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閒中觀影(限量作者親簽版)

79特價30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書名叫《閒中觀影》,是與我在聯文的前一本書《窮中談吃》有一個對仗。
我注意的吃主要在窮的時光,而剛好我早年的觀影,也都在閒的狀態下。
這個窮,不知何故,於我很重要。 乃成年後的我,甚至中年後的我,很感念這個窮。   我幾乎常常講:「我一輩子受惠於貧窮」這樣的話。   因為窮,我樂於生活簡略,不事繁飾,也因此不愛追逐榮華,亦即,人生很容易就混過去了。
也由此,因貧窮而得出了許多閒,這閒,便在兒童時全用來看電影矣(請參〈老電影與逝去的時代〉一文)。
那時(五十、六十年代)的台北小孩,因為擁有的東西太空無了;沒有錢,沒有玩具,沒有人生框架,遂成為,有了很多「閒」。 也於是許多人找到了電影。
當然,觀影也需要錢。  但整的來說,門檻頗低。 尤其免費的觀影(像空場上架起一張布,像有些單位的禮堂之放映……),極低價的門票(二輪戲院……尤其「台北學苑」的兩片只一元……)也頗多。
因為看電影,我自幼即很具「目力」。 乃太多事它的前因後果,我雖是小孩早就一霎時就了然於胸。 也就是我常說,我們因兒時看太多電影,自然就獲得許多「世故」。
這是人生很奇妙的學問。  他們說「世事洞明皆學問」,我們小孩沒到社會去接觸世道,但經由觀影,也早具備了這種學問。
甚至因為埋頭於觀影,不怎麼理會家庭或學校或周遭社會所平日生發之「人與人之間總有之事」,反而可能有一點「逃開了不少世俗」。
好比說,社會中常講的「婆媳之間」事,或家中兄弟爭產事,或機關?同事傾軋等事,我從小就覺得「他們怎麼在這些小東西上弄出如許多紛擾?」
莫非我有點用編寫故事者的角度來俯看那些世俗百姓的愚昧嗎?
因為廣看電影,我發現我也很懂日本。
我曾在文章中談到我懂日本,有一部份是因為 我是寧波人,更大一部份是童年看日本片。
兒童最先攝取的,還是劇情。或說,劇情中的外觀動作(尤其是打鬥)。 不然也是人的情態。       然看著看著,也會看到風土。  而這便是日本片最豐富之處。
本書中少少幾篇文章,粗略道出了我自小孩以來碰撞上的電影人生。    但皆沒說得詳盡。
像藝術片便沒特別著墨。  而日本片我深有感想,但也淡淡說個幾句(小津、黑澤明)。 美國片我最看得多,但這?也只雜亂談了一些(休斯頓、庫柏力克、老片、細節、舊金山、Drive-in)。
國片呢,我也愛說幾句。 這?談了胡金銓、宋存壽、侯孝賢、楊德昌。 也不少了。
文章的出現時段,也可一說。〈大導演庫柏力克〉寫於一九九九年,乃他剛過世。然沒說得完盡,隔了幾年,再加寫了兩倍長度,投給上海陸灝先生編的《萬象》雜誌。
〈也談小津〉一文,為了紀念小津一百年,侯孝賢主持的電影學會,將編一本小津百年的特刊,邀稿寫成。
同樣的年分,二○○三年,還寫了〈老電影與逝去的時代〉。
接著一直寫到了二○○四年的〈雲煙過眼──談電影細節〉。
這書中還收了一九八六年寫的〈雜談表演〉,一九八七年的〈約翰‧休斯頓──電影與人生渾然一氣〉(他逝世於該年),以及一九九○年寫的〈美國露天汽車電影院〉。
而疫情前後還寫了黑澤明、宋存壽、Sam Peckinpah小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