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玲
時間如逝水,晝夜不舍,轉眼已是高三下學期了,離考期僅剩不到半年時間。經一年半來,風雨如晦,謝儒慧每日的八小時練琴從不間斷。媽媽買的公寓在四樓,謝儒慧占用正面最大的一間房,有落地窗連接陽臺,鋼琴與大提琴都在此練習。鋼琴就在落地窗旁,房中央就是大提琴與譜架。最裡面的角落則是謝儒慧鍾愛的Pioneer(先鋒牌)音響擴大機與落地燈。
謝儒慧常常深夜就在鋼琴旁或有時在陽臺聽音樂。夜半無人私語時,只有落地燈的黃光,映著音響組合,畫面好看極了,端著咖啡聆聽調頻電臺(FM)的音樂節目,能不美嗎?對此美景與從小夢想的生活,謝儒慧在驚嘆與感恩之餘,其無可救藥的多愁善感又讓他無來由地升起憂鬱之心,擔心好景不常!
這天謝儒慧如常練琴時,不經意地注意到有一家人正搬入對面公寓五樓,觀其家具中竟然也有鋼琴,遂引起謝儒慧的好奇與關注。到底鋼琴主人是誰?不久後就常聽到對面五樓有小提琴聲傳出,大約都是拉同一曲調,聽起來似曾相識好像聽過可又不確定是甚麼曲子,只大約猜想應該是某一曲子的呈示部的主旋律。從此,謝儒慧開始不經意地等待小提琴聲的出現並注意其琴音的變化;漸漸地,二個月過後,謝儒慧理出小提琴聲出現的時間約莫是下午四點到四點半左右,大約是謝儒慧該準備去上學的時間。
對面五樓的格局,正面是陽臺,陽臺大門連接公寓樓梯,陽臺經落地窗進入屋內客廳。因此,每次有人進出家門,都要經過陽臺,而謝儒慧都能清楚地看到並觀察這家人。他注意到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都會有一女生,約莫二十歲左右,揹著小提琴從馬路轉入巷子然後進入對面公寓大門,接著就進入對面五樓的陽臺。不久之後,熟悉的小提琴音即接著出現,由此可知小提琴就是她演奏的。
從此每天四點左右,謝儒慧就在等這位小姐出現在對面五樓陽臺,他都是既靦腆又熱切地偷看對面陽臺,有時裝著很認真練琴,或很優雅的休息聽音樂,然後不經意地瞧向對面;而謝儒慧也察覺到對面這小女生也常注意觀察謝儒慧這邊,每次進出家門時她也都會不經意地往謝儒慧這邊瞄幾下子,有時也駐足聽一會兒謝儒慧練琴,時而點頭讚許,時而莞爾惋惜。
就這樣,他們不認識的兩人卻常常注意對方的舉動竟成常態;有時謝儒慧故意獨自一人或與姐姐在陽臺喝咖啡聽音樂高談闊論,有時對方也常兩三人在陽臺聊天、東張西望,眼神則時不時地飄向謝儒慧這邊。
有次謝儒慧趕著上課很認真地趕進度練琴,突然抬頭竟看到對面的小姐也正關注地看自己練琴,心裡撲通撲通又緊張又竊喜。二人竟然就這樣神交了三個月,彷彿二人一早醒來就想看對方在做甚麼。謝儒慧也跟二姊謝儒瑩提到對面這位佳人,謝儒瑩也常以此揶揄謝儒慧,並常常尋弟弟更新目前狀況。
似此情景,二千年前的詩經就有此情境的詩篇〈蒹葭〉描述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只不過今日無河水,而伊人就在馬路的那一邊。(案:蒹葭即蘆葦。)
又過幾日,已是四月中,離大學入學考試百日左右。適逢期中考周,因昨日考試,隔日停課一天,所以謝儒慧這日不必趕上學。練完琴後即打開音響收聽調頻音樂網的軍中電臺,每天下午四時起是古典音樂時間。他刻意地選在陽臺,邊聽音樂邊喝咖啡,享受悠哉的暮光,同時目光偷偷且規律地掃向馬路與對面公寓;正納悶時鐘已過四點二十分,今日怎不見「在水一方的伊人」?突然,咦,電臺音樂傳來的不就是「伊人」每日必練的曲子?原來是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謝儒慧遂專注於音樂的旋律與節奏;有如泣如訴的不捨、有撕心裂肺的決絕、幾個快速連續的和弦有如心靈深處的吶喊,真不愧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謝儒慧一下子就被拉進深沉的共鳴中,不禁回想及映照對面女孩平日的練奏;他覺得女孩的演奏在如泣如訴的部分還可以,決絕則嚴重不足,或許是功力問題,又或許不是,然而歷練應該是遠遠不足的,畢竟她太年輕了;連續快速和弦的部分則明顯是功力問題,然而,對於這大師等級的部分,又有幾人沒有功力問題呢?
正沉吟間,突然聽到一聲:「喂!」謝儒慧猛抬頭循聲望向對面五樓,咦,這不就是伊人在望?「她何時回來了,我竟不知道?」沒錯,就是那位可人的小姐,小提琴仍揹在肩上,在對面陽臺隔空叫喚謝儒慧!竟不知她何時已回來,在陽臺望著謝儒慧多久了?
謝儒慧既興奮又緊張一時竟不知該說些甚麼只呆呆地望著她,女孩眼睛大大地看著謝儒慧,似笑非笑地等謝儒慧開口。他們倆雖然已秋波往來神交三月之久,謝儒慧卻從未如此從容正面地端詳這位久慕的伊人。映入眼簾的是又圓又大又黑的眼睛、秀氣的鼻子、費雯麗的下巴與嘴唇、及肩的秀髮綁著馬尾、頭上髮箍烘托漂亮的額頭、健康的白皙皮膚,總而言之,美極了!
以上內容節錄自《淡水夕照》秋舍◎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219.pdf
時間如逝水,晝夜不舍,轉眼已是高三下學期了,離考期僅剩不到半年時間。經一年半來,風雨如晦,謝儒慧每日的八小時練琴從不間斷。媽媽買的公寓在四樓,謝儒慧占用正面最大的一間房,有落地窗連接陽臺,鋼琴與大提琴都在此練習。鋼琴就在落地窗旁,房中央就是大提琴與譜架。最裡面的角落則是謝儒慧鍾愛的Pioneer(先鋒牌)音響擴大機與落地燈。
謝儒慧常常深夜就在鋼琴旁或有時在陽臺聽音樂。夜半無人私語時,只有落地燈的黃光,映著音響組合,畫面好看極了,端著咖啡聆聽調頻電臺(FM)的音樂節目,能不美嗎?對此美景與從小夢想的生活,謝儒慧在驚嘆與感恩之餘,其無可救藥的多愁善感又讓他無來由地升起憂鬱之心,擔心好景不常!
這天謝儒慧如常練琴時,不經意地注意到有一家人正搬入對面公寓五樓,觀其家具中竟然也有鋼琴,遂引起謝儒慧的好奇與關注。到底鋼琴主人是誰?不久後就常聽到對面五樓有小提琴聲傳出,大約都是拉同一曲調,聽起來似曾相識好像聽過可又不確定是甚麼曲子,只大約猜想應該是某一曲子的呈示部的主旋律。從此,謝儒慧開始不經意地等待小提琴聲的出現並注意其琴音的變化;漸漸地,二個月過後,謝儒慧理出小提琴聲出現的時間約莫是下午四點到四點半左右,大約是謝儒慧該準備去上學的時間。
對面五樓的格局,正面是陽臺,陽臺大門連接公寓樓梯,陽臺經落地窗進入屋內客廳。因此,每次有人進出家門,都要經過陽臺,而謝儒慧都能清楚地看到並觀察這家人。他注意到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都會有一女生,約莫二十歲左右,揹著小提琴從馬路轉入巷子然後進入對面公寓大門,接著就進入對面五樓的陽臺。不久之後,熟悉的小提琴音即接著出現,由此可知小提琴就是她演奏的。
從此每天四點左右,謝儒慧就在等這位小姐出現在對面五樓陽臺,他都是既靦腆又熱切地偷看對面陽臺,有時裝著很認真練琴,或很優雅的休息聽音樂,然後不經意地瞧向對面;而謝儒慧也察覺到對面這小女生也常注意觀察謝儒慧這邊,每次進出家門時她也都會不經意地往謝儒慧這邊瞄幾下子,有時也駐足聽一會兒謝儒慧練琴,時而點頭讚許,時而莞爾惋惜。
就這樣,他們不認識的兩人卻常常注意對方的舉動竟成常態;有時謝儒慧故意獨自一人或與姐姐在陽臺喝咖啡聽音樂高談闊論,有時對方也常兩三人在陽臺聊天、東張西望,眼神則時不時地飄向謝儒慧這邊。
有次謝儒慧趕著上課很認真地趕進度練琴,突然抬頭竟看到對面的小姐也正關注地看自己練琴,心裡撲通撲通又緊張又竊喜。二人竟然就這樣神交了三個月,彷彿二人一早醒來就想看對方在做甚麼。謝儒慧也跟二姊謝儒瑩提到對面這位佳人,謝儒瑩也常以此揶揄謝儒慧,並常常尋弟弟更新目前狀況。
似此情景,二千年前的詩經就有此情境的詩篇〈蒹葭〉描述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只不過今日無河水,而伊人就在馬路的那一邊。(案:蒹葭即蘆葦。)
又過幾日,已是四月中,離大學入學考試百日左右。適逢期中考周,因昨日考試,隔日停課一天,所以謝儒慧這日不必趕上學。練完琴後即打開音響收聽調頻音樂網的軍中電臺,每天下午四時起是古典音樂時間。他刻意地選在陽臺,邊聽音樂邊喝咖啡,享受悠哉的暮光,同時目光偷偷且規律地掃向馬路與對面公寓;正納悶時鐘已過四點二十分,今日怎不見「在水一方的伊人」?突然,咦,電臺音樂傳來的不就是「伊人」每日必練的曲子?原來是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謝儒慧遂專注於音樂的旋律與節奏;有如泣如訴的不捨、有撕心裂肺的決絕、幾個快速連續的和弦有如心靈深處的吶喊,真不愧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謝儒慧一下子就被拉進深沉的共鳴中,不禁回想及映照對面女孩平日的練奏;他覺得女孩的演奏在如泣如訴的部分還可以,決絕則嚴重不足,或許是功力問題,又或許不是,然而歷練應該是遠遠不足的,畢竟她太年輕了;連續快速和弦的部分則明顯是功力問題,然而,對於這大師等級的部分,又有幾人沒有功力問題呢?
正沉吟間,突然聽到一聲:「喂!」謝儒慧猛抬頭循聲望向對面五樓,咦,這不就是伊人在望?「她何時回來了,我竟不知道?」沒錯,就是那位可人的小姐,小提琴仍揹在肩上,在對面陽臺隔空叫喚謝儒慧!竟不知她何時已回來,在陽臺望著謝儒慧多久了?
謝儒慧既興奮又緊張一時竟不知該說些甚麼只呆呆地望著她,女孩眼睛大大地看著謝儒慧,似笑非笑地等謝儒慧開口。他們倆雖然已秋波往來神交三月之久,謝儒慧卻從未如此從容正面地端詳這位久慕的伊人。映入眼簾的是又圓又大又黑的眼睛、秀氣的鼻子、費雯麗的下巴與嘴唇、及肩的秀髮綁著馬尾、頭上髮箍烘托漂亮的額頭、健康的白皙皮膚,總而言之,美極了!
以上內容節錄自《淡水夕照》秋舍◎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21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