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
看到一個大氣的人,好比行走於莽莽野草之地,忽然撞見一棵森茂大樹,當下的喜悅,是帶著感動的。不獨在烈日之下找到一處涼蔭,可以憩息;也在微風習習中,聆聽了千葉萬葉相互的交談。
它導引人進入平安的心境,去分享棲息於樹內的鳥啼或不知躲於何處的蟬嘶。樹並不因為群鳥在此結巢而失去光華,也不會因孩童任意地採花摘果而枯萎,它仍是一棵大樹,昂然而無憾地盡一棵樹的責任,它使前來的生靈都不約而同地展現它們優美的一面。
大氣的人也如此吧!
他甚少在公眾場合振臂疾言他的理想、抱負,因為他知道過多的言論若不能落於實踐,無疑是污蔑了自己。他也避免將別人的隱私當作茶餘飯後可供談興的資料,以潤滑個人的人際關係。
在競逐名利、不擇手段贏取利益的社會風潮裡,他總有分寸,懂得替前人後輩留一席空間。他深知人之一生不應只是一場征伐的過程,而是淬鍊自己精神人格的唯一機會。當他思索生命,常常放在時代的轉盤裡擬定前路,他樂於將一生耕耘的成果與眾人分享,作為對人世的報答。
一個大氣的人,也是一個穩若泰山的人,不必誇耀其臂膀雄厚,自然生出令人嚮往的信任感,猶如眾鳥歸巢。他不曾提起顯赫家世,以引起他人豔羨,也不必提清苦門楣,變相誇耀自己奮鬥的能耐。
他只是他,無從得知他的靠山在哪裡,猶如地面的人不得測知地底根柢。對大樹而言,靠山就在它的磐根,大氣的人亦如此吧!
大氣的人也是平凡人身,自有七情六欲的纏縛,但他多了一層自省沉思的工夫,懂得返回內在的明鏡靈臺,拔除人性中粗糙的成分。他願意獨自與生命的純真本質對談,把一生當作是對它的盟誓。
關懷
作為一個人,永遠無法獨立於人世之外,這是生命的任務。
我們進駐於形色各異的肉體,猶如在曠野上搭起百千萬億個營帳。春日的太陽無私地紡織每個帳包,用綠繡線打了三兩隻蝴蝶;秋月帶著微笑,讓酣睡的人夢見早霜。
如果漫長的一生,只用來擦拭自己的名號,人世也就孤單了。我們的肉體是一管奧妙的樂器;兩朵耳,為了採集雄渾的古謠,兩顆眼,測量美麗的海域,而作為發聲的嘴,乃為了播送歡娛福音,撫慰那些暫時傾倒的營帳、忽然斷弦的樂器。當我們願意用一顆關懷的心撥動自己的樂器,音符所能到達的地方,比翅膀更遠。
作為曠夜裡百千萬億個營帳之一,我們無法永遠佔領方寸草地,也不能自私酣眠,罔顧附近營帳傳來悲哀的歌吟。關懷的心使我們雖在寧謐春夜,也會為盛夏雷雨提早失眠。不僅為了保護自己的帳,亦懸掛同在曠野的人們。
我們對人世有一個天真的夢,希望有朝一日,眾樂齊響,清揚的曲子隨風飄蕩,融化銀白的雪峰,潤澤柔嫩的草茵。我們就這樣彈奏下去,忘了疲倦,讓流浪者回到家鄉的樹蔭,絕望的獸跑回原野放歌。
我們用同樣的曲子迎接誕生,接受死亡。
當這個夢佔據耳朵,聽到的聲音更渾厚;它鑲嵌眼眶,看到的美麗更遼闊;當夢膏了唇,我們發出大音。
從關懷的心開始,永遠無法獨立於人世之外,我們歡心領受生命的任務,忘了疲倦。
性情中人
那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如果一大早出門,發現每個人的表情都一樣,談話內容、聲調、姿態如出一轍,大家都是模子印出來的人,那活著還有什麼趣味?
我想,人生這座舞臺還值得觀摩,有一部分吸引力來自於人的演出。每個人都有一本唱詞,時而悲調、時而樂歌。有人在角落飲泣,同時有人在另一隅歡唱;世界不會同時喧騰,也不會同時絕望。憂傷的人雖然悲悽難忍,但悶頭一想,還好只有我在哭,別人盡情吟誦他們的喜,我盡力演出我的悲,風雨與晴朗同臺。也許,每個人手中的唱本都大同小異,可是時空不同、性情迥異,我的低調在別人口中變成悠揚,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確初步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格與性情走向,然而,同等成長環境的孿生兄弟有時也出現南轅北轍的發展,這又牽涉到教育與經歷不斷累積而進行融合的變化過程,血緣的決定因素漸漸淡化。
因此,當我們指稱某人是性情中人時,必定包括了對他人格風範、性情基調以及生命態度的讚美。他善於編理通過他身上的每一次變動,提煉加之於他的每一次考驗,逐漸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在日趨僵化的都會面目中,釋放獨特的悲情與歡娛。
這種人有一共同特色,就是任真而不任性,直率而非輕率。他既能尊重群體組織,又能適切地散發個人情調;與其說他情感豐富,不如說以理智渠道放縱情感波濤。
當然,跟這種人做朋友,有時也挺麻煩的。他送給你的生日禮物標價高得令人咋舌,害你感動得快哭出來了,趕快回請他吃大餐,他剔著牙籤慢悠悠地說:「其實兩百元的禮物不值得妳這麼破費。」
「啊,不是兩千元嗎?」
「不,我嫌它便宜,自個兒添了個零。」
看到一個大氣的人,好比行走於莽莽野草之地,忽然撞見一棵森茂大樹,當下的喜悅,是帶著感動的。不獨在烈日之下找到一處涼蔭,可以憩息;也在微風習習中,聆聽了千葉萬葉相互的交談。
它導引人進入平安的心境,去分享棲息於樹內的鳥啼或不知躲於何處的蟬嘶。樹並不因為群鳥在此結巢而失去光華,也不會因孩童任意地採花摘果而枯萎,它仍是一棵大樹,昂然而無憾地盡一棵樹的責任,它使前來的生靈都不約而同地展現它們優美的一面。
大氣的人也如此吧!
他甚少在公眾場合振臂疾言他的理想、抱負,因為他知道過多的言論若不能落於實踐,無疑是污蔑了自己。他也避免將別人的隱私當作茶餘飯後可供談興的資料,以潤滑個人的人際關係。
在競逐名利、不擇手段贏取利益的社會風潮裡,他總有分寸,懂得替前人後輩留一席空間。他深知人之一生不應只是一場征伐的過程,而是淬鍊自己精神人格的唯一機會。當他思索生命,常常放在時代的轉盤裡擬定前路,他樂於將一生耕耘的成果與眾人分享,作為對人世的報答。
一個大氣的人,也是一個穩若泰山的人,不必誇耀其臂膀雄厚,自然生出令人嚮往的信任感,猶如眾鳥歸巢。他不曾提起顯赫家世,以引起他人豔羨,也不必提清苦門楣,變相誇耀自己奮鬥的能耐。
他只是他,無從得知他的靠山在哪裡,猶如地面的人不得測知地底根柢。對大樹而言,靠山就在它的磐根,大氣的人亦如此吧!
大氣的人也是平凡人身,自有七情六欲的纏縛,但他多了一層自省沉思的工夫,懂得返回內在的明鏡靈臺,拔除人性中粗糙的成分。他願意獨自與生命的純真本質對談,把一生當作是對它的盟誓。
關懷
作為一個人,永遠無法獨立於人世之外,這是生命的任務。
我們進駐於形色各異的肉體,猶如在曠野上搭起百千萬億個營帳。春日的太陽無私地紡織每個帳包,用綠繡線打了三兩隻蝴蝶;秋月帶著微笑,讓酣睡的人夢見早霜。
如果漫長的一生,只用來擦拭自己的名號,人世也就孤單了。我們的肉體是一管奧妙的樂器;兩朵耳,為了採集雄渾的古謠,兩顆眼,測量美麗的海域,而作為發聲的嘴,乃為了播送歡娛福音,撫慰那些暫時傾倒的營帳、忽然斷弦的樂器。當我們願意用一顆關懷的心撥動自己的樂器,音符所能到達的地方,比翅膀更遠。
作為曠夜裡百千萬億個營帳之一,我們無法永遠佔領方寸草地,也不能自私酣眠,罔顧附近營帳傳來悲哀的歌吟。關懷的心使我們雖在寧謐春夜,也會為盛夏雷雨提早失眠。不僅為了保護自己的帳,亦懸掛同在曠野的人們。
我們對人世有一個天真的夢,希望有朝一日,眾樂齊響,清揚的曲子隨風飄蕩,融化銀白的雪峰,潤澤柔嫩的草茵。我們就這樣彈奏下去,忘了疲倦,讓流浪者回到家鄉的樹蔭,絕望的獸跑回原野放歌。
我們用同樣的曲子迎接誕生,接受死亡。
當這個夢佔據耳朵,聽到的聲音更渾厚;它鑲嵌眼眶,看到的美麗更遼闊;當夢膏了唇,我們發出大音。
從關懷的心開始,永遠無法獨立於人世之外,我們歡心領受生命的任務,忘了疲倦。
性情中人
那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如果一大早出門,發現每個人的表情都一樣,談話內容、聲調、姿態如出一轍,大家都是模子印出來的人,那活著還有什麼趣味?
我想,人生這座舞臺還值得觀摩,有一部分吸引力來自於人的演出。每個人都有一本唱詞,時而悲調、時而樂歌。有人在角落飲泣,同時有人在另一隅歡唱;世界不會同時喧騰,也不會同時絕望。憂傷的人雖然悲悽難忍,但悶頭一想,還好只有我在哭,別人盡情吟誦他們的喜,我盡力演出我的悲,風雨與晴朗同臺。也許,每個人手中的唱本都大同小異,可是時空不同、性情迥異,我的低調在別人口中變成悠揚,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確初步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格與性情走向,然而,同等成長環境的孿生兄弟有時也出現南轅北轍的發展,這又牽涉到教育與經歷不斷累積而進行融合的變化過程,血緣的決定因素漸漸淡化。
因此,當我們指稱某人是性情中人時,必定包括了對他人格風範、性情基調以及生命態度的讚美。他善於編理通過他身上的每一次變動,提煉加之於他的每一次考驗,逐漸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在日趨僵化的都會面目中,釋放獨特的悲情與歡娛。
這種人有一共同特色,就是任真而不任性,直率而非輕率。他既能尊重群體組織,又能適切地散發個人情調;與其說他情感豐富,不如說以理智渠道放縱情感波濤。
當然,跟這種人做朋友,有時也挺麻煩的。他送給你的生日禮物標價高得令人咋舌,害你感動得快哭出來了,趕快回請他吃大餐,他剔著牙籤慢悠悠地說:「其實兩百元的禮物不值得妳這麼破費。」
「啊,不是兩千元嗎?」
「不,我嫌它便宜,自個兒添了個零。」