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1
角————張卉君
嘿,我應該從來沒有告訴過妳,我有一對鹿角吧?
是的妳沒聽錯,一對潔白、堅硬且高達半條手臂的鹿角,三叉如枝向上挺立,完整而尖銳。多年來,它們跟著我流浪旅行,有時出現在老行李箱裡成為我陳列飾品的擺攤利器;有時它們靜靜躺在木格子窗前任陽光灑落,陪我累極而眠;更多的時候,它們被我裝戴在頭上,偽裝成一頭公鹿,剽悍而強壯。
1.
這對鹿角是一位老先生送給H的。
在某個下午溫和誠懇的H受託到老先生家幫了點忙,回辦公室之後他便掩不住得意之色地從身後拿出了那對水鹿角,H那雙笑起來彎月一般的眼睛澄澈像極了鹿,很快地這頭被我狩獵的H鹿先生,便雙手將鹿角禮物雙手奉送給了我。
老先生沒有對H說太多這對水鹿角的來歷,只提到是某次上山時他撿回來的,據說公水鹿每隔幾年,鹿角便會自行脫落再長出新的角,而眼前這對鹿角的根部崎嶇完整,證實了並非人工割取下來的鹿茸。老先生年輕時喜歡爬山,這便是某次山神送給他的禮物。我不知道這樣珍貴的禮物是如何讓老先生願意這樣輕易轉手送給了幾面之緣的H,而從未涉足百岳高山的我,卻因此擁有了一對從未見過的水鹿角。
為此我對水鹿產生了好奇,上網搜尋關於這對鹿角的故事,才看見了這台灣高山上最大型的偶蹄科哺乳類動物,出現在高山湖泊和箭竹林從中的美麗身影。根據描述,台灣水鹿曾經因人類獵捕鹿茸的壓力而野生族群量銳減,一度被列為珍貴稀有的物種,牠們的身影常出現在高山湖泊或小水池邊因而得名,以箭竹、高山杜鵑等嫩芽為生,常在夜間到清晨之間出沒活動,是怕熱的夜行性動物。近幾年來高山水鹿的族群量據說已漸趨穩定,和長年出沒在湖畔紮營的登山客也不太怕生,有時還緊跟著人走,為著就是攝取人類排遺中的鹽分。而在演化的過程中,水鹿的天敵幾乎只剩下人類,因此公鹿頭上的那對鹿角主要不是為了要禦敵,而是在同類之間爭取配偶權或地盤時,爭相激鬥的基本配備;鹿角長得越是光潔高壯的公鹿,對於繁衍後代或群體中的地位,也有高偉的象徵之意。
堅毅硬挺、光潔純粹、卓然昂揚,是我對手上這對沈甸甸鹿角的第一印象。我想它的主人勢必也是一頭後腿結實、氣宇非凡的公鹿。雖然鹿角的成分比較接近增生的角質層,斷了之後還會重生,但人類身上沒有角,唯一增生的角質大概就是指甲,古時候中國的貴族女子留長指甲,甚至要戴上指套來保護,以展現威權;從中外文獻的紀錄之中發現,自古以來,人類對於獸角便保有一種崇敬與膜拜,「角」是一種力量的展現,不論是權力、地位或威儀。
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常常為自己戴上這對鹿角。
相較於山野中將自己完全浸淫其中、脫開一切束縛躍入冷冽野溪中的妳和玩得盡興的女孩們,我完全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角色,將自己層層包裹、武裝,像是芙烈達卡蘿車禍後全身打上動彈不得的石膏,又像是時刻準備裹屍沙場的鎧甲武士,總在工作的時候,當我掏出印著「執行長」的名片,在各大學術研討會場合、公部門會議現場、記者會,或是向準備遊說的企業表達身分時⋯⋯我在意自己的穿著談吐是否「合宜」得像是一個資深海洋組織的領導者,更總是在對方看著名片之後揚眉抬頭正視我,一句:「執行長妳好年輕喔!而且我沒想到是女生呢。」這種貌似稱讚暗裡卻充滿了歧視意味的寒暄之後,我便微笑著默默戴起那對沈甸甸的鹿角,心中暗自打定主意,接下來的會議中發言絕對犀利不手軟——為此,我總在每次開會前格外努力地準備,有些超過理解能力的學術資料,也想方設法地請教專業者,讓自己在每次會議前都像是出征一樣彈無虛發。因此在年輕一輩團體夥伴間,贏得了「東海岸女戰神」的封號,聽見時我的鹿角總是驕傲地閃著光:機智、鏗鏘有力、柔中帶剛、毫不退讓,必要時和敵人角力廝殺也一無所懼。我以為我該是這樣的,以全身緊繃、高大的鹿角來支撐過於年輕秀氣的臉龐,好撐起一個老組織該有的老靈魂、專業與尊嚴。
我始終沒有忘記,甫接任組織裡的領導者角色那年,臺灣社會剛正經歷著反美麗灣、反國光石化、太陽花學運、反服貿、反核⋯⋯等民間力量興起的社會運動,因為長期對藍綠執政的不信任,整個臺灣政壇權力開始翻攪鬆動,出現了綠黨、社民黨、時代力量等新的政黨代表與素人候選人,連環團代表也紛紛揭竿起義、宣布參選,想要一舉翻轉長期以來的臺灣政壇;彼時藍霸天的花蓮地方政治也想藉機推派一位民選候選人,送進縣議會撐開一些新的可能性。在地環團聚在一起開會推選,女性有保障名額勝算較大,剛回花蓮任職的我也被大家拱著起鬨。一向沒有政治敏感度的我連忙拒絕,然而大家推選我出來的理由並不是因為累積了什麼地方聲量,某位前輩一句無心的「光憑妳長這樣,就一定可以固好多票了啦!」讓我聽了之後火冒三丈,檯面上是追捧,在我聽起來卻是刺耳,言下之意是我光憑外表就能獲得今日的成就,其它努力都不被看在眼裡?
「是妳想多了啦!」身旁親密的人見我總是如此用力地將自己綑綁收束,活像是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綁束胸,我從未如此想掩蓋自己的女性特質,卻又不甘心活得不像自己,我總是在扮演著「某老牌組織的執行長」這樣的身分,不能有情緒、不能脆弱、不能感情用事;必須理性客觀、高瞻遠矚,說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必須強悍而勇敢,才足以代表妳的組織;而屬於女性的必須盡量收起,正如過去在災去跑田野調查不可能穿細肩帶民族風一樣,在田野中就是格子襯衫T恤牛仔褲,在船上絕對是長袖運動外套長褲加運動涼鞋,會議時穿上襯衫短靴,記者會一定是組織T恤出場。
我懷疑,陰性難道不能是有力量的嗎?或者我們只是慣性地、下意識地要模仿陽剛?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已經快要忘記自己本來的樣子了。幾乎忘記以前的張卉君,機敏有趣、古靈精怪又可以千嬌百媚,眉間有的是英氣而不是皺著眉心事重重的樣子。雖然我總自詡是意志力大過體力的人,但身體總是比心還要誠實,漸漸地開始不堪負荷,頭上的鹿角拿不下來,不再是我需要的時候戴上,久而久之它開始在我的腦袋上生根了,吞噬了溫柔和耐心,過於發光發熱的結果,反而灼傷了身邊的夥伴與親密的朋友,我的溫暖和同理心不見了,24小時都戴著角,慢慢長出了刺。
「欸!妳的頭頂氣都出不去耶,頭皮好漲。」我的女神中醫師為我把脈看診,看的不僅是身體的病痛、無法呼吸與難眠,還有我把自己假裝成一頭公鹿的現實。「妳這個齁,根本之道就是就換工作啦。不然⋯⋯只好我先幫你頭頂放血。」女神醫知道我的執拗,其實我們都清楚不是工作的問題,性格決定命運,「妳太勞心,很耗神,氣都不見了。」她總是一邊針灸一邊叮囑我,小小的診間一向人滿為患,有時候預約掛號都是半個月以後才有可能排得上,但她對我極好:「沒關係妳就現場來,我加班也幫妳看⋯⋯這是我們對前線戰士僅能表達的一點點心意了。」我尷尬又感激地笑笑,忍著疼痛。
3.
還好總是有人記得,我不戴鹿角時的樣子。
每到夏天,是組織工作量最大的時候,因為從五月端午節過後一直到九月中秋節東北季風下來以前,臺灣東岸的海域相對來說比較平穩,其中又恭逢暑假,一些親海、溯溪的活動總是安排在這段期間,整個工作團隊又要在賞鯨船上帶解說、又要辦理自營的親海活動,人力左右支絀、捉襟見肘。忙到天昏地暗的縫隙,總還是有夥伴偷閒地問著難得的假日要不要也去溪裡走走泡泡水?那個假日市集要不要逛一下順便做活動場勘?解說培訓的結業典禮在船上辦,要不要一起去跳海?
即便知道百分之九十八的機率我會拒絕,但大夥兒還是會願意開口試探幾下,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解說培訓,「執行長要上船頒發結業證書吧!」夥伴們連拖帶拉地讓我上船,為的就是難得包船可以跳海。這是過往我們暑期長達兩個月營隊的傳統,花蓮的海域能夠直接下水親海的區域不多,包船出海跳水可以說是最直接的「擁抱太平洋」了,沒跳過海的躍躍欲試,跳過海的則欲罷不能,這簡直就是過去每年夏季燃燒到最旺盛的高潮。
「妳想去嗎?」身旁親近的朋友B問。
「有點想。但是⋯⋯」我很不好意思承認,在「海洋組織執行長」的鹿角形象之下,其實我並不諳水性。
「妳不敢跳嗎?」B讀出了我的猶豫。
「我又不是沒跳過!」在這個組織裡這麼久,這樣的「傳統」少說也是躬逢其盛過幾次的,但每一次從船舷邊要下水的瞬間,越是越是恐懼。
「不是說要擁抱大海嗎?」B笑了。
「因為我每次都是被推下去的。」老實說,在船與海之間,當船隻停下來隨著流上下起伏,面對著全世界五大洋中最大的水體,腳下深不見底,我總在自以為做好萬全準備的時刻,猶豫不決。
「所有事物的存在都伴隨著不完美。當我們近距離觀察事物,都能發掘缺陷。每位匠人都知道完美的界線:缺陷會回頭凝望你。」我想起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在詮釋日本侘寂(wabi-sabi)美學提到不完美「非美為美」時的句子,擊中了我——我被缺陷回頭凝望著。
我太想要完美了,戴上鹿角之後。
「其實真的沒有人規定黑潮的執行長要是什麼樣子,妳就當自己的執行長就好了。」不止一次,身旁親近的朋友真誠地告訴我:妳可以做自己,不用那麼辛苦戴著鹿角,妳快把自己壓垮了。然而我卻無法放下對「完美」的執念,我希望事情照著我所規劃的去完成,連跳海也是,因為不會游泳,我甚至無法優雅地下水,每一次都是被推下去的——右手臂內側長長的一條刮痕始終沒有消失,那是我因為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被推下水,掙扎著抓著船梯,用力過度之下白鐵梯在我手臂上留下的戒疤。
對於跳海真正得到樂趣,忘記懼怕,其實是在無數次的練習之後了。
不僅在游泳池、在花蓮海域,在澎湖南方四島、在蘭嶼,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從不同高度跳下水,我拋下了完美和對不確定的恐懼,不顧一切縱深下跳的霎那間,沈入深深的藍裡,既暖又軟,沒有什麼會傷害我,只要我相信海,它便會在我憋的那口氣吐完之前,順著水團將我推至海平面,呼吸。
海水的浮力比游泳池大,潜下水之後再趁著水流蛙游,甚至可以放鬆地望著天空仰泳,當身體習慣了海的擁抱,便再也忘不了原來廣袤才容得下溫柔——海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她有各種樣子,但卻沒有人能夠離得開她;我如果成為我自己,我害怕的是什麼呢?我不停自問。
4.
前幾天我做了夢,夢到多年前在雲南浪居時遇到同為旅行者的朋友宋,她是翻譯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作品的中國譯者。
「我害怕成為沒有用的人。」夢裡面,宋問了我一樣的問題。
「妳有想過,為什麼人一定要有『用』嗎?」宋輕輕地承接著我的回應,我一時語塞。
「『有用』又是對誰而言呢?」宋接著問。
「對世界啊,對在乎的土地和人啊,我想當一個幫得上忙、有用處的人。」我不再閃避回答。
「為什麼一定要為別人而『有用』呢?為自己有用,讓自己過得快樂而充實、平靜,妳不覺得很重要嗎?」宋沒有反駁我,只是輕輕地回問我。
我這才發現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讓自己快樂、對自己「有用」,是重要的事。從小我便背負著家族的責任,父親是獨子我是長女,家裡沒有男孩子所以我寧願被當成爸爸值得託付的兒子,我想長出足以承擔一切的肩膀,我想要有力量保護家人、保護珍視的價值、保護我所愛的一切;我抗拒柔弱的形象,慶幸自己至少有客家女性吃苦耐勞的血統,甚至不惋惜厚實的手腳顯得粗魯,因為它們能讓我做得更多,只要我多承擔一點,其他人就可以少一點辛苦。
夢裡,宋聽完笑了,摸摸我的頭:「原來妳是戴了鹿角的母鹿啊。」
我怔怔地看著她。
「太辛苦了,妳。」宋輕輕擁抱了我。
不知怎麼地,我流下淚來,在天高地遠的異地,淚水溢流到嘴裡,嚐到的竟是海的苦澀鹹味。
霎那間那對過重的公水鹿角,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脫落了。
角————張卉君
嘿,我應該從來沒有告訴過妳,我有一對鹿角吧?
是的妳沒聽錯,一對潔白、堅硬且高達半條手臂的鹿角,三叉如枝向上挺立,完整而尖銳。多年來,它們跟著我流浪旅行,有時出現在老行李箱裡成為我陳列飾品的擺攤利器;有時它們靜靜躺在木格子窗前任陽光灑落,陪我累極而眠;更多的時候,它們被我裝戴在頭上,偽裝成一頭公鹿,剽悍而強壯。
1.
這對鹿角是一位老先生送給H的。
在某個下午溫和誠懇的H受託到老先生家幫了點忙,回辦公室之後他便掩不住得意之色地從身後拿出了那對水鹿角,H那雙笑起來彎月一般的眼睛澄澈像極了鹿,很快地這頭被我狩獵的H鹿先生,便雙手將鹿角禮物雙手奉送給了我。
老先生沒有對H說太多這對水鹿角的來歷,只提到是某次上山時他撿回來的,據說公水鹿每隔幾年,鹿角便會自行脫落再長出新的角,而眼前這對鹿角的根部崎嶇完整,證實了並非人工割取下來的鹿茸。老先生年輕時喜歡爬山,這便是某次山神送給他的禮物。我不知道這樣珍貴的禮物是如何讓老先生願意這樣輕易轉手送給了幾面之緣的H,而從未涉足百岳高山的我,卻因此擁有了一對從未見過的水鹿角。
為此我對水鹿產生了好奇,上網搜尋關於這對鹿角的故事,才看見了這台灣高山上最大型的偶蹄科哺乳類動物,出現在高山湖泊和箭竹林從中的美麗身影。根據描述,台灣水鹿曾經因人類獵捕鹿茸的壓力而野生族群量銳減,一度被列為珍貴稀有的物種,牠們的身影常出現在高山湖泊或小水池邊因而得名,以箭竹、高山杜鵑等嫩芽為生,常在夜間到清晨之間出沒活動,是怕熱的夜行性動物。近幾年來高山水鹿的族群量據說已漸趨穩定,和長年出沒在湖畔紮營的登山客也不太怕生,有時還緊跟著人走,為著就是攝取人類排遺中的鹽分。而在演化的過程中,水鹿的天敵幾乎只剩下人類,因此公鹿頭上的那對鹿角主要不是為了要禦敵,而是在同類之間爭取配偶權或地盤時,爭相激鬥的基本配備;鹿角長得越是光潔高壯的公鹿,對於繁衍後代或群體中的地位,也有高偉的象徵之意。
堅毅硬挺、光潔純粹、卓然昂揚,是我對手上這對沈甸甸鹿角的第一印象。我想它的主人勢必也是一頭後腿結實、氣宇非凡的公鹿。雖然鹿角的成分比較接近增生的角質層,斷了之後還會重生,但人類身上沒有角,唯一增生的角質大概就是指甲,古時候中國的貴族女子留長指甲,甚至要戴上指套來保護,以展現威權;從中外文獻的紀錄之中發現,自古以來,人類對於獸角便保有一種崇敬與膜拜,「角」是一種力量的展現,不論是權力、地位或威儀。
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常常為自己戴上這對鹿角。
相較於山野中將自己完全浸淫其中、脫開一切束縛躍入冷冽野溪中的妳和玩得盡興的女孩們,我完全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角色,將自己層層包裹、武裝,像是芙烈達卡蘿車禍後全身打上動彈不得的石膏,又像是時刻準備裹屍沙場的鎧甲武士,總在工作的時候,當我掏出印著「執行長」的名片,在各大學術研討會場合、公部門會議現場、記者會,或是向準備遊說的企業表達身分時⋯⋯我在意自己的穿著談吐是否「合宜」得像是一個資深海洋組織的領導者,更總是在對方看著名片之後揚眉抬頭正視我,一句:「執行長妳好年輕喔!而且我沒想到是女生呢。」這種貌似稱讚暗裡卻充滿了歧視意味的寒暄之後,我便微笑著默默戴起那對沈甸甸的鹿角,心中暗自打定主意,接下來的會議中發言絕對犀利不手軟——為此,我總在每次開會前格外努力地準備,有些超過理解能力的學術資料,也想方設法地請教專業者,讓自己在每次會議前都像是出征一樣彈無虛發。因此在年輕一輩團體夥伴間,贏得了「東海岸女戰神」的封號,聽見時我的鹿角總是驕傲地閃著光:機智、鏗鏘有力、柔中帶剛、毫不退讓,必要時和敵人角力廝殺也一無所懼。我以為我該是這樣的,以全身緊繃、高大的鹿角來支撐過於年輕秀氣的臉龐,好撐起一個老組織該有的老靈魂、專業與尊嚴。
我始終沒有忘記,甫接任組織裡的領導者角色那年,臺灣社會剛正經歷著反美麗灣、反國光石化、太陽花學運、反服貿、反核⋯⋯等民間力量興起的社會運動,因為長期對藍綠執政的不信任,整個臺灣政壇權力開始翻攪鬆動,出現了綠黨、社民黨、時代力量等新的政黨代表與素人候選人,連環團代表也紛紛揭竿起義、宣布參選,想要一舉翻轉長期以來的臺灣政壇;彼時藍霸天的花蓮地方政治也想藉機推派一位民選候選人,送進縣議會撐開一些新的可能性。在地環團聚在一起開會推選,女性有保障名額勝算較大,剛回花蓮任職的我也被大家拱著起鬨。一向沒有政治敏感度的我連忙拒絕,然而大家推選我出來的理由並不是因為累積了什麼地方聲量,某位前輩一句無心的「光憑妳長這樣,就一定可以固好多票了啦!」讓我聽了之後火冒三丈,檯面上是追捧,在我聽起來卻是刺耳,言下之意是我光憑外表就能獲得今日的成就,其它努力都不被看在眼裡?
「是妳想多了啦!」身旁親密的人見我總是如此用力地將自己綑綁收束,活像是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綁束胸,我從未如此想掩蓋自己的女性特質,卻又不甘心活得不像自己,我總是在扮演著「某老牌組織的執行長」這樣的身分,不能有情緒、不能脆弱、不能感情用事;必須理性客觀、高瞻遠矚,說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必須強悍而勇敢,才足以代表妳的組織;而屬於女性的必須盡量收起,正如過去在災去跑田野調查不可能穿細肩帶民族風一樣,在田野中就是格子襯衫T恤牛仔褲,在船上絕對是長袖運動外套長褲加運動涼鞋,會議時穿上襯衫短靴,記者會一定是組織T恤出場。
我懷疑,陰性難道不能是有力量的嗎?或者我們只是慣性地、下意識地要模仿陽剛?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已經快要忘記自己本來的樣子了。幾乎忘記以前的張卉君,機敏有趣、古靈精怪又可以千嬌百媚,眉間有的是英氣而不是皺著眉心事重重的樣子。雖然我總自詡是意志力大過體力的人,但身體總是比心還要誠實,漸漸地開始不堪負荷,頭上的鹿角拿不下來,不再是我需要的時候戴上,久而久之它開始在我的腦袋上生根了,吞噬了溫柔和耐心,過於發光發熱的結果,反而灼傷了身邊的夥伴與親密的朋友,我的溫暖和同理心不見了,24小時都戴著角,慢慢長出了刺。
「欸!妳的頭頂氣都出不去耶,頭皮好漲。」我的女神中醫師為我把脈看診,看的不僅是身體的病痛、無法呼吸與難眠,還有我把自己假裝成一頭公鹿的現實。「妳這個齁,根本之道就是就換工作啦。不然⋯⋯只好我先幫你頭頂放血。」女神醫知道我的執拗,其實我們都清楚不是工作的問題,性格決定命運,「妳太勞心,很耗神,氣都不見了。」她總是一邊針灸一邊叮囑我,小小的診間一向人滿為患,有時候預約掛號都是半個月以後才有可能排得上,但她對我極好:「沒關係妳就現場來,我加班也幫妳看⋯⋯這是我們對前線戰士僅能表達的一點點心意了。」我尷尬又感激地笑笑,忍著疼痛。
3.
還好總是有人記得,我不戴鹿角時的樣子。
每到夏天,是組織工作量最大的時候,因為從五月端午節過後一直到九月中秋節東北季風下來以前,臺灣東岸的海域相對來說比較平穩,其中又恭逢暑假,一些親海、溯溪的活動總是安排在這段期間,整個工作團隊又要在賞鯨船上帶解說、又要辦理自營的親海活動,人力左右支絀、捉襟見肘。忙到天昏地暗的縫隙,總還是有夥伴偷閒地問著難得的假日要不要也去溪裡走走泡泡水?那個假日市集要不要逛一下順便做活動場勘?解說培訓的結業典禮在船上辦,要不要一起去跳海?
即便知道百分之九十八的機率我會拒絕,但大夥兒還是會願意開口試探幾下,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解說培訓,「執行長要上船頒發結業證書吧!」夥伴們連拖帶拉地讓我上船,為的就是難得包船可以跳海。這是過往我們暑期長達兩個月營隊的傳統,花蓮的海域能夠直接下水親海的區域不多,包船出海跳水可以說是最直接的「擁抱太平洋」了,沒跳過海的躍躍欲試,跳過海的則欲罷不能,這簡直就是過去每年夏季燃燒到最旺盛的高潮。
「妳想去嗎?」身旁親近的朋友B問。
「有點想。但是⋯⋯」我很不好意思承認,在「海洋組織執行長」的鹿角形象之下,其實我並不諳水性。
「妳不敢跳嗎?」B讀出了我的猶豫。
「我又不是沒跳過!」在這個組織裡這麼久,這樣的「傳統」少說也是躬逢其盛過幾次的,但每一次從船舷邊要下水的瞬間,越是越是恐懼。
「不是說要擁抱大海嗎?」B笑了。
「因為我每次都是被推下去的。」老實說,在船與海之間,當船隻停下來隨著流上下起伏,面對著全世界五大洋中最大的水體,腳下深不見底,我總在自以為做好萬全準備的時刻,猶豫不決。
「所有事物的存在都伴隨著不完美。當我們近距離觀察事物,都能發掘缺陷。每位匠人都知道完美的界線:缺陷會回頭凝望你。」我想起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在詮釋日本侘寂(wabi-sabi)美學提到不完美「非美為美」時的句子,擊中了我——我被缺陷回頭凝望著。
我太想要完美了,戴上鹿角之後。
「其實真的沒有人規定黑潮的執行長要是什麼樣子,妳就當自己的執行長就好了。」不止一次,身旁親近的朋友真誠地告訴我:妳可以做自己,不用那麼辛苦戴著鹿角,妳快把自己壓垮了。然而我卻無法放下對「完美」的執念,我希望事情照著我所規劃的去完成,連跳海也是,因為不會游泳,我甚至無法優雅地下水,每一次都是被推下去的——右手臂內側長長的一條刮痕始終沒有消失,那是我因為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被推下水,掙扎著抓著船梯,用力過度之下白鐵梯在我手臂上留下的戒疤。
對於跳海真正得到樂趣,忘記懼怕,其實是在無數次的練習之後了。
不僅在游泳池、在花蓮海域,在澎湖南方四島、在蘭嶼,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從不同高度跳下水,我拋下了完美和對不確定的恐懼,不顧一切縱深下跳的霎那間,沈入深深的藍裡,既暖又軟,沒有什麼會傷害我,只要我相信海,它便會在我憋的那口氣吐完之前,順著水團將我推至海平面,呼吸。
海水的浮力比游泳池大,潜下水之後再趁著水流蛙游,甚至可以放鬆地望著天空仰泳,當身體習慣了海的擁抱,便再也忘不了原來廣袤才容得下溫柔——海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她有各種樣子,但卻沒有人能夠離得開她;我如果成為我自己,我害怕的是什麼呢?我不停自問。
4.
前幾天我做了夢,夢到多年前在雲南浪居時遇到同為旅行者的朋友宋,她是翻譯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作品的中國譯者。
「我害怕成為沒有用的人。」夢裡面,宋問了我一樣的問題。
「妳有想過,為什麼人一定要有『用』嗎?」宋輕輕地承接著我的回應,我一時語塞。
「『有用』又是對誰而言呢?」宋接著問。
「對世界啊,對在乎的土地和人啊,我想當一個幫得上忙、有用處的人。」我不再閃避回答。
「為什麼一定要為別人而『有用』呢?為自己有用,讓自己過得快樂而充實、平靜,妳不覺得很重要嗎?」宋沒有反駁我,只是輕輕地回問我。
我這才發現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讓自己快樂、對自己「有用」,是重要的事。從小我便背負著家族的責任,父親是獨子我是長女,家裡沒有男孩子所以我寧願被當成爸爸值得託付的兒子,我想長出足以承擔一切的肩膀,我想要有力量保護家人、保護珍視的價值、保護我所愛的一切;我抗拒柔弱的形象,慶幸自己至少有客家女性吃苦耐勞的血統,甚至不惋惜厚實的手腳顯得粗魯,因為它們能讓我做得更多,只要我多承擔一點,其他人就可以少一點辛苦。
夢裡,宋聽完笑了,摸摸我的頭:「原來妳是戴了鹿角的母鹿啊。」
我怔怔地看著她。
「太辛苦了,妳。」宋輕輕擁抱了我。
不知怎麼地,我流下淚來,在天高地遠的異地,淚水溢流到嘴裡,嚐到的竟是海的苦澀鹹味。
霎那間那對過重的公水鹿角,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脫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