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摘自〈全族總動員〉
他們安靜的走上小路,經過上次打獵的路徑,又翻過一、兩座山和幾條山溪,一刻也沒有休息。
敵人的部落越來越近,頭目做了一個手勢,要大家停下來。隊伍恢復成小組陣勢,由卡必和兩個強壯的年輕人,帶著火繩槍和槍矛,領著番薯仔一行人先繞到敵社後方。
卡必輕巧的穿過林子,臉上的表情十分冷靜,他要番薯仔一行人蹲在草叢裡,等他一放槍就開始行動。
經過一番觀察,卡必對準其中一間茅草屋放了好幾槍。聽見槍聲響起,番薯仔他們鼓起全身的力氣,尖聲喊叫,猛力敲打木盾,發出千軍萬馬的呼喊聲。這種戰術是要震住對方,打擊他們的士氣,讓他們心生害怕。
被震聲嚇到的敵人果然零零落落的跑出屋子,神色倉皇的逃走。卡必仍然不斷的射擊,並且打中其中兩人。
這時遠處傳來更大的聲響,一時之間,槍聲、呼喊聲、尖叫聲,交雜成一片,根本分不清敵我。一個族人跑過來,神色慌張的說:「他們的男人全躲在山坡上攻擊我們,你們快來支援!」他一說完,卡必的臉色轉為慘白:「完了!我們中了埋伏。」
他帶著大家往頭目所在的方向趕去,這時兩邊人馬已經打成一片,有的人受傷,有的人被殺,也有人躺在地上呻吟,吶喊尖叫聲連成一氣,番薯仔的心幾乎跳出胸口。
混亂中,對方的人馬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撤走,番薯仔停止喊叫,四肢顫抖的尋找阿馬和古速。
……
◆「出草」的原初含義◆
在清朝官方記載《台海使槎錄》和《噶瑪蘭廳志》中指出,「出草」最初的描述是指原住民族出外執行特定行動的通稱,這些行動包括但不限於:
狩獵或採集:到部落周邊的山林中進行捕獵或收集物資。
防禦或巡邏:防範敵人侵入或保衛領土的行動。
復仇或突襲:針對敵對部落或漢人勢力進行襲擊,並不一定以獵首為目標,可能
僅僅是劫掠資源或報復。
因此,「出草」是一種廣義的行動,代表原住民族離開部落進行任何具有計畫性、目標性的活動。獵首只是其中一種,並非其唯一的含意。
為什麼「出草」變成獵首呢?
隨著漢人移民增加及與原住民族衝突的加劇,「出草」中的獵首行為逐漸受到漢人社會的特別關注,原因有以下幾點:
獵首本身對原住民族有宗教與文化意義,因此在衝突中常成為儀式的一部分。
漢人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誤解或刻意誇大,將所有的出草行為簡化為「獵首」。
清朝官方為強化對臺灣的管控,將出草與獵首聯繫起來,並標籤化為原住民族的暴力行為,用來正當化治理與鎮壓。
本書書名的「出草」是廣義的意思。
——摘自〈全族總動員〉
他們安靜的走上小路,經過上次打獵的路徑,又翻過一、兩座山和幾條山溪,一刻也沒有休息。
敵人的部落越來越近,頭目做了一個手勢,要大家停下來。隊伍恢復成小組陣勢,由卡必和兩個強壯的年輕人,帶著火繩槍和槍矛,領著番薯仔一行人先繞到敵社後方。
卡必輕巧的穿過林子,臉上的表情十分冷靜,他要番薯仔一行人蹲在草叢裡,等他一放槍就開始行動。
經過一番觀察,卡必對準其中一間茅草屋放了好幾槍。聽見槍聲響起,番薯仔他們鼓起全身的力氣,尖聲喊叫,猛力敲打木盾,發出千軍萬馬的呼喊聲。這種戰術是要震住對方,打擊他們的士氣,讓他們心生害怕。
被震聲嚇到的敵人果然零零落落的跑出屋子,神色倉皇的逃走。卡必仍然不斷的射擊,並且打中其中兩人。
這時遠處傳來更大的聲響,一時之間,槍聲、呼喊聲、尖叫聲,交雜成一片,根本分不清敵我。一個族人跑過來,神色慌張的說:「他們的男人全躲在山坡上攻擊我們,你們快來支援!」他一說完,卡必的臉色轉為慘白:「完了!我們中了埋伏。」
他帶著大家往頭目所在的方向趕去,這時兩邊人馬已經打成一片,有的人受傷,有的人被殺,也有人躺在地上呻吟,吶喊尖叫聲連成一氣,番薯仔的心幾乎跳出胸口。
混亂中,對方的人馬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撤走,番薯仔停止喊叫,四肢顫抖的尋找阿馬和古速。
……
◆「出草」的原初含義◆
在清朝官方記載《台海使槎錄》和《噶瑪蘭廳志》中指出,「出草」最初的描述是指原住民族出外執行特定行動的通稱,這些行動包括但不限於:
狩獵或採集:到部落周邊的山林中進行捕獵或收集物資。
防禦或巡邏:防範敵人侵入或保衛領土的行動。
復仇或突襲:針對敵對部落或漢人勢力進行襲擊,並不一定以獵首為目標,可能
僅僅是劫掠資源或報復。
因此,「出草」是一種廣義的行動,代表原住民族離開部落進行任何具有計畫性、目標性的活動。獵首只是其中一種,並非其唯一的含意。
為什麼「出草」變成獵首呢?
隨著漢人移民增加及與原住民族衝突的加劇,「出草」中的獵首行為逐漸受到漢人社會的特別關注,原因有以下幾點:
獵首本身對原住民族有宗教與文化意義,因此在衝突中常成為儀式的一部分。
漢人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誤解或刻意誇大,將所有的出草行為簡化為「獵首」。
清朝官方為強化對臺灣的管控,將出草與獵首聯繫起來,並標籤化為原住民族的暴力行為,用來正當化治理與鎮壓。
本書書名的「出草」是廣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