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搶先讀◆
烏龍小學的第一天
自從校長把我們「梧隆小學」念成「烏龍小學」之後,學校竟真的「烏龍」了起來。
首先,原本應該發給全校同學一人一本,每個年級不同內容的唐詩讀本,竟然因為My God老師是這個學校「新鮮人」的關係,校長特別「優待」他,將全校所有多出來的唐詩讀本都送給他,一綑一綑的放在我們班的講臺上。
更「不可原諒」的是,My God老師居然欣然接受,還說:「沒關係,我們班實力堅強,所有多出來的唐詩讀本,我們都接收啦!」
老師「自作主張」,「大言不慚」的言論,讓同學們忍不住發出感嘆詞「Oh! My God」,看來這學期我們一定會背得死去活來。
「我知道,你們都是很聰明的,就是懶了點,只要多背一些經典名句,你們的作文能力一定會大大進步。」
My God老師的話並沒有激起同學們的鬥志,反而換來一片沉默,同學各個面如死灰,心裡默默祈禱,希望這一切只是烏龍一場。
可惜老師玩真的,轉眼就把讀本發下來,還勉勵我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接下來,老師要大家選出這學期的班長。
新學期重新編班,班上同學大多互不認識,我因為一早就上臺領獎,意外得到同學們的「青睞」,獲得了這個「無權有責」的工作。
大勢底定後,老師翻了翻唐詩讀本,問道:「你們有誰知道『水仙尊王』?」
「沒有,不過我有看過『海賊王』。」
「我爸爸有參加過『大胃王』比賽。」
「我有吃過『漢堡王』。」
「你們……」
從老師錯愕的表情看來,他已經對我們班的程度有了充分的了解。
「班長,」老師「毅然決然」的對我說:「今天放學,你找學藝股長一起,在教室後面的布告欄上,布置一塊『詩詞學習版』,以供班上同學學習吧!」
我和學藝股長互看一眼,覺得自己真是倒楣。
老師繼續向大家解說:「我們學校附近的媽祖廟就有奉祀水仙尊王,你們有空可以去看一看。水仙尊王是海神,臺灣人常拜的水仙尊王有夏禹、伍子胥、屈原、王勃、項羽和李白等人。」
老師講到李白的時候,特別加重了語氣,班上同學都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My God老師,彷彿在問:「是真的嗎?」
「除了夏禹曾經治水有成之外,其他五個人的死都跟水有關,加上他們不是忠臣就是文人才子,所以和夏禹合併被供奉為水仙尊王。」
「那李白是怎麼死的?」有同學提問。
「相傳李白是喝醉酒後,為了要撈水裡的月亮,不小心淹死的。」
老師說完,大家都很驚訝,想不到歷史上名氣最大的詩人竟然死得這麼悽慘,可見喝酒真不是一件好事。以後馬路上的宣導標語,除了「酒後不開車」之外,還應該加上一句「酒後不撈月」才對。
接著,老師出了這學期的第一項回家作業——要我們分組討論有關李白的生平事蹟,寫成一份報告。
「老師,可不可以上網查?」漂亮的小羽馬上舉手發問。
老師搖搖頭,希望我們先不要查資料,單憑過去對李白的印象來做討論,這樣他才能了解我們的程度在哪裡。
班上同學無一不露出驚恐的表情。
我這組的成員有菜頭、豆腐章和米田共,他們一致推舉我為「組頭」,專責「智庫」和「對外發言」。
放學後,他們三個擠到我家討論,沒有人敢怠慢。媽媽看到同學來訪,連忙拿出冰箱裡的可樂招待大家。
「李白那麼愛喝酒,喝到命都沒了,我看他應該是酒仙才對,不是詩仙。」菜頭首先發言。
「是酒鬼吧!」
「哈哈哈!」他們兩人笑成一團。
當話題被扯遠時,就是身為組長的我應該出面的時候,再說,這也是我好好表現學識的好機會。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我話一說畢,藉機把手裡的可樂一飲而盡。
「什……什麼意思?」米田共用一種「看外星人」的表情看著我。
……
◆知識補給站一:躺屍魔王的挑戰◆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翻譯:誰家的玉笛聲在夜裡悄悄的響起?笛聲隨著春風飄送在整個洛陽城中,夜裡聽到〈折楊柳〉這樣的曲子,有誰不會興起思鄉之情呢?
清平調三首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清平調三首之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清平調三首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杆。
〈清平調〉為七言樂府詩,一共有三首,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當官時所寫的。有一次,李白與唐明皇及楊貴妃一同觀賞牡丹花,此時唐明皇命李白作新的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首詩。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喻貴妃的美豔。
第二首,描寫貴妃極受寵幸,並與趙飛燕做比較。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但仍得倚靠妝容修飾,不比楊貴妃是天然國色。
第三首,總承前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更加讚譽楊貴妃的美貌——即使君王有任何煩惱,只要看見貴妃,所有胸中憂恨就會全部消逝。
此詩一出,便使李白更得唐明皇及楊貴妃喜愛及賞識,但之後卻也因為「高力士為李白脫靴」一事(詳見知識補給站二──李白的生平介紹),導致李白斷了為官之路。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以景訴情,再利用看似綿延不斷的江水,形容無止盡的離愁。詩中的友人即是題中的另一位詩人孟浩然。李白除了此詩寫及孟浩然外,亦有〈贈孟浩然〉一詩,寫到對孟浩然的推崇及讚賞。由這兩首詩便可得知,李白與孟浩然的情誼至深。
翻譯: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煙霧濛濛、繁花似錦的三月,去東邊的揚州。他所乘的帆船在碧藍的天際消逝了,只見長江水仍在天邊流著。
舟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
布帆無恙挂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
自愛名山入剡中。
翻譯:秋霜落在荊門,江邊樹上的葉子都已經凋零枯萎,布帆完好的掛在欄杆上招引秋風,為我送行。我這次遠行不是為了鱸魚膾的美味,而是我本就嚮往剡中的名山佳水啊!
◆知識補給站二:李白的生平介紹◆
李白,字太白(因其母在生下李白前夢見了太白星),號青蓮居士,曾在唐玄宗天寶元年供奉翰林,因又稱「李翰林」,為中國盛唐時期的詩人,亦有「詩仙」、「詩俠」、「酒仙」、「天上謫仙人」等稱呼,與詩聖杜甫並稱「大李杜」,(晚唐時期,詩人李商隱、杜牧並稱小李杜。)為浪漫主義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其寫作擅長七言歌行、五言古詩、樂府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和五言律詩。
李白喜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各種現象,藉此抒發個人的種種感受,歌頌壯美的山河……等等。在詩詞上,他以磅礡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豐富奇麗的想像、清新自然的語言,創造出瑰麗多彩的藝術形象。杜甫曾稱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賀知章更稱他為「天上謫仙人」,意思是指因犯錯而從天上被貶降到人間的仙人,由此可見李白的才華有多麼出眾。
從李白的詩中,能看出他是個才氣縱橫、個性奔放不羈的人,也知道他嗜飲酒,甚至因為喝酒而鬧出許多事端。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耳熟能詳的故事,甚至有不少成語的典故與李白相關,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李白的小故事吧!
鐵杵磨成繡花針
據說李白幼時在四川眉州象耳山中讀書,但書沒讀好,卻逃學去玩。有一天經過山下的磨針溪時,看到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杵。李白好奇的問她在做什麼,老婦人不慌不忙的說要磨杵成針。李白被她的毅力深深感動,決定發憤讀書。後來「鐵杵磨成針」就被用來比喻: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一定能有所成就。
水中撈月
李白喝了酒就詩興大發,常能吟出絕妙的字句。據說,有一次李白在江面泛舟飲酒,當他喝得醉醺醺的時候,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覺得實在美極了,便伸手去撈,一不小心竟失足跌到水裡淹死了。李白的「水中撈月」,當然「撈不到月」,因為水裡只有月亮的影子啊!所以,「水中撈月」後來被比喻為無法做到的事情。
夢筆生花
李白少年時,曾夢見自己所用的筆,筆頭上長出花來,後來他果然以詩才名聞天下。於是,後人以「夢筆生花」、「生花妙筆」來比喻巧妙生動的文筆。
唐玄宗為李白調羹
唐玄宗因賀知章的推薦,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談論當世大事。唐玄宗久聞李白盛名,見面時還親自下車迎接;李白面對唐玄宗也應答如流,兩人相談甚歡,於是,唐玄宗更賞識李白了,他讓李白坐在七寶御床上,設宴款待他,由於有一碗湯太燙了,唐玄宗還親自拿起湯匙,為他調涼一點,這故事便成為後人所流傳的「御手調羹」的故事。
命高力士脫靴
有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一同欣賞牡丹花。如此良辰美景,唐玄宗覺得不作首詩紀念一下,實在太可惜了,便並命李白作詩。
這時李白早已喝得酩酊大醉,見了唐玄宗,醉態百出,不但走路東倒西歪,甚至還嘔吐。但唐玄宗卻將他自己的手巾拿給李白擦拭穢物,並要宮女在他的臉上噴水,讓他清醒一些。此時,他狂放的性格來了,當著唐玄宗的面,竟還想脫掉靴子,便命令高力士服侍他脫靴。
高力士是資深宦官,就連功臣大將也要敬他三分,李白卻叫他做這種下人才做的卑賤事。礙於唐玄宗喜歡李白,加上一時間也想不出法子拒絕,高力士只好無可奈何的照辦。不只這樣,李白還就近叫楊貴妃替他準備文房四寶,並為他磨墨。在這樣心曠神怡的情況下,李白果然做出〈清平調〉三首詩來讚美楊貴妃。貴妃相當開心,唐玄宗也因此更加讚賞李白的才華。
但高力士無法容忍這樣的恥辱,他趁著有一天,楊貴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調〉時從中挑撥,說:「李白將詩寫成這樣,我以為您很恨他,怎麼您反倒如此欣賞呢?」楊貴妃驚問:「這詩怎麼了?難道翰林學士會以詩辱人嗎?」高力士說:「他以趙飛燕來比喻您,根本就是極端的輕視您啊!」(因後人有個說法,說趙飛燕是造成漢代滅亡的禍水。)
楊貴妃一經挑撥,也覺得好像真有此事,後來唐玄宗有意授與李白更高的官職,便是遭到楊貴妃的阻止而作罷。
飲酒八仙
有一次李白經過華陰縣治(縣政府所在的地方),正巧遇到縣宰(有如現在的縣長)打開大門,準備開庭決事。
李白喝得大醉,騎著驢子大搖大擺從縣衙門前走過。縣宰看到這種情形,相當生氣,叫人把他抓起來,當庭審問:「你是誰?竟敢如此無禮!經過縣衙怎麼不下來步行?」
李白什麼也沒說,伸手接過供狀,直接在供狀上寫著:「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奉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騎馬,華陰縣裡,不許騎驢?」
縣宰看到這幾句話,知道是鼎鼎大名的李翰林駕到,連忙道歉:「下官不知翰林至此,恕罪!恕罪!」
李白還是不說話,只是笑著騎驢走了。
正因為這種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李白被杜甫寫進〈飲中八仙歌〉這首詩中。(請參考【烏龍小學的唐詩遊樂園】——《杜胖的青春小鳥》一書)
◆知識補給站三:延伸好詩欣賞◆
還記得書中李白的〈月下獨酌〉嗎?它其實一共有四首喔!書中寫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他三首吧!
月下獨酌之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月下獨酌之三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月下獨酌之四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賞析:〈月下獨酌〉四首詩都屬於五言古詩,這是李白獨自飲酒時所寫的作品。他飲酒時作的詩能完全表達內心的意興與需要,呈現自我最真實的一面。獨自飲酒最能面對自我、感受自心,詩人在酒酣耳熱之際,感嘆的事往往會一一浮現,詩中也因此更能傳達出詩人的孤寂感。李白此四首〈月下獨酌〉傳達的便是對人事無常的感嘆,所以須及時行樂,把握現有的美好時光。
另外,書中的〈少年行〉其實也共有兩首喔!書中的為第二首,來看看第一首在寫些什麼吧!
少年行之一
擊築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經過燕太子,結託并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擊魯句踐,爭博勿相欺。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寫一個少年的信念和追求。整首詩運用荊軻的典故,表現少年對荊軻事蹟的嚮往和憧憬。對英雄人物的崇拜,是青少年都會有的表現。李白藉由對荊軻身世的感慨,轉而到對自己身世的感慨,整首詩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少年的心理特徵。
烏龍小學的第一天
自從校長把我們「梧隆小學」念成「烏龍小學」之後,學校竟真的「烏龍」了起來。
首先,原本應該發給全校同學一人一本,每個年級不同內容的唐詩讀本,竟然因為My God老師是這個學校「新鮮人」的關係,校長特別「優待」他,將全校所有多出來的唐詩讀本都送給他,一綑一綑的放在我們班的講臺上。
更「不可原諒」的是,My God老師居然欣然接受,還說:「沒關係,我們班實力堅強,所有多出來的唐詩讀本,我們都接收啦!」
老師「自作主張」,「大言不慚」的言論,讓同學們忍不住發出感嘆詞「Oh! My God」,看來這學期我們一定會背得死去活來。
「我知道,你們都是很聰明的,就是懶了點,只要多背一些經典名句,你們的作文能力一定會大大進步。」
My God老師的話並沒有激起同學們的鬥志,反而換來一片沉默,同學各個面如死灰,心裡默默祈禱,希望這一切只是烏龍一場。
可惜老師玩真的,轉眼就把讀本發下來,還勉勵我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接下來,老師要大家選出這學期的班長。
新學期重新編班,班上同學大多互不認識,我因為一早就上臺領獎,意外得到同學們的「青睞」,獲得了這個「無權有責」的工作。
大勢底定後,老師翻了翻唐詩讀本,問道:「你們有誰知道『水仙尊王』?」
「沒有,不過我有看過『海賊王』。」
「我爸爸有參加過『大胃王』比賽。」
「我有吃過『漢堡王』。」
「你們……」
從老師錯愕的表情看來,他已經對我們班的程度有了充分的了解。
「班長,」老師「毅然決然」的對我說:「今天放學,你找學藝股長一起,在教室後面的布告欄上,布置一塊『詩詞學習版』,以供班上同學學習吧!」
我和學藝股長互看一眼,覺得自己真是倒楣。
老師繼續向大家解說:「我們學校附近的媽祖廟就有奉祀水仙尊王,你們有空可以去看一看。水仙尊王是海神,臺灣人常拜的水仙尊王有夏禹、伍子胥、屈原、王勃、項羽和李白等人。」
老師講到李白的時候,特別加重了語氣,班上同學都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My God老師,彷彿在問:「是真的嗎?」
「除了夏禹曾經治水有成之外,其他五個人的死都跟水有關,加上他們不是忠臣就是文人才子,所以和夏禹合併被供奉為水仙尊王。」
「那李白是怎麼死的?」有同學提問。
「相傳李白是喝醉酒後,為了要撈水裡的月亮,不小心淹死的。」
老師說完,大家都很驚訝,想不到歷史上名氣最大的詩人竟然死得這麼悽慘,可見喝酒真不是一件好事。以後馬路上的宣導標語,除了「酒後不開車」之外,還應該加上一句「酒後不撈月」才對。
接著,老師出了這學期的第一項回家作業——要我們分組討論有關李白的生平事蹟,寫成一份報告。
「老師,可不可以上網查?」漂亮的小羽馬上舉手發問。
老師搖搖頭,希望我們先不要查資料,單憑過去對李白的印象來做討論,這樣他才能了解我們的程度在哪裡。
班上同學無一不露出驚恐的表情。
我這組的成員有菜頭、豆腐章和米田共,他們一致推舉我為「組頭」,專責「智庫」和「對外發言」。
放學後,他們三個擠到我家討論,沒有人敢怠慢。媽媽看到同學來訪,連忙拿出冰箱裡的可樂招待大家。
「李白那麼愛喝酒,喝到命都沒了,我看他應該是酒仙才對,不是詩仙。」菜頭首先發言。
「是酒鬼吧!」
「哈哈哈!」他們兩人笑成一團。
當話題被扯遠時,就是身為組長的我應該出面的時候,再說,這也是我好好表現學識的好機會。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我話一說畢,藉機把手裡的可樂一飲而盡。
「什……什麼意思?」米田共用一種「看外星人」的表情看著我。
……
◆知識補給站一:躺屍魔王的挑戰◆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翻譯:誰家的玉笛聲在夜裡悄悄的響起?笛聲隨著春風飄送在整個洛陽城中,夜裡聽到〈折楊柳〉這樣的曲子,有誰不會興起思鄉之情呢?
清平調三首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清平調三首之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清平調三首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杆。
〈清平調〉為七言樂府詩,一共有三首,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當官時所寫的。有一次,李白與唐明皇及楊貴妃一同觀賞牡丹花,此時唐明皇命李白作新的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首詩。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喻貴妃的美豔。
第二首,描寫貴妃極受寵幸,並與趙飛燕做比較。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但仍得倚靠妝容修飾,不比楊貴妃是天然國色。
第三首,總承前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更加讚譽楊貴妃的美貌——即使君王有任何煩惱,只要看見貴妃,所有胸中憂恨就會全部消逝。
此詩一出,便使李白更得唐明皇及楊貴妃喜愛及賞識,但之後卻也因為「高力士為李白脫靴」一事(詳見知識補給站二──李白的生平介紹),導致李白斷了為官之路。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以景訴情,再利用看似綿延不斷的江水,形容無止盡的離愁。詩中的友人即是題中的另一位詩人孟浩然。李白除了此詩寫及孟浩然外,亦有〈贈孟浩然〉一詩,寫到對孟浩然的推崇及讚賞。由這兩首詩便可得知,李白與孟浩然的情誼至深。
翻譯: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煙霧濛濛、繁花似錦的三月,去東邊的揚州。他所乘的帆船在碧藍的天際消逝了,只見長江水仍在天邊流著。
舟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
布帆無恙挂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
自愛名山入剡中。
翻譯:秋霜落在荊門,江邊樹上的葉子都已經凋零枯萎,布帆完好的掛在欄杆上招引秋風,為我送行。我這次遠行不是為了鱸魚膾的美味,而是我本就嚮往剡中的名山佳水啊!
◆知識補給站二:李白的生平介紹◆
李白,字太白(因其母在生下李白前夢見了太白星),號青蓮居士,曾在唐玄宗天寶元年供奉翰林,因又稱「李翰林」,為中國盛唐時期的詩人,亦有「詩仙」、「詩俠」、「酒仙」、「天上謫仙人」等稱呼,與詩聖杜甫並稱「大李杜」,(晚唐時期,詩人李商隱、杜牧並稱小李杜。)為浪漫主義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其寫作擅長七言歌行、五言古詩、樂府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和五言律詩。
李白喜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各種現象,藉此抒發個人的種種感受,歌頌壯美的山河……等等。在詩詞上,他以磅礡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豐富奇麗的想像、清新自然的語言,創造出瑰麗多彩的藝術形象。杜甫曾稱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賀知章更稱他為「天上謫仙人」,意思是指因犯錯而從天上被貶降到人間的仙人,由此可見李白的才華有多麼出眾。
從李白的詩中,能看出他是個才氣縱橫、個性奔放不羈的人,也知道他嗜飲酒,甚至因為喝酒而鬧出許多事端。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耳熟能詳的故事,甚至有不少成語的典故與李白相關,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李白的小故事吧!
鐵杵磨成繡花針
據說李白幼時在四川眉州象耳山中讀書,但書沒讀好,卻逃學去玩。有一天經過山下的磨針溪時,看到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杵。李白好奇的問她在做什麼,老婦人不慌不忙的說要磨杵成針。李白被她的毅力深深感動,決定發憤讀書。後來「鐵杵磨成針」就被用來比喻: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一定能有所成就。
水中撈月
李白喝了酒就詩興大發,常能吟出絕妙的字句。據說,有一次李白在江面泛舟飲酒,當他喝得醉醺醺的時候,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覺得實在美極了,便伸手去撈,一不小心竟失足跌到水裡淹死了。李白的「水中撈月」,當然「撈不到月」,因為水裡只有月亮的影子啊!所以,「水中撈月」後來被比喻為無法做到的事情。
夢筆生花
李白少年時,曾夢見自己所用的筆,筆頭上長出花來,後來他果然以詩才名聞天下。於是,後人以「夢筆生花」、「生花妙筆」來比喻巧妙生動的文筆。
唐玄宗為李白調羹
唐玄宗因賀知章的推薦,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談論當世大事。唐玄宗久聞李白盛名,見面時還親自下車迎接;李白面對唐玄宗也應答如流,兩人相談甚歡,於是,唐玄宗更賞識李白了,他讓李白坐在七寶御床上,設宴款待他,由於有一碗湯太燙了,唐玄宗還親自拿起湯匙,為他調涼一點,這故事便成為後人所流傳的「御手調羹」的故事。
命高力士脫靴
有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一同欣賞牡丹花。如此良辰美景,唐玄宗覺得不作首詩紀念一下,實在太可惜了,便並命李白作詩。
這時李白早已喝得酩酊大醉,見了唐玄宗,醉態百出,不但走路東倒西歪,甚至還嘔吐。但唐玄宗卻將他自己的手巾拿給李白擦拭穢物,並要宮女在他的臉上噴水,讓他清醒一些。此時,他狂放的性格來了,當著唐玄宗的面,竟還想脫掉靴子,便命令高力士服侍他脫靴。
高力士是資深宦官,就連功臣大將也要敬他三分,李白卻叫他做這種下人才做的卑賤事。礙於唐玄宗喜歡李白,加上一時間也想不出法子拒絕,高力士只好無可奈何的照辦。不只這樣,李白還就近叫楊貴妃替他準備文房四寶,並為他磨墨。在這樣心曠神怡的情況下,李白果然做出〈清平調〉三首詩來讚美楊貴妃。貴妃相當開心,唐玄宗也因此更加讚賞李白的才華。
但高力士無法容忍這樣的恥辱,他趁著有一天,楊貴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調〉時從中挑撥,說:「李白將詩寫成這樣,我以為您很恨他,怎麼您反倒如此欣賞呢?」楊貴妃驚問:「這詩怎麼了?難道翰林學士會以詩辱人嗎?」高力士說:「他以趙飛燕來比喻您,根本就是極端的輕視您啊!」(因後人有個說法,說趙飛燕是造成漢代滅亡的禍水。)
楊貴妃一經挑撥,也覺得好像真有此事,後來唐玄宗有意授與李白更高的官職,便是遭到楊貴妃的阻止而作罷。
飲酒八仙
有一次李白經過華陰縣治(縣政府所在的地方),正巧遇到縣宰(有如現在的縣長)打開大門,準備開庭決事。
李白喝得大醉,騎著驢子大搖大擺從縣衙門前走過。縣宰看到這種情形,相當生氣,叫人把他抓起來,當庭審問:「你是誰?竟敢如此無禮!經過縣衙怎麼不下來步行?」
李白什麼也沒說,伸手接過供狀,直接在供狀上寫著:「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奉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騎馬,華陰縣裡,不許騎驢?」
縣宰看到這幾句話,知道是鼎鼎大名的李翰林駕到,連忙道歉:「下官不知翰林至此,恕罪!恕罪!」
李白還是不說話,只是笑著騎驢走了。
正因為這種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李白被杜甫寫進〈飲中八仙歌〉這首詩中。(請參考【烏龍小學的唐詩遊樂園】——《杜胖的青春小鳥》一書)
◆知識補給站三:延伸好詩欣賞◆
還記得書中李白的〈月下獨酌〉嗎?它其實一共有四首喔!書中寫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他三首吧!
月下獨酌之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月下獨酌之三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月下獨酌之四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賞析:〈月下獨酌〉四首詩都屬於五言古詩,這是李白獨自飲酒時所寫的作品。他飲酒時作的詩能完全表達內心的意興與需要,呈現自我最真實的一面。獨自飲酒最能面對自我、感受自心,詩人在酒酣耳熱之際,感嘆的事往往會一一浮現,詩中也因此更能傳達出詩人的孤寂感。李白此四首〈月下獨酌〉傳達的便是對人事無常的感嘆,所以須及時行樂,把握現有的美好時光。
另外,書中的〈少年行〉其實也共有兩首喔!書中的為第二首,來看看第一首在寫些什麼吧!
少年行之一
擊築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經過燕太子,結託并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擊魯句踐,爭博勿相欺。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寫一個少年的信念和追求。整首詩運用荊軻的典故,表現少年對荊軻事蹟的嚮往和憧憬。對英雄人物的崇拜,是青少年都會有的表現。李白藉由對荊軻身世的感慨,轉而到對自己身世的感慨,整首詩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少年的心理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