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婚姻失戀記

79特價316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推薦文一〕
在麥當勞喝香檳的享受
智邦科技公司前董事長黃安捷

我之所以希望把《婚姻失戀記》這本小說推薦給大家,除了它本身的內容就是一本很新奇的文學作品之外。它所探討的主題及內容也與現代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感覺是很有趣的嘗試,不過如果跟作者的上一本詩集《骰子與葡萄交織的舞會》連結起來讀,就會有在麥當勞喝香檳的享受。
例如〈婚姻失戀記〉這篇短篇是在探討現代男女在感情、婚姻與人生上遭遇的問題。
〈植牙〉這篇小說是企圖將人們面對植牙手術的生冷過程,讓它輕鬆化、活潑化、畫面化與融入豐富趣味性。
〈採蜜〉這篇小說則與當前地球面對的種種環境問題相結合,企圖思索出一條可以相容人與自然並行的思維,並站在動物的角度思考人類種種作為的問題。
〈獵人〉是在描寫現代生產線管理背後的哲學,並延伸提出人生目標選擇的思考方向。
〈時光之妻〉可說是一部描寫現代男女情欲糾葛的小說,點出情欲的美麗與哀戚,企圖把肉體之愛昇華為心靈之愛,之中穿插病痛的折磨而回到現實的生活裡頭,燃燒過後趨於幻滅。

這本小說有幾個特色,容我以一位讀者的角度,將我的讀後感與大家分享。首先書名《婚姻失戀記》本身已經告訴我們,看似兩相對立「婚姻與失戀」的東西,卻是互為因果的事情。
男女情愛小說的詩意化是〈婚姻失戀記〉與〈時光之妻〉兩篇主要的筆觸與文字構成。
場景的跳痛也在〈婚姻失戀記〉這篇小說中十分明顯地呈現出來。
頗具隱喻的表達方式是〈獵人〉這篇小說的特殊筆法,在作者的隱喻之下「工廠管理」可以是各種頗具哲思的思維,管理目標及人生目標的追尋可以藉由獵人一詞加以詮釋。
細膩的筆法描述在〈時光之妻〉卷四恢復,寧靜中施爾德到小湖一遊的那一段最具代表性,當然〈婚姻失戀記〉男女主角在麵店偶遇的描述也足堪細膩。
角色的融入在〈婚姻失戀記〉卷三營火及卷五生命中阿玉的一些自述,只有身為女人才能講出這樣的話吧!〈時光之妻〉卷三病痛的打擊,李歐密對子宮頸的自我檢視也是如此的呈現。
最後一點是作者在處理男女關係時想要表達的態度,似乎都在似有似無的一段懸疑的原因下趨於幻滅,留給讀者們自我推敲的空間,作者是很優秀的機械工程師,更是在企業界舉重若輕受員工喜愛的專業經理人,讀了這本書有一種偷窺了他管理技巧秘密的感覺。
綜合以上,既然〈婚姻失戀記〉這篇擁有最多特色,這本小說以它來命名也就不足為奇。期待有一天這本小說的故事可以用影劇的方式來呈現,這是描寫現代台灣本土社會的故事,值得令人再三品味的小說。

〔推薦文二〕
在無常裡看見愛學會溫柔
富瑜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朱玉昌

作家古魯,從詩作到小說創作,總能在文字中布下既溫柔又略帶刺痛的記憶。這些點滴,也是人們在日常瑣碎裡,時而會閃現的孤獨、愛情與生命的微光。閱讀他筆下〈婚姻失戀記〉、〈植牙〉、〈獵人〉、〈採蜜〉與〈時光之妻〉五篇故事集結而成的短篇小說集《婚姻失戀記》,仿佛走進一座屬於台灣的秘密花園,裡面有淡水老街的微風、嘉一二○縣道旁的龍眼花香,也有咖啡館中的低語,以及工廠與山林隱約傳來的生命脈動。
五段情境,以極為敏銳而細膩的筆觸,將「愛情」、「生存」、「生態」與「人性掙扎」微妙交融,構成一幅動人而深邃的畫卷。這些故事不僅觸動了我們對生命的所知所感,更帶來一種既熟悉又陌生、既平凡又深刻的力量,在傷痛裡悄悄點燃希望,讓我們在文學之中,遇見了自己。
這些故事中的「愛情」,總以不同的面貌現身,卻又無一例外地帶著傷痕與掙扎。在〈婚姻失戀記〉裡,主角蔡克俊的生活表面平靜,內心卻因情感的裂痕而微微震盪。他不再沉溺於過往的婚姻,也未再與前妻有直接互動,取而代之的是對自我情感的反思,以及對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敏感觀察。他時而被日常的細微景象擊中,街邊輕拂的風、街燈下匆匆的人影,偶而一個陌生人的表情或言語,都能讓他回想過去,感受到愛的失落與脆弱。他的孤獨感不是劇烈的情節,而是一種持續的心緒流動,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愛情中的不確定性與內心的自省。
與之對應,〈時光之妻〉中,李歐密與施爾德的愛情,起初仿佛帶著柔和而清新的氣息,卻逐步被病痛與猜忌侵蝕,一步步走向崩解。當李歐密在病痛中對自身命運的思索,以及對家人和伴侶的關懷中,我們深深感受到愛情佇立在現實面前的虛弱與不堪一擊。
故事裡的愛情,從來就不是浪漫主義的頌歌,而是更像一面布滿裂痕的鏡子,清晰映照出人性中對親密的渴望,以及永遠無法完全掌控的無奈。從本質上來說,愛情也許從來就不是永恆的承諾,而是一場需要持續理解、不斷包容的薄弱儀式。
「生存」的掙扎,在這部小說集裡是以多重形式呈現的,從都市的牙科診所,到工廠嚴苛的生產線,處處都是人性與命運交織的試煉場。〈植牙〉裡,主角「我」在診療椅上接受植牙治療,聽著機器鑽骨的聲音,感受牙齒缺損與人工修補的差異。過程裡,他意識到牙齒雖能植回,但裂縫與疼痛依舊真實存在,這讓他聯想到生命裡那些無法復原的空缺。植牙不再只是體外的醫療過程,而是一種心理面對衰老與孤獨的隱喻。
而在〈獵人〉中,主角「我」與林子厚在工廠的生產線上,觀察每個零件的擺放、每位同仁的操作,學習辨識潛藏在細節裡的「魔鬼」。林子厚作為獵人,並非追逐野豬,而是透過對流程、對人心、對細節的洞察,看見生命運作的虛弱與尊嚴。那種對生存秩序與人性的細膩理解,讓人們體會到每個生命和每分職責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兩篇故事用截然不同的場景,共同訴說生存的艱難,以及人性深處不曾泯滅的柔軟。讀著讀著,不禁令人思考,生存不僅是對抗外在的挑戰,同時要學會與自己的脆弱共存,並在疼痛中尋找意義的曙光。
「生態」議題在〈採蜜〉一篇中被賦予深刻的倫理意涵,是小說集最具宏觀視野的篇章。劉金宏面對蜜蜂集體死亡的景象,內心充斥罪惡與無力,最終提出「我要用泥塊、枝椏搭一座木屋」為昆蟲建造旅館的構想,這象徵從掠奪轉向守護的行動,如同對自然的懺悔與溫柔的救贖。
蜜蜂的悲劇不僅呈現生態危機,也反映人類自私的行為。故事以台灣鄉村龍眼花季為背景,觸碰全球環境議題,讀來跨越地域,引發深層共感。人與自然的關係,某種程度上近似愛情,需要謙卑與包容,才能在傷害之後找到修復和共生的可能。
「人性掙扎」如同一條隱密線索,貫穿五篇故事。無論是蔡克俊的自省、「我」在植牙時的體悟、林子厚的洞察、劉金宏的救贖,以及李歐密面對病痛的恐懼,每個角色都在與自己的內心作無聲搏鬥。
〈時光之妻〉中,母親的葬禮場景尤其令人鼻酸,她的孤寂與生前善行的陌生感,揭開死亡本身的孤獨及親情中難以彌補的遺憾。全書裡的每個人生掙扎不是抽象哲學,而是以台灣生活日常場景作為真實載體,無論淡水老街的微風、咖啡店的呢喃、牙科診所的消毒水氣味、工廠間的機械運轉聲、喪禮上的紙鶴與蓮花⋯⋯種種細節鋪墊出濃郁的在地氣息,也承載了普世共感的情感厚度。
從詩的土壤擴散到小說的風景,古魯的語言在詩意與現實間取得微妙平衡,彷如清晨凝結的露水,晶瑩而易逝。〈採蜜〉裡那層次分明的蜂蠟與鄉村俚語交融,呈現生活的粗獷質地,閃現著不經意的美麗。〈時光之妻〉中愛情與病痛的並置,讓浪漫和殞落同時呼吸,而〈獵人〉裡對細節和人性的洞察,猶如夜空閃爍的星光,為生存艱難賦予出詩意哲學的深度。
正是這樣的語言,讓濃郁的台灣在地色彩不僅真實,更獨具韻味。嘉一二○縣道盛放的龍眼花、淡水老街寧靜的漁人碼頭、清明節掃墓儀式,或喪葬誦經團的低語,一幕幕都是台灣鮮活的生活景緻,讀者在熟悉中,既能產生共情,還能以此感悟人性的幽微。
整部小說集富含濃郁的人性反思,邀請閱讀者用溫柔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在無常下尋找希望,在孤獨間發現連結。它讓讀者明白,對愛情需要理解和包容;對生存,需要珍惜當下;對生態,要懷抱謙卑跟責任。蔡克俊、「我」、林子厚、劉金宏與李歐密的故事,個個都具有這樣的情感和倫理啟示。
合起書本沉思,為什麼要讀《婚姻失戀記》?除了故事接地氣之外,讓人著迷的是,作者古魯文字切入的核心思想,猶如鏡面般映照著人性內心的孤獨、渴望與掙扎。每一篇故事,都能讓人找到靈犀相通的點,同時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無常,以及其中不曾缺席的美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