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臺灣舊慣的纏足、辮子,不需要放在「政治不正確」有色眼鏡底下觀察,更不想從「政治正確」為殖民主義政策辯護,本章只是以身體技術為討論基礎,藉此探詢視覺主義、臺灣話語書寫,私密日記、紀錄前人所透露的時代記憶,如此或許可以釐清臺灣人成為日本人過程,最核心的知識/權力/身體三者交會空間。

纏足、辮子,如果被視為一種清代臺灣人的象徵資本,那麼累積這種資本有助於象徵權力取得。女性纏足小腳不僅是在婚禮過門時的炫耀,也形成普遍相信纏足女子結婚較好命的主流信念。男人辮子與清代赴臺灣就任官員一致,有著平起平坐的地位象徵。日本殖民者急於改變臺灣人的身體,除了健康、衛生、經濟等理由,是否也是一種象徵性的鬥爭,從而使得統治者自己的身體慣習乃至生活風格與品味,都成為被支配階級的模仿對象?布赫迪厄認為(Bourdieu/ Wacquant 1992:143):主流文化合法化的過程(l’acceptation doxique),免不了要經過象徵暴力與象徵的衝突,包括強制一套社會的合法定義,以穩定社會秩序的再生產、及透過特殊用字以貶低被支配階層的文化等,相當於一種知識、文化的權力關係。

一般人可能都以為身體是自然界的產物,只是自然而然生長而已,而忽略了那其實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在日本統治臺灣之前,女性可能因纏足很嫁入豪門,而男性也可能纏辮子而走入官場。這種馴服性(docilité),可以解釋權力與身體的微妙關係(Foucault 1975:138)。權力對身體的細緻控制與馴服幾乎無所不在,戰後戒嚴時代的「髮禁」曾是臺灣中小學生共同的時代烙痕。解嚴後臺灣人的身體看似解放,卻逐漸資本主義化。五花八門的醫療美容,更是將身體視為利潤禁臠與權力處置的對象。有時似乎很難理解這些整型手術,在鋒利手術刀底下切割、拉皮、抽脂、隆乳等是如何血淋淋,而民眾為什麼仍趨之若鶩,願意付出鉅額費用並交出自己的身體,甚至不乏事後向媒體哭訴整型失敗的案例?同樣的,解纏運動批評最有力的理由莫過於纏足過程的殘酷,伴隨幾乎是慘不忍睹的哀嚎啼哭。時過境遷,我們也很難理解那個時代社會非常重要的慣習,為何母親非得藉著身體技術來改變小女兒的腳踝不可?可能就像時下流行新名詞「事業線」,當年纏小腳女性嫁入豪門也是一種主流信念吧。他們付出身體的痛苦,甚至不惜代價只為了獲得「美」。美本身,可能並非表面形容詞意涵或欣賞對象等而已,而是個人企圖以身體技術或身體儀態來獲得的文化標的,而更深層耐人尋味的是,它隱藏了權力滲透或資源分配的關係。

從外在觀點來看,這種身體缺乏勞動生產的經濟價值,因而改變臺灣人身體是明確的目標。著手改革則從上層仕紳階層,開始改變象徵資本的認定。臺灣女性身體的改造,是由天足會與臺灣總督府官員等男性主導,女性聲音幾乎是聽不到的。視覺主義除了客觀知識與傳播,同時也隱含著臺灣知識建構與權力介入。知識與權力其實是相互蘊涵的,沒有一種權力關係不需要相應的知識建構,也沒有一種知識不是同時預設與建構了某種權力關係。邊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的全景敞視主義,體現在監獄建築的縱軸上,監看者對被監看者具有高能見度,而橫軸上被監看者彼此之間則全然不可見。這種可見/不可見關係,正是理性操作秩序的保障。(Foucault 1975:201)臺灣婦女纏足置於監看之下,不僅醫學知識建構,也收錄在伊能嘉矩、片岡巖等民族誌,用來針對臺灣人身體技術的「除魅化」手段。隨著情境變遷,任何只要是足以打擊原有象徵資本信譽的消息,都不斷地在官方媒體放送。身體作為一種象徵資本的爭奪對象,從官方到民間製造輿論,貶低對方的象徵資本為「野蠻」、「陋習」,乃至爭奪主流信念,而終於被廣泛接受成為主流信念。即使只是剪掉辮子,臺灣知識菁英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積極,而是在同儕壓力下半推半就才完成。面對身體改變,他們可能一點都不是公開場合演講致詞的歡欣鼓舞,而是在私密日記寫下心情沮喪與狼狽不堪。身體改變的關鍵時刻,可說是日治時代改造臺灣人靈魂的縮影,從社會上層階層知識菁英開始,到後來成為社會普遍的主流文化。

這種身體歷史一直血淋淋地發生在臺灣改朝換代階段,發生在官方意圖改造臺灣人的過程。不僅纏足、辮子,臺灣原住民的黥面刺青,更因為連結至讓侵入者聞風喪膽的出草習俗,當然一併列入禁止清單。改造了身體,等於塑造了新的靈魂。原住民刺青並非外表美/醜觀感問題,而是傳統祖靈信仰:沒有黥面如何在死後登上彩虹橋?從這種角度來思考霧社事件(1930),或許更能理解他們明知那是不可能的徒勞反抗,在流血衝突後,有的賽德克族人卻是忙著為自己黥面。奪回自己身體,找回自己的靈魂,或許才是他們真正最後的勝利。

臺灣知識建構與社會習俗改革不能說沒有邏輯關連,至少是為了後者實踐所做的準備。這種知識是從自官方權力孕育而來。權力,就像《臺灣風俗志》的婦女纏足圖示,是一種完全穿透的知識,也是一種監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