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時代──白衣黑裙的日子
民國六○年代,台灣經濟與公共建設起飛,除了加速工業現代化,更積極擴建基礎設施,「十大建設」計畫在這個時期推動。社會經濟從農業轉向工業,人們勤奮踏實,淳樸的風氣中,透露著求新求變的渴望。
迷你裙和喇叭褲展現了時尚風潮,同一時間,嬉皮(hippie)運動從美國崛起,席捲全球,投射新一代的反戰思想,以及崇尚自然生活方式的探索。
當世界和台灣都站上改變的起點,我也迎來了我的少女時代,考上南部第一志願的高雄女中。親友眼中乖巧認真的沈家么女,有著航向汪洋,尋找夢想之地的興奮和緊張。
然而,白衣黑裙(高雄女中的校服)的夢想還沒啟航,我卻一開始就搞了個大烏龍,差點沒高中可念!
四十多年前的八月天,正當我沉醉於考上雄女的喜悅自得,享受著尚未結束的暑假生活時,一日接到也考上雄女的國中同學來電詢問:「妳不念雄女嗎?怎麼昨天妳沒來學校報到?」
什麼?!我一聽非同小可,嘴巴裡的半塊芭樂掉了出來。
「報到?報什麼到?沒人跟我說呀!妳怎麼知道的?我只考了高中,怎麼可能不去念……」我一時語無倫次,真慌了。
掛上電話,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換上國中制服,單槍匹馬(騎著鐵馬),一路從五福一路的家裡直奔位在五福三路的雄女,心裡七上八下,如果讀不了雄女,我可死定了。
人生至此沒有後路,九年寒窗全為了拚上雄女,好不容易金榜題名,我竟然沒去報到?!因為有學生會放棄考上的普通高中,選擇就讀高職或師專,沒有報到就會被雄女校方認為不讀了。
老天爺呀!我自幼「循規蹈矩」,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國中也沒有叛逆期,還不時為校爭光;雖然比較少幫媽媽做家事,也不至於就這樣懲罰我吧……我奮力踩著腳踏車,心裡不斷祈禱著。
喘著大氣又力圖鎮定的女學生,在學務處找到訓育組長陳映雪老師,她正在整理還沒有發完的新生手冊,我奔到桌前,深深一鞠躬,一口氣說明希望可以補報到,並為自己的疏忽表達歉意。
「怎麼別人都記得,妳會忘記呢?」陳老師歪著頭問我,眼神閃過不解,應該是在思索怎麼處理眼前這個粗心大意,但又能言善道的小女生?
「老師,我一定記取教訓。新生手冊我可以買一本嗎?」我一眼瞥見她桌上一大落手冊,無論如何不能讓學校拒絕我。
訓育組長沉默了兩秒,然後抬起頭看了我一眼。
「好吧,新生手冊還這麼多本……妳跟我來!」陳老師帶著我到教務處求情,我又深深一鞠躬。自然,老師們都赦免了我,讓我補辦了報到手續,寶貴的新生手冊也光榮到手了。
一天之內歷經人生的危機和轉機,進入高雄女中的第一天,讓人沒齒難忘。
(摘自〈3我的少女時代──白衣黑裙的日子〉)
跨出黃金舒適圈,勇敢追夢
「未知」總是令人疑懼,唯有做出決定,才能揭開藏在人生試卷裡的答案。
剛進入電視台的前六年,我的工作非常順利,就在手邊三個節目叫好叫座之際,我跌破眾人眼鏡,在一九八七年放下一切,赴美攻讀碩士,將六年六座金鐘獎的光環留在台北。
至今想來,這依然是一個很獨特的決定,既然我的工作如此順風順水,為什麼要放棄觀眾的掌聲和優渥的收入,從零開始,回頭當學生呢?
猶記得當時,身邊的朋友,尤其是製作單位,聽到我想出國念書時,都認為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浪漫,甚至有點愚蠢。
我倒認為,夢想對自己來說都是浪漫的,雖然難免會有一點愚蠢,畢竟夢想跟現實之間常存在落差,但這正是夢想的可貴,所以才會說有夢最美呀。
我也深知抉擇很難,因為沒有一個選項是完美的,你總是要捨才有得。
抉擇的重點是如何做出決定,並且好好經營這個決定,無愧於自己的浪漫與勇氣。
當時說我不切實際的朋友,是從經濟面為我打算盤:為了一圓留學夢,放棄電視節目和優渥的酬勞,還要花上好大一筆學費,這個學歷投資也不一定會墊高未來的事業發展,我到底所為何來?
從我大學畢業時的社會經濟情況,不難理解朋友的思維。
那是民國七、八○年代的台灣,剛進社會的大學畢業生每月薪資大約在一萬二到兩萬元之間,資深一些的上班族,加上福利津貼或全勤獎金,每月大約有兩萬五千元的收入。當時年輕人躬逢「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蓬勃時代,在經濟起飛的氛圍下展開職場生涯,收入普遍來說不會太低。
對照今日的年輕人,面對萬物齊漲,房價飆升,等了三十多年都等不到薪水相對成長,22K的魔咒甚至還曾長期套在不少社會新鮮人的頭上,確實心酸。
再回頭看當年的我,一個剛踏出大學校園不久的年輕女孩,「敬業樂群」是我進入父親口中「複雜的電視圈」所抱持的基本態度。
儘管我的工作沒有合約保障與固定月薪,但主持費是按集計酬,加上當時電視產業由三台壟斷,業績蒸蒸日上,廣告商自動捧著大把銀子請電視台排播廣告。水漲船高之下,節目主持人的收入,自然也節節高升。
我記得洪理夫製作人找我談「我愛紅娘」主持工作時,最後提到了敏感的主持費問題。他有些尷尬地用他的台灣國語說:「因為我們剛剛開始做齁,也還不知道收視率會怎樣,電視台也不會給我們太多錢,就是製作費啦!所以我想說給妳每一集七千元的主持費,希望妳多多包涵……。」
乍聽到這個數字時,我腦袋閃了一下,確認這不是月薪,因為洪製作雖然是台灣國語,但「每一集」還是說得很清楚。
我內心相當雀躍,這個主持費比起兒童節目高出許多,兩個節目的主持酬勞加起來,我的收入比起社會新鮮人的起薪高多了。
我優雅地點著頭表示接受,心想:「原來進入電視台才是金飯碗。」雖然不確定能主持多久,但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對大眾傳播系的畢業生來說,也算學以致用。當天晚上,我就打電話給高雄的媽媽,報告這個好消息。
當然,後來又陸續接手主持了「強棒出擊」和「大家樂」等益智節目,主持費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我對每個節目都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而每一年的金鐘獎,我主持的節目都入圍,我也幾乎年年得獎!
但是這樣令人豔羨的「名利雙收」來得太快太猛,反倒讓我內心不安。
「人生不可能都是這麼平順吧?」名利沒有讓我沖昏了頭,我開始忖度如何面對更長遠的未來。
(摘自〈7跨出黃金舒適圈,勇敢追夢〉)
流金歲月,自在前行
在自己的信仰裡勇往直前,生命因為超越自己而精采,
在我看來,都值得大大給個讚!
這些年,最難回答的問題是:「妳退休了嗎?好可惜呀!」
一開始,我總是忙著解釋,我沒有退休,還忙著很多喜歡的事情,只是時間更自由了,不必綁在一個職位上。
為何離開大家熟悉的主播台,我就是「退休」了呢?
就算從長年工作的職場退休,也不能從人生的舞台退休吧!
只要身體健康,腦袋還靈光,我希望自己永不退休,總能做喜歡的事,愛著可愛的人。
後來自己覺得好笑,何必解釋呢?
退休生活是許多職場中人嚮往的,退休後的生活更是天寬地闊,不必解釋自己想如何過日子,不必應付不喜歡的人與事,將時間的安排重新拿回自己的手中,「退休」是值得開心的事。
從職場上退下來的人們,不管是屆齡退休,有了終於等到的自由;還是提早離開一成不變的工作,朝人生多元可能跨出一步……這些健康和活力尚未稱老,思維和心態已臻成熟的黃金一族,對「退休」後的生活,其實更加用心。
我們都還留在歲月裡,而且時間愈來愈寶貴。
「流金歲月」,人生下半場,我們還得繼續淘金,淘的即使不是金山銀礦,生活裡不時顯露的小彩寶,同樣閃閃動人,曖曖含光。
一位朋友說,突然不必上班,一開始有些心慌,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於是她背上背包,戴上遮陽帽,去爬近郊不是太難爬的山。爬著爬著,腳力增強,也爬出了興趣,並結識了不少山友,一起淘出了過去不曾體會的「行走山中心自寬」的暢快。
(摘自〈17流金歲月,自在前行〉)
民國六○年代,台灣經濟與公共建設起飛,除了加速工業現代化,更積極擴建基礎設施,「十大建設」計畫在這個時期推動。社會經濟從農業轉向工業,人們勤奮踏實,淳樸的風氣中,透露著求新求變的渴望。
迷你裙和喇叭褲展現了時尚風潮,同一時間,嬉皮(hippie)運動從美國崛起,席捲全球,投射新一代的反戰思想,以及崇尚自然生活方式的探索。
當世界和台灣都站上改變的起點,我也迎來了我的少女時代,考上南部第一志願的高雄女中。親友眼中乖巧認真的沈家么女,有著航向汪洋,尋找夢想之地的興奮和緊張。
然而,白衣黑裙(高雄女中的校服)的夢想還沒啟航,我卻一開始就搞了個大烏龍,差點沒高中可念!
四十多年前的八月天,正當我沉醉於考上雄女的喜悅自得,享受著尚未結束的暑假生活時,一日接到也考上雄女的國中同學來電詢問:「妳不念雄女嗎?怎麼昨天妳沒來學校報到?」
什麼?!我一聽非同小可,嘴巴裡的半塊芭樂掉了出來。
「報到?報什麼到?沒人跟我說呀!妳怎麼知道的?我只考了高中,怎麼可能不去念……」我一時語無倫次,真慌了。
掛上電話,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換上國中制服,單槍匹馬(騎著鐵馬),一路從五福一路的家裡直奔位在五福三路的雄女,心裡七上八下,如果讀不了雄女,我可死定了。
人生至此沒有後路,九年寒窗全為了拚上雄女,好不容易金榜題名,我竟然沒去報到?!因為有學生會放棄考上的普通高中,選擇就讀高職或師專,沒有報到就會被雄女校方認為不讀了。
老天爺呀!我自幼「循規蹈矩」,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國中也沒有叛逆期,還不時為校爭光;雖然比較少幫媽媽做家事,也不至於就這樣懲罰我吧……我奮力踩著腳踏車,心裡不斷祈禱著。
喘著大氣又力圖鎮定的女學生,在學務處找到訓育組長陳映雪老師,她正在整理還沒有發完的新生手冊,我奔到桌前,深深一鞠躬,一口氣說明希望可以補報到,並為自己的疏忽表達歉意。
「怎麼別人都記得,妳會忘記呢?」陳老師歪著頭問我,眼神閃過不解,應該是在思索怎麼處理眼前這個粗心大意,但又能言善道的小女生?
「老師,我一定記取教訓。新生手冊我可以買一本嗎?」我一眼瞥見她桌上一大落手冊,無論如何不能讓學校拒絕我。
訓育組長沉默了兩秒,然後抬起頭看了我一眼。
「好吧,新生手冊還這麼多本……妳跟我來!」陳老師帶著我到教務處求情,我又深深一鞠躬。自然,老師們都赦免了我,讓我補辦了報到手續,寶貴的新生手冊也光榮到手了。
一天之內歷經人生的危機和轉機,進入高雄女中的第一天,讓人沒齒難忘。
(摘自〈3我的少女時代──白衣黑裙的日子〉)
跨出黃金舒適圈,勇敢追夢
「未知」總是令人疑懼,唯有做出決定,才能揭開藏在人生試卷裡的答案。
剛進入電視台的前六年,我的工作非常順利,就在手邊三個節目叫好叫座之際,我跌破眾人眼鏡,在一九八七年放下一切,赴美攻讀碩士,將六年六座金鐘獎的光環留在台北。
至今想來,這依然是一個很獨特的決定,既然我的工作如此順風順水,為什麼要放棄觀眾的掌聲和優渥的收入,從零開始,回頭當學生呢?
猶記得當時,身邊的朋友,尤其是製作單位,聽到我想出國念書時,都認為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浪漫,甚至有點愚蠢。
我倒認為,夢想對自己來說都是浪漫的,雖然難免會有一點愚蠢,畢竟夢想跟現實之間常存在落差,但這正是夢想的可貴,所以才會說有夢最美呀。
我也深知抉擇很難,因為沒有一個選項是完美的,你總是要捨才有得。
抉擇的重點是如何做出決定,並且好好經營這個決定,無愧於自己的浪漫與勇氣。
當時說我不切實際的朋友,是從經濟面為我打算盤:為了一圓留學夢,放棄電視節目和優渥的酬勞,還要花上好大一筆學費,這個學歷投資也不一定會墊高未來的事業發展,我到底所為何來?
從我大學畢業時的社會經濟情況,不難理解朋友的思維。
那是民國七、八○年代的台灣,剛進社會的大學畢業生每月薪資大約在一萬二到兩萬元之間,資深一些的上班族,加上福利津貼或全勤獎金,每月大約有兩萬五千元的收入。當時年輕人躬逢「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蓬勃時代,在經濟起飛的氛圍下展開職場生涯,收入普遍來說不會太低。
對照今日的年輕人,面對萬物齊漲,房價飆升,等了三十多年都等不到薪水相對成長,22K的魔咒甚至還曾長期套在不少社會新鮮人的頭上,確實心酸。
再回頭看當年的我,一個剛踏出大學校園不久的年輕女孩,「敬業樂群」是我進入父親口中「複雜的電視圈」所抱持的基本態度。
儘管我的工作沒有合約保障與固定月薪,但主持費是按集計酬,加上當時電視產業由三台壟斷,業績蒸蒸日上,廣告商自動捧著大把銀子請電視台排播廣告。水漲船高之下,節目主持人的收入,自然也節節高升。
我記得洪理夫製作人找我談「我愛紅娘」主持工作時,最後提到了敏感的主持費問題。他有些尷尬地用他的台灣國語說:「因為我們剛剛開始做齁,也還不知道收視率會怎樣,電視台也不會給我們太多錢,就是製作費啦!所以我想說給妳每一集七千元的主持費,希望妳多多包涵……。」
乍聽到這個數字時,我腦袋閃了一下,確認這不是月薪,因為洪製作雖然是台灣國語,但「每一集」還是說得很清楚。
我內心相當雀躍,這個主持費比起兒童節目高出許多,兩個節目的主持酬勞加起來,我的收入比起社會新鮮人的起薪高多了。
我優雅地點著頭表示接受,心想:「原來進入電視台才是金飯碗。」雖然不確定能主持多久,但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對大眾傳播系的畢業生來說,也算學以致用。當天晚上,我就打電話給高雄的媽媽,報告這個好消息。
當然,後來又陸續接手主持了「強棒出擊」和「大家樂」等益智節目,主持費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我對每個節目都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而每一年的金鐘獎,我主持的節目都入圍,我也幾乎年年得獎!
但是這樣令人豔羨的「名利雙收」來得太快太猛,反倒讓我內心不安。
「人生不可能都是這麼平順吧?」名利沒有讓我沖昏了頭,我開始忖度如何面對更長遠的未來。
(摘自〈7跨出黃金舒適圈,勇敢追夢〉)
流金歲月,自在前行
在自己的信仰裡勇往直前,生命因為超越自己而精采,
在我看來,都值得大大給個讚!
這些年,最難回答的問題是:「妳退休了嗎?好可惜呀!」
一開始,我總是忙著解釋,我沒有退休,還忙著很多喜歡的事情,只是時間更自由了,不必綁在一個職位上。
為何離開大家熟悉的主播台,我就是「退休」了呢?
就算從長年工作的職場退休,也不能從人生的舞台退休吧!
只要身體健康,腦袋還靈光,我希望自己永不退休,總能做喜歡的事,愛著可愛的人。
後來自己覺得好笑,何必解釋呢?
退休生活是許多職場中人嚮往的,退休後的生活更是天寬地闊,不必解釋自己想如何過日子,不必應付不喜歡的人與事,將時間的安排重新拿回自己的手中,「退休」是值得開心的事。
從職場上退下來的人們,不管是屆齡退休,有了終於等到的自由;還是提早離開一成不變的工作,朝人生多元可能跨出一步……這些健康和活力尚未稱老,思維和心態已臻成熟的黃金一族,對「退休」後的生活,其實更加用心。
我們都還留在歲月裡,而且時間愈來愈寶貴。
「流金歲月」,人生下半場,我們還得繼續淘金,淘的即使不是金山銀礦,生活裡不時顯露的小彩寶,同樣閃閃動人,曖曖含光。
一位朋友說,突然不必上班,一開始有些心慌,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於是她背上背包,戴上遮陽帽,去爬近郊不是太難爬的山。爬著爬著,腳力增強,也爬出了興趣,並結識了不少山友,一起淘出了過去不曾體會的「行走山中心自寬」的暢快。
(摘自〈17流金歲月,自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