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服飾之頭飾、外披與內衣生疏名詞解讀
冉長江
內容摘要:《紅樓夢》中的服飾款式繁多,佩飾精美,儼如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服飾滿漢全席,且作者描繪之細膩,這種精緻,可用明謝榛的佳句「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來形容。本文通過對《紅樓夢》中的一些頭飾、外披及內衣的生疏服飾名進行釋讀,見出這門被黑格爾稱之為「走動的建築」服飾藝術精雅之一角。
關鍵詞:《紅樓夢》服飾名;生疏服飾名;頭飾;外披;內衣
一、紅樓服飾中的頭飾、外披與內衣服飾名
《紅樓夢》中的服飾琳琅滿目。所謂服飾,是服和飾的合稱,服主要是由布料縫合而成,飾主要為裝飾襯托物,其原材料不離棉、絲綢、皮毛、羽毛、玉等,書中絲綢非常多,主要有緞、錦、綢、紗、絹、紈、綾、縐等。
服飾分男女,源於幾千年的文化所演化出來的差異,從最早的儒家經典《易經》:「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這樣的觀念就形成了古代天尊地卑,男尊女卑,乾道男,坤道女的思想,上為天,下為地,天乾地坤,乾坤也就成為男女服飾差異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上衣下裳的由來。
服飾的花紋色澤也是源於我國幾千年的觀念和物質,《左傳》:「君履厚土而戴黃天」,表現對天地之德的感戴和崇奉,於是形成了天冠地履、戴圓履方的服飾意向審美文化,而《尚書.益稷》十二章服有載花紋色澤的具體由來,由「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黼、黻、藻、火、粉米」 等組成。唐.孔穎達對此所疏:「天之大數不過十二,故王者製作借十二。」 這種取法自然和在禮儀文化的支配下,在加上人們寄託和抒發自己的情感及願望,後面就逐步形成了服飾審美意向的基本標準。例如歲寒三友「松、竹、梅」花紋;四季平安的四季花卉圖案;富貴萬年的芙蓉、桂花和萬年青圖案;子孫萬代的成串葫蘆圖案,龍鳳呈祥的祥雲紋和如意紋等。
書中出現的服飾名稱非常多,按服飾所在的身體部位及功能,大致分為:
頭飾:冠、抹額、勒子、釵、簪、珠、花、笠、雪帽、昭君套、觀音兜、花領、風領等。
外披:披風、蓑衣、斗篷、鶴氅、襖、裘、坎肩、背心、比肩褂、袍、褂等。
內衣:肚兜、小衣、抹胸、汗巾子、中衣等。
二、頭部裝飾生疏名詞解讀
從上述服飾名稱可知書中的頭飾名稱非常之多,下面主要列舉一些現今已停用、少用或發展為其它的頭飾名進行解讀。
1、 冠
頭頂裝飾。《紅樓夢》中很多地方都描述到冠,但擁有冠戴的人物描述不多,主要集中在寶玉和王熙鳳等人的身上。在古代冠是雄性的標誌,也是男人的象徵 ,秦漢時期以長冠為主 。書中第三回描述寶玉和黛玉初見:「束髮嵌寶紫金冠」 ,第八回「累絲嵌寶紫金冠」 ,第十五回「束髮銀冠」等 。成年男子一般在二十歲舉行冠禮,《禮記.曲禮上》即有「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記載,表示從此要擔當起成年的責任,正如《儀禮.士冠禮第一》中所說:「棄而幼志,順而成德」 。由此可見,冠是男性成年與未成年的標誌區分物件。在傳統的皇族頭飾中,男性頭戴龍冠,女性頭戴鳳冠,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由戴冠可知當時社會禮義習俗的縮影。到現今生活中卻很少使用,主要在戲劇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