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豬
小溪旁忽有群蝶聚集,牠們停在地上的不知何物周圍,細長的口器來回戳弄,各色鱗翅不安分地開闔。走近兩步帶著戲謔之心揮趕群蝶,牠們卻只懶洋洋地撲了幾下翅,隨後便戀戀地飄回了地上,那是一坨新鮮的山豬排遺。山豬吃下的根莖纖維在腸中絞結成繩,排出後盤踞在灘地上,成為蝴蝶攝取礦物質的酒肆。初次見識到山豬的存在後,那些粗大的排遺、被翻得草根凌亂的土堆、泥灘上寬厚的四蹄足印,甚至是遠處山坡上粗壯的呼吸與翻土聲,忽然都變得清晰可見,在樹影間現蹤。
巡山的老伯說,遇到山豬發怒要趕緊爬到樹上,要不山豬鐵頭撞、獠牙刺、大嘴咬,非死即傷。老獵人說,打山豬要帶上狗隊,待到狗牽制山豬之後獵人才開槍索命。但往往回程時除了扛山豬,還連帶得扛幾隻死傷獵犬。而那位坐在搖椅裡晒著太陽餵小山豬的阿婆則說,前一天夜裡山豬群闖進甘蔗田搗亂,全村的男人敲鑼打鼓放鞭炮折騰了一晚上才把山豬趕走,而這一隻幼崽跟丟了,於是進到了阿婆懷裡嚶嚶叫著討奶喝。
我沿著一條陌生的溪溝一路往上,腰間插著一柄生鏽了的老鋸子,兩手把玩著紅外線自動攝影機,期待在此找到石虎的蹤跡。少了颱風豪雨帶來的土石流,植物用根緩慢環抱溪溝裸露的肌膚,年幼的樹木從中挺出,一握粗的樹幹蜿蜒追尋篩落的陽光。
我揮趕著耳邊嗡嗡作響的麗蠅,同時驚飛草堆裡的竹雞和翠翼鳩,頭頂上樹鵲、五色鳥、紅嘴黑鵯鳴聲參差吵雜,落腳處吉悌細顎針蟻簇擁著蟻后劃出斷續的黑線。石頭上擱著一條食蟹獴的排遺,牠排出破碎的蟹殼後瀟灑地離去;樹叢下鼬獾挖了幾個深淺不一的洞,或許牠在此刨出了一條嘎吱作響的美味蚯蚓。
忽爾隔著灌木叢傳來一陣騷動,一個沉重的呼吸引領著更多稚嫩的叫聲在溪溝中移動,從一棵植株到另一棵植株。蹄腳雜沓聲、岩石崩落聲、根系斷裂聲,透過葉子與葉子之間的空隙,窺見了一方黑色毛皮下的肌肉如浪潮般地湧動,那是一隻帶著小山豬覓食的母山豬。
※
隻身一人遇到山豬群,想到有關山豬的種種傳說,忽然想起最近鍾愛的一則改編笑話:
有一次我問我女朋友:「你最怕什麼?」
「我怕你愛上其他人。」她說。「然後永遠離開我,留下我孤伶伶地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
「那你最怕什麼?」她反問。
「山豬。」
不過現實是在有女朋友之前就先遇上了山豬,我最好是趁著溪溝無風,空氣不會把我身上的臊氣透漏給山豬知道,悄聲離開。但內心卻有一種嚮往,想看到那活物的生命在眼前完全地呈現,看四蹄的起落、看肌肉的起伏、看氣流在山豬的長嘴一進一出。我躡足想繞過我和山豬之間的樹叢,笨拙的腳步卻掀翻了一顆突出的石頭,石頭翻滾蹦跳,然後愜意地栽進了一窪淺水,嘲弄地宣告我的存在。
※
山鳥忽然靜了下來,山豬母子也停下四處翻找,幾秒鐘的靜默後,只聽得樹叢後一龐然巨物以排山倒海之勢朝我奔來,四蹄砸落之處土石紛飛,面對我這個冒失的入侵者,母山豬挾著整座山的憤怒要捍衛牠的子代。看著眼前植木的晃動越來越逼近,我卻傻了一樣呆立在原地,思考起一個突然閃過的問題:
「或許,山豬一詞並非代表『住在山上的豬』,而是『如山一般的豬』?」
這個問題毫無邏輯且來得真不是時候,但在母山豬衝鋒的壓迫下,我更願意不理智地選擇相信後者。失神一般地咀嚼這個問題一段時間後,我的思緒才終於擠出一個實用的字:
「跑!」
我開始狂奔,在被鼬獾挖得滿目瘡痍的溪溝裡,我多希望我的腳步能如山羌一般輕盈,而不是狼狽的一一墜毀在石縫中。我一撲一跌,在山裡橫衝直撞,快到兩側的綠葉幻化為漫天的蝶翼紛飛,最後狠狠撞進一叢麻竹,撞出了雨一樣滴落的琉璃蟻。
母山豬也沒有深追,把我趕到無法威脅小豬的遠處後就撞開一條獸徑走了。我把自動攝影機架在一處動物應當會聚集喝水的水塘邊,暗自思忖這群母子會占據大部分的記憶體。然後我信步下山,順手砍了一顆筍。
後臺
我套上長筒雨鞋,踏進拖網漁港下雜魚棚的一灘水窪。
等等,請先放下「萬惡底拖網」的標語,嚥下抗議的口號。我想,在著急批判之前,我們有知的權利。知道這些拖網混獲來自何處,依靠這些怪異魚體推敲一塊無光深海的殘貌;知道是誰在這裡工作,和他們如舞蹈般的勞動肢體;知道這一籃子一籃子的漁獲將去往何方,也許我曾經在餐桌上與牠們的幻化鬼影驚鴻一瞥;知道這萬千死魚姓甚名誰,並嘗試讀懂牠們在分類樹上的座標。
至少,我想我有知的權利,還有知的慾望,所以我一次又一次,踏進漁港下雜的積水,把手伸向那堆堆疊疊的下雜魚堆。
※
大溪漁港的下雜魚棚在漁港的另一頭,與人聲吵雜的魚市隔著內港泊船的靜水,看上去很近,實際上卻得要繞上一大圈路才能抵達。港邊地上零星坐著整理漁網的移工,我行經的腳步招來他們疑惑的眼神,我裝做泰然地無視他們的目光,走向前頭的鐵皮棚子⸺那巧妙地躲過了檢視線的,矗立在觀眾視角之外的,一景華麗奇觀的鏡框式舞臺後臺。
有舞臺才會有後臺,舞臺在魚市和超市、在餐廳或餐桌、在網路廣告與報章廣告,舞臺提供了一個個方形框框,鎖定了大眾的觀看視角,規定觀眾什麼能看什麼不能看。透過鏡框觀看,可以看到臺上被設計過的空間、被設計過的光線、被設計過的文字,但若是你能悄悄避過舞臺監督的眼睛,溜到這潔白的牆片之後,你便能看見橫七豎八的木料鐵構、狂亂塗抹的粉筆記號、扭曲盤纏的訊號走線、螺絲繃緊的牙和釘槍戳瞎的眼。你被一根突出的角仔拌了一跤,正想暗聲咒罵時,卻從搖晃的布景中看出是它支撐了整個結構。
舞臺後臺無所謂好看不好看,不是生來要好看或不好看的,只是自然而然的就這麼存在著,而被鏡框決定了多數人的觀看方式。但我不甘做一介無知的觀眾,硬是闖進了漁場的後臺,凝望這個劇場光區未達的暗處。
※
走進下雜魚棚,和在此工作的大哥揮手打招呼。
「閣來揀魚仔喔?(又來挑魚喔?)」我來的次數多了,和大哥已經熟識。
「著啊。(對啊。)」
「那會無姼仔來?(怎麼沒帶馬子來?)」他每次都這麼問,格外關心我的感情狀況。
「就無啊,無姼仔,無女朋友。」(就沒有啊,沒有馬子,沒有女朋友。)
「生遐緣投那會無?後擺無姼仔來無愛予你揀矣。」(長那麼帥怎會沒有?以後沒帶女孩子來不要給你挑魚了。)
「幹!逐擺攏按呢講。(幹!每次都這樣講。)」我假裝發怒。「籃仔借我一个喔。(籃子借我一個喔。)」
「好矣。」(好啊。)
我拿過一個塑膠籃子,放在棚子邊的地上,用來裝我要帶走的魚隻,然後綁起頭髮、戴上橡膠手套、拿著鐵耙,走向下雜魚堆。所謂下雜魚,大抵是那些隨著拖網上岸,太小的、太怪的、太醜的、太毒的、太賤的,因為種種原因進不了魚市場,人們下不了嘴的魚隻,就通通被扔到這一詞條底下。
漁船進港,先到拍賣市場把經濟漁獲卸下,才會駛到下雜魚棚前。漁工們把一個個滿裝的塑膠桶抬上岸,兩人一組把桶中的漁獲倒進大籃子裡,然後一一秤重。秤旁的塑膠小凳子上坐著個乾癟的老人,雙手舞動秤桿砝碼的鏗鏘響聲,秤重的結果則從他帽簷下鬱鬱的傳出。磅好的籃子用帶鉤的棍子拖到鋼棚一頭,大哥和移工扛起大籃子,把漁獲倒進更小一點的籃子,整齊的在地上擺好,等著搬上卡車。我翻動眼前的萬千死魚堆,仔細審視裡面的魚隻,突然我眼前一亮,從中抓出一條鰻,發出一聲驚呼。
「挖到寶喔?」大哥在一旁抽菸,看著我喜孜孜地捧著鰻魚。
「嘿呀(Hèn—ah),佇遮毋捌看過這種鰻。(在這裡沒看過這種鰻。)」這是一條奧氏合鰓鰻。
「提轉去做研究啊。」(拿回去做研究啊。)
「哈哈,我毋是做研究ê。」(我不是做研究的。)
「毋是做研究ê來遮揀這創啥?」(不是做研究的來這裡挑這些魚做什麼。)
「家己ê興趣爾。」(自己的興趣而已。)
一邊說著,我一邊幫鰻魚拍了張照,傳給做鰻魚研究的福哥。「收!」福哥看了照片後這樣說,我把鰻放進籃子裡。今天算是有收獲了。
※
我必須承認,我的感情標準是浮動的,我從來就沒有辦法以平等的目光注視不同的物種。根據物種和我的距離、和人類的親緣關係、背負的議題、經濟地位、市場價值、瀕危等級、稀少程度和毛絨絨程度,我移情的多寡隨時都在變動。我永遠無法像凝視一隻犬殺穿山甲半闔眼睛一樣的凝視一條躺在漁港的死魚。我在漁港的眼睛是無有憐憫的、缺乏同情的、渴望獵奇罕有的景觀的,所以我在大溪的魚市看到一條被劈成三段的勒氏皇帶魚時,心裡和口中只冒得出這句話:
「哭(khàu)!哭!哭!Regalecus !地動魚!皇帶魚!我來漁港這麼多
次還真的被我給遇到了!這可是臺灣最長的硬骨魚啊!」
然後我轉頭面向賣魚的大姊。「阿姐啊,這地動魚敢會當借我翕一張相
片?」
※
不知道從哪一次開始,大哥開始叫我一起搬魚。搬魚就搬魚吧,在這裡白拿了多少人家的漁獲,現在出點力也是應該的,況且我本科學的是劇場,平時搬的重物肯定沒少過。於是我丟下手中的小耙子,擡起磅好的大籃子,倒進擺在地上的小籃子中。然後我接過大哥手上的大鐵耙,把小丘一樣的雜魚平分在小籃子中。
「多謝你啊,今仔日魚較濟。(今天魚較多。)」大哥說。
「外勞仔無來?」我問大哥,平時常見的印尼籍移工不在。
「去八斗仔矣。」大哥從一旁裝著冰塊的小水桶中拿出一罐啤酒。「啉bì-lù 無?(要喝啤酒嗎?)」
我接過啤酒,拉開鋁罐拉環,飲下颯爽的氣泡。又一艘漁船靠岸,大哥招招手,要我繼續去搬魚,我的酒量差,此時腳步已經有些虛浮,大籃的下雜差點沒搬起來。
「幹,酒醉矣。」我說。
「你足無效ê,啉一罐著酒醉。(你真是沒用,喝一罐就醉了。)」然後他指著腳邊的大籃子。「這一箍仔百一公斤,兩个人搬,一人五十五公斤。你扛袂起來,愛安怎抱女朋友?(這一籃子一百一十公斤要怎樣抱女朋友?)」他總愛拿這事揶揄我。
「免煩惱這咧,我無女朋友。」我們同時爆出大笑。
我跟著大哥學習怎麼扛魚、怎麼使用帶鉤的棍子和大鐵耙、怎麼在下雜魚棚把漁獲進一步的分類、怎麼喝酒、怎麼和在此工作的人們聊天打屁⸺同時從閒談中知道這些下雜仔從何而來、去往何方、將在哪裡和我重新見面。
※
我越是走近漁場後臺,越是不清楚自己的立足點。我也是拖網漁業的受惠者,洶湧的海面永遠是另一個世界的邊界,而我只能依靠巨幅的漁網窺伺它,提出夢幻的想像;我享受在下雜魚堆中揀出稀有物種,然後捐給研究單位的快感;我喜歡在鐵棚裡和大哥搬魚、和移工打鬧、甚至跟著手提卡拉OK大聲歡唱。我無權也無能對之批判,我只能做到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觀看。
在劇場中,沒有光的地方就是一片黑暗,是不存在的空間。於是我從燈光設計手中奪過一盞燈,把光彈搖到下雜魚棚,照亮觀眾目光不曾到達之處。
然後我穿上吊䘥、套上長筒雨鞋、纏上頭巾、掛上橡膠手套,把自己打扮得像是半個漁工,再次走向下雜魚棚。
★註一:舞臺設計製圖時,用以模擬觀眾視線,檢視臺上不該被觀眾看到的物件,是否有被適當的遮蔽的線條。
▲註二:將表演區視為一個封閉的盒子,四面都是牆,唯獨面向觀眾席的一面牆是透明的,觀眾透過拱形結構的鏡框觀看舞臺上演出的舞臺形式。
小溪旁忽有群蝶聚集,牠們停在地上的不知何物周圍,細長的口器來回戳弄,各色鱗翅不安分地開闔。走近兩步帶著戲謔之心揮趕群蝶,牠們卻只懶洋洋地撲了幾下翅,隨後便戀戀地飄回了地上,那是一坨新鮮的山豬排遺。山豬吃下的根莖纖維在腸中絞結成繩,排出後盤踞在灘地上,成為蝴蝶攝取礦物質的酒肆。初次見識到山豬的存在後,那些粗大的排遺、被翻得草根凌亂的土堆、泥灘上寬厚的四蹄足印,甚至是遠處山坡上粗壯的呼吸與翻土聲,忽然都變得清晰可見,在樹影間現蹤。
巡山的老伯說,遇到山豬發怒要趕緊爬到樹上,要不山豬鐵頭撞、獠牙刺、大嘴咬,非死即傷。老獵人說,打山豬要帶上狗隊,待到狗牽制山豬之後獵人才開槍索命。但往往回程時除了扛山豬,還連帶得扛幾隻死傷獵犬。而那位坐在搖椅裡晒著太陽餵小山豬的阿婆則說,前一天夜裡山豬群闖進甘蔗田搗亂,全村的男人敲鑼打鼓放鞭炮折騰了一晚上才把山豬趕走,而這一隻幼崽跟丟了,於是進到了阿婆懷裡嚶嚶叫著討奶喝。
我沿著一條陌生的溪溝一路往上,腰間插著一柄生鏽了的老鋸子,兩手把玩著紅外線自動攝影機,期待在此找到石虎的蹤跡。少了颱風豪雨帶來的土石流,植物用根緩慢環抱溪溝裸露的肌膚,年幼的樹木從中挺出,一握粗的樹幹蜿蜒追尋篩落的陽光。
我揮趕著耳邊嗡嗡作響的麗蠅,同時驚飛草堆裡的竹雞和翠翼鳩,頭頂上樹鵲、五色鳥、紅嘴黑鵯鳴聲參差吵雜,落腳處吉悌細顎針蟻簇擁著蟻后劃出斷續的黑線。石頭上擱著一條食蟹獴的排遺,牠排出破碎的蟹殼後瀟灑地離去;樹叢下鼬獾挖了幾個深淺不一的洞,或許牠在此刨出了一條嘎吱作響的美味蚯蚓。
忽爾隔著灌木叢傳來一陣騷動,一個沉重的呼吸引領著更多稚嫩的叫聲在溪溝中移動,從一棵植株到另一棵植株。蹄腳雜沓聲、岩石崩落聲、根系斷裂聲,透過葉子與葉子之間的空隙,窺見了一方黑色毛皮下的肌肉如浪潮般地湧動,那是一隻帶著小山豬覓食的母山豬。
※
隻身一人遇到山豬群,想到有關山豬的種種傳說,忽然想起最近鍾愛的一則改編笑話:
有一次我問我女朋友:「你最怕什麼?」
「我怕你愛上其他人。」她說。「然後永遠離開我,留下我孤伶伶地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
「那你最怕什麼?」她反問。
「山豬。」
不過現實是在有女朋友之前就先遇上了山豬,我最好是趁著溪溝無風,空氣不會把我身上的臊氣透漏給山豬知道,悄聲離開。但內心卻有一種嚮往,想看到那活物的生命在眼前完全地呈現,看四蹄的起落、看肌肉的起伏、看氣流在山豬的長嘴一進一出。我躡足想繞過我和山豬之間的樹叢,笨拙的腳步卻掀翻了一顆突出的石頭,石頭翻滾蹦跳,然後愜意地栽進了一窪淺水,嘲弄地宣告我的存在。
※
山鳥忽然靜了下來,山豬母子也停下四處翻找,幾秒鐘的靜默後,只聽得樹叢後一龐然巨物以排山倒海之勢朝我奔來,四蹄砸落之處土石紛飛,面對我這個冒失的入侵者,母山豬挾著整座山的憤怒要捍衛牠的子代。看著眼前植木的晃動越來越逼近,我卻傻了一樣呆立在原地,思考起一個突然閃過的問題:
「或許,山豬一詞並非代表『住在山上的豬』,而是『如山一般的豬』?」
這個問題毫無邏輯且來得真不是時候,但在母山豬衝鋒的壓迫下,我更願意不理智地選擇相信後者。失神一般地咀嚼這個問題一段時間後,我的思緒才終於擠出一個實用的字:
「跑!」
我開始狂奔,在被鼬獾挖得滿目瘡痍的溪溝裡,我多希望我的腳步能如山羌一般輕盈,而不是狼狽的一一墜毀在石縫中。我一撲一跌,在山裡橫衝直撞,快到兩側的綠葉幻化為漫天的蝶翼紛飛,最後狠狠撞進一叢麻竹,撞出了雨一樣滴落的琉璃蟻。
母山豬也沒有深追,把我趕到無法威脅小豬的遠處後就撞開一條獸徑走了。我把自動攝影機架在一處動物應當會聚集喝水的水塘邊,暗自思忖這群母子會占據大部分的記憶體。然後我信步下山,順手砍了一顆筍。
後臺
我套上長筒雨鞋,踏進拖網漁港下雜魚棚的一灘水窪。
等等,請先放下「萬惡底拖網」的標語,嚥下抗議的口號。我想,在著急批判之前,我們有知的權利。知道這些拖網混獲來自何處,依靠這些怪異魚體推敲一塊無光深海的殘貌;知道是誰在這裡工作,和他們如舞蹈般的勞動肢體;知道這一籃子一籃子的漁獲將去往何方,也許我曾經在餐桌上與牠們的幻化鬼影驚鴻一瞥;知道這萬千死魚姓甚名誰,並嘗試讀懂牠們在分類樹上的座標。
至少,我想我有知的權利,還有知的慾望,所以我一次又一次,踏進漁港下雜的積水,把手伸向那堆堆疊疊的下雜魚堆。
※
大溪漁港的下雜魚棚在漁港的另一頭,與人聲吵雜的魚市隔著內港泊船的靜水,看上去很近,實際上卻得要繞上一大圈路才能抵達。港邊地上零星坐著整理漁網的移工,我行經的腳步招來他們疑惑的眼神,我裝做泰然地無視他們的目光,走向前頭的鐵皮棚子⸺那巧妙地躲過了檢視線的,矗立在觀眾視角之外的,一景華麗奇觀的鏡框式舞臺後臺。
有舞臺才會有後臺,舞臺在魚市和超市、在餐廳或餐桌、在網路廣告與報章廣告,舞臺提供了一個個方形框框,鎖定了大眾的觀看視角,規定觀眾什麼能看什麼不能看。透過鏡框觀看,可以看到臺上被設計過的空間、被設計過的光線、被設計過的文字,但若是你能悄悄避過舞臺監督的眼睛,溜到這潔白的牆片之後,你便能看見橫七豎八的木料鐵構、狂亂塗抹的粉筆記號、扭曲盤纏的訊號走線、螺絲繃緊的牙和釘槍戳瞎的眼。你被一根突出的角仔拌了一跤,正想暗聲咒罵時,卻從搖晃的布景中看出是它支撐了整個結構。
舞臺後臺無所謂好看不好看,不是生來要好看或不好看的,只是自然而然的就這麼存在著,而被鏡框決定了多數人的觀看方式。但我不甘做一介無知的觀眾,硬是闖進了漁場的後臺,凝望這個劇場光區未達的暗處。
※
走進下雜魚棚,和在此工作的大哥揮手打招呼。
「閣來揀魚仔喔?(又來挑魚喔?)」我來的次數多了,和大哥已經熟識。
「著啊。(對啊。)」
「那會無姼仔來?(怎麼沒帶馬子來?)」他每次都這麼問,格外關心我的感情狀況。
「就無啊,無姼仔,無女朋友。」(就沒有啊,沒有馬子,沒有女朋友。)
「生遐緣投那會無?後擺無姼仔來無愛予你揀矣。」(長那麼帥怎會沒有?以後沒帶女孩子來不要給你挑魚了。)
「幹!逐擺攏按呢講。(幹!每次都這樣講。)」我假裝發怒。「籃仔借我一个喔。(籃子借我一個喔。)」
「好矣。」(好啊。)
我拿過一個塑膠籃子,放在棚子邊的地上,用來裝我要帶走的魚隻,然後綁起頭髮、戴上橡膠手套、拿著鐵耙,走向下雜魚堆。所謂下雜魚,大抵是那些隨著拖網上岸,太小的、太怪的、太醜的、太毒的、太賤的,因為種種原因進不了魚市場,人們下不了嘴的魚隻,就通通被扔到這一詞條底下。
漁船進港,先到拍賣市場把經濟漁獲卸下,才會駛到下雜魚棚前。漁工們把一個個滿裝的塑膠桶抬上岸,兩人一組把桶中的漁獲倒進大籃子裡,然後一一秤重。秤旁的塑膠小凳子上坐著個乾癟的老人,雙手舞動秤桿砝碼的鏗鏘響聲,秤重的結果則從他帽簷下鬱鬱的傳出。磅好的籃子用帶鉤的棍子拖到鋼棚一頭,大哥和移工扛起大籃子,把漁獲倒進更小一點的籃子,整齊的在地上擺好,等著搬上卡車。我翻動眼前的萬千死魚堆,仔細審視裡面的魚隻,突然我眼前一亮,從中抓出一條鰻,發出一聲驚呼。
「挖到寶喔?」大哥在一旁抽菸,看著我喜孜孜地捧著鰻魚。
「嘿呀(Hèn—ah),佇遮毋捌看過這種鰻。(在這裡沒看過這種鰻。)」這是一條奧氏合鰓鰻。
「提轉去做研究啊。」(拿回去做研究啊。)
「哈哈,我毋是做研究ê。」(我不是做研究的。)
「毋是做研究ê來遮揀這創啥?」(不是做研究的來這裡挑這些魚做什麼。)
「家己ê興趣爾。」(自己的興趣而已。)
一邊說著,我一邊幫鰻魚拍了張照,傳給做鰻魚研究的福哥。「收!」福哥看了照片後這樣說,我把鰻放進籃子裡。今天算是有收獲了。
※
我必須承認,我的感情標準是浮動的,我從來就沒有辦法以平等的目光注視不同的物種。根據物種和我的距離、和人類的親緣關係、背負的議題、經濟地位、市場價值、瀕危等級、稀少程度和毛絨絨程度,我移情的多寡隨時都在變動。我永遠無法像凝視一隻犬殺穿山甲半闔眼睛一樣的凝視一條躺在漁港的死魚。我在漁港的眼睛是無有憐憫的、缺乏同情的、渴望獵奇罕有的景觀的,所以我在大溪的魚市看到一條被劈成三段的勒氏皇帶魚時,心裡和口中只冒得出這句話:
「哭(khàu)!哭!哭!Regalecus !地動魚!皇帶魚!我來漁港這麼多
次還真的被我給遇到了!這可是臺灣最長的硬骨魚啊!」
然後我轉頭面向賣魚的大姊。「阿姐啊,這地動魚敢會當借我翕一張相
片?」
※
不知道從哪一次開始,大哥開始叫我一起搬魚。搬魚就搬魚吧,在這裡白拿了多少人家的漁獲,現在出點力也是應該的,況且我本科學的是劇場,平時搬的重物肯定沒少過。於是我丟下手中的小耙子,擡起磅好的大籃子,倒進擺在地上的小籃子中。然後我接過大哥手上的大鐵耙,把小丘一樣的雜魚平分在小籃子中。
「多謝你啊,今仔日魚較濟。(今天魚較多。)」大哥說。
「外勞仔無來?」我問大哥,平時常見的印尼籍移工不在。
「去八斗仔矣。」大哥從一旁裝著冰塊的小水桶中拿出一罐啤酒。「啉bì-lù 無?(要喝啤酒嗎?)」
我接過啤酒,拉開鋁罐拉環,飲下颯爽的氣泡。又一艘漁船靠岸,大哥招招手,要我繼續去搬魚,我的酒量差,此時腳步已經有些虛浮,大籃的下雜差點沒搬起來。
「幹,酒醉矣。」我說。
「你足無效ê,啉一罐著酒醉。(你真是沒用,喝一罐就醉了。)」然後他指著腳邊的大籃子。「這一箍仔百一公斤,兩个人搬,一人五十五公斤。你扛袂起來,愛安怎抱女朋友?(這一籃子一百一十公斤要怎樣抱女朋友?)」他總愛拿這事揶揄我。
「免煩惱這咧,我無女朋友。」我們同時爆出大笑。
我跟著大哥學習怎麼扛魚、怎麼使用帶鉤的棍子和大鐵耙、怎麼在下雜魚棚把漁獲進一步的分類、怎麼喝酒、怎麼和在此工作的人們聊天打屁⸺同時從閒談中知道這些下雜仔從何而來、去往何方、將在哪裡和我重新見面。
※
我越是走近漁場後臺,越是不清楚自己的立足點。我也是拖網漁業的受惠者,洶湧的海面永遠是另一個世界的邊界,而我只能依靠巨幅的漁網窺伺它,提出夢幻的想像;我享受在下雜魚堆中揀出稀有物種,然後捐給研究單位的快感;我喜歡在鐵棚裡和大哥搬魚、和移工打鬧、甚至跟著手提卡拉OK大聲歡唱。我無權也無能對之批判,我只能做到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觀看。
在劇場中,沒有光的地方就是一片黑暗,是不存在的空間。於是我從燈光設計手中奪過一盞燈,把光彈搖到下雜魚棚,照亮觀眾目光不曾到達之處。
然後我穿上吊䘥、套上長筒雨鞋、纏上頭巾、掛上橡膠手套,把自己打扮得像是半個漁工,再次走向下雜魚棚。
★註一:舞臺設計製圖時,用以模擬觀眾視線,檢視臺上不該被觀眾看到的物件,是否有被適當的遮蔽的線條。
▲註二:將表演區視為一個封閉的盒子,四面都是牆,唯獨面向觀眾席的一面牆是透明的,觀眾透過拱形結構的鏡框觀看舞臺上演出的舞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