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蚱蜢
這隻褐色的小蚱蜢陪我坐在望安潭門港的木椅上,牠好像在打探遠方颱風的蹤影,動也不動的望向浪聲滾滾的海面。
早上我在民宿起床,電視正在播報颱風從菲律賓掃向臺灣海峽的消息。我努力的聽著,但都沒聽到自己想聽到的「颱風接近澎湖群島,請望安遊客要注意安全」的提醒。後來,自己覺得好笑起來,只因人在望安才會這樣的期待吧!
這兩天都在社區關懷中心帶兒童活動,上午課程結束後,社工騎機車載我到碼頭搭船,還好這艘由七美回馬公的「南海之星」沒有停開,大約一個鐘頭會到達這裡。
走進港口附近的一家飲食店,店裡只有寥寥幾個顧客,不久來了一對打扮時髦的中年夫婦,他們點幾樣自助餐的菜,吃了一會,那位女士突然叫說:「喂,你們沒有附湯嗎?」
「哦,沒有!我們……」老闆娘話還沒說完,尖銳的聲音又響起:「什麼?我們臺灣,湯一大鍋都隨便你盛。」
「因為平常客人不多,湯需要燒瓦斯來保溫,這兒的瓦斯都要從馬公運過來。如果客人要的話,我們會馬上煮。」老闆娘耐心解釋後,把煮好的一大碗湯端過去,他們還是臭著臉。我離開時聽到那位男士嘀咕著:「太扯了,還要客人開口,我們臺灣……」
走出飲食店在岸邊涼亭的椅子上坐定,這隻姆指大的蚱蜢停在我的身旁,一動也不動的,當我拉近鏡頭拍攝牠的時候,才發現牠少了一條後腿。涼亭外的草坪飄來辣鼻的青草味,我猜想可能是在剪草時弄斷的,當隆隆響的割草機橫掃過草地,不知有多少的昆蟲因此殘缺了軀體或生命。我不捨的看著牠好久。
「南海之星」來了,載客後駛出港灣,走到大海中起了大浪,水花撞進船艙裡,船兒踉踉蹌蹌的,忽高又忽低,原本聒噪的乘客都緘默下來,不久傳來幾道的嘔吐聲。
「喂,能不能把船開穩一點?」有人對前來探視的工作人員說。
喔,原來是那對夫婦,那位女士臉色蒼白的呻吟著,顯然暈船得很厲害。
這位陽光浴黑皮膚的工作人員咧嘴笑著說:「沒問題,等一會我來鋪柏油路吧!」然後拿藥膏遞給她的先生,請他幫太太抹抹太陽穴解暈。
我以為又會聽到他們的口頭禪「我們臺灣……」,幸好,沒有,於是我鬆了口氣,心思又回到這隻小蚱蜢身上。
天色陰沉沉了下來,風浪不斷的增高,小蚱蜢還在那兒諦聽颱風的訊息嗎?
——二○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刊於中華日報副刊
柚花香甕入情
我的故鄉麻豆得天獨厚,擁有一季的芬芳。每年二三月間滿園的柚花飄香,沁入心肺讓人愉悅。香氣雖不能久留,但留在記憶裡的香氣卻能歷久不衰。
文旦的白色花苞會先綻開花瓣,露出鵝黃的雄蕊和青綠的雌蕊,吸引蜜蜂群訪;花瓣掉落後枝頭的幼果滋長,大約在中秋節前採收甜美多汁的果實。
童年,柚花開的季節,天貓霧仔光時,我們跟著阿嬤去附近的文旦園,撿拾掉落在樹下的花瓣,要上學時才回家。依稀記得年幼的弟弟常打翻桶子,害我得費時撿回,我幾番抱怨,但阿嬤不想把弟弟留在家,媽媽病歿後阿嬤就代替了母職,要隨時看著我們她才安心。放學後阿嬤把賣柚花的錢給我們當零用錢,那時感覺這些錢都沾有花香,而花香裡帶有阿嬤的溫暖,隨著年歲的增長,這感覺逐漸釀成一罈麻豆鄉情的美酒。
曾文中學初中部(現為麻豆國中)畢業,考上屏東師專,我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南北奔波工作生活,從此宛若被龐大的命運履帶,隨意運轉到陌生之地。在異鄉待久了,誰不會渴望看見熟識的臉孔和事物。
在台北啟明教書時,我經常從租屋處踩過幾條街,為了買一份南部報社發行的報紙,而後仔細閱讀南部版新聞,總想把裡面的字句拼成家鄉臉譜似的。有一次新聞報導病蟲害猝襲家鄉的文旦園,那一張張文旦樹枯死的照片,讓我難過得佇立在街頭許久。
據傳「麻豆文旦」是一八五○年間由麻豆郭家引進種苗,經過一代代的用心栽培和繁植優良品種,以及農會經常舉辦觀摩、推廣與行銷,而得以名聞遐邇。在報端麻豆人書寫麻豆的文章,文旦就是麻豆人的共同記憶。
前些日子曾文初中三仁的同學陳文昱,約我回麻豆參加「柚城少棒隊球場落成一周年慶」。文昱離鄉後旅居高雄市,經營事業有成,幾年前返鄉捐贈土地當球場,也整修老屋當為少棒發展協會的辦公室。
由麻豆主辦的「二○一八年第三屆柚香盃社區少棒邀請賽」即將開賽了,他說這是家鄉的光榮,會繼續贊助支持。那天我倆敘舊聊到民國六七十年間,麻豆也曾舉辦全國性的「五王盃排球桌球錦標賽」,各地高手雲集,觀眾蜂擁而至,讓麻豆好不熱鬧。談到這些他的臉上亮著光彩,問他童年曾否撿拾過柚花賣。正如我預期的,他點頭。
家鄉的文旦柚花雖然不及玫瑰花浪漫、不及桂花香的濃郁,然而卻這麼的甕入我們麻豆人的親情和鄉情裡。
——二○一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中華日報副刊
這隻褐色的小蚱蜢陪我坐在望安潭門港的木椅上,牠好像在打探遠方颱風的蹤影,動也不動的望向浪聲滾滾的海面。
早上我在民宿起床,電視正在播報颱風從菲律賓掃向臺灣海峽的消息。我努力的聽著,但都沒聽到自己想聽到的「颱風接近澎湖群島,請望安遊客要注意安全」的提醒。後來,自己覺得好笑起來,只因人在望安才會這樣的期待吧!
這兩天都在社區關懷中心帶兒童活動,上午課程結束後,社工騎機車載我到碼頭搭船,還好這艘由七美回馬公的「南海之星」沒有停開,大約一個鐘頭會到達這裡。
走進港口附近的一家飲食店,店裡只有寥寥幾個顧客,不久來了一對打扮時髦的中年夫婦,他們點幾樣自助餐的菜,吃了一會,那位女士突然叫說:「喂,你們沒有附湯嗎?」
「哦,沒有!我們……」老闆娘話還沒說完,尖銳的聲音又響起:「什麼?我們臺灣,湯一大鍋都隨便你盛。」
「因為平常客人不多,湯需要燒瓦斯來保溫,這兒的瓦斯都要從馬公運過來。如果客人要的話,我們會馬上煮。」老闆娘耐心解釋後,把煮好的一大碗湯端過去,他們還是臭著臉。我離開時聽到那位男士嘀咕著:「太扯了,還要客人開口,我們臺灣……」
走出飲食店在岸邊涼亭的椅子上坐定,這隻姆指大的蚱蜢停在我的身旁,一動也不動的,當我拉近鏡頭拍攝牠的時候,才發現牠少了一條後腿。涼亭外的草坪飄來辣鼻的青草味,我猜想可能是在剪草時弄斷的,當隆隆響的割草機橫掃過草地,不知有多少的昆蟲因此殘缺了軀體或生命。我不捨的看著牠好久。
「南海之星」來了,載客後駛出港灣,走到大海中起了大浪,水花撞進船艙裡,船兒踉踉蹌蹌的,忽高又忽低,原本聒噪的乘客都緘默下來,不久傳來幾道的嘔吐聲。
「喂,能不能把船開穩一點?」有人對前來探視的工作人員說。
喔,原來是那對夫婦,那位女士臉色蒼白的呻吟著,顯然暈船得很厲害。
這位陽光浴黑皮膚的工作人員咧嘴笑著說:「沒問題,等一會我來鋪柏油路吧!」然後拿藥膏遞給她的先生,請他幫太太抹抹太陽穴解暈。
我以為又會聽到他們的口頭禪「我們臺灣……」,幸好,沒有,於是我鬆了口氣,心思又回到這隻小蚱蜢身上。
天色陰沉沉了下來,風浪不斷的增高,小蚱蜢還在那兒諦聽颱風的訊息嗎?
——二○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刊於中華日報副刊
柚花香甕入情
我的故鄉麻豆得天獨厚,擁有一季的芬芳。每年二三月間滿園的柚花飄香,沁入心肺讓人愉悅。香氣雖不能久留,但留在記憶裡的香氣卻能歷久不衰。
文旦的白色花苞會先綻開花瓣,露出鵝黃的雄蕊和青綠的雌蕊,吸引蜜蜂群訪;花瓣掉落後枝頭的幼果滋長,大約在中秋節前採收甜美多汁的果實。
童年,柚花開的季節,天貓霧仔光時,我們跟著阿嬤去附近的文旦園,撿拾掉落在樹下的花瓣,要上學時才回家。依稀記得年幼的弟弟常打翻桶子,害我得費時撿回,我幾番抱怨,但阿嬤不想把弟弟留在家,媽媽病歿後阿嬤就代替了母職,要隨時看著我們她才安心。放學後阿嬤把賣柚花的錢給我們當零用錢,那時感覺這些錢都沾有花香,而花香裡帶有阿嬤的溫暖,隨著年歲的增長,這感覺逐漸釀成一罈麻豆鄉情的美酒。
曾文中學初中部(現為麻豆國中)畢業,考上屏東師專,我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南北奔波工作生活,從此宛若被龐大的命運履帶,隨意運轉到陌生之地。在異鄉待久了,誰不會渴望看見熟識的臉孔和事物。
在台北啟明教書時,我經常從租屋處踩過幾條街,為了買一份南部報社發行的報紙,而後仔細閱讀南部版新聞,總想把裡面的字句拼成家鄉臉譜似的。有一次新聞報導病蟲害猝襲家鄉的文旦園,那一張張文旦樹枯死的照片,讓我難過得佇立在街頭許久。
據傳「麻豆文旦」是一八五○年間由麻豆郭家引進種苗,經過一代代的用心栽培和繁植優良品種,以及農會經常舉辦觀摩、推廣與行銷,而得以名聞遐邇。在報端麻豆人書寫麻豆的文章,文旦就是麻豆人的共同記憶。
前些日子曾文初中三仁的同學陳文昱,約我回麻豆參加「柚城少棒隊球場落成一周年慶」。文昱離鄉後旅居高雄市,經營事業有成,幾年前返鄉捐贈土地當球場,也整修老屋當為少棒發展協會的辦公室。
由麻豆主辦的「二○一八年第三屆柚香盃社區少棒邀請賽」即將開賽了,他說這是家鄉的光榮,會繼續贊助支持。那天我倆敘舊聊到民國六七十年間,麻豆也曾舉辦全國性的「五王盃排球桌球錦標賽」,各地高手雲集,觀眾蜂擁而至,讓麻豆好不熱鬧。談到這些他的臉上亮著光彩,問他童年曾否撿拾過柚花賣。正如我預期的,他點頭。
家鄉的文旦柚花雖然不及玫瑰花浪漫、不及桂花香的濃郁,然而卻這麼的甕入我們麻豆人的親情和鄉情裡。
——二○一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中華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