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芳名〉
養老院住久了,認識的人也多了,可是,有一個大困擾就是大家不一定記得對方的名字。
「她就住我隔壁,我怎麼會不認得她!」洪奶奶很有信心地說。可是問洪奶奶:「她叫什麼名字?」洪奶奶就結巴了:「她就是我的鄰居呀,叫什麼名字……」
也許因為名字難記,於是有人只提房號:「那個七一五,很有錢,她用的東西都是高級品。」、「那個五〇七,銀白色的頭髮,是養老院裡最漂亮的。」
提房號,有時候還是弄不清誰是誰。於是,我們有了新的辦法。
不知道是誰起的頭,把七樓一位打扮時髦的奶奶叫做「亮晶晶」,這個外號馬上紅遍養老院。「亮晶晶」人長得漂亮,頭髮不是單染一種顏色。有金、有藍、有紅,再加上她習慣戴耳環,金閃閃的,衣服也摩登到人人稱羨,一說「亮晶晶」,不用問樓層,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噢!那個亮晶晶!」
個兒長得嬌小的,大家也容易明白:「住三樓的是『小可愛』、七樓的是『小不點』。」叫久了,大家也都不提她們的本名,而直呼外號了。
有人喜歡管事,特別關心別人,善於教人家什麼不可以吃、什麼要多吃,膝蓋不好的哪種水果絕不可以碰,「愛吃?可不行。」這樣的人剛好是女性,於是有人叫她「婆婆」,不是老太太那種「婆婆」,而是管媳婦嚴厲的「婆婆」。
有個手腳不俐落的奶奶必須坐輪椅,誰看到了她,都會幫她一把,有時推她去餐廳,有時推她去院子看花。有一天,大家忽然發現有專人陪著她了,去餐廳是那個人陪著,去樓上是她、運動是她、聊天也是那位高瘦的奶奶。
她是誰呀!大家不免注意起來,噢,是與不俐落的奶奶住在同樓層的住戶,剛搬進來才半個月,正想打聽她姓啥名誰,坐在輪椅上的奶奶開口了:「她是上天派來幫忙我的天使,是我的天使。」
天使,好記的名字,於是大家就叫她天使。「天使,妳今天出去走路了嗎?」、「天使,妳覺得今天的豬腳好吃嗎?」天使微微笑著,一一回答大家的問話。
當然,也有不好聽的外號,有一回我問起那個微駝著背、個子瘦長的奶奶,她住幾樓、叫什麼名字,因為她給我很頑固的印象,我不由得打聽起她。
「那個奶奶噢。」有人笑起來:「我們背地裡叫她『鐘樓怪人』。真正叫什麼,不記得。」鐘樓怪人?真的不好聽,還好沒人當她的面這麼叫她。
有人的外號是因為學識而來,三樓那位有著白胖臉龐的奶奶就是。她極聰明,數理方面很棒,又會講教理,又會唱詩歌,過去行動方便的時候,還會帶大家跳土風舞。
大家對她都很尊敬,有人認她為教授級的人物,於是索性叫她「校長」。後來,「校長」這外號被叫開了,當我們「校長」長、「校長」短的時候,不明白的新來者會問:「是哪個學校的校長?」哈哈!這是外號,是大家表示尊敬的意思。
有的人不需要外號,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大家一聽就記住了,再也不會忘。譬如六樓的「英雄」,他的本名就是英雄,大家聽過都會牢牢記住的名字,沒有人會忘記的。
另外一個「國王」,是個高瘦個子,看起來很年輕的爺爺,為什麼叫他國王呢?因為他姓王,名字的第二個字是國,叫他王國、不如稱他為「國王」。如果在大廳聽到有人叫著「國王」、「國王」,那就是他了。他很會幫別的老人家選歌、播歌,他的小型音響附近總有不少聽眾圍著他,形成一個小小的王國。
最有趣的外號是「笑瞇瞇」了。有人提起他,說「笑瞇瞇」如何如何。
誰呀?我心裡打個大問號。想起幾個愛笑的人,都不覺得合適,「誰是『笑瞇瞇』?」我忍不住問。
「是我給他取的外號啦!」坐在輪椅上整日笑臉的妹奶奶說:「他整天愁眉苦臉的,我就給他起這個名字『笑瞇瞇』!我告訴他要笑,不要皺著眉頭苦著臉。我希望他開心,整天笑瞇瞇。」
哇!多麼有智慧的鼓勵!原來,取外號還可以有這樣正面的意思。都被叫笑瞇瞇了,總不能還是苦著一張臉過日子吧!有意思!
〈羨慕的心〉
住在養老院的雖然都是「老人」,卻也有各種的不同,會引人羨慕和欣賞。
像冬奶奶、像方奶奶,她們的「頂上」是所有人讚嘆和羨慕的,年齡九十多歲了,還有非常厚的頭髮,好像從來沒掉過一根半絲似地,這已經讓人驚嘆連連了,更叫人嘆為觀止的是:她倆的「頂上」不是蒼白的顏色,而是銀白色,閃閃發亮比月光灑下來的銀色更銀。
我掉了很多髮,露出頭上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的青白,剩下的髮絲,有的白、有的斑駁,雜亂毛躁,不聽話得很。
少數人是染黑了頭髮,看起來順眼多了,可惜總有些不聽話的白絲,在髮根處洩了密,得要常常上理髮廳補染才行。有的人眼力過人,也是讓我羨慕的。平日,大家坐在大廳的電視機前是分不出高下的,如果想補一件脫了線的衣服、需要穿針引線時,可就分出高下了。
我是絕對的失敗者,不管怎麼努力,把針孔對著光、把線頭拉直,全神貫注,把線推向針孔,一下子線彎垂了、一下子線在針的旁邊過去,就是沒有進針孔。可是有人卻辦得到。讓大家想不通,「你是怎麼穿過去的?我試了半天都不成,你的眼力怎麼那麼好?」
養老院裡有些人是日日外出的,例如四樓的茜阿嬤、三樓的紫阿嬤,兩個人總是出外一整天,或大半天。
「去哪兒了?」我問茜阿嬤。
「去XX宮。」
「妳每天外出,都去XX宮?」
「有時候是和朋友相約聊點事情啦!」
紫阿嬤呢?「妳去哪些宮?」
「我才不去那些地方,我很忙。」是嗎?忙些什麼?瘦瘦個子,還能做什麼?
「我每天去游泳。」
「嗄!去游泳?」
「對啊,運動中心免錢的,我每天都去。」
這樣有活力的阿嬤,我能不羨慕她嗎?多年不穿泳衣的我,真難想像那些複雜的穿脫沐浴,由不得佩服起紫阿嬤來。
其實,我也算是愛往外跑的老人了,老朋友一通電話,我就會搭養老院門口的小巴,轉捷運、或換公車出門。但我多半是中午出門,不像她們二位都一大早出門,到黃昏才回來。
中午出門等車的我,遇到了另外一位住戶,她比我年輕許多,恐怕才剛七十歲,是珠奶奶。
「妳也常常出去啊?」她問。
「妳還不是一樣。」我笑看拖著一臺菜籃車的她。
「我是有事啦。」她說:「我要去整理我的房子。」什麼?房子?我們的房子早就處理好了,她還沒賣掉她的房子?
「我的房子不是要賣的。」
「那麼房子現在有人住嗎?是兒子?還是女兒呢?」
珠奶奶笑了:「我沒結過婚,我自己一個人。」有房子為什麼不住?住在養老院,又要擔心房子的事,不是很奇怪嗎?
後來,她才告訴我,她有好幾間小房間租給人家住。房子有問題時,她會親自出馬,自己修漏、自己油漆、還會幫住戶換馬桶。
「為什麼不請人修?」假如是我,我一定會去找師傅的。
「師傅?」她搖搖頭:「我自己都會做的事,為什麼找工人做?」我吐了吐舌頭,沒想到看起來柔弱的她,竟然這般能幹、堅強。很多人看我外出,都羨慕我,說我健康、能走。我也認為這樣算不錯了。腿不好的、膝蓋有問題的、腰椎神經受到壓迫的,我都比他們好多了。
可是,現在看到珠奶奶時時外出,親手整理自己的房子,把每一個小房子弄得整齊美麗租給客人,我的心情絕不只是羨慕了。
我是佩服妳,我太佩服妳了。珠奶奶!
〈輪椅上的她〉
很多人都誇我看事情很正面,是個很陽光的老太太。我自己也這麼覺得。可是跟她一比,可就遜色多了。
她一進養老院就讓人訝異,車禍過的身體,長短腳,右手可以動作,左手卻伸張不開,靠不近胸前。動過幾次刀,也沒見痊癒,最後註定了坐在輪椅上的命運。
可是,她是位美麗的老太太,她臉面長得可愛、笑容可掬,每見到人,總是充滿陽光的笑容。
「車禍有後遺症嗎?痛不痛?」
「痛。」她回答,但是她說:「只能和它和平共處啦!」光這一點,就叫很多人佩服了。
還不只這樣呢!院裡每天下午有健康操的練習,是依照電視裡的影片做操,很多老人都會參與,她也是其中之一。很多動作礙於沾黏,她是做不來的,但是她努力練習,做不來也不氣餒。只見她拚了命地做她能做的動作,毫不失望,而且每日都到場,每日都用心、用力做著對她來說非常艱難的運動。
她對我說:「我不怕人家笑話,能做的我一定做,雖然做得不到位。」
我自覺很陽光了,可是和她一比,我可差遠了,她見到人總是說好話:「認識你真好。」、「你真是個好人。」每個被她稱讚過的人,就像枯萎的草在溫暖的春雨中又站立了起來。
有一天,我經過她身邊,聽到她跟另一位體弱的奶奶說話,談到,「我們自己做維骨力……」
我很需要維骨力,最近蹲下去就站不起來,要很辛苦地拉著椅背緩緩站起,嘴裡還唉唉地喊痛,一聽到她「自己做維骨力」,我趕緊問她,有什麼方法?
她害羞地回答我:「就是運動啦!」她每天連坐在馬桶上也在運動,聽說把馬桶蓋都坐壞了一個。「現在的馬桶蓋是新換的。」
我每天傍晚都要下山買些食品、用品,每回走到庭院就會看到她,總是有人幫她把輪椅推到大門旁。
「妳在看風景嗎?」起初我會這樣問。
「不是。」她指著左前方鬱鬱蒼蒼的遠處,「我在看綠樹,這對眼睛很好,我每天都在這裡看綠色。」行動不方便的她,卻很有主張,而且持久有恆,叫我自慚,我有像她那麼有恆心、那麼努力嗎?
養老院時時會請一些教練來教特別的活動,每週二上午有呼吸淨化法、每週四下午有毛巾操,參加的老人不少,她更是每回必到的「好學生」。很多動作,她不一定做得來,可是她的配合度特別高。
教練們為了讓老人家出聲,有時把時間讓給大家,教練說:「九、八……」老人家便接著說:「七、六、五……」教練說:「大聲點。」就聽到團體中有人努力地喊著:「四、三、二、一。」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喊聲,那個人是誰?那個人就是她。
她是樂觀的參與者,什麼活動都不缺席。書法班,她參加;詩詞班,她絕對參加;手語班,她也是理所當然的出席者。所有來表演的團體來賓,都會看到她坐在輪椅上欣賞,以及用力鼓掌以表示鼓勵的動作。她沒有一個活動不參加,她是院裡數一數二最合作的老人家。
前陣子,社區大學來養老院表演,他們唱的多是老歌,會的人就在下面跟著唱,她當然也是其中之一。那天我不在院中,聽別人告訴我,表演的人要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問臺下,「有人會唱嗎?」
她舉了手。
「太好了,一起唱吧!」
「我還會這首歌的手語呢!」她說。
「太好了!」表演者鼓起掌來:「我也有手語版。」於是她和旁邊的老人一起唱了起來,也一起比著手語,在吉他的伴奏下,在社區大學表演者的合唱之中,度過了快樂的半日。
想想要我唱歌,我還會害羞呢!她太厲害了,我哪能跟她比?我太遜色了。
〈偶然相遇〉
到醫院拿連續處方箋的藥,拿到號碼一看,還要等二十號左右,於是就去長椅坐下來。
忽然,看到前方有個熟悉的影子,駝著腰慢慢走近,是同住養老院的燕,我趕緊迎向前去。「妳也來了?小珍呢?」
「她沒來。」燕把原本朝下的臉仰起來笑著,很有自信的樣子。小珍是燕在房間摔跤後請的照顧員,燕要出門,她理應陪伴在側的,怎麼沒來呢?
「我自己一個人可以了。」燕笑意盎然。
我正想陪她去抽取號碼單,另一頭傳來喊叫的聲音,在叫我呢,誰啊?
望過去,竟也是養老院裡的朋友--邦,他坐在醫院門口借來的輪椅上,帽子下的笑臉像陽光一樣燦爛。我向邦揮揮手,要他等我一下,我先去領藥,再去跟燕說再見。問她:「自己一個人可以嗎?」她化過妝的臉上自信滿滿:「我可以的。」
我走向另一端的邦。他的輪椅已被工作人員收走,他不太穩當地撐著拐杖等我。
「我們一起回去,妳可以坐我的車。」他的白牙齒笑著。
什麼話?要坐也該坐「我」的車吧!我心裡打算,為了他,叫門口的計程車回養老院也是應該的,平日我雖是走到對街等公車,但是他雙腿不便,我自當請他一回,坐計程車回去。我說:「坐『我』的車!」
他揮揮手:「不用,我的車就停在那邊,走過去很近的。」
什麼?雙腿不便的他怎麼會開車過來?那,我該怎麼辦?坐他開的車嗎?
他和我一前一後地走向急診處門口,那是停車的地方吧!
「喏,我的車就在那裡。」他指給我看最右邊第一個停車格停著的摩托車。
哇!原來我忘了,他以前就跟我提過,他騎機車,殘障人騎的機車,他還告訴過我,他的機車就停在養老院地下停車場的機車格內。「靠近電梯,很方便的。」他曾經這麼告訴過我。
可是,我一向不敢坐機車後座,現在怎麼辦呢?邦這麼好心地邀我,我不能告訴他,我怕機車。就要走到他的機車面前了,我還在想怎麼樣推託掉讓我恐懼的摩托車。
「坐後座也要戴安全帽耶。」我問:「你有多一頂安全帽嗎?」
「當然有。」他上前去打開儲物箱,拿出一頂自己戴上,又拿出一頂交給我。我雖然害怕,卻不敢拒絕,人家那麼好心,我能說我怕嗎?心裡慌慌的,不過,我盡量裝鎮定。
看他戴上安全帽繫好帶子,我學著把大大的帽子戴上,依樣畫葫蘆地摸索著帽繩,把它扣上。
「妳先上,坐這裡。」他似乎還沒有發覺我的笨拙,含笑指點我。
坐好了,他也上了座,我竟然沒有注意到他是怎麼上的車,總之,他很熟悉,倒是我很緊張,八十歲的老阿嬤,離上一次坐機車後座至少有五十多年了。
每次有人要騎車送我,我都拒絕,因為「怕」。這一次應是覺得不該拒絕騎殘障機車的邦,所以只好忍著懼意,聽著他的指揮上了車。
車子很熟練地朝著養老院的方向駛去。遇到紅燈、他停,綠燈亮了,他又嫻熟地出發了。
「這是我第一次坐機車耶。」我在後面告訴他。
其實並不是人生第一次坐機車,而是五十多年來一直恐懼機車、拒絕機車之後的第一次,成功克服了心裡的恐慌,真的是第一次。五十多年前,我才二十五歲,懷了第一胎的我大腹便便,那時應該已經懷胎八個月了。有一天外子突然牽來一臺機車,想在校園裡騎騎看。他要我坐在他後面,兩個人開心地在任教的學校裡繞著圈子。
沒想到,車子繞著圓形花圃行進時,側坐在後座的我突然跌到地上。可惱的是外子竟然不察,我跌坐地上,他卻騎著車走了,好一會兒發現沒人應答他的話,才繞回來找到了我。
八個月的身孕,如果動了胎氣怎麼辦!幸好沒事,只是虛驚一場。
不過,從那一天起,我就不敢、也不肯再坐機車後座了,我去學開車也是害怕機車的關係。
過了五十多年,從不肯坐在機車後座的我,竟然在八十歲之齡,坐了邦的機車回院。我告訴他,這是我「第一次」坐機車呢!但並沒有告訴他當年受驚嚇的事件。
只是去醫院拿處方箋的藥,竟然在醫院裡遇到兩位同院居住的朋友,而且這兩個人都是令大家佩服,足以做為院民楷模的人物。
我真是好運氣,我的腳比他和她都好,我的腰也沒有像他和她傷痛。而他們的毅力和堅忍,卻是我一直佩服的,也是我自覺不如的地方。
當我把安全帽放回儲物箱的時候,我看到了一把亮閃閃的長夾子。那是什麼?
邦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說:「有時候東西會掉下去,我用這夾子去撿,才不會老是麻煩別人。」
我要怎麼述說我的欽佩之意呢?那真是無法表達的,對燕奶奶和邦爺爺,我只能在心裡說:「你們真是太棒了。」
養老院住久了,認識的人也多了,可是,有一個大困擾就是大家不一定記得對方的名字。
「她就住我隔壁,我怎麼會不認得她!」洪奶奶很有信心地說。可是問洪奶奶:「她叫什麼名字?」洪奶奶就結巴了:「她就是我的鄰居呀,叫什麼名字……」
也許因為名字難記,於是有人只提房號:「那個七一五,很有錢,她用的東西都是高級品。」、「那個五〇七,銀白色的頭髮,是養老院裡最漂亮的。」
提房號,有時候還是弄不清誰是誰。於是,我們有了新的辦法。
不知道是誰起的頭,把七樓一位打扮時髦的奶奶叫做「亮晶晶」,這個外號馬上紅遍養老院。「亮晶晶」人長得漂亮,頭髮不是單染一種顏色。有金、有藍、有紅,再加上她習慣戴耳環,金閃閃的,衣服也摩登到人人稱羨,一說「亮晶晶」,不用問樓層,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噢!那個亮晶晶!」
個兒長得嬌小的,大家也容易明白:「住三樓的是『小可愛』、七樓的是『小不點』。」叫久了,大家也都不提她們的本名,而直呼外號了。
有人喜歡管事,特別關心別人,善於教人家什麼不可以吃、什麼要多吃,膝蓋不好的哪種水果絕不可以碰,「愛吃?可不行。」這樣的人剛好是女性,於是有人叫她「婆婆」,不是老太太那種「婆婆」,而是管媳婦嚴厲的「婆婆」。
有個手腳不俐落的奶奶必須坐輪椅,誰看到了她,都會幫她一把,有時推她去餐廳,有時推她去院子看花。有一天,大家忽然發現有專人陪著她了,去餐廳是那個人陪著,去樓上是她、運動是她、聊天也是那位高瘦的奶奶。
她是誰呀!大家不免注意起來,噢,是與不俐落的奶奶住在同樓層的住戶,剛搬進來才半個月,正想打聽她姓啥名誰,坐在輪椅上的奶奶開口了:「她是上天派來幫忙我的天使,是我的天使。」
天使,好記的名字,於是大家就叫她天使。「天使,妳今天出去走路了嗎?」、「天使,妳覺得今天的豬腳好吃嗎?」天使微微笑著,一一回答大家的問話。
當然,也有不好聽的外號,有一回我問起那個微駝著背、個子瘦長的奶奶,她住幾樓、叫什麼名字,因為她給我很頑固的印象,我不由得打聽起她。
「那個奶奶噢。」有人笑起來:「我們背地裡叫她『鐘樓怪人』。真正叫什麼,不記得。」鐘樓怪人?真的不好聽,還好沒人當她的面這麼叫她。
有人的外號是因為學識而來,三樓那位有著白胖臉龐的奶奶就是。她極聰明,數理方面很棒,又會講教理,又會唱詩歌,過去行動方便的時候,還會帶大家跳土風舞。
大家對她都很尊敬,有人認她為教授級的人物,於是索性叫她「校長」。後來,「校長」這外號被叫開了,當我們「校長」長、「校長」短的時候,不明白的新來者會問:「是哪個學校的校長?」哈哈!這是外號,是大家表示尊敬的意思。
有的人不需要外號,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大家一聽就記住了,再也不會忘。譬如六樓的「英雄」,他的本名就是英雄,大家聽過都會牢牢記住的名字,沒有人會忘記的。
另外一個「國王」,是個高瘦個子,看起來很年輕的爺爺,為什麼叫他國王呢?因為他姓王,名字的第二個字是國,叫他王國、不如稱他為「國王」。如果在大廳聽到有人叫著「國王」、「國王」,那就是他了。他很會幫別的老人家選歌、播歌,他的小型音響附近總有不少聽眾圍著他,形成一個小小的王國。
最有趣的外號是「笑瞇瞇」了。有人提起他,說「笑瞇瞇」如何如何。
誰呀?我心裡打個大問號。想起幾個愛笑的人,都不覺得合適,「誰是『笑瞇瞇』?」我忍不住問。
「是我給他取的外號啦!」坐在輪椅上整日笑臉的妹奶奶說:「他整天愁眉苦臉的,我就給他起這個名字『笑瞇瞇』!我告訴他要笑,不要皺著眉頭苦著臉。我希望他開心,整天笑瞇瞇。」
哇!多麼有智慧的鼓勵!原來,取外號還可以有這樣正面的意思。都被叫笑瞇瞇了,總不能還是苦著一張臉過日子吧!有意思!
〈羨慕的心〉
住在養老院的雖然都是「老人」,卻也有各種的不同,會引人羨慕和欣賞。
像冬奶奶、像方奶奶,她們的「頂上」是所有人讚嘆和羨慕的,年齡九十多歲了,還有非常厚的頭髮,好像從來沒掉過一根半絲似地,這已經讓人驚嘆連連了,更叫人嘆為觀止的是:她倆的「頂上」不是蒼白的顏色,而是銀白色,閃閃發亮比月光灑下來的銀色更銀。
我掉了很多髮,露出頭上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的青白,剩下的髮絲,有的白、有的斑駁,雜亂毛躁,不聽話得很。
少數人是染黑了頭髮,看起來順眼多了,可惜總有些不聽話的白絲,在髮根處洩了密,得要常常上理髮廳補染才行。有的人眼力過人,也是讓我羨慕的。平日,大家坐在大廳的電視機前是分不出高下的,如果想補一件脫了線的衣服、需要穿針引線時,可就分出高下了。
我是絕對的失敗者,不管怎麼努力,把針孔對著光、把線頭拉直,全神貫注,把線推向針孔,一下子線彎垂了、一下子線在針的旁邊過去,就是沒有進針孔。可是有人卻辦得到。讓大家想不通,「你是怎麼穿過去的?我試了半天都不成,你的眼力怎麼那麼好?」
養老院裡有些人是日日外出的,例如四樓的茜阿嬤、三樓的紫阿嬤,兩個人總是出外一整天,或大半天。
「去哪兒了?」我問茜阿嬤。
「去XX宮。」
「妳每天外出,都去XX宮?」
「有時候是和朋友相約聊點事情啦!」
紫阿嬤呢?「妳去哪些宮?」
「我才不去那些地方,我很忙。」是嗎?忙些什麼?瘦瘦個子,還能做什麼?
「我每天去游泳。」
「嗄!去游泳?」
「對啊,運動中心免錢的,我每天都去。」
這樣有活力的阿嬤,我能不羨慕她嗎?多年不穿泳衣的我,真難想像那些複雜的穿脫沐浴,由不得佩服起紫阿嬤來。
其實,我也算是愛往外跑的老人了,老朋友一通電話,我就會搭養老院門口的小巴,轉捷運、或換公車出門。但我多半是中午出門,不像她們二位都一大早出門,到黃昏才回來。
中午出門等車的我,遇到了另外一位住戶,她比我年輕許多,恐怕才剛七十歲,是珠奶奶。
「妳也常常出去啊?」她問。
「妳還不是一樣。」我笑看拖著一臺菜籃車的她。
「我是有事啦。」她說:「我要去整理我的房子。」什麼?房子?我們的房子早就處理好了,她還沒賣掉她的房子?
「我的房子不是要賣的。」
「那麼房子現在有人住嗎?是兒子?還是女兒呢?」
珠奶奶笑了:「我沒結過婚,我自己一個人。」有房子為什麼不住?住在養老院,又要擔心房子的事,不是很奇怪嗎?
後來,她才告訴我,她有好幾間小房間租給人家住。房子有問題時,她會親自出馬,自己修漏、自己油漆、還會幫住戶換馬桶。
「為什麼不請人修?」假如是我,我一定會去找師傅的。
「師傅?」她搖搖頭:「我自己都會做的事,為什麼找工人做?」我吐了吐舌頭,沒想到看起來柔弱的她,竟然這般能幹、堅強。很多人看我外出,都羨慕我,說我健康、能走。我也認為這樣算不錯了。腿不好的、膝蓋有問題的、腰椎神經受到壓迫的,我都比他們好多了。
可是,現在看到珠奶奶時時外出,親手整理自己的房子,把每一個小房子弄得整齊美麗租給客人,我的心情絕不只是羨慕了。
我是佩服妳,我太佩服妳了。珠奶奶!
〈輪椅上的她〉
很多人都誇我看事情很正面,是個很陽光的老太太。我自己也這麼覺得。可是跟她一比,可就遜色多了。
她一進養老院就讓人訝異,車禍過的身體,長短腳,右手可以動作,左手卻伸張不開,靠不近胸前。動過幾次刀,也沒見痊癒,最後註定了坐在輪椅上的命運。
可是,她是位美麗的老太太,她臉面長得可愛、笑容可掬,每見到人,總是充滿陽光的笑容。
「車禍有後遺症嗎?痛不痛?」
「痛。」她回答,但是她說:「只能和它和平共處啦!」光這一點,就叫很多人佩服了。
還不只這樣呢!院裡每天下午有健康操的練習,是依照電視裡的影片做操,很多老人都會參與,她也是其中之一。很多動作礙於沾黏,她是做不來的,但是她努力練習,做不來也不氣餒。只見她拚了命地做她能做的動作,毫不失望,而且每日都到場,每日都用心、用力做著對她來說非常艱難的運動。
她對我說:「我不怕人家笑話,能做的我一定做,雖然做得不到位。」
我自覺很陽光了,可是和她一比,我可差遠了,她見到人總是說好話:「認識你真好。」、「你真是個好人。」每個被她稱讚過的人,就像枯萎的草在溫暖的春雨中又站立了起來。
有一天,我經過她身邊,聽到她跟另一位體弱的奶奶說話,談到,「我們自己做維骨力……」
我很需要維骨力,最近蹲下去就站不起來,要很辛苦地拉著椅背緩緩站起,嘴裡還唉唉地喊痛,一聽到她「自己做維骨力」,我趕緊問她,有什麼方法?
她害羞地回答我:「就是運動啦!」她每天連坐在馬桶上也在運動,聽說把馬桶蓋都坐壞了一個。「現在的馬桶蓋是新換的。」
我每天傍晚都要下山買些食品、用品,每回走到庭院就會看到她,總是有人幫她把輪椅推到大門旁。
「妳在看風景嗎?」起初我會這樣問。
「不是。」她指著左前方鬱鬱蒼蒼的遠處,「我在看綠樹,這對眼睛很好,我每天都在這裡看綠色。」行動不方便的她,卻很有主張,而且持久有恆,叫我自慚,我有像她那麼有恆心、那麼努力嗎?
養老院時時會請一些教練來教特別的活動,每週二上午有呼吸淨化法、每週四下午有毛巾操,參加的老人不少,她更是每回必到的「好學生」。很多動作,她不一定做得來,可是她的配合度特別高。
教練們為了讓老人家出聲,有時把時間讓給大家,教練說:「九、八……」老人家便接著說:「七、六、五……」教練說:「大聲點。」就聽到團體中有人努力地喊著:「四、三、二、一。」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喊聲,那個人是誰?那個人就是她。
她是樂觀的參與者,什麼活動都不缺席。書法班,她參加;詩詞班,她絕對參加;手語班,她也是理所當然的出席者。所有來表演的團體來賓,都會看到她坐在輪椅上欣賞,以及用力鼓掌以表示鼓勵的動作。她沒有一個活動不參加,她是院裡數一數二最合作的老人家。
前陣子,社區大學來養老院表演,他們唱的多是老歌,會的人就在下面跟著唱,她當然也是其中之一。那天我不在院中,聽別人告訴我,表演的人要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問臺下,「有人會唱嗎?」
她舉了手。
「太好了,一起唱吧!」
「我還會這首歌的手語呢!」她說。
「太好了!」表演者鼓起掌來:「我也有手語版。」於是她和旁邊的老人一起唱了起來,也一起比著手語,在吉他的伴奏下,在社區大學表演者的合唱之中,度過了快樂的半日。
想想要我唱歌,我還會害羞呢!她太厲害了,我哪能跟她比?我太遜色了。
〈偶然相遇〉
到醫院拿連續處方箋的藥,拿到號碼一看,還要等二十號左右,於是就去長椅坐下來。
忽然,看到前方有個熟悉的影子,駝著腰慢慢走近,是同住養老院的燕,我趕緊迎向前去。「妳也來了?小珍呢?」
「她沒來。」燕把原本朝下的臉仰起來笑著,很有自信的樣子。小珍是燕在房間摔跤後請的照顧員,燕要出門,她理應陪伴在側的,怎麼沒來呢?
「我自己一個人可以了。」燕笑意盎然。
我正想陪她去抽取號碼單,另一頭傳來喊叫的聲音,在叫我呢,誰啊?
望過去,竟也是養老院裡的朋友--邦,他坐在醫院門口借來的輪椅上,帽子下的笑臉像陽光一樣燦爛。我向邦揮揮手,要他等我一下,我先去領藥,再去跟燕說再見。問她:「自己一個人可以嗎?」她化過妝的臉上自信滿滿:「我可以的。」
我走向另一端的邦。他的輪椅已被工作人員收走,他不太穩當地撐著拐杖等我。
「我們一起回去,妳可以坐我的車。」他的白牙齒笑著。
什麼話?要坐也該坐「我」的車吧!我心裡打算,為了他,叫門口的計程車回養老院也是應該的,平日我雖是走到對街等公車,但是他雙腿不便,我自當請他一回,坐計程車回去。我說:「坐『我』的車!」
他揮揮手:「不用,我的車就停在那邊,走過去很近的。」
什麼?雙腿不便的他怎麼會開車過來?那,我該怎麼辦?坐他開的車嗎?
他和我一前一後地走向急診處門口,那是停車的地方吧!
「喏,我的車就在那裡。」他指給我看最右邊第一個停車格停著的摩托車。
哇!原來我忘了,他以前就跟我提過,他騎機車,殘障人騎的機車,他還告訴過我,他的機車就停在養老院地下停車場的機車格內。「靠近電梯,很方便的。」他曾經這麼告訴過我。
可是,我一向不敢坐機車後座,現在怎麼辦呢?邦這麼好心地邀我,我不能告訴他,我怕機車。就要走到他的機車面前了,我還在想怎麼樣推託掉讓我恐懼的摩托車。
「坐後座也要戴安全帽耶。」我問:「你有多一頂安全帽嗎?」
「當然有。」他上前去打開儲物箱,拿出一頂自己戴上,又拿出一頂交給我。我雖然害怕,卻不敢拒絕,人家那麼好心,我能說我怕嗎?心裡慌慌的,不過,我盡量裝鎮定。
看他戴上安全帽繫好帶子,我學著把大大的帽子戴上,依樣畫葫蘆地摸索著帽繩,把它扣上。
「妳先上,坐這裡。」他似乎還沒有發覺我的笨拙,含笑指點我。
坐好了,他也上了座,我竟然沒有注意到他是怎麼上的車,總之,他很熟悉,倒是我很緊張,八十歲的老阿嬤,離上一次坐機車後座至少有五十多年了。
每次有人要騎車送我,我都拒絕,因為「怕」。這一次應是覺得不該拒絕騎殘障機車的邦,所以只好忍著懼意,聽著他的指揮上了車。
車子很熟練地朝著養老院的方向駛去。遇到紅燈、他停,綠燈亮了,他又嫻熟地出發了。
「這是我第一次坐機車耶。」我在後面告訴他。
其實並不是人生第一次坐機車,而是五十多年來一直恐懼機車、拒絕機車之後的第一次,成功克服了心裡的恐慌,真的是第一次。五十多年前,我才二十五歲,懷了第一胎的我大腹便便,那時應該已經懷胎八個月了。有一天外子突然牽來一臺機車,想在校園裡騎騎看。他要我坐在他後面,兩個人開心地在任教的學校裡繞著圈子。
沒想到,車子繞著圓形花圃行進時,側坐在後座的我突然跌到地上。可惱的是外子竟然不察,我跌坐地上,他卻騎著車走了,好一會兒發現沒人應答他的話,才繞回來找到了我。
八個月的身孕,如果動了胎氣怎麼辦!幸好沒事,只是虛驚一場。
不過,從那一天起,我就不敢、也不肯再坐機車後座了,我去學開車也是害怕機車的關係。
過了五十多年,從不肯坐在機車後座的我,竟然在八十歲之齡,坐了邦的機車回院。我告訴他,這是我「第一次」坐機車呢!但並沒有告訴他當年受驚嚇的事件。
只是去醫院拿處方箋的藥,竟然在醫院裡遇到兩位同院居住的朋友,而且這兩個人都是令大家佩服,足以做為院民楷模的人物。
我真是好運氣,我的腳比他和她都好,我的腰也沒有像他和她傷痛。而他們的毅力和堅忍,卻是我一直佩服的,也是我自覺不如的地方。
當我把安全帽放回儲物箱的時候,我看到了一把亮閃閃的長夾子。那是什麼?
邦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說:「有時候東西會掉下去,我用這夾子去撿,才不會老是麻煩別人。」
我要怎麼述說我的欽佩之意呢?那真是無法表達的,對燕奶奶和邦爺爺,我只能在心裡說:「你們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