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1- 裙子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裙子,是最古老的服裝之一,在人類史上流傳千年,依然不褪流行。從過去到現在,這個覆蓋在腰部以下的布料,有過各種長度,從長裙到迷你裙都有,而且並非女生專屬,男生也會穿裙子呵!
裙子到底是什麼時候與女性時尚連繫在一起的呢?歷史上的男性又是從何時開始裙襬搖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西元前27世紀
古埃及人 用亞麻做裙子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就有穿裙子的習慣。從已經出土的古埃及墓葬壁畫中,可以看見古埃及男性會用一塊布包裹臀部周圍。
這塊布料是用當地生長的亞麻植物製成的,材質輕薄通風,非常適合埃及炎熱的天氣。古埃及的女性也穿裙裝,但和男性的短裙不同,她們穿的是連身裙,而且裙子的長度通常到腳踝。
1世紀
古羅馬人 穿裙裝為了方便行軍
羅馬帝國時代的士兵也以裙裝為主,他們頭戴金屬頭盔,上半身是金屬鎧甲,下半身是皮革製成的短裙,上面還會加上一些金屬裝飾,加強保護效果。羅馬是疆土遼闊的帝國,常需要快速的調動軍隊,比起金屬製成的腿甲,穿著皮革製成的裙裝更方便行軍移動。
溫暖的地中海型氣候中,裙裝較容易散熱,褲裝是氣候寒冷的北方人穿的。
17世紀
歐洲貴族 穿蓬裙展現女性身材
十七世紀開始,歐洲的女性貴族流行上半身穿緊身的束胸衣,下半身配上華麗寬大的蓬裙,來強調女性的身體線條,凸顯當時「細腰豐臀」的審美觀。為了讓裙子顯得更膨大,女性會用籐片、鯨魚鬚或鋼條做成圓形的「裙襯」(farthingale)來支撐,讓裙子可以更蓬、更大。也因此,當時的女性更衣時,得要好幾個人一起幫忙才行。
穿著這樣厚重的裙襬,不僅走起路來行動不便,要是靠近壁爐,不小心碰觸到火星,還會引發危險。根據當時的紀錄,就有一些伯爵夫人、宮廷仕女因為裙襬著火而死於非命。
18世紀
蘇格蘭人 格紋裙是地位身分的象徵
蘇格蘭裙由格紋的羊毛布料製成,是蘇格蘭男性的傳統服飾。十八世紀時,英國出兵鎮壓蘇格蘭,下達了「禁裙令」,強制蘇格蘭人只能穿與英格蘭人同樣的服裝。經過幾十年的抗爭,蘇格蘭人才重新爭取到穿格紋裙的權利,因此特別珍惜,將蘇格蘭裙視為民族的正式裝扮。
如今,只要是節慶、婚禮等重要場合,蘇格蘭人都會穿著格紋裙裝出席。不同的家族、城市、職業,都有不同的格紋樣式,目前約有三千五百多種呢!
20世紀
時髦女子 穿迷你裙展現青春
一九六〇年代,是人們大膽作夢的年代,阿姆斯壯都能登陸月球了,這世界還有什麼不可能。
於是,英國知名設計師瑪莉官,也設計出長度在膝蓋以上十五公分的裙子,掀起了迷你裙的時尚風潮。
跟拘謹的長裙相比,穿著迷你裙可以盡情蹦跳,象徵年輕人崇尚自由活力的生命態度。從裙子的長短,也能感受到社會風氣的轉變。
日常小物小叮嚀
直到現在,裙子仍是各年齡層女性衣櫥的常見款式,可能是制服百褶裙,可能是帥氣牛仔裙,也可能是優雅飄逸的長裙,不論是哪一款,都可以為人們的穿著創造不同風格。這麼百搭又千變萬化的服飾單品,難怪裙子在人類服裝史上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內文2- 錢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錢可以讓我們買想要的物品或服務,也能夠將物品的價值,透過數字清楚的顯現出來。
當一樣東西獲得買賣雙方的認同,就能作為交易工具。因此,錢的模樣可以千變萬幻。
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貝殼、金屬硬幣,或是薄薄的紙鈔,錢還會用什麼形式出現呢?讓我們帶著好奇心出發,揭開它們在歷史上的小祕密。
西元前5世紀
希臘時代 主人用鹽買奴隸
在古代,鹽是貴重的物品,可以調味、防腐,還有殺菌、消炎的功用。古希臘時代,人們會用鹽來買奴隸,如果買回家的奴隸讓主人失望,主人會嫌棄的說:「他不值得這些鹽!」
到了古羅馬時代,發放給士兵的部分工資就是鹽塊,因此在英語中,薪水的單字Salary,就是起源自鹽Salt。
8世紀
馬雅政府 收可可豆當稅收
可可豆是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在中美洲的馬雅文化中,人們會將可可豆烘乾、碾碎,加上辣椒沖泡開水,變成又苦又辣的飲料,供貴族飲用。
不過,馬雅政府官員蒐集到的可可豆,遠遠超過製作飲料需要的數量,因為珍貴的可可豆也被當成重要貨幣,人民繳交給政府的稅,正是一袋又一袋的可可豆。
10世紀
寒冷芬蘭 拿松鼠皮當貨幣
寒冷的北方,人們常用加工過的動物毛皮交易。
中世紀時,在俄羅斯、芬蘭一帶,松鼠皮毛就是主要的交易工具。今天芬蘭語中表示錢的單字Raha,最早的意思是:松鼠的毛皮。
其實不止是松鼠皮,松鼠全身都很實用,當時的人們還會用松鼠的鼻子、耳朵和爪子作為零錢。
18世紀
北美大陸 海貍皮換兩磅糖
歐洲人曾經占領北美大陸,他們沒有在當地找到黃金,倒是發現了許多毛皮動物。只要和當地原住民合作,向歐洲大陸出口動物毛皮,就能一夜致富。
兩百多年前,在北美洲,一塊海狸皮可以換到兩磅,將近一公斤珍貴的糖。一七四三年,光是法國的拉羅謝爾港,就從加拿大進口將近十三萬張海狸皮。
20世紀
冰島旅遊 遊客蒐集硬幣當紀念
硬幣是我們熟悉的金錢,有的硬幣漂亮的如同藝術品,讓人捨不得使用。
冰島硬幣(Króna) 就很迷人,儘管當地隨處都能使用信用卡,購物不需要兌換當地貨幣,但遊客還是會忍不住蒐集硬幣做紀念。
冰島硬幣的其中一面,刻畫傳說中守護冰島國土四個角落的神明:高山巨人、隼、龍、牛。另外一面則隨著幣值不同,會出現當地常見的海洋生物,像是魚、螃蟹等。
21世紀
現代生活 手機感應好便利
直到今天,錢的模樣依舊變化多端,還可能看不到、摸不著。以前出門要準備紙鈔、零錢,或是帶上提款卡、信用卡,現在只要在手機上綁定資料,就能輕鬆感應,完成交易。
日常小物小叮嚀
「錢」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變化。你覺得錢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呢?
生產虛擬貨幣的技術仍然在持續研發中,比特幣、狗狗幣等虛擬貨幣也在市場上炒作得非常熱烈。就算我們不能理解複雜的金融市場。但是不管什麼時代,人們一定都認同:錢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內文3- 床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人的一生中,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會待在床上,因為我們都需要在舒適的環境下好好休息。
曾經,人類的祖先是睡在樹上或是樹葉堆裡,隨著時代變遷,人們開始定居生活後,便渴望可以在每一個夜晚,都享有一個固定又舒適的睡眠空間。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人類在不同時期,如何打造可以讓自己睡得更安穩的好「床」。
西元前750世紀
南非洞穴 最古老的植物床墊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床墊在南非被發現,這塊床墊要追溯到七萬七千年前呢!
這個古老的床墊十分的寬敞,上面可以躺上好幾個人,材質是蘆葦和燈心草,並混合許多香草植物編織而成。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躺在洞穴那冰冷又堅硬的石頭上,是不是很不舒服,如果把這塊編織床墊鋪在上面,肯定是一家人最溫暖舒適的小天地。
當時的人們很聰明,懂得選用會散發出氣味的香草植物,這些氣味具有天然的驅蟲效果,能讓大家好好睡一覺,一夜好眠,不被蚊蟲打擾。
11世紀
歐洲貴族 床鋪裝飾華麗
在中世紀的歐洲,床不僅是家裡最重要的家具之一,還是彰顯身分地位的重要工具。越是富有的家庭,床就越精緻華麗,甚至還帶有浮誇的裝飾。
從十一世紀開始,貴族和富商的床都配有精心製作的床罩,以及豪華的厚重布簾,不僅可以防止蚊蟲入侵,還能保暖。
不過,當時的歐洲人覺得睡寬床太舒適,是墮落的象徵,又因為宗教主張夫妻要分床睡,因此習慣睡在比枕頭寬一點的窄床上。如果足夠富有,夫妻還會分房睡,來證明房子很大,財力雄厚。
社會地位較低的農民,家裡沒有所謂的臥房,床墊是由稻草或羊毛填充而成,鋪在哪裡就睡在哪裡,很多家庭就直接睡在大廳。
最窮苦的下層階級家庭,連床墊都沒有,只要有稻草能簡單的鋪一鋪,就很滿足了。
17世紀
法國太陽王 床上處理天下事
對上流社會的人來說,床可能不僅僅是床。例如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床不僅用來睡覺,也是他接待臣民、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
由於他太喜歡把臥室當作社交聚會的地點,因此在他任內建造的凡爾賽宮,總共設置了四百一十三張床。許多臣民也開始模仿國王,有著在床上接待客人、談天聚會的習慣。
國王OS:我的床不僅用來睡覺,還可以用來辦公。
18世紀
生活水準提高 家家都有臥房
工業革命為歐洲社會帶來重大的改變,人們利用機器取代人力,提高了生產量,商品變得比較便宜。貴族也漸漸不在臥室接待訪客。
平民階級的家庭消費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家用品。這時候幾乎每戶家庭都有隱密的私人臥房,連孩子也多半能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張專屬自己的床。
19世紀
新技術誕生 床墊選擇多元化
隨著新的製造技術和合成材料出現後,床的材質選擇更多元。
一八七六年,美國人席夢思發明世界第一張彈簧床墊;一九三一年,出現第一批柔軟有彈性的乳膠床墊,並大量生產;一九九二年,研發出支撐力更好
的記憶床墊。
現在,我們有各種選擇,甚至可以將多種材料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一張最理想的床。
日常小物小叮嚀
生活品質會影響到睡眠品質,睡眠品質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從七萬七千年前一塊由一堆植物製成的「床」開始,床陪伴人類走過漫長歲月,並發展出不同樣貌,例如中國東北人會睡在土炕上,日本人在榻榻米上鋪布團睡覺。
直到今天,人們對床的需求始終沒有改變,因此選擇一張舒適、安全、溫暖的床,才能讓我們好好睡覺、回復能量。
●內文4 馬桶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馬桶,大多數的人每天都會使用。在某些緊急時刻,甚至想要一扇任意門,打開門就找到它。它承擔了我們的生理需求,是與我們身體最親密接觸的日常物品。
不過,你知道嗎,在過去,馬桶的功能可不只解決生理需求,還是可以結交到好朋友的日常物品呢!
西元前1世紀
古羅馬人 公廁談天交朋友
古羅馬時代,共有一百四十四個公用馬桶。羅馬人喜歡在一字排開的馬桶上,肩並肩坐著,一邊上廁所,一邊聊天。
在廁所裡,他們可以認識新朋友,互相交換訊息與意見,並共同使用一根插著小海綿的棍子,輪流擦屁股。
5~15世紀
中古歐洲 塔樓修建簡便廁所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會用便盆來裝排泄物。在家裡解決完後,就直接從窗戶傾倒到街上或是附近的河裡。
可以想像,當時的城鎮到處屎尿縱橫,臭氣熏天。排泄物造成的水汙染,也成為許多疾病孳生的溫床。
貴族雖然會在城堡延伸出的塔樓修建廁所,但樣式非常簡陋。往往只在邊間石板挖個小洞,排泄物就從洞口掉到下方的護城河或地面上。
糞便救了官員小命
一六一八年,捷克的民眾曾經衝進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將三名官員從十五公尺高的地方拋出窗外,這是引爆三十年宗教戰爭的開端。
由於這三名官員摔進了窗戶下方的糞便堆裡,有效降低高處落下的衝擊力,因此毫髮無傷。這麼一看,糞便也不見得那麼討人厭,不是嗎?
19世紀
世界博覽會 付費體驗沖水馬桶
一八五一年,全球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辦,吸引大量民眾參觀。透過上萬件的展覽品,英國展現出獨冠世界的工業成果。
其中,由工程師詹寧斯設計的發明,廣受遊客歡迎。只要付一分錢,就能使用乾淨的沖水馬桶,還附上毛巾、梳子和擦鞋服務。
紀錄顯示,展覽期間這項設施共獲得六十七萬五千便士,相當於現在近千萬的臺幣。
20世紀
日本獨特文化 免治馬桶再進化
現代國家中,日本最重視如廁享受了。他們設計出能以溫水沖洗下身的洗淨便座,可以強化血液循環,使排便順暢。有些高科技的馬桶,還能播放音樂,甚至測量血壓、體脂肪,並透過糞便偵測使用者的健康狀態。
女王沖水聲響徹王宮
讓人類遠離臭臭大便的功臣,不得不提英國的哈靈頓爵士,他為了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發明了最早的「沖水馬桶」。
不過,當時沖水的聲音實在太大了,只要女王一沖水,整個王宮都會知道女王剛剛上廁所了。這真是有點尷尬,可以想見,這項超時代的發明很快就被擱置不用。
日常小物小叮嚀
儘管科技進步了,但是地球上仍有好幾億的人口無法使用馬桶,露天便溺所造成的汙染和衍生的疾病,是貧窮國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因此,請不要小看馬桶,它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珍惜使用的日常「寶座」。
裙子,是最古老的服裝之一,在人類史上流傳千年,依然不褪流行。從過去到現在,這個覆蓋在腰部以下的布料,有過各種長度,從長裙到迷你裙都有,而且並非女生專屬,男生也會穿裙子呵!
裙子到底是什麼時候與女性時尚連繫在一起的呢?歷史上的男性又是從何時開始裙襬搖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西元前27世紀
古埃及人 用亞麻做裙子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就有穿裙子的習慣。從已經出土的古埃及墓葬壁畫中,可以看見古埃及男性會用一塊布包裹臀部周圍。
這塊布料是用當地生長的亞麻植物製成的,材質輕薄通風,非常適合埃及炎熱的天氣。古埃及的女性也穿裙裝,但和男性的短裙不同,她們穿的是連身裙,而且裙子的長度通常到腳踝。
1世紀
古羅馬人 穿裙裝為了方便行軍
羅馬帝國時代的士兵也以裙裝為主,他們頭戴金屬頭盔,上半身是金屬鎧甲,下半身是皮革製成的短裙,上面還會加上一些金屬裝飾,加強保護效果。羅馬是疆土遼闊的帝國,常需要快速的調動軍隊,比起金屬製成的腿甲,穿著皮革製成的裙裝更方便行軍移動。
溫暖的地中海型氣候中,裙裝較容易散熱,褲裝是氣候寒冷的北方人穿的。
17世紀
歐洲貴族 穿蓬裙展現女性身材
十七世紀開始,歐洲的女性貴族流行上半身穿緊身的束胸衣,下半身配上華麗寬大的蓬裙,來強調女性的身體線條,凸顯當時「細腰豐臀」的審美觀。為了讓裙子顯得更膨大,女性會用籐片、鯨魚鬚或鋼條做成圓形的「裙襯」(farthingale)來支撐,讓裙子可以更蓬、更大。也因此,當時的女性更衣時,得要好幾個人一起幫忙才行。
穿著這樣厚重的裙襬,不僅走起路來行動不便,要是靠近壁爐,不小心碰觸到火星,還會引發危險。根據當時的紀錄,就有一些伯爵夫人、宮廷仕女因為裙襬著火而死於非命。
18世紀
蘇格蘭人 格紋裙是地位身分的象徵
蘇格蘭裙由格紋的羊毛布料製成,是蘇格蘭男性的傳統服飾。十八世紀時,英國出兵鎮壓蘇格蘭,下達了「禁裙令」,強制蘇格蘭人只能穿與英格蘭人同樣的服裝。經過幾十年的抗爭,蘇格蘭人才重新爭取到穿格紋裙的權利,因此特別珍惜,將蘇格蘭裙視為民族的正式裝扮。
如今,只要是節慶、婚禮等重要場合,蘇格蘭人都會穿著格紋裙裝出席。不同的家族、城市、職業,都有不同的格紋樣式,目前約有三千五百多種呢!
20世紀
時髦女子 穿迷你裙展現青春
一九六〇年代,是人們大膽作夢的年代,阿姆斯壯都能登陸月球了,這世界還有什麼不可能。
於是,英國知名設計師瑪莉官,也設計出長度在膝蓋以上十五公分的裙子,掀起了迷你裙的時尚風潮。
跟拘謹的長裙相比,穿著迷你裙可以盡情蹦跳,象徵年輕人崇尚自由活力的生命態度。從裙子的長短,也能感受到社會風氣的轉變。
日常小物小叮嚀
直到現在,裙子仍是各年齡層女性衣櫥的常見款式,可能是制服百褶裙,可能是帥氣牛仔裙,也可能是優雅飄逸的長裙,不論是哪一款,都可以為人們的穿著創造不同風格。這麼百搭又千變萬化的服飾單品,難怪裙子在人類服裝史上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內文2- 錢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錢可以讓我們買想要的物品或服務,也能夠將物品的價值,透過數字清楚的顯現出來。
當一樣東西獲得買賣雙方的認同,就能作為交易工具。因此,錢的模樣可以千變萬幻。
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貝殼、金屬硬幣,或是薄薄的紙鈔,錢還會用什麼形式出現呢?讓我們帶著好奇心出發,揭開它們在歷史上的小祕密。
西元前5世紀
希臘時代 主人用鹽買奴隸
在古代,鹽是貴重的物品,可以調味、防腐,還有殺菌、消炎的功用。古希臘時代,人們會用鹽來買奴隸,如果買回家的奴隸讓主人失望,主人會嫌棄的說:「他不值得這些鹽!」
到了古羅馬時代,發放給士兵的部分工資就是鹽塊,因此在英語中,薪水的單字Salary,就是起源自鹽Salt。
8世紀
馬雅政府 收可可豆當稅收
可可豆是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在中美洲的馬雅文化中,人們會將可可豆烘乾、碾碎,加上辣椒沖泡開水,變成又苦又辣的飲料,供貴族飲用。
不過,馬雅政府官員蒐集到的可可豆,遠遠超過製作飲料需要的數量,因為珍貴的可可豆也被當成重要貨幣,人民繳交給政府的稅,正是一袋又一袋的可可豆。
10世紀
寒冷芬蘭 拿松鼠皮當貨幣
寒冷的北方,人們常用加工過的動物毛皮交易。
中世紀時,在俄羅斯、芬蘭一帶,松鼠皮毛就是主要的交易工具。今天芬蘭語中表示錢的單字Raha,最早的意思是:松鼠的毛皮。
其實不止是松鼠皮,松鼠全身都很實用,當時的人們還會用松鼠的鼻子、耳朵和爪子作為零錢。
18世紀
北美大陸 海貍皮換兩磅糖
歐洲人曾經占領北美大陸,他們沒有在當地找到黃金,倒是發現了許多毛皮動物。只要和當地原住民合作,向歐洲大陸出口動物毛皮,就能一夜致富。
兩百多年前,在北美洲,一塊海狸皮可以換到兩磅,將近一公斤珍貴的糖。一七四三年,光是法國的拉羅謝爾港,就從加拿大進口將近十三萬張海狸皮。
20世紀
冰島旅遊 遊客蒐集硬幣當紀念
硬幣是我們熟悉的金錢,有的硬幣漂亮的如同藝術品,讓人捨不得使用。
冰島硬幣(Króna) 就很迷人,儘管當地隨處都能使用信用卡,購物不需要兌換當地貨幣,但遊客還是會忍不住蒐集硬幣做紀念。
冰島硬幣的其中一面,刻畫傳說中守護冰島國土四個角落的神明:高山巨人、隼、龍、牛。另外一面則隨著幣值不同,會出現當地常見的海洋生物,像是魚、螃蟹等。
21世紀
現代生活 手機感應好便利
直到今天,錢的模樣依舊變化多端,還可能看不到、摸不著。以前出門要準備紙鈔、零錢,或是帶上提款卡、信用卡,現在只要在手機上綁定資料,就能輕鬆感應,完成交易。
日常小物小叮嚀
「錢」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變化。你覺得錢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呢?
生產虛擬貨幣的技術仍然在持續研發中,比特幣、狗狗幣等虛擬貨幣也在市場上炒作得非常熱烈。就算我們不能理解複雜的金融市場。但是不管什麼時代,人們一定都認同:錢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內文3- 床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人的一生中,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會待在床上,因為我們都需要在舒適的環境下好好休息。
曾經,人類的祖先是睡在樹上或是樹葉堆裡,隨著時代變遷,人們開始定居生活後,便渴望可以在每一個夜晚,都享有一個固定又舒適的睡眠空間。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人類在不同時期,如何打造可以讓自己睡得更安穩的好「床」。
西元前750世紀
南非洞穴 最古老的植物床墊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床墊在南非被發現,這塊床墊要追溯到七萬七千年前呢!
這個古老的床墊十分的寬敞,上面可以躺上好幾個人,材質是蘆葦和燈心草,並混合許多香草植物編織而成。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躺在洞穴那冰冷又堅硬的石頭上,是不是很不舒服,如果把這塊編織床墊鋪在上面,肯定是一家人最溫暖舒適的小天地。
當時的人們很聰明,懂得選用會散發出氣味的香草植物,這些氣味具有天然的驅蟲效果,能讓大家好好睡一覺,一夜好眠,不被蚊蟲打擾。
11世紀
歐洲貴族 床鋪裝飾華麗
在中世紀的歐洲,床不僅是家裡最重要的家具之一,還是彰顯身分地位的重要工具。越是富有的家庭,床就越精緻華麗,甚至還帶有浮誇的裝飾。
從十一世紀開始,貴族和富商的床都配有精心製作的床罩,以及豪華的厚重布簾,不僅可以防止蚊蟲入侵,還能保暖。
不過,當時的歐洲人覺得睡寬床太舒適,是墮落的象徵,又因為宗教主張夫妻要分床睡,因此習慣睡在比枕頭寬一點的窄床上。如果足夠富有,夫妻還會分房睡,來證明房子很大,財力雄厚。
社會地位較低的農民,家裡沒有所謂的臥房,床墊是由稻草或羊毛填充而成,鋪在哪裡就睡在哪裡,很多家庭就直接睡在大廳。
最窮苦的下層階級家庭,連床墊都沒有,只要有稻草能簡單的鋪一鋪,就很滿足了。
17世紀
法國太陽王 床上處理天下事
對上流社會的人來說,床可能不僅僅是床。例如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床不僅用來睡覺,也是他接待臣民、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
由於他太喜歡把臥室當作社交聚會的地點,因此在他任內建造的凡爾賽宮,總共設置了四百一十三張床。許多臣民也開始模仿國王,有著在床上接待客人、談天聚會的習慣。
國王OS:我的床不僅用來睡覺,還可以用來辦公。
18世紀
生活水準提高 家家都有臥房
工業革命為歐洲社會帶來重大的改變,人們利用機器取代人力,提高了生產量,商品變得比較便宜。貴族也漸漸不在臥室接待訪客。
平民階級的家庭消費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家用品。這時候幾乎每戶家庭都有隱密的私人臥房,連孩子也多半能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張專屬自己的床。
19世紀
新技術誕生 床墊選擇多元化
隨著新的製造技術和合成材料出現後,床的材質選擇更多元。
一八七六年,美國人席夢思發明世界第一張彈簧床墊;一九三一年,出現第一批柔軟有彈性的乳膠床墊,並大量生產;一九九二年,研發出支撐力更好
的記憶床墊。
現在,我們有各種選擇,甚至可以將多種材料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一張最理想的床。
日常小物小叮嚀
生活品質會影響到睡眠品質,睡眠品質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從七萬七千年前一塊由一堆植物製成的「床」開始,床陪伴人類走過漫長歲月,並發展出不同樣貌,例如中國東北人會睡在土炕上,日本人在榻榻米上鋪布團睡覺。
直到今天,人們對床的需求始終沒有改變,因此選擇一張舒適、安全、溫暖的床,才能讓我們好好睡覺、回復能量。
●內文4 馬桶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馬桶,大多數的人每天都會使用。在某些緊急時刻,甚至想要一扇任意門,打開門就找到它。它承擔了我們的生理需求,是與我們身體最親密接觸的日常物品。
不過,你知道嗎,在過去,馬桶的功能可不只解決生理需求,還是可以結交到好朋友的日常物品呢!
西元前1世紀
古羅馬人 公廁談天交朋友
古羅馬時代,共有一百四十四個公用馬桶。羅馬人喜歡在一字排開的馬桶上,肩並肩坐著,一邊上廁所,一邊聊天。
在廁所裡,他們可以認識新朋友,互相交換訊息與意見,並共同使用一根插著小海綿的棍子,輪流擦屁股。
5~15世紀
中古歐洲 塔樓修建簡便廁所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會用便盆來裝排泄物。在家裡解決完後,就直接從窗戶傾倒到街上或是附近的河裡。
可以想像,當時的城鎮到處屎尿縱橫,臭氣熏天。排泄物造成的水汙染,也成為許多疾病孳生的溫床。
貴族雖然會在城堡延伸出的塔樓修建廁所,但樣式非常簡陋。往往只在邊間石板挖個小洞,排泄物就從洞口掉到下方的護城河或地面上。
糞便救了官員小命
一六一八年,捷克的民眾曾經衝進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將三名官員從十五公尺高的地方拋出窗外,這是引爆三十年宗教戰爭的開端。
由於這三名官員摔進了窗戶下方的糞便堆裡,有效降低高處落下的衝擊力,因此毫髮無傷。這麼一看,糞便也不見得那麼討人厭,不是嗎?
19世紀
世界博覽會 付費體驗沖水馬桶
一八五一年,全球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辦,吸引大量民眾參觀。透過上萬件的展覽品,英國展現出獨冠世界的工業成果。
其中,由工程師詹寧斯設計的發明,廣受遊客歡迎。只要付一分錢,就能使用乾淨的沖水馬桶,還附上毛巾、梳子和擦鞋服務。
紀錄顯示,展覽期間這項設施共獲得六十七萬五千便士,相當於現在近千萬的臺幣。
20世紀
日本獨特文化 免治馬桶再進化
現代國家中,日本最重視如廁享受了。他們設計出能以溫水沖洗下身的洗淨便座,可以強化血液循環,使排便順暢。有些高科技的馬桶,還能播放音樂,甚至測量血壓、體脂肪,並透過糞便偵測使用者的健康狀態。
女王沖水聲響徹王宮
讓人類遠離臭臭大便的功臣,不得不提英國的哈靈頓爵士,他為了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發明了最早的「沖水馬桶」。
不過,當時沖水的聲音實在太大了,只要女王一沖水,整個王宮都會知道女王剛剛上廁所了。這真是有點尷尬,可以想見,這項超時代的發明很快就被擱置不用。
日常小物小叮嚀
儘管科技進步了,但是地球上仍有好幾億的人口無法使用馬桶,露天便溺所造成的汙染和衍生的疾病,是貧窮國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因此,請不要小看馬桶,它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珍惜使用的日常「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