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銀財寶更重要
有一回,劉邦的軍隊辛苦的攻下了咸陽城。
將領們帶著士兵,潮水一般衝進官府裡搶奪金銀財寶。人人都是滿手、滿懷的戰利品,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這時候,只有蕭何一個人,全心蒐集秦朝的丞相和御史(古代官名:監察官員)留下來的律令、圖書和文件。因為,這些東西根本就沒有人要。
軍士把金銀財寶,看成珍寶;蕭何卻把律令、圖書和文件,看成珍寶。
哪一種才是真正的珍寶呢?這是要有非凡的眼光,才能辨別的。
後來,漢高祖劉邦能夠快速的了解各地的要塞、勢力的強弱、戶口的總數和百姓的疾苦。這些重要的資訊,全都是從蕭何蒐集的文書中得來的。
只有金銀財寶,才是珍寶嗎?
知識,才是真正的無價珍寶。
資訊,才是真正的無價珍寶。
為百姓買牛
宋英宗時,黃河以北地區,發生了大饑荒,接著又發生了大地震。饑荒加上地震,百姓的糧食全都吃光了,很多人逼不得已,只得賣掉耕牛來過活。大家的日子,都過得非常艱苦。
這時候,劉渙擔任澶州(今河南濮陽西)知州(古代官名:州行政長官),是澶州的長官。他趕緊撥出公款,把百姓的耕牛,全都買下來。並且派人照顧這些耕牛。
劉渙不但買下耕牛,同時,他也盡力改善百姓的生活,幫助大家能順利度過難關。
第二年,地震造成的災害,慢慢的恢復、饑荒也漸漸得到改善了。於是,劉渙就派人把逃難的百姓找回來。
漸漸的,風調了;漸漸的,雨也順了。
田地,恢復耕作了;但是,很多人的耕牛早就賣掉了。這時候,耕牛的價錢,一下子飛漲了十倍!
於是,劉渙就把去年買的耕牛,按原來的價錢賣給農民。於是,澶州地區就很快的恢復耕作和生產。
這一次大災難,黃河以北地區,只有澶州的百姓,由於得到知州劉渙的照顧,才沒有成為流民。
一個用心的官員,救活了無數的耕牛。
一個用心的官員,救活了無數的百姓。
暗中辦案的縣令
范邰擔任浚儀縣(今河南開封北)縣令的時候,有兩個人在市場上爭奪一匹絹。
這兩個人都說這匹絹是自己的。兩個人愈吵愈兇、誰也不讓誰。最後,就鬧進了衙門。
公堂上,這兩個人當著縣令的面,還是激烈的爭吵著,都說這匹絹是自己的。
表面上,誰才是這一匹絹的主人,好像很難下判斷。其實,縣令范邰早已經有腹案了。於是,他就來個快刀斬亂麻。
范邰命令衙役拿來一把銳利的刀子,一刀就把這匹絹平分,裁成了兩段。然後發給他們每人一段,就宣布退堂了。
表面上,這個案子好像結束了。其實,范邰還是繼續在辦案。他暗中派了兩個衙役,悄悄的跟在這兩個人後面……
衙役看到其中一個人非常高興,另一個人卻不停的嘆著氣。於是,衙役立刻衝上去,把他們押回了衙門。
這時候,縣令范邰又升堂了,他對這兩個人說:
「你們其中的一個,平白得了半匹絹,所以非常高興。另一個人,平白損失了半匹絹,所以就不停的嘆著氣。這一匹絹,是這個嘆氣的人的。」
於是,范邰處罰了那個高興的人,還要他賠償一匹絹給嘆氣的人。
浚儀縣的百姓聽了,都稱讚縣令范邰辦案明察秋毫,大家都規規矩矩的,日子過得很平靜。
一移動就罷免宰相
唐朝,李晟擔任宰相(古代官名:最高行政長官),政事堂裡有一張餐桌。
很久很久以來,官員們都傳說著,只要移動這張桌子,宰相就會很快的被罷免。所以,這張桌子擺在那裡五十年了,都沒有人敢移動。
李晟看了這種奇怪的情形,就對同事說:
「政事堂是大家商量國事的地方,怎麼可以讓這髒兮兮的桌子擺在這裡呢?怎麼可以讓垃圾堆積在桌子底下,都不清一清呢?那些迷信和禁忌,怎麼能相信呢?大家快把政事堂清理一下吧!」
於是,李晟就下令把這沒有人敢動的餐桌拆了,還清出了十四畚箕的積土。然後,再把整個政事堂好好打掃了一遍。
五十年來,政事堂終於乾乾淨淨了。
整個政事堂都亮起來了。
大家都說,李晟寧可不顧自己的官位,來破除大家的心理障礙,真是了不起!
掃除地上的垃圾,很容易,
掃除心裡的垃圾,真困難。
明天再來打官司
明朝的趙豫擔任松江(今上海松江)太守(古代官名:州行政長官),每當遇到不急的訴訟案件,他總是對打官司的人說:
「你們明天再來吧!」
因為,這種情形不斷發生;所以,民眾就開始看他笑話。有些多事的人,竟然還編了〈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歌謠,廣泛的在民間流傳著。
趙豫會這麼做,就是一般到衙門來訴訟的人,常常都是忍不住一時的氣憤、嚥不下一口氣而已。只要經過一個晚上,氣大部分都消了。這時候,如果有人加以勸說,誰還想打官司呢?
於是,很多人就由於「你們明天再來吧!」這句話,而停止打官司了。
漸漸的,大家才明白了趙豫太守的深意。
趙豫太守,真是聰明而厚道啊!
有一回,劉邦的軍隊辛苦的攻下了咸陽城。
將領們帶著士兵,潮水一般衝進官府裡搶奪金銀財寶。人人都是滿手、滿懷的戰利品,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這時候,只有蕭何一個人,全心蒐集秦朝的丞相和御史(古代官名:監察官員)留下來的律令、圖書和文件。因為,這些東西根本就沒有人要。
軍士把金銀財寶,看成珍寶;蕭何卻把律令、圖書和文件,看成珍寶。
哪一種才是真正的珍寶呢?這是要有非凡的眼光,才能辨別的。
後來,漢高祖劉邦能夠快速的了解各地的要塞、勢力的強弱、戶口的總數和百姓的疾苦。這些重要的資訊,全都是從蕭何蒐集的文書中得來的。
只有金銀財寶,才是珍寶嗎?
知識,才是真正的無價珍寶。
資訊,才是真正的無價珍寶。
為百姓買牛
宋英宗時,黃河以北地區,發生了大饑荒,接著又發生了大地震。饑荒加上地震,百姓的糧食全都吃光了,很多人逼不得已,只得賣掉耕牛來過活。大家的日子,都過得非常艱苦。
這時候,劉渙擔任澶州(今河南濮陽西)知州(古代官名:州行政長官),是澶州的長官。他趕緊撥出公款,把百姓的耕牛,全都買下來。並且派人照顧這些耕牛。
劉渙不但買下耕牛,同時,他也盡力改善百姓的生活,幫助大家能順利度過難關。
第二年,地震造成的災害,慢慢的恢復、饑荒也漸漸得到改善了。於是,劉渙就派人把逃難的百姓找回來。
漸漸的,風調了;漸漸的,雨也順了。
田地,恢復耕作了;但是,很多人的耕牛早就賣掉了。這時候,耕牛的價錢,一下子飛漲了十倍!
於是,劉渙就把去年買的耕牛,按原來的價錢賣給農民。於是,澶州地區就很快的恢復耕作和生產。
這一次大災難,黃河以北地區,只有澶州的百姓,由於得到知州劉渙的照顧,才沒有成為流民。
一個用心的官員,救活了無數的耕牛。
一個用心的官員,救活了無數的百姓。
暗中辦案的縣令
范邰擔任浚儀縣(今河南開封北)縣令的時候,有兩個人在市場上爭奪一匹絹。
這兩個人都說這匹絹是自己的。兩個人愈吵愈兇、誰也不讓誰。最後,就鬧進了衙門。
公堂上,這兩個人當著縣令的面,還是激烈的爭吵著,都說這匹絹是自己的。
表面上,誰才是這一匹絹的主人,好像很難下判斷。其實,縣令范邰早已經有腹案了。於是,他就來個快刀斬亂麻。
范邰命令衙役拿來一把銳利的刀子,一刀就把這匹絹平分,裁成了兩段。然後發給他們每人一段,就宣布退堂了。
表面上,這個案子好像結束了。其實,范邰還是繼續在辦案。他暗中派了兩個衙役,悄悄的跟在這兩個人後面……
衙役看到其中一個人非常高興,另一個人卻不停的嘆著氣。於是,衙役立刻衝上去,把他們押回了衙門。
這時候,縣令范邰又升堂了,他對這兩個人說:
「你們其中的一個,平白得了半匹絹,所以非常高興。另一個人,平白損失了半匹絹,所以就不停的嘆著氣。這一匹絹,是這個嘆氣的人的。」
於是,范邰處罰了那個高興的人,還要他賠償一匹絹給嘆氣的人。
浚儀縣的百姓聽了,都稱讚縣令范邰辦案明察秋毫,大家都規規矩矩的,日子過得很平靜。
一移動就罷免宰相
唐朝,李晟擔任宰相(古代官名:最高行政長官),政事堂裡有一張餐桌。
很久很久以來,官員們都傳說著,只要移動這張桌子,宰相就會很快的被罷免。所以,這張桌子擺在那裡五十年了,都沒有人敢移動。
李晟看了這種奇怪的情形,就對同事說:
「政事堂是大家商量國事的地方,怎麼可以讓這髒兮兮的桌子擺在這裡呢?怎麼可以讓垃圾堆積在桌子底下,都不清一清呢?那些迷信和禁忌,怎麼能相信呢?大家快把政事堂清理一下吧!」
於是,李晟就下令把這沒有人敢動的餐桌拆了,還清出了十四畚箕的積土。然後,再把整個政事堂好好打掃了一遍。
五十年來,政事堂終於乾乾淨淨了。
整個政事堂都亮起來了。
大家都說,李晟寧可不顧自己的官位,來破除大家的心理障礙,真是了不起!
掃除地上的垃圾,很容易,
掃除心裡的垃圾,真困難。
明天再來打官司
明朝的趙豫擔任松江(今上海松江)太守(古代官名:州行政長官),每當遇到不急的訴訟案件,他總是對打官司的人說:
「你們明天再來吧!」
因為,這種情形不斷發生;所以,民眾就開始看他笑話。有些多事的人,竟然還編了〈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歌謠,廣泛的在民間流傳著。
趙豫會這麼做,就是一般到衙門來訴訟的人,常常都是忍不住一時的氣憤、嚥不下一口氣而已。只要經過一個晚上,氣大部分都消了。這時候,如果有人加以勸說,誰還想打官司呢?
於是,很多人就由於「你們明天再來吧!」這句話,而停止打官司了。
漸漸的,大家才明白了趙豫太守的深意。
趙豫太守,真是聰明而厚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