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年輕時,經由一位神父介紹,我有機會去到他位於奧地利、薩爾斯堡山谷的家,更與他的家人結下深厚情誼。隨著歐陸文化遺產行旅拍寫工作,我曾多次前往神父的故鄉,以影像記錄了山谷風貌和他的親人。然而,當我與神父家人關係日益深厚時,我卻因為個性、理念與神父南轅北轍,而漸行漸遠,直到他逝世前夕,都未修復。
平面媒體式微,昔日在神父家鄉拍得的大批幻燈片,隨著神父逝世,塵封櫃中地等著被遺忘!由於歐陸報導工作告終及新冠疫情肆虐,我有好些年未再前往神父的原鄉,但那段與神父來往及獨特的山谷歲月,卻宛如昨日般地歷歷在目。憑藉一張促銷機票,我終於再踏上歐陸,而這也是在神父過世後,我頭一回去到山谷。在旅途中,我思考能否以攝自那兒的影像,做本文化行旅小書?但在與神父家人重逢後,題旨卻凝聚到我與神父及他家人數十年來的互動情緣。
薩爾斯堡山谷,怎麼拍都漂亮,擔心影像會喧賓奪主,直到全文寫出,我才決定將攝影納入,但風格已從客觀的風物寫真,沉澱為更個人的心情抒發。
人生不斷在前行,我很高興,能經由這本書,再把自己深挖一回,感受自身及人和環境的變化。希望這本小書,能帶給讀者一段有趣的閱讀時光,更領略「愛」在人際相處間的風景樣貌與真實滋味。
第一部
十年
十年期間,我聽說他去了澳門,更去到曾經烽火漫天的南蘇丹,猶記得就在他出發前夕,我還接到一封陌生女子電郵:她希望我能勸阻她敬愛的神父不要前往戰火荼毒的生分之地,在她信中,她已視他為將為主捨身的殉道者,她是如此地不捨與擔憂。
收到這樣的電郵,只讓我厭煩,我不想再與他有任何瓜葛,那些聽他一面之詞就來遊說我與他修和的陌生人,更讓我嫌惡。這種秉持善意來為他做調停的把戲,我也幹過。一直到多年後,我才明白他很會利用旁人來處理自己不願面對的人際關係。為此,當我被他的朋友認為是冥頑不靈、不懂得體諒他人的教徒時,我概括承受地不做任何辯解。
「你跟神父有約嗎?」我來到了他居住大樓的大廳。
「沒有!」我倒希望他不在。
一刻鐘後,他從電梯走了出來。
「吃飯了嗎?」難得他這麼問我。從前,每到用餐時間,他都以團體生活為由,讓我餓肚子。在會客室坐定後,我開宗名義地對他說,我剛從他奧地利的老家回來,每一個人、尤其是他的妹妹非常關心他的病情。我客套地說抽了一輩子菸斗的老爸爸,近百歲過世,也只是自然衰老,從不抽菸的他怎會得到肺癌?我問及他的病情及開完刀的預後種種。
「你當年為什麼會跟我斷交?」猶如一把利劍出鞘,他冷不防地冒出了這句話。
「除了健康,我沒打算跟你聊其他的事!」我吃驚地看著他。
他再度以我無法忍受的沉默來對待我。
「十年前,我已清楚告訴你原因,你一如往常地不回應,既然你問了,我就長話短說。」我不帶情緒地把當年與他斷絕來往的原由,簡扼敘述了一下。
「如果當初是我的錯,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多好朋友!」他那以群體之名迫我屈服的倨傲又來了。
在教會威權教導的體制中成長,昔日,我對這樣的質問毫無招架之力。此刻,我只深感錯愕;都病成了這樣,他還在孰是孰非這幼稚議題上執拗?
「誰說是你的錯?」我平靜卻堅定地倏地起身。
「我當年不是對你說得很清楚了嗎?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但我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神父,癌症不好對付,願天主保佑你!」我打開房門,頭也不回地走出會客室。
我滿懷忐忑的探視就這樣結束了!但讓我訝異的是,不似往常,我的心異常平靜!仍記得,過去數年,每回與他斷交前後,除了難以入眠,更發狂地檢討自己;為什麼不能如教會教導般的多一些寬容、體諒,甚至把受傷的情緒,如流彈般地橫掃在無辜之人身上……?
走出大廳,涼風迎面撲來,光害嚴重的樹梢後頭,竟然露出了點點繁星,我突然很想起舞,更想在原地轉個幾圈的放聲喊叫!那個長年糾結在我心頭,難以卸除的桎梏,竟不自覺地鬆動了。我不再是一個需要他肯定、被自疑籠罩的小孩,縱然改變我生命的神聖體驗是與他一起發生的,但我終於領悟;儘管我們共處在一個強調大公博愛的教會體系中,卻根本不在同一條平行線上,當我從容地說出「都是我的錯!但不想再犯相同錯誤」時,我已成為一個完整而自由的大人!
望著滿天星斗,我滿懷感恩地將雙手舉向穹蒼,那早已結痂,卻不時隱隱作痛的傷疤,竟在這夜涼如水的秋夜中,全然褪滅。
我寫了電郵給奧地利的姊姊──他的妹妹,除了據實相告他的近況,什麼也沒提。我徹底放下了他,這輩子,我可能不會再見到他了。
年輕時,經由一位神父介紹,我有機會去到他位於奧地利、薩爾斯堡山谷的家,更與他的家人結下深厚情誼。隨著歐陸文化遺產行旅拍寫工作,我曾多次前往神父的故鄉,以影像記錄了山谷風貌和他的親人。然而,當我與神父家人關係日益深厚時,我卻因為個性、理念與神父南轅北轍,而漸行漸遠,直到他逝世前夕,都未修復。
平面媒體式微,昔日在神父家鄉拍得的大批幻燈片,隨著神父逝世,塵封櫃中地等著被遺忘!由於歐陸報導工作告終及新冠疫情肆虐,我有好些年未再前往神父的原鄉,但那段與神父來往及獨特的山谷歲月,卻宛如昨日般地歷歷在目。憑藉一張促銷機票,我終於再踏上歐陸,而這也是在神父過世後,我頭一回去到山谷。在旅途中,我思考能否以攝自那兒的影像,做本文化行旅小書?但在與神父家人重逢後,題旨卻凝聚到我與神父及他家人數十年來的互動情緣。
薩爾斯堡山谷,怎麼拍都漂亮,擔心影像會喧賓奪主,直到全文寫出,我才決定將攝影納入,但風格已從客觀的風物寫真,沉澱為更個人的心情抒發。
人生不斷在前行,我很高興,能經由這本書,再把自己深挖一回,感受自身及人和環境的變化。希望這本小書,能帶給讀者一段有趣的閱讀時光,更領略「愛」在人際相處間的風景樣貌與真實滋味。
第一部
十年
十年期間,我聽說他去了澳門,更去到曾經烽火漫天的南蘇丹,猶記得就在他出發前夕,我還接到一封陌生女子電郵:她希望我能勸阻她敬愛的神父不要前往戰火荼毒的生分之地,在她信中,她已視他為將為主捨身的殉道者,她是如此地不捨與擔憂。
收到這樣的電郵,只讓我厭煩,我不想再與他有任何瓜葛,那些聽他一面之詞就來遊說我與他修和的陌生人,更讓我嫌惡。這種秉持善意來為他做調停的把戲,我也幹過。一直到多年後,我才明白他很會利用旁人來處理自己不願面對的人際關係。為此,當我被他的朋友認為是冥頑不靈、不懂得體諒他人的教徒時,我概括承受地不做任何辯解。
「你跟神父有約嗎?」我來到了他居住大樓的大廳。
「沒有!」我倒希望他不在。
一刻鐘後,他從電梯走了出來。
「吃飯了嗎?」難得他這麼問我。從前,每到用餐時間,他都以團體生活為由,讓我餓肚子。在會客室坐定後,我開宗名義地對他說,我剛從他奧地利的老家回來,每一個人、尤其是他的妹妹非常關心他的病情。我客套地說抽了一輩子菸斗的老爸爸,近百歲過世,也只是自然衰老,從不抽菸的他怎會得到肺癌?我問及他的病情及開完刀的預後種種。
「你當年為什麼會跟我斷交?」猶如一把利劍出鞘,他冷不防地冒出了這句話。
「除了健康,我沒打算跟你聊其他的事!」我吃驚地看著他。
他再度以我無法忍受的沉默來對待我。
「十年前,我已清楚告訴你原因,你一如往常地不回應,既然你問了,我就長話短說。」我不帶情緒地把當年與他斷絕來往的原由,簡扼敘述了一下。
「如果當初是我的錯,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多好朋友!」他那以群體之名迫我屈服的倨傲又來了。
在教會威權教導的體制中成長,昔日,我對這樣的質問毫無招架之力。此刻,我只深感錯愕;都病成了這樣,他還在孰是孰非這幼稚議題上執拗?
「誰說是你的錯?」我平靜卻堅定地倏地起身。
「我當年不是對你說得很清楚了嗎?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但我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神父,癌症不好對付,願天主保佑你!」我打開房門,頭也不回地走出會客室。
我滿懷忐忑的探視就這樣結束了!但讓我訝異的是,不似往常,我的心異常平靜!仍記得,過去數年,每回與他斷交前後,除了難以入眠,更發狂地檢討自己;為什麼不能如教會教導般的多一些寬容、體諒,甚至把受傷的情緒,如流彈般地橫掃在無辜之人身上……?
走出大廳,涼風迎面撲來,光害嚴重的樹梢後頭,竟然露出了點點繁星,我突然很想起舞,更想在原地轉個幾圈的放聲喊叫!那個長年糾結在我心頭,難以卸除的桎梏,竟不自覺地鬆動了。我不再是一個需要他肯定、被自疑籠罩的小孩,縱然改變我生命的神聖體驗是與他一起發生的,但我終於領悟;儘管我們共處在一個強調大公博愛的教會體系中,卻根本不在同一條平行線上,當我從容地說出「都是我的錯!但不想再犯相同錯誤」時,我已成為一個完整而自由的大人!
望著滿天星斗,我滿懷感恩地將雙手舉向穹蒼,那早已結痂,卻不時隱隱作痛的傷疤,竟在這夜涼如水的秋夜中,全然褪滅。
我寫了電郵給奧地利的姊姊──他的妹妹,除了據實相告他的近況,什麼也沒提。我徹底放下了他,這輩子,我可能不會再見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