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作者序
過分喜歡,過分台灣

曾經以為自己再也寫不出一本書了。我寫過兩本職場書、一本童書繪本,很幸運在國際上有些人認識。但或許是沒有天分、不夠努力、抗壓性太低、或以上皆是,創作對我來說仍然非常痛苦。第一本書之後,我足足花了五年才克服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重新創作。就像我從小喜歡看的棒球,自從做了相關工作後,就變成單純的數字、目標、責任,不再有樂趣。成為作者之後,銷量、宣傳、市場變化也讓一切變的沒那麼好玩。
但這本書救了我。
確切一點來說,一切是從聯合報繽紛版主編栗光的邀約開始。我當初不認識她、不知道現在誰在看報紙、也不覺得自己有辦法固定每兩週刊出一篇,承受整年的長期截稿壓力。但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我,還是答應了。這個專欄變成我固定寫作的驅力,也出乎意料的成為某種療癒。
沒有主題、不用顧及任何立場、不需要任何起承轉合或脈絡,我可以只寫我在乎的事。書寫的過程中,有些像是日記,記載我的反思;有些是我珍藏在心裡、或許對世界來說一點都不重要的回憶。比起之前的作品,這本散文集顯得缺乏主軸。李安導演說過「我是台灣人,不管我在哪裡拍片,拍的都是台灣片」。我也是回頭看才知道,原來我之所以為我、還有對我來說重要的,大部分是台灣,還有一路上碰到的人事物;而有些人,像織進名為生命的溫柔河流一樣,默默地不曾遠去。這樣的台灣、這樣的燦爛歲月和美好人們,當然可以當作主軸吧?
當然,台灣離完美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這是家。棒球選手周思齊聊到二O一三年經典賽進到美輪美奐的東京巨蛋比賽時,他有種自卑感。前一年他甚至是中華職棒的年度MVP,全台灣棒球選手的頂點,但他覺得自己來自一個不夠好的地方、比不上人家。多年後他說「台北市立棒球場再怎麼醜,還是自己的小孩」。沒有小孩是完美的,但自己的孩子永遠值得多一點點的愛和陪伴。台灣或許就是這樣。
所以現在,我又開始寫作跟看棒球了。我在女俠上寫了一年、聯合報寫了兩年專欄、在台灣時每個月會進場一至四次。因為合作多次的主編潔欣邀約,這樣雜筆有機會變成一封或許五音不全、卻絕對真摯的情書,給台灣的情書。我好像又開始有點期待跟著書一起,前往未知、遇見更多美好的旅程。常在各地飛來飛去的我,此刻正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天堂的國家、沐浴在被寫進流行歌曲裡許多次的燦爛陽光中。但我雲端硬碟裡有個命名為「過分」的資料夾,收藏朋友寄給我的台灣美食、街景。不管是上班時間路邊的早餐攤、夜晚寂靜的馬路、或下雨天走在路上的狗;對我來說,那都更接近天堂的樣子。音響中播出冰球樂團的「能不能和我留在台北(陪我幾天)」時,我在心中大喊「沒問題,我現在就回去!」。這樣讓我過分喜歡的台灣,超級過分。

1 給台灣的情書
過去幾年,對世界來說不太好,疫情的長尾影響持續之外,戰爭和衝突也不斷增加、地緣政治更是讓大家整天神經緊繃。對我自己來說,這兩年來也有不少變化,我從一個台灣的作者慢慢走到國外,因為文字認識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可能是在芝加哥路邊的咖啡廳、華沙週末的草地上、首爾的捷運上、胡志明的二手書店、或小樽的圖書館裡可能都有我的讀者。更重要的是,這兩年我每個月會在這裡跟大家見面兩次。這個專欄是我小小寫作世界裡很重要的一塊,因為編輯的包容,我可以毫無顧忌的書寫。就是因為這樣毫無限制,反而更有機會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不用擔心流量或任何商業考量,只寫自己覺得重要的事。
回首過去五十篇文章,我自己覺得這應該就是我「給台灣的情書」。我在美國公司工作了快十年,同事與客戶來自世界各地,雖然因為工作性質得以在家上班,但我發現我常常坐在家裡想家。這種經驗很奇怪吧?我明明坐在走路就可以到三家便利商店、兩家鹹酥雞攤子、還有無數台味美食的地方,但常常想著「好想吃(台灣的)XX喔」。明明住在捷運、高鐵都很方便的地方,我卻常在家裡看著Youtube 影片或旅遊文章,想著「好想去(台灣的)哪裡玩喔」。
我是被軟禁嗎?其實完全不是,我每個週末都一定會出去玩,有時候連平日也會給自己來個小旅行。但我還是好想台灣,為什麼呢?有人說我是地縛靈(日本傳說中,因為對某個地方有強烈情感而在死後仍然繼續留在該地的靈魂),我覺得可能是吧。
我習慣寫作的咖啡廳在國小母校附近、也時常經過國中高中母校;我知道某個街角十五年前是什麼樣子,然後用當時的店名和地標跟家人溝通。去拿包裹的時候、兵荒馬亂的早晨、在冒出燒焦味乘客紛紛下車的公車上,都會碰到小時候同學那種地縛靈。
在夕陽下看到黃昏市場大哥大姐準備開店的樣子時、在充滿木頭香味的古蹟裡看書時、在路上被第五百次問路時、或在便利商店取貨付款時,我生活中有無數個這種小小的奇蹟時刻,每一個時刻都讓我全身充滿「這就是台灣啊,太幸福了」的感覺。
這樣的愛,或許也有點感染力。過去兩年來,雖然日幣貶值讓國外旅遊對日本人來說並不便宜,但我的日本讀者有好多都來到台灣。無論是自助或跟團,他們大多是第一次到訪台灣,「想看看Jill的國家」他們這樣說。除了日本讀者之外,來自美國、泰國、越南、新加坡、保加利亞的朋友,都在疫情解封後來台灣旅行。旅行結束之後,每個人都說「台灣太好玩了,我一定會再回來」。日本讀者甚至有人回去後馬上開始約大學同學和同事,規劃第二次的台灣旅遊。
問他們最喜歡台灣的什麼,食物通常都是第一名,接下來就是各種風景名勝,九份、太魯閣都是他們讚不絕口的地方。日本人又通常對文化方面感受特別深,他們似乎很喜歡台灣保留歷史的部分,還有文化的多樣性。除了這些呢?「當然還有Jill,我來台灣是因為妳,我還會一直來的」。我聽到時覺得心頭一陣暖,世界上的戰爭、衝突,很多都是因為對彼此價值觀不理解吧。如果大家都能像這樣抱著好奇心去探索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世界會不會和平一點呢?
講這個或許太遠了,畢竟我只是個沒有拿觀光局贊助的地縛靈,在這邊寫著不知道多少人會看的文章。希望你也找到寫情書的對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