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犬
秋涼的下午,我悶在房裡大量寫稿導致腦袋缺氧,才剛到沙發打盹,就夢到了狗。
在夢里,我騎著摩托車回家,環境的所有元素都與現實生活差不多,包含那一隻黑白相間的流浪狗。是一隻母狗,曾經在附近育有小狗狗,因為種種複雜因素如今只剩下她獨自在此。雖然不曾親餵過她,但每次下班回家,她會站在兩步之遙的安全距離,微微搖尾巴迎接我。
夢里的她更熱情一些,依舊不願走進我家鐵門內。停妥車子,按下開關放下塗有藍色油漆的電捲門時,我習慣與她四目交接。此刻,鐵捲門在膝蓋高度卡住,我蹲下來,原本長方形的鐵捲門下方空隙,變成了一扇窗。窗的對面,是一隻咖啡色的小狗狗,看來柔弱,眼睛畏光。咖啡色狗狗的背後,有一雙黑白相間的狗足,正奮力把牠推到我面前。我驚慌起來,兩隻手伸得長長想把咖啡色小狗推回去,「不可以進來,不可以進來。」但我的對手並不放棄,那一名絕望的母親用盡全力要把小孩推進我家。
「不可以,我這輩子不再養狗了!」我在夢中大喊、驚醒,雙手朝天揮舞著。
「真的是不請自來的狗欸。」我喃喃自語。
二○○二年秋天,我真養過一隻不請自來的狗。中型公狗,毛色黝黑,口鼻處已冒出白毛,脖子上套著綠色的布製項圈。項圈脫線了,邊緣帶著咬痕。他就這樣出現在我租屋處門前,無論怎麼驅趕都不走,雖然決絕任性但看起來乖巧無比。或許是腦波太弱,無法抵擋他的眼神,想了幾天,徵得房東同意之後,便決定養了。
命名之前,得先處理好健康問題,於是便先幫他洗澡,準備帶他去看醫生。誰知道,就在我抱了一大盆溫水、搓了一堆泡泡,準備要幫他洗澡時,原本乖巧的他忽然目露凶光,整個身子撲向我,爪子也劃傷了我的嘴唇和手臂。傷口不深,但我嚇壞了。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把他送到了獸醫那裡,醫師先看看我的傷口,建議還是找家醫院打破傷風。檢查開始了,被放在白鐵觀察檯上的他,體型似乎縮水,看來膽小又無助。檢查一番之後,醫生看著我,問我:「你確定要養?他不是小狗喔,有一點年紀,而且身上很多咬傷痕跡,之前應該受過不少苦喔。」說完,醫師整弄他的毛髮,我看見他皮膚上有長不出毛的點點疤痕。看他無助的眼睛,心想你真會裝嫩,原來已經是中年大叔了啊。但還是點頭,「遇到都遇到了,就養吧。」醫生幫我規劃好後續的預防針注射計畫後,我們便離開了。
騎車從花蓮市區回到吳全的路上,他緊貼著我,一動也不動。對著路邊風景表露出一臉興奮的模樣。當時的他,是否會知道不消兩年光景,他便會掙脫束縛回到街頭流浪,像得了失心瘋一般,任我再怎麼叫也叫不回來呢?
後來,我決定叫他陳犬,綽號是Doggie。當時覺得很酷,現在沒有後悔。
房東先生是建築包商,也養了一條叫做來福的狗,但他並沒有用狗鏈或是任何拘束,只在庭院裡安置了狗碗,定期帶來福打預防針並且洗澡。我也思考過讓他自由一點,但想到外頭就是砂石車必經的大路,每當大車駛過,整棟房子都會震動,殺傷力太強了。到實習學校上班的路途中,會看見貓狗或是其他動物的路殺。我不敢用放養的方式照顧陳犬。
「我幫你蓋狗屋好了,用以前顧魚池或果園的人養狗的方式來圈養。」房東建議。
於是,他便施展了木工技術,幫陳犬蓋了一間很漂亮的狗屋,內在十分寬敞,位在房子後方的空地,上頭種有許多樹木像個小森林,他不會直接曝曬在陽光下。我為陳犬買了輕的加長型狗鏈,在樹木四周用鐵絲綁出了一處大範圍,把狗鏈接在上頭。自此,他便能在劃定的區域內自在移動,而不會跑到馬路上
接下來,應該便是好萊塢人狗相處電影當中必經的橋段,勢必以輕快的音樂搭配快速剪接,呈現出狗狗如何融入生活的進展。雖然是老狗,但買了狗狗專用的起士條餵他,吃久了毛色也烏金烏金地閃耀著光。照養一陣子後,終於打完了狂犬病疫苗,獸醫在他的項圈掛上一只綠色的小鈴鐺勳章,亮晶晶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他的驕傲,因為騎車回吳全的路上,他抬頭挺胸像是個小英雄。前來拜訪的朋友們,看了他的樣子,總誇獎他很神氣。
「看不出以前是流浪狗。」他們這樣說。
對當時的我而言,陳犬的存在似乎超越了朋友、愛人與親人。對於一名毫無自信每天煎熬著內心,對著電腦螢幕煩躁地搜尋減肥資訊甚至交友網站的胖子而言,能夠有一個生命,願意毫無條件地包容自己,這幾乎是宗教性的付出了。也因為得負起遛狗的職責,那一陣子,每天實習下課便帶他出門,讓他跑跑,而我則站得遠遠,看他衝進草叢亂鑽亂翻。每一次回家,脫下衣物丟進洗衣籃,看著上面的汗溼陰影,心懷感激,終於能夠更瘦一點了。聽起來像是童話故事,某方面的確也是,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事情,幾乎以為我們會相處一輩子。
我又被咬了。
與他玩耍或是餵食時,不知道觸碰到哪裡而激怒了對方就被咬。雖然傷口不深,但不明不白地被咬的確造成了不少驚嚇。那時自己狀態不好,畢竟是胖到毫無自信又把全部的注意力與關愛都投注在陳犬身上,幾次被咬,我也氣得拿布製的狗鏈去打他屁股。「為什麼要咬我啊?我不是對你很好嗎?」
我向獸醫聊起這件事,他說陳犬精神狀態可能有些不穩。
「狗也會精神不穩?」我問,他點點頭,好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後來,向房東聊起這件事,「狗也會精神不穩?」接著想了想,告訴我:「醫生說得對。你的狗可能有問題。我那時候就懷疑他是鬥狗,因為鬥輸了才被趕出來。」
「鬥狗?」我覺得難以置信。
「雖然這幾年比較少了,但這裡真的有喔,還有賭別的東西。」說完,他看我表情有些錯愕,補充道:「不用擔心啦,反正你對他好,他也知道。以後就沒問題了。」
如果是現在的我,尤其是過了三十五歲之後,或許不會相信這一番話。我已經理解,對別人的好都是給出去的,沒有人應該收受,既然不確定對方是否需要,自然不該期待收穫。但過去的我天真地相信關係建立在互相回饋之上,只要把心掏出來就會換到等值的情義,我錯得離譜。
陳犬在某方面而言,無比忠誠,不曾拒絕我對於陪伴的索討:每到半夜心情太差,又不能吃宵夜,便帶著陳犬出門兜風,並且在摩托車前進的時候,對他訴說內心的煩惱與恐懼。如果傍晚遛狗我臨時起意跑了起來,他覺得累了便會搖搖尾巴,我隨即解開狗鏈,讓他自己決定速度、跟或不跟。多數時候,我會聽見他在我後面慢慢地跑步,腳掌碰到柏油路面時,會發出輕輕的噠噠噠的聲響。無論我在哪兒發生了不愉快,與誰起了衝突,或是告白失敗,只要我走近,他都會對我搖尾巴,歡迎著我,彷彿他是我的阿福,而我是他的蝙蝠俠,我永遠都可以找他商量什麼。
如今回想,我可以說,我們的確過過一段好日子。
好景不常,那一刻來了。
暑假即將來臨,我得回桃園參加為期一兩週的行程。與房東商量之後,他一口答應幫忙照顧陳犬。我雖然向陳犬交待過(如今想想他怎麼可能聽得懂?),但也沒有多想,便搭火車回去了。
幾天過去,在外頭接到房東先生打來的電話,口氣聽來尷尬又無奈:「我被咬了,然後你的狗扯斷了樹上的鐵絲,狗鏈還沒解開就衝出去了。」
「咬在哪裡?傷口還好嗎?」
「咬到我手心,整個手腕已經腫了,剛看完醫生,可能有蜂窩性組織炎。」
聽完房東先生的說明,既是愧疚,又是慌亂,只覺得一股心血往上衝,差點站不直。告訴房東先生我會回去找狗,隔天訂了一大早的火車票趕回花蓮。
回到租屋處,看見房東先生的手腫得誇張,說像是麵龜也不為過,又紅又腫,是原來的兩倍大,上頭兩個洞好深好深,彷彿是恐怖電影中的吸血鬼咬痕。我道歉道到抬不起頭,但更重要的是,完全找不到陳犬。我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只要外頭天亮著,便騎著摩托車出門,沿著我們習慣行走的方向,一圈一圈地去找。臺九線、壽豐、志學,東華大學校園內,所有可以想到的地方,幾乎都去過了。什麼都沒有。
原來,一個生命若決定要消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大太陽的午後,我騎著機車,一方面覺得快被烤焦了,另一方面又覺得失望,各種駭人的想像在眼前閃過,深怕在轉角會發現黑色的路殺。更擔心的,是有沒有人像房東先生一樣,被他咬了。終於,騎經東華大學正門口的大學路,看見前面有一隻瘦小的黑狗,跑步時身體左右亂晃,彷彿隨時就要倒下,而他身後拖著一條長長的狗鏈。
我催緊油門往前,又節制地在他身後幾公尺處降速。他還是受了驚嚇,加快碎步繼續往前。我才發現,他身上的黑毛沾滿凌亂的毛屑與野草,上頭也有新的傷口,至於口鼻處的白毛,則像是癌細胞蔓延一般,面積擴大不少。
他認不出我了。
我站在路邊,反覆對他說話,但他似乎聽不到任何聲音。一次又一次,叫著他的名字,最後他終於顫抖著身子往我靠近,有氣無力地跳上了車。我穿著短褲的兩條腿輕輕夾著他的身體,讓他倚著我,我感受到他的體溫,聽見他呼吸之中那類似啜泣的質地,理解了他的恐懼。
「Doggie,我們回家。」
在那之前,每一天的生活,是我躲在二樓的出租套房,反芻過往的一切創傷與難過,埋怨沒有人理解我與生俱來的孤獨。而他則是在樹林裡的小屋細數身上的舊傷,那些非自願加在他身上的傷疤,天氣轉換時可能還痛著。我們得走出自己的小屋之外,才能夠獲得對方的陪伴,稍微脫離當下的苦痛,自在地支撐彼此。當我不在,躲在小屋的他,經過了一天兩天的信心說服,最終還是發現自己再度被人拋棄了。當初的那個人,在他擊敗其他狗之後,盡情地撫摸他的毛髮,磨蹭他的肚皮。但那個人無法承接他的失敗。被當作垃圾拋棄之後,以為重新獲得幸福,卻又在這一名新的人身上,被狠狠拋棄了一回。
如此在意的人,就這樣消失不見。我可以理解那種心情了。
忘了那天傍晚到底花了多少工夫才幫他整理好傷口,讓他稍微恢復清醒。期間房東先生還幫了不少忙,對他我只有無限感謝。等到我準備好他最喜歡的食物,狗罐頭肉拌乾狗糧,他沒有什麼胃口,吃得很慢很慢。牙齒咬碎乾狗糧的聲音,咔滋咔滋的,聽起來好老好老。我不想再圈養他了。解開他身上所有的拘束,只留著項圈,上頭當然掛著一只亮晶晶綠色金屬鈴鐺勳章。
回家後,陳犬慢慢恢復正常,但不像以前一樣亦步亦趨。但至少,當我準備好晚餐,他還是會回來吃,對我搖尾巴。偶爾才會來到我面前,用他的眼神向我索討拍拍,讓我撫摸他的額頭。
有天早晨醒來,他不見了。
原本以為是出去玩耍,但那天晚上都不見他的蹤影。隔天,再隔天,無論騎車繞了多少圈子,什麼都沒有。雖然慶幸未曾在路上看見黑色路殺,但眼前那一望無際、蔓生著同人一般高草叢的廢田與曠野,令人無比畏懼。我不敢踩進草叢之中,我怕蛇,更怕看見他後來的樣子。
「狗要死了,會找地方去,不願意死在家裡。」房東聽聞了消息,拍我肩膀對我說。
那天夜裡,我站在樹林邊緣,看著暗處那間小屋,屋前的鐵碗裡,罐頭肉堆得高高的,而屋裡的毛毯依舊凌亂,小玩具也還在。一切都像當初一樣,只要他回來,可以隨時入住。狗不願意死在家裡嗎?「謝謝你,Doggie,把這裡當作家。」
時間過去了,我早已離開花蓮十數年。但還在花蓮的最後那一段日子,我持續跑步,每天經過的小木屋依舊空著,但日漸斑駁,原本留存的生活氣息已淡了。如果天氣很好,像是我們相遇的那個涼爽午後,我會在跑步的時候,聽見身後傳來輕輕的噠噠噠聲響。此時,我會刻意放慢腳步,希望他跟上來。
秋涼的下午,我悶在房裡大量寫稿導致腦袋缺氧,才剛到沙發打盹,就夢到了狗。
在夢里,我騎著摩托車回家,環境的所有元素都與現實生活差不多,包含那一隻黑白相間的流浪狗。是一隻母狗,曾經在附近育有小狗狗,因為種種複雜因素如今只剩下她獨自在此。雖然不曾親餵過她,但每次下班回家,她會站在兩步之遙的安全距離,微微搖尾巴迎接我。
夢里的她更熱情一些,依舊不願走進我家鐵門內。停妥車子,按下開關放下塗有藍色油漆的電捲門時,我習慣與她四目交接。此刻,鐵捲門在膝蓋高度卡住,我蹲下來,原本長方形的鐵捲門下方空隙,變成了一扇窗。窗的對面,是一隻咖啡色的小狗狗,看來柔弱,眼睛畏光。咖啡色狗狗的背後,有一雙黑白相間的狗足,正奮力把牠推到我面前。我驚慌起來,兩隻手伸得長長想把咖啡色小狗推回去,「不可以進來,不可以進來。」但我的對手並不放棄,那一名絕望的母親用盡全力要把小孩推進我家。
「不可以,我這輩子不再養狗了!」我在夢中大喊、驚醒,雙手朝天揮舞著。
「真的是不請自來的狗欸。」我喃喃自語。
二○○二年秋天,我真養過一隻不請自來的狗。中型公狗,毛色黝黑,口鼻處已冒出白毛,脖子上套著綠色的布製項圈。項圈脫線了,邊緣帶著咬痕。他就這樣出現在我租屋處門前,無論怎麼驅趕都不走,雖然決絕任性但看起來乖巧無比。或許是腦波太弱,無法抵擋他的眼神,想了幾天,徵得房東同意之後,便決定養了。
命名之前,得先處理好健康問題,於是便先幫他洗澡,準備帶他去看醫生。誰知道,就在我抱了一大盆溫水、搓了一堆泡泡,準備要幫他洗澡時,原本乖巧的他忽然目露凶光,整個身子撲向我,爪子也劃傷了我的嘴唇和手臂。傷口不深,但我嚇壞了。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把他送到了獸醫那裡,醫師先看看我的傷口,建議還是找家醫院打破傷風。檢查開始了,被放在白鐵觀察檯上的他,體型似乎縮水,看來膽小又無助。檢查一番之後,醫生看著我,問我:「你確定要養?他不是小狗喔,有一點年紀,而且身上很多咬傷痕跡,之前應該受過不少苦喔。」說完,醫師整弄他的毛髮,我看見他皮膚上有長不出毛的點點疤痕。看他無助的眼睛,心想你真會裝嫩,原來已經是中年大叔了啊。但還是點頭,「遇到都遇到了,就養吧。」醫生幫我規劃好後續的預防針注射計畫後,我們便離開了。
騎車從花蓮市區回到吳全的路上,他緊貼著我,一動也不動。對著路邊風景表露出一臉興奮的模樣。當時的他,是否會知道不消兩年光景,他便會掙脫束縛回到街頭流浪,像得了失心瘋一般,任我再怎麼叫也叫不回來呢?
後來,我決定叫他陳犬,綽號是Doggie。當時覺得很酷,現在沒有後悔。
房東先生是建築包商,也養了一條叫做來福的狗,但他並沒有用狗鏈或是任何拘束,只在庭院裡安置了狗碗,定期帶來福打預防針並且洗澡。我也思考過讓他自由一點,但想到外頭就是砂石車必經的大路,每當大車駛過,整棟房子都會震動,殺傷力太強了。到實習學校上班的路途中,會看見貓狗或是其他動物的路殺。我不敢用放養的方式照顧陳犬。
「我幫你蓋狗屋好了,用以前顧魚池或果園的人養狗的方式來圈養。」房東建議。
於是,他便施展了木工技術,幫陳犬蓋了一間很漂亮的狗屋,內在十分寬敞,位在房子後方的空地,上頭種有許多樹木像個小森林,他不會直接曝曬在陽光下。我為陳犬買了輕的加長型狗鏈,在樹木四周用鐵絲綁出了一處大範圍,把狗鏈接在上頭。自此,他便能在劃定的區域內自在移動,而不會跑到馬路上
接下來,應該便是好萊塢人狗相處電影當中必經的橋段,勢必以輕快的音樂搭配快速剪接,呈現出狗狗如何融入生活的進展。雖然是老狗,但買了狗狗專用的起士條餵他,吃久了毛色也烏金烏金地閃耀著光。照養一陣子後,終於打完了狂犬病疫苗,獸醫在他的項圈掛上一只綠色的小鈴鐺勳章,亮晶晶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他的驕傲,因為騎車回吳全的路上,他抬頭挺胸像是個小英雄。前來拜訪的朋友們,看了他的樣子,總誇獎他很神氣。
「看不出以前是流浪狗。」他們這樣說。
對當時的我而言,陳犬的存在似乎超越了朋友、愛人與親人。對於一名毫無自信每天煎熬著內心,對著電腦螢幕煩躁地搜尋減肥資訊甚至交友網站的胖子而言,能夠有一個生命,願意毫無條件地包容自己,這幾乎是宗教性的付出了。也因為得負起遛狗的職責,那一陣子,每天實習下課便帶他出門,讓他跑跑,而我則站得遠遠,看他衝進草叢亂鑽亂翻。每一次回家,脫下衣物丟進洗衣籃,看著上面的汗溼陰影,心懷感激,終於能夠更瘦一點了。聽起來像是童話故事,某方面的確也是,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事情,幾乎以為我們會相處一輩子。
我又被咬了。
與他玩耍或是餵食時,不知道觸碰到哪裡而激怒了對方就被咬。雖然傷口不深,但不明不白地被咬的確造成了不少驚嚇。那時自己狀態不好,畢竟是胖到毫無自信又把全部的注意力與關愛都投注在陳犬身上,幾次被咬,我也氣得拿布製的狗鏈去打他屁股。「為什麼要咬我啊?我不是對你很好嗎?」
我向獸醫聊起這件事,他說陳犬精神狀態可能有些不穩。
「狗也會精神不穩?」我問,他點點頭,好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後來,向房東聊起這件事,「狗也會精神不穩?」接著想了想,告訴我:「醫生說得對。你的狗可能有問題。我那時候就懷疑他是鬥狗,因為鬥輸了才被趕出來。」
「鬥狗?」我覺得難以置信。
「雖然這幾年比較少了,但這裡真的有喔,還有賭別的東西。」說完,他看我表情有些錯愕,補充道:「不用擔心啦,反正你對他好,他也知道。以後就沒問題了。」
如果是現在的我,尤其是過了三十五歲之後,或許不會相信這一番話。我已經理解,對別人的好都是給出去的,沒有人應該收受,既然不確定對方是否需要,自然不該期待收穫。但過去的我天真地相信關係建立在互相回饋之上,只要把心掏出來就會換到等值的情義,我錯得離譜。
陳犬在某方面而言,無比忠誠,不曾拒絕我對於陪伴的索討:每到半夜心情太差,又不能吃宵夜,便帶著陳犬出門兜風,並且在摩托車前進的時候,對他訴說內心的煩惱與恐懼。如果傍晚遛狗我臨時起意跑了起來,他覺得累了便會搖搖尾巴,我隨即解開狗鏈,讓他自己決定速度、跟或不跟。多數時候,我會聽見他在我後面慢慢地跑步,腳掌碰到柏油路面時,會發出輕輕的噠噠噠的聲響。無論我在哪兒發生了不愉快,與誰起了衝突,或是告白失敗,只要我走近,他都會對我搖尾巴,歡迎著我,彷彿他是我的阿福,而我是他的蝙蝠俠,我永遠都可以找他商量什麼。
如今回想,我可以說,我們的確過過一段好日子。
好景不常,那一刻來了。
暑假即將來臨,我得回桃園參加為期一兩週的行程。與房東商量之後,他一口答應幫忙照顧陳犬。我雖然向陳犬交待過(如今想想他怎麼可能聽得懂?),但也沒有多想,便搭火車回去了。
幾天過去,在外頭接到房東先生打來的電話,口氣聽來尷尬又無奈:「我被咬了,然後你的狗扯斷了樹上的鐵絲,狗鏈還沒解開就衝出去了。」
「咬在哪裡?傷口還好嗎?」
「咬到我手心,整個手腕已經腫了,剛看完醫生,可能有蜂窩性組織炎。」
聽完房東先生的說明,既是愧疚,又是慌亂,只覺得一股心血往上衝,差點站不直。告訴房東先生我會回去找狗,隔天訂了一大早的火車票趕回花蓮。
回到租屋處,看見房東先生的手腫得誇張,說像是麵龜也不為過,又紅又腫,是原來的兩倍大,上頭兩個洞好深好深,彷彿是恐怖電影中的吸血鬼咬痕。我道歉道到抬不起頭,但更重要的是,完全找不到陳犬。我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只要外頭天亮著,便騎著摩托車出門,沿著我們習慣行走的方向,一圈一圈地去找。臺九線、壽豐、志學,東華大學校園內,所有可以想到的地方,幾乎都去過了。什麼都沒有。
原來,一個生命若決定要消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大太陽的午後,我騎著機車,一方面覺得快被烤焦了,另一方面又覺得失望,各種駭人的想像在眼前閃過,深怕在轉角會發現黑色的路殺。更擔心的,是有沒有人像房東先生一樣,被他咬了。終於,騎經東華大學正門口的大學路,看見前面有一隻瘦小的黑狗,跑步時身體左右亂晃,彷彿隨時就要倒下,而他身後拖著一條長長的狗鏈。
我催緊油門往前,又節制地在他身後幾公尺處降速。他還是受了驚嚇,加快碎步繼續往前。我才發現,他身上的黑毛沾滿凌亂的毛屑與野草,上頭也有新的傷口,至於口鼻處的白毛,則像是癌細胞蔓延一般,面積擴大不少。
他認不出我了。
我站在路邊,反覆對他說話,但他似乎聽不到任何聲音。一次又一次,叫著他的名字,最後他終於顫抖著身子往我靠近,有氣無力地跳上了車。我穿著短褲的兩條腿輕輕夾著他的身體,讓他倚著我,我感受到他的體溫,聽見他呼吸之中那類似啜泣的質地,理解了他的恐懼。
「Doggie,我們回家。」
在那之前,每一天的生活,是我躲在二樓的出租套房,反芻過往的一切創傷與難過,埋怨沒有人理解我與生俱來的孤獨。而他則是在樹林裡的小屋細數身上的舊傷,那些非自願加在他身上的傷疤,天氣轉換時可能還痛著。我們得走出自己的小屋之外,才能夠獲得對方的陪伴,稍微脫離當下的苦痛,自在地支撐彼此。當我不在,躲在小屋的他,經過了一天兩天的信心說服,最終還是發現自己再度被人拋棄了。當初的那個人,在他擊敗其他狗之後,盡情地撫摸他的毛髮,磨蹭他的肚皮。但那個人無法承接他的失敗。被當作垃圾拋棄之後,以為重新獲得幸福,卻又在這一名新的人身上,被狠狠拋棄了一回。
如此在意的人,就這樣消失不見。我可以理解那種心情了。
忘了那天傍晚到底花了多少工夫才幫他整理好傷口,讓他稍微恢復清醒。期間房東先生還幫了不少忙,對他我只有無限感謝。等到我準備好他最喜歡的食物,狗罐頭肉拌乾狗糧,他沒有什麼胃口,吃得很慢很慢。牙齒咬碎乾狗糧的聲音,咔滋咔滋的,聽起來好老好老。我不想再圈養他了。解開他身上所有的拘束,只留著項圈,上頭當然掛著一只亮晶晶綠色金屬鈴鐺勳章。
回家後,陳犬慢慢恢復正常,但不像以前一樣亦步亦趨。但至少,當我準備好晚餐,他還是會回來吃,對我搖尾巴。偶爾才會來到我面前,用他的眼神向我索討拍拍,讓我撫摸他的額頭。
有天早晨醒來,他不見了。
原本以為是出去玩耍,但那天晚上都不見他的蹤影。隔天,再隔天,無論騎車繞了多少圈子,什麼都沒有。雖然慶幸未曾在路上看見黑色路殺,但眼前那一望無際、蔓生著同人一般高草叢的廢田與曠野,令人無比畏懼。我不敢踩進草叢之中,我怕蛇,更怕看見他後來的樣子。
「狗要死了,會找地方去,不願意死在家裡。」房東聽聞了消息,拍我肩膀對我說。
那天夜裡,我站在樹林邊緣,看著暗處那間小屋,屋前的鐵碗裡,罐頭肉堆得高高的,而屋裡的毛毯依舊凌亂,小玩具也還在。一切都像當初一樣,只要他回來,可以隨時入住。狗不願意死在家裡嗎?「謝謝你,Doggie,把這裡當作家。」
時間過去了,我早已離開花蓮十數年。但還在花蓮的最後那一段日子,我持續跑步,每天經過的小木屋依舊空著,但日漸斑駁,原本留存的生活氣息已淡了。如果天氣很好,像是我們相遇的那個涼爽午後,我會在跑步的時候,聽見身後傳來輕輕的噠噠噠聲響。此時,我會刻意放慢腳步,希望他跟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