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有光〉
要講到阿福這個人,就必須從他的命運講起。如果不是算命仙當初的那一句話,或許就不會造成他後來發生那一件事。當然他也能逃過母親長年的叨唸。
「這隻細倈仔,命當奇怪呦。」
一個面容枯槁的老人,一邊搖著團扇喃喃地吐出這幾句話。那沉思的面容,就如同美濃村裡,土地伯公廟旁的那棵百年榕樹般,巨大地盤踞著這塊土地。深沉且帶有一絲神祕。
「阿金伯,仰般講?」男孩的母親憂心匆匆地詢問。
說到這裡,阿金伯到底是誰?他是村裡最出名的算命仙,今年已經九十幾歲,看來卻十分硬朗。舉凡村裡新生兒命名、迎娶、出殯、要新添購幾隻豬仔、婆媳問題調解、家裡誰便祕不順,種種生活瑣事,只要大家有什麼煩惱,第一個就會想到阿金伯。
「嗯……,命當硬喔。」阿金伯枯槁的臉閃現銳利的眼神,一邊摸著那雪白的鬍鬚,一邊搖頭晃腦地說著。
「阿金伯,仰般做正好?」說到這裡男孩的母親已忍耐不住,焦急地站了起來。
「毋怕!這命係倒食甘蔗,越來越好喔。」
男孩的母親聽到這裡又坐了回去,一顆懸著的心稍稍得到撫慰。
「毋怕,毋怕。呵呵。」阿金伯露出慈祥但神祕的微笑。
男孩的母親跟阿金伯道謝後,若有所思地回去了。
然而阿福的命運是否會如阿金伯所說呢?
自此之後,男孩的母親,也就是「阿福仔」他媽媽,確信阿金伯的話就是兒子的宿命,前大半輩子都會過得沒那麼順利,因此總是會找時機對他耳提面命,希望阿福仔的命運可以走得更好。她一路從阿福仔上學唸到大學畢業,不分春夏秋冬,過年過節。
「阿福,這下耕田越來越省力,但係沒油水。阿福,你愛煞猛認真讀書,總有出頭的日子。」
「嗯。」阿福總是表現得漫不經心,不當一回事。
阿福仔從小就如算命仙所言很喜歡搞怪,沒辦法跟輕易就讀到雄中的兄長相比。好不容易,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放棄師專,也要唸高中,考取大學。後來考取了一所不大有名氣的大學就讀。這或許是年輕人血氣方剛的好勝心,或者想對阿金伯所說的「命運」做出些許抗衡吧。
因此,說阿福仔對母親的叮嚀完全不在乎嗎?似乎也不是如此。母親說的這段話他總能倒背如流,並用輕佻的語氣,述說著當初是怎樣被母親唸到離家出走的。
在美濃這樣的鄉鎮,什麼不多,狀元最多。
這聽說是因為美濃的風水地理環境,異常優秀的原故。當初政府強行要在當地蓋水庫,引起美濃居民們強烈的不滿。說什麼也不能讓政府破壞了自然環境與「出狀元」的風水。居民們牽著豬仔北上,披麻帶孝地在中正紀念堂前抗議。最後殺手鐧是那對先人才行的跪禮,全村的人跪在廣場,搞得媒體大肆報導,政府官員嚇到雙腿發軟,水庫最終是沒蓋成的。
因此阿福仔的媽最愛說的一句話便是:「好山好水要留子孫!」
或許就是如此世代傳承的信仰,阿福仔的媽媽也希望家裡能出個狀元。她並不特別在意家裡誰賺的錢比較多,但是如果孩子們得到一些表揚或獎狀總是顯得格外開心。得獎的事又可以讓她說上一整個月。
阿福仔的個性很隨和,帶有一種瀟灑男子漢的味道,不很高的個子,理了個小平頭,隨意的T恤配上短褲與夾腳拖,舒適比較重要。對於談論事情,他喜歡在三、四句內就有一個結論。就連朋友聚會,對於買單這種微妙的交際遊戲,他也嫌麻煩似的搶著第一個結帳。這樣大而化之的個性,受不了母親總像個蚊子般在耳邊叼唸。本以為大學畢業後,母親叼唸的習慣終會收斂點,沒想到今天晚上母親又開始擔心起他的未來。
「阿福仔,阿金伯說你勞碌命呦。你愛更加煞猛做,大學卒業也一駁了,沒看你在認真找頭路。」
「……」阿福仔用牙籤剔了剔牙。
「阿福,你有無在聽阿姆講話?」
終於不堪母親叼唸的阿福仔,快速吃完晚飯,拎了個側背包,帥氣地跳上往高雄的巴士就離家出走。
毅然離開家鄉的阿福仔,在城市很不適應。同樣在高雄打拚的兄長,聽聞他離家出走,特意幫他覓得一處簡樸的租屋處。那租屋處在大馬路旁的小巷子內,對面曾是一大片寬廣的草地,而如今早已變成車水馬龍的主要幹道。行人們在狹小到幾乎不存在的人行道上步行,不時還要低下頭小心地繞過那些停在店門口的機車。
城市的夜晚沒有蟋蟀蟲鳴助眠,深夜裡汽機車發出的呼嘯聲格外刺耳。城市是人類背棄自然所創造的,以雙手將大樓堆砌疊高,用瀝青把草地填平。鄉下來的子弟呼吸不到那新鮮的青草香味,阿福仔心靈深處也逐漸枯萎。
就算在如此的情況,阿福仔也絲毫沒有要回鄉的念頭。最後在兄長的轉介下,成功在當地一間略有名氣的雜誌社任職。阿福仔決心要事業有成才歸鄉!
思念孩子的阿福仔媽媽,總會托阿福仔兄長帶些吃的給他。
「喏!媽媽要我拿給你的荔枝。」阿福仔兄長就住在步行二十分鐘可抵達的華廈內。
「不要一放假就去三溫暖,有空回鄉下時,記得待久一點吧。」兄長並不能理解阿福仔對於自身命運的矛盾。
「明年就有機會升總編輯了,很忙。」阿福仔現在的心思完全不在故鄉。
「再忙還是要歸去啊!今年過年不要忘了。」說著,兄長已轉身步行回家準備與妻兒吃晚飯。
等兄長離開,阿福仔看了看袋中的荔枝與紅龜粿。裡面還有一張紙條,上面有阿福仔母親歪歪曲曲勉強用中文寫的幾個字。阿福仔母親從沒受過正規的中文教育。
「阿福,家裡多的是吃的。如果在城市不如意,就回來吧。」
阿福仔的眼眶起了水霧,他想起自從初中父親過世後,家裡的田就沒人打理。只有母親在田周圍,種些自己吃的蔬菜瓜果。
阿福仔的思緒跑到孩提時,父親的田還是豐收的時候。他總是在農忙時,開心地幫家裡送便當給父親。父親戴著斗笠汗如雨下,彎腰割稻的背影浮現在阿福仔腦中。然而父親的臉啊,卻已變得十分模糊。就如同故鄉田裡忽遠忽近的蛙鳴聲,他也快要不記得了。阿福仔覺得內心一陣抽痛。
十五載的日子,轉瞬即逝。隨著台灣社會型態的改變,許多產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連國內數一數二的雜誌社也不得不應付網路化,帶來裁員的危機。
阿福仔在城市裡雜誌社的工作,在那一晚也宣告結束。
雜誌社上層突然決定要裁掉一個人,而阿福仔跟他好友小鐘都在觀察名單內,阿福仔知道小鐘背後有太太跟兒子要養,於是連這種攸關生死的重要時刻,阿福仔居然也直接把辭職信帥氣地丟到上層桌上,二話不說地轉身離開。
「不用多說啦!我走,小鐘留下。」
老闆聽了一下子愣在那邊。
這件事當天就在雜誌社傳開,被大家當作英雄般的佳話。
而為了感謝阿福仔的情義相挺,晚上小鐘特地擺了酒席請他喝酒。
跟小鐘喝了一整晚的酒,阿福仔難得表現出一絲憂愁:「還是被故鄉的阿金伯說中了,我始終沒有享福的命。在城市打滾了十五年呦。到底是為什麼……」
小鐘拍了拍阿福仔的背:「你今天的行為比那些有錢人還屌,多虧了你啊。」
「今晚我請客,這恩情小鐘我永遠記得。」說著小鐘又敬了一杯酒。
滿臉通紅的阿福仔不敵酒意,走出屋外透透氣。
明月高掛在城市邊緣的樹梢,店門口的小公園裡依稀傳來夜鷹的啼叫。不知為何,那啼叫聲在空曠靜寂的夜裡帶有淡淡的哀戚,如同迷途的鳥兒在呼喚同伴。一種強烈的孤寂感湧上阿福仔的心頭。
阿福仔隨意用喝太多的藉口,與小鐘告別。自己一個人卻晃悠到愛河河岸,想要散散心。
阿福仔倚著欄杆,望向愛河。夜晚五彩斑斕的燈光投射在愛河黑色的水面上,讓愛河充滿了不同的風貌,完全不像白天汙濁青綠的模樣。
阿福仔想到了梵谷畫的《隆河的星夜》。當初梵谷也是如此一個人在隆河漫步著的吧?身為一個旅人的梵谷,望向隆河時,內心是不是也在思念著故鄉的景色?是否在異鄉打拚的旅人,看見成雙成對的家庭,才更會思念故鄉的溫暖。
而那在愛河水面閃動的光影,就如同城市人浪漫、充滿活力的夢想,變成美麗的幻影,在深不見底的河上漂浮。阿福仔長久的夢想也在其中轉瞬即逝了吧?
就這樣,阿福仔內心默默下了決定:「不如歸鄉、不如歸鄉了,想念那故鄉的景色。」
當鄰居們提起阿福仔歸鄉的那個夜晚,總像在說著什麼有趣的笑話,聽說約莫半夜十一點,阿福仔叫計程車停在轉角柑仔店的街頭,自己要趁著夜色摸黑走回家。
故鄉的夜晚十分漆黑,沒有大城市的光害,只有幾盞昏黃的路燈。那月色混合著燈光在黝黑的馬路上透出一絲銀色的光澤。阿福仔多麼希望那晚所有的路燈都停電,這樣鄰居們便認不出在黑暗中他的臉龐。
阿福仔首先步行到叉路小徑裡的土地公廟,向土地公上香,算是告知自己回鄉,順便祈禱左鄰右舍今晚都睡得像豬公一樣香甜,吵也吵不醒。
阿福仔喃喃地唸著:「土地公我回來了。還有,阿金伯,你說得對。我的命硬,沒法升官發財,我認命啊。只想安安分分地待在故鄉,不要讓鄰居多說話吧……。」
一陣怪風,突然從土地公廟旁的老榕樹上吹向阿福仔,那風溫暖柔和帶有土地的芬芳。阿福仔內心似乎感應到已故的阿金伯對他的看顧。阿福仔一直努力築起的心房瞬間瓦解。他「啪!」的一聲跌坐在地上,抽噎地痛哭起來。
「𠊎已經盡煞猛了……阿金伯……。」
那風帶來的氣流似乎在阿福仔的耳邊呢喃:「毋怕,毋怕。」
要講到阿福這個人,就必須從他的命運講起。如果不是算命仙當初的那一句話,或許就不會造成他後來發生那一件事。當然他也能逃過母親長年的叨唸。
「這隻細倈仔,命當奇怪呦。」
一個面容枯槁的老人,一邊搖著團扇喃喃地吐出這幾句話。那沉思的面容,就如同美濃村裡,土地伯公廟旁的那棵百年榕樹般,巨大地盤踞著這塊土地。深沉且帶有一絲神祕。
「阿金伯,仰般講?」男孩的母親憂心匆匆地詢問。
說到這裡,阿金伯到底是誰?他是村裡最出名的算命仙,今年已經九十幾歲,看來卻十分硬朗。舉凡村裡新生兒命名、迎娶、出殯、要新添購幾隻豬仔、婆媳問題調解、家裡誰便祕不順,種種生活瑣事,只要大家有什麼煩惱,第一個就會想到阿金伯。
「嗯……,命當硬喔。」阿金伯枯槁的臉閃現銳利的眼神,一邊摸著那雪白的鬍鬚,一邊搖頭晃腦地說著。
「阿金伯,仰般做正好?」說到這裡男孩的母親已忍耐不住,焦急地站了起來。
「毋怕!這命係倒食甘蔗,越來越好喔。」
男孩的母親聽到這裡又坐了回去,一顆懸著的心稍稍得到撫慰。
「毋怕,毋怕。呵呵。」阿金伯露出慈祥但神祕的微笑。
男孩的母親跟阿金伯道謝後,若有所思地回去了。
然而阿福的命運是否會如阿金伯所說呢?
自此之後,男孩的母親,也就是「阿福仔」他媽媽,確信阿金伯的話就是兒子的宿命,前大半輩子都會過得沒那麼順利,因此總是會找時機對他耳提面命,希望阿福仔的命運可以走得更好。她一路從阿福仔上學唸到大學畢業,不分春夏秋冬,過年過節。
「阿福,這下耕田越來越省力,但係沒油水。阿福,你愛煞猛認真讀書,總有出頭的日子。」
「嗯。」阿福總是表現得漫不經心,不當一回事。
阿福仔從小就如算命仙所言很喜歡搞怪,沒辦法跟輕易就讀到雄中的兄長相比。好不容易,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放棄師專,也要唸高中,考取大學。後來考取了一所不大有名氣的大學就讀。這或許是年輕人血氣方剛的好勝心,或者想對阿金伯所說的「命運」做出些許抗衡吧。
因此,說阿福仔對母親的叮嚀完全不在乎嗎?似乎也不是如此。母親說的這段話他總能倒背如流,並用輕佻的語氣,述說著當初是怎樣被母親唸到離家出走的。
在美濃這樣的鄉鎮,什麼不多,狀元最多。
這聽說是因為美濃的風水地理環境,異常優秀的原故。當初政府強行要在當地蓋水庫,引起美濃居民們強烈的不滿。說什麼也不能讓政府破壞了自然環境與「出狀元」的風水。居民們牽著豬仔北上,披麻帶孝地在中正紀念堂前抗議。最後殺手鐧是那對先人才行的跪禮,全村的人跪在廣場,搞得媒體大肆報導,政府官員嚇到雙腿發軟,水庫最終是沒蓋成的。
因此阿福仔的媽最愛說的一句話便是:「好山好水要留子孫!」
或許就是如此世代傳承的信仰,阿福仔的媽媽也希望家裡能出個狀元。她並不特別在意家裡誰賺的錢比較多,但是如果孩子們得到一些表揚或獎狀總是顯得格外開心。得獎的事又可以讓她說上一整個月。
阿福仔的個性很隨和,帶有一種瀟灑男子漢的味道,不很高的個子,理了個小平頭,隨意的T恤配上短褲與夾腳拖,舒適比較重要。對於談論事情,他喜歡在三、四句內就有一個結論。就連朋友聚會,對於買單這種微妙的交際遊戲,他也嫌麻煩似的搶著第一個結帳。這樣大而化之的個性,受不了母親總像個蚊子般在耳邊叼唸。本以為大學畢業後,母親叼唸的習慣終會收斂點,沒想到今天晚上母親又開始擔心起他的未來。
「阿福仔,阿金伯說你勞碌命呦。你愛更加煞猛做,大學卒業也一駁了,沒看你在認真找頭路。」
「……」阿福仔用牙籤剔了剔牙。
「阿福,你有無在聽阿姆講話?」
終於不堪母親叼唸的阿福仔,快速吃完晚飯,拎了個側背包,帥氣地跳上往高雄的巴士就離家出走。
毅然離開家鄉的阿福仔,在城市很不適應。同樣在高雄打拚的兄長,聽聞他離家出走,特意幫他覓得一處簡樸的租屋處。那租屋處在大馬路旁的小巷子內,對面曾是一大片寬廣的草地,而如今早已變成車水馬龍的主要幹道。行人們在狹小到幾乎不存在的人行道上步行,不時還要低下頭小心地繞過那些停在店門口的機車。
城市的夜晚沒有蟋蟀蟲鳴助眠,深夜裡汽機車發出的呼嘯聲格外刺耳。城市是人類背棄自然所創造的,以雙手將大樓堆砌疊高,用瀝青把草地填平。鄉下來的子弟呼吸不到那新鮮的青草香味,阿福仔心靈深處也逐漸枯萎。
就算在如此的情況,阿福仔也絲毫沒有要回鄉的念頭。最後在兄長的轉介下,成功在當地一間略有名氣的雜誌社任職。阿福仔決心要事業有成才歸鄉!
思念孩子的阿福仔媽媽,總會托阿福仔兄長帶些吃的給他。
「喏!媽媽要我拿給你的荔枝。」阿福仔兄長就住在步行二十分鐘可抵達的華廈內。
「不要一放假就去三溫暖,有空回鄉下時,記得待久一點吧。」兄長並不能理解阿福仔對於自身命運的矛盾。
「明年就有機會升總編輯了,很忙。」阿福仔現在的心思完全不在故鄉。
「再忙還是要歸去啊!今年過年不要忘了。」說著,兄長已轉身步行回家準備與妻兒吃晚飯。
等兄長離開,阿福仔看了看袋中的荔枝與紅龜粿。裡面還有一張紙條,上面有阿福仔母親歪歪曲曲勉強用中文寫的幾個字。阿福仔母親從沒受過正規的中文教育。
「阿福,家裡多的是吃的。如果在城市不如意,就回來吧。」
阿福仔的眼眶起了水霧,他想起自從初中父親過世後,家裡的田就沒人打理。只有母親在田周圍,種些自己吃的蔬菜瓜果。
阿福仔的思緒跑到孩提時,父親的田還是豐收的時候。他總是在農忙時,開心地幫家裡送便當給父親。父親戴著斗笠汗如雨下,彎腰割稻的背影浮現在阿福仔腦中。然而父親的臉啊,卻已變得十分模糊。就如同故鄉田裡忽遠忽近的蛙鳴聲,他也快要不記得了。阿福仔覺得內心一陣抽痛。
十五載的日子,轉瞬即逝。隨著台灣社會型態的改變,許多產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連國內數一數二的雜誌社也不得不應付網路化,帶來裁員的危機。
阿福仔在城市裡雜誌社的工作,在那一晚也宣告結束。
雜誌社上層突然決定要裁掉一個人,而阿福仔跟他好友小鐘都在觀察名單內,阿福仔知道小鐘背後有太太跟兒子要養,於是連這種攸關生死的重要時刻,阿福仔居然也直接把辭職信帥氣地丟到上層桌上,二話不說地轉身離開。
「不用多說啦!我走,小鐘留下。」
老闆聽了一下子愣在那邊。
這件事當天就在雜誌社傳開,被大家當作英雄般的佳話。
而為了感謝阿福仔的情義相挺,晚上小鐘特地擺了酒席請他喝酒。
跟小鐘喝了一整晚的酒,阿福仔難得表現出一絲憂愁:「還是被故鄉的阿金伯說中了,我始終沒有享福的命。在城市打滾了十五年呦。到底是為什麼……」
小鐘拍了拍阿福仔的背:「你今天的行為比那些有錢人還屌,多虧了你啊。」
「今晚我請客,這恩情小鐘我永遠記得。」說著小鐘又敬了一杯酒。
滿臉通紅的阿福仔不敵酒意,走出屋外透透氣。
明月高掛在城市邊緣的樹梢,店門口的小公園裡依稀傳來夜鷹的啼叫。不知為何,那啼叫聲在空曠靜寂的夜裡帶有淡淡的哀戚,如同迷途的鳥兒在呼喚同伴。一種強烈的孤寂感湧上阿福仔的心頭。
阿福仔隨意用喝太多的藉口,與小鐘告別。自己一個人卻晃悠到愛河河岸,想要散散心。
阿福仔倚著欄杆,望向愛河。夜晚五彩斑斕的燈光投射在愛河黑色的水面上,讓愛河充滿了不同的風貌,完全不像白天汙濁青綠的模樣。
阿福仔想到了梵谷畫的《隆河的星夜》。當初梵谷也是如此一個人在隆河漫步著的吧?身為一個旅人的梵谷,望向隆河時,內心是不是也在思念著故鄉的景色?是否在異鄉打拚的旅人,看見成雙成對的家庭,才更會思念故鄉的溫暖。
而那在愛河水面閃動的光影,就如同城市人浪漫、充滿活力的夢想,變成美麗的幻影,在深不見底的河上漂浮。阿福仔長久的夢想也在其中轉瞬即逝了吧?
就這樣,阿福仔內心默默下了決定:「不如歸鄉、不如歸鄉了,想念那故鄉的景色。」
當鄰居們提起阿福仔歸鄉的那個夜晚,總像在說著什麼有趣的笑話,聽說約莫半夜十一點,阿福仔叫計程車停在轉角柑仔店的街頭,自己要趁著夜色摸黑走回家。
故鄉的夜晚十分漆黑,沒有大城市的光害,只有幾盞昏黃的路燈。那月色混合著燈光在黝黑的馬路上透出一絲銀色的光澤。阿福仔多麼希望那晚所有的路燈都停電,這樣鄰居們便認不出在黑暗中他的臉龐。
阿福仔首先步行到叉路小徑裡的土地公廟,向土地公上香,算是告知自己回鄉,順便祈禱左鄰右舍今晚都睡得像豬公一樣香甜,吵也吵不醒。
阿福仔喃喃地唸著:「土地公我回來了。還有,阿金伯,你說得對。我的命硬,沒法升官發財,我認命啊。只想安安分分地待在故鄉,不要讓鄰居多說話吧……。」
一陣怪風,突然從土地公廟旁的老榕樹上吹向阿福仔,那風溫暖柔和帶有土地的芬芳。阿福仔內心似乎感應到已故的阿金伯對他的看顧。阿福仔一直努力築起的心房瞬間瓦解。他「啪!」的一聲跌坐在地上,抽噎地痛哭起來。
「𠊎已經盡煞猛了……阿金伯……。」
那風帶來的氣流似乎在阿福仔的耳邊呢喃:「毋怕,毋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