訂不到這家飯店的房間,不過訂到了餐廳,所以我決定在那裡吃晚餐。
這家飯店也很棒。
飯店的院子內有放牧的馬、牛和鴨子。
料理也很精緻,是為提洛爾之旅畫上句點的最完美夜晚。
吃完晚餐後,在星空下,帶著微醺走回飯店。
生活的根基 九月四日
日出的時間越來越晚了。
因為我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起床,所以能夠清楚感受到這件事。早晨起床看向窗外,天色比以前更暗。
這種晨曦微露的朦朧感,很像日本的天空。
我深刻體會到,秋天來了。
樹葉開始染上了色彩。
雖然早晚的風很涼,但白天的氣溫仍然很高。
連日都是超過三十度的炎熱天氣。
天熱的時候,只有早晨打開窗戶,讓涼空氣進入家裡,當氣溫上升時,就關上窗戶,把涼空氣留在屋內。
因為是石頭房子,因此可以密不透風。
就算外面很熱,屋內也很涼爽,很舒服。
但這種避暑方法畢竟不是無敵,所以我昨天去了久違的泳池。
我常去的那家飯店的泳池很便宜,而且沒什麼人,我每次去,都只有兩、三個人在游泳。
昨天也一樣,我可以感受著冰涼的水,按自己的速度慢慢游。
泡在水裡果然很舒服。
玩了一陣子水,有一種好像在冥想的感覺。
可以隔著窗戶看到藍天,在陽光下游泳也很棒。
因為水很冷,游了三十分鐘,身體就覺得冷了。
但我還是咬著牙,繼續游了十五分鐘後,才離開泳池。
在這種狀態下,身體已經徹底降了溫,即使走到戶外,也不會覺得熱。
這樣就有辦法捱過一天。
天氣熱的日子,去三溫暖固然不錯,泳池也很棒。
今天完成了秋天即將推出的下一本小說的二校。
完成這件事之後,我和作品之間的臍帶就切斷了,我筆下的故事將要獨自面對世界。
雖然一開始,書寶寶可能走不穩,需要我扶一下,或是牽手前行。
我只能露出母親的眼神,看著孩子的背影表達聲援,說聲「路上小心」,靜靜地守護這個孩子。
我每天的生活極其平凡。
由同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構成。
雖然偶爾會去旅行,或有一些非日常的節目,不過基本上都是早晨起床,泡茶,合起雙手拜神明。接著邊喝茶,邊看報紙,然後開始工作(寫作),肚子餓了就吃早午餐。喝咖啡、看書,帶百合出門散步。買菜、煮晚餐,吃完晚餐後泡澡。最後做瑜伽,然後上床睡覺。
這樣的生活已經維持了大約十年。
我筆下所有故事,都源自於這種微小的日常。
生活的根基,或許就是能夠讓人覺得「只要有了這些,就不會有問題」的可靠保證。
深夜的栗子 十月五日
日本,我回來了!
太猛了,路上看到的所有人都是日本人,大家都說日文!!!
我好像從之前那種彷彿一切都籠罩著一層「霧靄」的狀態,突然清楚看到了所有事物的輪廓。
在柏林的生活很規律,時間的節奏已經深深烙印在身體中,生理時鐘難以配合日本的時間。
明明身體已經很累了,但躺在床上,腦袋裡的電燈就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亮起來,越來越不想睡了。
我也曾想過乾脆繼續過德國時間,在日本過夜貓子的生活,只是這次有滿滿的工作行程,所以沒辦法睡到自然醒。
因為完全沒有睡意,到了深夜,我乾脆悄悄起床,沒有開燈,坐在窗邊吃栗子。
原本打算搭機時,肚子餓的時候可以吃這些栗子,結果一直沒機會拿出來吃,就帶回日本了。
栗子已經剝了皮,也沒有加任何調味料,簡簡單單、樸素的栗子很好吃。
我怔怔地望著夜空,吃著這些栗子。
我住的集合住宅走廊上燈火通明,讓我頭昏腦脹。
深夜的時候,根本沒有人走路,只有電燈亮燦燦。
以前一直覺得理所當然。
但是,明明沒有人使用,為什麼走廊上的燈要開一整晚?這個單純的疑問浮現在腦海。
在歐洲的公寓,需要用燈時,才會打開開關,經過一段時間,燈會自己熄滅。
起初因為燈一下子滅了,確實嚇了一大跳,但因為在黑暗中,只有開關處發亮,所以可以馬上打開開關。
這樣的照明系統應該很簡單,為什麼在日本幾乎都看不到?
好刺眼。
既浪費電力,電費也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只要在夜間關掉一些不必要的燈,就可以把電力用在其他地方。
我吃著栗子,昏昏沉沉地想著這些事。
深夜吃完栗子後,一下子就睡著了。
也許我只是餓了。
聽到蟲鳴聲,就會感受到「啊,我在日本」。
天亮 十一月六日
回到初冬的柏林。
已經變成紅葉的樹葉落在地面,彷彿鋪上了色彩鮮豔的地毯。
啊,好美。
無論看向四面八方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這種寧靜的美麗。
十月這一整個月,簡直忙翻了。
光是工作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私生活中也發生了很多事。
截至目前的人生,那無疑是最濃密的時光。
人生突然出現了颱風。
但是,身處颱風中心的我,沒想到還算冷靜。
而且,我終於順利和百合會合,總算鬆了一口氣。
和百合出門散步時,去附近咖啡店喝了卡布奇諾,回家的路上,去火腿店買了新鮮的雞蛋和巧克力。
明明只是這麼簡單的事,我卻忍不住嘆息說,太幸福了。
雖然不是路上每個人都面帶笑容,但大家的笑容太棒了。
我在德國,很少看到有人像日本人一樣,皺著眉頭走在路上。
我一定很愛柏林這個城市。
太愛了,愛得無法自拔。
仔細回想一下,發現這是我第一次十一月的時候住在柏林。
去年和前年,都在這個時候回日本。
在柏林生活多年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柏林的十一月很不宜居。
因為十一月只是冬天的入口,還看不到出口,十二月因為聖誕節將近,整個城市都陷入歡樂的氣氛,可是十一月總是烏雲滿天,也常下雨。
的確,我回柏林之後,每天都在下雨。
天空是鉛色的,簡直就像大理石。
到處都很暗,沉重的烏雲籠罩著。
不過,有時候天空會突然放晴,藍天短暫露臉。
當窗外出現藍天時,我總忍不住想要「哇」的歡呼。
因為天空實在太美,即使看到陌生人,也忍不住想要擁抱一下,分享這份喜悅。
好美的天空。每次都會張嘴看著天空出了神。
回過神時,發現很快又變回了大理石的天空。
十一月的柏林,一直重複這樣的天氣。
此時此刻,所見所聞和伸手觸摸到的一切都很新鮮。
我想要好好珍惜只有此時才能看到的風景,只有此刻才能聽到的聲音,只有這個瞬間才能觸摸到的事物。
對了,我最近都一直穿紅色毛衣。
在柏林過冬後,我愛上了紅色。
在冬日一片灰色中,只要看到紅色,心情就會好起來。
這裡的人很懂得運用紅色。
氣溫越來越低,如果不戴手套、圍巾和帽子,根本無法外出。
但是,我覺得很幸福。
十一月的柏林也不壞。
不但不壞,還很棒。
因為又恢復了冬令時間,每天要六點多天才亮。
起床的時候,外面還黑漆漆的,天上還有星星。
我喝著熱茶,靜靜地、靜靜地等待天亮。
這樣的時間太奢侈了。
活著真好。
超級好朋友 十一月二十日
我很慶幸自己來柏林生活的其中一件事,就是認識了洋江。
說是其中一件事,但其實說這是所有的美好也不為過。
我並不是那種能很快和別人熟絡的人,而且在交友上,向來走「少而精」路線。
重質不重量。
在這件事上,我有自信不輸給任何人。
我至今仍然無法忘記第一次見到洋江的情景。
那是兩年前的初夏季節。
是美由紀牽線介紹我們認識。
美由紀是住在柏林的美髮師,我和洋江都找她剪頭髮。
美由紀曾經對我說過好幾次:「小糸,我想介紹一個人給妳認識,她是畫家,我覺得妳們絕對合得來。」
美由紀也同樣對洋江說了好幾次同樣的話。
我們第一次見面的地點在葡萄酒廣場。
因為是夏天,有很多葡萄酒的酒莊在廣場上設攤,讓大家可以喝到他們酒莊釀造的葡萄酒。
民眾可以自己帶食物前往,於是我們約好分別帶食物去見面。
我帶了洋芋片,美由紀帶了剛從農田中採收的新鮮蔬菜,洋江帶了自己做的三明治和煎蛋。
我們一見如故,情投意合。
我認為洋江根本就是我靈魂的另一半。
我是「寫」故事的人,洋江則是「畫」故事的人。
雖然我們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我們用一樣的熱情、一樣的認真程度書寫、作畫。
那天在葡萄酒廣場的活動,到晚上九點左右就結束了,之後,我們又去了附近的法國餐廳繼續喝葡萄酒。
我記得那是星期五晚上。
我們直到深夜一點多才離開那家餐廳,三個人喝得爛醉如泥,搭地鐵回家。
那天之後,我們很快拉近了距離。
我們三個人在我家吃飯,樂此不疲地聊到深夜。
聊天的話題都是關於生命、宇宙、生命的誕生和死亡。
我們曾經認真討論過人死之後,不知道會怎麼樣?
有時候我們會去郊區的咖啡店遠足,有時候會去溫泉住一晚,三個人經常玩在一起。
美由紀幾年前罹患過癌症,但是我們正常相處,認為那已經是過去式了。
去年冬天,美由紀的身體狀況出了問題,癌症又復發了。
那是我們三個人一起去溫泉旅行回來後不久,她去醫院檢查後的結果顯示,她的癌症復發了。
即使如此,我和洋江,還有美由紀本人,都認為我們三個人以後仍然可以一起去玩。
但是,美由紀在去年夏天,帶著兒子回日本探親之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無法再回到柏林。
於是,她的幾個好朋友為她舉辦了一場義賣會,賣掉了她公寓裡的物品,總算把她的公寓清空了。
美由紀的身體越來越差。
為什麼當時沒有強烈建議她動手術?她的親朋好友都為此痛苦不已。
她有一個還在讀小學的兒子,而且她是單親媽媽,是不是有其他解決的方法?每個親朋好友的心情都很複雜。
美由紀用她的經歷告訴我,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如何走向死亡。
她那樣的身影在《獅子的點心》中留下了很多痕跡。
我曾經告訴美由紀,我正在寫一本關於安寧病房的小說。
她語氣開朗地對我說:「我是當事人,妳有任何疑問都可以來問我。」
一年前的十一月,美由紀離開了人世。
下個星期,配合洋江在倫敦舉辦的個展,我和她進行藝術家對談的日子,剛好是美由紀的忌日。
美由紀活在我的作品中,也活在洋江的作品中。
即使人死了,肉體已經消失,那個人的能量絕對不會消失。
這些能量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這就是我對死亡的想法。
為了藝術家對談,今天請了美髮師來家裡,為我們兩個人剪頭髮。
剪完頭髮後,我們悠閒地喝著葡萄酒,為藝術家對談排練。
洋江很容易緊張,對她來說,這次的對談是一次很大的挑戰。
相信下週二一定會是美好的時光。
美由紀絕對比任何人更為此感到高興。
我總覺得,這都是美由紀的安排。
我明天要去倫敦一趟!
春天,春天,春天,春天。
放眼望去,都是春天。
所有的嫩葉都在為自己的誕生發出可愛的歡呼聲。
新綠真的太美了。
如果只有體會過東京的冬天,就不可能瞭解這種引頸期盼春天的感覺。這麼一想,感慨就很深。
前幾天,我走進一家書店,買了一本書。
那是我的第一本德文書。
看到封面時,我就很想把它帶回家。
這本書逐一介紹了世界各地的八十種樹,無論裝幀還是內頁的插畫,都讓我愛不釋手。
我發現德國有很多介紹大自然的書,而且製作都很精美。
雖然我沒有自信能夠完全看懂,但既然是自己喜歡的書,邊翻字典邊看也不會以為苦。
我打算每天瞭解一種樹。
今天是晴朗的星期六。
大家都從昨天開始就很興奮。
今天早上,我煮了豌豆飯。
因為昨天去市場時,市場有看起來很好吃的豌豆,就忍不住買回家了。
春天當然要吃豌豆飯。
因為是週末,所以就奢侈一點,烤了魚來吃。
上個星期去魚店買了鮭魚回家後,就用酒糟味噌醃起來放。
這裡的鮭魚很新鮮,讓人百吃不厭,但每個星期去買太累了,所以我一次買很多,然後用酒糟和味噌醃製。
這裡沒有烤魚架,所以我灑上麵粉後,再用平底鍋煎。
配蛋花味噌湯。
全都是我愛吃的食物。
我每次做各式拌飯時,都會把麻油淋在剛煮好的飯上(一旦淋了油,就算白飯冷掉,米粒仍然很飽滿),但企鵝不太喜歡,所以他在的時候,我就盡量不加。
今天可以盡情地淋麻油。
然後再用鹽調味。
太好吃了。
真是美好的早餐。
剩下的豌豆飯做成飯糰,很期待晚餐又可以再吃。
鮭魚也捨不得一次就吃完,稍微留下了一些,加在飯糰裡。
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家裡會有魚腥味。
因為這棟老公寓沒有排氣風扇,所以接下來的兩、三天,家裡都會有魚腥味。
鄰居可能會覺得我家魚腥味很重。
不知道有沒有因此造成鄰居的困擾,這是我唯一擔心的事。
今天要和幾個女生聚會。
天氣很好,所以今年第一次穿上麻料旳洋裝。
雖然我們原本約好在咖啡店喝咖啡,但一邊欣賞新綠,一邊喝點葡萄酒似乎也不錯。
因為現在是春天嘛。
終於捱過了冬天,可以稍微寵愛一下自己作為犒賞。
今天一口氣完成了好幾件之前沒有進度的事。
回覆了之前一直沒回的電子郵件,也處理了之前一直覺得很麻煩,懶得處理的事務工作。
不只身體需要排毒,身邊的環境也要排毒。
不需要的東西就果斷捨棄,要帶著輕鬆的心情享受春天。
德國從明天開始進入夏令時間。
今天不寫了。 八月十五日
提洛爾的最後一天,是在Bayrischzell悠閒一下耍耍廢。
這裡已經不算是提洛爾,而是德國的巴伐利亞洲,我很喜歡這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城鎮。
小城鎮周圍都是山,如果有意願,也可以挑戰登山或是健行。
車站旁的飯店很可愛,也很舒服。
我認真考慮以後都要訂這家飯店。
陽台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房間內的沙發和書桌都很舒服。
我很喜歡這種完全沒有奢華感,但充滿品味的家具、擺設都得到良好呵護的感覺。
各個房間的陽台都相通,打開窗戶時,住在隔壁房間的小孩有時候會突然探頭張望。
夜裡,大家坐在各自房間的長椅上,一起看星星。
天氣預報說,那天的氣溫超過三十度。
聽說上午有人在附近的廣場舉辦婚禮,於是我悄悄去湊熱鬧。
大家都穿著民族服飾正裝出席。
新郎和新娘坐著古董賓士車抵達廣場。
所有人都笑容可掬,身上穿的民族服飾也很好看。
之後,又走路去看瀑布。
這裡的水太乾淨了。
我不時在岸邊把腳伸進水中,感受著涼意,慢慢散著步。
最後看到了很壯觀的瀑布。
當地的小孩都跳進瀑布下的水潭戲水。
午餐在飯店的露天啤酒廣場喝了啤酒配薯條。
下午,我把腳泡在水裡,享受著閱讀。
我正在看《朵貝.楊笙短篇集》。
不經意地抬起頭,聳立的高山山頂映入眼簾,水面反射著陽光,閃著粼粼波光。
潺潺水聲療癒了我的心,真是一個想要打一百分滿分的夏季假日。
我把桃子放在冰冷的水中,有魚從桃子旁游了過去。
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今天不寫了。」
這句話完全是我此刻心情的寫照。
偶爾有這種完全不動筆的日子也不錯。
小鎮上有教堂,還有幾家咖啡店和餐廳、銀行的自動提款機,以及十二點就打烊的麵包店、賣新鮮肉類的肉店,也有從古董到家電,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的雜貨店。
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傍晚後,我散步前往位在山那頭的Bio Hotel。
雖然訂不到這家飯店的房間,不過訂到了餐廳,所以我決定在那裡吃晚餐。
這家飯店也很棒。
飯店的院子內有放牧的馬、牛和鴨子。
料理也很精緻,是為提洛爾之旅畫上句點的最完美夜晚。
吃完晚餐後,在星空下,帶著微醺走回飯店。
生活的根基 九月四日
日出的時間越來越晚了。
因為我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起床,所以能夠清楚感受到這件事。早晨起床看向窗外,天色比以前更暗。
這種晨曦微露的朦朧感,很像日本的天空。
我深刻體會到,秋天來了。
樹葉開始染上了色彩。
雖然早晚的風很涼,但白天的氣溫仍然很高。
連日都是超過三十度的炎熱天氣。
天熱的時候,只有早晨打開窗戶,讓涼空氣進入家裡,當氣溫上升時,就關上窗戶,把涼空氣留在屋內。
因為是石頭房子,因此可以密不透風。
就算外面很熱,屋內也很涼爽,很舒服。
但這種避暑方法畢竟不是無敵,所以我昨天去了久違的泳池。
我常去的那家飯店的泳池很便宜,而且沒什麼人,我每次去,都只有兩、三個人在游泳。
昨天也一樣,我可以感受著冰涼的水,按自己的速度慢慢游。
泡在水裡果然很舒服。
玩了一陣子水,有一種好像在冥想的感覺。
可以隔著窗戶看到藍天,在陽光下游泳也很棒。
因為水很冷,游了三十分鐘,身體就覺得冷了。
但我還是咬著牙,繼續游了十五分鐘後,才離開泳池。
在這種狀態下,身體已經徹底降了溫,即使走到戶外,也不會覺得熱。
這樣就有辦法捱過一天。
天氣熱的日子,去三溫暖固然不錯,泳池也很棒。
今天完成了秋天即將推出的下一本小說的二校。
完成這件事之後,我和作品之間的臍帶就切斷了,我筆下的故事將要獨自面對世界。
雖然一開始,書寶寶可能走不穩,需要我扶一下,或是牽手前行。
我只能露出母親的眼神,看著孩子的背影表達聲援,說聲「路上小心」,靜靜地守護這個孩子。
我每天的生活極其平凡。
由同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構成。
雖然偶爾會去旅行,或有一些非日常的節目,不過基本上都是早晨起床,泡茶,合起雙手拜神明。接著邊喝茶,邊看報紙,然後開始工作(寫作),肚子餓了就吃早午餐。喝咖啡、看書,帶百合出門散步。買菜、煮晚餐,吃完晚餐後泡澡。最後做瑜伽,然後上床睡覺。
這樣的生活已經維持了大約十年。
我筆下所有故事,都源自於這種微小的日常。
生活的根基,或許就是能夠讓人覺得「只要有了這些,就不會有問題」的可靠保證。
深夜的栗子 十月五日
日本,我回來了!
太猛了,路上看到的所有人都是日本人,大家都說日文!!!
我好像從之前那種彷彿一切都籠罩著一層「霧靄」的狀態,突然清楚看到了所有事物的輪廓。
在柏林的生活很規律,時間的節奏已經深深烙印在身體中,生理時鐘難以配合日本的時間。
明明身體已經很累了,但躺在床上,腦袋裡的電燈就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亮起來,越來越不想睡了。
我也曾想過乾脆繼續過德國時間,在日本過夜貓子的生活,只是這次有滿滿的工作行程,所以沒辦法睡到自然醒。
因為完全沒有睡意,到了深夜,我乾脆悄悄起床,沒有開燈,坐在窗邊吃栗子。
原本打算搭機時,肚子餓的時候可以吃這些栗子,結果一直沒機會拿出來吃,就帶回日本了。
栗子已經剝了皮,也沒有加任何調味料,簡簡單單、樸素的栗子很好吃。
我怔怔地望著夜空,吃著這些栗子。
我住的集合住宅走廊上燈火通明,讓我頭昏腦脹。
深夜的時候,根本沒有人走路,只有電燈亮燦燦。
以前一直覺得理所當然。
但是,明明沒有人使用,為什麼走廊上的燈要開一整晚?這個單純的疑問浮現在腦海。
在歐洲的公寓,需要用燈時,才會打開開關,經過一段時間,燈會自己熄滅。
起初因為燈一下子滅了,確實嚇了一大跳,但因為在黑暗中,只有開關處發亮,所以可以馬上打開開關。
這樣的照明系統應該很簡單,為什麼在日本幾乎都看不到?
好刺眼。
既浪費電力,電費也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只要在夜間關掉一些不必要的燈,就可以把電力用在其他地方。
我吃著栗子,昏昏沉沉地想著這些事。
深夜吃完栗子後,一下子就睡著了。
也許我只是餓了。
聽到蟲鳴聲,就會感受到「啊,我在日本」。
天亮 十一月六日
回到初冬的柏林。
已經變成紅葉的樹葉落在地面,彷彿鋪上了色彩鮮豔的地毯。
啊,好美。
無論看向四面八方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這種寧靜的美麗。
十月這一整個月,簡直忙翻了。
光是工作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私生活中也發生了很多事。
截至目前的人生,那無疑是最濃密的時光。
人生突然出現了颱風。
但是,身處颱風中心的我,沒想到還算冷靜。
而且,我終於順利和百合會合,總算鬆了一口氣。
和百合出門散步時,去附近咖啡店喝了卡布奇諾,回家的路上,去火腿店買了新鮮的雞蛋和巧克力。
明明只是這麼簡單的事,我卻忍不住嘆息說,太幸福了。
雖然不是路上每個人都面帶笑容,但大家的笑容太棒了。
我在德國,很少看到有人像日本人一樣,皺著眉頭走在路上。
我一定很愛柏林這個城市。
太愛了,愛得無法自拔。
仔細回想一下,發現這是我第一次十一月的時候住在柏林。
去年和前年,都在這個時候回日本。
在柏林生活多年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柏林的十一月很不宜居。
因為十一月只是冬天的入口,還看不到出口,十二月因為聖誕節將近,整個城市都陷入歡樂的氣氛,可是十一月總是烏雲滿天,也常下雨。
的確,我回柏林之後,每天都在下雨。
天空是鉛色的,簡直就像大理石。
到處都很暗,沉重的烏雲籠罩著。
不過,有時候天空會突然放晴,藍天短暫露臉。
當窗外出現藍天時,我總忍不住想要「哇」的歡呼。
因為天空實在太美,即使看到陌生人,也忍不住想要擁抱一下,分享這份喜悅。
好美的天空。每次都會張嘴看著天空出了神。
回過神時,發現很快又變回了大理石的天空。
十一月的柏林,一直重複這樣的天氣。
此時此刻,所見所聞和伸手觸摸到的一切都很新鮮。
我想要好好珍惜只有此時才能看到的風景,只有此刻才能聽到的聲音,只有這個瞬間才能觸摸到的事物。
對了,我最近都一直穿紅色毛衣。
在柏林過冬後,我愛上了紅色。
在冬日一片灰色中,只要看到紅色,心情就會好起來。
這裡的人很懂得運用紅色。
氣溫越來越低,如果不戴手套、圍巾和帽子,根本無法外出。
但是,我覺得很幸福。
十一月的柏林也不壞。
不但不壞,還很棒。
因為又恢復了冬令時間,每天要六點多天才亮。
起床的時候,外面還黑漆漆的,天上還有星星。
我喝著熱茶,靜靜地、靜靜地等待天亮。
這樣的時間太奢侈了。
活著真好。
超級好朋友 十一月二十日
我很慶幸自己來柏林生活的其中一件事,就是認識了洋江。
說是其中一件事,但其實說這是所有的美好也不為過。
我並不是那種能很快和別人熟絡的人,而且在交友上,向來走「少而精」路線。
重質不重量。
在這件事上,我有自信不輸給任何人。
我至今仍然無法忘記第一次見到洋江的情景。
那是兩年前的初夏季節。
是美由紀牽線介紹我們認識。
美由紀是住在柏林的美髮師,我和洋江都找她剪頭髮。
美由紀曾經對我說過好幾次:「小糸,我想介紹一個人給妳認識,她是畫家,我覺得妳們絕對合得來。」
美由紀也同樣對洋江說了好幾次同樣的話。
我們第一次見面的地點在葡萄酒廣場。
因為是夏天,有很多葡萄酒的酒莊在廣場上設攤,讓大家可以喝到他們酒莊釀造的葡萄酒。
民眾可以自己帶食物前往,於是我們約好分別帶食物去見面。
我帶了洋芋片,美由紀帶了剛從農田中採收的新鮮蔬菜,洋江帶了自己做的三明治和煎蛋。
我們一見如故,情投意合。
我認為洋江根本就是我靈魂的另一半。
我是「寫」故事的人,洋江則是「畫」故事的人。
雖然我們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我們用一樣的熱情、一樣的認真程度書寫、作畫。
那天在葡萄酒廣場的活動,到晚上九點左右就結束了,之後,我們又去了附近的法國餐廳繼續喝葡萄酒。
我記得那是星期五晚上。
我們直到深夜一點多才離開那家餐廳,三個人喝得爛醉如泥,搭地鐵回家。
那天之後,我們很快拉近了距離。
我們三個人在我家吃飯,樂此不疲地聊到深夜。
聊天的話題都是關於生命、宇宙、生命的誕生和死亡。
我們曾經認真討論過人死之後,不知道會怎麼樣?
有時候我們會去郊區的咖啡店遠足,有時候會去溫泉住一晚,三個人經常玩在一起。
美由紀幾年前罹患過癌症,但是我們正常相處,認為那已經是過去式了。
去年冬天,美由紀的身體狀況出了問題,癌症又復發了。
那是我們三個人一起去溫泉旅行回來後不久,她去醫院檢查後的結果顯示,她的癌症復發了。
即使如此,我和洋江,還有美由紀本人,都認為我們三個人以後仍然可以一起去玩。
但是,美由紀在去年夏天,帶著兒子回日本探親之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無法再回到柏林。
於是,她的幾個好朋友為她舉辦了一場義賣會,賣掉了她公寓裡的物品,總算把她的公寓清空了。
美由紀的身體越來越差。
為什麼當時沒有強烈建議她動手術?她的親朋好友都為此痛苦不已。
她有一個還在讀小學的兒子,而且她是單親媽媽,是不是有其他解決的方法?每個親朋好友的心情都很複雜。
美由紀用她的經歷告訴我,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如何走向死亡。
她那樣的身影在《獅子的點心》中留下了很多痕跡。
我曾經告訴美由紀,我正在寫一本關於安寧病房的小說。
她語氣開朗地對我說:「我是當事人,妳有任何疑問都可以來問我。」
一年前的十一月,美由紀離開了人世。
下個星期,配合洋江在倫敦舉辦的個展,我和她進行藝術家對談的日子,剛好是美由紀的忌日。
美由紀活在我的作品中,也活在洋江的作品中。
即使人死了,肉體已經消失,那個人的能量絕對不會消失。
這些能量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這就是我對死亡的想法。
為了藝術家對談,今天請了美髮師來家裡,為我們兩個人剪頭髮。
剪完頭髮後,我們悠閒地喝著葡萄酒,為藝術家對談排練。
洋江很容易緊張,對她來說,這次的對談是一次很大的挑戰。
相信下週二一定會是美好的時光。
美由紀絕對比任何人更為此感到高興。
我總覺得,這都是美由紀的安排。
我明天要去倫敦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