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一九一二年.冬至.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
一鉤新月掛在夜空上,照亮了整片海面和崎嶇的東部岩岸,風浪一波波襲向岩石,濺起碎玉般的浪花;岸邊有一區簡陋的矮房透著燭光,在雄偉的大自然前顯得渺小而脆弱。
「真寒……猶原足寒……」余清芳蜷曲身子不斷發抖。牢友們已蒐集所有苧麻布覆蓋他全身,輪流站在磚砌的通風口,試圖要堵住臺灣東部的刺骨寒風,卻還是於事無補。
「他發高燒,這些日本狗給的破麻布根本就無法保暖,再這樣下去很危險。」牢友當中的王仔曾是郎中,看到這情況也頻頻搖頭。
臺灣東部環境嚴苛,夏日嚴酷的烈陽和冬天刺骨的狂風,每半年會交替上陣,連裝備齊全的日本警察都難以招架,更何況是只披著一層粗製麻布的囚犯們。他們每天被迫長時間勞役,持續為日本帝國採擴和開路,加上東部醫療資源匱乏,被分發至此的「罪犯」絕大部份無法活著回到西臺灣。
「有人去問過黃老嗎?他會不會有辦法?」黃老是整間收容所內最年長的犯人,已經在這待了快五年。聽說他當年因勇敢起身抵抗日本人才被抓來,在收容所內地位極高。
「聽說他做過道士還天生陰陽眼,或許余弟不是生病而是被髒東西煞到,」王仔心中抱著一絲希望如此說道:「不過黃老在另外一區,必須冒險偷渡過去把人帶來。」
「我去!」丁仔自告奮勇,他跟余清芳在鹽水港街就一起打拚:「被發現頂多挨一頓打,但絕對要保住余弟這條命!」
「浮浪者」類似清代的羅漢腳,是指沒有一定住所或職業,且被日本警察判定有妨礙治安或風俗之虞的人。他們沒有犯罪事實,只是被日本帝國預防性關押著,並透過規律的勞動和群體生活全面改造這些在殖民地高層眼中無所事事的男人。
收容所不像監獄看守嚴格,犯人們在白天強迫勞役,晚間有些自由時間。丁仔趁著點名的空隙偷溜並找到了黃老,熱心腸的老人第一時間答應前來探望。
神祕老人的到來讓所有人都很期待,好奇地將兩人圍了起來,都想知道此事如何能解?余清芳此時已昏迷,全身如火爐般發燙,因著囚室寒冷,一層水氣氤氳由身軀往上蒸騰。
黃老拿了火燒樹枝製成的碳筆,在紙上開始畫符,口中喃喃自語說著沒人聽懂的話,並隨即引燭火點燃紙張,以雙指夾著符令讓火光在余清芳身體周圍拂過,直到燒成灰燼墜落地面。
「他帶有天命,不應命喪於此。」黃老用嘶啞聲線說,向旁人討來水,在他額上寫字。
余清芳漸漸醒轉,但氣如游絲。
黃老蹲下向他耳語:「汝體質特異,是做大事的人。我有古藥方能助一臂之力,轉成乩身,或許神明會救汝一命,不妨試試。」
余清芳點點頭無力地說:「我平常時食齋修行,多謝湊腳手……。」
「如此甚好!」黃老站起望向其他人:「明天你們去勞役時,沿路揣看覓相思仔,盡可能由枝幹至根部刨下樹皮,避免刨到樹質帶汁液部分,把刨下的薄長樹紙捲妥帶回。」
「相思樹可以入藥?我們平常都砍來燒柴用。」王仔好奇地問道。
「單純熬煮樹紙不行,必須加上一些祕方,」黃老小心翼翼地從寬大的衣袖裡,取出以油紙層層包覆的五寸見方藥材,裡頭是深褐色的細小種子:「這是駱駝蓬的種子,來自西藏。跟大量相思樹紙一起熬煮便生奇效。」
眾人關在同個地方歷經患難,都有感情,對於這點小忙自然一口答應;於是即刻著手準備包裹樹紙的獸皮,也討論著明日該如何互相掩護、以打磨鋒利的石塊採集樹皮。
隔天勞役結束後,太陽也跟著下山,氣溫快速降低。余清芳因畏寒不停顫抖,上下排牙齒碰撞地格格作響,極度虛弱的他,只能奮力吊著最後一口氣。
這時黃老再次到來,手裡捧著一碗深黑濃稠的湯藥,氣味十分惡臭難聞,原先好奇靠近的人被熏得倒退三步。
「此即是相思湯,服下去吧。」
余清芳順從地緩緩喝下,眾人既擔心且好奇,全擠成一團,想見識這帖大夥參與煉製的祕藥是否生效?等了一炷香的時間絲毫沒有反應,余清芳仍舊病懨懨地躺在床上。
突然間,余清芳驚惶大叫,手腳像是著了火快速甩動。
旁邊的人正想上前,卻被黃老一把抓住。
「不要動他,能不能成,就看此時!」
黃老再次點燃符令,用煙霧與餘燼環繞余清芳周身,大聲誦念無人知曉的咒語,用盡所有力氣宣示地界、驅除所有肉眼未見的靈界干擾。
而余清芳痛苦地跌下了床,在地上持續地翻滾哀嚎著,直到把胃中殘餘消化物盡皆嘔了出來,全身虛脫地躺著動彈不得。
「來囉!五府王爺有心搭救汝!」黃老強行壓抑聲音中的歡喜。
這時,失去意識的余清芳腦海內,出現了一道清澈的聲音——
02豪紳
一九一三年.木離.鵝鑾鼻庄大板埒
一艘大輪船緩緩駛進日本人的捕鯨基地大板埒,港口人員全體出動忙著卸下木箱;這條從基隆出發行經臺東到鵝鑾鼻為止的東岸航線,基本上是以運補貨物為主。
貨物全卸下後,閘門開啟;有一群人穿著破爛的麻衣,發瘋似地衝下輪船。港口工作的人都不意外,人人知道他們是在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關押數年後,終於重獲自由之人。
這艘每週駛經的貨輪,所載送的,就是僥倖留下一條命的那些人。
在眾多人爭先跑出後,一名男子不像其他人一獲自由,即刻拔腿狂奔;反倒是先在甲板上深吸了一大口氣,像是想紓緩自己肩上的壓力。隔了許久,才如釋重負地緩緩走下輪船。
這人年約三十出頭,一雙飽經憂患的大眼彷彿無所畏懼;他樣貌清秀帶幾分書卷氣,皮膚黝黑且身材瘦弱,看得出這幾年粗重勞役刻在身上的風霜痕跡。
下船後他像是被什麼無形力量驅使那樣,一路步行或搭牛車,花了足足一整天的時間,終於在正午時分來到了臺南廳直轄東、西區的交界,即最繁華的街道之中。
市區內人聲鼎沸,大街寬闊乾淨,開設了幾間洋店舖,販售新奇的西餐和西服,絡繹不絕的往來民眾,市招與話聲摻雜著日語、漢文和臺灣話,與多年前造訪過的印象全然不同。
他全身破爛跟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卻目標明確地走著,向路人問的都是同一句話:
「府城西來庵怎麼走?」此人便是余清芳。
✻ ✻ ✻
西來庵的位置,其實再好找不過。當地人都會驕傲地說:走到兩年前剛建成的「石像」圓環後再朝向東行三分鐘路程就到了;西來庵是座三進二落的建築,屋頂勾畫華麗的飛簷,彩色磚瓦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座嶄新的廟宇,是由大目降豪紳蘇有志全額資助興建,與「石像」圓環在同一年一起完工的。廟埕聚集不少信眾正在閒聊,當中一名女子在人群中顯得特別醒目。
廟埕聚集不少信眾正在閒聊,當中一名女子在人群中顯得特別醒目。
她身穿和服,髮簪梳理得整整齊齊,捧著一件小孩衣服正來回碎步優雅地走著。平時在廟中很難得見到穿著日式服裝的信徒,且她五官立體,皮膚雪白、身材頎長,整體觀之不像日本人;也可能因為腳踏咔咔作響的木履,她比一般赤腳,或是著皮底布鞋的男性信眾還高上寸許,十分引人側目。
她時不時將頭探進庵內想看發生什麼事,今日等候的時間似乎特別長。
這可苦了一旁神情緊張的廟方執事阿廖,深怕有所怠慢;畢竟要是惹到日警,那可是吃不完兜著走:「新居夫人不好意思,再麻煩等一下,下一位就輪到您了。」
「叫我湯玉就好。那位大哥已經進去半小時了吧?是遇到什麼難題了嗎?」她十分好奇,再往前探了頭。
阿廖趕緊回答:「報告夫人,那人正在告天狀。」
阿廖見湯玉一臉茫然,連忙接著解釋:「就是把自己受的委屈詳細言明,由師公作法後就能一狀告到天庭,再交由王爺裁奪作主。我看夫人在趕時間,我馬上去把他叫出來!」阿廖說完就衝進廟內;但湯玉並沒有要打斷對方問事的意思,只好三步併兩步地追上想制止阿廖。
庵內神桌旁,坐著一名正在碎唸的男子,對著披戴道服、頭綁黑巾,用竹筷打了個鬆散髮髻的一位壯年人不斷抱怨:
「牛奶吉,阿三每次都占我便宜,收割時把那塊算他的,開耕時又推給我做,這樣太超過了啦!他明年一定又會再用這奧步再來一次,我不能總被欺負,王爺要幫我討回公道啊!」
這位身著道服的「牛奶吉」,本名叫陳清吉,年約四十歲左右,身材不高但十分精壯,因長年用扁擔背負瓶瓶罐罐到處送貨而身形佝僂。除了是西來庵的「陳師父」,其本業是在市郊養乳牛,專門賣牛奶給日本人,大家也就順理成章地稱他牛奶吉。
他年少時曾是王爺乩身,替民眾消災解惑,直到年紀漸長後,王爺請他卸下乩身的職務,於是他便改以道術服務眾信徒。
03王爺
一九一三年.春分.亭仔腳西來庵
臺南廳全境是臺灣率先解除烏鼠病疫情的所在,此事使得主司瘟疫的王爺聲名大噪,常有香客慕名前來府城西來庵參拜,答謝王爺的保佑。即便如此,今日庵內的盛況也是前所未見,由於一口氣湧入許多看熱鬧的民眾,庵內早已容納不下,因此一路排到庵外,人龍繞著廟宇整整兩圈,甚至有人攀爬在庵外的石牆上,只為了能窺見裡頭的狀況。
「裡頭到底怎麼啦?」路過的民眾不斷詢問,深怕錯過了好戲。
「聽說啊,剛有一名素衣男子步入庵中,整整在王爺神尊面前跪了三個時辰都沒動,剛才突然開始搖頭晃腦,起身踏著七星步,口中唸唸有詞。」一名長者從前方退到後頭跟大家分享,搭配著手勢說得口沫橫飛。
「該不會?是王爺駕臨了乩身?」
「王爺有乩身!這可是大事啊!」
這消息便跟著人群一傳十、十傳百,才會一口氣聚集了這麼多人。
「還不只這樣,剛才一名婦人抱著生病的小孩來到庵中,她說孩子已經發燒好幾天,自己卻沒錢讓他看大夫……直到昨夜王爺託夢叫她抱著孩子過來,結果才剛來就碰上王爺起駕。」
「然後呢?」大家好奇地問道:「該不會就治好了吧?」
「王爺乩身隨手從鏤空雕花的桃花心木劍鞘,拔起神尊的配劍;此雖不如原寸真劍,但氣勢額外懾人;金光閃閃的劍身,鑲嵌其上七顆曲折起伏的不知名寶石發出凜洌寒光,這乩身朝孩子身邊砍了幾下又大喊一聲。原本一直哭鬧的小孩當下就安靜下來了,不只不哭不鬧,見到神情凶悍的乩身還笑了出來。」那名長輩揮舞著手臂,生動地重現當時的場景。
信眾內心的激動完全藏不住,紛紛雙手合十朝著廟中跪拜。
「伊開始替信徒看病解災,剛已經替好幾個人用符火化解,還開藥單呢!現在好多人排隊等著。」那老人語氣激動,眼眶泛淚:「我有生之年……竟然有幸見到王爺乩身!」
「王爺顯靈替人看病啦!大消息啊!」
「王爺乩身十分罕見,真是太幸運了!」信眾大聲歡呼著,迫不及待地把這好消息繼續往外傳。人們期待的心情愈來愈高漲,繼續把故事加油添醋下去,這下偌大的廟埕擠滿了躍躍欲試的鄉親,比年節採買的市場還要來得擁擠;著著實實地肩膀緊貼肩膀,腳跟踏不到地。
庵內執事見到這狀況受寵若驚,一時也不知該如何處理:「雖從未見過這人,但這動作和姿勢的氣勢絕非作假。王爺若是真能降臨,絕對是本庵一大榮幸啊。趕緊派人去通知蘇董事。王爺靈驗,他肯定是最開心的那個人了!」
「陳師父一早就去蘇宅主持扶筆了,不知道事情處理完了沒,真可惜他跟蘇董事沒能第一時間親眼見到。」廟內掃地、倒茶、收香火、供品的一干三姑六婆七嘴八舌討論著。
一九一二年.冬至.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
一鉤新月掛在夜空上,照亮了整片海面和崎嶇的東部岩岸,風浪一波波襲向岩石,濺起碎玉般的浪花;岸邊有一區簡陋的矮房透著燭光,在雄偉的大自然前顯得渺小而脆弱。
「真寒……猶原足寒……」余清芳蜷曲身子不斷發抖。牢友們已蒐集所有苧麻布覆蓋他全身,輪流站在磚砌的通風口,試圖要堵住臺灣東部的刺骨寒風,卻還是於事無補。
「他發高燒,這些日本狗給的破麻布根本就無法保暖,再這樣下去很危險。」牢友當中的王仔曾是郎中,看到這情況也頻頻搖頭。
臺灣東部環境嚴苛,夏日嚴酷的烈陽和冬天刺骨的狂風,每半年會交替上陣,連裝備齊全的日本警察都難以招架,更何況是只披著一層粗製麻布的囚犯們。他們每天被迫長時間勞役,持續為日本帝國採擴和開路,加上東部醫療資源匱乏,被分發至此的「罪犯」絕大部份無法活著回到西臺灣。
「有人去問過黃老嗎?他會不會有辦法?」黃老是整間收容所內最年長的犯人,已經在這待了快五年。聽說他當年因勇敢起身抵抗日本人才被抓來,在收容所內地位極高。
「聽說他做過道士還天生陰陽眼,或許余弟不是生病而是被髒東西煞到,」王仔心中抱著一絲希望如此說道:「不過黃老在另外一區,必須冒險偷渡過去把人帶來。」
「我去!」丁仔自告奮勇,他跟余清芳在鹽水港街就一起打拚:「被發現頂多挨一頓打,但絕對要保住余弟這條命!」
「浮浪者」類似清代的羅漢腳,是指沒有一定住所或職業,且被日本警察判定有妨礙治安或風俗之虞的人。他們沒有犯罪事實,只是被日本帝國預防性關押著,並透過規律的勞動和群體生活全面改造這些在殖民地高層眼中無所事事的男人。
收容所不像監獄看守嚴格,犯人們在白天強迫勞役,晚間有些自由時間。丁仔趁著點名的空隙偷溜並找到了黃老,熱心腸的老人第一時間答應前來探望。
神祕老人的到來讓所有人都很期待,好奇地將兩人圍了起來,都想知道此事如何能解?余清芳此時已昏迷,全身如火爐般發燙,因著囚室寒冷,一層水氣氤氳由身軀往上蒸騰。
黃老拿了火燒樹枝製成的碳筆,在紙上開始畫符,口中喃喃自語說著沒人聽懂的話,並隨即引燭火點燃紙張,以雙指夾著符令讓火光在余清芳身體周圍拂過,直到燒成灰燼墜落地面。
「他帶有天命,不應命喪於此。」黃老用嘶啞聲線說,向旁人討來水,在他額上寫字。
余清芳漸漸醒轉,但氣如游絲。
黃老蹲下向他耳語:「汝體質特異,是做大事的人。我有古藥方能助一臂之力,轉成乩身,或許神明會救汝一命,不妨試試。」
余清芳點點頭無力地說:「我平常時食齋修行,多謝湊腳手……。」
「如此甚好!」黃老站起望向其他人:「明天你們去勞役時,沿路揣看覓相思仔,盡可能由枝幹至根部刨下樹皮,避免刨到樹質帶汁液部分,把刨下的薄長樹紙捲妥帶回。」
「相思樹可以入藥?我們平常都砍來燒柴用。」王仔好奇地問道。
「單純熬煮樹紙不行,必須加上一些祕方,」黃老小心翼翼地從寬大的衣袖裡,取出以油紙層層包覆的五寸見方藥材,裡頭是深褐色的細小種子:「這是駱駝蓬的種子,來自西藏。跟大量相思樹紙一起熬煮便生奇效。」
眾人關在同個地方歷經患難,都有感情,對於這點小忙自然一口答應;於是即刻著手準備包裹樹紙的獸皮,也討論著明日該如何互相掩護、以打磨鋒利的石塊採集樹皮。
隔天勞役結束後,太陽也跟著下山,氣溫快速降低。余清芳因畏寒不停顫抖,上下排牙齒碰撞地格格作響,極度虛弱的他,只能奮力吊著最後一口氣。
這時黃老再次到來,手裡捧著一碗深黑濃稠的湯藥,氣味十分惡臭難聞,原先好奇靠近的人被熏得倒退三步。
「此即是相思湯,服下去吧。」
余清芳順從地緩緩喝下,眾人既擔心且好奇,全擠成一團,想見識這帖大夥參與煉製的祕藥是否生效?等了一炷香的時間絲毫沒有反應,余清芳仍舊病懨懨地躺在床上。
突然間,余清芳驚惶大叫,手腳像是著了火快速甩動。
旁邊的人正想上前,卻被黃老一把抓住。
「不要動他,能不能成,就看此時!」
黃老再次點燃符令,用煙霧與餘燼環繞余清芳周身,大聲誦念無人知曉的咒語,用盡所有力氣宣示地界、驅除所有肉眼未見的靈界干擾。
而余清芳痛苦地跌下了床,在地上持續地翻滾哀嚎著,直到把胃中殘餘消化物盡皆嘔了出來,全身虛脫地躺著動彈不得。
「來囉!五府王爺有心搭救汝!」黃老強行壓抑聲音中的歡喜。
這時,失去意識的余清芳腦海內,出現了一道清澈的聲音——
02豪紳
一九一三年.木離.鵝鑾鼻庄大板埒
一艘大輪船緩緩駛進日本人的捕鯨基地大板埒,港口人員全體出動忙著卸下木箱;這條從基隆出發行經臺東到鵝鑾鼻為止的東岸航線,基本上是以運補貨物為主。
貨物全卸下後,閘門開啟;有一群人穿著破爛的麻衣,發瘋似地衝下輪船。港口工作的人都不意外,人人知道他們是在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關押數年後,終於重獲自由之人。
這艘每週駛經的貨輪,所載送的,就是僥倖留下一條命的那些人。
在眾多人爭先跑出後,一名男子不像其他人一獲自由,即刻拔腿狂奔;反倒是先在甲板上深吸了一大口氣,像是想紓緩自己肩上的壓力。隔了許久,才如釋重負地緩緩走下輪船。
這人年約三十出頭,一雙飽經憂患的大眼彷彿無所畏懼;他樣貌清秀帶幾分書卷氣,皮膚黝黑且身材瘦弱,看得出這幾年粗重勞役刻在身上的風霜痕跡。
下船後他像是被什麼無形力量驅使那樣,一路步行或搭牛車,花了足足一整天的時間,終於在正午時分來到了臺南廳直轄東、西區的交界,即最繁華的街道之中。
市區內人聲鼎沸,大街寬闊乾淨,開設了幾間洋店舖,販售新奇的西餐和西服,絡繹不絕的往來民眾,市招與話聲摻雜著日語、漢文和臺灣話,與多年前造訪過的印象全然不同。
他全身破爛跟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卻目標明確地走著,向路人問的都是同一句話:
「府城西來庵怎麼走?」此人便是余清芳。
✻ ✻ ✻
西來庵的位置,其實再好找不過。當地人都會驕傲地說:走到兩年前剛建成的「石像」圓環後再朝向東行三分鐘路程就到了;西來庵是座三進二落的建築,屋頂勾畫華麗的飛簷,彩色磚瓦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座嶄新的廟宇,是由大目降豪紳蘇有志全額資助興建,與「石像」圓環在同一年一起完工的。廟埕聚集不少信眾正在閒聊,當中一名女子在人群中顯得特別醒目。
廟埕聚集不少信眾正在閒聊,當中一名女子在人群中顯得特別醒目。
她身穿和服,髮簪梳理得整整齊齊,捧著一件小孩衣服正來回碎步優雅地走著。平時在廟中很難得見到穿著日式服裝的信徒,且她五官立體,皮膚雪白、身材頎長,整體觀之不像日本人;也可能因為腳踏咔咔作響的木履,她比一般赤腳,或是著皮底布鞋的男性信眾還高上寸許,十分引人側目。
她時不時將頭探進庵內想看發生什麼事,今日等候的時間似乎特別長。
這可苦了一旁神情緊張的廟方執事阿廖,深怕有所怠慢;畢竟要是惹到日警,那可是吃不完兜著走:「新居夫人不好意思,再麻煩等一下,下一位就輪到您了。」
「叫我湯玉就好。那位大哥已經進去半小時了吧?是遇到什麼難題了嗎?」她十分好奇,再往前探了頭。
阿廖趕緊回答:「報告夫人,那人正在告天狀。」
阿廖見湯玉一臉茫然,連忙接著解釋:「就是把自己受的委屈詳細言明,由師公作法後就能一狀告到天庭,再交由王爺裁奪作主。我看夫人在趕時間,我馬上去把他叫出來!」阿廖說完就衝進廟內;但湯玉並沒有要打斷對方問事的意思,只好三步併兩步地追上想制止阿廖。
庵內神桌旁,坐著一名正在碎唸的男子,對著披戴道服、頭綁黑巾,用竹筷打了個鬆散髮髻的一位壯年人不斷抱怨:
「牛奶吉,阿三每次都占我便宜,收割時把那塊算他的,開耕時又推給我做,這樣太超過了啦!他明年一定又會再用這奧步再來一次,我不能總被欺負,王爺要幫我討回公道啊!」
這位身著道服的「牛奶吉」,本名叫陳清吉,年約四十歲左右,身材不高但十分精壯,因長年用扁擔背負瓶瓶罐罐到處送貨而身形佝僂。除了是西來庵的「陳師父」,其本業是在市郊養乳牛,專門賣牛奶給日本人,大家也就順理成章地稱他牛奶吉。
他年少時曾是王爺乩身,替民眾消災解惑,直到年紀漸長後,王爺請他卸下乩身的職務,於是他便改以道術服務眾信徒。
03王爺
一九一三年.春分.亭仔腳西來庵
臺南廳全境是臺灣率先解除烏鼠病疫情的所在,此事使得主司瘟疫的王爺聲名大噪,常有香客慕名前來府城西來庵參拜,答謝王爺的保佑。即便如此,今日庵內的盛況也是前所未見,由於一口氣湧入許多看熱鬧的民眾,庵內早已容納不下,因此一路排到庵外,人龍繞著廟宇整整兩圈,甚至有人攀爬在庵外的石牆上,只為了能窺見裡頭的狀況。
「裡頭到底怎麼啦?」路過的民眾不斷詢問,深怕錯過了好戲。
「聽說啊,剛有一名素衣男子步入庵中,整整在王爺神尊面前跪了三個時辰都沒動,剛才突然開始搖頭晃腦,起身踏著七星步,口中唸唸有詞。」一名長者從前方退到後頭跟大家分享,搭配著手勢說得口沫橫飛。
「該不會?是王爺駕臨了乩身?」
「王爺有乩身!這可是大事啊!」
這消息便跟著人群一傳十、十傳百,才會一口氣聚集了這麼多人。
「還不只這樣,剛才一名婦人抱著生病的小孩來到庵中,她說孩子已經發燒好幾天,自己卻沒錢讓他看大夫……直到昨夜王爺託夢叫她抱著孩子過來,結果才剛來就碰上王爺起駕。」
「然後呢?」大家好奇地問道:「該不會就治好了吧?」
「王爺乩身隨手從鏤空雕花的桃花心木劍鞘,拔起神尊的配劍;此雖不如原寸真劍,但氣勢額外懾人;金光閃閃的劍身,鑲嵌其上七顆曲折起伏的不知名寶石發出凜洌寒光,這乩身朝孩子身邊砍了幾下又大喊一聲。原本一直哭鬧的小孩當下就安靜下來了,不只不哭不鬧,見到神情凶悍的乩身還笑了出來。」那名長輩揮舞著手臂,生動地重現當時的場景。
信眾內心的激動完全藏不住,紛紛雙手合十朝著廟中跪拜。
「伊開始替信徒看病解災,剛已經替好幾個人用符火化解,還開藥單呢!現在好多人排隊等著。」那老人語氣激動,眼眶泛淚:「我有生之年……竟然有幸見到王爺乩身!」
「王爺顯靈替人看病啦!大消息啊!」
「王爺乩身十分罕見,真是太幸運了!」信眾大聲歡呼著,迫不及待地把這好消息繼續往外傳。人們期待的心情愈來愈高漲,繼續把故事加油添醋下去,這下偌大的廟埕擠滿了躍躍欲試的鄉親,比年節採買的市場還要來得擁擠;著著實實地肩膀緊貼肩膀,腳跟踏不到地。
庵內執事見到這狀況受寵若驚,一時也不知該如何處理:「雖從未見過這人,但這動作和姿勢的氣勢絕非作假。王爺若是真能降臨,絕對是本庵一大榮幸啊。趕緊派人去通知蘇董事。王爺靈驗,他肯定是最開心的那個人了!」
「陳師父一早就去蘇宅主持扶筆了,不知道事情處理完了沒,真可惜他跟蘇董事沒能第一時間親眼見到。」廟內掃地、倒茶、收香火、供品的一干三姑六婆七嘴八舌討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