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夏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一首名為〈夏天來了〉的小詩,其中有這麼幾句,正是他當年心情的寫照:
每當夏天來到總會想起出生時的一絲不掛
既冷且熱 既害怕又愉快
可能還有點自暴自棄也說不定
果然一絲不掛般地清爽,拖著一個小行李箱就去了台中。
應聘之前他就已耳聞,這間在中部升學率極好的學校,老師壓力大是出了名的。第一晚住進由教室改裝,用三夾板隔出的一間間男老師宿舍房,發現左鄰右舍也多是像他一樣的社會新鮮人。面對這樣久違了的團體生活,他有了一種奇特的放心。
我跟這些大男孩們沒什麼不同,所以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他想。
孤單的日子著實也過得太久,他現在可以有一個全新的面目加入這個團體,什麼校園才子、十大才藝學生獲獎……這些轉瞬間已毫無意義。每天從早自習開始到晚自習結束,回到宿舍,同事們互相串串門子,發薪日就一起去吃消夜,這樣的日子一點也不難。
帶一班初一導師,同時教一班高一,還有一班汽修科與一班夜補校美髮科,果然被操得很凶。到底那時他還年輕,可以跟自己說,我做得到!他的老同學們沒有一個不驚訝,他竟然就這樣切斷了台北。
事隔這麼多年,每當想起住在那簡陋教員宿舍裡的時光,他都還能聽到從那個物理老師房間傳來的王芷蕾,同一首歌被他重複放了又放:迷惑的心四處張望,不見熾熱的胸膛,多情的淚縱然溫暖,暖不了黑夜長長……
歌名叫做〈冷冷的夏〉。他一直沒問過那個一口齙牙的男生,是因為這個歌詞嗎?還是因為她的歌聲?為什麼永遠都是這一首?
更奇怪的是,其他人也都沒有抱怨,常常十幾個男生就一邊改著作業,整晚一起聽著同樣一首歌。好似他們來到這個鄉下中學相遇共事,都有著不想明說的理由。
夏天過去了。
秋高氣爽的台中(當年沒有火力發電廠),是全台氣候最宜人的城市。也沒有太多的高樓與重劃區,於是占地寬敞的庭園咖啡店開始流行,成了城市特色,一種台北人難以想像的空間奢侈。
初一的小男生們,換季後的新制服是西裝外套加領帶,一個個成了小紳士模樣。男生班通常都是數學強過英文,他帶的這一班也真奇怪,月考英文成績竟經常比女生班還好。
別班老師來監考,事後像發現了新大陸似地跑來跟他說:你們班上的同學,他們在寫考卷的時候,那個神情都跟你好像喔──
偶有回台北的時候,週六傍晚到,第二天吃完晚飯就走,去台北西站搭國光號客運。
夜裡行車,在熄燈的車廂內,他戴起隨身聽耳機,看著車窗外高速公路上一盞盞橙黃路燈沿途快速被拋飛,像是來不及跟他說聲什麼就被大浪襲捲。
出版社老闆說,賣完了,還要再印嗎?老闆為此很苦惱:再印個五百本,你就把版權拿回去吧,打字稿都送你不要錢。金石堂每週都來叫書,我們主要做教科書生意,直接跟學校聯絡,沒有那個人力幫你這樣一直補書啦!
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他不知道。
那間剛因出版了《海水正藍》而異軍突起的新出版社,要編一本校園作家小說合集,打算收入他短篇集子中的一篇〈最後一次初戀〉。
當年的轉載費是多少已不可考。隨後這本合集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上。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
每回在台北短暫停留,他不與任何人聯絡。陪陪父母之餘,頂多有時會去火車站前,一間叫FM流行頻道的商場二樓咖啡座,一個下午獨自坐看馬路上的來往人群車流。想到接下來學生們也要開始面對聯考了,不可能永遠像一年級的時候一樣,可以教他們唱英文歌,跟他們一起看小熊維尼的卡通笑得前仰後合,他心中微微漾起不安。
年輕孩子們的變化多麼快啊!
初一小毛頭都悄悄在竄長,到了明年,有幾個的身高肯定都將超越他,甚至現在就看得見,他們的唇邊已開始有細如蕨毛的軟鬚出現。
高中部都是男女合班,他也看得出誰與誰已在暗通款曲。雖然不是他們的導師,但是他把其中幾個男生叫到身邊,只跟他們交代一句:要懂得保護女生,做得到嗎?
他自己接下來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會成為那種堂堂小考,藤條不離手的升學班王牌老師嗎?
隔著忠孝西路,他望向對街的金石堂與哈帝漢堡,再過去是中央日報大樓,當時不可能想像得到,變化每分每秒都在發生,這幅街景一年後就會永遠消失。
那一晚,從台北回到台中,下了國光號再轉客運,回到學校已經十一點多。十二月夜裡氣溫驟降,他回到自己的小房間,拿出電壺煮水,讓水蒸汽驅散初冬的寒氣。
然後他坐到小書桌前,攤開了稿紙。
(摘自〈寂夏〉)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一首名為〈夏天來了〉的小詩,其中有這麼幾句,正是他當年心情的寫照:
每當夏天來到總會想起出生時的一絲不掛
既冷且熱 既害怕又愉快
可能還有點自暴自棄也說不定
果然一絲不掛般地清爽,拖著一個小行李箱就去了台中。
應聘之前他就已耳聞,這間在中部升學率極好的學校,老師壓力大是出了名的。第一晚住進由教室改裝,用三夾板隔出的一間間男老師宿舍房,發現左鄰右舍也多是像他一樣的社會新鮮人。面對這樣久違了的團體生活,他有了一種奇特的放心。
我跟這些大男孩們沒什麼不同,所以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他想。
孤單的日子著實也過得太久,他現在可以有一個全新的面目加入這個團體,什麼校園才子、十大才藝學生獲獎……這些轉瞬間已毫無意義。每天從早自習開始到晚自習結束,回到宿舍,同事們互相串串門子,發薪日就一起去吃消夜,這樣的日子一點也不難。
帶一班初一導師,同時教一班高一,還有一班汽修科與一班夜補校美髮科,果然被操得很凶。到底那時他還年輕,可以跟自己說,我做得到!他的老同學們沒有一個不驚訝,他竟然就這樣切斷了台北。
事隔這麼多年,每當想起住在那簡陋教員宿舍裡的時光,他都還能聽到從那個物理老師房間傳來的王芷蕾,同一首歌被他重複放了又放:迷惑的心四處張望,不見熾熱的胸膛,多情的淚縱然溫暖,暖不了黑夜長長……
歌名叫做〈冷冷的夏〉。他一直沒問過那個一口齙牙的男生,是因為這個歌詞嗎?還是因為她的歌聲?為什麼永遠都是這一首?
更奇怪的是,其他人也都沒有抱怨,常常十幾個男生就一邊改著作業,整晚一起聽著同樣一首歌。好似他們來到這個鄉下中學相遇共事,都有著不想明說的理由。
夏天過去了。
秋高氣爽的台中(當年沒有火力發電廠),是全台氣候最宜人的城市。也沒有太多的高樓與重劃區,於是占地寬敞的庭園咖啡店開始流行,成了城市特色,一種台北人難以想像的空間奢侈。
初一的小男生們,換季後的新制服是西裝外套加領帶,一個個成了小紳士模樣。男生班通常都是數學強過英文,他帶的這一班也真奇怪,月考英文成績竟經常比女生班還好。
別班老師來監考,事後像發現了新大陸似地跑來跟他說:你們班上的同學,他們在寫考卷的時候,那個神情都跟你好像喔──
偶有回台北的時候,週六傍晚到,第二天吃完晚飯就走,去台北西站搭國光號客運。
夜裡行車,在熄燈的車廂內,他戴起隨身聽耳機,看著車窗外高速公路上一盞盞橙黃路燈沿途快速被拋飛,像是來不及跟他說聲什麼就被大浪襲捲。
出版社老闆說,賣完了,還要再印嗎?老闆為此很苦惱:再印個五百本,你就把版權拿回去吧,打字稿都送你不要錢。金石堂每週都來叫書,我們主要做教科書生意,直接跟學校聯絡,沒有那個人力幫你這樣一直補書啦!
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他不知道。
那間剛因出版了《海水正藍》而異軍突起的新出版社,要編一本校園作家小說合集,打算收入他短篇集子中的一篇〈最後一次初戀〉。
當年的轉載費是多少已不可考。隨後這本合集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上。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
每回在台北短暫停留,他不與任何人聯絡。陪陪父母之餘,頂多有時會去火車站前,一間叫FM流行頻道的商場二樓咖啡座,一個下午獨自坐看馬路上的來往人群車流。想到接下來學生們也要開始面對聯考了,不可能永遠像一年級的時候一樣,可以教他們唱英文歌,跟他們一起看小熊維尼的卡通笑得前仰後合,他心中微微漾起不安。
年輕孩子們的變化多麼快啊!
初一小毛頭都悄悄在竄長,到了明年,有幾個的身高肯定都將超越他,甚至現在就看得見,他們的唇邊已開始有細如蕨毛的軟鬚出現。
高中部都是男女合班,他也看得出誰與誰已在暗通款曲。雖然不是他們的導師,但是他把其中幾個男生叫到身邊,只跟他們交代一句:要懂得保護女生,做得到嗎?
他自己接下來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會成為那種堂堂小考,藤條不離手的升學班王牌老師嗎?
隔著忠孝西路,他望向對街的金石堂與哈帝漢堡,再過去是中央日報大樓,當時不可能想像得到,變化每分每秒都在發生,這幅街景一年後就會永遠消失。
那一晚,從台北回到台中,下了國光號再轉客運,回到學校已經十一點多。十二月夜裡氣溫驟降,他回到自己的小房間,拿出電壺煮水,讓水蒸汽驅散初冬的寒氣。
然後他坐到小書桌前,攤開了稿紙。
(摘自〈寂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