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我的人生,你的謎題




「這是理所當然的前提。益智問答玩家能答對問題,都有相應的理由。也就是要有相關的經驗,足以用來答對益智問答的題目,沒有相關的經驗就說不出答案,這太理所當然。
有時候我們在回答題目時,感覺是用自己的經驗來當濾網,從廣大的世界撈取答案。人活著,濾網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密。我們會發現,原來世界的多樣化超乎想像。這份體驗會震撼我們,震撼的次數愈多,益智問答的解題能力就越強。」
――小川哲《你的謎題》(君のクイズ)

如果,我們的人生,以益智問答競賽的方式重現,如何?
「哲青哥,二號機。」
白灼刺眼的棚燈,讓錄影現場如正午般明亮。前一夜失眠,再加上長時間的錄影,五感知覺愈來愈不真實。除了三公尺外的提示螢幕,以及右側的主持人以外,我,什麼都看不清楚。
現場空氣微妙緊繃著,我閉上眼睛,輕輕地將身體重心從右腳挪至左腳,並將意識專注在呼吸上。
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聲音、振動、光線、色彩、氣味,甚至是電場與磁場……然而,所有的生命形態都受到與生俱來感官功能的限制,只能感受這大千世界的一小部分真實,而這有限的感官真實有個特別稱呼――「環境界」(Umwelt)。這是德國動物學家魏克斯庫爾(Jakob von Uexküll)在一九○九年所提出的學術名詞,特別用來闡述動物在周遭世界能感覺到、體驗到的一切,也就是我們對世界的「感知」。
超頻、異常、過量的感官刺激,能讓人提高警覺。但這些立意良善的原始本能,在現代生活中就成了精神負擔,甚至,殘酷地剝奪睡意。這其實是種相當有名的現象,叫做「第一夜效應」(First Night Effect)。首位觀察到並提出相關理論概念的,是被德國《明鏡》週刊譽為「動物靈魂的愛因斯坦」的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他注意到灰雁、疣鼻天鵝、綠翅鴨等雁形目鳥類,在陌生環境睡覺時,仍會保持高度警覺性,就像許多人會「認床」一樣睡不安穩。發生的原因,直到幾年前腦神經學家透過睡眠檢測,才有了確切答案:每次睡覺,動物的大腦有半邊像夜班守衛般徹夜保持警戒。有些海洋哺乳動物及鳥類,像是海豚或鴨子,有時候也只用半邊腦子睡覺,尤其感受到被掠食的風險升高,睡覺時就可能會睜著一隻眼閉一隻眼,半邊大腦清醒,另一邊的大腦則沉沉睡去。
我睜開眼,彷彿如夢境中醒來,圍繞在身旁的光漸漸消散,答案就在眼前。
「我的答案是C,鴨子。」我別過頭去,對前節目搭檔致意。
「這題答對了,你就會進SUPER 9。」主持人轉過來,「你為什麼這麼確定?」

◎「博學」與「多聞」的魅力

我的母親,很喜歡閱讀,每每經過報亭、舊書攤、小書店,總會走進去小小搜刮一番,因此家中總會有高高低低的書堆:倪匡、梁羽生、古龍、瓊瑤、司馬中原、曹雪芹、海明威、巴爾札克、斯湯達爾……讀者文摘,還有許多書名都很像的羅曼史,媽媽看完後,就會把它們堆到我和弟弟的房間。當時並不認識這些作家,自然對他們的著作也沒太大興趣,對年幼的我來說,它們就是,堆在房間的舊書而已。回想起來,這些書的存在,的確有某種形而上的意義。其中又有幾本,真正改變我的人生。夏元瑜先生的《老生閒談》與《老生再談》,就在伸手可及的所在,記不得有多少個年頭,老蓋仙的旁徵博引,是我寂寞時唯一的陪伴。
不老長生的修仙秘術,一代女皇的軼事奇聞,「拍馬屁」、「吃豆腐」、「敲竹槓」的典故由來,到「龍鳳龜麟」四瑞的考查驗證……夏先生以超人的記憶力,豐富的想像力,寓笑料在知識介紹中,幽默風趣,雅俗相融,正如梁實秋所說:「文自胸中流出」,真是學也學不來,亦莊亦諧的筆風,談笑間為昔日文壇,開闢新氣象。
透過夏先生的生花妙筆,我第一次意識到「博學」與「多聞」的魅力。
「博學」是一種經過篩選、統整、沉澱的學問積累,同時具有知識體系的深與廣。博學之士如一座圖書館的館長,能從龐大知識中提煉出洞見,將不同領域的觀點交織成思辨的脈絡。老蓋仙在談笑風生中,不炫技、不堆砌,而是在適當的時機,以清澈的語言連結文化、歷史與現實,讓聽者感受到知識是活的、有脈搏的。每次讀到夏先生的文字時,我總會看見,那月光下的大海,深不可測又不張揚,沉靜地包容萬象。
「多聞」的核心,來自經驗的疊加、見聞的拓展。多聞之士涉獵廣泛、故事滿腹、觀察敏銳,總有豐富語言與想像力。夏先生總是用親身經歷與過人見解,建構出一種「開放式世界觀」,讓身為讀者的我,覺得世界廣大,值得好好探索。
「我要成為,」自己暗暗發誓,「像老蓋仙夏先生一樣,知道很多事的大人。」
「你要對所有的事,抱持好奇心,」某天在電視上看見夏先生,在節目最後的叮嚀,「知識的權柄,一直都操之在我……要學會問Why and Why Not。」
每天晚上,我抱著《老生閒談》,躺在地板上,想像著被「為什麼」與「為什麼不」環繞的感受,此時世間的萬事萬物,化成滿天繁星,每顆星星,都是一個知識問答的奇異點:天空為什麼是藍的?海水為什麼是鹹的?鳥為什麼可以飛?人卻不可以?鐵那麼重,為什麼輪船浮得起來?黑熊是黑色,北極熊是白色,那熊貓為什麼是黑白色……世界真的很大,原來,有好多事我都一無所知。原來,知識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電燈為什麼會發亮?牆上的壁癌又是什麼?是誰發明草蓆?電風扇的原理又是什麼?
我閉上眼,沉沉睡去,夢裡仍待在「十萬個為什麼?」的多重宇宙。

◎面對世界的底氣

這是廣受好評的益智競答節目《全民星攻略》錄影現場,算一算,這是我第五次來參加節目:二○一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播出的《社會菁英的壓力賽》、七月二十二日《身心靈保健專家》,十二月三十日《國際舞台的大人物》,二○二○年九月九日《職場上的神隊友》,還有今天,為了宣傳新書《早知道就待在家》所製播的《機智的思鄉遊子》。
節目企畫單位,會根據個人的職業、興趣、偏好及生活近況(最主要是IG及FB動態),來設計屬於參賽來賓的專屬個人題庫。既然是量身訂製,想當然會有許多自我認知的盲區,也就是那些自己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小知識,詭譎刁鑽,但充滿樂趣,對我而言,這是益智競賽節目最大的魅力。
節目開始前,製作單位會播出每位參賽者的簡歷大頭貼,還有介紹過關斬將後與總獎金等值的獎品。和國外不一樣,台灣沒有職業競賽性質的益智問答節目,獎金自然不會太高。參賽玩家太多來混個臉熟,宣傳新作,同時和圈內外的朋友見面,交換訊息,廣結善緣。
總之,是輕鬆的錄影場合。
開場後的短訪,一如往常,我的答覆仍然不有趣,說自己會盡力而為。倒是其他的參賽者,總能炒高情緒,讓現場氣氛更加熱絡。益智問答節目,除了應答的速度與精確度以外,讓觀眾有樂在其中的參與感,如珠妙語的機智應對是不可少的環節。我曾經在某篇報導上看到,國外益智問答節目是有筆試及面試的,主考官除了篩檢知識量及反應上得了節目的人以外,更重要的,是物色那些口語表達天馬行空,能把去便利店買醬油說得比《西遊記》還誇張的選手。在這個關鍵上,我並不是敏思快想型的選手。
當然,面對常識之內大部分的題型,我有自信,應該能從容應付。
「請問,夏天時人們會在哪條河邊建人造沙灘……」在應答之前,我已經知道答案。或許該這麼說,我應該知道答案,畢竟,我在那裡。「……沙灘,營造出美麗的海岸風情?」
在三選一的答案中,要確認的是,我所知道的所在。
「是巴黎海灘(Paris Plages)哦!」小女孩指著活動告示牌,轉過頭對一旁的大人說:「我也想去。」

* * *

在高攀不起歐洲之星高速列車,廉價航空也尚未出世的舊時代,從倫敦到巴黎,橘子巴士是最實惠的選擇。晚餐過後,從倫敦市區聖潘克洛斯-國王十字車站集合出發,方向東南東,會先抵達濱海的多佛,搭上渡輪橫越英吉利海峽,加萊港上岸,再沿著A1公路南下,合理車程七小時半,運氣好的話,還趕得及在羅浮宮開門前在里沃利大道上喝杯咖啡。
鄰座的瑟琳娜,是倫敦金匠學院的研究生,和男友約好了,要在市區河岸新開的設施見面,「是給我們這些窮光蛋去的巴黎海灘……」瑟琳娜撥一撥瀏海,「聽說是用真的海砂來鋪的哦!」
雖然市政當局信誓旦旦,但沙子似乎不是從地中海運過來的,幾年後有業者證實,巴黎市內所有「海灘」,全都是這條河流上游採石場所開採出來的。儘管如此,這並不妨礙巴黎人,閉上眼後想像自己,身在里維耶拉或蔚藍海岸的高昂興致。
事實證明,我的確在這度過一段短暫而美好的時光,雖然在市區人造沙灘曬太陽的想法很異想天開,但苦悶的都市人買單了。幾年前,寶島首善之都的市政單位,也有樣學樣地想要在市政府前弄一塊,讓大朋友小朋友都玩得開心的「白沙灣」……
「是貓砂吧!」友人閤起報紙後咂一咂舌頭,「誰會想去呢?」
信義區白沙灣的案子有沒有成,我沒有印象!倒是花都的沙灘經驗很強烈。
「我的答案是B,塞納河。」我從記憶中回神。
「法國,有人造沙灘?」主持人問道。
我先說明巴黎海灘的緣由,主持人繼續追問,「為什麼?」
「因為,第一年,」我指著前方的液晶螢幕:「我就在那裡。」
「你在那裡!」主持人轉過身去:「好~正確答案,請解答。」
正解的鈴聲響起,主持人先恭喜我搶下了頭彩。但沒有人知道,在那短短的幾秒鐘,搖晃顛簸的長程巴士、花都清晨阿拉比卡的香氣、人造沙灘的顏色與質地,午後水岸旁的粼粼波光……相關的回憶,如塞納河般流過我的心頭,所有的感觸,都是正解的一部分。
如果沒有歷經相應的生命紀錄,答題硬要說是用猜的,實在也太過勉強。
對我而言,能答對問題,意味著題目與我的人生有相應的聯動。深刻的經歷、震撼的體驗、五味雜陳的回憶,是我面對世界的底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